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能系统论 郭生白

生命本能系统论 郭生白
生命本能系统论 郭生白

生命本能系统论

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作者:郭生白来源:郭生白中医研究院

中医为什么要认识生命?医学是完善生命、保护生命的科学,怎么能不研究生命呢?

人有生死寿夭,这是为什么?天有风寒暑湿燥火伤于外,人有喜怒忧思伤于中,病有正邪盛衰进退的变化,这又是因为什么?生命从哪儿来的?人为什么会生病?病是怎样治愈的?人能不能不生病?人能不能青春永驻、返老还童?人如何健康长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医学家终生研究的课题。这些生命现象内含的本质是什么?中医从两千五百年前便开始研究了。

一、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

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大国,五千年的文化之中,一个最古老、最伟大的智慧就是“天人合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顺应自然法则”。自然法则就是“天地之道”。中医这个文化体系当然不能超越这个伟大的智慧观念,当然是在这个大观念中思考生命,在生命现象中看到生命的本质。我着重地说几句题外话: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医,与今天的西方医学不同。中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天人合一”观念中,是用整合的方法看世界,看宇宙万物,看生命。这就决定了中医的宏观理念。所以中医对生命的发生是用聚变的观念,将生命的发生看成“阴阳合德”。中医是在聚变中认识了生命,什么是阴阳合德呢?

“阴”是有形的静物质,“阳”是无形的动能。这两种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中发生了聚变。两种物质的属性合成另外一种属性的东西:生命发生了。阴阳合德,两种不同物质的属性合成另一种什么属性呢?——“阴阳互根”。

什么是阴阳互根呢?“阴阳互根”是生命自己发生的运动。这个生命运动能把外界物质变化为自己身体需要的物质,而且发生了生命生存本能:自主性运动本能,共生性本能,排异性本能,应变性本能,守个性本能等五个生存本能系统。这是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而且在东汉已经运用于临床了,出现了数之不尽的神奇医案!

二、中医与西医对生命认识的不同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与西方医学不同。这不仅是早了两三千年,主要是认识方法不同。中医是用整合的观念,在宏观中看到生命发生于聚变。西方医学在近五十年内用分割的观念,凭借显微技术,在微观中看到生命,而且尚未在临床中看到成功的结果。

我们不谈这些。知道中医早已把对生命的研究与认识用于临床,我们如何继承传统、发展自己就够了。中医有没有生命科学?当然有,而且是在临床中应用了至少两千年以上。直到今天仍然是神奇的、超现代的!

说超现代,我想先说中医所处的背景。近百年来两次被卫生官员取缔(当然未能成功);近年又被人在网上招兵买马声声叫着取消中医。试看国内还有多少真正用中医理法治病的中医!为什么中医这样艰难?为什么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师那么喜欢用西药治病而放弃中医药?这个现象背后是什么?我想,这是中医的自残自弃。

中医的超现代疗效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染病与慢性病。在传染病方面:上世纪50年代蒲辅周先生在石家庄治167例乙脑,全部治愈,无一例后遗症。2003年邓铁涛先生在广

州治疗50余例“非典”,无一例死亡及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称为神奇。这个疗效大大超越了现代医学。但是,为什么这二位先生不用抗毒、制菌药而能治愈病毒性传染病呢?没人问,也没人回答。为什么?我想这主要是中医自身的原因:中医生命科学的核心内涵没有被诠释出来。

再说慢性病。慢性病中肿瘤、冠心病、糖尿病、亚健康……已经被中医治愈。虽然尚未被广泛承认,但不久便会风行天下。真理是不能封锁的!

如今一谈到肿瘤,无论是息肉、囊肿、肌瘤、脂肪瘤、腺体瘤……一律切除。但是切除后再生,再切再生。尽管人人知道,但无可奈何还是切!冠心病,心梗,“搭桥”或“支架”成功,仍然天天吃药等待下一次抢救。再说器官移植,成功率是多少?不成功的死亡了,成功的如何?能存活的是几年?这就是现代医学的水平?

中国2007年统计,高血压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6400万,肿瘤每年死亡600多万。这些人如果用手术治疗,中国每年财政总收入远远不够支付医疗费用。这是现代医学难以继续其主导地位的社会原因。再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现代医学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社会五十年中,慢性病发病率逐年递增,而不能逆转。现代医学越发展而医疗成本越高昂。以上三个原因向现代医学提出了一个严重的挑战:现代医学必须脱离自身的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攻克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病,同时降低成本,否则将被淘汰。当然,这也是向中医及各医类提出的。

在这个历史大潮中,谁能交上这个及格的答卷,谁就能胜出,谁就能主导世界医学。

三.生命现象与本质

中医如果有超现代的临床疗效,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理论。中医传统的理论,既丰富又复杂,既难懂又说不出一个标准。十个中医看一个病,很可能有十个不同的方案,决不会有两个相同的方案。只凭这一点就难以被现代人认可。但它又确实有超现代的疗效。这种情况不是中医学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我们至今没有把中医的核心思想和它的科学内涵诠释出来,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但真理是封锁不住的。虽然大道无形,但现代人的智慧一定能解开祖先遗留下来的密码。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思索,对生命的研究,总是蕴涵在临床行为过程之中。中医没有一部单行的生命科学专著。这并无损于中医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伟大成就。

中医对生命的发生,在两千五百年前已认识到“阴阳合德”。对生命的本质已认识到“阴阳互根”。对生命的终结认为是“阴阳离决”。这个认识早了西方两千五百年以上。

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中医在“阴阳互根”的生命活动中看到了五个生命现象。经过思索,发现了五个生命本能运动。第一个是自主性本能;第二个是共生性本能;第三个是排异性本能;第四个是应变性本能;第五个是守个性本能。

这五个本能的发现,在“天人合一”观念与“顺应自然法则”思想指导下用于临床,使中医在发展道路上发生了突飞。证明就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当之无愧!张仲景是中医生命科学的奠基者。张仲景把生命本能这五大自然法则,以顺势利导的方法用于临床,可惜他自己没有把生命本能这个法则加以说明。以致后世千余医家总是猜测他的“六经辨证”,直到如今!

中医的生命科学内涵,自张仲景奠基以来创造奇迹无数,寿世保元一千八百年。如今经过诠释的生命本能理论,必将使全民解脱一切“终身病”的痛苦,走出亚健康,进入治未病的时代,实现中华大国的全民健康。一个伟大的东方医学体系必将奉献给全人类!中医复兴之日便是全民健康之时。

四、生存本能的生命意义

人为什么能活百年以上?人为什么会死?人能不能不生病?为什么有些病不能治好?这类问题很多,但不太容易回答。我们说生存本能的意义,很自然就涉及到这些问题了。

一个生命发生了,这个生命必然同时有生存的本能。为什么叫它本能?因为这种生存的能力是与生命同时具有的,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在漫长的运动过程中,在大自然中生活,在与自然万物共同生存。也就是说人与宇宙万物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繁杂联系,时刻不能相离。

人在大自然中受到风雨寒暑气候变化的伤害,与外界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从饮食呼吸中进入体内的致病物的损害,以及人自己七情六欲造成的功能性障碍;也就是人在宇宙万物之中,所受到的外源性与内源性的伤害,都是对生命的威胁。人如何来抵御这些伤害保护自己呢?如果人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生命的神奇,与人生命俱来的“阴阳互根”之中带来了五个生命本能,是这五个生命本能保障了生命的存在,生命本能健全的人是不生病的,不生病的人是健康长寿的。

生存本能是怎么样保护生命的呢?我们只要注意人在生命过程中受到伤害时人体的反应就可以明白。

孕妇分娩,胎儿从母腹中来到世界为什么先是哭声?不哭的胎儿有没有活下来的?人人皆知,婴儿落地时的哭声是一个应变性本能的反应。胎儿在母腹中是一个没有寒热、没有饥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环境,一旦离开母腹突然来到一个新环境,立刻便有很多的刺激,首先是寒冷和衣被枕席的不适。哭声是婴儿对新环境不适应的呼叫。

胎儿都有应变性本能。当婴儿调整了自己、适应了新环境,便开始了新生活。新生活会遇到很多不适应,应变性本能也会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以适应新环境。我们从婴儿落地的哭声中可以知道胎儿的健康状况,如果哭声洪亮而暂短,表明胎儿的身体强壮,应变性本能系统很灵敏,应变能力很快;一个人生存本能的强盛,是生命保护系统的强大,表明这个人发育很好,不易生病,生病也容易治愈。如果胎儿哭声低微,哭声长时不断,表明这个胎儿体弱,应变性本能较弱,长时间不能改变自己而适应环境。这是我们对应变性本能的第一个认识。

有时,我们还能看到婴儿假死的现象。婴儿生下来没有呼吸、没脉搏,心肺停止了自主性运动,助产医生轻轻拍打婴儿后背,婴儿又开始了呼吸与心搏,恢复了自主性运动。从这个现象,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呢?自主性运动一旦发生障碍,我们只能顺应自主性本能的趋势,顺其势而利导,以顺水推舟之势来助其自主运动。

婴儿哺乳期,健康的婴儿,也就是生存本能强势的婴儿食欲好,而母乳又丰富时,婴儿常因吃乳太多而吐乳,这是婴儿的排异性本能把过量的食物排了出来,以免发生消化不良而产生疾病。如果婴儿过量吃乳而不能吐出多余的食物,必然发生消化不良,而出现胃肠因宿食而胀满、痞结发热,体温常升高到40oC以上,甚至出现抽搐,如癫痫;这会使母亲很害怕。

从这里我们知道:婴儿过量吃入母乳的呕吐,是婴儿自己保护自己的本能活动,不是疾病;出现这种情况,只需有节制地哺乳即可,不可止呕,以保护婴儿本能。如果婴儿腹胀痞满而发烧,千万不可用化学药退热,如用化学药退热,必不能治愈;不仅热不退,还会造成药源性疾病。如婴儿腹胀忽然发热又下痢,千万不可止泻又退热,必然是痢不能止而身热不退。如果用化学药,使其痢止、热退,必会导致不吃母乳而腹大胀满,后果严重。

这是因为什么?婴儿过度吃乳后的呕吐,是排异性本能系统功能运动。食物在胃肠中不能消化而发酵胀气的下痢,是婴儿对异物的排除。身热是食物在胃肠中腐败后产生大量的热要通过循环从体表散热,这是个现象,胃肠中有腐败物才是这个病的本质。吐和泻本来是婴儿的保护系统——生存本能活动。如果一见发热便退热,一见呕吐便止呕,一见下痢便止泻,这样治的后果很糟糕。原因是这种捕风捉影的治法,并没有接触到病的实质,而实际

是在镇压婴儿的排异本能,反而使婴儿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能发挥出来。

婴儿无言,父母有大爱而苦不知医。我在这里愿与天下父母同声一哭!我不知道为父母者,看到此处文字作何感想呢?我讲的是生存本能系统是如何保护生命的,人从一出生落地便在生存本能系统的保护之下。中医认识到人体生存本能系统,并以顺势利导的大法延长人的寿命,治愈疾病、保护健康,是人类悟得天地之道的大智大慧。

五、中医的道与术

“道”是什么?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天地人所共同遵守的自然规律。人体生存本能系统正是人体生命的自然规律。中医发现了生存本能系统,就是悟了生命存在的自然法则。我们总结一句话:以“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顺应自然法则完善生命、保护生命为中医的道,非此不是中医!

有人说:“用望闻问切四诊八纲、中草药者为中医。”这个话不准确。如果用四诊八纲中草药给孕妇换胎,那算中医吗?

中医之道,不是四诊八纲、辨证论治;这是方法,认识疾病的方法,不是道。为了说明道是什么,需要把道与术加以区分。

这里说一个实际例证。

东汉华佗与张仲景同是当时名医,为什么华佗比张仲景名气大、后世知华佗的人多?为什么华佗的医术没有传承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至今天并将传承万世?这是一个“道”与“术”的问题。

我们没见其人,但闻其事。华佗行的是“术”:技术、外科技术,技术在于心灵手巧;技术的传承需要师傅教会,再加以练习。从技能到熟练技能,再到技巧,上升到炉火纯青之技,如疱丁解牛神手之技,没有长时间师教与练习是不可能的。“道”则不然。“道”可言传、文字传法;道是自然规律,是自然法则,一悟而成,用不着师徒亲授、加以练习。术可以活一人,而道可以济天下;这是术与道的区别。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承一千八百年,今天加以诠释,必将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养生活命的法宝,这因为它是“道”。华佗的名字是因为《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小说的故事而得到传播,华佗的技术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而张仲景的“道”不可被小说、野史传播,不易被一般人所理解;这也是道与术的区别。术在一人之手中,操作由人,成败都有可能;“道”为天地人的规律,有成无败。为医的以“道”为重,以“术”为轻。“道”无所不能。

生命本能系统是人生而有之的自然保护系统。我们敬畏大自然的一切法则,因而对生存本能法则也不能例外。本能系统是人生存的自然法则。古人认识到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我们还必须了解本能系统是怎么保护人生存的。当人的生存受到侵害,或发生了障碍,本能系统立即活动起来,把外界侵入的有害物排除出去,或把自身内部的障碍化解,生存本能系统有这样的能力。当生存本能系统健全的时候,人既没有外患也没有内忧;但当本能系统活动失利时,对侵入的外来有害物便不能排除,对自身内部的障碍也不能化解了。

怎么办?我们要有能力观察本能系统排异的趋势,而顺势利导一下,本能系统活动得到我们顺势利导,有害物质排除了,内部障碍化解了,疾病也就痊愈了。这里讲的是疾病发生与生存本能的关系,还有中医是怎么治病的,一个最简单的说法:中医是观察本能系统的活动趋势,顺势利导治愈病的。

六、什么是自主性排异法

人的生存是依赖本能系统的保护。人的疾病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外界致病物质的侵入引

起排异本能系统的反应;一是人体内部发生的功能性障碍(至于意外伤害,这里不讨论)。这两个方面是人致病的途径,也就是疾病的来源,一个是外源性疾病,一个是内源性疾病。

外源性疾病很多,一切致病微生物都是疾病的外源,这些外源性疾病都会引起排异系统的排异反应;不同的外界致病物,对人的伤害有不同的部位。本能系统发生的排异方式、趋势也因不同的致病物而有所不同,医生根据排异本能系统的排异方式与趋势的特点而顺势利导,排除异物,疾病则痊愈。

在此,举几个实例说明:不同的致病物质,损害不同的组织,引起不同的排异趋势,因而用不同利导方法。

例1: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排异反应是:头疼,身疼,腰痛,骨节酸疼,发热(体温高到39摄氏度以上),恶寒颤抖,气喘,身体不出汗,脉浮。我们在这个排异趋势中,看到排异本能要从汗腺分泌中排除致病物,而汗腺发生了障碍,不分泌,汗不出。中医根据这一排异趋势,采用发汗法。

例2:感冒发热恶风,体温38摄氏度左右,头疼,鼻塞,时有汗时无汗,发热不解,脉浮。这例感冒,发热不高,有汗,热不退,排异反应仍是要把有害物从汗腺分泌中排出;汗腺虽然分泌没有障碍,但体液不足,也就是周围血管的供血不能满足排汗的需要,因而不能排汗。中医根据这个趋势,采用助津液发汗法。

例3:感冒身无大热,汗出而喘、咳,有痰,脉浮。这个病例的排异反应在肺,只靠汗腺分泌排除,不足以祛除病理物质,需要排汗、利尿、通肠三个通路排除,中医用麻杏石甘汤治疗。麻黄发汗又利小便,石膏既发汗又通肠,甘草缓和百药,这是一个顺势利导。

例4:感冒咽疼(或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腺炎),身热,无力,咽疼红肿,脉浮,体温不太高,无汗。用透表法,身似有汗而不是明显的汗液,只是微循环血管明显扩张,病毒从微血管中渗出。

例5 :身有热,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或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愠愠欲吐又不能吐。这是病理物在胃中,当用吐法,催吐方剂。

例6:头疼身热,不大便六七日,不恶寒反而恶热,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疼,心中烦躁。这是病理物在结肠中不能排除,医生因其排异趋势而采用通大便的下法。

例7: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是膀胱蓄血排不出,排出即愈。用桃核承气汤排除膀胱蓄血,这是下淤血的排异法。

例8:感冒后,汗出,口渴,水入胃即吐,小便不利。对此,当利小便,这是利尿排异法。

例9:急性盲肠炎、阑尾炎,以大黄牡丹皮汤破血通便下法,把盲肠或阑尾的肿块排出即愈。这也是顺势利导排异法。

例10: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发热恶寒,乳房红肿热疼,无汗而大便秘,脉浮弦。这个排异趋势的障碍在乳腺与结肠,顺其势而用活血透表通便法;如发热不恶寒,有汗而大便秘结的,用活血通便法;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或渴、身有汗出,大便正常的,用调节三焦气机生津活血法。

以上所举十例不同的病种、不同的排异趋势、不同顺势利导方法,目的在说明一个问题:不同的致病因素,必然会引起不同的排异反应。无论排异反应如何,顺其趋势而利导排异是不变的。这其中,人体的生存本能,对外界致病物质的排异性本能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医学必须认识这个自然法则,顺应自然法则才能成功地保护生命。

上面提到的十例病案,仅仅是排异本能系统在外源性疾病中的小小一部分;在中医传统中,至少两千年以来,对外源性疾病顺势利导的排异内容十分丰富。疾病可以千变万化,但顺势利导的治法不变,这就是“天不变,道亦不变。”

上世纪五十年代流行“乙型脑炎”、“麻疹”等传染病,当时用抗生素治疗,死亡率非常

高,后遗症很多。而与此同时,蒲辅周先生在河北省石家庄治疗167例患者,却全部治愈,没有后遗症。

蒲先生是在没有中医治疗经验的前提下受命的,中医虽然没有治疗“乙型脑炎”的记录,但有外源性疾病顺势利导的排异法则。蒲先生就是用顺势利导的排异法治疗的,无非是“透表”、“生津”、“通便”等法。可是,蒲先生的神奇疗效并没有引起现代医学家们应有的重视,反而被贬低说:“蒲辅周的方法不行,他总是改动方子。”其实这种说法正好说到蒲先生的过人之处——根据排异本能趋势的变化而相应变更利导方法,这是中医的“道”,而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

2003年春季的“非典”,在现代医学临床中死亡率很高,原因是这个烈性传染病沒有临床纪录可依,沒有特效药。用大量激素治疗的结果,只能是死亡率高、后遗症发生率也高。在全国一片恐惧中,邓铁涛先生临危受命,同样是在沒有先例的情况下,邓先生从容治愈五十多例“非典”病人,而且沒有一例后遣症,这同样是中医的“道”。邓先生的病案中,无一不是因排异趋势而顺势利导。

中医不是线性思维,不是一对一的对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一个菌株或毒株对应一种特效药。菌株变化,用药也相应变化。这就必然导致制药跟在病毒、病菌后面跑,永远是落后的。中医守住生存本能排异的自然法则,不论病菌、病毒怎样变种,永远逃不出排异的自然法则。

內源性疾病是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功能发生障碍,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肪血引起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微血管病、脂肪肝、肾小球硬化、前列腺肥大、肾功能衰竭、肿瘤、囊肿、息肉等类功能性疾病。这些病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些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而且现代医学既不能控制发生率,又不能治愈。

直到今天,全人类都在做着一个“基因梦”!梦想有一天用“基因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哪一天解决?能不能解决?没人回答,也没人能够回答。这是一个人为编织的梦!我们不做这个梦。中医完全能解决,对于一切内源性功能性疾病用自主性调节法治疗。

七、什么是自主性调节法?

生存本能系统中,有一个自主性运动本能与共生性本能。一切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都可以自主地进行调节,使它们恢复正常的活动与正常的秩序,以保障生命过程的稳定性。

这个自主性调节本能,是生命发生时,阴阳两种物质发生聚变形成一个生命时,即开始的一个生命运动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大自然赋予了五个生存本能。其中有自主性运动本能,有共生性本能,这个共生性本能掌管着各器官组织运动节奏的和谐有序。这个节奏和谐的程序一旦发生故障,职责在共生关系失调,即共生性本能运动障碍。我们启发自主性调节本能的活动,生命程序便会恢复其原来的活动程序,这是生存保护的大系统。这个自主性调节法可以调节恢复各器官组织间的功能性障碍或紊乱,这是不必怀疑的。因为这些都是在本能系统中看到的,很多次重复看到的,而且是经过验证的。这在下一章中,同应变性本能、守个性本能依次说明。

这一章对于本能系统从哪里来的,本能系统是什么,中医为什么用生存本能治病能创造出超现代的医疗效果,本能系统为什么是中医核心理念,以及本能系统医学将是人类的健康之宝,作了浅显的说明。一个学术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不是真实,是不是来源于实践,又为实践所证实。如果说理像咀嚼排泄过的药渣,即使当初是好药,经千年的反复咀嚼排泄之后,今天依然再来咀嚼,这东西能是个什么味儿!有些重复是需要的,如生理上的重复、

心理上的重复,都需要,唯独讨厌学术上的重复。实在需要重复,必须是发展中的重复——有发展的重复是继承;沒发展的重复是捣粪。

第二章生命本能五大系统

人的生存本能系统为什么是五个?我不知道。我只看到了五个系统,再也寻找不到另一个。人的手指、脚趾也是五个。《内经》说:“五行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这个大哲学体系的运动也是五,为什么?我还是不知道。我想,梅花也五瓣,五数的东西很多,这应该不是没道理的。

五行是五个运动。为什么是五运而不是六运、四运或其它?我有一个臆断:五数中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的关系,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五中是五个三角形,并且可以延伸成千千万万……无尽的三角,而千千万万无尽的三角聚合为最小的数是五个角;五,是宇宙中最稳定的形象。形是有形体的物,象是意的表现,又是无形体的思维活动。五,总是天地间最稳定的。人手五指,是很好用的,四个不行,六个也不行。大自然给了人五指。宇宙间万物,如果不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变化,怎么会有共生共存呢?凡是生命都会有生死,阴阳离合而生杀,这是一项运动;只有生杀不可,还应有终始嗣续才能永恒存在,于是成了五的数,再有什么都多余,缺一个都不可。我们在生命中只看到了五个本能系统功能的活动,所以我们说本能系统中有五个本能子系统。

一、自主性本能系统

生命是什么?中医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说“阴阳合徳”、“阴阳互根”。阴阳合德发生了生命,阴阳互根说明了生命运动的本质。

我们嘴边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些人误解了运动二字的涵义,把这个运动理解为体育运动,错了!所以有些心脏病患者在跑步爬山运动时,因过量而受害。生命运动是指自主性运动,也就是“阴阳互根”的运动。阴阳互根的运动是什么呢?

宇宙万物的运动都需要能量来发生。天空的雷电,地下的火山,地上的风雨,江河的水流,一切生物的发生、生存……都需要能量。能量从哪里来?从“阴阳互根”中来。换句话说,凡是生物(有生命的物),首先说人,都是把体外的物质摄入体内,改变为自己身体需要的能量,用来发展自己、保护自己的生存。

生物是怎样把外界物质变为自己所需能量的呢?用“运动”。这个从父亲那里分裂出来的动力,把外界物质改变为自己的能量,这个能量又发生运动去改变外界物质的过程,就是“阴阳互根”过程。能量发生运动,运动又发生能量,这个物质与运动的相互发生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的运动是生物自主性的,不是任何外部势力主宰的。比如汽车的行驶、飞机的升空航行,是人加上了燃油,人去点火,油在燃烧中产生能量才推动了发动机;这些运动是燃油发生的。而“阴阳互根”是人体内自己主宰的运动。

宇宙之间,只有生命运动是自主性的,是生命自己把物质变为运动,用运动再变物质。如此往来反复,运动与物质互为根本,是为“阴阳互根”。所以说人的生命存在于“阴阳互根”的运动之中;这个运动是自主性的、是生命的本能。

我们思考一下:人为什么有寿有夭?有的人为什么不生病?有的人为什么会生病?中医是怎样把病治好的?又为什么有的医生治不好病?这些问题并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因为生病与不生病、长寿与短命、病如何治愈、如何冶不愈,都是现象。这些现象內含的本质是什么?不知道这些生命现象的本质,是回答不出这些问题的。

这些生命现象的本质内涵是生存本能的活动。一个人的生存本能系统有健全的活动则不生病;本能活动不健全则必有疾病发生。

先谈不生病。风雨、寒暑、生物病原体……很多致病因素会伤害人体,但人的应变本能系统会使人改变自己以适应自然环境,不受气候变化的伤害;人又有排异性本能系统,把侵入人体的生物病原体或非生物致病物排出体外而不发生疾病。至于内源性疾病,由于共生性本能系统的自主调节活动,使生命体内各器官组织间保持生命程序的稳定、均势和平衡,各种功能性疾病则不会发生。世界上没有无病而死的报告,百病不生的人,当然是长寿的了。

反之,人的应变性本能系统不能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遇寒冷生病,遇酷暑也生病,风也怕,雨也怕,一切的气候变化都不能耐受的身体,本身便是病态。外界的致病微生物及非生物致病物质,没有排异本能系统的排异功能保护,各种传染病都会发生。

人们感染了外界生物病原体,发热、咳嗽、呕吐、下痢、身疼、出血……这一切现象的本质,都是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中医从这些症状中分辨出排异本能的排异趋势而顺势利导,把致病物质排出体外——或排汗、排大便、利小便、涌吐、透表发疹,或破瘀血等等治法,各制其宜而病愈。中医是这样把病治愈的。

如果医生见到上述那些排异反应,不知道病的本质是什么,而认为发热是病本身,便用酒精、冰袋,或用化学药如激素等东西退热,用止呕药止吐,用止泻药止痢,用止疼药止疼,反而把排异反应压制了、破坏了,结果使人体的排异本能不能把病理物排出去,岂不是大错特错?病怎么会治愈呢!

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要健康,要长寿,就必须要从生存本能系统思考我们的生活,因为本能系统是生命存在的本质。我们如果发生了病,必须以本能系统为坐标,去考虑医生给我们治疗的方法合不合生命的自然法则。因为,“顺势利导”是顺应生命自然法则、利导本能系统的治疗方法。如果我们是医生,给病人治病,我们要时时守住本能系统对疾病的反应趋势,以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以顺应生命自然法则为理法,保护生命、完善生命。

1、自主性本能系统与命门元气

我们说自主性本能系统是生命运动的自主系统。这种说法有根据吗?有。

中医说的“命门元气”是什么?“元气”,在中国哲学中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在中医学中指人体器官组织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活动能力。“命门”,指第十四椎间、两肾中间部位。这个部位为什么叫命门呢?我有个认知此处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河北乡村劳动,当时处在三年大饥荒中,有人宰了一只羊,把羊肠与一个羊胎给了我,这是三年中唯一的美味不必说。我把羊胎解剖后,看见胎盘内有一根肉管,一端接连着胎盘,另一端与儿脐吻合,肉管通过儿脐连接在两肾中十四椎间,在此处又有一管通肝门、一管通两肾。

我忽然明白:胎盘吸收了母血,经由脐带管通过儿脐到两肾中间,输入肝门,入肝循环,在肝组织中经过肝脏加工进入大循环,在大循环中把固体废物经肠腺分泌到肠中贮存,等到分娩后排出肛门。这些排出物称为“脐尿”,所以脐尿都是黑色的;在胎儿循环中的液体废物由肾泌出,经脐带管道还给胎盘,由母亲代谢出体外。

中医称两肾中间部位为命门,原来是这个原故。“命门”乃生命之门,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元气之门。一只羊、一个人、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个自然体;人与羊都是哺乳动物,相距不是很远;我说羊,自然也是说的人。

中医又有“命门相火”的说法以及“君火”、“邪火”的称谓。中医说的“火”是什么东西?中医是用“火”的属性来表述人体的功能,也就是器官、组织的自主性运动能力。为什

么用“火”来命名?“火”这东西可以升高温度,是动态的;火发生了,有象、有温度、有动态,当火熄灭了,什么都没了。

“火”是有象无形的东西,与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能力有相似的属性。中医对命门元气有更详细的说法:“命门为相火之原,天地之始。”“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

命门这个部位,在精子中已形成,当它与卵子发生聚变之后,生命便开始了。生命开始,是人这个小自然、小天地的开始,生命的自主性动力(相火)也从这里发源。这是指命门作为一个特殊的脏器,是有器必有用的。

命门的功用在哪里呢?中医说:“三焦为相火之用”。命门的功用在三焦。“用”指的是功用,功用是干什么的?说通俗的话,比如命门是发生相火的器官,相火的功用是三焦。

三焦是什么?三焦分布命门元气,把自主性运动分布到全身每个组织细胞。主升降出入,游行天地之间,在人体这个小天地之间,无所不到、无所不有;三焦主宰升降出入,并且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这是说人体器官、组织、体液的调节功能;所以,三焦又被称为“中清之府”。

脏腑都是有形体的器官,唯有三焦可称为中清之府。“中清”是指三焦有用无器;“上主纳”,指饮食、呼吸;“中主化”,指变化,所谓变化,是指营养物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等等生化程序,这其中自应包括分泌与代谢过程;“下主出”,指排泄,排大便、小便、汗、涕、泪、目眵、耳屎……一切向体外的排泄与分泌。

我们怎样理解三焦的升、降、出、入呢?我想用具体的东西来说明这个千年大哲的智知。

我们的脏器不是一团一团的肉放在胸腹腔中,而是所有的脏器组织都有韧带组织系在胸腹腔的脊椎间。比如肠与胃、心与肺、肝与肾……以胃来说,我们饭菜吃多了,三大碗炸酱面和酒菜,共有五斤重,吃到胃里,胃并不因增加重量而下垂;当我们三顿不吃饭,胃中空虚,而胃也不因空虚而位置上移;其他脏器也一样。

我们了解三焦主升降的意义,这能不能说是三焦调节升降出入的功能呢?血压的升降、心率的快慢、呼吸的深浅、胃肠的蠕动、胆囊的收缩、膀胱的张弛、瞳孔的扩大缩小,甚至内分泌、外分泌等等的调节,都是三焦的功用范围。

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肠扭结、套叠,粘连……都可以通过调三焦气机而治愈。为什么?因为三焦也可协调自主运动,运动制约着分泌、分泌制约着代谢……如果这是真实的道理,那么三焦气机必定有调节血糖、血脂的作用。我在临床中已经证实三焦这项功用是在运动中实现的,这就是共生性本能系统。

2、共生性运动本能系统

共生性本能是三焦的功用吗?共生性本能系统与中医的关系是什么?

命门是自主性运动的发源地,而三焦是把自主性运动能量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总领。三焦既主宰分布又主宰自主运动的升降、出入、上下、内外、左右的调节;主纳入,主变化,又主排出。其中我们应该悟到:三焦的机制是人体各器官组织自主运动的调动及配合、行、止、进、退、正、负、同步、异步等等运动的智能自动化系统。

传统的中医论著中没有这个说法,我们这里不是口述前人的文字,也不是信口雌黄,而是我们看得见、觉得到,并且在生活中、在临床上日常所见的,而我们却没想到这是共生性运动的反应而已。我与朋友们今天一同来看看、想想这共生性本能系统的自主性调节。

自主性调节的共生性本能运动。

隆冬时节,我们看见一个老人衣服单薄、双臂抱肩、蹲蜷地上,面色青白、全身发抖、

牙齿相碰……我们知道这个人很寒冷,于是我们把大衣脱下给老人穿上。尽管寒风依然在吹,老人却面色泛红,颤抖停止了。从这个现象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人遇到寒冷,皮肤收缩以保存体温、肌组织颤抖以提高体温、血压升高以向身体周围血管提高供血。皮肤收缩、汗腺关闭、肌肉抖动、血压升高、增加供血等等活动同时发生,共同御寒。皮肤、汗腺、血管、血压、循环……多器官组织的协同运动是为什么?为御寒。这些行动不是我们自己命令组织的,而是本能的共生性系统自主调节的结果。

酷暑中,赤日烁金、火云流焰,渴欲饮水、汗流浃背、头汗如淋、气出如喘……这些现象也是共生性本能系统的杰作。当外界气温升高,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用温差散出时,本能系统必然要调节体温以适应外界环境,于是便提高血压,扩张外周围血管、开张汗腺、加速排汗,以发散体温,喘气呼出也是肺利用呼吸散热,这是一个多器官组织的协调活动,这同样是共生性本能系统的应变性反应,也都是共生性本能的活动。

这是生命活动中的共生性,我们再看看病理性活动中的共生性。

我们不慎吃进有毒的食物,毒物入胃立即引起呕吐;如果胃中有毒物进入肠道又引起下痢、腹痛或发热。这个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生存本能系统中有排异本能,每当有毒物入胃入肠都会引起排异的反应,在排异反应中有共生性本能的活动。比如呕吐反应:胃在强力收缩的同时,膈肌发生剧烈收缩,而食道却为这个活动发生自上而下的张弛传递运动,于是胃中的食物立即涌出,毒物吐净,呕吐立止。毒物进入肠中,则肠腺分泌加强,蠕动加剧,直肠则发生自上而下的张弛传递,使大便喷射性地排出,在排便时也有膈肌收缩活动。这多器官组织不同的运动,有序地协调,共同完成一次排便,就是共生性运动。

对这个共生性运动的认识,在临床中有极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流行性感冒中,病人高烧,体温在39-40摄氏度或以上,全身寒战,头疼、身疼、骨节疼、气喘……这是因为什么?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感染后的排异反应。因为全身肌组织颤抖是在提高体温,为排汗提供条件;脉搏浮浅而脉率快,这是循环系统为排汗而对周围血管大量供血,这为排汗提供了两项必须的条件。只要排出汗来,将病理物排出体外,即病愈。但是,汗不出,这个排异反应就越强烈,因体温过高而喘气。中医在共生性本能系统活动中看到,汗腺不分泌汗液,汗孔不开张,没有参与共生性活动,所以出现这个现象。

中医因为有了共生性本能的认识,就制订了用麻黄汤治疗的医案。麻黄的作用是促进汗腺分泌,开张汗孔发汗,并促进泌尿利小便。桂枝通血脉,杏仁发汗定喘,甘草为和缓药,喝下麻黄汤便排汗。一排汗,病毒及病理物排出体外,病即愈。病愈是排异反应的结束。

再举一个慢性病例。肿瘤,无论发生在任何部位,无论发生了几个,也无论是息肉、囊肿、脂肪瘤、肌瘤、腺体瘤……其原因都是排异系统发生障碍。排异系统会发生什么障碍呢?我们知道,人体排异通路是大便、小便、排汗,全身任何一个孔窍,都有腺体,有腺体便有分泌,有分泌便有排出异物的机制。

全身任何器官组织间的异物(主要指生命代谢过程中的废弃物)都必须经由这些孔窍排出。分泌系统(全身所有内分泌与外分泌)、循环系统的职能,是把各种生化酶运输到各个需要的组织中去,同时把各组织细胞间的废物运出,再由代谢系统排出体外。在排异系统活动中,必须有这些系统共同的、自主的、和谐的、有序的良好关系。如有一个系统的职能器官组织不协调,便会发生障碍。

我们在肿瘤临床中,不论恶性、良性,一律采用自主性排异法治疗,一律着眼于本能系统的共生性活动;对不协调的系统、组织、器官,则使其恢复共生性关系。共生性关系恢复,便是排异本能系统功能的恢复。体内的肿物便会在内分泌的生化酶的作用下溶解,时时在溶解。循环系统对内分泌组织充分供血;内分泌组织充分分泌。循环系统把生化酶带给肿瘤组织,再把溶解掉的异物带到外分泌腺泌出,再由代谢系统排出体外。这期间,肿物的发生,肿物的排出,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依靠多系统、多器官组织的共生性活动实现的。如果我们不

认识共生性本能,便不会认识排异系统,当然也不知道肿物的成因,也不知道肿物的治疗方法。

这是我对共生性本能的简略说明。

3、排异性本能系统

排异性本能系统是人体生存的重要保护系统。一切外界的生物病原体与非生物致病物质侵入人体内部,都会引起这个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我们不慎吃下有毒的食物,立即便会引起呕吐把毒物吐出来。如果毒物入肠便会引起腹泻,泻利大便,把毒物从大便排出来。这是人体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没有这排异本能,人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没有排异性本能,生命会在不知不觉中痛苦地死去。有了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我们吃下了毒物,还会顺应排异趋势,利导它排出来,使身体平安。这个过程正是发生疾病、治疗疾病的过程。

排异性本能是一个系统,不仅是呕吐、利便一二个排异通路,凡是孔窍都是排异的通路,没有孔窍的也会使肌肤化脓破溃而排出异物。一粒尘沙入目,眼睛立即流出泪水,把尘沙冲掉。一根竹木芒刺入肉,肌肉组织也会以化脓的方式将其排出去。致病菌株、毒株,无论从呼吸道、消化道,或者从伤口侵入人体,都会引起排异反应。但是,不同的致病物会引起不同形式的排异反应。不同的排异反应又决定了不同的利导方法。

感冒这个病有很多种,我们常见的有三种,是三种不同的致病物引起的不同的排异反应,一种是高热寒战,头疼身疼,气喘汗不出;一种是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身汗时有时无;一种是身热咳嗽咽疼。三种表现都是排异反应,而排异趋势不同。中医根据不同的排异趋势而各顺应其病势,制订出三个不同的利导方法。这就是中医顺应生命的自然法则而因势利导的方法。

如果热则退热、疼则止疼、呕则止呕、痢则止痢……采取对抗性治疗,那不是中医的方法,那是线性思维的对抗治疗,是违悖生命法则的,是简单、幼稚、草率、不了解生命法则的行为。结果是破坏排异反应,使异物不得外排,或排不干净,这便会留下后遗症。如果进一步说,就更麻烦了。流行性感冒,不能排毒出去,必转肺炎;肺炎再不能排毒出去,必转化为肺感染,或发肺痈,或呼吸衰竭而死亡。一生一死的结果,尽在排异系统利导之中!

再如麻疹发热:退热,不论用冷水、冰袋、酒精等物理方法,或用激素药物的化学方法,凡是摧毁排异系统功能,病毒便不能排出去,而一过排毒周期,病人必死。凡病毒性传染病,如脑炎、“非典”……没有不是如此的。中医常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神奇。

排异系统是人体生命中的重要保护系统。它对一切外界致病物质,无论从什么通路进入人体,不论在什么部位,都会一律排出体外。中医治外源性疾病,就是根据排异系统的排异反应的不同表现形式,把握排异势力的方向,是吐,是汗,是透,是下,是润,是通,是止,是出血,是利尿……各顺应生命的排异趋势,清除障碍,利导异物排出。这是因为中医了解了、掌握了生命规律后而整合出的智慧。

中医对于排异系统的认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问题很难说。中医的经典著作中没有“排异本能系统”这个提法,也没有类似的提法。但有“祛邪”,这个提法与排异有相通的意思。而且,“祛邪出表”,“邪在胃中,当吐之”,“邪在里,当下之”等等都与“排异”相一致。我们根据这些提法,可以说,两千年前,中医对生命本能已有所认识,而且已经顺应本能系统的排异趋势做出了汗、吐、下、利小便、破瘀血、透表、化浊、利湿……种种利导排异的治法与方药,创造了数之不尽的临床奇迹,至今尚没有一个医学体系能与之伦比!

可悲呀!这样优异的医学,竟然在自己的祖国听到“消灭”、“取缔”、“不科学”的声音!

4.应变性本能系统

应变性本能是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我们常见的是人在风雨寒暑春夏秋冬季节气候

变化中改变自我以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比如:人体突然遇到寒冷的空气,皮肤、毛孔立即收缩,汗腺紧闭,防止体温散失,再就是肌肉组织发生颤抖用体能发生热量以御寒。如果人体遇到温度升高的环境,体温不能利用环境温差散热,人体便会向周围血管增强供血,毛孔扩张,汗腺分泌,通过排汗散发身体的热量,以适应环境。这二例都是应变性本能改变自我以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生活在北京的人迁居西藏高原,海拔提高到四千公尺,出现缺氧反应;两年以后,北京人适应了高原缺氧的环境。我们对这个北京人作一次血常规检验,结果看到血色素由13毫克升至20毫克。这是在微观世界中看到的人改变自我适应自然的本能变化。中医在临床中,四百年前便利用了应变性本能预防传染病。

四百年前,“天花病”流行传染。中医用“天花”患者痘疮脱落的疮痂,干燥研粉,让儿童搐鼻进入呼吸道,使病毒在人体内环境中与应变性本能系统磨合,发生应变反应,人体逐渐与“天花”病毒和谐共处。这个方法在一百年后为英国琴纳医生改为接种牛痘。四百年后的今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在世界绝迹。由于痘毒接种发生应变反应,开创了传染病预防接种的方法。

应变性在临床中另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服用化学药或生物化学药造成的所谓“抗药性”。为什么叫“抗药性”?现代医学对病与人的关系是以“对抗”思维来认识,所以有“抗病力”、“抗药性”、“抗衰老”、“抗疲劳”、“抗寒”、“抗热”等“对抗理念”的表述。中医是和谐理念。中医对自己不利或有害的物质是“排除异己”或“改变自我适应自然”。这是中医的哲学理念。

应变性本能系统对外部环境与体内环境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改变自我适应自然来保护生命。这种事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初,剃头的师父因常年站立工作,用锋利的剃刀在头皮上飞动,须站得稳定,十数年之后,长成两只大脚。木工师父因长期用手推刨,十数年之后,长成两只大手。善于思考的学者们,因长年的思维,都有一个发达的大脑。这些都是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应变性本能。

在生活中,热带地区的居民迁居寒带的适应过程,便是改变自我适应自然的过程。武术、拳击家耐受击打的能力,拳脚超人的力度,身体筋肉的坚实,动作的神速……都是长期在特定环境中自我改变适应环境的本能变化。练功十年,改变了人们的拳脚身体筋肉骨骼,这是个现象。如果要问怎么会改变了呢?我说这是我们的应变性本能系统发生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我第一次吃辣椒的时候,第一次吸烟的时候,第一次喝酒的时候,我并不感到舒服,而是感到不舒服。从不舒服到舒服,再到成瘾,这个过程又是一个“改变自我适应环境”的过程。这种应变性本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现象,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内容。

应变性本能,动物有,植物也有。越是高级动物,应变性本能越完善,生存能力越强,寿命也较长。

应变性本能的研究于医学有什么意义呢?

其一,我们可以利用应变性本能防病与养生;

其二,利用应变性本能培养人的某种能力,或特殊能力;

其三,改变人的不良习惯;

其四,弥合不良药物给人造成的损伤,例如常用激素药物造成的依赖及不良后果。

我想,这算是个抛砖引玉吧。后来的智者、哲人一定会在本能系统中创造出许多奇迹!

5、守个性本能系统

守个性本能也是人体生命中一项重要的本能系统。宇宙万物之所以是万物,就是因为物种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不同的个性,万物之间才可能有相互依赖而生存的条件,才能有相互制约而均势的结构和相互变化的依据。以至于六十亿人没有两个相同的面孔,万顷森林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正是因为万物万象,才有五彩缤纷的天地、七彩

流动的云霞、万紫千红的春天!

如果万物不是万象而是一象,必然会因失去依赖而灭绝。比如,牛羊依赖草而生存。没有了草,便没有了牛,也没有了羊,凡依赖草而生存的动物都因为没有草而灭绝。没有了食草动物,又会有食肉动物的灭绝。有的失去依赖而死亡绝种;有的失去制约而膨胀;膨胀的生物又会因缺乏生存所需依赖的条件而导致另一种受制约的生物灭绝。于是,一个繁华的世界便陷入了死亡的大劫难。

宇宙万物万象,是大自然不知多少万亿年间生物与生物磨合出来的生存结构,人是不可以干预的。如果在大自然中,有一个物种因人为而灭绝,结果是可怕的。如果是自然选择,并不可怕,自然必会有另一种生物来补充这个空档。

生命运动中的守个性本能,是遗传学的重要内容。

结语

我们由上述得知:“阴阳合德”发生了生命;“阴阳互根”使物质与动能互相生长而使生命延续不息;生存本能使人体生命得到保护,并使物种得以永恒。这就是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中医对生命认识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完善生命,在于使人不生病,使生了病的人恢复健康。当然,中医还需要认识病。认识病与认识生命是两个内容。那么怎样认识病呢?

第三章中医怎样认识疾病

一.疾病是什么?

疾病是生命过程中一个非常态的现象。中医认识疾病是在生命过程中认识的。

疾病有多少种?这是谁都说不清的问题。我们只能从以往的医学记载中了解我们的先辈发现过什么疾病、治疗过什么疾病。至于没有发生过的疾病,我们只有在发生以后才能认识。因此,我们在《伤寒杂病论》中、《温病条辨》中、《温热经纬》中,以及历代先贤的著作中所见到的疾病,尽管有百种、千种,但基本为两类:一类是人体外界的致病生物与非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排异反应;另一类是人体自身内部出现的功能性障碍。

排异性本能系统对侵入体内的异物,要排出体外,从而发生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排异本能系统很顺利地把异物排除了,我们看不出什么异常的表现。这便是没有发生疾病。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感觉任何不舒服,怎么会说自己有病呢?另一种情况是排异本能系统对侵入的异物在排除过程中自身发生障碍,而出现的反映。在这个反映中,我们看到了病理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我们习惯所说的“病”。

上一节我们所说的“病”,是人体外界致病物质侵入体内引起的排异现象。我们在这里称它为“外源性疾病”,意思是指这类病来源于外界。外源性疾病是排异本能系统排异反应所出现的现象。另一类疾病是人体自身内部出现的功能性障碍。这类疾病是来源于体内自身器官、组织之间的运动程序发生紊乱而出现的现象。我们在这里称它为“内源性疾病”。

这两类疾病在表现形式与治疗法则上大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对外源性疾病与内源性疾病有个本质的认识。怎样认识这两类疾病呢?我们首先从先贤留给我们的典籍中来认识,也就是看先贤们对这两类疾病是怎样认识和怎样处理的。

二、外源性疾病

这一类疾病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外界致病生物体从呼吸道、消化道进入,或接触感染之后,其人如果器官、组织功能较强,体液较充足,就表现出强盛的排异反应。这种情况称为“阳性病”,或称“急性病”。如果人体感染致病生物体之后,其人器官、组织功能衰弱,体液不足,排异反应则是隐性的。我们只能看到这个人的虚弱,表现不出明显的排异反应。

还有一种情况是其人感染生物病原体后开始表现出排异反应,而在排异过程中因为错误的治疗或其他原因,使排异本能受到压制或损伤,病人的器官功能失掉排异能力,便转变为器官组织功能衰退、体液不足,进入了排异本能的阴性过程,或说“慢性过程”。这是外源性疾病中的两种情况。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同时提出来认识。

三、外源性疾病的经典案例

东汉张仲景,历代尊为“医圣”。这个尊号与儒家尊孔丘为“孔圣”是一样的尊崇。张仲景一部《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生命科学的基础,使中医发生了飞跃性发展。这是任何医学家都不可伦比的高度。扁鹊、华佗等等,只给我们留下了故事和方书,没有什么可以主导医学发展的伟大著作。华佗的外科是千秋后世称道景仰的,但那是“术”,而不是“道”。我们今天说本能医学的经典案例,首先是指本能医学的始祖——《伤寒论》。

张仲景给外源性疾病作了一个“界定标准”。他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这就是说,病人有体温升高的为阳性病,阳性病是外源性疾病;体温降低而身寒冷的是阴性病,阴性病是内源性疾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体温升高的病分为三种阳性病——太阳、阳明与少阳,都有排异性反应。我们把《伤寒论》中的外源性疾病按排异的顺势利导来分别讨论,并且把温病学中的顺势利导一同列入其中。

1、发汗排异法

排异本能是一个系统。为什么说是系统?因为排异是多器官、多组织协同活动来完成的,而且有汗、吐、排便、利尿、出血等等不同方式。所以它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排汗”,把致病物及在病理活动中的代谢物,一同从汗腺中泌出而排出体外。但是在具体的排异反应中,因为排异反应发生了不同的障碍,或者因致病生物体的特殊性质,而有不同的排异趋势。医生则根据趋势不同而有不同的利导方法。这既清楚,又准确,看来很微妙。我们用排异法为纲领,把外源性疾病以类分,列入纲领之中。我以为这样比较简单易懂。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表现是:“发热恶寒(体温升高到39摄氏度以上),全身颤抖,头疼,身疼,腰疼,骨节疼,无汗而喘,脉浮而紧。”

这是《伤寒论》表述的流行感冒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这是病毒感染。发热,体温高达39℃以上,全身肌组织颤抖畏寒,这是肌组织在制造热量提高体温。为什么要提高体温?要发汗,要从汗腺代谢出病理物质。病理物质包括病毒物与机体代谢物。这是排异系统对侵入机体的病毒发生的排异反应。头疼,是外周循环血流增强,血压相对增高,血气外趋上趋,出现的充血性头疼。这是因为不能排汗。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是病理代谢物质在组织中堆积,得不到代谢而发生的反应。又因为汗不出,体温升高,肺以急促呼吸向外散热,形成喘。脉浮紧,是外周血管因加强循环而浮出肌表。这一切都是为了排汗而发生,因为汗不出而持续不解。这个趋势应该是很明白了:欲排汗而汗腺不开。

排异系统“欲排汗而汗腺不开”。张仲景因势利导用发汗法。为什么用发汗法,而不用杀灭病毒的药?张仲景深深懂得生命科学。用杀毒杀菌的药到我们体内杀毒,杀死了病毒也杀死了我们自己。中国哲人讲“投鼠忌器”。而且,用杀的方法,不仅我们自己受害,在生命的应变性本能中,病菌会改变自己以适应毒药环境,那是人类更为可怕的结果。50年前的青霉素,使用到今天,出现的结果可以证明。张仲景对生命科学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宇宙万物是相依赖、相制约的共生关系。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而不是你死我活。排异本能系统已明显趋向排汗,只要汗出来,病理物随之而排出,排异反应结束了,病便痊愈了。我们回头再看病的症状表现,其现象的本质是不是排异反应?

“因势利导”是张仲景治病的大法。为什么叫大法?法是法则,大法则,普遍应用的法则。医学用,军事用,治国用……大禹治水也是用“因势利导”而成功。张仲景治病一生都用“因势利导”,因为这是个大智慧。流行感冒因势利导用发汗法,用麻黄汤主治。

麻黄汤方:麻黄15克、桂枝30克、杏仁15克(研)、甘草13克,上药用水500毫升,浸20分钟,煮沸,微火煮30分钟,滤汁,渣再加水200毫升,煮沸,微火煮30分钟,滤汁。二次汁混合,温服二分之一。温覆取汗,要求全身有小汗,不可汗出如水流漓。汗出太多,病必不愈。要求微似有汗,保持十余小时,必热退、神清、身和而病愈,余药不必再吃。这个病只要汗出周身而不过分发汗,一服必愈。如汗出不如法,或汗未出,则病不愈。

麻黄汤主药麻黄的作用是“发汗”。桂枝的作用是温通血脉,开腠理,解肌发汗,助麻黄。杏仁祛痰,发汗,是肺组织的排异药。甘草和中缓急。总之,这个方剂是发汗剂,但必须用于没有汗的症状。如病势有汗出的症状,绝对不可用。谨记!

流行性感冒是病毒性感染病,为什么不用抗毒药而用发汗剂呢?这是我们要说明白的问题。因为,病毒侵入人体,生命本能的排异系统已经做出反应——欲发汗排异。所以用发汗的方剂,一次汗出,病理物质被汗腺分泌排出体外,病愈。如服麻黄汤不如法,汗不出,必不能愈,因为病理物质没被排出来。

这个治法简单明白,是按照生命规律,因势利导的方法治疗。麻黄汤是治流感的第一方剂。凡是流感身无汗的,都可以根据病势考虑用麻黄汤发汗排毒。这张方剂组织得非常严谨:麻黄开汗腺,促汗腺分泌;桂枝温通血脉开腠理,协助麻黄。因为汗是从血液中分泌出来的,没有周围血管的充足供血,汗是分泌不出来的。杏仁这个东西,我们单吃十数粒之后,吐痰很滑利,治咳喘很有疗效,显然有利于肺组织的排异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有发汗的作用。这三味药以麻黄为主,桂枝为辅,杏仁为佐,甘草和中缓急,不失为天下第一发汗剂。

流行性感冒发热恶寒身疼头疼无汗而喘,医生用发汗药麻黄汤而治,服下药后,出汗或没出汗,鼻出血几十毫升,病愈了。这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然而这是什么道理呢?

张仲景对流行感冒发热、衄血,区分了如下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这一条是说八九日以后发热恶寒身疼的表症仍在,这是当发汗的,用麻黄汤。服下麻黄汤后,仍发热心烦,目瞑,甚剧者,必衄血。出血了,病解除了。这个病例是吃了麻黄汤而衄血,病愈。为什么?鼻粘膜出血,也是排异反应的形式之一,同样有排异的效应。

第二种情况是“脉浮紧,发热,身疼,无汗,自衄者愈”。这是没经吃药,而自然鼻出血的病例。没经任何药物治疗,鼻出血数十毫升,病愈了。什么道理?排异系统促使鼻粘膜出血,病理物质排除了。

第三种情况是“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这一例是因为当发汗而没有发汗,所以导致衄血。衄血以后,病没解,仍发热恶寒,无汗身疼,于是用麻黄汤发汗治疗。

以上这三种情况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流行性感冒用麻黄汤发汗则愈。如果没有发汗,衄血也可以病愈;吃过麻黄汤与没吃麻黄汤都可衄血而病愈;没吃麻黄汤衄血而病不愈的,仍

要用麻黄汤。

麻黄汤是发汗,发汗是排异,衄血也是排异。流行性感冒必须排异才能痊愈,不排出异物则不能愈。衄血在流感病中,有医家称为“红汗”,意思是与发汗等同看待。

(2)流行性感冒并发症

《伤寒论》:“脉浮紧,发热身疼,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所谓“项背强几几”,是指项背肌组织僵直,俯仰都疼痛。这种身体发热而畏寒畏风、不出汗的病例,简单地说,就是上述用麻黄汤的症状而并发项背肌僵直疼痛的病例,这在流感病中是常见的。怎么治呢?用麻黄汤加葛根、芍药,名叫“葛根汤”。

葛根汤方:葛根40克、芍药20克、麻黄20克、桂枝2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破),以水1400毫升,先煮麻黄、葛根20分钟,去白沫,入余药煮30分钟,滤汁,再加水200毫升,煮20分钟,滤汁。两次汁相合,温服二分之一。温覆取微汗,如同麻黄汤将息法。

麻黄汤是张仲景制的第一发汗排异方剂,是流感唯一的发汗剂。此症是流感用麻黄汤的病势,却合并了项背肌僵直疼痛,可以在发汗剂中加葛根40克、芍药20克和生姜、大枣。葛根行津液通诸痹,所以对项背肌组织是通行津液、解痉的第一药。芍药通血脉,解急,与甘草合用,缓急通血脉,生姜大枣助津液。四味与麻黄汤相合,在发汗排异中解除项背肌组织僵直症。概括为一句话:流行感冒合并项背肌僵直,仍以发汗排异为主,兼解项背僵,用意仍在排异。

(3)流感并发水气病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痢、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论》

小青龙汤方:麻黄42克,芍药、桂枝、甘草、干姜各40克,细辛20克,五味子、半夏各100毫克。以上八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内诸药煮取600毫升,去渣,温服200毫升。

“水气”是什么病呢?中医有“水饮”病。水饮即是“水气”。在这个病例中,“心下有水气”是并发症,是这个病人的宿疾。这个人有水气病的宿疾,当感染了流行性感冒,引发了“水气”病宿疾。“水气”是组织中停潴的液体。这液体从组织中渗出来,发生很多症状,如干呕、干咳、下痢、噎、喘、小便不利、少腹满等等症状,都是“水气”所导致的。比如,肺组织中有水气,时有渗出液,引起咳嗽。肺组织有水,呼吸因缺氧而急促喘息。食道组织有水,自感吞咽有噎的感觉。结肠有渗出液,当然有下痢、小便不利、少腹满的症状。这些都是因为水液得不到代谢,导致小便不利,水液下趋而少腹满。所以,干呕、喘、咳、噎、下痢、少腹满都是水气为病,这些症状不必都有,有一症便是有“水气”。

流感并发水气病,仍以麻黄汤发汗排异。并发的水气病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散水气,用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仍以麻黄、桂枝发汗为主,细辛通九窍利百脉,散水气助麻黄发汗。干姜、五味子、半夏都是治心下水气的药。下痢是干姜、五味子所主的水气下流。呕、噎用半夏、干姜逐心下的水气。

流感发热身疼无汗,必须发汗排异方可痊愈。如其人有水气病,则很难发汗。凡有水气的人,水潴留于组织中,代谢有障碍,汗不易出,麻黄、桂枝难以发汗成功。加细辛、干姜,汗自可排出。细辛辛温通九窍利百脉,助麻黄、桂枝发汗,从汗液散发水气。后人议论说:“大青龙兴云布雨,小青龙倒海翻江。”

以上是流感并发水气病的典型病例。大法仍是排异——发汗是排异;从汗中散发水气也是排异。

(4)流行性感冒并发里热

《伤寒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这个例

症也是用麻黄汤发汗的病势。但这个人是“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与上例“无汗”不同。“无汗”是身上无汗。“不汗出”是发汗而汗不出。可见汗腺分泌障碍很深,所以用“大青龙汤”。大青龙汤用麻黄汤加麻黄一倍,生石膏100克,生姜、大枣。因为吃发汗药汗不出,所以倍用麻黄,加姜、枣以增加体液,加生石膏以清解烦躁。这一病例中的烦躁是因发汗不出,里热而致烦躁不安。大青龙汤是古今发汗最峻猛的方剂。总之,最重要、最急切的,还是发汗,排异出表。汗出则病愈;汗不出必致病情逆转。

大青龙汤方:麻黄3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研)、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切)、生石膏150克(碎)。以上七味用水1500毫升,先煮麻黄20分钟,去沫,入余药煮30分钟,取汁500毫升,分温二服。服第一次药后,温覆取微似汗。如汗出多,用温粉扑身。一服汗出,停服第二次药。汗不可过多,如水流漓。汗出太多,烦躁不得睡眠。

大青龙汤是古今发汗的第一峻剂,是针对发汗而汗不出的,所以加倍用麻黄发汗。虽然是汗不出,用发汗峻剂,但仍要求“微似有汗”,而且叮嘱汗出不可多。万一汗出多了,需用温粉扑身。温粉相当现今扑粉。扑粉全身,目的是遮汗孔避风的意思。

在这个例症中我们看出,发汗的意义在排异而不在发汗。所以我们必需掌握这个分寸——既要用发汗法排除病理物,又要不过发汗伤津液,防止病情逆转。方剂命名“大青龙”,意义是龙能行云布雨,发汗如天降雨水。“小青龙”意为龙能倒海翻江,亦是治水之意。

(5)伤风感冒

这个感冒的症状是:“脉浮缓,头疼,发热,汗出,恶风。”“涩涩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

这个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不同。

其一,这个感冒发热比流感温度低些,一般不过38℃左右,畏寒的程度也轻。流感是全身颤抖,重衣重被仍寒冷颤抖。这个感冒是微寒,有风才感到寒冷,所以叫“恶风”。

其二,流感身无汗;这个感冒是时有汗、时无汗。所以有人对这个病的症状摩状表述为:“涩涩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翕翕有一开一合的含义;淅淅、涩涩都是阵阵发作的意思。这种感冒不像流感那样持续在一个高端的体温,剧烈的畏寒,难耐的头疼、身痛。

其三,此感冒有“鼻鸣,干呕”。

其四,此感冒脉浮缓,而流感是脉浮紧。

以上这四项区别,是流行性感冒与伤风感冒的鉴别。因为二者的排异反应趋势不同,用药也不同,必须分别无误,才能药到病愈。

这个病的症状表现,也就是说排异反应的趋势,从以下症状中看得出来。脉浮是周围血管增强供血而桡动脉浅出。这是排异本能系统为排汗而必须提高体表供血的反应。发热是排汗的必要条件。因时有汗出,所以体温不会过高;又因时而无汗,排异本能系统仍有障碍,不能通畅地排汗,所以病不能痊愈。有汗的时候,体温接近正常,感觉也稍轻松,无汗时症状又开始明显。头疼为充血所致,鼻鸣是鼻粘膜充血,流鼻涕是排异的表现。干呕是胃的排异表现。概括地说,这个排异趋势是:欲排汗而汗腺已开,体液供应不能通畅。应温通血脉,助津液以排汗解表,用桂枝汤主治。

桂枝汤方:桂枝30克、芍药2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切)。以上五味,用水1200毫升,微火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服药后10分钟左右,喝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约二三小时,遍身漐漐微有汗出为好。不可令如水流漓,否则病必不愈。若一服汗出病愈,不再服药;若一服汗不出,再服一次;又不出汗,再服一剂,汗出病愈为止。目的在取汗排异,病愈停药。如不能作汗,继续服桂枝汤,两剂三剂,汗出病愈。

桂枝汤是伤风感冒有汗而病不愈的解肌剂。解肌的含义是解除肌腠发热、头疼、汗出、恶风的症状。因汗出是时有时无,所以排异不能顺利完成。需桂枝、芍药温通血脉,助津液,以利导排异,取汗发表。如感冒无汗出的症状,不可用桂枝汤,等同于有汗不许用麻黄汤一

样。病人身有汗出,误用麻黄汤重发汗,必伤津液而使病情加剧。如病人身无汗,不可用桂枝汤。桂枝汤是温通血脉之剂,不是发汗剂,所以一定不能用于无汗的感冒之症。麻黄汤也不能用于汗出恶风的感冒。

桂枝汤方中,桂枝温经通脉,开腠解肌,能通津液,促进汗腺分泌。芍药除血痹,通血脉,散恶血。血痹是指血脉凝不通行。恶血是指含有害物质的血液。桂枝佐以芍药合以甘草,其效能在散恶血、破凝血、通血百脉,温经开腠理,更以姜、枣补津液通汗窍。用于有汗的排异趋势中,自是十分完美的取汗的方剂。历代医家用桂枝汤治自汗、盗汗,甚验。

(6)伤风感冒的并发症

感冒“脉浮,头疼,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僵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伤寒论》这个病是上症用桂枝汤的症状合并项背肌组织僵直疼痛不能俯仰的例证。脉浮、头疼、发热、汗出、恶风,是桂枝汤所主治;项背肌组织僵直疼痛,是项背肌组织痉挛。葛根通行津液,项背肌组织津液通行则痉挛缓解。在流行性感冒中也常发生项背僵直无汗,用葛根汤主治。这个症是有汗恶风,所以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桂枝加葛根汤方:桂枝30克、芍药20克、葛根40克、甘草20克、生姜30克(切)、大枣12个。以上六味用水1500毫升,煮取500毫升,温服二分之一。服后将息如桂枝汤。葛根解释见葛根汤方。

(7)伤风感冒并发喘咳症

“因其人素有喘病,平时较轻微,感冒后喘咳加重,表现脉浮、发热、头疼、汗出、恶风而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伤寒论》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桂枝30克、芍药30克、甘草20克、厚朴20克、杏仁20克(去皮尖)。以上五味用水1000毫升,微火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温覆取微汗。

桂枝汤前面解释过。厚朴主治肺气胀满喘咳,杏仁主治咳嗽、上气、喘促。这个症状的喘满不用麻黄而用厚朴、杏仁,是因为有汗出而不可用麻黄重发汗。过分发汗亡津液,属误治。

(8)感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30克、芍药40克、甘草20克、人参30克、生姜40克(切)、大枣12个(切)、上六味用水1600毫升,煮取400毫升,温服200毫升。”

这个例证是无论流行性感冒或伤风感冒,凡是用发汗排异法的,汗出以后,发生了上述症状,都是因为汗出太过,体液伤损,动脉血管收缩而出现脉搏沉迟之象。体液丧失过多,脉管收缩,心搏减缓,供血相对减少。肌组织因失濡养而发生挛急疼痛。这个病势仍需以桂枝汤温通血脉,加生姜温表,加人参生津液,生脉气,补心气,肌组织得到津液濡养则身疼缓解,体液恢复则脉象平和。身疼与脉沉迟是同一个因果关系。血与汗同源,汗出过多则伤津液,伤津液则伤血。

脉沉迟是因伤血亡津。

共生性本能,必须维持有效循环而调整血压与心率,所以脉搏出现沉迟之象,肌组织同样因循环供血不足而失濡养,出现疼痛。

这个例证是因过发汗所导致。所以说,发汗法不在汗而在排异。如果“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小青龙”、“葛根汤”等方剂服后,汗不出,病能不能痊愈?不能!汗不出,病理物质不能排出,病必不愈。

(9)感冒过发汗

“太阳病,发汗,汗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寒,难以曲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生物病原体感染的疾病,排异趋势向体表的一类,称“太阳病”。这类病用发汗法,是正确的。但发汗的目的不是排汗,而是排除致病的异己物质。如果出汗

太多,便会发生坏病,这是人为的不良后果。如果因出汗太多,造成“汗漏不止”(汗出如漏水不能止),病人身畏寒,小便困难,四肢难以曲伸,出现拘急、痉挛,这是因为汗出太多,体液丧失。血汗同源,津液外越,血液损失,泌尿困难,肌肉组织与运动神经失去温照与濡养,所以发生上述症状。

“桂枝汤”方中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切。桂枝等药温通血脉,解除体表的排异障碍。加附子一枚,是为了恢复汗腺的张、弛功能。汗出太多,皮肤、汗腺、汗孔的功能虚损,加附子回阳固脱以止汗,温肌肤。附子炮用降低毒性而药力和缓。

这个病状是告诉后世学医者,一旦用发汗法不适当,而出现“汗漏不止”的不良后果怎么办。因为用排汗法的目的是排除致病物质,决不是为了排汗,所以一再叮嘱:“取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一是病必不愈,二是汗多亡阳、伤津液。桂枝加附子汤症,就是亡阳伤津的不良后果。

(10)发汗排异法结语

流感高热恶寒,身疼,无汗而喘,用发汗法。如上症并发项背僵疼,用葛根汤发汗。葛根汤中包含麻黄桂枝,也是发汗法。

这四个病症本质上是一个病,说是流行性感冒,应该分离出流感病毒,方合现代医学的规则。说是“伤寒病”、“太阳病”,是传统的命名,出于张仲景。说是“麻黄汤症”,也是传统的称谓,出于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先生。

总之,这是个病毒性感冒病,它们共同的本质特征是无汗。排异趋势是开张汗腺,用麻黄、桂枝发汗法。根据它们的个性,项背僵疼的,用葛根;有水气病并发的,用小青龙汤;有里热的,用大青龙汤。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病的共性与个性,看到了排异法的共性与个性,看到了方药的共性与个性,留给你的是多方面的思考!

中医用汗法排异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所举的9个病案都出自《伤寒论》,是中医生命本能用于临床的经典案例。案例告诉大家中医是怎样治病的,病是怎样痊愈的。

经典是传统的典范。把经典变为常识,把常识加以科学普及,使人人都明白,岂不是好事吗?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医师,但可以让人人都知道医事为何物。今天中医治病的道理,就可以使人人明白。

当年孙中山先生尝感叹:“中医诚可以愈病,但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今天中医的愈病之理,可以人人知道,对于治病,对于养生,都大有好处。

发汗法是治疗外源性疾病的方法之一。当用发汗法的病而不用发汗法,或发汗过多,都会导致病情逆转,造成人为的坏病,不可收拾。所以当汗不汗、发汗太过,都会造成逆转。比如流行性感冒或伤风感冒,不用汗法排异,而用激素退热、冰袋降温,或滥用抗生素,必会造成后遗症。后遗症很多,以下我们有专题说明。

二、透表排异法(出自《温病条辨》)

“透表排异法”,是清乾隆年代由叶天士倡于前、吴鞠通成于后的一种排异法。排异法是根据排异本能所表现的趋势而制定的利导方法。张仲景的发汗排异,解肌排异各适合两个病种的排异趋势。而到清乾隆年代所流行的传染病大不同于汉代,用发汗法治疗多不救。

医学家在长期的痛苦中寻找到透表排异法。到吴鞠通先生《温病条辨》已经成熟。吴鞠通先生在温病初期,主张用辛凉透表法,反对用辛温发汗,这是先生对温病的大感悟、大智慧。

透表排异与发汗排异是同一个目的,而方法用药却大有区别。因为感冒与温病是两个病种,两个病因。不同的病因规定了病理过程的特殊性质。比如流行性感冒的排异趋向体表,由汗腺分泌汗液排除病理物质,非发汗不能痊愈。温病的排异趋势尽管也是体表,但温病是

从微循环透出病理物质。所以发汗不能排毒,反而丧失体液。

汗出于血,汗多伤津液,血液相对粘稠,导致微循环不利,反而造成排毒障碍。所以吴鞠通先生说:“温病忌汗,汗之不惟病不解,反生他患。”应是这个道理。清代叶、吴为代表的温病学家的贡献,是中医史上第二次发展,是《伤寒杂病论》的继承与创新。

以下,我对温病的典型案例剖析,以了解“透表排异法”的应用。

1、麻疹

麻疹是病毒性传染病。感染者多为少年儿童群体。这个毒株感染人体以后,有自己特殊的病理规律。从现象看,初始发热,有暂短的恶寒。发热是时高时低,常伴有咳嗽、喷嚏、眼泪或有下痢。发热三天后即开始发疹,先出现在两腮下、前胸部位。第四天、第五天,红色丘疹逐渐增多。到第六天,颜面及全身都出现了麻疹。最后,手心、足心见疹。第四、五、六天体温最高,是病情高峰期。第七天即开始稍稍退热。第八、九天即可完全恢复。全身麻疹亦随即开始脱落,而病愈。这是麻疹的周期规律。

中医对麻疹的研究已达六、七百年。到吴鞠通、叶天士、余师愚等温病学问世,如麻疹之类的温病,便已成熟。中医说“痘疹无死症”,便是成熟的证据。

“痘疹无死症”这个话怎样理解呢?是说这个病没有不可治愈的。当然,前提是不能治错,也不能在护理上犯错误。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无死亡。

在流行麻疹期间,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在街上玩耍得很快乐,可是身上、脸上发出了稀疏的麻疹,好像自己全不理会一样。另有的孩子和发疹的孩子一同游戏,却始终没有发疹。这个现象怎样解释?

我想,没发疹的孩子不能说没感染,与发了疹的孩子未经治疗而疹出自愈的情况相同,是孩子的排异本能系统功能上的区别。没发疹的孩子,排异反应在不知觉中完成了。发疹自愈的孩子,其排异被我们看见了,但他在自己排异本能的保护中走出了麻疹病过程。

我们讨论麻疹的治疗,看麻疹的病势,咳嗽、发热、流泪、喷嚏都是向外的趋势。皮肤潮润者,容易发疹排毒;皮肤干燥者,疹不易外发。疹毒是从微循环透出皮肤,形成丘疹的。治愈要用辛凉发散透表的方剂,以“银翘透表汤”治疗。

银翘透表汤方:银花2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用水1200毫升浸10分钟,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服。如下痢,去紫草加黄连10克;如大便干燥,加紫草10克。服药后,喝开水,忌食腥荤、油炸、干燥、硬粘、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动性食物,如米汤、稀粥之类。

“银翘透表汤”是从吴鞠通“银翘散”变化而成。银花、连翘、牛蒡子,是解毒透表发疹的首选药。赤芍、升麻、紫草,为活血通血通痹之药,有活血透表利导发疹排毒的功效。在发疹期间,最易并发肺炎。并发肺炎的原因,是排异障碍。防止并发症发生,惟有利导排异。只要不做不利排异的事,便不会有并发症发生。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青霉素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当时被认为是救世圣药。患麻疹的孩子,一见发烧便用青霉素消炎。有的体温始终降不下来,到第四天即出现“内闭”。“内闭”是中医术语,即体温突然低落,双目闭合,牙关紧闭,意识昏迷,四肢厥冷。若仍用青霉素,一个无辜的生命便结束了!

由于这样的用药,不知有多少孩子死于非命。但死者却无怨言,因为“盘尼西林”(青霉素)是进口的,已经用过好多了。多少年后,医生才知道麻疹不能用青霉素。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抗生素,直到今天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

岂止是不可用抗生素,一切对抗性降低体温的药物与办法都是压制排异的!只要压制排异,病毒不能透表外出,必然内趋入里,使病情逆转。例如,发疹期间体温升高时,用激素

(201406)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集锦

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课题研究是建立在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研究,属于能够预知结果的教育“实验”,而不是不知道结果的“试验”。因为,教育改革对象是学生,所以只能“实验”,不能“试验”;因此,课题研究必须有足够的教育理论做支撑。研究者必须找到能够支撑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才能证明课题的科学性——这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 以下,是我从过去的一些课题方案中摘录的“支撑性理论”,因为没有进行审读和修订,其中可能鱼龙混杂,也可能有错误,请“发展班”成员在引用时注意甄别、校对、修改后使用:三思而后“引”。 目录 01.后现代主义理论02.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0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04.发展性评价理论 05.人本注意教育理论06.生活教育理论 07.本能教育理论08.多元智能理论 09.科学人道主义理论10.主体性教育理论 11.教育系统论12.心理需要理论 13.新课程能力要求14.新课程理念 15.新课程评价理念16.习惯教育理念 17.动机与逆反心理学理论18.现代教育理论 19.语言学理论20.科教兴国政策 21.新农村教育22.教育科学理论 23.班级管理理论24.行为动力理论 25.家校社区三结合教育26.刺激与反应理论 27.陶行知生活教育28.“适性”教育理论 29.个性化教育理论30.个性化评价

31.对话式教学理论32. 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 33. 认识的直观原理34. 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35. 有意识与无意识原理 1.后现代主义理论 后现代主义理论志在摧毁传统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倡导开放、平等,注重培养人们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的美德,倡导“创造性”,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这正符合了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个性能得到完善和发展,实现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2.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在艺术教育中,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创造者。教材、教案、教学过程,都有许多的未定点和空白点,引发学生去参与、创造。艺术教育理应是由教师、学生、艺术家、作品和世界构成的开放式的系统。它们之间总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产生新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主义主要是打破教师“灌输”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改变教师“强制”学生学习,和学生“简单执行”、“机械模仿”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艺术教学中,学生在自身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基础上,通过与他人合作,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多边互动过程,使教师与学生自然成为艺术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4.发展性评价理论 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旨在促进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5.人本主义理论

生命本能系统论要点

生命本能系统论要点 生命本能系统论 目录 卷首赘语...................................................................... .. (3) 序.................................................................. ........................................................................ ............... 3 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 (4) 一、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 . (4) 二、中医与西医对生命认识的不同...................................................................... (4) 三(生命现象与本质...................................................................... (5)

四、生存本能的生命意义...................................................................... .. (6) 五、中医的道与术...................................................................... . (7) 六、什么是自主性排异法...................................................................... . (7) 七、什么是自主性调节法,..................................................................... ............................9 第二章生命本能五大系统...................................................................... (9) 1、自主性本能系统与命门元气...................................................................... .. (11) 2、共生性运动本能系统...................................................................... . (12) 3、排异性本能系统...................................................................... (13)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尹强 (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现代生物技术已进入商品生产的激烈竞争阶段。据在京举行的关于“分子生物学进展”方面的学术报告会透露,美国科学院的院报中,每月的生物论文10倍于数理化天地论文的发表数量。这个数字显示了在当代人们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样,在商品生产领域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如在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遗传工程方面,美国每年在该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高达100多亿美元,有200多家大生物技术公司从事有关方面产品商品开发,已生产出了多种生物制品。在市场上出售的有人生长激素、胰岛素、调节血压的人肾素,还有乙型肝炎疫苗;可使肿瘤枯萎的生物技术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美国利用遗传工程正在研制生物制品的还有多种,如具有抗癌作用的肿瘤坏死素、能溶解血栓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及多种免疫系统调节制剂.科学工作者还正在研制艾滋病疫苗。在现阶段的动物试验中,这种疫苗已使老鼠体内产生了艾滋病抗体,并开始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日本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也不甘落后,该国的科学家把生物技术看成是使日本的技术在2l世纪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跳板。日本引进美国的生物技术,派出大量人员去美国学习,同时鼓励本国的科研。日本已研制出促进红细胞形成的血细胞生成素,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 西欧各国在生物技术方面起步较慢,但在现代制药工业中生物技术却异军突起。他们在单克隆抗体和特异蛋白分子的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些老企业也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各种高效酶制剂,用于食品加工和废物处理。还有,他们在细胞融合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番茄马铃薯的育成。在开发这类细胞融合技术产品时,除在产品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外,还在育种理论上有新发现。如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最有前途的是近亲植物细胞融合,它对提高品种质量效果明显。 俄罗斯生物技术研究也日趋活跃,他们在前苏联时期的研究基础上,先将遗传工程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力图培育出“早熟、高产、营养丰富、能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俄罗斯科学家还存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生物技术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研究离子载体如何穿过细胞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了解这一点将使人们揭开细胞维持恒定状态的奥秘。 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某些项目上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如存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人工器官,新华医院和上海第一结核病防治院共同研制的聚丙烯中空纤维人工肺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仅新华医院一家就用了300多例。过去不用人工肺死亡率达50%,现在应用新的人工肺,深低温手术无一例死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胸外医院、新华医院、人体代用材料研究所研制的人造血管、膨体心脏修补片已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特别应提到的是,我周在转基因抗病虫害作物、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克隆生物领域取得的成果亦是颇多。我国还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方面的差距。 1 我国研制成功第二代人造血 查新报告显示,我国第一代人造血在临床应用中,已成功地抢救了400多名伤病员。研究第二代人造血的科研人员,在历时4年的探索中对氟碳人造血的合成、乳化、毒理以及药效等方面做了不少改进,储存期从半年延长到1.5年;它在血管中的半衰期也从原来的10 h延长到19.8h。这将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人造血是国际生命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关注的热门课题。第二代人造血是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研制的。对第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在座的朋友们,有学中医,有学西医,甚至也有医学造诣很深的专家,特别是不曾学过医的朋友们,我相信诸位都会喜欢健康。我所讲的经典著作尽力用现代人的语言,现代人的思维来表述。做到学生都能听的懂,能理解。我讲的“本能系统论”是对中医的核心思想内涵的解释,下面是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在哲学方法论上的统一,而发生的在临床中的重大突破。最后是本能医疗体系的临床实录。这是我要向大家讲授的内容。 我们学医前必须要认识:中医是怎么样治病的?又是怎样把病治好的。这个问题你不要小看它,这可是两千年来至今未说清楚的问题。西医是怎样治病的?怎样治病,怎样治好病,这是个“哲学方法论”上的问题。要了解中医或西医,必须从哲学方法论中去了解,才可以得到中医与西医的比较。这是学医者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从哲学方法论中了解中西医以后,我们便知道怎样学医,怎样事半功倍地学医,怎样学成大家!比如说:中医是怎样治病的?怎样把病治好的?这怎样回答!自伤寒论问世以来近两千年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是个哲学方法论解决这两个问题,你不能回答。我也曾见过有人说,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我问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并不是全部。这个回答不对题目。“辨证论治”其中包含着四诊。辩证法有七个、六经、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三因、这些辨证法都是中医的治病方法,各有不同。为什么同是中医治病,竟是这样复杂?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至今没人说清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一直被尊为医学之圣经。到清乾隆年代,瘟病条辩等书传世,引起了伤寒与瘟病的一场争论。学经方面,非温病;学温病面非伤寒。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民初。为什么会发生这二百年的争论?都是因为对中医没有一个哲学方法论的认识。民国时期,卫生官员余云岫要取缔中医。共和国初建时卫生部付部长王斌要把中医与封建制度一同消灭,都是因为我们国人没有认识到中医的哲学方法论。 中医的哲学方法是什么东西呢?西医的哲学方法又是什么东西呢?今天我们都拿来看一看,不仅是把中医怎样治病,病是怎样治好的,人人可以明白,而且中医内部之争论可以平息。如果把中医的核心内涵说出来,人人都知道中医是人类最好的遗产,诽谤中医的人就没有市场了。或者说无人再诽谤中医。 中医的哲学方法论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中医用自己的哲学观念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中医的哲学方法论。西医用它自己的哲学观念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中医的哲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智慧;西医哲学方法论同样体现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讲中医和西医两家的哲学方法论,目的是使大家明白这两个医的核心思想,它们各自有各自认识疾病的方法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你学医时可以相互借鉴,可以有选择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学业。不是学医的朋友,你对两个医有相当深度的了解,对你选择健康也是很有意义的。 西方医学的世界观是什么?医学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医是怎样认识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就是西医的世界观。认识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学方法论。西医怎样认识生命?西医从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这可能要上溯到两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从解剖畜牲开始,在人体的解剖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西医在数百年以前就从解剖人体认识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这就是西医的解剖学与外科技术的渊源。西方进入工业社会,显微技术出现,西医借助显微镜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从器官组织的分割到细胞与组成细胞的更细的物质。为了进入人体生命的微观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体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物质量变,直接表现看生命的常态与变态。也就是有没有疾病,疾病的进退变化。西医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到人体生命微观世界,发现了物质的量变与人体生命疾病的有无进退,西医走向了成熟。因为西医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里,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方

论中医复兴-郭生白

论中医复兴 ——郭生白 中医复兴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的选择,是中华医学与西方医学百年较量的结果。我有充分的证据来说明这个论断。 任何一个文化体系的复兴,都是在发展中的复兴。没有发展而妄谈复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天的中医与昨天的中医已经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昨天。中医没有系统的理论;中医的理论是模糊的、随意的;中医是不可复制的;中医是玄奥难以理解。……种种对中医的议论,中医自己都不能回答。百年以来在沉默的思考之中。 中医的命运与中华文化的命运是相同的。近百年之中两次被政府官员提出封杀,但这不可怕。中医背后是人民的支持。近年又有一次封杀,是某几个人的一场闹剧而已。然而,最可怕最可恶的是由一些人精心设计的消灭中医的阴谋:暗下刀子,肢解,杀死中医。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是人人看得见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已经实现了计划。 我请大家想想看:中医自从萌生时便是医家与药家为一人。医家治病采药、制药、处方、加工炮制集于一身,这样才有中医不断的发展。在2600年前有了《内经》与《本草经》的出现。东汉建安年代伤寒流行,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中医由经验医学发展到人体生命本能医学。清乾隆年代流行瘟疫,有了吴鞠通的《温病条辩》和叶天士的《温热经纬》的出现。发展了中医的病种与方法系统。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北流行“乙脑”,蒲辅周先生治疗167例全部治愈,没有后遗症,是用了《伤寒论》的方法,本世纪03年邓铁涛先生治“非典”50余例全部治愈,没有后遗症,是用了温病学中的方剂。如果中医不是医与药集于一人,绝没有仲景的伟大成就,吴鞠通、叶天士的医学贡献。医学家、药学家在同一个大脑中工作是中医的一大优势。而阴谋家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在中医药大学中把中医腰斩,学医的不学药,学药的不学医。从此中医的大脑被切去了一半。这是阴谋家的第一刀:腰斩。 中医的思维来自于中华的根文化,来自“天人合一”的合一性与和谐性。中医对生命的思维,对疾病的发生,对疾病的治疗,对药物、方剂的选择、组织都是用均势、平衡的和谐思想,是顺应自然规律行为的。所以中医无不可治愈之病,是道与德合一的和谐医学。而阴谋家看准了和谐理念是中医的灵魂,于是让他先学习两年西医,而后再学两年中医。在两年西医的课程里,学生已经装满了对抗理念、分割理念,在微观世界看生命,在物质的量变上看生命等等基本观念。后两年学中医时,和谐理念、宏观世界、整体观念,顺应自然法则等等中医的基本思想已格格不能进入。这些人名为中医,其实没有中医,只是最低级的西医而已。因为中医的基本观念,和谐思维,整体思想……已被暗暗地抽走了。这是阴谋家谋杀中医的第二刀:割去了中医的和谐理念,整体思维,中医没有了自己的思想。这是最恶毒的一刀。 不仅仅如此。中医的一部《本草经》,被篡改为每味药先是大篇幅地讲分析为某化学单物质,可以抗什么、抑制什么,完全成为化学药,丝毫没有了中药的味道,只是后面有几笔治什么病,被新编为中药学。一打开便闻到一股“废医存药”的味道。这是砍向中医的第三刀。这三刀足可以致中医于死命。 不仅仅如此,所有对中医的一切规章,都是不许中医生存,变中医为西医的硬性方法。这足以证明,中医的命运五十年来完全掌握在西医手中。而西医又在谁的掌握之中呢? 中医的百年坎坷,五十年痛苦地思考着自己,在冻土中孕育着生机,等待春雷的发动。人总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中医何其不然。请看当今的祖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一亿六千万;糖尿病患者六千万;肿瘤患者每年死亡六百万至七百万;亚健康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点六。只这四个病,累计已达十一亿以上。这是逐年递增而来,还会逐年递增而扶摇直上。这个健康危机是历史所无,今天独有。怎么办?这些人都在吃化学药。我们每年用的化学药有多少是进口的?今天的这个主导世界的医学体系对今天的健康危机有没有责任呢?对今天的健康局面有没有能力改变呢?能不能克服你自己的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呢?能不能改变你自己命名的终身服药,终身病为可愈的病呢?你的基因工程能不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论文

RNA干涉及其应用 摘要 RNA干涉(RNAi)是将双链导入细胞引起特异基因mRNA降解的一种细胞反应过程.它是转录后基因沉默的一种。RNAi发生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起始阶段,扩增阶段,效应阶段。RNAi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综述RNAi现象的发现、发生机制及其应用,并展望未来的研究. 关键词 RNA干涉 RNA干涉应用 RNA interfer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double-stranded RNA into cells can induce specific mRNA degradation. This process is called RNA interference(RNAi). It is a kind of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RNAi patlwa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ep: initiation step, amplification step and effector step . RNAi exists in a wide variety of organisms. The discovery ,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e paper . In addition, the out look of RNAi was introduced . Key words RNA interference application RNA 干涉(RNA interference ,简称RNAi) 是将双链RNA(dsRNA) 导入细胞引起特异基因mRNA 降解的一种细胞反应过程.它是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种.1998 年, Fire 等人[1]在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来抑制线虫基因表达时意外地发现,由正义和反义RNA 退火形成dsRNA 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要比单独应用正义或反义RNA 强10 倍以上. dsRNA 引起的基因表达抑制不是正义或反义RNA 引起的基因表达抑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生与死的本能

生与死的本能 在弗济伊德的早期理论中,他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来他从生物观点出发,认为在人的心理成分巾,存在着死的本能,其反面是生的本能。不过死的本能不是表现为求死的欲望,而是杀生的欲望。生的本能变弱的话,死的欲望就会抬头,由此可以解释自杀现象。 总之,精神分析理论特别强调对人的问题行为、症状背后所压抑的各种需耍、欲求、感情的力曲关系的理解及其意义的解释。四、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behavionsm counseling) 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以学习理论和行为疔法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咨询,认为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由错误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使问题行为的变容、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J.B.Watson)。但对心理治疗产生较大影响的却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B.F.Skinner) 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条件反射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成为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或行为疗法的根据,这一原理是由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 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如果给狗以铃声,则不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但是,如果给狗以铃声时即喂以食物,这样结合多次之后,每当铃声一响,虽然食物并未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这时,原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刺激物——铃声,变成了引起唾液分泌这种无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转化为信号刺激物,引起唾液分泌。这就是条什反射的原理。但是,如果形成的条件反射不予强化和保持的话,就会产生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人的很多行为。人的日常生活极其复杂多变,但人可以随机应变,首先就在于人因为条件反射而处于一种自动化了的或半自动化了的状态。但是,如果这种条件反射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会引起强迫症状、焦虑或不安发作,或也会形成某种癖病。不良习惯、辍学或恐怖多山此而形成。对于在无意识中的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癖病、恶习或身心障碍、心理问题,在治疗和咨询

潜意识论

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一反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把人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分别处于精神活动的表层、中间层和最底层。他打了一个比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犹如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意识只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一小部分,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体,人的精神生活的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又各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弗洛伊德认为科学的研究就是要透过人的精神生活的表层,揭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的原初基础。 意识是呈现于表层的注意中心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属于片断的、零碎的、暂时的东西,始终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还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领域去,即可以再次复现或被回忆,是来自意识的东西如想法、印象等暂时储存的地方,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意识领域。 潜意识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无论何种心理过程,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感知,我们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和欲望,它虽花费很大的气力,也极难被意识所接纳,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领域。因此,潜意识成了人的本能欲望以及与之相关的被压抑的情感、意向的贮存库,它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伺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以求得满足,从而构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源泉。潜意识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无论从人类系统发展还是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与非理性的低级部分;二是冲动性,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三是非时间性,潜意识的活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四是封闭性,不受外部任何现实的制约。上述特点是互相联系的。 理论联系 在人们整个精神活动中,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系统比作一个大前厅,无数的本能欲望、冲动,彼此喧闹、相互拥挤地住在这里,和前厅相邻的是一个类似接待室的小房间,意识就住在这里。而住在大前厅的潜意识的各种冲动都希望进入意识的房间内,于是就彼此冲撞着,争先恐后地向接待室的门口挤去。但门口有一个守门人,必须由他来传递信息并严格检查,如果没有得到守门人的允许,就不能够进入接待室,就意味着它们是不适合意识的,这样实际上就被压抑;但即使有一些欲望和冲动,成功地越过了门槛,守门人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也不一定都成为意识,它们只是前意识,只有当它们成功地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儿童心理学形考作业答案

儿童心理学电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 作业1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发展: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 3、个案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数据收集的方法(结构性访谈、问卷法、临床诊断法、行为观察法)建立起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以探讨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4、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探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6、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7、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8、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9、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10、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1、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2、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选择题: 1-5BACCB 6-10DACBD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1. 什么是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它需要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各种学科的共同参与。它是一种整合型大科学,要把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基因、mRNA、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系统生物学就是要实现从基因到细胞、到组织、到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 系统生物学包括四个方面: 一、系统结构。包括基因,蛋白间关系以及由此得到的基因蛋白网络和生物通路,以及这些相互之间关系所牵涉到的细胞内和细胞外结构的物理特性和机制。 二、系统动力学。可以通过代谢分析,敏感性分析,动力学分析工具比如分叉分析等,以及识别不同行为所内含的机制等分析方法和手段来理解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条件下系统的行为。 三、系统的控制方法。掌握这些控制细胞处于各种状态的机制,用来模拟系统,能得到治疗疾病的药靶。 四、设计的方法。基于某些设计的原则和模拟方法,可以修正和构造具有所需特性的系统,而不需要盲目地反复实验。 2. 生物芯片技术对于系统生物学的意义? 生物芯片是多领域相揉合的产物,生物芯片技术涉及电子技术、成像光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等。简单说,生物芯片就是在一块玻璃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样品,然后由一种仪器收集信号,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根据生物分子间特异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从而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生物芯片技术是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内容。 系统生物学有两个关键技术基础,“组学”数据基础,以及检测和实验技术基础。在检测和实验技术这一方面,生物芯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十世纪末期,生物芯片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它有着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系统生物学需要处理海量的组学数据,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手段,将举步维艰,借助于芯片技术,将事半功倍。 3. 以某离子通道为例,叙述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测量方法和手段 以BK通道为例,结构测量:首先得到通道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体外PCR 快速高效的体外扩增该片段,然后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上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获得蛋白,通过HPLC进行蛋白分析和分离,将纯化后的蛋白配制成浓溶液,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获得高质量的单晶体后,进行X射线衍射来解析该通道的结构,功能测量:通过量:通过切除部分序列,来测量通道的功能序列,定点突变来确定通道的关键氨基酸。通过特异性药物或毒素与通道的结合相互作用来检测通道的生理活性和功能。 4、有哪些方法可用来确定离子通道生理功能? (1)电压钳技术 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用玻璃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利用电子学技术施加一跨膜电压并把膜电位固定于某一数值,可以测定该膜电位条件下离子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利用药物使其他离子通道失效,即可测定被研究的某种离子通道的功能性参量

系统论

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人们公认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他在1925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l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5撬穆畚摹豆赜谝话阆低陈邸罚?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于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 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今天人们从各种角度上对系统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大于部分发之和)。其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纳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所以从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通存在的。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按范围划分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等等。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地变化。以往研究问题,总是将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整体的性质,用最简单因素说明复杂事物。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在现代科学的整体比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研究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系统论、连同信息沦、控制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新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 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目前在体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不少重大的成果。

(本能)影评

本能。人性本恶 英文名是“Basic Instinct”,一个是“第六感追缉令”,还有一个就是直译“本能”了。我的英文比较烂一点,就直译吧。 也不知道是从几时开始的,看电影的时候变得非常旁观。以前看电影的时候会陷入到剧情里面去,情绪也很容易跟着电影的进展而起伏,看完了以后还会胡思乱想,所以我从不看恐怖片什么的,自己吓自己好几天都不安神这事我可不做。看之前据说,很悬疑,有点恐怖,有点色情,还有点血腥。看完了感觉还好。 故事进行到1个多小时尼尔森死后就不好看了,前面的稍微悬疑一些。不恐怖。有性爱场景4处。血腥谋杀2处。影片的第一个场戏就把这两处各占了一处。一共死了5个人,分别是:强尼(M)。尼尔森(M)。洛西(F)。莫伦(M)。贝丝(F)。值得一提的是配乐很好,非常能烘托气氛。 两个主演,尼克(M)和凯瑟琳(F)。他们和死者的关系是,强尼是凯瑟琳的sex pater,尼尔森是尼克的对头上司,莫伦和尼克是work pater。洛西也是凯瑟琳的SP,贝丝是尼克的GF兼心理咨询师,凯瑟琳是尼克的嫌疑犯,尼克是凯瑟琳的利用对象。强尼是个生活糜烂的摇滚歌手。尼克是手枪走火打死同伴被内部从凶杀组调到风纪组,正在等待心理评估合格的探长。凯瑟琳是畅销书作家擅长写黑色情杀小说,她修得心理学和文学的双学位,父母和前夫均亡,过亿资产双性恋。贝丝是心理医生,效力于警局人事的心理评估同时有自己的工作室。凯瑟琳,洛西,贝丝是同校,同界,同修心理学的校友。 电影从强尼被杀开始,尼克和莫伦所在的组接收调查。第一个调查对象是凯瑟琳,强尼的死法,跟凯瑟琳几年前出版的小说中主角的死法一模一样:双手被白色丝巾绑住,身上被冰锥捅了无数个窟窿,午夜两点,死在床上。影片到结尾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强尼到底是谁所杀。 做几个假设吧。。 假设。 假设一。洛西杀的。 尼克找凯瑟琳的时候先在她的房子里碰到洛西,他问了洛西两个关键问题:1、你最后一次见到强尼是什么时候?她答,他死了。2、昨晚你和强尼在一起吗?她答,你们要找的是凯瑟琳不是我。她没有回避问题,但也没有回答问题,没有肯定,但也没否认。 她的动机是嫉妒,她想独自占有凯瑟琳。但凯瑟琳告诉尼克,她不会嫉妒,她只会兴奋。但她确实嫉妒过。当她看到尼克和凯瑟琳ML后,她试图谋杀尼克,他们在公路上追逐着开快车,直到她的车飞出道路摔下路坡,当场毙命。 这之后,她成了杀害强尼的凶手的怀疑对象,因为她也看过凯瑟琳和强尼ML。她嫉妒得想把和凯瑟琳有染的人统统杀光。但她已经死了。 也是在她死后,尼克才找到她16岁时的做案记录:16岁的小洛西,拿着老爸的剃须刀,杀光了家里所有的人,只因为觉得家人对她不如对她弟弟好。当时她说,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到底怎么了,看到旁边有东西,就把他们都杀了。 她有前科,有动机。 假设二。贝丝(莉莎·何伯曼)杀的。 贝丝在一开始是个最单纯的人物:警局的心理辅导专家。前夫已亡,正和尼克交往。两人有性关系。她管制他,不许抽烟,不许喝酒。彼此认真。尼尔森死后情况变得复杂。 尼尔森死在自己的车上,被一个三八左轮手枪从太阳穴一枪毙命。他死前与尼克发生激烈争执,在警局。他一直为难尼克,处处针对他,企图逼他承认他不是因为手枪走火而误伤人,而是蓄意谋杀。贝丝处处维护他。在尼克知道自己在贝丝那的档案被尼尔森卖到凯瑟琳手里,与他发生争执,并责难贝丝把档案给尼尔森,贝丝称她是被迫。贝丝为了再次维护尼克,和自己,杀了尼尔森。 凯瑟琳在不经意间告诉尼克她在大学时曾于一个叫莉莎·何伯曼的女生有染,莉莎开始迷恋她,学着她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命的真谛 郭根福: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976年开始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20余种教育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350余篇。近几年曾参与人教版小修订版、大修订版、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主持编写并出版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教材。 钟群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副主任。在国家级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春天美好景色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创造缤纷美丽的世界。作者用细腻的笔法、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现盲童安静丰富、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生命、热爱世界上其他生命的盲女形象。 《永生的眼睛》一文,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捐献母亲遗体的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

爸的言行感动了‘我’‘,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的思考,表现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花的勇气》一文,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品味重点词句,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