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1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30张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24687d5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0.png)
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
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如何理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寒”字?
①“高处不胜寒”,“树寒”衬托出“山高”。 ②“严气集高轩,稠阴结寒树。” ——谢眺 树木浓密,令人心生寒意。以“寒”表现意念、感受 中的寒冷而不是实际的寒冷。
百①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②百叫无绝:概述,表示多
【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形→动,消散 ②任意东西:名→动,向东向西 ③猛浪若奔:动→名,飞奔的马 ④负势竞上:名→动,向上 ⑤互相轩邈:形→动,向高处远处伸展 ⑥望峰息心:名→动,使……平息 ⑦经纶世务者:名→动,治理国家大事 ⑧横柯上蔽:名→状,在上面
异
平视
水
,
天
下 独 绝
山之 奇异
视觉描写:高山、寒树、千百成峰 听觉描写:泉水、好鸟、蝉鸣、猿啼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仰视眺望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 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 目的是什么?
突出奇异独绝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 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侧面烘托山水景物 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 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句话中,天和山真的 是一个颜色吗?为什么这么写?
不是。只是因为空气明净所以造成一种视觉上清澈透明 的感觉。天和山浑然一体,所以看起来颜色是一样的。
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呢?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山之奇
水之异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环境景色——优美; ②“从流飘荡”出行方式——小舟; ③“任意东西”心情——随意。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35张PPT)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ad6b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9.png)
3.(甲)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 忘反”,(乙)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____即_此__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 之处?(3分)
“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中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 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 。
5.本文的主旨句(作者的感慨)是: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
6.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
写听觉感受的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嗯,对。
陶冶净化心灵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 工之妙的句子是:__急__湍__甚__箭___,__猛__浪__若__奔___。 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写“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对朋友离别的 不舍,王安石借写“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 在《与朱元思书》中借写“___蝉__则__千__转__不__穷__,_猿__则__百__叫__无__绝____”,以 “蝉”与“猿”的I 鸣叫创造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之间山水的奇异之美,“奇 山异水,_天__下__独__绝____”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纲。 (4)游人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 《与朱元思书》中“___夹__岸__高__山__,__皆__生__寒__树___”的意境。
八上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24张PPT).ppt
![八上12 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24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f9937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0.png)
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 又有很多竹实,
隐居山谷所需的东西,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寄语
朗读设计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重音可落在“箭”“奔”二字上,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 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命力与动感,因此朗读时应当语调高昂, 语速稍快,读得铿锵有力。
同学们,尘世中充满喧嚣与忙乱,紧张的学习之余, 不妨向作者学习,走进自然,怡情悦目,享受山水美 景带来的心灵净化,获得心灵的短暂休憩,从而更好 地生活。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从作品内容出发
断和连(停顿) 轻和重(重读) 扬和抑(语调) 快和慢(语速)
朗读设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可以读得慢一点,平缓一点,读出文字所体现出的悠闲 之态,给人一种荡舟江上,随意飘荡的闲适感。
两字一顿,应放慢语速;读“天下”二字,可以做重音 处理,强调突出;“独”“绝”二字,可一字一顿并拖长, 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
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
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 猿猴,
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 晚,鸡叫声连续不断。”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88256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b.png)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张) 动态:壮观湍急
奇山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视觉:山高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听觉:山静
3.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 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03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语气和重音, 朗读节奏要放缓,尽量读出层次感。
诵读课文
轻快
舒缓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山. 异水. ,天下独绝.
惊叹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 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 萝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注】①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干:连接。②汉:银河。 ③翼:鸟儿。④企:祈求,盼望得到⑤被:同“披”,覆盖。⑥晦: 黑暗。⑦信足:漫步,随意的走。⑧荡:消除。
与顾章书
【注】 ①仆:自己的简称
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梅溪之西, ②去月:上月。
③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 ④薛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
本植物。屈原《楚辞·九
(xiù)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lì), 歌·山鬼》:“若有人兮山
之阿,被 (pi)薛荔兮带女萝。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0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0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b35c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7.png)
课堂感悟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深深感受到作者寄情山 水的情怀。在那奇山异水间,仿佛看到作者于不得 志中寻得一方宁静。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美景 之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富春江的秀丽风光,以 此来寄托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 对现实中不得志的无奈与感慨。我们在欣赏这篇美 文时,也能从中体悟到人生的起伏,学会在困境中 寻找心灵的慰藉。
板书设计
与 总写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朱
元寄情山水 意欲归隐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字词积累
yùn kē xuān miǎo piǎo yīng
韵 柯 轩邈 缥 碧 嘤
líng kuī
tuān yuān lì
泠 窥 急湍 鸢 戾天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江水清澈(静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 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课文解析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急湍甚箭 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课文解析
1.第1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还写了什么?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8d2a5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7.png)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28张PPT)美在情感的波澜欣然—孤寂—欣喜—陶醉—感叹美在“闲人”的意味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宁静的心境,惆怅的心绪,悠闲的情致,旷达的胸襟。
美在月色的描写“积水空明”写月光泻地的清澈透明,这是一种静谧之美;“藻、荇交横”写月色穿透竹柏,星星点点,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这是一种动态摇曳之美。
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回顾《记承天寺夜游》的“三美”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窥谷横柯千转经纶你读准了吗?piǎotuānxuān miǎolíngyīngyuānlìkuīkēzhuànlún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zì 情挥洒,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 )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 )石,泠泠( )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b37e8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5.png)
四、课文探究
写作特点:
1.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夸张,拟人)使得描写生动形 象,富有生机;
2. 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致,轻重有度; 3. 抓住景物特征,突出奇山异水; 4. 随地点的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先俯看碧水,再仰观高山。
四、课文探究
思考讨论: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净:消散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顺、随 东西:往东往西 许:上下、左右
二、课文解读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 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 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二、课文解读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总叙了从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美。
听觉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鸟蝉猿)
负:凭借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转:通“啭”,鸟鸣声 绝:停止,断
二、课文解读
译文: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使人看了生寒意,山峦凭借 (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 都在争着爬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 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 嘤嘤,和谐而动听。蝉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三、课文解读
积累词汇:
1、通假字 (1)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
三、课文解读
2、一词多义
(1)直:争高直指:笔直 直视无碍:一直
(2)绝:天下独绝: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断
(3)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17cb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0e.png)
翻译以下几个句子
1.风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 同呈现同样青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释义:
皆: 都
缥碧: 青白色
见:看见 底: 水底
游:游动 细: 细小
碍:障碍 急湍: 急流的水
甚:比……快 猛: 迅猛、汹涌
若:像 奔: 飞奔的骏马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 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 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 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 水皆缥碧
清澈 水深—— 千丈见底 夸张
静(详)
水清——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略)
第三部分,这部分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 作者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抒发了
,流露出爱 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题: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df42aa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e.png)
如果请你当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的“奇山异水”,你该怎样来说呢?请同学们编撰“导游 词”200字,进行课堂讲演。
急游 水 端鱼 皆 甚细 缥 箭石 碧 ,, , 猛直 手
浪 视丈
若 无见
奔碍 底
。。 。
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
轩邈:轩,高。邈,远。向高处,向远处。形做动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箐峰向上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互相和鸣 嘤嘤泉鸾激原,冷 冷作响;韬鸟想潜的声音。
古天 令下 推佳 富山 春水
《与朱元思书》
给
书信
作者的友人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读出陶醉之感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读出悠闲之意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读出赞叹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鸢飞历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理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含义
江流宛转,小舟漂荡,作者陶醉于泛舟漂 流之中的自在、自得、闲适与惬意。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统领全篇,全文都是围绕着“奇”和“异” 这两个字来写的; 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山“奇”水“异”的赞 叹之情。 是对沿岸山光水色的总体评价,是极富抒情意味的由 衷赞叹。
译文:
江流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 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它们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 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 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像无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8e6e2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8.png)
(没有)
(不)
第二课时
4、百 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5、直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确数,十的倍数)
(概数,表示多)
(一直)
(笔直)
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荡) ②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③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④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平息) ⑤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马一样。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山谷,流连忘返。
❖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写出了小船顺流而下飘荡的情形,更表现 猿则百叫无绝
(动词,断,停,消失)
2、解释加点以下文字在句中的意思。
长久不断地叫
转,通“啭”,鸟鸣声。 不绝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第二课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至
平息
治理政务的人 看 通“返”
要点:
此处使用比喻手法,把“极力追 求名利的人”比成飞到天上的“ 鸢”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 禄的心。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
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水清
。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
富春江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16张PPT).ppt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1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f8742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b.png)
概括大意 文章的总起,概述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景色的总体特点: 奇山异水 。
这部分以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异水”:水色,水清, 总-分
水深,水急,水猛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yuān lì
筹画、治理
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
到天上,戾,至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好像,如同
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 “反”同“返”着。上,在上,名词作
状语
互相掩映
同“现”, 显现,显露
小结:此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 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 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 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 洁志趣。
piǎo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tuān 青白色
—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
急流的水
水非常清澈。
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 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 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 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 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 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
与朱元思书完整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5d14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5.png)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水皆缥碧
视觉 游鱼细石
与 朱
高山寒树 横柯疏条
奇
元
泉水激石
思
好鸟相鸣
书 听觉 蝉转不穷
山 异 水
猿叫无绝
触觉: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绿色
水清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急
超过、胜过
飞奔的马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译文: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 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着的鱼儿 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 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 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 像奔腾的骏马。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清澈见底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湍急
负势轩邈,争高成峰
—充满生机
奇
泉鸟蝉猿—和谐动听
寒树、横柯、疏条 欣欣向荣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声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 吴均
银川十五中 王军湘
2
整 体 把 握
1、文体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
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3
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找出 有关的句子并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
的特点。
水皆缥碧——水色 (正面描写)
清澈 千丈见底——水深 (夸张)
静态
游鱼细石, (侧面描写)
直视无碍——水中
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态
24
作者通过视觉与听觉角度把山的“奇 ”表现出来,请学生在句子中找出来
1、视觉 2、听觉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山势之奇 天籁之奇
25
作者把山的“奇”表现出来,我们去享 受一下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吧。
27
异水
天 下 独 绝
奇山
千丈见底
清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急 猛浪若奔 绿 高山寒树
势 负势轩邈
音 泉鸟蝉猿 力 息心忘反 密 横柯疏条
静 动 视觉 听觉
28
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1、抓住了景物描写的特点,突出了“奇 山异水” 2、按照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 (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视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使描写对象鲜明,富 于生机。 4、详写山,略写水。
34
4
教学目标: 1.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
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5
朗读 139y zyss. SWF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6
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7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8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9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29
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
夹岸高山,鸢皆飞生戾寒天树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泉,水千激百石成,峰泠。泠作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0
夹 岸 高 山
皆 生 寒 树
31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32
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上比较本文与 《三峡》的异同
、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 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 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 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 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 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 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 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官至郡主 簿,私写《齐春秋》免官。(因实录齐梁间的历史
总—分22
细读探究
1、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 说说水的特点。
水静:清澈 ;水动:急猛。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 峰。” 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生命活力, 把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使人强烈地感受到 了生命力与动感。
26
体会感悟——哲理美
•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 请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分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 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而触怒梁武帝,遭焚书免官的迫害。) 《与朱元思 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3
读一读
整
体 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缥碧 湍 轩邈 泠
把
握 yīng yùn
kē
jiàn
嘤 嘤成韵 横 柯 有时见日
yuān lì
lún kuī
鸢 戾天 经纶 窥谷
本文是(初期的)骈体文,语 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 的写法,而且讲究对仗和声律。
21
概括三部分大意
一、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 的奇山异水。
二、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 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 了“异”之特点。
三、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也 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 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 趣。
33
朗读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 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 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
(轻快)
(舒缓)
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
❖ 同:1、都主要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 景色,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 2、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 3、都侧重写山,写出了山势高峻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
林、泉水、猿啼。 ❖ 异:1、写作目的不同: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
理知识,而本文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写出了作者内心 的感受; ❖ 2、 《三峡》在写景上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还突出了连 绵不断,而本文没有; ❖ 3、在形式上, 《三峡》是散文,而本文则是骈文。
10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11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2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13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14
蝉则千转不穷
15
猿则百叫无绝
16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17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18
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
19
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20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
整 文的中心句。 体 2、划分本文的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把 握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