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 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商品学概论第五版PPT课件
殊商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的能力。
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二重性)
➢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对其生产者、经营者没有直接的消费 使用价值,却有间接的使用价值——用来交换所需货物或货币。这 就要求商品能满足生产、流通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通过消费,商品才能最终满足其使用者需 要,因而商品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五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目的 1.了解商品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 的特征 2.明确商品整体概念及层次 3.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和结构 层次 4.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 究内容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3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 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适销品种和经营质量相关的问题, 称为经济论商品学。
第1章 关键术语
商品 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属性 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或效用)、商品 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 系。
➢ “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通常 是指客体(物)对主体(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可 以说是物对人的有用性。它揭示了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关系。
如何理解一般意义上的价值?
➢ 价值关系客观存在,物对人的有用性越强,其价值就越 大。
➢ 没有永恒不变的价值关系,因而价值又是相对的、动态 的。物发生变化或者主体人的需要发生变化或者两者同 时变化,物对人的有用性也会发生变化。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1.4.1 商品学的产生
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 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编
交换使用价值与消费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二重性)
➢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对其生产者、经营者没有直接的消费 使用价值,却有间接的使用价值——用来交换所需货物或货币。这 就要求商品能满足生产、流通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通过消费,商品才能最终满足其使用者需 要,因而商品具有直接的使用价值。
五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目的 1.了解商品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 的特征 2.明确商品整体概念及层次 3.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和结构 层次 4.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 究内容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3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 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适销品种和经营质量相关的问题, 称为经济论商品学。
第1章 关键术语
商品 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属性 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的交换商品为例,试说明其功能(或效用)、商品 体、有形附加物和无形附加物,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 系。
➢ “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通常 是指客体(物)对主体(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可 以说是物对人的有用性。它揭示了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关系。
如何理解一般意义上的价值?
➢ 价值关系客观存在,物对人的有用性越强,其价值就越 大。
➢ 没有永恒不变的价值关系,因而价值又是相对的、动态 的。物发生变化或者主体人的需要发生变化或者两者同 时变化,物对人的有用性也会发生变化。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1.4.1 商品学的产生
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 德国的约翰·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编
商品学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商品的防虫防鼠
对于易受虫害和鼠害的商品, 应采取相应的防虫防鼠措施, 如定期喷洒杀虫剂、设置捕鼠
器等。
商品保管的原则与方法
商品保管的原则
确保商品安全、确保商品质量、确保商品数量、确保 商品易于出库。
商品保管的方法
分区分类保管、货位编号保管、堆码苫垫保管、先进先 出保管。同时,还可以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定期盘点 法等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商品保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PART 03
商品检验与鉴别
REPORTING
商品检验的概念与意义
01
商品检验的概念:商品检验是指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安 全等方面进行检测、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02
商品检验的意义
03
保证商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04
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05
为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提供技术保障;
06
为政府制定商品质量政策和法规提供依据。
商品的分类
根据商品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 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生活资料 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等。
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科学。
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面、从经验到科学 的发展过程。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商品学以商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商品 的价值、使用价值及商品流通中的各 种问题。
商品质量的要求与标准
商品质量的要求
包括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商品质量标准
是指对商品质量所做的技术规定,是判断商品质量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商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商品质量管理
是指对商品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对于易受虫害和鼠害的商品, 应采取相应的防虫防鼠措施, 如定期喷洒杀虫剂、设置捕鼠
器等。
商品保管的原则与方法
商品保管的原则
确保商品安全、确保商品质量、确保商品数量、确保 商品易于出库。
商品保管的方法
分区分类保管、货位编号保管、堆码苫垫保管、先进先 出保管。同时,还可以采用ABC分类管理法、定期盘点 法等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商品保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PART 03
商品检验与鉴别
REPORTING
商品检验的概念与意义
01
商品检验的概念:商品检验是指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安 全等方面进行检测、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02
商品检验的意义
03
保证商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
04
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05
为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提供技术保障;
06
为政府制定商品质量政策和法规提供依据。
商品的分类
根据商品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 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生活资料 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等。
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科学。
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面、从经验到科学 的发展过程。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对象
商品学以商品为研究对象,研究商品 的价值、使用价值及商品流通中的各 种问题。
商品质量的要求与标准
商品质量的要求
包括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商品质量标准
是指对商品质量所做的技术规定,是判断商品质量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商品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商品质量管理
是指对商品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包括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第七章 商品检验 《商品学概论》PPT课件
第7章
商品检验
7.1 商品检验与鉴定
7.1.1 商品检验和商品鉴定的概念
商品检验是商业部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 关键环节。进行商品质量的评比及优质商品的评选、对新产品的质量分析与鉴定、商品 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等,都是以商品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因此,商品检验对指导生产部门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优产品,有效地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促进商品流通等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商品质量检验,实施商品质量监督,可向销售企业和消费者传递准确的商 品质量信息,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合法权益,也是发展贸易、提高商品竞争能力、维护 国家利益和信誉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商品检验工作。在大力发展商品 生产的同时,努力为商品检验工作注入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高商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
7.1 商品检验与鉴定
1)商品检验 商品检验是指根据各级商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来评价和确定商品质量优劣及商品
品 级 的 工 作 。 我 国 国 家 标 准 《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基 础 和 术 语 》 (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中规定,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适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 合性评价”。商品检验也称商品质量检验。商品检验是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 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检验手段和检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 否、通过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 的争议,便利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商品的质量检验是商品检验 的中心内容,是评价商品质量优劣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商品检验
7.1 商品检验与鉴定
7.1.1 商品检验和商品鉴定的概念
商品检验是商业部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防止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 关键环节。进行商品质量的评比及优质商品的评选、对新产品的质量分析与鉴定、商品 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等,都是以商品检验的结果为依据的。因此,商品检验对指导生产部门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优产品,有效地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更好地促进商品流通等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商品质量检验,实施商品质量监督,可向销售企业和消费者传递准确的商 品质量信息,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合法权益,也是发展贸易、提高商品竞争能力、维护 国家利益和信誉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商品检验工作。在大力发展商品 生产的同时,努力为商品检验工作注入新技术、新方法,全面提高商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
7.1 商品检验与鉴定
1)商品检验 商品检验是指根据各级商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来评价和确定商品质量优劣及商品
品 级 的 工 作 。 我 国 国 家 标 准 《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基 础 和 术 语 》 (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中规定,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适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所进行的符 合性评价”。商品检验也称商品质量检验。商品检验是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 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检验手段和检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 否、通过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 的争议,便利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商品的质量检验是商品检验 的中心内容,是评价商品质量优劣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商品学概论-345页精品课件PPT
从商品的效用性来说,马克思指出: “物的效用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商品 效用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效用, 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效用。商 品的物质性与精神需要的满足共同构成 商品的效用性。
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 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 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 商品。
商品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 存在的历史范畴。”
3、《大英百科全书》将商品叙述为: “是为人们希望获得并具有满足欲 望能力,在供给上又须有限,因而 在交换上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凡具 有满足人类个体户效用之物,均为 商品。
3学时
第一节: 商品质量法规
第二节: 商品质量管理
第三节:商品质量监督与认证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六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3学时
第一节: 商品标准与商品标准体系 第二节: 商品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实施 第三节: 商品标准化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七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2学时
1978年7月6日-8日,国际商品学会在奥 地利维也纳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商品学会 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于1995年8月在北京 举行。
补充资料:
历届国际商品学学术研讨会主题
1、 各国和国际商品学的发展现状与目标 2 、商品包装与现代商品学 3、 商品学与消费需求研究的合作领域 4 、未来的商品开发与商品学的发展 5 、商品保障与现代商品学 6 、商品研究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7、 21世纪的商品 8、变化中的欧洲商品与技术 9、 无环境污染的商品学 10、 21世纪商品的商品质量 11 全球未来产品的商品学——技术、质量和环境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十章: 商品的储运与养护 2学时
第一节:商品储运与养护的重要性 第二节:商品储运 第三节: 商品养护
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 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 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 商品。
商品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 存在的历史范畴。”
3、《大英百科全书》将商品叙述为: “是为人们希望获得并具有满足欲 望能力,在供给上又须有限,因而 在交换上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凡具 有满足人类个体户效用之物,均为 商品。
3学时
第一节: 商品质量法规
第二节: 商品质量管理
第三节:商品质量监督与认证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六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3学时
第一节: 商品标准与商品标准体系 第二节: 商品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实施 第三节: 商品标准化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七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2学时
1978年7月6日-8日,国际商品学会在奥 地利维也纳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商品学会 学术研讨会,第十届于1995年8月在北京 举行。
补充资料:
历届国际商品学学术研讨会主题
1、 各国和国际商品学的发展现状与目标 2 、商品包装与现代商品学 3、 商品学与消费需求研究的合作领域 4 、未来的商品开发与商品学的发展 5 、商品保障与现代商品学 6 、商品研究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7、 21世纪的商品 8、变化中的欧洲商品与技术 9、 无环境污染的商品学 10、 21世纪商品的商品质量 11 全球未来产品的商品学——技术、质量和环境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十章: 商品的储运与养护 2学时
第一节:商品储运与养护的重要性 第二节:商品储运 第三节: 商品养护
商品学概论 全套课件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第三节 商品编码 第四节 商品条码 第五节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 平行排列。 • 面分类法的优点是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 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或修改类 目。 • 面分类法的缺点是不便于手工处理, 也无法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组配出来 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类目并 不多。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一、商品分类的方法
(一)线分类法 • 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 在线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称
为下位类。由同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所有下一级类目,彼此互为同位类。 • 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构成隶属关系,同位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见图2-1。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二、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延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整体最优化原则 三、商品分类的作用
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 学基础;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若干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的顺序将各个“面” 平行排列。 • 面分类法的优点是弹性较大,一个面内的类目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适 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面,同时也便于机器处理,易于添加或修改类 目。 • 面分类法的缺点是不便于手工处理, 也无法充分利用其容量,尽管组配出来 的复合类目很多,但实际可用的类目并 不多。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一、商品分类的方法
(一)线分类法 • 线分类法,是将分类对象按照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层级,
每个层级分为若干类目,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 在线分类体系中,被划分的类目,称为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下一级类目,称
为下位类。由同一个类目直接划分出来的所有下一级类目,彼此互为同位类。 • 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构成隶属关系,同位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见图2-1。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二、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延性原则 兼容性原则 整体最优化原则 三、商品分类的作用
为政府各部门、行业和企业实施经济管理活动以及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科 学基础;
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便于商品经营管理和顾客选购、消费商品 ; 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
2024年度商品学知识ppt课件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商 品,需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特 殊标识,以确保消费者安全。
26
06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24/3/23
27
商品储存条件和环境要求
温度和湿度控制
根据商品性质,合理设定库房温 度和湿度,避免商品受潮、霉变
或干裂。
光照和通风
适当控制库房光照强度,避免商 品褪色;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异
2024/3/23
9
案例分析:某电商平台商品分类与编码实践品按照品类、品牌、型号等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形成了 清晰的商品分类体系。
商品编码实践
该平台采用唯一性编码原则,为每个商品分配一个唯一的数字编码,方便了对商品 的快速识别和检索。同时,编码中包含了商品的关键信息,如品类、品牌、型号等, 提高了编码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2024/3/23
3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9
14
商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质量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2024/3/23
15
商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认证体系
2024/3/23
16
商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01
02
0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认证
2024/3/23
2024/3/23
对比外观
对比同款商品的外观细节, 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以辨别差异。
使用体验
通过试用或体验商品,感 受其质地、气味、效果等, 以判断商品真伪和质量。
21
案例分析:某品牌化妆品真假鉴别过程
26
06 商品储存与养护
2024/3/23
27
商品储存条件和环境要求
温度和湿度控制
根据商品性质,合理设定库房温 度和湿度,避免商品受潮、霉变
或干裂。
光照和通风
适当控制库房光照强度,避免商 品褪色;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异
2024/3/23
9
案例分析:某电商平台商品分类与编码实践品按照品类、品牌、型号等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形成了 清晰的商品分类体系。
商品编码实践
该平台采用唯一性编码原则,为每个商品分配一个唯一的数字编码,方便了对商品 的快速识别和检索。同时,编码中包含了商品的关键信息,如品类、品牌、型号等, 提高了编码的可读性和易用性。
2024/3/23
3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39
14
商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质量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2024/3/23
15
商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认证体系
2024/3/23
16
商品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
01
02
03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认证
2024/3/23
2024/3/23
对比外观
对比同款商品的外观细节, 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以辨别差异。
使用体验
通过试用或体验商品,感 受其质地、气味、效果等, 以判断商品真伪和质量。
21
案例分析:某品牌化妆品真假鉴别过程
商品学概论(第二版)课件4
键中商 。原品
材生 料产 、过 生程 产是 制质 造量 过形 程成 和过 产程 品, 验在 证这 最一 为过 关程
(2)生产制造与商品质量 制造过程要由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技术装备、工作环境以
及操作人员等方面组成,只要其中某一环节达不到设计质 量要求,那么此产品即为不合格品。 ① 生产工艺 ②生产过程 ③技术装备
【边学边练】对商品质量概念的理解 以手机为例,搜集相关资料,指出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 中对手机商品所明确做出的限制,手机消费者对手机有哪些期 望?并对手机商品的特性和特征做一个列举描述。
(二)商品质量的内涵
(1)商品质量的核心是满足消费者需求
内在特性的 满足:包括商 品的可靠性、 适用性、安全 性、寿命长短 等
3.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玻璃制品、搪瓷器皿、铝 制品、日用塑料制品、皮 革制品,胶鞋、纸张、洗 涤剂、化妆品、钟表、家 俱、电器、服装…
(1)适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满足主要用途所必须具备的性能或质量 要求 (2)耐用性。指日用工业品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它 反映了日用工业品坚固耐用的程度和一定的使用期限、次数 (3)卫生性、安全性。指日用工业品在使用时不能影响人体健康和 人身安全的质量特性 (4)外观美观性。包括外观疵点和表面装饰 (5)结构合理性。指其形状、大小和部件的装配要合理
2.质量形成过程与商品质量
(1)原材料与商品质量
①原材料的化学成分 任何物质的化学成分都是指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包括单体 或化合物)。根据组成基本单元的元素不同,组成物质的化学 成分可分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种。 ②原材料的结构 原材料的结构通常是指原材料的成分结构。它是原材料组成成 分的组织与分子结构。 ③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
商品学概论修订第2版课件
UCC-12代码的,但比较少见。 EAN/UCC-13代码——13位数字组成,数据结构见下表:
【厂商识别代码左起的前3位数字(N13N12N11 )为前缀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某个国家(或 地区)编码组织的代码。】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三节 商品编码
三、商品编码方法
(二)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方法
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与环境、商品与文化都分别涉及商品的生态质量、精神(文化)质量等新的研究
课题。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商品学的研究方法(P12) 四、商品学的任务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推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第三节 商品编码 第四节 商品条码 第五节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学概论
(修订第二版)
万 融 主编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商品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产生
产品转化为商品:社会分工——效率提高——产品剩余——产品私 有——市场交换。
【厂商识别代码左起的前3位数字(N13N12N11 )为前缀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某个国家(或 地区)编码组织的代码。】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三节 商品编码
三、商品编码方法
(二)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方法
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与环境、商品与文化都分别涉及商品的生态质量、精神(文化)质量等新的研究
课题。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商品学的研究方法(P12) 四、商品学的任务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推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第三节 商品编码 第四节 商品条码 第五节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
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商品经济活动或其他相关活动的 全部或部分需要,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属性 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 分成最小单元集合体的过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学概论
(修订第二版)
万 融 主编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商品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产生
产品转化为商品:社会分工——效率提高——产品剩余——产品私 有——市场交换。
《商品学概论》第三章商品分类课件
是在商品逐级分类的基础上,用表格、符号和文字全 面记录商品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的书本式工具。
一、商品目录 (二)种类
1、按用途分类:生产资料商品目录和消费商品目录; 2、按管理权限分类:一类商品目录、二类商品目录、三类商
品目录; 3、按产销地区分类:地产品目录、进口商品目录、内销商品
目录、出口商品目录; 4、按适用范围编制分类: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
第三章 商品分类
第一节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集合整体-分类、归类
电视机 电冰箱 洗衣机 电饭煲 空调 吸尘器 电熨斗
家用电器
集合总体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和原则
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特征), 将商品集合总体逐级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组别、品 目,及至品种、花色、规格等。这种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逐次划分的 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四、商品代码的种类
商品代码按其所用的符号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数字型代码 字母型代码 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 条形码
▪ (一)数字型代码 数字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阿拉伯数字表
示分类对象(商品)的代码。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 的一种代码。
厂家。在我国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
注意:厂商代码在我国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
课堂练习
1、当前缀码为690、691时,制造厂商代码为4
位数字;当前缀码为692时,制造厂商代码为5
位数字。
2、请判断下列两种商品的制造厂商代码:
1)6920459905739
(04599)
2)6905714966250
课堂小结 ▪ 1、条形码的含义及作用 ▪ 2、标准版EAN条码结构
一、商品目录 (二)种类
1、按用途分类:生产资料商品目录和消费商品目录; 2、按管理权限分类:一类商品目录、二类商品目录、三类商
品目录; 3、按产销地区分类:地产品目录、进口商品目录、内销商品
目录、出口商品目录; 4、按适用范围编制分类: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
第三章 商品分类
第一节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集合整体-分类、归类
电视机 电冰箱 洗衣机 电饭煲 空调 吸尘器 电熨斗
家用电器
集合总体
一、商品分类的概念和原则
为了一定的目的,满足某种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特征), 将商品集合总体逐级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大类、中类、小类、组别、品 目,及至品种、花色、规格等。这种科学地、系统地将商品逐次划分的 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四、商品代码的种类
商品代码按其所用的符号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种:
数字型代码 字母型代码 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 条形码
▪ (一)数字型代码 数字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阿拉伯数字表
示分类对象(商品)的代码。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 的一种代码。
厂家。在我国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分配。
注意:厂商代码在我国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
课堂练习
1、当前缀码为690、691时,制造厂商代码为4
位数字;当前缀码为692时,制造厂商代码为5
位数字。
2、请判断下列两种商品的制造厂商代码:
1)6920459905739
(04599)
2)6905714966250
课堂小结 ▪ 1、条形码的含义及作用 ▪ 2、标准版EAN条码结构
第一章商品学概论PPT课件
5
二、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对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 适用性(有用性)——它是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使用目
的)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 例如:食品应具有一定 的营养价值;服装应具有遮体、御寒的功能。 ➢ 坚固耐用性 ——坚固耐用性是指日用工业品在储存和使用过 程中,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性能。它反映了日用工 业品耐用的程度和使用寿命。 ➢ 安全、卫生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 环境不受污染、不造成公害的要求。例如:家用电器必须有 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护装置,以免造成使用者触电。 ➢ 环境友好性——环境友好性又称低公害性。是指商品在生产、 流通、消费、废弃或回收等环节中,应最大限度降低其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 ➢ 外观与结构的合理性
10
二、商品标准的分类
标准的表现形式
文件标准 实物标准
标准的约束力
11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三、商品标准的分级、编号 (一)国世际界标标准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12
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 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由ISO 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它国际组 织所制定的标准。 ➢ 目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主要有: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BISF)、食 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原子 能机构(IAEA)、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谷类加工食品 科学技术协会(ICC)、国际乳制品业联合会(IDF)、国际 电信联盟(ITU)、国际毛纺组织(IWTO)、国际葡萄与葡 萄酒局(IW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卫 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羊毛 局(IWS)、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等。 ➢ 国际标准的编号由国际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 构成,国际标准代号多为发布该标准的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 (如:ISO、IEC等),标准序号与发布年代号之间用“:” 间隔,例如:ISO14000:19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商品质量 商品标准 商品检验 商品分类 商品包装
二、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一)对日用工业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 适用性(有用性)——它是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使用目
的)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性能或功能。 例如:食品应具有一定 的营养价值;服装应具有遮体、御寒的功能。 ➢ 坚固耐用性 ——坚固耐用性是指日用工业品在储存和使用过 程中,抵抗各种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性能。它反映了日用工 业品耐用的程度和使用寿命。 ➢ 安全、卫生性——是在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 环境不受污染、不造成公害的要求。例如:家用电器必须有 良好的绝缘性和防护装置,以免造成使用者触电。 ➢ 环境友好性——环境友好性又称低公害性。是指商品在生产、 流通、消费、废弃或回收等环节中,应最大限度降低其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 ➢ 外观与结构的合理性
10
二、商品标准的分类
标准的表现形式
文件标准 实物标准
标准的约束力
11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三、商品标准的分级、编号 (一)国世际界标标准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或专业团体标准
12
国际标准
➢ 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 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由ISO 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它国际组 织所制定的标准。 ➢ 目前被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主要有: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BISF)、食 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原子 能机构(IAEA)、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谷类加工食品 科学技术协会(ICC)、国际乳制品业联合会(IDF)、国际 电信联盟(ITU)、国际毛纺组织(IWTO)、国际葡萄与葡 萄酒局(IW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卫 生组织(WH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羊毛 局(IWS)、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等。 ➢ 国际标准的编号由国际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发布年代号 构成,国际标准代号多为发布该标准的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 (如:ISO、IEC等),标准序号与发布年代号之间用“:” 间隔,例如:ISO14000:19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商品质量 商品标准 商品检验 商品分类 商品包装
教学课件 《商品学概论(第2版)》赵启兰
商品品种的研究内容
• 商品品种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学科,如经 济学、市场学、消费学、技术学,美学、 商品学等。
• 商品学研究商品品种主要是研究商品品 种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商品品种划分标准
• 1 .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 2 .商品品种的结构 • 3 .商品品种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 .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 商品学微观研究主要是
– 对各种具体商品所具有的特殊问题的研究。其 具体商品可分类为:食品类、纺织品类、工业品 类、家用电器类等。研究这些商品的成分、结 构、性质及原理;功能、用途与使用条件;生 产、制造和加工工艺;质量要求与品种特点; 影响因素分析及检验方法确定;包装、储运、使 用、维护等内容(是分析、评价具体商品的准 则和依据)。
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商品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社会科学的商品学或 经济商品学
从经济的观点,特别是从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观 点研究商品质量和品种。
我国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 公元800年唐代陆羽著的《茶经》 • 《本草纲目》 • 1908年:《新译商品学》 • 1934年:刘冠英《现代商品学》 • 1949后:我国商品学教育与研究发展迅速 • 改革开放以后:勃勃生机
• 1.商品必须满足需要 • 2.商品必须进行交换
三、商品的属性
1.商品的自然属性 • 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商
品自然属性包括成分、结构、理化性质和 生化性质等,又是构成商品有用性的物质 基础。
三、商品的属性(续)
2·商品的社会属性 •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由商品自然属性派生
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 多方面的内容。 • 商品尽管是"物",但不是一般的物,而是 通过交换满足他人、满足社会面产生的 社会使用价值。
商品学概论完整版ppt全套教程课件
是确定商品逻辑与归属关系的一组数字型代码。 • 商品标识代码——对零售商品、非零售商品、物流单元、位置等进
行全球唯一标识的一组数字型代码。
➢ 商品代码的功能:分类、标识、便于信息交换。
2. 商品代码的类型
➢ 全数字型、全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
2. 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2.4.2 商品编码与编码原则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目的 1.了解商品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 的特征 2.明确商品整体概念及层次 3.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和结构 层次 4.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 究内容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3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商品
1.1.1 商品的特征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 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 中的劳动产品
1.1 商品
1.1.2 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球模型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2.1 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何为 “价值”的普遍概念?
2.理解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基本原 则与方法
3.掌握分类标志的选择原则及其正确 使用
4.熟悉商品条码及其应用
第2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2.1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2.2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3 商品分类标志 2.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2.5 商品条码 2.6 中国标准书号与中国标准连续出版
➢ “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通常 是指客体(物)对主体(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可 以说是物对人的有用性。它揭示了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关系。
行全球唯一标识的一组数字型代码。
➢ 商品代码的功能:分类、标识、便于信息交换。
2. 商品代码的类型
➢ 全数字型、全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
2. 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2.4.2 商品编码与编码原则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目的 1.了解商品不同于一般物品、产品 的特征 2.明确商品整体概念及层次 3.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本质和结构 层次 4.熟悉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 究内容
第1章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 商品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3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 1.4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商品
1.1.1 商品的特征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 或经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为交换而生产且必须通过交换到达用户手 中的劳动产品
1.1 商品
1.1.2 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球模型
1.2 商品的使用价值
1.2.1 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概念
何为 “价值”的普遍概念?
2.理解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基本原 则与方法
3.掌握分类标志的选择原则及其正确 使用
4.熟悉商品条码及其应用
第2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2.1 商品分类及其作用 2.2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3 商品分类标志 2.4 商品代码与商品编码 2.5 商品条码 2.6 中国标准书号与中国标准连续出版
➢ “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通常 是指客体(物)对主体(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也可 以说是物对人的有用性。它揭示了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关系。
商品学课件完整版
商品质量标准与分类
商品质量标准
01
是指对商品质量特性进行量化和评价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商品质量分类
02
根据商品的不同特性和使用要求,商品质量可分为优等品、一
等品、合格品等不同等级。
商品质量标识
03
是商品质量的直观体现,包括商标、质量标志、认证标志等。
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
01
商品学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商品学概述 • 商品分类与编码 • 商品质量与标准 • 商品包装与标识 • 商品流通与物流 • 商品消费与市场
01
商品学概述
商品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商品学的定义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 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商品的质量、 性能、包装、流通、消费等领域。
商品学的历史与发展
商品学的历史
商品学起源于古代商业活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现代商品学则 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商品学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商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深 化。未来,商品学将继续关注新兴商品和新技术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 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商品分类与编码
商品分类的概念与原则
商品分类的概念
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等因素,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类别 或组别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展性。
商品编码的方法与标准
商品编码的方法
层次编码法、平行编码法、混合编码 法。
商品编码的标准
国际通用标准(如EAN/UPC码)、国 家标准(如GB/T 12904-2008《商品 条码》)、行业标准(如各行业协会 制定的标准)。
《商品学概论》第3版课件(1-5)(1) 第5章 商品属性
2.纸和纸板的特性 (1)价格低、重量轻 (2)性能优越 (3)容易粘合和印刷 (4)生产灵活性高 (5)易回收利用
3.纸和纸板的质量要求 (1)外观质量 (2)物理性能 (3)吸收性能 (4)光学性能 (5)表面性能 (6)适印性能 (7)特殊性能
2. 纱线的捻度 纱线的捻度是指纱线加捻的程度。通常 用单位长度内,纱线加捻的回数来表示。
3.织物组织 织物(机织物)是由相互垂直的经纬
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互沉浮交织而成的, 它反映经纬纱线相互交织的沉浮规律。
§5-3 日用工业品商品的质量属性
日用工业品可以概括地分为无机物和有机 物。
一、无机物商品
塑料是指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温度、 压力等条件下可以塑造成型,在常温下保持 形状不变的材料。
1.塑料的组成 塑料是多组分材料,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
分,此外,还含有增塑剂、着色剂、润滑剂、 发泡剂等塑料助剂。
2.塑料的质量特性 塑料具有许多其他材料所没有的优点,它不易
碎;它不易腐蚀,且比较轻便;它不怕水, 且强度高;电绝缘性好,粘附性好,透明性 好,色泽鲜艳。既可做成硬质产品,又可制 成软而有弹性的制品。
(二)玻璃制品的质量属性
1.玻璃制品的成分及原料 玻璃是以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
等为主要原料,经1550~1600℃高温 熔融、成型,并经快速冷却而制成的 硬而脆的固体无机非金属材料。
(三)陶瓷制品的质量属性
陶瓷是由天然的硅酸盐矿物(即含SiO2的化 合物),如粘土、石灰石、石英、砂子等 原料来进行生产,包括陶器、瓷器、耐火 材料、粘土制品等。
水溶性物质 脂肪和腊质
1—
灰分
水分
6. 0
纤维素含量愈多,麻纤维品质愈好。 胶质含量愈多,则麻纤维粗糙发硬, 又易于折断。 木质素含量愈多,在日光照射下受潮 时容易变色。
第4章 商品分类与商品包装 《商品学概论》PPT课件
2)销售包装的装璜
(1)涵义 定义:
基本元素 选材与造型、设计、
色、字、其他标识
(2)要求 突出内装商品,主题鲜明
设计风格独特,不落俗套
设计寓意美好,含蓄深远
注意美化与实用相结合
注意各部分协调一致
3)造型 内容:3个方面
便于陈列展销的包装
种类 便于商品识别的包装
便于携带和使用包装
4)图案、文字 图案可采用照片、浮雕…
与色彩 文字:主体文字、说明文字
色彩:先色、再形、后字
5)各种标识的图形符号
商标、条码、质量标志、识别、使用
珍珠霜 玉兰油 大宝
包装容器 包装材料 包装造型 色彩
4.1.2商品分类的标志
1)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包容性、区分 性、唯一性、 逻辑性、简便性。
2)常用商品分类标志
(1)用途: 特点 适用范围
(2)原材料: 特点 适用范围
(3)加工方法:特点 适用范围
(4)成分 主要成分:特点 适用范围
7 CQ 生产日期 8 CC 生产工厂 9 TJ 体积 10 XQ 有效期限
收货地点 11 SH 和单位
DATE OF MANUFACTURER VOLUME TERM OF VALIDITY PLACE OF DESTINATION AND CONSIGNEE
产品生产的年、月、日 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名称 包装件的外尺寸 长X宽X高=体积(cm3) 商品有效期至X年X月
(3)要“适量”、“适度”
(4)应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5)要做到绿色环保
4.3.4商品包装的分类
1)按流通中的作用
(1)运输包装是用于安全运输、保护商品的 较大单元的包装形式,又称外包装或大包装。 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价值的普遍概念
商品使用价值中的“价值”是指主体的人(如商品的消费者或使用者) 与客体的物(商品体、有形附加物)的相互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 作用。
理解上述概念,应注意以下三点: 1、价值作为一种关系必须有其特定的主体和客体。价值的主体必须是人。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学概论
(修订第二版)
万 融 主编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 第一节 商品 • 第二节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产生
产品转化为商品:社会分工——效率提高——产品剩余——产品私 有——市场交换。
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其消费者或使用者的积极作用 (有用性)或者所能发生的物质的/精神(文化)的效用。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三、商品使用价值
(二)商品使用价值的结构系统 • 1、商品使用价值的静态系统
➢ 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与精神(文化)使用价值; ➢ 商品的个人使用价值与社会使用价值; ➢ 商品的个体使用价值与群体使用价值;等等。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一节 商品
五、商品的整体概念
商品的整体概念包括核心商品、有形商品和延伸商品三个层次的内 容。其三层模型,如右下图所示。 (一)核心商品层——商品效用 (二)有形商品层——商品体及其有形附加物 (三)延伸商品层(无形商品层)——商品附加的各种服务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二节 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学的产生
(一)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 早期的商学书籍中包括大量的商品知识内容,以便商人在经商过程中认识商品的品种、 产地,鉴别商品质量的优劣和真伪。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商品知识汇集阶段。
(二)商品学的诞生 • 商品学最早产生于德国 • 德国的约翰· 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编著出版了《商品学导论》,被国
有在人与客体之间,才存在着价值。 2、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 3、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对主体的积极作用。
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通常是指物的价值,也就是物对于人的有用性。 物的使用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作用而形成的。 • 人的需要是物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前提,离开人的需要,物就没有使用价值可
和评价。 为了深入研究各类商品的质量,必须研究商品的科学分类。 商品开发、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选择等对商品质量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商品学
研究的基础内容。 商品标准、商品检验是评价商品质量的依据和手段,是商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包装、商品储运是商品流通的保障,是保护商品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商品学研
究的重要内容。 商品与环境、商品与文化都分别涉及商品的生态质量、精神(文化)质量等新的研究
课题。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三、商品学的研究方法(P12) 四、商品学的任务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 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 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 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 推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 2、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
-→ ➢ 潜在的使用价值
现实的使用价值
➢ 商品使用价值的动态系统包含三个基及创造而过渡到商品,由此潜在的使用价值已经形成; 商品再通过交换或消费实践转化为现实的交换或消费使用价值即产生预定效用,实现 了使用价值;然后再过渡到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言。 • 物本身的属性是物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物的属性多种多样,可分别
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从而形成不同的使用价值。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三节 商品的使用价值
三、商品使用价值
(一)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 • 商品对其消费者、使用者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我们称之为商品的
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反映出商品有关属性与人们的消费需要 之间的满足关系。 • 商品对其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没有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但有间接的使用 价值,即可以用来交换,商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我们把它称为商 品的交换使用价值。 • 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概念包括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概念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 商品使用价值。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第四节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一、商品学的研究对象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形成、转移、评价、维护、实现和再生变化规律的科 学。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商品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是围绕着商品质量这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的。 商品质量的优劣或好坏反映了不同时期、地域、人群对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总体认识
第一节 商品
三、商品的概念
狭义的商品概念 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物质或精神需要)的物
质形态的劳动产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 广义的商品概念
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 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
四、商品的属性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商品的社会属性,不是商品生来就有的,是人们后来赋予它的属性。
恩格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的消费,而是为他人的消费, 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 的消费。”
二、商品的基本特征
商品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供别人消费即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际学术界誉为商品学创始人。
三、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传入各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研究方向: • 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角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技
术论商品学; • 从社会科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适销品种和
经营质量相关的问题,称为经济论商品学。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商品学进入技术论与经济论相互交融的现代商品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