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8acf3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8.png)
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生态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概念不断在人们的视野里出现。
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如何通过生态文明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呢?一、生态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永续发展的新文明形态,是生态与文明的统一。
换言之,它强调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追求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这种新型的生态文明,需要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更好的有效的开展生产、生活、生态建设、生态管理、生态修复等活动,实现人与自然共存和共荣。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之上的发展新理念,强调既要保护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又要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性的统一。
换言之,这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发展,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让后代能够生活在类似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中,享受高品质、可持续的社会经济生活。
二、生态文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生态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
人与自然环境的长期和谐共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生态环境应该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低水平和不可持续的排污和损毁。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必须考虑生态文明的因素,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碳排放等,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
而经济的可持续性是建立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之上的。
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类的基本需要相一致,所以最高层面的需求便是保护生态环境,以便于实现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创造性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战略性的合作。
三、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唯有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生产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的利用,这样才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ba0b3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b.png)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及各种环境问题的加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逐渐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作为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推动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
这一概念提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要求,强调了生态文明和经济、政治、文化文明的有机统一。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针,积极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生存和发展权益的发展模式。
它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更着眼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以全局的眼光看待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两条不可分割的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重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推进资源节约和能源消费的减少,倡导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和理念,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中,生态环境问题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保护生态环境,意味着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从以上讨论可以发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与策略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36b33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0.png)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与策略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生态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新型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则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与策略。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
首先,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
这些工作是构建生态文明所必需的,具有相同的目标和使命。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传统的产业和发展模式,往往落后于现代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技术,可以促进产业的更新换代,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能够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保护环境、反对浪费、尊重自然,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在个人道德层面上起到作用,也在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发挥作用。
二、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只有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才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
而绿色发展正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不误”政策。
其次,绿色发展是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功。
绿色发展正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可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一。
再次,绿色发展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是这些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国的绿色发展实践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经验。
三、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实践策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需要具体的实践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df892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b.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关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生存能力。
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生态文明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追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而可持续发展则强调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长期繁荣。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城乡一体化和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和方法论。
生态文明建设鼓励人们推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方式,倡导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提倡人们实现绿色生活方式。
同时,生态文明的概念也促进了公众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引导人们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向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再次,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为未来世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质上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
通过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可持续发展则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731e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6.png)
本研究主要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重点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社会公 正、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同时,本研究将涉及国内外相关理 论与实践,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02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 础
生态文明内涵及特点
生态文明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 ,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建立可 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 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目标的文明形态。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和装备瓶颈,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能 力。
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生态文明领域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提 高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素质和能力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生态文明领域合作与交流,引进先 进理念和技术经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与国际接轨。
未来发展趋势及机遇
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循环经济
通过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降低资源消耗 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生态文明理念普及
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是可持续发展的 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起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何联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何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d4b17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5.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有何联系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的是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当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意味着我们在努力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付出努力。
例如,通过加强森林保护、湿地恢复等措施,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这些生态服务不仅对于当下的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更是为未来的世代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种理念引导着我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时,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
以农业发展为例,如果只追求短期的高产量而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可能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但从长期来看,会导致土壤污染、水质恶化,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使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转型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过去,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高污染产业。
然而,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
比如,一些工厂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这种经济转型不仅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也为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生态文明考试题库及答案
![生态文明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306ce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f.png)
生态文明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 经济发展B. 社会进步C.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 文化繁荣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A. 节约资源B. 保护环境C. 促进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D3.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
A.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B.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D.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答案:D4.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A. 尊重自然B. 顺应自然C. 保护自然D. 征服自然答案:D5.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
A. 对立关系B. 依赖关系C. 竞争关系D. 和谐关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生态经济B. 生态政治C. 生态文化D. 生态社会答案:ABCD7.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C. 推广绿色消费模式D. 忽视环境问题,只追求经济增长答案:ABC8.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包括()。
A. 政府B. 企业C. 公众D. 非政府组织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理念?()A. 绿色发展B. 循环经济C. 低碳生活D. 污染治理答案:ABCD10.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包括()。
A. 气候变化B. 生物多样性保护C. 跨国污染治理D. 资源开发合作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是相互矛盾的。
()答案:错误12. 保护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唯一目标。
()答案:错误13.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答案:正确14. 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答案:错误15. 生态文明建设只关注城市环境,不涉及农村地区。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e455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1.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一对紧密联系的概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素质,培养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习惯和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健康权。
可持续发展有几个重要原则:第一,资源的合理利用。
要遵循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原则,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二,生态环境的保护。
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三,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协调发展。
第四,全球合作。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基础。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与联系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daaf8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4.png)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与联系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社会重点关注的两个话题。
它们是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概念,并且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文将探讨两者的差异与联系以及它们对我们的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不影响满足后代需要的发展方式。
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将当前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两个重要的目标。
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存需要,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可持续发展不只是保护环境,还需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它包括了政策制定、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节约资源以及提高环境素质、降低碳排放等方面。
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
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环境破坏。
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可持续的现代化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生态环境对社会和经济的意义,要求人类设计和实践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和平衡。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从中国的传统文明观念中提炼而来,它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符合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类活动需要更加考虑到自然的生态系统。
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等重点工作。
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本质差别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同时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也体现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环境保护,推动能源和物料的转型和使用,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更加注重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重视文化层面的推广,强调全社会的环保行动和责任。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c58bf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b.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高质量发展则是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上追求更高水平、更可持续、更具创新和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如果我们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平衡,那么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比如,环境污染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增加医疗成本,降低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资源的过度消耗会导致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的长期发展。
相反,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能够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生态资源,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水平,就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例如,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推动了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一些地区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
在追求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会激发一系列的科技创新。
比如,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为了减少污染排放,促进了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可持续性。
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还包括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社会,能够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0a559d928ea81c758f5782b.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准确把握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与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进程基本同步。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以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派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环境宣言》原文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部长对话并发表演讲,强调我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49d97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4.png)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两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紧密相连,相互依存,共同为人类的未来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
可持续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的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我们不能只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增长而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否则未来的人们将面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困境。
生态文明建设则是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不仅仅是保护自然环境,更是要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模式,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的规律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
比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既能降低碳排放,又能保障能源的长期供应。
在社会发展方面,要注重公平和包容,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因为贫困往往会导致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以求生存。
只有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能够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比如,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湿地可以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
只有保护好这些生态系统,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依靠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科技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例如,新型的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让废水得到净化,重新用于生产和生活。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99c71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f.png)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人民幸福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之间的高度统一,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维护人类进步与生态安全的有效方式。
a.维护环境安全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对人类自身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消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使得环境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进而优化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环境。
b.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可持续性。
经济靠天吃饭,没有健康的自然环境支撑,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和增长绿色经济红利。
c.促进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有效参与和主人翁意识,推进生态文明与文明共同进步。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在城乡间、贫富间、民族间、代际间缩少差距,促进社会平等与进步。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实践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需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聚焦以下几个方面:a.以绿色低碳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
b.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倡导创新、引导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环保科技和产业的转移和拓展,更好地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c.以政策驱动为保障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出环保优惠政策,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d.以重在落实为推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全民社会应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落实责任和制度,让人们在行动中逐渐实现生态价值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工作,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注重创新、强调实现和监管,不断做到“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40ad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1.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严重性。
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度体系,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建立健全的环保制度和监管体系,推进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环境,实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可以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际社会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和绿色发展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低碳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高我国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自己需求的发展方式。
其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强调整体利益,尊重环境、生态原则和跨代公平原则,强调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性,最终追求最大化的人类幸福和社会公正。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可持续性的原则,即生产的模式、消费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向必须遵循生态系统长期演化和自然生态平衡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96ec5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c.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愈发紧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
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高质量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协调共进,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公平的分配以及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空气污浊、水源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频发,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一些地区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失衡,自然灾害增多,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工业发展也因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而面临困境。
相反,当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稳定的生态服务功能。
例如,保护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农业灌溉和水电生产提供保障;治理污染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高的科技水平、更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先进的科技能够为生态保护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
比如,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
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比重,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
这样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减轻生态压力。
同时,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缓解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它们都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让人们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物,生活在绿色、宜居的家园中。
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5221c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e.png)
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展望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入认识和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环境和生态系统起到重大影响,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与展望。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
例如,在中国,大量生态保护区的设立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保护了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传统经济模式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
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德国,倡导绿色经济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其成为全球环保产业的龙头,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环境素质和生态文明素养。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挪威,政府通过提供免费的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等政策举措,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持续深化和加强。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各国共同的追求。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许可制度,加大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落地生根。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1c94f254028915f814dc2de.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人类的世代繁荣。
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要想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最终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
关键字:生态平衡、和谐、生态环境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
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可持续发展新思想的产生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类片面追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球的负荷能力,从而导致了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极大地威胁了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
为此,1972年6 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 ,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1992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21 世纪议程》等文件,提出了“人类要生存,地球要拯救,环境与发展必须协调”的口号。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它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它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cacdf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2.png)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它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概念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然而,对于它们的真正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或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晰地理解。
生态文明建设,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修复和改善的一系列努力和行动。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发展等。
当我们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首先会想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地球上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开采和浪费,迟早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
因此,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比如,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加强森林保护,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减少环境污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废渣等,如果不加以有效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污染,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废气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水处理能力;规范垃圾处理,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样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等资源,还对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打击非法捕猎和采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文明建设还推动着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种以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新型发展模式。
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等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ff8f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d.png)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筑着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可避免影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例如,开展可持续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既保护了环境,又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绿色动力。
其次,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减少浪费和污染。
通过这种方式驱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遵循绿色环保原则,推动可持续供应链的构建,减少排放和废弃物,既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不仅体现在单个领域,还延伸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全方位参与与合作上。
政府担负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
通过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环境监管,政府能够引导社会的行为方式从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向低碳、环保转变。
企业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积极引入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企业可以在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
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少用塑料、多种树、节约用水等个人行为,每个人都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作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们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识和行动仍然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准确把握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与国际社会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认识进程基本同步。
回顾人类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以四次世界性环境与发展会议为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确立为人类对环境的共同看法和共同原则。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中国派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人类环境会议。
《人类环境宣言》原文引用了毛泽东主席的话,“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斯德哥尔摩+40可持续发展伙伴论坛
部长对话并发表演讲,强调我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次飞跃是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会议第一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
早在1991年6月,我国政府就主办了有41个发展中国家参加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成功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里约环发大会两个月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十大对策》,把实施可持
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1994年3月,中国政府率先制定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三次飞跃是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会议提出了著名的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
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
第四次飞跃是今年6月20日至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会议针对“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围绕“达成新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承诺”、“全面评估过去二十年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差距”、“应对新挑战制订新的行动计划”三大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正式通过《我们憧憬的未来》这一大会成果文件。
成果文件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决定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讨论进程;强调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友好型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自世界上190多个联合国成员国、1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约5万名各界代表出席了大会。
温家宝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大会,并在大会正式开幕式后第一位发言,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演讲,宣布了我国将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信托基金捐款600万美元,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的项目和活动;安排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3年的国际合作,帮助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等应对气候变化等一揽子行动计划。
温家宝总理还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高级别圆桌会上作了题为《创新理念务实行动坚持走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言。
此外,温总理还出席了最不发达国家与里约+20高级别边会和环境保护部主办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主题边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温家宝总理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期间的发言,集中表达了我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意愿和决心,全面阐述了我国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和主张,彰显了中国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欢迎和赞赏。
从“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再到“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这一系列新理念为我国提出
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外部条件,建设生态文明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利于人类社会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文明进程。
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一条鲜明的做法,就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发领域的合作与治理的同时,在国内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出台加强环境保护的战略举措。
2011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七次全国环境保
护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会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标志性成果。
“代价小”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效益好”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可持续”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十分丰富,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进一步
明确指导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战略思想,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二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定位,就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
三是进一步明确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历史地位,这是做好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根本路径。
四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就是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五是进一步明确环保人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要继续弘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中国环保精神。
六是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作用。
以上国内外环境与发展形势表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已经明确,各种要素正在快速汇集,各项条件正在日益完备,新的强劲动力正在不断注入。
我们必须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勇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
第一,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污染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硬抓手。
坚决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
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
第二,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将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环境影响评价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环境标准是引领企业技术进步的“催化剂”,节能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三,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
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
第四,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
农村环保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薄弱环节。
继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第五,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对重要的生态系统,实行强制性保护,特别是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实现部分产品或者行业的整体性退出。
第六,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
研究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