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政策与水泥行业应对措施

碳排放政策与水泥行业应对措施
碳排放政策与水泥行业应对措施

减少碳排放的政策

减少碳排放的政策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减少碳排放的机制 一、管理方针和理念 1、成立环保管理系统(EMS),促进和管理一切环保减排的目标和 政策。 2、生产运作时,对环境的伤害和风险减至最低。 3、在主要的环节中减少对能源、原料、水等的消耗。 4、确定要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要求。 5、提供给客户和第三方的环保和减碳排放的信心。 6、提高所有员工对环保和减排的学习和重视。 7、最大化有效地使用所有资源。 8、建立一个良好的、有责任的环保形象企业。 二、温室气体排放 1、确定工厂和供应商的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 2、重点处理在生产时工厂能控制的排放气体。 3、收集有关数据,作分析、处理和定立目标等依据。 三、能源效益 1、尽可能少用空调,多开关窗户,来控制工厂的温度。 2、检查和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用以确定如何控制空调的温度。 3、蒸汽锅炉是否合理和正确的使用。 4、照明灯要正确使用,尽可能使用窗外的自然光源。 5、经常和定期检查和保养所有影响能源效用的设备。

6、所有生产的机器,下班后要立刻关机,没有工人使用的机器要把 电源关上,避免机器空转而浪费能源。 7、使用节约类型的生产机器,增加能源效益。 四、废料处理 1、把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减至最少。 2、把所有废料和垃圾分类存放。 3、把所有收集的废料尽量循环利用。 4、一定要按当地的法律法规搬运、丢弃和处理。 五、水的使用 1、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和节约用水。 2、检查所有水管是否有破漏。 3、清洗汽车时要注意节约用水,应使用毛巾,不可直接使用水喉来 冲洗。 4、最大化使用水的功能。 5、洗手间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六、环境污染 1、遵守当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污染空气、水源,不发出噪音 和难闻有害的气味,合法地排放所有废弃物。 2、减少或停止使用化学品。 3、通过采购和合理安排生产方法,减低工业的废料数量和气体排 放。

碳排放与低碳建筑

碳排放与低碳建筑 1.碳排放 所谓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 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针对六种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削减,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其中,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影响百分比来说,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因此用碳(Carbon)一词作为代表。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地球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3年,在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

碳经济”一词,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让低碳、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2. 低碳建筑 2.1 什么是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2.2为什么发展低碳建筑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 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就更是能耗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

电力行业碳排放路径预测

电力行业碳排放路径预测 摘要:电力行业低碳发展对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控制变量法,通过3种情景假设,分析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路径,来探索我国电力行业2019年到2030年的碳排放路径,并对不同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发电成本分析。结果表明,情景B和C均能够呈现碳排放增长缓慢的趋势,其中情景C效果最为显著,但是情景B的均发电成本相对较低。 关键词:电力行业;碳排放;情景分析;排放路径 Prediction of Carbon Emission Path in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bstract: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ower industry through three scenarios and assumptions, so as to explore the carbon emission path of China's power industry from 2019 to 2030, and conducts power generation cost analysis for different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cenario B and C both showed a trend of slow growth of carbon emissions, in which scenario C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but the average power generation cost of scenario B was relatively low. Key words: power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 scenario analysis; emission path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气温逐渐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导致一系列问题产生,如土地沙漠化,气候反常,物种濒临灭绝等,造成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使得CO2排放增加。其中,电力行业特别是火力发电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首要来源。2017年12月19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发电行业企业作为首批唯一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将有1700家左右的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范围,涉及排放二氧化碳超过30亿t,约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而在我国要求清洁低碳发展的各个部门内,煤电行业一直是重点关注对象,也对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所以,在当前低碳社会的倡导下,电力行业作为我国CO2排放的重要产业,应该积极响应,实行节能减排,降低CO2的排放量。 但是,随着碳市场的启动发电企业在确保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减排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发电行业减排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因此,改变能源结构是必然趋势,但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目前尚不成熟,且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短期内会使发电成本上升。因此,为响应国家号召,电力行业急需分析未来低碳排放路径。 本文设置了三种情景,采用控制变量法对CO2排放量进行了综合预测,并对比分析了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对电力行业的影响程度,并对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成本进行了计算。 2.情景设计与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2015年的中国发电量的数据,通过数据拟合,获得2019~2030年中国发电量预测值近似呈线性增长,如图1所示。 图1 2019~2030年中国发电量预测 2.1假设条件 (1)对于燃煤电厂来说,二氧化碳排放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

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分析整理2018

碳排放管理及交易分析报告 一碳排放交易的实现方式与交易形式 碳交易的实现方式为:所有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企业,都将在上一年度获得政府发放的一定量的配额,如果企业的配额大于实际排放量,则企业多余的配额可以拿到碳市场上去出售;反之,企业就需要从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碳交易的两种形式分别是CCER交易与碳配额交易。 CCER即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来自于光伏、风电、生物质等项目,在试点碳市场可用于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 碳配额即按照企业所处行业及生产经营状况,根据相应的配额分配方法(如基准线法、历史强度下降法等)计算企业的配额量。配额是政府分配的碳排放权的凭证和载体。1个配额代表持有的重点排放单位被允许向大气中排放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的权利。一般情况,政府通过免费发放及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形式向企业发放配额。 碳交易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二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 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天津7个碳交易试点;2013年6月深圳碳市场运行并交易,其他试点也陆续启动。各试点都支持CCER抵消机制,比如深圳试点规定:“一份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同于一份配额,最高抵消比例不高于管控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百分之十”。 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1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第一阶段的交易范围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其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

减少碳排放的政策

减少碳排放的机制 一、管理方针和理念 1、成立环保管理系统(EMS),促进和管理一切环保减排的目标和政 策。 2、生产运作时,对环境的伤害和风险减至最低。 3、在主要的环节中减少对能源、原料、水等的消耗。 4、确定要遵守所有相关的法律要求。 5、提供给客户和第三方的环保和减碳排放的信心。 6、提高所有员工对环保和减排的学习和重视。 7、最大化有效地使用所有资源。 8、建立一个良好的、有责任的环保形象企业。 二、温室气体排放 1、确定工厂和供应商的最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 2、重点处理在生产时工厂能控制的排放气体。 3、收集有关数据,作分析、处理和定立目标等依据。 三、能源效益 1、尽可能少用空调,多开关窗户,来控制工厂的温度。 2、检查和监控室内的温度、湿度,用以确定如何控制空调的温度。 3、蒸汽锅炉是否合理和正确的使用。 4、照明灯要正确使用,尽可能使用窗外的自然光源。 5、经常和定期检查和保养所有影响能源效用的设备。

6、所有生产的机器,下班后要立刻关机,没有工人使用的机器要把 电源关上,避免机器空转而浪费能源。 7、使用节约类型的生产机器,增加能源效益。 四、废料处理 1、把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减至最少。 2、把所有废料和垃圾分类存放。 3、把所有收集的废料尽量循环利用。 4、一定要按当地的法律法规搬运、丢弃和处理。 五、水的使用 1、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和节约用水。 2、检查所有水管是否有破漏。 3、清洗汽车时要注意节约用水,应使用毛巾,不可直接使用水喉来 冲洗。 4、最大化使用水的功能。 5、洗手间使用完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 六、环境污染 1、遵守当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污染空气、水源,不发出噪音 和难闻有害的气味,合法地排放所有废弃物。 2、减少或停止使用化学品。 3、通过采购和合理安排生产方法,减低工业的废料数量和气体排放。

基于碳排放政策的供应链碳减排协同策略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供应链碳排放相关研究 (2) 1.2.2 碳排放政策相关研究 (3) 1.2.3 供应链碳减排协同相关研究 (4)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6) 1.3.1 研究内容 (6) 1.3.2 本文框架 (6)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8) 2.1 碳排放政策 (8) 2.1.1 碳税政策 (8) 2.1.2 碳排放限额政策 (9) 2.1.3 碳交易政策政策 (9) 2.2 供应链契约 (10) 2.3 供应链碳减排协同 (11) 2.3.1 供应链协同 (11) 2.3.2 供应链碳减排协同 (11) 第三章供应链碳减排协同问题及方法研究 (13) 3.1 供应链碳减排协同问题界定 (13) 3.1.1 普遍问题界定 (13) 3.1.2 本文问题界定 (14) 3.2供应链协同方法研究 (15) 3.2.1 Nash均衡 (15) 3.2.2 Stackelberg博弈 (15) 3.2.3 Sharplay值法 (16) 3.2.4 演化博弈 (16) v

3.3本章小结 (16) 第四章碳税政策下供应链的碳减排协同策略研究 (17) 4.1 模型基本描述 (17) 4.1.1 符号说明 (17) 4.1.2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18) 4.2 成本分摊和批发价格折扣契约下的模型分析 (19) 4.2.1 分散决策下的博弈 (20) 4.2.2 集中决策 (23) 4.3 数值分析 (24) 4.3.1 分散决策时数据计算及分析 (24) 4.3.2 集中决策时数据计算及分析 (26) 4.3.3 数值分析结论 (28) 4.4 本章小结 (29) 第五章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下的供应链碳减排协同策略研究 (30) 5.1 模型基本描述 (30) 5.1.1 符号说明 (30) 5.1.2 问题描述与假设 (30) 5.2碳排放权转让与批发价格折扣契约下的模型分析 (32) 5.2.1 分散决策下的博弈 (32) 5.2.2 集中决策 (36) 5.3 数值分析 (37) 5.3.1 数据计算 (37) 5.3.2 数据分析 (38) 5.3.3 数据分析结论 (39) 5.4 本章小结 (39) 结论与展望 (41) 参考文献 (43)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7) 致谢 (48) vi

碳排放计算方法

碳排放计算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0.0165 NOX(氮氧化合物)0.0156 烟尘0.0096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0.6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0.68(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0.69(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8.03 NOX(氮氧化合物)6.90 烟尘 3.35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

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 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 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3.67 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 44/12=3.67)。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 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 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3.67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20151019

全球进入“低碳”时代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的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由于大量的燃烧或使用一次性的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的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严重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存、生活。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以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 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了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的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进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气体。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 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可操作的计算方法。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建筑物的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 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照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以所用应用在建筑上的材料碳排放量相加得出总量。材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时间按100年考虑,每年的碳排放量即为其1/100。这样就可计算出建筑物的材料在生产与建造的部分每年的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 2.使用期间能耗: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对于建筑使用部分的碳排放量计算,要根据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区分不同能源种类(石油、煤、电、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等),计算其一次性能源消耗量,然后折算出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维护与更新:指在建筑使用寿命周期内,为保证建筑处于满足全部功能需求的状态,对此进行必要的更新和维护以及设备更换等。材料和设备的寿命与更新及维护间隔频率,按照VDI2067和德国可持续建筑导则(Leitfaden Nachhaltiges Bauen)相关规定计算。计算所有建筑使用周期内(按50年计算)需要更换的材料设备的种类体积,对比相关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在使用寿命周期内维护与更新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4.拆除和重新利用:DGNB对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的拆除和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将建筑达到使用寿命周期终点时所有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利用材料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建筑垃圾。对比相应的数据库,可以得到建筑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数据。 DGNB:注重建筑拆除与重新利用过程中的减碳 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认为同样重要的是计算和降低建筑在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是由于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需要不断地更新和维护。因而,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选择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坚固耐用的产品,在户型和规划设计上满足未来可能的发展要求,以减少维

碳排放核查技术要点

碳排放核查技术要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要点解析 1、组织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界,识别、核算和报告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2、排放源边界:算:化石燃料燃烧、脱硫剂耗用、净购入电力; 不算:生活能耗、外购热力 什么算、什么不算判别原则是什么?“净”购入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物质、垃圾焚烧电站怎么处理? 3、化石燃料活动水平数据口径 “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账或统计报表来确定”表述不够清晰,发电企业统计口径复杂。 试点中的实践经验:煤炭的实践、燃料油和柴油的实践、天然气的实践。 3、化石燃料排放因子数据口径 (1)油、气、电、脱硫剂一般采用缺省值 (2)对煤的要求较高:含碳量必须实测、氧化率可实测 讨论:方法学关于煤炭缩分样本检验单位热值含碳量的操作性如何,样本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如何净购入电力数据口径:购入、净购入的区分为什么要强调“净”上网电量、直供电量怎么抵扣

发电企业碳排放核查技术要点 1、边界核查:包括企业的组织边界、地理边界和主要生产运营系统等;企业的组织边界、核算边界以及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设施与前一个年度以及基准年度相比是否有变化。 2、组织边界和地理边界: 可审核材料:(1)工商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 (3)股权变更工商登记记录(4)房地产权证明(5)厂房租赁合同(6)财务审计报告 3、主要生产运营系统: 可审材料:(1)厂区(建筑)平面布置图(2)工艺流程图(3)重点设备清单(4)固定资产租赁、转让记录(5)能源统计表及能源利用状况 4、计量设备的检定: 皮带秤、热量仪、工业分析仪、电子天平、马弗炉等涉及计量和测量化石燃料的“量”、“质”的设备是否定期按规定检验、校验合格;涉及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机构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

碳排放计算方法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典型的系数 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CO2(二氧化碳)排放系数(t/tce)(吨/吨标煤) 推荐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参考值:(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 火力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系数(g/kWh)(克/度) SO2(二氧化硫) NOX(氮氧化合物) 烟尘 如何计算减排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关心的环保问题,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而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二氧化碳(CO2),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现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归根到底是大量使用各种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造成的,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

通过节约化石能源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关键。在节能工作中,经常需要统计分析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问题,现将网络收集的相关统计方法做一个简单整理,仅供参考。 1、二氧化碳和碳有什么不同? 二氧化碳(CO2)包含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分子量为44(C-12、O-16)。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含有约1%二氧化碳。液碳和固碳是生物体(动物植物的组成物质)和矿物燃料(天然气,石油和煤)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大约吨二氧化碳(C的分子量为12,CO2的分子量为44,44/12=)。 我们在查看减排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资料时,有些提到的是“减排二氧化碳量”(即CO2),有些提到的是“碳排放减少量”(以碳计,即C),因此,减排CO2与减排C,其结果是相差很大的。因此要分清楚作者对减排量的具体含义,它们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即减排1吨碳(液碳或固碳)就相当于减排吨二氧化碳。 2、节约1度电或1公斤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或“碳”? 发电厂按使用能源划分有几种类型:一是火力发电厂,利用燃烧燃料(煤、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等)所得到的热能发电;二是水力发电厂,是将高处的河水通过导流引到下游形成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是核能发电

22.各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制定原则

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制定方法 一、新增设施配额核定方法 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配额核定方法(试行)》,本市新增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按所属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先进值进行核定,即单位新增设施配额数量等于新增设施的活动水平与单位所属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乘积。活动水平数据根据行业不同,分别为产品产量、产值或面积。 二、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制定原则 排放强度先 1.相关性原则。先进值能够反映该行业CO 2 排放进水平,并与本市、国家或国际上制定的相关行业CO 2 强度标准相比具有先进性。 2.完整性原则。先进值是该行业企业/单位生产经营范 排放源产生的排放(直接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围内CO 2 和间接排放)强度先进值。 排放边界的 3.一致性原则。先进值开发中涉及企业CO 2 设定、排放源的确定、排放数据的收集、排放量核算等采用方法和遵守的原则与《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一致。 4.透明性原则。具有明确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并对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说明。先进值制定所用的活动水平数据和历年CO 排放数据是基于企业报送并经过核查机 2 构核查后的数据。 5.可操作性原则。该先进值适用于北京市参加碳交易企业新增设施排放配额分配。 三、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制定方法 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参照国内外同一行业、同类产品

的先进碳排放水平,结合本市相关行业实际情况综合确定。以行业内平均碳排放强度前10%数据作为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上限,以行业内平均碳排放强度前20%数据作为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的下限,经本市最新各行业地方能耗限额先进值,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校验后,最终确定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四、第一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活动水平 本市第一批共对23个行业的先进值进行研究,其中16个工业行业,7个服务业。 行业名称活动水平 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产值 非金属矿物制品产值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产值 金属制品制造产值 农副食品加工产值 汽车、铁路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产值 食品制造产值 西药制造产值 中成药生产产值 饮料制造产值 纸制品制造产值 火力发电产量 热力生产和供应产量 整车制造业产量 水泥制造业产量 啤酒制造业产量 物业管理类面积 高校和工程技术研发类面积 银行业面积 大型医院类面积 信息传输业业务总量或面积其他服务业面积 批发零售业面积各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将在2013年碳排放报告报送及核查工作完成后另行公布。

(整理)DGNB-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DGNB -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作者:卢求未分类2009-12-21 DGNB - 建筑碳排放量的科学计算方法 德国可持续建筑建筑协会(DGNB) 中国首席代表 洲联集团(WWW5A)副总经理卢求先生 全球进入“低碳”时代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交通建设等各领域往往大量燃烧或使用一次性能源,由此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地球气候环境迅速变暖。于是,最终可能引发灾害性气候与环境变化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正常的生存环境。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要发动全球各国人民从各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 DGNB:科学计算建筑的碳排放量 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但对于如何计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除德国2008年推出的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科学、专业的计算方法。以德国DGNB为代表的世界上第二代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首次对建筑的碳排放量提出完整明确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碳排放度量指标(Common Carbon Metrics)计算方法已得到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机构在内多方国际机构的认可。 建筑的碳排放量表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中一次性能源的消耗, 进而排放出二氧化碳气体。DGNB可持续建筑评估技术体系对于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原则是:分别计算建筑材料在生产、建造、使用、拆除及重新利用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碳排放量并相加,形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计算单位是每年每平米建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的公斤数。 DGNB:建筑物碳排放的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 DGNB体系对建筑物碳排放量首次提出了系统而可操作的计算方法。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表现在建筑的材料生产与建造、使用期间能耗、维护与更新、拆除和重新利用这四大方面。建筑物的碳排放四大方面与计算方法分别为: 1.材料生产与建造:考虑原料提取,材料生产,运输,建造等各方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是根据DIN276体系将建筑分解,按结构与装修的部位及构造区分对待,计算所有应用在建筑上KG300和 KG400组别的建筑材料及建筑设备的体积,考虑材料施工损耗及材料运输等因素,与相关数据库进行比较,得出每种材料和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相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所用应用在建筑上的材料碳排放量相加得出总量。材料碳排放量的计算时间按100年考虑,每年的碳排放量即为其1/100。这样就可计算出建筑物的材料生产与建造部分每年的碳排放量。单位是kg CO 2- Equivalent / m2 *y。 2.使用期间能耗:主要包含建筑采暖,制冷,通风,照明等维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能耗。

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

中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情景分析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于2009年12月向世界宣布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成为减排工作的重点。至此,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与碳排放量的双重约束。如何在该约束下实现中国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一致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十年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目前并没根本上摆脱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仍将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如何在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约束下,吸取“十一五”节能减排经验,充分挖掘重点行业的节能潜力,制定相宜的节能政策等对实现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本文将以2020年碳排放减排目标为约束, 通过技术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方式,设计相应的政策情景,并以钢铁行业和电力 行业为对象,分析在技术情景与产业结构情景中,该行业所设计的约束条件实现 潜力,并通过比较分析,给出钢铁行业的优化情景。本文的研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选用情景分析法为分析工具,构建立2020年情景模型,利用CGE模型外推生成基准情景;(2)以40%-45%为减排目标,从产业结构与技术提升两个角度设 计实现2020年目标的政策情景;(3)分析各政策情景中,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的情景约束条件是否可行;(4)分别设计钢铁行业、电力行业的Bottom‐up模型,利用MCP思想,将其同Top‐down模型桥接成混合互补模型(MCP模型),模拟“十一五”期间的“上大压小”政策,并分析政策的节能贡献度。通过设计“十二五”的减排方案,预估“十二五”目标实现潜力。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2020年碳强度目标的关键方式。没有产业结构的升级,单以技术提升的方式是无法完成2020年碳强度目标,“十一五”期间的行业能源强度急速下降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少。(2)经MCP模拟,“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的“上大压小”淘汰小炼钢产能对钢铁行业技术节能贡献为28.69%,而淘汰小火电对电力行业技术节能贡献度为24.20%,节能效果明显。(3)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将可对“十二五”减排目标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在政策情景中设计“十二五”的淘汰政策,模拟结果显示,钢铁行业可实现技术情景的目标52.25%及产业结构情景中的82.92%,电力行业则对应可实现25.72%和63.16%。(4)“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完成对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的

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2019年文档

国内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度量进展 近年来,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筑物在建材生产、运输、建造、使用、维护、拆除等生命周期都产生二氧化碳,使得建筑业与工业、交通运输业一起成为全社会碳排放的三大重要源头。 据统计,全球36%的二氧化碳源自建筑业,我国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社会总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降低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发展绿色环保的低碳建筑的任务迫在眉睫,这都需要全面、客观地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低碳建筑”、“节能减排”等思想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碳关税”、“碳标签”、“碳交易”、“碳期权”、“碳汇”、“碳基金”、“碳盘查”等新名词的风生水起和大行其道,多国政府、组织机构和业界学者基于不同的数据源,运用多样的计算方法,多方位地度量建筑物的碳排放。本文拟从建筑物碳排量度量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度量方法、评价标准 3 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并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度量阶段。由于研究内容、侧重点、目的等不同,国外学者对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大多采用材料生产、建造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及材料处置 4 个阶段,如表 1 所示。有的研究将建筑物生命周期中的某个阶段进一步分成 两个或多个环节,如将使用阶段细分为运行和维护两个部分或将建筑生命周期终结分为拆除和建材处置两个阶段;而有的研究则将几个阶段整合成一个阶段,如将建筑材料的原料提取及加工过程纳入建造阶段或将维护阶段和拆除阶段合并分析。 2.度量方法。国外众多学者度量建筑物生命周期整体或个 别阶段碳排量时主要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其计算原理简单、所需数据较少、计算结果直观且精读较高,特别适用于度量单个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但是,建筑的复杂性、地域性、可复制性差等特点,给应用碳排放系数法时相关数据的收集带来较多困难。而且,碳排放系数是社会平均水平下的统计平均值,受技术水平、生产状况、能源使用情况、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大,区域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显著,也是碳排放系数法受质

全球碳排放政策的拟定与中国应对的措施

全球碳排放政策的拟定与中国应对的措施 在现代各国飞速发展经济的时代里,环境的恶化演变已经让很多人意识到环境的治理,所谓治病要治根。很多问题要从源头开始防治。而在环境恶化的诸多原因当中,全球化变暖是人类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绿色低碳这个词已经被大部分的国家所接受,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视“低碳经济”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且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一意孤行地征收碳关税,并且这种可能性极大。那么遇到这种问题,中国应该怎么应对呢。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博士提出:与其让美国人征了我们的碳关税,去补贴他自己的企业,不如我们自己先征碳关税,所得的税收再补贴自己的企业,以达到企业改变结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那么针对“低碳减排”这一问题樊纲进行了一个解析。 一、谁排放了这么多的二氧化碳? 我们要实现低碳经济,同时实现发展,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的问题。而中国在这当中负有什么样的责任,我们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原则立场,哪些诉求,尽什么样的责任等等,在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中都很重要。今天我所讲的“减少排放”这个词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节能减排,十一五规划要改善环境,节能减排,那个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硫和其它有害气体等的排放。我们今天讨论的减排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它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跟人类经济活动相关,也就跟经济学相关。它使气候发生变化,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许多灾害。研究表明,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80%左右,是发达国家在1950年以前工业化进程当中所排放的。1840年排的二氧化碳,现在还在那里积存,它是历史上累积起来的二氧化碳。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技术进一步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排放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于是,发展中国家成为高排放的角色。以2005年的数据来看,实际总排放量,美国最多,其次是中国。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遇到碳排放就拉着中国说事的重要原因。从1850年至2005年的累计,美国第一,欧盟第二,中国第三。这是有关人的问题,因此,它不能简单地按一个国家的总量来看,而是要看这个国家有多少人,按照人均的标准来看。 当前各国实际年人均排放量,美国人均19.5吨,欧盟不到8吨。到美国和到欧洲感觉差距很大,欧洲人最近这几年已经开始注意减排,而且总的来讲,在开车、取暖等等方面相对来讲是比较节省的,油价也比较高,节能做得不错。而

碳排放与城市化:低碳城市规划将减少碳排放

编者按: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排放与城市化过程相互交织,发展低碳城市成为遏制全球变暖的首要选择。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碳排放日益增加的时期。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研究团队的下述研究工作指出,城市是全球碳排放的高度密集区,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80%;城市化过程也将成为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来源,低碳城市规划将成为碳减排的关键技术。 碳排放与城市化:低碳城市规划将减少碳排放全球气候变化和持续升温将导致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危机,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早在189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凡特·阿列纽斯(Svante Arrhenius )就预测:化石燃料燃烧增加大气中CO2浓度,从而导致全球变暖。根据气象观测资料,过去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74?C,与此同时,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大气CO2当量浓度增加了约60%左右。不言而喻,要控制大气中CO2浓度,首要的是弄清大气CO2的产生机制。事实上,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都向大气排放CO2,例如植物生长过程和能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他们测量的CO2排放量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1 CO2排放与人类活动作用 1.1 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当前气候变暖的原因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1。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WMO-GAW)全球温室气体监测网络(Global Greenhouse Gas Monitoring Network)认为:自工业化以来,CO2、CH4、N2O以及CFC-11、CFC-12等5种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达到了97%(表1)。 表 1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及WMO-GAW监测的全球温室气体趋势 CO2(ppm) CH4(ppb)N2O(ppb)全球平均温度升高(?C)极值 3852 2007年383.1 1789 320.9 0.74 2006年381.2 1783 320.1 1998年381.1 1786.3 320.13 0.4 工业化前280 700 270 0.0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2008年第17期第11页。 1叶笃正,2009,全球变化中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及大气中CO 作用问题,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科技与社会 2 面临的挑战会议文集,第1页。 2 2008年10月31日出版的《开放大气科学杂志(Open Atmospheric Science Journal)》发表“大气CO 2目标:人类社会的目标所在(Target Atmospheric CO2: Where Should Humanity Aim)?”一文认为:为了使地球保持与文明发展时期相似的状态,最佳的CO2浓度水平应该不超过350ppm,而不是以往的450 ppm。目前已经达到385 ppm,而且每年以2 ppm的速率上升(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动态监测快报,

中国碳排放分析

中国碳排放分析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就此西方国家经常借气候变化“说事儿”,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压力。不过,我们也认识到碳减排是迟早的事,我国需及早着手发展低碳经济,从而避免陷入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为此,需要对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趋势有个大致判断。 1、碳排放轨迹 中国统计机构对碳排放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已有的文献数据一般来源于以下四类:一是美国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简称CDIAC)公布的年度数据;二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简称EIA)公布的年度数据;三是国际能源总署(简称IEA)公布的数据;四是根据IPCC指导目录和其他方法测算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比,不同的数据来源从统计角度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我们采用如下公式对中国碳排放总量进行估算: c=∑m i×δi(1) 式(1)中C为碳排放量;m i为中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标准量;δi为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同机构计算碳排放量时,确定能源消耗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不完全相同,但差别并不大,收集到的不同文献的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表),然后取简单算术平均值为相应能源种类的碳排放系数,据此可以得出碳排放情况。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2、碳排放特征 经济发展一般是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发生变化,时间体现了阶段性,所以根据碳排放总量及其增长率情况和碳排放强度可以观察我国碳排放变动的阶段性特征。 碳排放总量在1978-1996年为迅速增加阶段,1996-2000年为平稳阶段,2000-2012年为急速增加阶段。199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轨迹是,1992年达到高点,增长为14.2%,之后增速出现持续下降,1999年为阶段性低点,增速为7.6%,从2000年起,增速再度回升,到2007年达到高点,为14.1%,之后回落为平稳增长,但2010年出现了反弹。 从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碳排放量)看,中国碳排放强度在1980-2011年之间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1980-1996年之间下降趋势较为明显,1997-2012年尽管总体趋势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是非常显著,其中2003年出现了反弹,2003—2007年的水平均高于2002年。

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存有着对应的上升和降低与回归自然可承 载水平的演进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注重碳 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正在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 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基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对碳排放强度产生 正向影响”(陈诗一、孙敬水,2011)的理解,理论界针对产业结构 的调整与碳排放强度的演进关系实行了有益的探讨(陈永国等,2013)3,并发现我国在整体上正处在结构负担贡献的状态上。江苏作为一个 经济大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产业结构战略 性调整”,致力于“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 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碳排放强度所处的实际状态如何,是否也是处在结 构负担贡献的状态?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 强度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就这个问题,根据P曲线理论,结 合江苏省2002—2012年的产业结构变动和碳排放实际,针对碳排放量 与地区生产总值以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实际关系和碳排放强度、产业结 构贡献以及行业效率贡献实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够为江苏省产业结构 的优化调整提供相对应的决策参考依据。 一、产业结构变动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理论演进关系 (一)P曲线理论经济的发展往往和环境承载力息息相关。就国际经 济的实际发展经验来看,“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强度随时间 变化表现出先增后减并追逐趋同的态势”,而“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 的碳排放强度则随时间呈波动性变化”(张志强、曾静静等,2011)5。为进一步探索刻画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演进关系,陈永国、褚尚 军等(2013)在整合产业结构理论和工业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 结构与碳排放强度演进关系的P曲线模型假说,并且使用P曲线模型 假说对我国的实际实行了量化分析,并得出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对 碳排放强度在整体上是一种负担贡献的结论。P曲线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是,从“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并最后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