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

合集下载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概述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概述

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概述典型地质灾难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一、项目概况打算项目名称:典型地质灾难监测预警与示范治理工程工作性质:灾难预警局归口治理部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工作起止年限:2003~2020年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6年工作任务: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连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难预警示范区建设、江西重点地质灾难易发区监测预警示范、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地质灾难遥感动态监测示范、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难遥感动态监测、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地质灾难监测预警示范和重点地区风险评估示范,启动地质灾难光导监测仪研制及示范、武汉市地面塌陷灾难调查与监测预警、新疆伊犁地区地质灾难详细调查、地质灾难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研究和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

1.在示范区群专结合的监测网建设基础上,连续开展四川雅安地质灾难预警示范区地质灾难监测工作,完善示范区区域地质灾难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和预警预报分析系统,开展区域地质灾难预报预警工作;2.开展江西重点地质灾难易发区地质灾难监测以及相关调查工作,分析地质灾难与降雨关系,完善地质灾难预警预报判据、模型,建立预报预警分析系统,并开展区域地质灾难预报预警工作;3.开展长江上游〔宜昌-江津〕地质灾难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选择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难微变形遥感动态监测示范;4.开展中俄界河塌岸地质灾难遥感动态监测,完成遥感资料的解译和分析,提交成果报告;5.开展西气东输工程重点地段环境地质调查和监测预警示范,提交成果报告;6.研制地质灾难光导监测仪,并选择重点地质灾难体进行示范应用;7.开展武汉市地面塌陷灾难调查与监测预警,查明岩溶塌陷区地质背景和分布规律;8.开展新疆伊犁地区1:5万地质灾难详细调查,查明地质灾难发育分布规律,并进行地质灾难危险性评判和地质灾难气象预警区划;9.开展重点地区风险评估示范,提交成果报告;10.开展地质灾难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研究,提交成果报告;11.开展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工作,摸清地质遗迹分布情形,编制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并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

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灾害防治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标题: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背景: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起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和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扩大,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构建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意义: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意义:1. 提高国家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苗头和趋势,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国家防灾减灾的能力。

2.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预警灾害的发生,引导民众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环境的异常变化,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不同地域和类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设计适用于不同地域和类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方案。

2. 开发适用于不同监测手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方法。

3. 研究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预警模型和方法。

4.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应用和分析,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回顾:收集和阅读有关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文献,了解现有系统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2. 理论分析:对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进行理论分析,明确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

3. 系统设计: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需求,设计适用于不同地域和类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系统方案。

4. 数据分析:开发适用于不同监测手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构建等。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方案(一)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方案(一)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山洪地质灾害在我国是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必要的。

二、工作原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是以现代化监测手段为基础,通过对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种要素进行实时监测、预报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预警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损失。

三、实施计划步骤1.确定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的适用范围和目标。

2.建立完善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包括监测设备、数据传输、预报和预警系统等。

3.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的正常运行。

4.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建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5.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保障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的有效应用。

四、适用范围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和河流流域等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采用现代化监测手段,提高监测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3.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预报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六、预期效果1.有效预报和预警山洪地质灾害,减少灾害损失。

2.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七、达到收益1.减少灾害损失,节约社会资源。

2.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八、优缺点优点:1.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准确性。

3.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缺点:1.建设成本较高。

2.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

九、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1.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山洪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为预报和预警提供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

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

自动化监测
降水
降雨 含水率
地表形变
位移 裂缝
其他
倾角 加速度
区域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报)
监测雨量 预报雨量
预警分级
蓝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小,系统监测数据表现有一定变化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明显的变形特征,在数周内或数月内大规模发生的概率 较大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有一定的宏观前兆特征,在几天内或数周内大规模发生的概 率大
监测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应监测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具备防雷、防 水、防尘及耐高低温等基本性能
监测设备选择
监测设备应经过具有法定计量测试资质的机构校准或标定合格,且校准记录和标定资料 齐全,并应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使用
普适型设备原则上以内置高性能电池供电为主。采用太阳能供电的仪器设备,配套的蓄 电池容量必须保证监测设备在无日照条件下至少连续工作30天采用一次性电池供电的 低功耗仪器设备,在1小时采集和上报一次的工作频率下,应保证电池至少能供设备正 常工作1年(即电池更换周期为1年)
主要倾斜变形块体
含水率
主剖面,且应安装在滑坡主滑段、泥石流物源丰富段
泥位计
客观、准确反映沟道内泥石流泥水位变化特征、监测断面规则、沟床稳定的沟段
现场声光报警器
安装在受威胁的集中居住区附近或道路、水体两侧,以便及时提醒警示居民或过往车辆 船只行人。
当灾害体处于急剧变形阶段时,不宜布设监测孔开展深部位移监测,可结合地质灾害应急监测 规范开展应急监测;对于需要接收空天信号或通过公网进行通讯才能工作的仪器设备,监测点 位布设应优先满足通讯要求
裂缝
宜测项
位移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6.02.29•【字号】川国土资办发〔2016〕6号•【施行日期】2016.0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发〔2016〕6号各市(州)国土资源局: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的有关规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5]59号)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制度。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研究阶段都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于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用地单独选址项目,在报批建设用地前应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于报批的批次建设用地,在实施具体建设项目时,应针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项目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同时,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5]59号)的有关规定,各地应积极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开发利用地下水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开发利用地下水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

二、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督检查。

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精神要求,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12月发布公告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管理,各地要积极建立定期抽查和通报制度,及时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地灾双煞:崩塌与滑坡

地灾双煞:崩塌与滑坡

2023
NOV.“双煞” 滑坡示意图(绘图/骆玫)
崩塌示意图(绘图/骆玫)崩塌体
崩积物崩塌形成的锥状堆积物滑坡体
滑动面崩塌与滑坡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中国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开展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

例如,在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立了降水监测系统、北斗卫星滑坡监测系统、社区居民群测群防网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崩塌和滑坡这对曾经的地灾“双煞”,在科技手段面前逐渐变得可测可防。

让我们利用科学之盾抵御地质灾害
的侵袭,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 / 代竹蕊 美术编辑 / 周游)
65。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RESOURCES WESTERN RESOURCES20201.前言我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采矿业在我国历史悠久,特别是近20年来,矿业开发程度不断加大,采矿活动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渐展现出来,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水土污染等,其中矿山地质灾害最为普遍和突出。

矿山地质灾害一旦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而且会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

我国地质工作者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和演化过程研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和技术方法。

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建立依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自动、高效、及时的监测系统,实现自动化全时监测和监测预警,达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目的。

2.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现状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不稳定斜坡等[2]。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矿山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可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

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中,一般设计的专业监测方法有:雨量观测、裂缝测量监测、变形测量监测、深层侧向位移监测、GPS 测量监测等,测量仪器一般为全站仪、经纬仪、GPS、测距仪、裂缝计、地应力计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受到通信条件、地形、天气等限制,部分仪器专业性较强难以操作,监测间隔时间较长且不连续,加密监测频率则使得外业工作量大,导致监测经费投入较大,最终形成矿山企业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落实情况较差和监测效果较差的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监测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

周密、喻小等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技术对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杨乾坤、杜建涛等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技术运用于地面塌陷测量和监测,对其测量精度和监测效果进行了论证。

此外,陈蒙等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地质灾害监测数字化技术应用中采用了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手段。

四川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四川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四川地质灾害评估报告1. 引言四川地处于地震活跃带和高山地区,其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和监测。

本报告旨在对四川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数据收集2.1 地质灾害历史数据收集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频率和规模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报告和文件。

2.2 地质条件数据收集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收集和分析地质条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险性。

这些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岩石性质等。

2.3 气象条件数据收集气象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收集和分析气象条件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这些数据包括降雨量、温度、风力等。

3. 数据分析3.1 地质灾害历史数据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等特征。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3.2 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潜在危险性。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岩石性质等数据,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范围。

3.3 气象条件数据分析气象条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质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范围。

通过分析降雨量、温度、风力等数据,可以评估地质灾害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评估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地质灾害评估结果:4.1 地质灾害类型和频率评估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四川地区主要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其中,地震的频率较高,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适中。

在评估结果中,应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分类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4.2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条件数据分析,四川地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存在大量的潜在危险性。

1 四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

1 四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案例中国移动四川公司 2010年 2010年9月1目 录1前言 前期开展项目简述 建设方案说明 项目合作模式 下一步推广建议22 3 45国家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了今后地质灾 害防治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 建立监测信息系统、预警预报系统、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 • 实施地灾防治科技专项工程: • 地灾调查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地灾应急救灾关键技术研究,地 灾防治的标准体系研究以及滑坡泥石流治理试验研究; • 建立以3S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和数据远程传输为一体的地灾调查评 价和监测预报技术平台,建立完善的地灾防治标准体系; • 开发针对我国地灾发育特点的地灾防治方法和技术装备。

在2006年5月22日福建泉州举行的全国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现场会议上 ,会议要求各国土部门全面建设地灾专业监测网和群测群防体系,建 立监测信息系统、预警预报系统、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以加强 地质灾害的防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3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打造地质灾害预警监测平台随着近年泥石流、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政府对民生安全问题日 趋关注,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中国移动四川公司高度关注 “民生安全”,结合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现实需求,积极利用自身优势资 源与各级政府部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建设战略合作关系,助力省内各地地质 灾害预警监测各项工作的开展。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的目标: ■构筑一个平台,助力政府预警监测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树立一面旗帜,打造中西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信息化工作标杆。

■搭建一座桥梁,聚合中西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信息产业链。

4我国地质灾害监测现状■专业监测: – 监测参数多,精度高,设备投资大,适用于三峡库区、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

目前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

■群测群防监测: – 人工巡视巡查,以定期巡测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一)传统监测技术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等。

地面测量通常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地质灾害体的表面位移、高程变化等进行定期观测。

位移监测则通过在灾害体上安装位移计、测缝计等设备,实时获取位移数据。

地下水监测则是通过钻孔监测地下水位、水压等参数的变化。

(二)新型监测技术1、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快速地获取地质灾害体的形态、分布等信息。

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对比,可以发现灾害体的微小变化,为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监测提供依据。

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和地形数据。

它能够灵活地在复杂地形中飞行,对灾害体进行近距离、多角度的观测,弥补了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的不足。

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连接起来,实现对地质灾害体的实时、连续监测。

传感器可以感知位移、应力、加速度等物理量,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

二、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一)基于经验的预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专家经验,建立灾害发生与降雨量、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预警。

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往往受到经验的局限性和数据的不完整性影响。

(二)基于物理模型的预警方法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的物理模型,模拟灾害体的变形破坏过程,预测灾害的发生。

物理模型通常考虑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地下水的作用、地震等因素,但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复杂的计算,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方法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建立预警模型。

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但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和合理的算法。

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程地质灾害是指在工程或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塌陷、地质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工程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测与预警,成为了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监测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变化过程,可以及时了解到灾害的发展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例如,在地质泥石流灾害的监测中,可以通过摄像机、位移传感器等设备来实时监测滑坡体的位移、泥石流的流速等信息,从而提前预知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其次,工程地质灾害的预警也是非常重要的。

灾害预警可以提前向相关人员和机构发出警示信息,让他们采取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基于大量的监测数据和模型研究,以便准确预报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例如,在滑坡灾害预警中,可以通过对滑坡体的形态、土层结构和降雨量等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滑坡灾害。

灾害监测与预警需要结合传感器和科学技术手段。

监测设备可以包括地下水位、应力传感器、渗流监测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到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传输到专业的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模型来实现预警功能。

科学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也可以在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监测与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监测与预警工作也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

而在实际的监测和预警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为工程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工程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对于保障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工程地质灾害的发展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向相关方发出警示信息,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准备。

马边彝族自治县滑坡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雨量阈值研究

马边彝族自治县滑坡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雨量阈值研究

马边彝族自治县滑坡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雨量阈值研究摘要马边县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地区之一,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自动化监测中传感器阈值设置的合理性是难点之一,本文通过逐年、逐日、三日降雨量与滑坡地质灾害的偶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日雨量45mm,以及三日雨量未89mm出现明显拐点,通过此结论有针对性的对每处地质灾害点设置预警阈值。

关键词:自动化监测、滑坡、雨量、阈值一、地质灾害现状马边县全境地处横断山脉东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山地地貌,地势西高东低,东西两面主要是中山(单面山中山区、垣状中山区),向中间马边河河谷过渡,山脉多近于南北走向,年平均最大降雨量1106.9mm,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地区之一。

马边彝族自治县现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89个,其中滑坡56个,崩塌30个,泥石流3个。

二、地质灾害灾(险)发生情况对2017年来马边县的灾险情情况进行了统计,五年来马边共发生灾险情86处,其中滑坡46处,崩塌38处,泥石流2处。

按年份,2017-2021年,分别为21处、12处、14处、28处、11处。

三、专业监测预警体系运行情况马边现有监测点47个,包括设备为雨量站47台,裂缝计42台,GNSS3台套,目前来看,设备基本能正常运行。

四、监测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监测预警存在主要问题为2点,第一点为误报较多,第二点为预警阈值设置不太合理,存在千篇一律,普遍偏低的特点。

五、实况降雨分析及地质灾害耦合关系区内的地质灾害受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具有点多、面广等特点,在时空上及行政区域分布不均、但在地段上及时段上分布具有集中性等特点。

目前马边县累计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491处,其中滑坡251处,崩塌226处,泥石流14处,规模主要以中、小型为主。

(见图5.1)图5.1马边县各乡镇地质灾害分布图(一)地质灾害形成发育与降雨的关系根据马边当地的气象资料,一年当中雨季一般集中在5月到9月,而这个阶段内地质灾害的爆发频率是一年当中最高的。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2•【字号】川办函[2012]121号•【施行日期】2012.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2]12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附件:四川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要求,现就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提出如下分工方案。

一、全面开展隐患调查和动态巡查(一)全面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评价是基础工作,市、县人民政府要承担起领导责任,充分依靠基层群众和专业队伍,加强部门协作,按照我省“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深入、全面地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充分运用好历年来开展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排查、汛前检查、汛期督导等已有工作成果。

以县为单元在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重点加强对汶川地震灾区以及川西、盆周山区、川东北、川南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

加大对城镇、学校、景区等人口密集区和重要设施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危险性的评价力度。

调查评价结果及时提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为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3.03.30•【字号】川自然资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3〕3号各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已经自然资源厅2023年第11次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2023年3月30日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四川省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使用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补助资金的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的确定、建设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威胁铁路、公路、景区、工矿企业、市政公共设施、水利、电力、能源等设施的地质灾害,确需抢险救灾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确需进行抢险救灾的,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人)组织实施。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防治抢险救灾工程项目是指因突发地质灾害引发,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的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主要涉及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清淤加固等。

第四条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确定;未设立现场指挥部的,省直管或者跨市(州)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跨县(市、区)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市(州)人民政府确定;除上述情形外,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抢险救灾工程项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及对策研究李永建,唐得胜,马志刚(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610081)摘要:四川省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省份之一,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年均发生地质灾害2 600余处,全省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种类多、规模齐、危害大等特点。

通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2014-2018年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近80%,但是四川省地质灾害高发、频发、群发的态势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通过分析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关键环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以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可以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四川省;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43;[P6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20)04-0676-04DOI:10.3969/j.issn.l006-0995.2020.04.0311四川地跨我国i、u级地貌台阶,山地丘陵总面积达44.7万kn?,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区内地形起伏悬殊,地层岩性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频繁,气候复杂多变,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险情重、危害大、成灾快。

广大山区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深度广度加强,对地质环境的改造和扰动加剧,工程建设活动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截至2020年7月,全省已排查发现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4007处,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地质灾害分布广图1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延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龙门山断裂等三大断裂带分布。

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在全省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近2800个乡镇、14960个行政村,主要集中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09.06.19•【字号】•【施行日期】2009.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国土资源局:为了进一步规范我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管理工作,明确管理程序,落实工作职责,全面加快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步伐,经厅务会审议通过,现对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希严格遵照执行。

一、严格工作程序(一)县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必须严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的通知》(川办发[2007]54号)的要求,依据经审查通过的由专业调查单位编制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编制县(市)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搬迁安置规划,报经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后,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分年度组织实施。

(二)年度搬迁安置计划的下达。

除扩权强县年度计划由省厅直接下达至各县(市)外,其余各县由各市(州)国土资源局按省厅下达的年度计划及时分解搬迁安置任务到各县(市、区)。

(三)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

年度计划下达后,各市(州)国土局应及时按县(市、区)组织编制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年度实施方案。

年度实施方案须包括以下内容:1.拟搬迁安置农户情况,主要包括:每个农户户名、家庭组成、原居住的村、社、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拟搬迁安置地点等(见附表: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安置户情况汇总表)。

2.搬迁工作进度安排。

3.组织机构的建立及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落实。

4.相关保障措施。

5.资金筹措、安排使用计划。

6.调查单位对实施方案是否符合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成果及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程规划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的,要立即将整改 责任 落实到具体单
位 和 个 人 ,限 期 整 改 。 对 必 须 撤 离 的 要 果 断 组 织 避 险 撤 离 ,对 必 须 治 理 的

务必 高度 重视 。各 地 要迅 速将
区受灾群 众相对集 中安 置点的群众 , 要提前组 织人员临灾疏 散撤 离,确保
安全 。
质 灾害 隐患 防 治 ;水利 部 门负责 河道 、
产管理部门负责做好工业企业、 矿 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地质灾害隐患
防 治; 工程 建设 项 目相应 的 行政 主管 部
门、发展 改 革部 门要 分别 指 导督 促工 程
施。省政府督 办室将制定专项督 导计 划,会 同省级相 关部 门共 同对全 省汛
政府 ,省政府有关部 门、有 关直属机
构: 2 1年 6 2 日下午 1 时贵 州 省 安 00 月 8 4
各项防灾措施落实,及早采取预防和整
改措施 ,坚 决避免 因灾死 伤事件发生 。 二 、务 必深 入排 查 。各 市 ( )、 州 县 ( 、区 )和 相关 部 门要 按照 川府 办 市 I 发 电 (00 1 21 )3 号文件 要 求 ,迅速 组 建
密关注灾情 、雨情 发展变化趋势 ,及
时 发 出预 警 信 息 并 逐 级 传 达 到 操 作 层 面人 员 。汛 期 期 间 , 各 地 质 灾 害 隐 患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组,按照职责分工,
深入 开展 地 质灾 害 隐患再 排 查工 作 ,确 保不 漏 一户 、不 漏一 点 、不漏 一 处 。要
排 查 确 定 的 隐 患 点 及 防 灾 措 施 , 组 织 、 督 促 、检 查 各 防 灾 责 任 单 位 、 责 任 人 进 一 步 完 善 和 落 实 各 项 防 灾 措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0.03.22•【字号】•【施行日期】2010.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已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第7次厅务会审定通过。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二日附件: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为切实做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施工质量验收办法(修订)》,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一)竣工验收阶段划分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经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定的合同等,组织各参建单位及有关专家,对治理工程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阶段、每个部位(包括隐蔽工程和建筑材料等)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的评定并出具验收意见书的法定工作程序。

对招投标打包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为单位进行分别验收。

竣工验收分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两个阶段进行。

1.治理工程竣工后,具备竣工初步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并出具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验收意见若有整改意见应及时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案例

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案例

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案例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障碍之一,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如何有效地进行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成为了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课题。

测绘技术作为一种空间信息技术,能够为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

一、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利用测绘技术可以对地表变形进行快速、精确的监测,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进行预警和紧急处理。

例如,在中国的四川地震中,测绘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卫星测绘、航空摄影测量等手段,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震灾区影像数据,进行灾害损失评估和重建规划。

此外,利用高精度地形测量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地震后的地表变形,为善后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类别,包括台风、暴雨、干旱等。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气象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预测。

以台风灾害为例,测绘技术可以对台风路径、风速、降雨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通过航空激光雷达测绘,可以获取台风影响区域的精确地形数据,为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利用气象雷达等技术,还可以对台风中心和降雨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为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提供支持。

三、海洋灾害监测与预警海洋灾害包括海啸、海洋风暴等,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测绘技术可以利用声纳测深技术对海洋地形进行测量和构建,获取海底地形、水深等信息,为海洋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在印度洋海啸灾害中,测绘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声纳测深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灾区海域的水深分布情况,进而推算出海啸波浪对沿岸的入侵程度。

这样可以提前预警沿岸居民,并组织疏散人群,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的来说,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数据交换技术要求(试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7年11月目录前言 (1)1范围 (2)2引用标准 (3)3术语和定义 (4)4专业监测数据编码要求 (5)4.1监测类型编码 (5)4.2监测数据类型编码 (6)4.3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 (12)4.4监测点编码 (12)4.5监测仪器编码 (13)4.6监测数据编码 (14)4.7单位编码 (15)5专业监测视频接入要求 (17)5.1ActiveX控件形式(传统方式) (17)5.2视频流方式(建议方式) (18)5.3监测视频网页设计要求 (18)6专业监测数据具体内容 (21)6.1专业监测数据表索引 (21)6.2专业监测数据表结构 (21)6.2.1专业监测点信息 (21)6.2.2专业监测点预警信息 (27)6.2.3建设单位信息 (24)6.2.4承建单位信息 (25)6.2.5监测仪器信息 (26)6.2.6运行维护单位信息 (28)I6.2.7监测责任人信息 (24)6.2.8监测点数据信息 (27)6.2.9专业监测隐患点基本信息 (21)7各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图 (27)8专业监测数据传输接口方式 (31)II前言本技术要求是依据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专业监测数据表结构、系统集成框架及扩展性运用需求编写。

按照本标准定义的专业监测数据(含视频)可整体集成至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子系统。

本技术要求由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出并负责解释。

11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各类型编码、监测点编码、监测数据编码、监测视频接入方式及监测数据汇交方式。

该技术要求适用于四川省境内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系统的设计、建设、验收和管理。

2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 0221—— 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GB/T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四川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自动监测技术指南(试行)。

33术语和定义专业监测:借助自动化电子设备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工作。

专业监测设备:含有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及传输功能的设备。

专业监测点:纳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并通过专业监测设备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44专业监测数据编码要求备注:“4 专业监测数据编码要求”章节非常重要,请认真阅读且严格按照该编码要求转换本区域专业监测数据,否则汇交上来的数据无法在省级系统中展示及应用。

4.1监测类型编码专业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表变形监测、内部变形监测、地下水监测、受力监测、气象监测、其它监测等,监测内容编码及其监测类型编码如下表:表4.1—1监测类型编码54.2监测数据类型编码表4.2—1中,各监测类型对应的监测数据类型编码、数据单位及其说明如下表:6表4.2—2监测数据类型编码7891011124.3 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唯一身份代码,共12位,是专业数据对应隐患点的重要信息,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12位图4.3—1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结构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须以“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隐患点数据编码内容为准。

备注:“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指的是在“四川省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填报系统”中入库的隐患点数据,所有专业监测信息必须要在该系统中有对应的隐患点数据及编码,并在汇交的数据专业监测数据中使用该隐患点编码。

以下是系统截图:4.4 监测点编码监测点编码是某一地质灾害点具体监测部位的唯一身份代码,共16位,监测数据编码共二级,包含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12位)、监测类型编码(2位)和监测序号(2位),监测数据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1312位监测点编码,共4位由监测类型编码(2位)+监测序号(2位)组成图4.4—1监测点编码结构第一级(1—12位):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参照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的结构。

第二级(13—16位):由监测类型编码(2位)+监测序号(2位)组成。

监测类型编码参照“表4.1—1监测类型编码”,监测序号为2位,是同一个隐患点同一监测类型不同监测点的顺序号,从1开始,不满两位者十位冠0。

备注:在12位隐患点编码的基础上,增加4位编码,监测类型编码指的是监测类型的简称,如雨量监测使用“YL ”,地裂缝使用“LF ”,对照表见“4.1 监测类型编码”。

监测序号指的是自拟的顺序号,如同一个隐患点有多个雨量设备,则可以使用01,02,03进行顺序编号。

4.5 监测仪器编码监测仪器编码是某一监测仪器的唯一身份代码,共18位,监测仪器编码共三级,包含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12位)、监测点编码(4位)、监测仪器编码(2位),监测仪器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 □□监测仪器编码,共2位12位监测点编码,共4位由监测类型编码(2位)+监测序号(2位)组成14图4.5—1监测仪器编码结构第一级(1—12位):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参照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的结构。

第二级(13—16位):为监测点编码,监测点编码由监测类型编码(2位)+监测点序号(2位)组成。

监测类型编码参照“表4.1—1监测类型编码”,监测点序号为2位,是同一个隐患点同一监测类型不同监测点的顺序号,从1开始,不满两位者十位冠0。

第三级(17—18位):监测仪器序号为2位,是同一个监测点上不同监测仪器的顺序号,从1开始,不满两位者十位冠0。

备注:在16位监测点编码的基础上,增加2位设备编码,2位编码为顺序号,指的是同一个监测点上不同监测仪器的顺序号。

4.6 监测数据编码监测数据编码是某一监测数据的唯一身份代码,共18位,监测数据编码共三级,包含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12位)、监测点编码(4位)、监测数据类型编码(2位),监测数据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 □□监测数据类型编码,共2位12位监测点编码,共4位由监测类型编码(2位)+监测序号(2位)组成图4.6—1监测数据编码结构第一级(1—12位):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参照地质灾害隐患点编码的结构。

第二级(13—16位):为监测点编码,监测点编码由监测类型编码(2位)+监测点序号(2位)组成。

监测类型编码参照“表4.1—1监测类型编码”,监测点序号为2位,是同一个隐患点同一监测类型不同监测点的顺序号,从1开始,不满两位者十位冠0。

第三级(17—18位):为监测数据类型编码,是该监测类型对应的数据类型编码,参照“表4.2—2监测数据类型编码”。

备注:在16位监测点编码的基础上,增加2位监测数据类型编码,这两位监测数据编码对照“表4.6—1监测数据类型编码”,如雨量设备监测值则对应01。

地裂缝设备监测值对应01。

4.7单位编码单位编码是专业监测系统建设所涉及到单位、企业身份代码,共10位,单位编码共二级,包含行政代码(6位)、单位编码(4位),单位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156位单位编码,共4位由单位类型编码(2位)+单位序号(2位)组成图4.7—1单位编码结构第一级(1—6位):为本辖区内行政区划代码。

第二级(7—10位):为单位编码,单位编码由单位类型编码(2位)+单位序号(2位)组成。

其中建设单位,01,承建单位为02,运行维护单位为03,其它单位为04。

单位序号为2位,是不同单位类型的顺序号,从1开始,不满两位者十位冠0。

备注:严格按照单位类型定义编码,行政区划编码+单位编码,单位编码须对照单位类型严格定义,建设单位,01,承建单位为02,运行维护单位为03,其它单位为04。

如将建设单位的编码写成02则是错误的。

165专业监测视频接入要求专业监测视频接入主要需要满足Web接入方式(ActiveX控件)、视频流方式,即提供包含实时视频监控的Web界面,这种从应用层面的接入(集成)方式,能够避免由于视频厂家、设备、标准、协议、解码等造成的差异。

5.1ActiveX控件形式(传统方式)通过提供一个HTML网页,该网页中包含一个可以显示实时监测视频的ActiveX控件,通过ActiveX显示实时监测视频。

这种方式适合在PC端的IE系列(或基于IE内核)的浏览器中使用。

该网页由视频厂商负责提供,一个网页仅包含一个以ActiveX控件方式显示的视频画面,且实时视频监控的Web界面应是公网地址,便于在公网访问,不同的视频点通过不同的端口号进行识别,以及提供该ActiveX控件的编程接口及相关文档。

需要提供权限集成或单点登录的方案说明。

网页需要接收的参数为设备编号、IP地址、端口号、通道编号、监测点编号、权限信息、视频描述等。

参数格式如下:表5.1—1以ActiveX控件方式的网页参数175.2视频流方式(建议方式)通过提供一个视频流(如rtsp://等)的方式。

这种方式适合在各种终端(Windows系列、Android系列)的各种程序中使用。

该视频流由厂商负责提供,并提供基于JA V A、Android等的编程接口及相关文档。

实现机制:厂商应提供视频监控点及摄像头信息清单,通过接口交互的方式,接入方传递清单中对应摄像头编号给设备方应用程序,设备方应用程序返回该视频点视频流的公网访问地址(如rtsp://地址)。

需要提供权限集成或单点登录的方案说明。

生成该视频流可以接收相关参数为设备编号、监测点编号、权限信息、视频描述等。

参数格式如下:表5.2—1以视频流方式的参数5.3监测视频网页设计要求监测视频网页分为两个页面,页面1和页面2(作为参考)。

页面1的设计标准如下图:18图5.3—1监测视频页面1其中,简要信息显示区显示视频简要描述信息,简要信息显示区根据页面参数值(视频描述)显示,视频显示区显示实时监测视频。

页面上提供最大化按钮,点击后切换到页面2显示。

页面2的设计标准如下图:图5.3—2监测视频页面2其中,简要信息显示区显示视频简要描述信息,详细信息显示区显示监测视频对应的相关信息。

简要信息显示区根据页面参数值(视频描述)显示,详细信19息显示区由系统总体集成单位提供页面嵌入显示。

视频显示区显示实时监测视频,视频控制功能区显示视频控制相关按钮,由视频厂商提供对应的功能。

页面上提供返回按钮,点击后返回上一页面。

需要提供权限集成或单点登录的方案说明。

网页需要接收的参数为设备编号、IP地址、端口号、通道编号、监测点编号、权限信息、视频描述等。

参数格式如下:表5.3—3监测视频网页方式的参数206专业监测数据具体内容6.1专业监测数据表索引如下表所示:表6.1—1专业监测数据内容索引6.2专业监测数据表结构各属性数据表数据结构设计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