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考试心得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自我评价

英美文学自我评价

英美文学自我评价这学期的英美文学选读虽然只是考查科目,但是通过整个学期的课堂参与,我觉得学好这门课十分必要。

不管是从提升自己的角度还是为以后专八考试做准备,都应该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这门课。

从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看,我认为自己基本上是达到了标准的。

每次老师布置课后作业我基本上能做到按时按质的完成。

不仅如此,而且自己在做作业的过程也得到了拓展,巩固了知识,学到了老师没有在讲课的时候明说但要靠自己体会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学习学好英美文学这个方面是需要自己不断积累和梳理的。

对于这种涵盖广又很宽泛的科目来说,知识的整理更加重要。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之后还应能做到把英国文学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提纲挈领地列出来。

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为例。

我们不仅应知道这个时期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还要了解这种小说有社会原因和一系列基础。

梳理时可先看主流派,了解同一流派中所有作家的共性,然后再具体把握各个作家的写作特点。

这些工作可以在做作业之前做好,也可以通过作业来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会让印象更加深刻。

除了平时的作业之外,我也积极参与了课堂展示的部分。

首先我认为课堂展示非常有利于我们大家掌握小说内容,而讲课的同学在事前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熟悉小说内容和作者生平。

我在做《鲁滨逊漂流记》的那个星期,恰好有课后作业是让我们写对这部小说的感想的,所以我就抽时间找了相关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和他创作动机,这样分析小说内涵就更有把握。

因为笛福身处启蒙运动的大背景下,有一个性格独立的牧师父亲,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让他对清教徒的改革十分热心,追求自由、冒险和独立,这也是他创造小说的最原始的初衷。

找到作者的背景之后,熟悉小说内容和结构,做课件就是很轻松的事情了。

通过课件展示我不仅学到了文学常识,还学到了如何去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方法,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

其实,英美文学和英美概况都属于一类科目,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英专的学生熟悉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概况,是非常有作用的,只有文化背景相通跟别国的人交流沟通才不会很困难。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首先我想与大家谈论一下参考书,我看见网上有人询问是否有什么好的参考书。

我总共买了二本参考书,用处不大,浪费时间不少。

只有把课本彻底看透,你才能掌握主要脉络,才会产生PAS 的信心。

仔细对照,你可以看出参考书上无非也是从书上COPY过来,只能让你看一遍参考书,又看一遍书本。

我能理解大家想偷机取巧的想法,参考书必定是比课本薄得多,看上去象精选集,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考题说明一切。

考题不会超大纲,答案自然都在书上。

只不过来年考题会从越来越偏僻角落去选择,所以课本也就越发重要。

我现在都能想象出题老师得意笑容,”我出的题难什么,都在书上"。

当我看完第一遍书时,其过程实在是艰涩痛苦,捏着厚厚书真觉得苦海无涯,望也望不到出头之、[/看完,当然到后面是以翻看形式了,书本捏在手上变得越来越薄了。

我认为以课本为基础,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超薄精选集才是正直实用有效的参考书,在网上是下载不到,书店里也买不到。

你所需要做的是把这课本看懂,读透,翻烂。

I don't want to say this is only choice, butit actually is, and an most direct anc efficient way. Dont find too muchresources,which cant easy your job, but in crease your burde n.我看见许多人说背不出,或怎样背。

大家都是这条路上过来的难兄难弟,多半白天要上班,晚上要背书,有段时间我近似绝望,怀疑自己提早进入老年痴呆症,健忘症。

我不断弄混名字,作品, 时期,英美不分。

就现在考题看来,题型已不是单纯浅显记忆题,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理解题,在今年的部分选择题,简答题里都是这样。

如果不掌握最基本的(纯粹背的),PASS是绝无希望。

在自考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中,英美文学选读是及格率较低的一门。

00604英美文学选读考试技巧

00604英美文学选读考试技巧

00604英美文学选读考试技巧英美文学选读考试技巧如下:1. 阅读经典作品:熟悉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考试的基础。

阅读这些作品能够帮助你理解作者的主题、文体和文化背景。

2. 掌握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对理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这些背景知识能够让你更好地分析作品的含义和主题。

3. 注意作品的文体和语言技巧: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特定的文体和语言技巧,例如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小说的叙事风格和人物描写等。

注意作品中的这些细节,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作品。

4. 注意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文学作品常常探讨一些深刻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人性、爱情、权力等。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是解读作品的关键。

5. 提前做好笔记和总结:在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时,记得做好笔记,包括作品的关键信息、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等。

这样有助于你回顾和总结,并在考试前快速复习。

6. 增加阅读量和训练速读技巧:多读英美文学作品,增加阅读量,可以更好地熟悉各种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氛围。

另外,提高阅读速度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限时考试中。

7. 参加讨论和写作练习:通过参加讨论和写作练习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美文学作品。

与其他人讨论作品能够帮助你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8.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为了提高文学选读的考试成绩,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必要的。

合理规划时间,分配阅读和复习任务,能够更好地掌握考试内容。

9. 模拟考试:在考试前进行模拟考试,将自己置于真实的考试环境中。

这样可以帮助你熟悉考试的时间限制和考试题型,并调整自己的答题策略。

10.保持积极的心态:考试前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取得好的成绩至关重要。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长时间的准备中已经做得足够好,这样你的答题能力会更加出色。

外国文学考试总结5篇范文

外国文学考试总结5篇范文

外国文学考试总结5篇范文第一篇:外国文学考试总结1、希腊众神: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德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日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风神赫尔墨斯、战神阿瑞斯、美神阿芙洛狄忒、火神赫淮斯托斯、酒神狄奥尼索斯2、规模宏大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是欧洲古代文学中最杰出的两部英雄史诗;成为欧美文学中的发轫之作。

3、诗人赫希俄德的教谕诗《农作与日子》、《神谱》。

4、独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是萨福(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与阿那克瑞翁,合唱琴歌的代表作家是品达。

5、普劳图斯(代表作:《一管金子》(取材于莫里哀《悭吝人》)、《吹牛的军人》)和泰伦斯创作了罗马气派的世态喜剧。

6、维吉尔,具有全欧声誉的诗人,代表作《牧歌》、《农事诗》,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伊尼德》。

7、贺拉斯,抒情诗集《歌集》,提出“寓教于乐”的诗歌创作原则。

8、奥维德,早期作品《爱情诗》、《古代名媛》、《爱的艺术》,代表作《变形记》,素有“神话词典”之称。

9、阿喀琉斯的形象:个性主义、单纯、重感情、既残忍有富于同情心。

10、《伊利亚特》(描写特洛伊战争中最后一年中52天内发生的故事)和《奥德修纪》(描写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的10年海上历险经历和他重建家园的故事)是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叙事长诗。

11、荷马史诗取得了极富原创性的艺术成就。

12、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悲剧发轫于酒神颂歌,喜剧的前身是祭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剧。

13、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希腊“戏剧之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与《俄瑞斯忒斯》历来受到后世高度评价。

14、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河马”,他的剧作摆脱了传统的“三联剧”模式,首创“倒叙”“悬念”“突转”等手法。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公认为希腊悲剧的典范。

15、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社会问题剧的先驱和“心里戏剧”的鼻祖。

代表作《美狄亚》、《特洛伊妇女》。

16、阿里斯托芬,代表作《阿卡奈人》、《鸟》,被誉为古希腊“戏剧之父”。

美国文学 期末考试 总结三

美国文学 期末考试 总结三

1. A Psalm of Life1.1Analysis: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begins his poem "A Psalm of Life" with the same exuberance and enthusiasm that continues through most of the poem. He begs in the first stanza to be told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about life. He states here that life doesn't abruptly end when one dies; rather, it extends into another after life. Longfellow values this dream of the afterlife immensely and seems to say that life can only be lived truly if one believes that the soul will continue to live long after the body dies.The second stanza continues with the same belief in afterlife that is present in the first. Longfellow states this clearly when he writes, "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 Meaning that,life doesn't end for people simply because they die;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more to be hopeful and optimistic for. Longfellow begins discussing how humans must live their lives in constant anticipation for the next day under the belief that it will be better than each day before it: "But to act that each to-morrow / Find us farther than to-day."In the subsequent stanza, Longfellow asserts that there is never an infinite amount of time to live, but art that is created during one's life can be preserved indefinitely and live on long after its creator dies.In the following stanzas, Longfellow likens living in the world to fighting on a huge field of battle.He believes that people should lead heroic and courageous lives and not sit idle and remain ineffectual while the world rapidly changes around them: "Be not like dumb, driven cattle! Bea hero in the strife!" His use of the word "strife" is especially interesting, since it clearly acknowledges that life is inherently difficult, is a constant struggle, and will never be easy. Longfellow then encourages everyone to have faith and trust the lord and not to rely on an unknown future to be stable and supportive.2. Commentary for A Psalm of LifeSensory languageRhyme schemeABABUses descriptive languageUses similes2. ExcelsiorSummary: Excelsior is a poem about a traveler who had only one goal stuck into his head that was to get higher and nothing could make him stop, not even the warm light of houses, nor the warm welcome of a girl, nor the storm that will come at night, nor the avalanche could stop him. And in the end he died. He did what he determined to do and he ended up losing his life.3. Sit and Look OutAnalysis:As the poet surveys the human world, he is struck by the numbers and variety of misfortunes to which mankind is subject and which are the causes of wide-spreading suffering in the world. He sees all this but he remains silent. His silence is of course due to the profundity of suffering in the world and his helplessness in the matter.4. Mending Wall (from North of Boston)Form and style: The poem is in blank verse—that is, unrhymed iambic pentameter. Its forty-five lines are in the form of a monologue, but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tyle of dramatic monologuepopularized by Robert Browning’s give a revelation of the speaker’s character, often unintentional, and are focused inward. Frost’s are directed outward, usually at some object that can serv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of general observations. The verse is largely monosyllabic, the language typically unpretentious. His Paleolithic savage, for example, is old-stone,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 the Greek word and much more effective. Simplicity and dignity set the tone.。

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收获

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收获

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收获
在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

首先,通过研究英美文学作品,我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英美社会的价值观、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方面,使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英美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其次,英美文学课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文学作品中的智慧和深度。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这种深度阅读的经验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领域,还培养了我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此外,英美文学课程还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和叙事技巧,以及如何评价和解读作品。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所帮助,还对我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最重要的是,英美文学课程让我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情感共鸣。

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我能够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种情感共鸣不仅让我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还加深了我对人性和生活的理解。

总的来说,英美文学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英美文化、培养批
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的机会。

这些收获将对我的学术研究、个人发展和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英语考试]自考英美文学个人笔记心得体会超经典

[英语考试]自考英美文学个人笔记心得体会超经典

Reading Comprehesi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Edit By CKMid of 2009Catalog第一章英国文学 (4)1.1上古世纪及中世纪英国文学简介 (4)1.2T HE R ENAISSANCE P ERIOD(文艺复兴时期) (5)1.2.1Edmund['edmənd] Spenser(埃德蒙.斯宾赛) (6)1.2.2Christopher Marlowe(克里斯托夫.马洛) (8)1.2.3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 (9)1.2.4Francis Bacon(弗兰西斯.培根) (10)1.2.5John Donne(约翰.邓恩) (12)1.2.6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 (13)1.3T HE N EOCLASSICAL P ERIOD(新古典主义时期) (13)1.3.1John Bunyan(约翰.班扬) (14)1.3.2Alexander[͵æliɡ'zɑ:ndə] Pope(亚历山大.蒲柏) (15)1.3.3Daniel['dænjəl] Defoe[di'fəu] (丹尼尔.笛福) (16)1.3.4Jonathan['dӡɔnəθən] Swift(乔纳森.斯威夫特) (17)1.3.5 Henry Fielding(亨利.费尔丁) (17)1.3.6 Samuel['sæmjuəl] Johnson(塞缪尔.约翰逊) (18)1.3.7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理查.比.谢立丹) (18)1.3.8 Thomas Gray(托马斯.格雷) (19)1.4T HE R OMANTIC P ERIOD(浪漫主义时期) (20)1.4.1William Blake (威兼.布莱克) (20)1.4.2 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 (21)1.4.3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泰.科勒律治) (22)1.4.4 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戈登.拜伦) (23)1.4.5Percy Bysshe Shelley (波.比.雪莱) (24)1.4.6 John Keats(约翰.济慈) (24)1.4.7 Jane Austen['ɔ:stin] (简.奥斯汀) (25)1.5T HE V ICTORIAN[VIK'TƆ:RIƏN]P ERIOD维多利亚时期 (26)1.5.1 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 (27)1.5.2 The Bronte Sisters(布朗蒂姐妹) (27)1.5.3 Alfred Tennyson['ælfrid] ['tenisn]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28)1.5.4 Robert Browning(罗伯特.布朗宁) (29)1.5.5 George Eliot['eljət] (乔治.艾略特) (29)1.5.6 Thomas Hardy(托马斯.哈代) (30)1.6T HE M ODERN P ERIOD(现代主义) (31)1.6.1 George Bernard Shaw(乔治.萧伯纳) (33)1.6.2 John Galsworthy['ɡɔ:lzwə:ði] (约翰.高尔斯华绥) (34)1.6.3 William Butler Yeats[jeits](威廉.巴特勒.叶芝) (34)1.6.4 T.S. Eliot['eljət](T.S.埃略特) (35)1.6.5 D.H. Lawrence['lɔrəns] (戴维.伯特.劳伦斯) (36)1.6.6 James Joyce[dӡeimz] [dӡɔis](詹姆斯.乔伊斯) (37)第二章美国文学 (40)2.1T HE R OMANTIC P ERIOD(浪漫主义时期) (40)2.1.1Washington Irving['ə:viŋ](华盛顿.欧文) (40)2.1.2Ralph Waldo Emerson[rælf] ['wɔ:ldəu]['eməsn] (拉尔夫.华尔多.爱默生) (41)2.1.3Nathaniel Hawthorne[nə'θænjəl] (纳撒尼尔.霍桑) (42)2.1.4 Walt Whitman[wɔ:lt] ['witmən](华尔特.惠特曼) (43)2.1.5 Herman Melville(赫尔曼.麦尔维尔) (44)2.2T HE R EALISTIC P ERIOD(现实主义时期) (45)2.2.1 Mark Twain(马克.吐温) (46)2.2.2 Henry James(亨利.詹姆斯) (47)2.2.3 Emily Dickinson(艾米莉.狄金森) (48)2.2.4 Theodore Dreiser(西奥多.德莱塞) (49)2.3T HE M ODERN P ERIOD(现代时期) (50)2.3.1 Ezra Pound(埃兹拉.庞德) (50)2.3.2 Robert Lee Frost(罗伯特.弗洛斯特) (51)2.3.3 Eugene O’Neill(尤金.奥尼尔) (52)2.3.4 F.Scott Fitzgerald(司各特.菲兹杰拉德) (52)2.3.5 Ernest Hemingway(欧内斯特.海明威) (53)2.3.6 William Faulkner(威廉.福克纳) (54)第一章英国文学1.1上古世纪及中世纪英国文学简介➢古英文学范围:450-1066,罗马征服英国➢古英诗分为两类:宗教类和世俗类➢Beowul(贝奥武夫),古英国民族史诗例子➢赞扬骑士或其它英雄的浪漫史:中世纪➢乔叟的坎特伯雷集:第一次描写中世纪英国社会现实➢乔叟介绍来自法国的押韵诗节,来代替英国的头韵诗节➢乔叟:英国诗歌之父➢乔叟把角色提到一个立体的高度,有个人独特的气质➢中世纪的英国文学是一个空洞的(barren)时期1、The period of old English literature extends from about 450 to 1066, the yearof the Norman Conquest of England.2、Generally speaking, the Old English poetry that has survived can be dividedinto two groups: the religious group and the secular['sekjulə]世俗的 one. 3、Beowulf[ˈbeɪəˌwʊlf] 贝奥武夫(一个英雄名), a typical example of Old English poetry, is regarded today as the national epic史诗 of the Anglo-saxons.['æŋɡləu'sæksən][pl. ]盎格鲁撒克逊族(古英国人的一个种族)盎格鲁撒克逊语(又名古代英语Old English)4、Romance浪漫史 which uses narrative['nærətiv]叙述的 verse诗句 or prose散文to sing knightly骑士的 adventures or other heroic[hi'rəuik]deeds is a popular literary form in the medieval[͵medi'i:vəl] period.5、The work that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English literature, acomprehensive 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medieval English society and createda whole gallery走廊 of vivid charact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s most likelyGeoffery Chaucer’s The Canterbury Tales.['dӡefrɪ]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6、C haucer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s [raim]押韵诗节 of varioustypes to English poetry to replace the old English alliterative verse ə`lɪtərətɪv]adj.头韵的, 头韵体的7、C haucer was called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7501.2The Renaissance Period(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自现代的中间转折期(14世纪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古罗马和希腊文学的重新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本质:人道主义➢文艺复兴的重大改革:圣经的传播➢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阶段斗争➢英国文学家认为Petrarch彼德拉克是文学的根源➢文艺复兴早期,诗歌和戏剧是最突出的形式,代表人物Ben Johnson, William Shakespeare.➢伊丽莎白戏剧是文艺复兴的主流➢文艺复兴影响英国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还因为英国的内乱➢文艺复兴的本质是人文主义者摒弃封建主义,推动新思想的一场运动➢文艺复兴是英国的文学黄金时期1、The Renaissance marks a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val to modern world.Generally, it refers to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4th and mid-17th centuries.2、The Renaissance, which means rebirth or revial, is actually a movementstimulated by a series of historical events, such as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Roman and Greek culture, the new discoveries in geography and astrology占星术, t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 expansion.3、Humanism is the essence['esns]本质 of Renaissance.人道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本质4、One of the major results of Reformation was the fact that the Bible in Englishwas placed in every church and services were held in English so that people could understand.5、T he religious reformation was actually a reflection of the class strugglewaged by the new rising bourgeoisie[͵buəӡwɑ:'zi:]资产阶级 against the feudal 封建的 class and its ideology[͵aidi'ɔlədӡi]观念学6、Petrarch['petr:k] was regarded as the fountainhead根源 of literature byEnglish writers.英国作家认为彼特拉克是文学的根源7、In early stage of the Renaissance, poetry and poetic[pəu'etik]drama were themost outstanding literary forms and they were carried on especially by Shakespeare and Ben Jonson.本-琼森13008、Eliabethan[i͵lizə'bi:θən] drama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是英国文艺复兴的主流。

研途宝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考研经验心得分享

研途宝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考研经验心得分享

考研过程中蒙许多老师、前辈答疑解惑,受益良多,特在此谈谈自己在准备考研过程中的心得,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这份心得主要针对有意报考湖南师范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

一、基础英语和思维在一块自己准备不是很好,所以以过来人的教训给大家提个醒。

改错这一块就和专八一样准备,没有多少可以说的。

(一)阅读自己得找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阅读,看完之后自己多思考然后去写一写summary和comment。

会很难坚持,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参照,所以会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但是这样做至少可以练到自己的思维和文笔。

在考场上的反应也会比平时没有练过的人快一些。

我觉得综合英语的课本,以及高级英语的课本可以利用起来的,里面的文章都是很优秀,也有深度的文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思维还可以为写作提供观点。

(二)写作有人建议过专八作文,但我觉得市场上的专八作文范文过于八股,观点也很浅显,不太支持完全参照它的模本。

GRE的作文写作较好一些。

我在准备基础英语时开始没有认识到词汇量的重要性,到11月份开始练写作时就发现自己用词太低级,和高中生水平一样,对自己很是失望,但那时才开始词汇积累已经是太晚了。

所以真诚地给17的同学提个醒,下决心考研的话就马上准备拓展词汇量,平时注意把新记忆的词汇运用起来。

很多时候写作你的观点会和其他人一样,此时拉开距离的关键是一个人的用语及其他的修辞手法,归根到底是一个对各种词汇的灵活运用。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明白得太晚,所以这一科目,是我最失败的科目。

英语专业考研成败在于基础英语,这句话是没错的。

二、英美文学和中文写作这一科目是自己最喜欢也是花时间最长的一个科目。

我个人觉得只参考书目上的东西时间是绰绰有余的,所以建议大家在最最开始的准备时间可以广撒网,自己另外去把诗歌、短篇小说、戏剧名篇看看,戏剧太长就可以不看文本了,尤其注意去收集关于这类名篇的分析,自己整理出来,到12月份就可以和参考书目关于名篇分析一起背。

常耀信的两本书很厚,一字不落看完十分困难也不明智。

自考英美文学心得体会

自考英美文学心得体会

自考英美文学心得体会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自考生,选择了英美文学作为选修课程,确实是一次非常愉快和有收获的学习经历。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文学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下面,我将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学习英美文学让我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了解到英美文学起源于古代的民间诗歌和史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各个时期和风格的丰富文化瑰宝。

从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到当代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英美文学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作品创作和表达方式的影响。

例如,在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观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展开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表达方式。

其次,学习英美文学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众多优秀作家的创作风格,更让我受益匪浅。

无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还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研究,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特点。

通过学习他们的作品,我不仅对英美文学的优秀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从中汲取到了一些创作的灵感和技巧。

比如,我学到了如何写一篇更具有张力和冲击力的文章;如何根据角色的特点和背景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如何运用符号、暗示等手法进行隐喻的表达。

这些都是我在学习中获得的宝贵的财富,对我的写作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深刻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并从中汲取到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和启发。

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示和探讨了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困境,引发读者对自己和世界的思考。

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的心灵触动和情感表达,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示了英美人民的文化和思想,更具有普世的人性关怀和思考。

比如,爱默生的《自助》启发我们勇敢面对人生困境,追求自我实现;萨曼塔·霍尔的《爱与幸福的密码》则引导我们思考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科目英美文学学习总结

科目英美文学学习总结

科目英美文学学习总结在过去的学期中,我有幸学习了英美文学这门课程。

通过探索英国和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我深入了解了西方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此,我将总结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欣赏和理解英美文学的独特之处。

在课堂上,我们一起读了众多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弗农的诗歌等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英美文学中包含的深邃思想和情感。

每一部作品都像一扇窗户,打开我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认知。

我学会了欣赏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以及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作品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使我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

其次,这门课程培养了我的文学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如何解读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写作论文和参与讨论来展示我们的思考。

我学会了挖掘文本中的细微细节,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通过学习不同的批评和分析方法,我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这不仅提升了我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开拓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思维能力。

我会运用这些分析技巧去欣赏更多的文学作品,深入探究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英美文学课程也增强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从中领悟到更广阔的人类共通性。

这种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我在现今全球化社会中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础。

我相信,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学水平,同时也培养了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

最后,学习英美文学让我体验了一种深度的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在阅读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我不仅仅享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更深陷其中,与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冥想,带给我启示和思考。

我发现,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

欧美文学 考试

欧美文学 考试

1.谈谈对欧美文学学习的感受及建议。

学习了一年的欧美文学,感触很多。

在开这门课之前,我就对学习欧美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欧美的文学作品比中国的文学作品更有趣,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轻松。

学习了欧美文学,我发现这些世界名著逻辑性都很强,故事也颇为有趣,而当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特别是有很多批判性的小说,对社会的黑暗和落后的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歌颂赞美新制度,体现新思想。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老师向我们介绍和推荐了许多的作品。

但我没能一一的读过。

其中认真读过的小说有《仲夏夜之梦》、《红与黑》、《浮士德》、《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和《十日谈》等。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一部我在上初中时就看过的小说,那时看的是青年版,现在看了翻译的原版,才更能感受到艾米莉·勃朗特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思想。

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也是许多欧美的文学作品所共有的魅力。

中文系的许多课程都比较枯燥,而高老师将欧美文学这门课上的生动活泼,将欧美作家的作品用十分口语化的语言概括和总结,使得有些原本读起来较为生涩的小说变的通俗易通起来。

小说中所蕴含的意味和思想也就自然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让我了解了欧美文学的魅力。

以后我还是会坚持读欧美的名著,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学素养。

我觉得高老师上课上的非常成功!希望老师以后的欧美文学课可以一直这么轻松有趣。

2.谈谈对《套中人》别里科夫人物的认识。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9世纪90年代末,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一个可恶可憎,然而又可悲可怜的人物。

作品开始时从他的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他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晴天带雨伞,耳朵塞棉花,把脸也躲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

不止如此,他还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英美文学赏析实践总结

英美文学赏析实践总结

英美文学赏析实践总结自从上大学接触英美文学开始,我就深深地被其所吸引。

那一位位名家,那一篇篇名作,就像文学天空中缀着的一颗颗明星,闪出耀眼魅力的光芒。

这一次的英美文学赏析实践,我分别选取了我最喜欢的诗歌、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之一,结合自己的理解并且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完成了此次作业,并且从中收获了很多。

第一篇诗歌赏析我选取了雪莱的《西风颂》。

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只是不知道这句话出自谁手,大学文学老师给我们讲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从此对雪莱的《西风颂》记忆犹新。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赏析这篇诗歌,首先是创作背景,点出了当时欧洲大地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其次我详细分析了诗歌的五大部分,并且在最后指出诗歌用的是象征手法,用自然界的西风来象征和召唤革命风暴。

第二篇短篇小说我选取的是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另外两位是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这也是我选取他的小说的重要原因。

《最后一片叶子》讲述了一位老画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却努力激起一位年轻画家的斗志的感人故事。

第一部分,我首先介绍了欧亨利这位作家;第二部分,我详细分析了小说情节和主人公,指出自我牺牲的主题。

第三篇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

首先我简单介绍了作者及其写作特点;其次着重分析了小说情节,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四个奇幻的旅行;最后我点出了小说体现的三个主题,揭示了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从而深刻剖析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的用意。

这次的英美文学赏析实践作业使我收获了许多,重温一遍文学佳作的同时,我对不同历史背景下作者各异的写作目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字句的细读,我也学会了很多文学写作手法。

相信这些收获能在我今后的文学之路上发挥作用,助我汲取更多的文学营养来丰富自己。

美国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己总结~(共5篇)

美国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己总结~(共5篇)

美国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己总结~(共5篇)第一篇:美国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己总结~殖民主义时期John Smith美国第一位作家Anne Bradstreet第一位移民诗人Edward Taylor清教徒诗人文艺复兴时期Benjamin Franklin 参与了起草独立宣言成名作《Poor Richard’s Almanack》《Autobiography》Thomas Paine拥护独立宣言成名作《Great Commoner of Mankind》最平凡的人常识理性时代美国危机Thomas Jefferson起草了独立宣言Philip Freneau美国诗歌之父文艺复兴的诗人《the Wild Honey》野金银花浪漫主义时期Irving第一位纯文学作家(belletrist)第一部短篇小说第一位浪漫主义散文体作家(prose stylist)享有国际声誉< a History of New York>第一部诙谐作品Copper开创了海上传奇小说(sea adventure)和边疆传奇(frontier sage)小说Spy>Bryant第一个获得美国主要诗人的称号最完美的短诗Poe现代短故事之父侦探小说之父第一部短篇小说集Emerson超经验主义运动知识分子独立宣言Thoreau成名作Hawthorne象征主义作家Chillingworth, John Wilson)>MelvilleLongfellow19世纪最受爱戴的诗人< a Psalm of Life>第一部印第安人史诗歌唯一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现实主义时期Whitman创建了自由体诗歌free verse美国历史上一部史诗Dickson该时期最伟大的女诗人< I Died for Beauty> Stowe该时期唯一的女散文作家< Uncle Tom’s Cabin> Mark Twain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Huckleberry Finn>对美国早期幽默文学的总结O.HenryHenry James心理现实主义的开创者Jack London< the People of the Abyss>自传体小说Theodore Dreiser 最成功的小说金钱万能二十世纪文学Pound意象派的创始人< in a Station of Metro>Frost自然派诗人民族诗人Stevens秩序理念Eliot现代主义创始人标志现代主义文学诞生FitzgeraldHemingway推动报告文学的发展强调moment of truthSteinbeck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杰出的小说家Faulkner心灵与自己冲突是永恒的主题stream of consciousness成名作第二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排行榜(英语语言文学)全国160所高校排名!1上海外国语大学A+2北京外国语大学A+3北京大学A+4南京大学A+5厦门大学A+6复旦大学A+7南京师范大学A+8山东大学A9大连外国语学院A华东师范大学A四川外语学院A西南大学A 湖南师范大学A北京师范大学A华中科技大学A16河南大学A四川大学A华中师范大学A福建师范大学A苏州大学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中山大学A浙江大学A清华大学A南开大学A天津外国语学院A中南大学 A西安外国语大学A东北师范大学A 上海大学A北京语言大学AB+等(47个):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吉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深圳大学、河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武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B等(47个):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聊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燕山大学、广州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汕头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侨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通大学C等(32个):名单略据《全国高校专业报考指南》显示,目前全国英语专业实力排名前20的院校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浅淡对英美文学的收获 中国5000年的文化

浅淡对英美文学的收获  中国5000年的文化

浅淡对英美文学的收获中国5000年的文化,为中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面对英美文学的时候,我们同样也被那多姿多彩的文学巨著所折服。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学习后,我们对英美文学有了粗浅的认识。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

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

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了解了英美文学的发展后,我们受益匪浅。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

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

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

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在这条文化之旅上,无数的文豪挥笔著巨著,有细腻的,有豪放的,有悲愤的,有高亢的,在旅途中,面对这些鲜花,我们应接不暇,我们陶醉在这文化充斥的氛围中,欣赏着,享受着。

那么现在我就选择一支,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像中国的文学发展一样,我想英美文学的发展也少不了诗歌这一笔丰厚的财富。

上个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有浅尝英美诗歌,通过了解也越发地发现英美诗歌字里行间里无限的韵味,以及它们所表现的无限美丽。

下面我想说说英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彭斯。

英美文学心得体会字

英美文学心得体会字

英美文学心得体会字在接触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与感悟。

英美文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类内心和生命的深切探求,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的刻画,更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不可替代的珍贵之物。

英美文学中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在古诗词方面,这些经典所蕴含的深邃哲理令我流连忘返。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蕴含的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暴力带来的破坏力,是我们应该牢记的。

在英美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叫做怀旧。

怀旧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乡愁,它让人们去追寻过去,去回忆曾经的美好和幸福。

比如,泰戈尔的《飞鸟集》,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对幸福的向往和渴望,它钩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感动。

同时,英美文学中也有许多关于人性的描写,有的人性的光芒和伟大感人,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的孤儿小提姆,他的乐观和诚实赢得了人们的爱和尊重。

也有的人性的丑恶和势利,在契诃夫的《布尔什维克与文艺革命》中揭露出不少官僚作风和利己主义的丑恶。

读英美文学时还需要注意思辨,因为它们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的,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

在阅读《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社会等级制度的揭示,让我们不禁反思社会等级的公正性。

此外,英美文学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描写方式也是它们的亮点之一。

如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描写带有一种淡淡的神秘和华丽;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形象描写也是令人瞩目,形象生动、新颖,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总而言之,接触英美文学是一次难得的历程,它们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开启我们的思维之门。

每一篇作品都给予我们启示和鼓舞,当我们仔细地欣赏那些经典名著时,便会发现其中的真正价值所在。

因此,我相信英美文学会让每一个读者都有所收获。

读英美文学写你的收获英语作文

读英美文学写你的收获英语作文

读英美文学写你的收获英语作文Read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My GainsLiterature is a mirror reflecting society, and delvinginto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been an enlightening journey for me. It has not only expanded my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es but also sharpened my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enriched my vocabulary.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ains from reading literature is the insight it provides into the human condition. Workslike "To Kill a Mockingbird" by Harper Lee and "1984" by George Orwell have shed light on the complexities of morality, ethics, and societal pressures. These books have challengedmy preconceived notions and encouraged me to consider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various issues.Another benefit is the enhancement of my language proficiency.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s replete with diverse writing styles and linguistic nuances. Authors like William Shakespeare and Ernest Hemingway have a unique waywith words that has helped me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powe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rough their works, I've learned to express complex ideas succinctly and effectively.Moreover, literature has been a gateway to history. Reading about the American Civil War in "Gone with the Wind"by Margaret Mitchell or the struggle for identity in T.S.Eliot's "The Waste Land" has given me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that have shaped these societies. It has also made me more aware of the cultural nuances that differentiate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Critical thinking is another skill that has been honed through my engagement with literature. Analyzing characters, themes, and motifs has taught me to look beyond the surface of a narrative. This skill is not only applicable toliterature but also to everyday life, where it helps me to dissect arguments and make informed decisions.Lastly, reading has been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Characters like Elizabeth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or Atticus Finch in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ve shown me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ity and courage. Their stories have inspired me to stand up for what is right and to pursue my goals with determination.In conclusion, my foray into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been a profoundly rewarding experience. It has not only improved my language skills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but also developed my character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Literature is indeed a treasure trove of wisdom and a tool for personal development that I will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cherish.。

英美文学欣赏的心得体会

英美文学欣赏的心得体会

英美文学欣赏的心得体会第一节课,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还讲解了一些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单词的远古意义,让我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敬慕之情。

老师为了详细的诠释西方的神话,播放了《诸神之怒》影片。

该影片讲述了败北哈迪斯又卷土重来,联合了泰坦之王克洛诺斯,希望能够活捉宙斯。

而珀修斯,这位宙斯半神之子借助安德洛墨达女王,“海神”之子阿基纳和“火神”赫菲斯托斯的帮助,深入深渊营救宙斯,战胜泰坦,同时拯救了人类。

此电影让我领悟到西方神化的美妙。

另一部唯美的爱情影片是由莎士比亚的《sonnet 18》为索引方向,《Shakespeare in love》影片诠释了莎士比亚的《sonnet 18》所写的主人公是维奥娜。

通过此部影片也展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气息——女人是不能上台表演的!而且,我也深深地爱上了此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诗。

接着我们观看了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爱情影片之一的《魂断蓝桥》,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

一首中文版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英文名称为《Auld Lang Syne》应用在此片中。

主人公罗依邀请玛拉共进晚餐,来到了烛光俱乐部,大厅内罗依向玛拉倾吐爱意,在《Auld Lang Syne》的华尔兹舞曲中两人偏偏起舞。

随着每一声部的演奏完毕,蜡烛一只只熄灭,曲终,大厅沉浸在一片黑暗中,两人含情相望,拥抱长吻。

约翰·邓恩的《跳蚤》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作为一个诗人的奇思妙想,跳蚤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到恶心的东西,而他奇妙在将其作为表白的最佳选择:接受我的爱,你的名誉不会有丝毫损失,就象跳蚤之死不会让你的生命有所损失!另一部,我想该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了吧,《傲慢与偏见》——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故事里成就了几对夫妻,如伊丽莎白与达西,姐姐洁英与彬格莱先生等。

但是故事刚开始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影片里的人物表演精彩到位,脸部细微的表情都能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节里出席舞会的达西,他对班纳特太太的粗俗嗤之以鼻,怠慢了她的女儿们。

读英美文学写你的收获英语作文

读英美文学写你的收获英语作文

读英美文学写你的收获英语作文English: Read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brought me a great deal of enjoyment and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It has allowed me to access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 texts were written, and to appreciate the unique literary styles and techniques employed by each author. Through reading works of literature, I have learned about the human experience - both the joys and hardships. I have gained insight into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and have honed my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Additionally, reading literature has improved my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expanded my vocabulary. I now have a stronger grasp of literary terminology and can engage in more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 about literature. Overall, read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broadened my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has enriched my life in countless ways.中文翻译:阅读英美文学带给我很多享受和智力刺激。

英美文学导论期末总结

英美文学导论期末总结

英美文学导论期末总结Introduction:Throughout the semester, we have delved into the vast world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exploring various literary periods, genres, and renowned writers. This summary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topics covered in this course and reflects upon the importance and impact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on society.I. Ancient and Medieval Literature:We began our journey by examining literature from ancient and medieval times. We explored the epic poems of Homer, such as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and the plays of ancient Greek playwrights like Sophocles and Aeschylus. We then shifted our focus to medieval literature, delving into the works of renowned authors like Geoffrey Chaucer and the anonymous poet of Beowulf. These work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religious values of ancient and medieval civilizations.II. Renaissance and Elizabethan Literature:Next, we transitioned into the Renaissance period, focusing on the works of William Shakespeare. We analyzed his famous plays, such as Hamlet and Macbeth, and explored his sonnets. We discussed the themes of love, power,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prevalent in his works. Additionally, we examined other prominent writers of this era, including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Sir Philip Sidney. The Renaissance literature introduced new ideas, creativity, and humanism that paved the way for modern literature.III. Neoclassical and Victorian Literature:We then moved on to the neoclassical and Victorian periods. We explored the works of writers such as John Milton, Alexander Pope,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We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reason and logic in neo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how it transitioned into the Romantic movement. Romanticism, characterized by emotion, imagination, and individuality, featured poets like William Wordsworth and John Keats. In the Victorian era, novelists like Charles Dickens and the Bronte sisters wrote about societal issues, emphasizing social reforms and gender equality.IV.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The twentieth century mark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literature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We studied writers like T.S. Eliot, Virginia Woolf, and Ernest Hemingway. Modernist literature embraced experimentation, frag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reflecting the uncertainties and disillusionment of the post-World War I era. Post-modernism, on the other hand, challenged traditional narratives, rejected absolute truth, and embraced irony and intertextuality. We explored the works of authors such asSamuel Beckett and Kurt Vonnegut. These movements revolutionized literature by questioning established norms and pushing boundaries.V.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Finally, we dedicated some time to the study of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 which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advocating for civil rights and combating racism. We explored the works of writers like Langston Hughes, Zora Neale Hurston, and Maya Angelou. Their writings shed light on the African-American experience, addressing themes of identity,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social injustice.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 has contributed to the cultural and literary landscape,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marginalized voices.Conclusion:Through the study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we have gaine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in which these works were created. Literature serves as a mirror to society, reflecting the thoughts, experiences, and emotions of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It challenges conventional wisdom, promotes empathy, and encourages critical think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ve influenced and shaped the world, showcasing the power of words and storytelling. By studying literature, we not only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language but als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condition, fostering empathy and enriching our own live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学考试心得首先我想与大家谈论一下参考书,我看见网上有人询问是否有什么好的参考书。

我总共买了二本参考书,用处不大,浪费时间不少。

只有把课本彻底看透,你才能掌握主要脉络,才会产生PASS 的信心。

仔细对照,你可以看出参考书上无非也是从书上COPY过来,只能让你看一遍参考书,又看一遍书本。

我能理解大家想偷机取巧的想法,参考书必定是比课本薄得多,看上去象精选集,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考题说明一切。

考题不会超大纲,答案自然都在书上。

只不过来年考题会从越来越偏僻角落去选择,所以课本也就越发重要。

我现在都能想象出题老师得意笑容,"我出的题难什么,都在书上"。

当我看完第一遍书时,其过程实在是艰涩痛苦,捏着厚厚书真觉得苦海无涯,望也望不到出头之日。

但奇妙的感觉在后面,当我第二,三,四遍看完,当然到后面是以翻看形式了,书本捏在手上变得越来越薄了。

我认为以课本为基础,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超薄精选集才是正直实用有效的参考书,在网上是下载不到,书店里也买不到。

你所需要做的是把这课本看懂,读透,翻烂。

I don't want to say this is only choice, but it actually is, and an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way. Dont find too much resources, which cant easy your job, but increase your burden.我看见许多人说背不出,或怎样背。

大家都是这条路上过来的难兄难弟,多半白天要上班,晚上要背书,有段时间我近似绝望,怀疑自己提早进入老年痴呆症,健忘症。

我不断弄混名字,作品,时期,英美不分。

就现在考题看来,题型已不是单纯浅显记忆题,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理解题,在今年的部分选择题,简答题里都是这样。

如果不掌握最基本的(纯粹背的),PASS是绝无希望。

在自考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中,英美文学选读是及格率较低的一门。

不少考生感觉这门课程学习比较困难,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很多,考生应该怎样学习这门课,怎样复习备考呢?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是要注重学习教材中的文学知识和教材选文两方面内容。

教材中文学知识比较繁杂,考生学习时不仅要强化记忆,更要注意运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考生应该学会把厚书读薄,然后再把它变厚。

在学习英美文学选读教材时,考生应能做到把英国和美国文学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提纲挈领地列出来。

如果在脑海里对英国、美国文学的大致脉络形成清晰印象,那就可以说把厚厚的教材读薄了。

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为例。

考生不仅应知道这个时期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还要了解这种小说有社会原因、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

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发展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但繁荣的表面掩藏了不少黑暗现实。

这也是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唯利是图,不惜一切手段敛财贪利,造成急剧的社会贫富分化。

批判现实主义应运而生,各个主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里都从不同的角度将针砭时弊的锋芒直接对准了社会不公,各自运用不同的手法挖掘出不同的主题。

考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先看主流派,了解同一流派中所有作家的共性,然后再具体把握各个作家的写作特点。

可见,学习教材内容时,只把教材由厚读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把它由薄再变厚。

考生不但要能了解每个时期、每个文学流派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该时期该流派文学的主张和特点,还要了解每个重要作家的生平、在文学上的地位和贡献、他或她的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在把书变薄和变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就变充分了。

从历年考试来看,考生回答有关流派、思潮以及作家风格特点的选择题时,有较高的失分率,这是非常可惜的。

考生在备考时要先从宏观的角度掌握文学的知识,再从细微处着手仔细研究比较重要的作家。

学习文学没有捷径,这部分内容也没有太多的难点,考生只要认真学习教材内容,是可以有好的学习效果的。

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时,考生应注意加强记忆,包括一些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名字,如果应考时写错而失分就很可惜。

例如,在历年考试时,有的考生把美国作家Fitzgerald写成Fisgerald,把他的小说The Great Gatsby写成Gatsby;有的考生错误地把The Great Gatsby 的作者回答成James Joyce或别的毫不相干的作家;有的考生把T·S·Eliot和George·Eliot 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混淆起来;有的考生对考试题目中引文的作者不甚明了,把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George·Eliot的Mid-dlemarch 写成T·S·Eliot.还有的考生能答出引文的作家和作品名,但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不会写或写错。

甚至有的考生把作家作品的国别和所属年代和流派混淆起来。

这些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其实是记忆不到位所致,这种失分很可惜。

建议考生将文学流派、代表作家生平、文学上的地位和贡献、主要代表作特点和艺术特色、国别、年代等,分类归纳或列表的形式,以便形成清晰的记忆,还可通过对照加深记忆。

考生学习这些知识时,加深记忆注重理解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题型意识,例如,历年就有题目要求回答狄更斯的艺术特色、福克纳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和风格方面对美国文学的贡献,很多考生答题时都是先叙述作家的生平,然后列出他们的代表作,最后说说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重要性,至于狄更斯的艺术特色或福克纳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语言和风格,只有只言片语甚或根本没有提及。

这样答题,失分也再所难免。

考生在复习时要按这种题型思路归纳不同作家的艺术特色,或某位作家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关于某位作家的相关知识比较多,比如生平、流派、贡献、作品特点等,考生复习时要全面掌握,但记忆时要保持思路清晰。

对教材选文,考生应仔细阅读并尽力理解。

有些考生平时不注意认真学习,不努力去阅读并理解选文,在考试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看几本参考书或做几套模拟题上,希望凭此通过考试。

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很多考生都因此而影响了成绩。

与一般的基础课程不同,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不仅强调考生应该掌握一些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更重视考核考生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它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并学会一些文学分析的技巧。

除了学习各时期各流派的文学特点和了解代表作家外,考生应该仔细阅读教材选出的每一位作家代表作的选文,并着重理解一些名篇名段。

学习中,考生应尽早发现阅读和理解方面的困难,求助老师或一些参考书早日解决。

考生在平时复习备考时,是否认真研读过选文,在考试时会有直接检验。

有的考生平时只读关于作家和文学流派的介绍,不读或不理解教材中节选的引文,因此而失分。

这门课的试卷第二和第三题是直接从教材里选出一些作品的引文,要求考生解答对作家的名字和出处以及对引文的理解。

如果考生复习时没有认真阅读选文,往往就不知道引文出自何处,或只是随便答写少数几个众所周知的名字,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如果是诗歌的引文,答案往往集中在著名的诗人如Shelly,Keats,Robert Frost,Whitman;如果是小说的引文,答案往往是Jane Austin,James Joyce,Charles Dickens,Hemingway,Faulkner,Hawthome等。

虽然这些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经常在考题中出现,但由于考生压根没读过或没理解引文,大部分时候是张冠李戴,所给出的答案与引文真正的小说家在年代、流派、风格等方面相去甚远。

如果是回答关于引文的理解,一些考生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答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葵兰在自考的全部专业中,英语本科的淘汰率一直高居"榜首",同时《英美文学选读》又是整个本科专业的瓶颈课程。

我们随机抽取了两刀(40本)试卷进行统计,发现该门课程的通过率大致在12%左右,可能是自考全部课程最低的。

绝大部分成绩徘徊在40分到58分之间,大约占了44.7%。

我们批改到的最高分大约是82分,成绩相当出色!一、试卷构成《英美文学选读》全国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40分的选择题,每题1分,覆盖面十分广泛。

从以往几次试卷来看,该部分主要考核英美文学史,也包括少量选读中的内容,多属于常识性知识,例如今年14题要求辨别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的作者;2001年11题要求辨别It was a miracle of rare device, A sunny pleasure done with caves ofice.的作者和出处;还有每年必定会有一题考核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例如2001年第8题是Sheridan's The School for Scandal中的人物,今年28题是The Scarlet Letter的人物。

由于内容大多属于大纲中的"识记"性知识,不需要多少理解,因此正确率相应比较高。

但有时题目的切入点十分灵活比如2001年第6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是四道共16分的阅读理解。

考题内容均取自选读部分,一般是两篇诗歌,两篇小说,要求指出:A)作者和作品出处(1分) B)作品中具体某个词或词组的确切意义(1分) C)表述该选段的思想内容(2分)。

考生需要认真研读作品,和作品后面的注释,平时做一些读书笔记。

第三部分是四道共24分的简答题,内容的跨越比较大,既有阅读理解部分的延伸,也有某一时期的文学思潮,还有对某一断代史的简论,答对率非常低。

第四部分是两题共20分的问答题。

一般是某个重要作家或作品的特色以及对他们的评价。

二、试卷评析文学术语(俗称的名词解释)是基本的文学常识,是对文学中共性问题的抽象概括,因此对于这些术语不可等闲视之。

尽管全国卷没有单列的文学术语考核(省卷的题型可能不同),但是可能糅合在选择题中和第三部分的简答中。

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有:所有以-ism结尾的名词,各个时期的文学运动,heroic couplet, Gothic novel, Byronic hero, Lost Generation, dramatic monologu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metaphysical poets等等,考生可以自己总结。

本套试卷中1),26),37)等题目就从不同侧面考核了对术语的了解;其中第1)题考文学题材romance,对于这个题材我们要了解以下要点:流行于中世纪欧洲各国popular literary form in the medieval period;讲述骑士的英雄经历knightly adventures or other heroic deeds;题材往往是英雄救美的故事Romantic lov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lot.而形式是叙述性韵文narrative verse or prose(P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