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饲料中毒讲义及其防治
第二节 霉败饲料中毒
• [预防]
• 防止饲料霉变是预防AFT中毒的根本措 施。 • 加强饲草、饲料收获、运输和储藏各环 节的管理工作,阻断霉菌滋生和产毒的 条件,必要时用防霉剂如丙酸盐熏蒸防 霉;同时定期监测饲草、饲料中AFT含 量。
•
对重度发霉饲料应坚决废弃,尚可利用的饲 料应进行脱毒处理。一般采用碱处理法,即用 5%~8%石灰水浸泡霉败饲料3-5h,再用清水冲 洗可将毒素除去;也可用物理吸附法脱毒,常用 的吸附剂为活性炭、白陶土、粘土、高岭土、沸 石等,特别是沸石可牢固地吸附AFT,从而阻止 AFT经胃肠道吸收。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研究用 日粮中添加适宜的特定矿物质去除AFT的方法, 如在鸡的含AFT日粮中添加0.4%的钠皂土,能 明显改善AFT对吞噬作用的不利影响,亦能明显 改善AFT引起新城疫免疫鸡HI滴度的减少。据 报道,无根霉、米根霉、橙色黄杆菌对除去粮食 中AFT有较好效果。
• 主要由于畜禽采食被赭曲霉菌污染的谷 类和豆类饲料及其副产品而引起中毒。 其他曲霉菌和某些青霉菌也能产生赭曲 霉毒素。这些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大麦、燕麦、小麦和玉米中以及病猪的 肾脏、肝脏、脂肪、肌肉中也发现该毒 素。由此,人若食入被赭曲霉毒素污染 的粮食和动物食品,也可引起中毒。
• [发病机制]
• [防治]
• 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防止谷物饲料发霉, 应保持饲料干燥,添加防霉剂以防止霉菌 滋生和产毒。对中毒畜禽,应立即更换饲 料,酌情给予人工盐和植物油等促进毒物 排出。给予充足饮水,提供富含维生素的 青绿饲料。对猪和牛应注意保护肾脏功能, 适当给予乌洛托品及呋喃旦丁等制剂。同 时,配合强心、补液、输糖等措施,以防 止脱水,保护肝脏功能。
• 牛: • 成年牛多呈慢性经过,死亡率较低。表 现厌食,磨牙,前胃弛缓,瘤胃臌胀, 间歇性腹泻,泌乳量下降,妊娠母牛早 产、流产。3-6月龄犊牛对AFT较为敏感, 死亡率高。AFT中毒也可干扰牛的血液 凝固机制,导致皮下血肿的发生。在新 生犊牛也可观察到典型的肝损伤。
饲料霉变危害及防治措施
饲料霉变危害及防治措施这几年霉菌毒素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玉米收获季节阴雨连连,导致玉米在收获前后感染了霉菌,产生了霉菌毒素。
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死精、不育、死胎等)、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标签:饲料霉变;霉菌毒素;治疗;饲料加工1 饲料霉变的危害1.1 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在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
①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首先干扰免疫系统,对疫病的易感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差;②凝血因子抑制剂,表现为伤口处长时间流血不止以及浆膜下层淤斑出血,小肠和结肠出血等;③侵害肝脏,致使肝功能下降,肝脏肿大,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10%以上。
1.2 玉米赤霉烯酮一种生长在玉米、高粱和小麦上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
临床症状随剂量和猪只年龄不同而不同。
饲料中含玉米赤霉烯酮1~5毫克/千克,引起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小公猪包皮增大、性欲降低和睾丸变小;成年母猪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妊娠;妊娠母猪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超过305毫克/千克将出现早期胚胎死亡流产。
1.3 赭曲霉毒素一种霉菌肾毒素,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毫克/千克的饲料3个月,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
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
1.4 新月霉菌毒素饲喂含有新月霉菌毒素的饲料,可引起皮肤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和采食量下降,严重时病猪拒食、呕吐或心血管衰竭死亡。
1.5 麦角毒素饲喂含麦角毒素的饲料,猪只可在数天或数星期内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全身状况不佳,通常出现后腿跛行的症状,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
1.6 念珠镰孢霉和增生镰孢霉普遍存在白玉米和黄玉米中,饲料中含量高于120毫克/千克时,可引起肺水肿和胸腔积液,发病率高达50%,病死率50%~90%。
饲料中含有2种以上的霉菌毒素,相互作用会进一步加深对猪的危害。
猪发霉饲料中毒的综合防治
2018年第7期猪霉饲料中毒是由于食入发霉饲料而导致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通常在阴雨连绵的夏秋季节发生。
猪只急性发病时会表现出肌肉震颤,口吐白沫,口鼻出血,通常在几小时内发生死亡;慢性发病时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减弱,容易感染疾病,且消化、生殖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
1发病原因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真菌,且常存在于含有淀粉的饲料中,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即分别为28℃、80%~100%,就可大量生长繁殖,且部分真菌还能够分泌有毒物质。
目前已知有超过百种的真菌毒素,还有红色青霉素、黄绿青霉素、棕曲霉毒素以及锈病、黑穗病等。
猪只食入以上真菌毒素后,都能够发生中毒。
对采食发霉饲料发生中毒的猪只,临床上一般不容易确定具体哪一种真菌毒素中毒,通常是几种真菌毒素同时相互作用下发病。
猪只采食发霉饲料主要危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损伤重要的组织器官,如肝脏、生殖道、肾脏等,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使免疫系统结构被破坏或者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影响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猪瘟等)的免疫效果,还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或者混合感染。
在养猪生产中,由发霉饲料引起的中毒通常为群发,使猪肉产品品质变差,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严重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2临床症状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只都可发生该病,但仔猪的发病率要高于妊娠母猪,尤其是2~5月龄的仔猪常呈急性发作,表现出中枢神经症状,头向一侧歪斜,角弓反张,会在运动过程中死亡,或者发病经过2d死亡。
大猪发病后,病程能够持续较少时间,初期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渴欲增强,大量饮水,皮肤充血发红或者存在出血斑,可视黏膜苍白或者黄染,四肢无力,走动摇晃,先排出干粪,后变成稀粪,严重时混杂血丝或者出现血痢,尿液混浊,呈茶黄色或者黄色;后期会表现出神经症状,严重时卧地不起,以致衰竭而死。
病猪发生慢性中毒时,皮肤、体温基本正常,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或只采食青饲料,可视黏膜略微苍白或者黄染。
猪霉饲料中毒的病因 猪霉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霉饲料中毒的病因猪霉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霉变饲料中毒是由于猪采食发生霉变的饲料而导致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通常在春夏季节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饲料在高温高湿季节没有妥善保管而容易发生霉变,且没有经过脱霉处理就直接用于饲喂,症状比较严重,主要是发生急性胃肠炎和神经症状,尤其是妊娠母猪及仔猪比较敏感,应加以防范。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霉饲料中毒的病因猪霉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饲料原料含有过多水分。
收获饲料原料后,没有及时进行晾晒,导致含有过多的水分,或者长时间存放,都能够导致大量的霉菌滋生,从而造成饲料发生霉变。
一般来说,饲料原料要求控制低于14%,当达到14%以上时就非常容易滋生霉菌。
例如,谷实类饲料(如玉米、稻谷等)中含有17%—18%的水分,就非常容易发生霉变,特别是原料经过粉碎加工后更容易发生霉变。
饲料管理不当。
在饲料加工、运输以及贮存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要求采取规范操作,也容易发生霉变。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某些环节操作不正确,如加工后没有经过有效冷却就直接装包贮存;加工时残留有物料的死角,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清理等,都能够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饲料贮存在条件较差的仓库,如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漏雨等,或者长时间存放等,都能够诱使饲料发生霉变。
在饲料运输途中,由于经受曝晒、雨淋等,也能够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另外,料槽长时间没有进行清理,始终残留有饲料,也容易发生霉变,猪采食后就能够引起发病。
2、发病机制霉菌能够产生多种霉菌毒素,而不同霉菌毒素的作用机制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曲霉毒素能够损伤肝脏,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还会促使血管渗透性增强,血管变脆并容易发生破裂,使其发生出血,并形成出血性瘀斑。
赭曲霉毒素能够导致肝细胞发生透明变性、液化、坏死,损伤接近曲小管上皮的肾脏,抑制氨基酸tRNA合成酶的作用,从而无法合成蛋白质,导致体内IgA、IgG和IgM较少,造成机体免疫机能减弱。
猪霉败变质饲料中毒及其防治方法
霉菌不仅普遍存在于猪饲料原料或含淀粉较高的饲料中,而且许多霉菌在谷物饲料的生长、收获、储藏以及饲料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代谢和产生霉菌毒素,如猪饲料发生霉败变质即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真菌和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蛋白质分解并产生的霉菌毒素等多种毒素。
猪采食霉败变质的饲料后即会发生急性中毒,如猪群长期采食遭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或长期采食少量的霉败变质的饲料,也会发生慢性中毒。
一般猪发生霉败变质饲料中毒的症状为:猪在中毒初期常常表现精神不安,食欲减退,结膜潮红,鼻镜干燥,并伴有磨牙、流涎等症状,有时部分中毒猪甚至会发生呕吐;患猪排便干而少,继而出现便秘,患猪行走时并伴随有后肢行走不稳等症状出现。
随着猪中毒病情的继续发展,患猪则表现食欲废绝,并出现吞咽困难,腹痛拉稀,粪便腥臭,其粪便中常带有黏液和血液。
猪中毒症状严重时,则患猪卧地不起,且失去知觉,并呈昏迷状态,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全身痉挛,腹下皮肤出现紫斑。
一般病初患猪的体温会略有升高,随后会出现体温下降。
患猪呈慢性中毒时,则食欲减退,并呈渐进性消化不良症状,患猪日渐消瘦,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流产等,哺乳母猪则乳汁减少,甚至出现无乳。
而霉败变质饲料导致猪呈现慢性中毒时,中毒猪一般均不具备特异性的中毒症状,在临床上很难确认是由于霉败变质饲料中毒所致,同时猪发生轻微霉败变质饲料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时,很容易被养猪场户所忽视,并常常被误诊或延误霉败变质饲料中毒猪的最佳治疗期。
要有效地预防猪群发生霉败变质饲料中毒,养猪场(户)应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注重选购新鲜的饲料原料,养猪场户自产的饲料在收获季节,应特别注意防止遭受风吹雨淋,对遭受风吹雨淋的饲料应乘晴好天气及时晒干,并将晒干的饲料堆放在室内和干燥通风处储藏。
饲料在储藏期间应严格控制好饲料的储藏湿度、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
经常注意察看饲料,随时注意防止饲料发生霉败变质并及时发现霉变饲料。
猪霉变饲料中毒的防治
硝 9 0 g ( 后 下 ) 共 研 末 , 开 水 冲服 , 对 霉
玉 米 中毒有较好疗效 。
匦垂匦团 瑚 e 年 e 月
1 中毒症 状
猪 只 依 大小不 同 , 中毒深 浅程 度不 同呈 现 不 同程 度急 、 慢 性 典型 或 非典 型症 状 。 急 性发 作 时 , 出现 神经 症状 , 猪 只 头 弯向一 侧 或 兴 奋 不 安 , 一 般 数 13 内 死 亡 , 并 且 以 仔 猪 较 为多见 ; 慢性 中毒时 , 食欲 减退 , 消化 不 良 , 13 渐 消 瘦 ; 大 多 数 猪 表 现 不 食 , 精 神萎顿 , 呕 吐 流涎 , 后肢无 力 , 行走困难 , 粘膜 苍 白 , 粪干 带血 , 病情继 续发展 , 食 欲废绝 , 吞 咽 困难 , 腹痛拉 稀 , 粪便腥 臭 , 常 带有粘液和血 液 , 更严 重时 , 病猪卧底不 起 , 失 去 知 觉 , 呈 昏迷 状 态 , 心 跳 加快 , 呼 吸 困难 , 直至 死 亡 ; 母 猪 则表现 阴 户肿 胀 , 阴道 出血 , 发炎 , 妊娠母 猪常 引起 流 产 , 哺乳母 猪乳汁减少 或无 乳 。
作用 却 I;L,Ej E用 抗菌 素更合 算。 先进行 卫 生 清
洁 , 再 用 热水 喷雾枪高压 冲洗 , 不 但可 杀死
微生物 , 特别对于 球虫卵囊用消毒液效果不
佳 , 用 此办 法较合适 。 待干燥后 用 大面 积流行病 的猪舍
应反 复消毒 , 至 少空置 两 周后再 进猪。
4 .
2 用 0 . 1 % 高锰酸钾溶液洗 胃 , 然 后投 喂 泻
剂和 防腐剂 ,
4 .
3 精 神 沉 郁者皮 下或肌 肉注 射 安钠 加 , 每
体 5 0 k g
羊霉变饲料中毒的症状分析、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羊霉变饲料中毒的症状分析、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摘要:羊食用霉变饲料或青草之后,会出现霉菌中毒的情况,这是因为霉变饲料或青草里包含许多霉菌。
这种病主要出现在舍饲羊身上,特别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易出现霉变进而引发病症。
患病的羊在临床上症状为腹泻、神经异常、食欲衰退、甚至出现死亡,给养殖产业带来严重的影响,文章简述此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霉菌中毒;预防治疗;诊断检查霉变饲料中毒是一种在潮湿季节里极易产生的中毒性疾病,多数是因为羊食用了霉变饲料,此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随霉变程度,食用量以及使用时间而变化。
轻度症状为胃肠炎、拉稀、孕期母羊流产;重度症状为死亡。
如果没有及时诊疗或者和其他的疾病交叉感染会给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临床上的症状患病羊的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衰退,可视黏膜出现黄染或苍白,毛发杂乱无光泽,浑身乏力,磨牙,角膜混浊,并且伴随间断性腹疼,处于哺乳期的母羊中毒之后会出现乳量变少或停止分泌乳液的状况。
1.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的羊症状为精神萎靡,停止进食,惊厥,拱背,磨牙,进行转圈运动,不能站稳,易倒地,黏膜出现黄染,产生结膜炎,对光线过敏,颌下出现水肿,腹泻严重甚至脱肛,身体虚弱,大概2天就会死亡。
1.2慢性中毒幼羊中毒症状为食欲衰退,成长缓慢,惊恐,腹泻,持续转圈或盲目徘徊,身体快速消瘦;成年羊中毒的表现为神经异常,进食量减少,出现黄疸。
处于孕期的母羊中毒之后会造成流产或早产,并且乳汁里含有霉菌毒素,会致使幼崽中毒。
除此之外,因为霉菌毒素能降低淋巴细胞的活性,所以会使羊身体内的抵抗能力变弱,进而产生继发症。
2、病理变化羊患病致死后皮下组织与脂肪会产生黄染,其腹腔与胸腔里留有的淡红色或黄色的积液,浆膜的表层产生出血点;肝脏出现肿大、硬化等现象,表层出现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白色或黄色的坏死灶;胆囊出现萎缩,只包含很少的胆汁,且颜色非常淡;肺脏出现肿大,且局部产生肉样病变,表层出现坏死灶;肾脏出现肿大,颜色苍白,淋巴结充血水肿;瘤胃黏膜出血,并且出现针尖到豌豆大小不一的溃疡病灶,并且易脱落;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十二指肠黏膜局部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出现充血[1]。
发霉霉变饲料中毒及预防
发霉霉变饲料中毒及预防疾病概述:霉饲料中毒就是动物采食了发霉的饲料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以上神经症状为特征。
各种猪都可发生,仔猪及姓娠母猪较敏感。
流行病学:(一)病因自然环境中,含有许多霉菌,常寄生于含淀粉的饲料上,如果温度(28℃左右)和温度(80%~100%)适宜,就会大量生长繁殖。
有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有毒物质。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百种以上,最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和赤霉菌毒素、此外棕曲霉毒素、黄绿青霉素、红色青霉素酸以及黑穗病、麦角病、锈病等。
这些霉菌毒素都有可引起猪中毒。
发霉饲料中毒的病例,临床上常难以肯定为何种霉菌毒素中毒,往往是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二)诊断要点1.病史调查了解饲喂发霉饲料的情况。
2.临床症状仔猪和妊娠母猪较为敏感。
中毒仔猪常呈急性发作,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头顶墙壁,数天内死亡。
大猪病程较长,一般体温正常,初期食欲减退。
白猪的嘴、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
后期停食,腹痛,下痢或便秘,粪便中混粘液或血液,被毛粗乱,迅速消瘦,生长迟缓等。
妊娠母猪常引流产及死胎。
3.病理变化主要为肝实质变性。
肝颜色变淡黄,显著肿大,质地变脆。
淋巴结水肿。
病程较长的病例,皮下组织黄染,胸腹膜、肾、胃肠道常出血。
急性病例最突出的变化是胆囊粘膜下层严重水肿。
防止措施:(一)治疗霉饲料中毒无特效疗法。
发病后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换喂优质饲料,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急性中毒,用0.1%高猛酸钾溶液、温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液进行灌肠、洗胃后,内服盐类泻剂,如硫酸钠30~50克,水1升,1次内服。
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毫升,40%乌洛托品20毫升;同时皮下注射20%安钠咖5~10毫升,以增强猪体抗病力,促进毒素排出。
(二)预防根本措施是防止饲料发霉变质。
对轻微发霉的饲料,必须经过去霉处理后限量饲喂;对发霉严重的饲料,绝对禁止喂猪。
1.防霉方法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的关键是控制水分和温度,使谷物尽快干燥,并置于干燥、低温及通风良好处贮存。
常见鸡饲料原料中毒的防治.doc
常见鸡饲料原料中毒的防治概述:1霉变中毒是用霉变配制的,在喂后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中毒性疾病。
霉菌毒素是致病的原因,已知有3种对危害最大,即黄曲霉毒素、褐黄曲霉毒素与镰刀菌毒素。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梅雨季节发病率最高。
如一批被霉菌污染,则食用该批的群都会发病,发病时间一般在食用后3-5天内,最迟不会超过7天。
症状:小食用霉变后的3-5天内,首先表现食欲下降,挑食,料槽内剩料较多,同时群内出现相互啄食现象。
随着时间的延长,群中出现较多精神不振、羽毛松乱、行动无力、藏头缩颈、双翅下垂的病。
严重的病,冠脸苍白,排出的粪便带有黏液或为绿白色稀水状,并逐渐消瘦,5-7天后出现死亡”并逐渐增多。
部分食用霉料过多、中毒较重的,发生急性死亡。
后备发病症状基本与小相同,但其中相互啄食、瘫腿等症状比小严重得多。
产蛋食用霉变5-7天后出现病状。
开始时许多的粪便表面上覆盖着一层铜绿色的尿酸盐,此时的粪便大多数成形。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粪便迅速增加,并逐步变为排稀水状的黄褐色与绿白色粪便,较严重的病则排出茶水状的潜血便。
严重下痢,病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或不食,嗉囊内有酸臭的积水,冠脸颜色由鲜红丰润变为暗红干皱,失去光泽,最后变为黑紫色,严重者开始零星死亡,较大的群会出现啄癖,它们相互啄食羽毛、肛门等,其中以脱肛、啄肛危害最大,可使许多产蛋输卵管、肠道被啄出而死亡。
此时群的产蛋量迅速下降,开产不久的新母产蛋量停止上升,同时出现较多的软壳蛋、薄壳蛋与砂壳蛋。
剖检:慢性中毒的小与后备营养不良,消瘦,胸肌淡红色,严重者胸部皮下有浆液性渗出,胸肌和大腿部肌肉有红色、紫红色出血斑点。
肝脏变化比较突出,肝肿大,褐紫色,表面有许多灰白色小点或黑紫色斑点,严重者肝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渗出物。
心脏水肿、晶亮,脂肪消失。
产蛋与种公:嗉囊内容物酸臭,肝脏淡黄褐色,肿大,表面许多红色、黑紫色出血点。
卵巢中的卵子变为甘蓝菜花样或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羊霉变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病理表现、诊断及其防治
羊霉变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病理表现、诊断及其防治摘要:发霉的饲料或者牧草中含有较多的霉菌,养殖人员将发霉饲料和牧草喂养给羊之后,可能会造成羊群发生霉菌中毒。
此疾病常常在雨水季节发生,主要是由于雨水季节天气潮湿,容易造成饲料或者牧草发生霉变,并且此病常常是舍饲养羊发生。
当养殖场内羊患病时,会出现腹泻、神经异常等临床表现,如果疾病发生后未及时被发现或者控制,可能会造成养殖场内病羊死亡,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羊霉变饲料中毒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养羊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羊霉变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养羊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羊霉变饲料中毒;防治措施;临床症状在羊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发现霉变饲料中毒病例,此疾病主要出现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属于一种中毒性疾病。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场内羊食用了发霉变质的饲料,病羊在发生羊霉变饲料中毒后,会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与饲料的霉变程度、病羊食用量以及食用时间有关。
症状较轻的病羊可能会出现腹泻、肠胃炎等胃肠道临床表现,妊娠母羊可发生流产,而临床症状较重的病羊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神经症状,如果不及时诊治甚至会造成病羊死亡。
羊霉变饲料中毒给养殖人员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羊的养殖过程中,认识到羊霉变饲料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时对患病羊群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场内羊发生羊霉变饲料中毒的概率,从而减轻养殖人员的经济损失。
1羊霉变饲料中毒的临床症状当养殖场内羊群发生羊霉变饲料中毒后,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养殖人员在进行养殖场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及时发现病羊症状,可以尽早进行诊断并且进行病情防控。
出现羊霉变饲料中毒的病羊主要表现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皮毛杂乱、活动能力下降、鼻腔干燥等症状,其黏膜会出现黄染或者苍白的表现。
除此之外,病羊还会出现腹泻、肠胃炎等消化系统症状。
随着病情进一步进展:病羊精神萎靡现象愈加严重,进食量大大下降,与此同时开始出现转圈运动等精神系统症状。
猪霉变饲料中毒的病因介绍及防治措施
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12期摘要:猪误食霉变饲料,可导致猪体内重要组织器官受损,破坏猪体地免疫系统,干扰猪只的疾病抵抗能力,对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甚至是人体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以猪黑斑病甘薯中毒、猪霉玉米中毒、猪黄曲霉素中毒三种日常养殖工作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疾病诱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今后防治霉变饲料中毒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霉变饲料;病因;防治1 概述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猪摄入霉变饲料的事件时有发生。
摄入过量的霉变饲料,可引起慢性中毒,如:肝脏、肾脏、生殖道等重要组织器官受损,影响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并能破坏或降低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而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和影响猪群对猪瘟、口蹄疫等重要疫病的免疫效果,增加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的几率,对生猪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免疫机能及其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均可造成不利影响,应引起养殖场户的重视。
鉴于此,本文以猪黑斑病甘薯中毒、猪霉玉米中毒、猪黄曲霉素中毒三种日常养殖工作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疾病诱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今后防治霉变饲料中毒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猪常见的霉变饲料中毒疾病2.1 猪黑斑病甘薯中毒2.1.1 病因介绍。
猪黑斑病甘薯中毒是由于猪只误食了有黑斑的红薯、苗床中的残薯、加工后的残渣等等。
黑斑病红薯中寄生一种真菌,猪只在误食病薯两天后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为口吐白沫,食欲废绝,张口呼吸,有呻吟声,咳嗽,鼻孔流山泡沫状粉红液体;腹部膨胀,便秘或下痢;心音增强,脉搏不均,有的阵地痉孪,运动障碍,步伐不稳。
轻症除去病因可渐康复,重症头顶墙壁,前冲历撞,盲目行走等神经症状,倒地抽搐而死。
2.1.2 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猪黑斑病甘薯中毒症的发生,重点在于防治甘薯黑斑病的产生。
其一,在收获甘薯时节,尽量不要损害甘薯,保证其完好无损。
其二,收获后贮存过程中,要尽量将其放置于干燥密封的地窖中,温度控制在10~15℃为适宜。
畜禽发生霉玉米中毒的症状与防治
立即停用霉变饲料,更换新鲜饲料;对畜禽进行隔离治疗,使用特效药物;加强饲养管理,对饲料储存场所进行 彻底清理和消毒;对死亡的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畜禽发生霉玉米中毒是由于玉米发霉变质,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导致动物机体受到 损害,引发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养殖场的发病情况及处理措施
发病情况
某养殖场因饲料储存不当,导致饲料发霉变质,畜禽食用后出现食欲不振、腹泻 、生长迟缓等症状。
处理措施
及时停用霉变饲料,更换新鲜饲料;对畜禽进行隔离治疗,使用抗生素和电解质 等药物;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
案例二:某农村散养户的发病情况及处理措施
饲料储存管理
建立严格的饲料储存管理制度,保持 储存区域的干燥、通风,并定期检查 玉米的质量。
合理搭配饲料
在饲料配方中适当增加其它营养成分 ,以减轻畜禽对玉米的依赖,同时降 低中毒的风险。
治疗措施
停食与催吐
立即停食霉玉米,根据情况对畜禽进行催吐处理,以减少毒 素的吸收。
洗胃与导泻
对于症状较重的畜禽,应进行洗胃和导泻,以加速毒素的排出 。
营养不良
由于长期摄入营养不足, 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 染疾病。
中度中毒症状
呕吐
中毒动物出现呕吐症状,尤其是 在刚进食后。
腹泻
动物出现腹泻症状,排便次数增 加,粪便中有黏液和血液。
呼吸困难
中毒动物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 加,严重时出现发绀。
重度中毒症状
神经症状
动物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痉挛、昏迷等。
肝脏和肾脏
霉玉米中的霉菌毒素可能对动物的免疫系 统造成影响,降低抵抗力,容易继发感染 其他疾病。
霉菌毒素感染的中毒症状及治疗措施
饲料霉菌毒素可来源于田间,可来源于储存,研究表明,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和严重。
各类饲料原料、各类配合饲料产品、各个地区、各个季节均有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影响世界农业、饲料业和养殖业发展的一大危害。
对玉米饲料霉变的五大误区:1:用全价料以为就不会受到霉菌毒素侵害×2:等饲料看到长毛,有霉斑的时候才以为是发霉×3:咱们很多养殖朋友都喜欢咬一咬玉米来判断好坏×4:以为只要有潮湿的南方才会多发生霉菌,北方少×5:气温高,潮湿多雨的夏季易发,冬天不会有×霉菌毒素通过消化道对机体产生破坏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
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
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
机体的消化吸收慢慢下降,形成严重的营养不良症。
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
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还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大大减少,体重大大下降。
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加工中的高温并不能破坏毒素的毒力,而平常养殖者随后添加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多效果不佳,更何况因为饲料的制粒而不能充分接触。
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毒素主要在肝脏进行解毒肝脏的含毒量是全身别的器官的多倍,常造成肝脏的肿胀,颜色发紫发黑以及点状,斑状。
或者刷状出血,个别毒素可阻止肝脏将合成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脂肪层而导致脂肪肝,肝细胞空泡化,在蓄积的中毒中常因为肝脏的细胞肿胀压迫肝门静脉而引起静脉的扭曲和闭合从而形成腹水。
大量的毒素作用于肾脏可以造肿胀以及斑状出血。
当脂肪肝的时候肾脏颜色也呈现脂肪色。
在机体各器官中肝脏的再生功能是最强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蛋白和脂肪的合成场所,重要的分泌腺体和解毒器官,在毒素停止摄入的情况下理论上96小时机体毒素排完是没问题的。
饲料霉变中毒症状及其预防方法
的饲料原料要 晒干后储存或使用 。贮存饲料 的仓 库要 符 合标 准 ,上 方周 围要 留有空 隙 ,空 气流 通 。对贮存时 间长 的饲料定期进行水分监测 ,含 水量超标 的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 3 饲料 的保 存 适 当添 加 防霉 剂 和抗 氧 化 剂 ,饲 料 中 添加 防 霉 剂 可 以抑 制 霉 菌生 长 繁 殖 ,抗 氧化 剂 可 以 防 止
实 验 性 肺 水 肿 实 验 ,是 目前 来自 用 较 为 广 泛 且 效 果
在近 3 个月 中 ,死亡 1 5 0 余 只 ,约 占种群 的2 0 %。
豚 鼠死 亡前 2 周 发 现有 咳 嗽 、消瘦 、被 毛凌 乱 、懒
动 、有聚群现象 ,随着病程 发展呈腹式 呼吸 ,饮
食减少 ,鼻翼两侧有分泌物污染被毛 ,随着病情加 重 ,分泌物 的颜色 由透明逐渐变成黄绿色及血色 ,
动 物 中毒 后 一般 体 温 正 常 ,食 欲减 少 或厌 食 、精 神 迟 钝 、运 动 失 调 ;有 的 狂 躁 不 安 或 转
圈 ,一 眼 或 双 眼视 力 减 退 ,甚 至失 明 ,嘴唇 麻 痹 下 垂 ,舌 露 口外 ;间 歇 性 下 痢 、粪 带 血 色 ;贫
血 、黄疸 、呼吸困难 。猪 常在吃食发霉饲料后 5 ~ l O d 出现症状 ,急性病例 ,可在运动中死亡。病猪 精神萎靡 、不吃食 、走路蹒跚 、黏膜苍 白 、粪便
54 饲料博览 2 0 1 3 年 第1 1 期
饲料 导致豚 鼠吸 入性肺炎 致死 的病例分 析
豚 鼠又称 荷兰猪 、天竺 鼠、几 内亚猪 ,是珍 贵 的皮 肉兼用 的多用 草食动物 。近年来 在 民问广 泛养殖 ,用 于肉用 、皮用及宠物 ,因其生理 特点 广泛应用 于各种医学研究 。 目前豚 鼠在科学研究 中已经被 广泛应用 于免疫 学 、传染病 、药物 学 、 营养学 、耳科 学 、悉生学等学科 的科 学研究 ,主 要应用 于各种传染病 的感染与实验诊 断研究 、抗 结核病 药物 的药理 学研究 、实 验性坏 血病研究 、 过敏反应或 变态反应的研究 、观察 出血和血管通 透 性 变 化 的实 验 、内 耳 疾 病 的研 究 、毒 物对 皮 肤 局部作 用实 验 、缺 氧耐受 性和 测量耗 氧量实 验 、
浅谈肉牛霉变饲料中毒的诊疗与预防措施
临床金鉴20232255浅谈肉牛霉变饲料中毒的诊疗与预防措施严洪涛(河南省长垣市农业农村局,河南长垣 453400)摘要:肉牛霉变饲料中毒根本原因在于受某些因素影响,肉牛食用霉变饲料,若食用量较大,可能出现急性病症,若食用量较小,可能出现慢性病症,危害肉牛免疫系统,影响肉牛身体健康,甚至直接造成肉牛死亡。
只有采取科学且针对性的诊疗措施,才能降低肉牛病死率,减轻经济损失。
饲料加工、运输和存储的过程均可能因不规范操作导致饲料出现霉变问题,养殖场(户)应对此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本文主要分析肉牛食用霉变饲料的危害,重点研究肉牛霉变饲料中毒的诊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希望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肉牛;霉变饲料中毒;诊疗;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2-0019-03肉牛食用霉变饲料所导致的霉菌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毒类疾病,饲料霉变对畜牧养殖业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存储不当导致饲料发霉变质是养牛户长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养殖场,饲料需求较大,饲料存储较多,若是不加强管理,导致存储仓库受潮等,很容易导致饲料霉变,引发肉牛中毒。
因此,积极探究和优化肉牛霉变饲料中毒的诊疗和预防措施,对肉牛养殖至关重要。
1 肉牛食用霉变饲料的危害霉变饲料由霉菌大量繁殖所致,在霉菌不断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代谢物;一方面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而另一方面对动物健康造成损伤。
若是向家畜投喂霉变饲料,将对家畜本身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其不同生长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生产性能影响,阻碍家畜的健康生长,抑制其免疫功能,使其肠胃道等功能受损,严重时出现中毒现象,若不加以预防或及时治疗,将导致家畜大量死亡。
霉变饲料中所产生的霉菌毒素包括多种类型,如烟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些霉菌毒素基本上会对肉牛免疫系统造成攻击和影响,使肉牛免疫器官指数下降,影响其正常发育,表现为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淋巴细胞的活力降低、抗体水平不断下滑等,进而使肉牛更容易染上各类疾病。
猪霉变饲料中毒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
过程 中相 对 比 较 很 容 易 出 现 霉 变 。如 果 这 种 原 料 在 用 于 生
产配合饲料前没有经过一定处理 , 就会造成 产品所含水 分 明 显超标 , 导 致 产 品 也 容 易 发 生 霉 变 。 当稻 谷 、 麦 类 和 玉 米 等
饲 料 原 料 中的 含 水 量 达 到 1 7 ~2 O , 就 很 容 易 出现 霉 变 。
饲, 每 天 使 用 2次 , 通 常经 过 2 ~ 3天 就 能 够 痊 愈 ; 也 可 取
2 5 0 g蜂 蜜 、 3 0 g 甘 草粉 、 2 5 0 g绿 豆 粉 , 混 合均 匀后全 部 喂服 。 对 于 中毒 的 中 、 后期或 者 中毒程度 较重 的病 猪 , 应 在 使 用 上 述 药 物 治 疗 的基 础上 , 同时配合肌 肉注射 7 5 mg三 磷 酸 腺 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饲料加工 、 运 输 和 储 存 过 程 中 没 有 严 格 管 理 。在 生 产 颗 粒饲料过程 中, 如 果其 中 某 个 环 节 存 在 异 常 而 造 成 饲 料 中含
钠、 5 mL 1 0 安钠咖注射液 , 该 用药量适合体重为7 5 ~l O O k g 的病 猪 使 用 , 治 疗 时 要 根 据 病 猪 的体 重 实 际 大 小 以 及 病 情 轻 重 适 当调 整 用 药 量 , 如果及 时治疗 , 通 常 连 续 用 药 大 约 3天 就 能够 治 愈 。病 猪 发 生 急 性 中 毒 时 , 可先使 用适量 的 2 碳
饲料的喂量 , 用 于增 加 饲料 中 蛋 氨 酸 、 维生素 、 叶 酸 以 及 硒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