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学科,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及提高学习生物学理论的主动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联系实际;规范操作;方法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自然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搞好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形成生物概念所必须的感性知识,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获得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只有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讲究实验教学艺术,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针对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多年从事生物实验教学的经验,我对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具体如下: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漳州市2011年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指要》中的命题原则明确要求: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即试题要强调应用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时代性,注意适当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
实验教学中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挖掘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讲授课文时须贯穿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分生区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分生区,其上部则趋向于成熟区。学习“蝗虫”一节前,我根据《创新优化学习》第11页课外探究14题,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兴趣小实验:把四只蝗虫(或蟋蟀)分成两组,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乙组蝗虫的胸腹部全浸入水中而露出头部。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甲组没死、乙组一会儿就死),并思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讲到光合作用时,可让学生思考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讲到生态系统时,联系到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问题。讲《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时,预先布置学生在上课前通过折纸飞机比赛,讨论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利用“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重力、阻力、前进动力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即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一致的观点)。通过实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2重视课本学生实验
每年初中生物实验会考试题基本是——①用低倍镜观察某一永久玻片标本,找出一个指定目标;②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
③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④制作并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⑤观察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⑥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⑦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⑧膝跳反射实验。即教材中的实验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实验模式,它是通过实验来培养我们“生物学是实验科学”的观念,要我们通过实践来体会并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技能与手段。因此,要对课本中的生物实验认真操作、认真分析,总结出生物实验的一般规律、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药品的使用(例如: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用清水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何却用生理盐水?)以及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关键是要求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解答实验试题的能力。
3注意教学过程和复习过程的系统化
实验题是中考必考题型,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考试范围的实验过程,理解怎样选择仪器、实验材料的理由,体会实验步骤的合理性,明确实验目的,以及把握整体实验。通过实验的开设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行设计方案、开展实验。例如在观察红墨水从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的实验,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观察。学生主要采用p对于验证性实验,我的教学方法:课前先让学生熟悉验证性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化地操作每个步骤。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
时,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观察的习惯;下降镜筒时提醒学生操作缓慢并要注视物镜。又如验证《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先用多媒体播放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再亲自动手演示一遍,然后指导学生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甲、乙两个试管,要求量一样多,不能超过试管容量的1/2,将玻璃管插入乙试管的石灰水中吹气,不能使石灰水溢出,吹到出现混浊为止;甲试管不进行吹气,作为对照组;对比甲、乙试管石灰水的差异;对比明显:甲澄清,乙混浊;正确记录并得出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对于探究性实验,我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要求做好观察记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要经常到每一组学生中去,启发并引导他们要善于从亲身经历的事物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尝试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执行实验方案中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探究结论,教师再加以纠正、总结。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针对有的学生捉不到鼠妇,组织学生讨论到什么环境中才能捉到鼠妇?达到了解鼠妇生活习性。②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③讨论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④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做实验行吗?⑤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⑥作完实验要求学生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珍惜生命。
5运用“化整为零”解决大班额实验教学
面对有限实验器材,对大班额实验教学本人采用“化整为零”的方
法:上课时尽量上好,课余时间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每天轮流几个小组来做实验。实验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让学生亲自操作上课时未完成的实验,同时教师可以分别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例如:《练习使用显微镜》,我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实验课分散在课余的零星时间分多次进行。在课堂上先用一台显微镜讲清其构造和用法,学生填写显微镜构造的课堂练习,再请数位同学在讲台上操作一遍,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差错,就组织大家共同讨论纠正,最后特别交待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在这个基础上,课后再利用中午、傍晚、星期天下午时间,把显微镜搬到教室(或年段室)组织学生轮流练习操作,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当学生真正学会使用显微镜时,心里有了成功感,就渴望观察各种生物或生物体各部份的细微结构如各种玻片标本。
总之,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亲自动手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八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丹莹. 浅谈中学生物实验存在的误区及对策,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