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d0cad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3.png)
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祭祀先祖的俗。
每年农历四月初五,人们会前往祭拜祖先和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 手抄报的意义手抄报是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究材料,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清明节的特点和意义。
制作手抄报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清明节的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
3. 清明节的俗清明节有许多具体的俗,以下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俗:- 扫墓祭拜: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墓碑,烧纸钱,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尊重。
- 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季,气候宜人,人们喜欢出门踏青、郊游,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 放风筝:放风筝是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在风中放飞各种颜色的风筝,寓意着祈福平安。
- 吃清明团圆饭:清明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享用传统的清明团圆饭,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尊重。
4. 清明节文化传承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保护和发扬这一传统,人们应当:- 研究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积极参与清明节的庆祝活动,传承祭祀先祖、尊重逝去亲人的精神。
- 弘扬清明节的社会风尚,倡导文明祭扫,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
5. 手抄报设计与创意制作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可以有多种形式和创意,以下是一些设计建议:- 选取合适的主题图片,如清明节的相关场景、代表性的传统俗等,增加视觉冲击。
- 使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俗和祭扫文化。
- 设计一些图表、统计数字等,展示清明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 引用相关古诗词,增加艺术气息。
6. 总结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手抄报的设计与创意,可以向人们展示清明节的特点和意义,促进对清明节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7a36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9.png)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手抄报资料,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1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b04e7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c.png)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清明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先人和祭拜祖先,同时也是人们追忆故人、缅怀先烈的重要时刻。
清明节的日期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也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根据中国农历来计算,每年的清明节时间会有所浮动,但总是在春季。
清明节的习俗1.扫墓祭祖: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是扫墓祭祖,家人会为已故的亲人前往墓地扫墓,祭拜祖先。
2.点缀墓地:人们会在墓地边上清理除草杂物,并用花束、鞭炮等物品点缀墓地,以示敬意。
3.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天,气候宜人,人们也习惯在这个时候外出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4.放风筝:清明节有一项有趣的传统活动,就是放风筝。
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放飞各种各样的风筝,以庆祝节日。
清明节与中国传统文化清明节不仅是中国人祭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1.中华文化中的传承:清明节是尊重祖先、纪念故人的时刻,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坚守。
2.诗词创作:清明节也是古代文人墨客习惯创作诗词的重要时机,许多经典的清明节诗词至今仍为后人传诵。
3.暮春时节的风俗:清明节正值春季,人们尤其喜欢踏青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在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中也有所体现。
清明节的象征物品1.礼盒:人们在祭祖时会准备一些食品和饮料,放在祭祀桌前,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2.春联:清明节也是贴春联的时候,人们在门口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以祈福家人平安。
3.碧桃花:清明节的主要花卉是碧桃花,人们会戴上碧桃花,以示对先人的思念和纪念。
4.麦穗:因为清明节是春季的节日,麦穗也成为了清明节的象征之一。
人们会用麦穗制作手工艺品,如编织花环等。
清明节的典故和传说1.《诗经·小雅·采蘩》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家”,被认为是表达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习俗。
2.据说清明节是为了纪念晋国诗人屈原,因为他忠于国家的事业,并且悲痛地投江自尽。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39da9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2.png)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一、什么是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时间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之一。
在清明节,人们会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等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与思念。
此外,清明节也是春季踏青赏花的好时机,人们常常选择在这个节日里前往郊外、公园等地进行休闲娱乐。
二、清明节的由来与意义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祀仪式,最初是用于祭祀祖先的节日。
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先祖舜帝为了纪念他的父亲顺帝而设立了清明节。
清明节的重要意义在于弘扬家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历史文化。
清明节还具有促进人们关爱环境、感恩自然的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公园、郊外或者乡村进行踏青游玩,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更加珍惜环境的重要性。
三、清明节习俗1.扫墓祭祖: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扫墓祭祖。
人们会前往祖坟或陵园,整理墓地,焚烧纸钱,献上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2.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春季的踏青赏花好时机。
人们常常选择在这个节日里外出郊游,结伴前往公园或自然风景区,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美丽花卉,放松身心。
3.插柳祭祀:有些地方在清明节会有插柳祭祀的习俗,人们会用柳枝插在门前、窗户上或刺在帽子上,据信可以驱邪防疫,保佑家庭平安。
4.赛龙舟:在一些地方,清明节还有划龙舟比赛的传统。
人们组织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观众们则在岸上欢呼加油,场面热闹非凡。
5.悬黄丝贴符:许多地方在清明节会悬挂黄色丝线,并在门上贴上黄色的符纸,以祈求好运和平安。
四、清明节与中华传统文化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首先,清明节强调尊重祖先、孝敬长辈的传统价值观念。
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祖时,展示了对祖先的尊重和敬意。
其次,清明节也提倡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5598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6.png)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
在制作清明节手抄报时,以下这些资料或许能为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一、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
甚至在重耳饥寒交迫时,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煮汤,助其度过难关。
后来重耳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介子推却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与母亲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后来逐渐融合,成为了如今的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时间清明节一般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三、清明节的习俗1、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扫墓地、献上鲜花、祭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
2、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游玩、欣赏春景。
3、插柳据说,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4、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吃青团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四、清明节的诗词1、《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16385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b.png)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古诗词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与之相关。
以下是其中的几首:1、《清明》-宋·朱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日忆城南旧游》-唐·杜牧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清明夜》-唐·白居易明月如霜照流霞,幽人归独卧。
弦管悲吟思华年,衰柳愁烟独立。
春莺啼短云飞,母亲何怨久离居?4、《清明日赴黄梅县妓家》-唐·杜牧苏小妍妓小雅,蛾眉翠黛横斜。
帘外春寒赐锦袍,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丝长,桃花落,杏花飞满城。
5、《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斜阳草树迎归路,欲到何家烟水阔。
”以上诗词或描述清明节的风景、气氛,或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二、起源清明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踏青节,最初始于周代的寒食节。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得到一个叫做“肖叔”的老翁帮助,最终重回故国并称霸。
为了感谢肖叔,他在肖叔去世后,每年都会在寒食节这一天烧纸祭奠。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在这个节日祭祀先祖和扫墓,并称之为“清明节”。
此后,清明节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并流传至今。
三、习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节日,有着丰富的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明节习俗:1、扫墓: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和祈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悬挂柳枝:柳枝寓意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到来,悬挂在门前或者墓前,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3、玩耍游戏:如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活动,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命的诞生。
4、纸钱、烧纸衣物、烧纸房子等:烧纸是传统祭祀方式,人们通过烧纸钱和物品,寄托对祖先的思念和祈愿。
5、吃清明香肠、青团等传统食品: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丰收的到来。
这些习俗都是民间传统,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亲人的敬意和追思。
四、诗歌徘徊清明时节,芳草萋萋。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6b571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3.png)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气之一。
每年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是一个寄托哀思、感怀先人的时刻。
人们常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也说明了清明节的气候特点。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更多了解和回忆。
一、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的牺牲而设立的。
后来,清明节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纪念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悼念已故亲人。
清明节还是一个重视环保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多去郊外踏青,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也提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
二、清明节的习俗1. 扫墓祭扫:清明节是祭祖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带着鲜花、食物和纸钱前往祖坟墓地,清理坟墓,烧纸祭拜,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2. 踏青郊游:清明节正值春天,天气温暖,适宜踏青郊游。
人们会选择去郊外赏花赏景,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3. 食寒食:清明节也是吃寒食的传统习俗,寒食是指清明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不生火做饭,而是吃冷食冷餐,如冷拼、冷面等。
这也象征着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与缅怀。
三、清明节的诗词歌赋清明节自古以来是诗人歌咏的题材之一,不少著名的诗词歌赋都围绕着此时的景象和情感展开,反映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开篇,描绘了清明节雨水不断的景象。
2. “风摇兰蘩燕影舞,轻调总惹春愁苦。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清明日》中的一句,展现了清明时节的生动景象。
四、清明节的传统美食1. 清明粑粑:云南地区的传统特色食品,用粘米和红豆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2. 柳条包饭:江苏地区传统清明节食品,用糯米包裹香软的五花肉,再用柳条扎成包子形状,味道鲜美。
3. 寒食烧饼:北方地区传统清明节食品,制作精细,颗粒饱满,口感酥脆,传统味道回味无穷。
五、清明节的花卉1. 春花:清明节时,各地都是春花盛开的季节,如樱花、桃花、李花、海棠花等,绽放出五彩斑斓的春色,让人心情愉悦。
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六篇
![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2c035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4.png)
【导语】清明节,⼜称踏青节、⾏清节、三⽉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然与⼈⽂两⼤内涵,既是⾃然节⽓点,也是传统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清明节的⼿抄报内容,欢迎阅读!1.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今年的4⽉4⽇是我们祖国传统的节⽇—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个节⽓,更是⼀个纪念先⼈的⽇⼦。
我家也不例外,趁着放假,我和爸爸、姑姑、奶奶回去⽼家扫墓。
我们从家⾥拿了锄头、铁铲、⼑、⾹、纸钱、供奉品,就出发了。
我们家的祖坟在茂密的橡胶林⾥。
所以我们必须得⼩⼼⾍⼦与蚊⼦的叮咬。
还有那些橡胶树的胶⽔。
⾸先拿⼑坟墓周围的草,砍完草之后,就⽤铁铲挖⼟放在坟上,之后奶奶叫我去挖草⽪,⽽且我还要搬回来呢! 我看见奶奶拿着⼏柱⾹插在坟旁,把供奉品放在⾹旁,然后烧纸钱,我⽴马跑过去,叫奶奶拿⼀捆给我烧,纸钱烧光了,爸爸就放鞭炮了,⼀阵声响过去后,鞭炮放完了,奶奶和姑姑拿了红油漆来描红墓碑,描完了,我特意看看⾹灭了没,等⾹烧完了,我们这才收拾东西回家。
2.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清明节放假的第⼀天,⼀⼤早我匆匆忙忙地赶去⾼铁站,去⽼家德清扫墓。
⾼铁像⼀条⽩⾊的巨龙载着我飞奔向前冲!窗户像⼀台照相机把美景⼀张张地拍了出来。
在春天的陪伴下,⼀会⼉就到我的故乡德清。
下午,爷爷领着我们组成⼀个⼤队伍,拿着纪念品和铁耙之类的⼯具,去上坟,⼀⽚⽚绿⾊的麦⽥像⼀块块绿⾊⽑毯铺在春天的⽥野上。
春风轻抚着麦浪,麦浪波向远⽅。
黄黄的油菜花和⽩⽩的萝⼘花还有淡紫⾊的⼤⾖花给⽥野添加了⼏抹颜⾊。
⾛过长满⼩草的⽥埂,我⼩⼼翼翼地⾛到⽥埂对岸,因为两边都是养虾的池塘。
⽔像⼀⾯⼤镜⼦倒映着蓝天、⽩云和⼀棵棵⼤树。
拜祭祖先的时候要点⾹、烧黄纸,最后还要添加新的⼟。
我这都是跟着爷爷做的,我和姐姐跟爸爸们,仔细做好了每件事。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节⽇,每当这⼀天,⼈们赶到祖先坟墓前拜祭祖先,怀念先辈。
3.清明节的⼿抄报内容 ⼜是⼀年清明节,⼜叫扫坟节,也就是我们祭奠死去的亲⼈,去给他们上坟的⽇⼦。
清明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手抄报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a36a0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4.png)
清明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祭祀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同时,一些地方还有扫墓祭祀、植树、踏青等习俗,以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
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手抄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清明手抄报的内容大全:
1. 清明节的由来:介绍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传说故事,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节日。
2.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清明节常见的习俗,如扫墓祭祀、植树节、踏青等,让人们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3. 清明踏青:介绍清明节踏青的习俗及意义,一些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外出踏青的经历和感受。
4. 清明传统食品:介绍清明节期间人们常食用的传统食品,如清明粑、青团等,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和寓意。
5. 清明节的诗词:介绍与清明节相关的诗词名句,如《清明》、《乡村田园》等,让人们感受诗词的妙处。
6. 清明祭文:介绍清明节祭祀时常用的祭文文案,让人们了解祭祀的正式程序。
7. 清明宣传海报:通过清明节宣传海报,向大家传达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珍惜生命的重要宣传。
以上就是关于清明手抄报的内容大全,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手抄报的方式,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四篇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84f33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f.png)
【导语】2021年4⽉4⽇是清明节,清明节⼜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之⼀,这⼀天⼤家都会进⾏祭祖和扫墓活动。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清明节⼿抄报内容,欢迎阅读!【篇⼀】清明节⼿抄报内容 1、清明扫墓时间 扫墓在清明节期间均可,各地习俗有所差别。
对于某些风⽔习俗来说,给去世⼀年内的亲⼈扫墓和给去世超过⼀年以上亲⼈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
扫墓当⽇⼀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活动,因为此时阳⽓已逐渐消退,阴⽓逐渐增长。
2、怀孕妇⼥不宜扫墓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要避开清明拜⼭活动。
严格说来,⼥性来例假,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活动。
3、头发不能盖住额头 按照古⼈的说法,清明节也是“⿁节”。
如果需要在此期间⾛夜路的朋友,⼀定要记得随⾝携带护⾝的吉祥物,如桃⽊⼿珠等。
同时要亮出你的额头,不能因头发⽽盖住,因为,那是你的⽓运命门所在。
4、清明节不能穿红⾐ 通常来说,清明节期间要特别忌穿⼤红⼤紫的⾐服,应穿上素⾊的服饰为宜。
当然,也不要佩戴红⾊的配饰。
5、清明节悼念逝者买菊花 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
⽩⾊菊花是最适合的。
6、扫墓前需禁⾷ 当你动⾝开始扫墓,就不吃⾷物了,以表⽰对先⼈的礼貌和尊重。
【篇⼆】清明节⼿抄报内容 1、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地,⼈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家⽼少在⼭乡野间游乐⼀番,回家时顺⼿折⼏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然去欣赏和领略⽣机勃勃的春⽇景象,郊外远⾜,⼀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胸,这种踏青就是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平⽇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们在清明节⽐男⼈玩得更开⼼,民间有“⼥⼈的清明男⼈的年”之说。
2、扫墓祭祖 中国历,寒⾷禁⽕,祭奠先⼈,早已蔚为习俗。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5篇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8ca8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0.png)
清明节手抄报文字内容资料5篇清明节的来源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
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
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
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
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迫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逃亡国外,他们逃到卫国时吃不上饭,又贫病交加,在绝望之时,介子推忍痛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谎说是野兔肉煮给重耳吃。
后来有人告诉了实情,重耳才知道。
19年后,重耳重又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即晋文公。
他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却惟独忘了对他忠贞不二的介子推。
待人提醒,重耳想起旧事,派人去请时,介子推避而不见。
晋文公亲自登门去请,方知介子推已背了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派人上山搜寻也未找到。
晋文公知道介子推很孝顺,要是纵火烧山,他准会背着老母亲跑下山来。
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俩也没出来,后来在一株枯柳旁发现介子推母子已被大火烧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襟,上面用鲜血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亡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致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十分感动,放声痛哭,将他母子二人安葬在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建庙纪念。
为了铭记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只吃冷食。
第三年寒食节,晋文公率群臣到介山祭祀介子推,发现那株枯柳死而复活,便给那株柳树赐名“清明柳”,规定从寒食到清明,人们都要祭奠介子推。
以后渐将寒食节与清明相混淆,将寒食扫墓混为清明扫墓,清明逐渐代替了寒食节。
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
荡,就是拉皮绳,动。
它的历史非常悠久。
它最初被称为钱球,后来为了避免禁忌,它被改成了秋千。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9ff39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4.png)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大全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前后。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扫先人坟墓,悼念已故亲人,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活动。
此外,清明节还有踏青赏春、踢毽子、放风筝等习俗,是一个融合了悼念、祭祖和游玩的节日。
手抄报内容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朝时,人们在春分时节会进行一种名为“寒食”的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与农耕文化有关,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农学家—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农学家,他的贡献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纪念他,后人便将他的生日定为清明节。
手抄报内容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节日,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祖先,扫墓祭奠,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踏青赏春的活动,人们会到郊外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生机。
还有踢毽子、放风筝等传统游戏,让人们在悼念亲人的同时,也能放松心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手抄报内容三,清明节的食俗。
清明节有许多特色的食品,如清明粿、青团、桃花酒等。
清明粿是一种用糯米、绿豆、桃花酒等制作而成的传统食品,形状酷似柳叶,因此也叫柳叶糕。
青团则是一种用糯米粉和豆沙制作而成的绿色食品,象征着生命的永续。
桃花酒是一种用桃花泡制的酒,具有浓郁的桃花香味,也是清明节特有的饮品。
手抄报内容四,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
清明节还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日,让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节日,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呼吁人们珍惜环境,保护自然。
手抄报内容五,清明节的现代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节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
除了传统的祭祖扫墓活动,现代人们还可以通过祭奠活动,表达对社会英烈的敬意,缅怀历史,珍爱和平。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6402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e.png)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
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可供用于制作手抄报:
1.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在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清
明节是为了纪念祖先、扫墓、祭祖以及欢度春天的节日。
2. 扫墓俗:
清明节是人们祭祀和扫墓的重要时间。
人们会前往坟墓,祭奠
祖先并清理墓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3. 清明节的饮食:
清明节有一些独特的食品和饮食俗,如清明粥、青团、冷面等。
这些食物代表着传统节日的特色和意义。
4. 清明节的文化活动:
清明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动,如插柳、荡
秋千、踏青等。
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祝福。
5. 清明节的民间故事:
清明节有许多富有故事性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比如《观鱼》、《女儿村》等,这些故事讲述了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俗和人们对生活和亲情的思考。
6. 清明节的节日气氛:
清明节期间,人们会佩戴素色衣服、放风筝、植树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的热爱。
7. 清明节的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清明节俗和风俗活动。
比如在南方,人们会举行踩青活动,而在北方,人们则会打马球等。
这些资料可以在手抄报中使用,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俗。
参考资料: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清明节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清明缅怀先烈手抄报模板
![清明缅怀先烈手抄报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5c0308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1.png)
清明缅怀先烈手抄报模板清明节手抄报图片清明节手抄报资料1、让春风承载我的思念,白云传递我的叮咛,清明万物都苏醒,细雨绵绵春寒仍,清明时节,愿你照顾好自己,百病不生,身体健康,早日成功!2、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清明节大家多回家,踏踏青扫扫墓。
祝朋友们在清明节万事如意。
3、羊肠小道通山边,路人匆匆泪满面。
只见山坡烟云绕,忽隐忽现白巾点。
时有时无哭泣腔,墓前杂草一扫光。
石桌供品敬亡灵,世人祭祖焚纸钱。
清明世人寄哀思,披麻戴孝把祖祭。
4、情深深雨蒙蒙,清明时节墓地行。
一片哀思祭亡灵,两行清泪流不停。
片片纸钱化蝶舞,送给亲人表寸心。
但愿天国路不远,殷殷情深可倾听!5、云朵装点着天空的精彩,问候装点着友谊的精彩,真情装点着岁月的精彩,清明装点着春天的精彩!盼结伴踏青去,发条短信问候你,折柳祈相逢!6、"清明时节不清明,雨纷扰,雾隐隐,泪如雨帘,黑发间白发增添。
香烟袅袅随风起,黄花满,冥纸厚,祭拜先祖,一生不忘恩情长。
惟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7、用快乐带动心情,用观念导航人生,用执着追求事业,用真诚赢得朋友,用平静看待得失,用感恩对待生活,清明节,用感悟代替伤感,用祈福传递祝福。
8、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9、陌上风,徐徐轻至,陌上花,缓缓迟绽,为你酝酿了一季的思念,一寸一寸已铺满天涯,却不能生死相守。
手捻一撮红尘,箫声如风谁来合。
我脚步深情,布满沉重的叹息,只为每年此时来看你,却不敢匆匆老去。
清明节到了,记得回乡为逝去的亲人奉上一束白菊花,寄托您对亲人的哀思!10、不是清明才忆起革命先烈,你们的英雄事迹时常在我们心中录放,不是清明才寄托我们的哀思,你们的革命精神早已在我们身上复制,所以请你们安息吧11、酒可以酹在坟前,心中的怀念难以放下;花可以放在墓前,浓烈的思念无法割舍;纸可以烧在坟头,无边的泪水怎能阻隔。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5a50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a.png)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清明节小报内容大全》
1. 清明节的由来: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意义,让人们了解清明节的重要性。
2. 清明节习俗:讲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扫墓、植树、踏青等活动,让读者了解和了解清明节的传统风俗。
3. 清明节食品:介绍清明节特色食品,如青团、清明粥等,让读者了解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4. 清明节安全注意事项:提醒人们在清明节期间注意交通安全、防火防盗等事项,确保过一个安全的清明节。
5. 清明节诗词赏析:选取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经典诗词,让读者感受清明节的文化魅力。
6. 清明节活动策划:为读者提供一些清明节期间的活动策划,如拜祭祖先、踏青郊游等,让人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7. 清明节环保意识:提倡清明节期间减少烧纸、焚香等行为,保护环境,让清明节更加环保。
8. 清明节民俗文化传承:讲述一些清明节的历史传说和地方特色文化,让人们了解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9. 清明节图文故事:选择一些清明节的图文故事,生动有趣地讲述清明节的故事,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10. 清明节寄语:编写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祝福语或寄语,传递温馨的祝福,感受清明节的祥和和谐。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0句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0句](https://img.taocdn.com/s3/m/7ef4e8a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d.png)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80句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1、缅怀烈士,继承传统,立志勤学,爱我中华。
2、革命烈士,永垂不朽!3、“网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4、立足根本,稳步发展,以强大的实力祭奠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烈士们。
5、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莫忘烈士功勋!6、缅怀烈士,立德立志,复兴中华,奉献青春。
7、怀着崇高的敬意,去祭奠革命烈士,向他们学习。
8、网上祭英烈,悼念烈士英灵,振兴中华,建设富强社会,民族复兴中国梦!9、祭奠烈士,不忘忠魂,努力实现中国梦!10、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而做出牺牲,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我们纪念革命烈士,勿忘他们的卓著功勋。
11、没有烈士血与泪,哪有吾辈安和康?12、铭记革命烈士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国情感,努力学习,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13、网上祭英烈,英雄永垂不朽。
14、向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致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15、没有无数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哪有我们幸福的生活。
在此,我们深切地缅怀,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激烈着后来人不断前进!16、向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烈士热血不能白流,革命遗志当代代相传。
人人实干敬业,祖国早日腾飞!17、在4月5日的清明就快要到了,为新中国奋斗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在我的心中,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18、为了伟大的中国梦,你们付出了太多,甚至是生命,向你们致敬。
19、缅怀革命烈士,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20、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案1.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记忆。
不会忘记,也不会离去,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2.情深深雨纷纷,人间有情天有情。
天阴阴泪汪汪,同悲伤感祭亡灵。
思切切意浓浓,故人恩德不忘记。
烟袅袅雾蒙蒙,天国归宿自在行。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575b00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1.png)
清明节⼿抄报内容资料清明节⼿抄报内容资料(精选23篇) 在⽇常学习和⼯作中,⼤家⼀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抄报吧,借助⼿抄报可以培养我们动⼿、动脑的习惯。
你还在找寻好的⼿抄报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清明节⼿抄报内容资料,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节⼿抄报内容资料篇1 ⼀、指导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是进⾏⾰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学校决定结合这⼀教育契机,突出⽴德树⼈,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清明节”活动----⼿抄报⽐赛。
通过活动,使每⼀名少先队员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教育学⽣爱祖国、爱家乡、爱⼈民,爱⽗母、爱同学、爱⽼师、爱班级,知道好好学习,学会“敬怀先⼈、懂得感恩、回报社会”。
引导学⽣树⽴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
⼆、领导⼩组 组长:李继忠 组员:校委会成员 评委:董家闯李元董书云董家华赵秉秀李永⾰ 张雪芹董光荣王亚男谢飞董恒报 三、参赛对象 全校学⽣ 四、⼿抄报内容 1、清明节的由来。
2、清明节的⽂化内涵。
3、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4、清明节的习俗。
5、了解英雄故事。
把⾃⼰⼼⽬中英雄的图⽚或⽂字资料设计在纸上。
6、缅先烈,话理想。
(⼀切伟⼤的成就,都是从理想开始的。
⾰命烈⼠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理想⽽献⾝的。
结合对少先队呼号的理解,写出⾃⼰的理想,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的远⼤理想。
) 7、围绕“清明节”主题内容可以⾃⾏创意。
8、突出⽴德树⼈,以清明节为契机,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活,学习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中国梦”⽽努⼒学习、成长成材。
五、具体要求 1、各班要集思⼴益,精⼼选拔,每班完成5份⼿抄报。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资料简短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资料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b2190e1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46.png)
5、忌嬉骂和非议先人:个别人在扫墓时,为放松心情,互相嘻哈打闹,不仅是对逝者的大不敬,还会招致非议。路过他 人的墓地,忌对逝者品头论足也是亵渎的行为,会惹来麻烦。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 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 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 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 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 的习俗仍很盛行。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资料简短【四】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注意事项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资料简短【一】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1、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陈与义《清明》 3、 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宋无名氏《水调歌头·东风卷帘》 4、 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郑刚中《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 5、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骆宾王《镂鸡子》 7、 江城过风雨,花木近清明。——张耒《近清明二首·斜日去不驻》 8、 细草藏泥供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李弥逊《春雨》 9、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11、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沈佺期《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12、花深柳暗,时节正是清明,雨初晴。——韦庄《河传·锦浦》 13、春淡淡,渐觉清明,相傍小桃才吐。——曹勋《二郎神·半阴未雨》 14、阿谁道是清明节,我对清明唤作秋。——杨万里《清日午憩黄池镇》 15、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睛轻暖清明后。——柳永《笛家弄·花发西园》 16、去去溪边杨柳多,正值清明欲飞絮。——梅尧臣《送签判张秘丞赴秀州》 17、魏紫姚黄欲占春。不教桃杏见清明。——毛滂《浣溪沙·魏紫姚黄欲占春》 18、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9、社鼓冬冬催谷雨,炊烟续续过清明。——钱谦贞《清明后晚出北城至顶山寺登白龙庙作》 20、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苏轼《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21、暖烟夹道清明近,香雪飞空谷雨晴。——史谨《柳庄为朱德辰赋》 22、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23、风情缸面清明酒,节物山头谷雨茶。——程嘉燧《过孙履正东林庄居(同方民表丈)》 24、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张养浩《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25、扫松预造清明酒,入峡先租谷雨茶。——戴复古《清明前梦得花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手抄报资料及内容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诗:清明雨上清明许嵩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清明黄庭坚王禹俏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寒食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江南清明长安清明郑准韦庄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植树节、鬼节等。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起源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
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
”(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期间扫墓。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
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节日习俗扫墓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
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
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
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游乐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
牵钩“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
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
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常。
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
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