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一大批经济建设的实用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和保证。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了解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把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内涵,掌握职业教育学生水平的现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等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
1.以质量为根本,深化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必须以企业和社会为服务对象,把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当作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找准提升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质量的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一是探索德国”双元制”模式,大力开展”订单”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为企业所需、所用、所重,即是高质量。由此,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根据企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置精品化;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性,搞好”三连”活动,即课堂连接车间,专业连接产业,课程连接产品,达到人才培养高质量。二是试行学分制,探索适应市场的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模式,对有条件的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大学生学习的自由选择权,使教学更加注重
实用、实效,逐步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
2.以创新为宗旨,树起职业教育市场化理念。认清形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改变传统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克服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浮躁、功利思想,以”贴近市扬办职教,围绕搞活做文章”为立足点,树立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理念,创造性地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而且越来越理性化和注重实效。在改革的方式上,不仅注意到宏观的指导意义,同时更加关注微观的实际操作;在改革的内容上,从单一方面的改革逐渐向综合化配套改革迈进。在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一是针对就业率的教育越来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教育主管部门也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核准招生计划、批准新设专业等的重要依据;二是普通高校开始注意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这将预示着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三是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不断创新,过去标志着某一系列知识和能力水平的统一化职业资格证书,将被模块化证书、阶段化证书、写实化证书等所代替;四是人才评价的方式和标准更加注重实际,评价一个合格或优秀人才将坚持”四唯四不唯”的尺度与标准,即不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而是唯品德、唯知识、唯能力、
唯业绩。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应当理解这些影响的实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
三、是要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用新的视角和创新
念来审视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二是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瞄准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客观要求,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准确定位,按需培养;三是要调整课程组合结构,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职业知识与能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
力”的新课程组合;四是要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宗旨,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以”综合职业能力”的标准来评价和检验教育教学成效。根据上述四项要求,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工作的组织必须与之相适应。
四、改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从客观方面努力,也应该从主观方面进行尝试,既可以在学生方面进行引导,也可以在教师方面进行挖掘。但是,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向教育教学改革要质量和效益。1.是专业设置社会化,满足就业需要。职业教育要逐渐形成立校的骨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
个人需求的”接口”,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我们得认真研究,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调整专业设置时,要面向市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学生的愿望,以就业为导向,搞好多方面需求对接,使学生”就业有岗”。要淘汰旧专业,改造老专业,增设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有时代特征的、特色鲜明的专业。
2.是课程设置功能化,满足职业需求。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三部分,专业不同,课程设置也不相同。每个专业都要认真研究本专业毕业生面临的职业岗位群,通过职业分析,确定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开设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类课程,围绕态度设置政经、法律、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素质类课程。通过整合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和实践活动模块课,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强技功能,满足学生从事不同职业的需求,使学生”理论够用、技能管用、特长好用、吃苦耐用”。我们要开发一些专题课程,在引导学生创业、健全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是教学过程行为化,满足岗位需求。职业技能中许多技能以动作技能为基础,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我们要以”建构模式”开展教学,使昔日理论学习的”失败者”,变成岗位操作能手。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启示我们:如果按着从实践到认识的”建构模式”开展教学,将教学过程行为化,让学生尝试着动手做,通过观察、实验、模仿、操作等具体行为,使理论和实
训结合起来,就可以唤起学生潜藏已久的学习兴趣,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就可以形成岗位技能。
4.是学习制度弹性化,满足终身学习需求。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一个很宽泛的社会群体,灵活的教学机制、便捷的学习方式,是满足生源多种教育需求的必要手段。在执行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我们可逐步引入远程开放教育的学分制,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选择权,不受主体学制限制,什么时候修满学分,什么时候就可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
五、加强师生的互动
现在中国的大学生,特别是大一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他们从高中填鸭式的学生方式转到以自学主动的学习方式,感觉到无法适应,这需要任课老师与学生加强互动,培养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氛围。
除了任课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外,还要进行学生与专业教研室主任及系主任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让学生了解每门课程在就业或对专业的影响,并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职业教育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现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职业教育在市场中做优、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