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资料简介节日基本资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
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
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
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
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
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
子胥、曹娥等说法。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
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
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
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
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
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
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
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
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
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
之气。
浴兰节
解粽节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
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
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
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
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考古研究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
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
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
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
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
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
的船。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分,
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
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
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绘图腾神,也给自
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科学的。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
的发源地。从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看,中国长
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
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
尽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
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纪念说质疑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南
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载了端午节纪念
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端午
节划船比赛,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而在东吴,是纪念伍
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践操练水军;显然,端
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同。
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难以置信。尤其是可疑的“屈原”,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
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
很早以前便已存在。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
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才首次出现,如果真的有
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
个《屈原列传》。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
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