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理论的成就与不足
明代小说理论分析
第三节明代小说批评一、明代小说经典化的原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是明代小说中最为出色的四部作品,这四部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作品现在已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之经典。
通俗小说何以在中国古代能成为经典?实与晚明以来小说评价体系的转化和文人批评家对小说文本的精细修改密切相关,有一个明显的“经典化”过程。
在文学领域,“经典”一词主要表现为作品在接受空间上的“广泛性”和传播时间上的“持续性”。
明代小说无疑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部作品最为出色。
晚明以来,这四部作品被称之为“四大奇书”,成为明代小说之经典,在中国小说史上影响深远。
然而“四大奇书”能够成为明代小说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实与明代小说评价体系的转化和文人批评家对小说文本的精细修改密切相关,它的“经典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层面的鼓吹和改造。
1、评价体系的转化与小说经典之生成在中国古代,以“小道可观”看待小说由来已久,“小道”指称小说的非正统性,“可观”则有限度地承认小说的价值功能,可谓一语而成定评,深深制约了小说发展进程与价值定位,中国古代小说始终处于一个尴尬位置和可怜地位正与此相关。
这一评判小说文体的基本术语经数千年而不变,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小说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涵。
至明代,小说创作与传播空前风行,“小道可观”这一核心内涵虽然没能彻底改变,但具体到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的评判,评价体系已开始有所转化,这一转化直接促成了明代小说经典之生成。
明中后期以来,随着通俗小说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加以评判,他们阅读、鉴赏、遴选,并将通俗小说置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予以考察,而在这种考察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脱颖而出,成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范本。
且看史料:周晖《金陵琐事》卷一记载李贽“好为奇论”,称汉以来“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汉是《史记》、唐是杜甫集、宋是苏东坡集、元是施耐庵《水浒传》、明是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前七子”之首的李梦阳集。
明清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理论探讨
明清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理论探讨一、明清文学的特点明清时期,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明清时期的文学不仅有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等流派,同时也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深受后世文学的影响。
1.诗歌的文学性格明清时期的诗歌注重形式美和修辞功夫。
作者以较短的篇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用精致的修辞方法增强作品的音乐性和图像感。
2.戏剧的表现形式明清时期的戏剧以曲艺为主,富有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表现了当时的社会、人物和风土人情,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小说的文学成就明清时期的小说注重描写细节、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
高超的叙述技巧和精湛的构思让小说成为了当代文学的重要成就。
4.文学思潮的发展明代文学思潮在刘基、杨慎、许仲琳等人的影响下,爆发出了“江左”、洛阳”等文风。
清代文学思潮在雍正时期随着“守旧派”的崛起而一度走向保守,但在乾隆时期已逐渐走向开放,贾仲明、吴敬梓、曹雪芹等文人的作品渐渐被人们提起,成为经典。
二、明清文化的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发展的兴起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农业、手工业、草木纸和印刷技术等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明清时期,文化传承成为了人们重视的一个问题。
各种课程和文化机构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基础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社会生活的变革明清时期,生活环境、社会道德、职业生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对后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深远。
4.文化地域的变化明清时期,文化地域变化很大。
明代时期,南北文化之争形成,南方佛教文化、文人文化、人情文化、女权文化逐渐发展;宣和中兴的落后,清代时期在文化使得南方文化重新获得普及和发展的机会。
三、明清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明清时期的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与文学水平评析
明清时期小说的兴起与文学水平评析一、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小说兴起的原因,并对当时的文学水平进行评析。
二、明清时期小说兴起的原因1.文化繁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活动的频繁促使了小说创作的兴起。
2.文字改革:明代开始使用简化字和白话文,大大提高了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门槛,进一步推动了小说发展。
3.民间故事传承: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民间故事流传广泛,为后来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4.出版业发展:印刷术在明清时期迅速发展,大量图书问世,推动了小说产业化进程。
三、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特点1.多样性:在明清时期诞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如神怪戏曲类、历史题材类、生活百态类等,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2.艺术性:明清时期小说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上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3.社会批判意识:部分明清小说通过描述社会弊端和揭示人性黑暗,对当时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4.省思思考:明清小说常常通过寓言或故事来传递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读者反思人生问题。
四、明清时期小说代表作品评析1.《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闻名。
它通过对贾宝玉一家衰败命运的展示,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
2.《西游记》:堪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美丽动人的想象与细腻入微的形象,既展示了五彩缤纷的仙桃洞世界和华丽多彩的情节,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性的思考。
3.《水浒传》:以宋江等108位英雄起义造反为主线,描述了他们的抗击压迫、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故事。
小说中描绘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激荡人心的战斗场面,展现出深厚的人性关怀。
五、明清时期小说对后世影响1.文学遗产: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后世文学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2.影响世界文学:明清时期小说通过翻译和传播被引入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如《红楼梦》在西方也备受赞誉。
明代小说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及其意义
明代小说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及其意义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不仅有文学巨匠如杨慎、冯梦龙、凌蒙初等,还有许多著名的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不仅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代表作,更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文化。
下面就从明代小说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和意义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代小说对中国文学的贡献1.推动了小说文体的发展明代小说的兴盛,对小说文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明代小说可以分为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神魔小说、志怪小说等多个类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小说以其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小说文体。
这些小说创作的背景丰富多样,既有历史事件、民间传说,也有现实生活,可谓是把小说从单一的故事讲述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中国文学中的古诗文、散文的单一格局,使文学创作的世界呈现出更多元的面貌。
2.影响了后世文学明代小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而且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有了更深远的影响。
清初作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借鉴了《金瓶梅》的描写手法,提高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水平;纳兰性德在《红楼梦》的基础上更加细腻、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性格,使《红楼梦》成为一部令人钦佩的文学巨作;另外,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也对明代小说的创作和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明代小说对中国文化的意义1.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实明代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现实性,它们通过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生动描绘,展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层面的状况和变迁。
比如,《金瓶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异化和道德沦丧,反映了当时市侩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红楼梦》则通过对贾家宅院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以及妇女地位的低落等社会问题。
2.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明代小说同时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这些小说讲述了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如《水浒传》中的108将,即以儒、释、道三教为代表,承载了中华文化对武勇、忠诚、仁义等传统价值的体现;而《西游记》则从中阐述了佛教禅理的思想和哲学思想,具有比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虚实之间:明代小说的历史背景及审美价值》
虚实之间:明代小说的历史背景及审美价值一、引言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小说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而明代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构建了一个虚实交融的文化世界。
本文将探讨明代小说的历史背景以及其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二、明代小说及其特点2.1 小说在明代社会中的地位在明代,小说逐渐获得了广泛传播与阅读,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娱乐方式。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精神需求。
2.2 明代小说题材与类型明代小说以纪实性和虚构性并存为特点,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类型。
其中包括志怪小说、传奇、笔记体小说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出发,展现出社会风貌和人性问题。
2.3 文人士大夫与坊间流行明代小说既有文人士大夫的创作,也在民间流传。
文人士大夫的小说追求高雅审美与文学品味,而民间小说则更关注娱乐性与通俗趣味。
三、明代小说的历史背景3.1 明朝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革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土壤。
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会变革,为小说中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2 士人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明代士人知识分子渐渐从传统官吏角色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自由创作和对现实社会进行揭示。
他们以小说为表达工具,描绘当时社会风貌、谋求自我表达。
3.3 社会思潮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明代特定的社会思潮也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无声之音”的理念与“道古文”,诞生了志怪小说;儒家思想导致了一些以修身治家为主题的传奇故事。
四、明代小说的审美价值4.1 独特的叙事与艺术表达方式明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达方式展现出丰富多样的审美魅力。
通过对虚幻世界和真实社会之间转换使用,使读者体验到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情感共鸣。
4.2 对社会风貌与人性问题的揭示明代小说以其对社会风貌和人性问题的深刻揭示,呈现出一种反映时代矛盾与社会变革的审美追求。
作品中探讨了贫富差距、女性地位、道德观念等议题,引发了读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明代小说创作无论是长篇或短篇都呈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明代前期历史题材的章回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和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共同拉开了我国小说世界的帷幕。
明中叶以后,小说创作进入了新的天地,我国第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相继问世,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
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明中叶的短篇小说,也十分兴旺发达:以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代表,无论在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艺术成就上,都比前人有很大进步。
明代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文言短篇小说。
明代小说创作的特点,从发展过程来说,经历了由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到文人的加工整理,再发展为作家的个人创作的过程。
从思想内容来说,明代小说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从艺术形式来说,明代开始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从创作方法来说,大多是现实主义的,有的作品也达到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度。
明代小说的这些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风格。
明代戏剧是沿着杂剧、传奇两条线发展的。
杂剧是元杂剧的余波,已趋于衰落,只是在南戏影响下,创作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奇是明代戏剧的主要成就:成化以后,由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十分盛行。
中叶以后,剧坛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首先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和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剧作《牡丹亭》,此外,还涌现了大批有成就的戏曲作家,形成了各具特的艺术流派。
主要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强调内容、注重文采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讲究音律的“吴江派”,这两个流派影响很大。
另外,还有以梁辰鱼为代表的着力词藻的“昆山派”。
其次,是剧作题材的广泛:有的取自本朝的现实题材,如《鸣凤记》(无名氏);有的采自历史或民间故事,如《浣纱记》(梁辰鱼);还有用寓言题材写成的,如《中山狼》(康海)。
明代小说的崛起与发展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
明代小说的崛起与发展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小说文学开始迅速崛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明代小说的崛起、发展以及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
一、明代小说的崛起明代是一个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的时期,这为小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足,文化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小说因其生动形象、故事情节吸引人的特点,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文学形式。
明代初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小说作品,如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这些小说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到了广泛的阅读和传播。
这些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激烈的情节、精湛的描写技巧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并逐渐形成了明代小说的特色风格。
二、明代小说的发展在明代,小说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凌蒙初的《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在不同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情节设计等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明代小说的发展离不开印刷术的出现和普及。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小说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与此同时,明代的文化市场也进一步繁荣,人们对小说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小说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明代可以说是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小说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小说的黄金时代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些杰出的作家。
他们通过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构建复杂的情节、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等方式,使得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性。
同时,这些作家也在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为后世的小说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小说文学的黄金时代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学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一时期的小说产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文学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历史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经典小说,如宋慈的《吴文英状元升官记》、凌蒙初的《李娃传》、冯梦龙的《三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
而且,明清小说的创作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明代的小说以“话本”为主要形式。
话本是一种口头讲述的小说形式,讲述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其特点是细节描述生动,语言流畅,因此颇受读者欢迎。
而且,话本在文化上直接与大众联系在一起,并有着深厚文化根源的传统。
因此,话本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小说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清代则出现了具有长篇和章回结构的小说。
对话本中的细节性描写进行了发扬光大,细腻多样的画面描写、逼真的人物塑造、情节的跌宕起伏、意蕴的丰富多彩和写作技巧的提高,都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成熟的底蕴。
二、明清小说的文学意义1、细节描述水平高超明清小说的作者注重细节描写,对人物、场景、情节的描写相当细腻入微,真切再现了生活的色彩与人情味儿。
如《红楼梦》中对香菱、宝钗两个人的描写,各自的生活环境、习惯,以及宝玉与二人的心理交往,都让人感觉真实而生动。
亦如《三言》中再现了很多民间生活细节的描写。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不仅让小说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借鉴作用。
2、种种意蕴深厚,寓意深远明清小说对于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做了很深入的探讨。
如《儒林外史》寓意当下难为历史之遗产,以及官场上一些不良风气,牢牢把握民间现实情况,为读者提供了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的一份指南。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1、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育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世情小说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侠义公案小说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爱情婚姻,家庭盛衰官场黑幕,社会丑态科举礼教,人生百态日常生活,世情风貌3、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素有理想探索的传统,在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和宋元话本中,往往通过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现理想;明清小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实地描摹世态,批判社会;一方面则探索社会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现理想境界;两者相辅相成,表现出对社会现实人生的热忱关注;社会政治理想爱情婚姻理想人伦关系理想三、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1、完备精湛的叙事结构作为叙事文学的典范作品,明清小说在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上的成就不同凡响;无论是章回体的长篇小说,还是精巧绵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优长;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结构宏伟,能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饱览英雄人物,追寻历史进程;世情小说则脉络清晰,精巧细密,逼真地反映现实生活,展示生活样貌;从事件结构到人物命运结构从平铺直叙到立体交错从单线纵深到全方位铺展从主线突出到一线两描写2、性格丰满的形象塑造从历史传奇中人物刻画的类型化、平面化,到英雄传奇的个性凸现,直至世情小说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成就非凡;将情节事件发展与人物性格密切相连,细腻委曲地传递人物的情绪心声,在对比映衬中凸现性格,描绘出人物的心灵成长史……明清小说中风韵独具、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显示了叙事文学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飞猛进;因人设事曲尽人情相依相存发展变化3、曲描细叙的艺术刻划由叙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为主,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渐趋细腻逼真,无论形象塑造、环境描写、细节刻划,还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图描摹生活,笔参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见微知着的概括作用和艺术感染力;丝丝入扣的心理描写逼真细致的环境描写丰富具体的细节描绘明代和清代的小说;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代小说明代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可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长篇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类:①历史演义小说;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着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 ;②英雄传奇小说;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着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明中叶以后,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小说,较着名的是万历年间熊大木所着的北宋志传和无名氏所作的杨家府演义;此外,郭勋的皇明英烈传和袁于令的隋史遗文也是明后期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③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此外,许仲琳所着的封神演义是影响较大的一部;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董说的西游补等也流传较广;④世情小说;它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 ,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它开始摆脱了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对日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瓶梅之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成书于明末西周生所着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如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等;⑤公案小说;明后期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反映;较着名的公案小说有李春芳的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和无名氏的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等;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公案小说一般都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的着力刻画,艺术上显得粗糙;同时在思想内容上也往往夹杂着鬼神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的短篇小说主要是白话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摹拟学习宋元话本的产物,故被称为“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书都包括宋元话本和明人的拟话本两部分;其后,凌蒙初模仿“三言”创作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均为拟话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 ,这类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念,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另有些拟话本描写了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拟话本承袭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生动曲折,感情色彩鲜明;它艺术手法更加成熟,特别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更加趋于丰富细腻;比较优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而来的;较着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瞻的觅灯因话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响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清代小说清代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给予小说深刻的影响;从清初到乾隆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时期,代表民主倾向的、真实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是这个时期小说的主流,红楼梦是它的最高代表;乾隆时期以后到鸦片战争以前,即嘉庆、道光时期,脱离现实、宣扬名教和因果报应的作品大量出现,小说创作呈现萎顿、沉闷的景象;清初至乾隆末年1644~1795,小说创作在数量和质量、内容和形式、风格和流派等方面,比前代均有较大发展;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在清初格外突出;重要的作品有水浒后传、隋唐演义、说岳全传、女仙外史等,写的是历史和历史人物,表现的是当时社会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反抗意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文言小说的最高峰;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汲取了古代文学中讽刺艺术的营养,展示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卷 ,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长篇小说红楼梦,描写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败,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个性自由的要求与封建制度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此外长篇小说绿野仙踪,话本小说照世杯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嘉庆至道光二十年1796~1840,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有说唐演义全传、万花楼杨包狄演义等,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及前期同类作品;续红楼梦成风,这类作品都是想改变红楼梦的悲剧精神,让贾林大团圆,反映了封建传统文艺思潮对红楼梦的反拨,是一种倒退;荡寇志以续水浒传为招牌,而立意与水浒传正相反,表现了作者痛恨农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立场;这时期较好或有新意的作品,有绿牡丹、雷峰塔传奇、粉妆楼全传、双凤奇缘和镜花缘等;清代小说的面貌和明代小说有显着的不同;明代小说大都有一个从民间传说、戏剧、话本到文人编定的演化过程;清代小说则不同,作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验选材、构思和描写,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作者个人的意愿和理想;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都臻于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独创之处;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是这时期小说的最杰出的代表;清代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 ;不仅数量空前,风格流派多样,最重要的是它与现实生活十分接近,不再只是描写逝去的英雄时代和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目光转向世俗的社会和平常的人们;明代金瓶梅开辟的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着重写市井间世俗情态的新路,到了清代才真正得到发扬;儒林外史、歧路灯、绿野仙踪、红楼梦都是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充分显示出长篇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巨大能力和容量;在清代,小说在文学领域成为主流,其成就超过了传统诗文和其他文学样式;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就是这些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这三位思想家都有类似的经历,早年都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着书立说;但由于治学方法和所学内容不同,他们在思想上、学术上又表现了各自的特点和风格;黄宗羲比较强烈地表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顾炎武强调学以致用的学风,王夫之把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水平;黄宗羲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有很大影响;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优秀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短篇小说集;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绪论: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
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
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
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
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
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一)前期沉寂的原因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
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朱元璋针对元代由于政治制度松懈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明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明代小说的发展趋势明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之一,明代小说在此时期发展得非常繁荣和多样化。
明代小说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明代小说的内容丰富多样。
明代小说以“琵琶记”为代表的魏承班小说,以虚构的情节讲述了真实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展现了明代社会的多元文化交流和思想变迁。
此外,明代小说中也涉及了神仙奇缘、俗世生活、历史传说等各种题材,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从追求理想到欲望的落差,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黑暗面。
其次,明代小说注重了现实主义的刻画。
明代小说追求真实生动的描写,注重细节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情节更加紧凑。
例如《红楼梦》以及《金瓶梅》等作品,描绘了明代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家族制度、婚姻制度、贪污腐败等,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沦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三,明代小说更加注重了艺术的提升。
明代小说在形式和艺术上有了较大的突破。
例如,《西游记》以其独特的神话体裁和生动的笔触,创造了丰富的神话世界,展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水浒传》采用了众多的叙述者,使得故事更为繁杂,人物更加丰满,结构更加复杂。
此外,明代小说还注重了艺术形式和技巧,如虚实相生、对白音节的巧妙运用等,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
第四,明代小说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创新。
明代小说继承了唐诗宋词的传统,采用了韵文和古体诗的形式。
同时,明代小说也吸收了绘画、戏曲和音乐的元素,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
例如,《水浒传》借鉴了元杂剧和汴剧的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刻画了丰富的角色和生动的场面。
最后,明代小说的创作具有社会文化的背景和时代特点。
明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逐渐开始崩溃,市民阶层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为小说的兴盛提供了土壤。
明代小说试图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和批判,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矛盾,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
总之,明代小说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内容丰富多样、注重现实主义刻画、追求艺术的卓越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创新以及具有时代特点和社会意义。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艺术衰退的表征与解读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艺术衰退的表征与解读自元末明初始,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步入了繁荣发展的活跃时期,不论长篇短篇、文言白话,诸类型小说竞相涌现出大量作品,并在艺术水准上达至了前所未及的高峰。
其间,以三言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一支,在传承宋元话本的基础上逐渐转型,由说话人表演时依凭的底本而成为民众执卷阅读的物化产品,呈现出市场化、商品化创作与消费的新趋势。
然而,纵览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可见,它在艺术上攀越到特定高度后却随即调头走向了衰退之途。
这是一个令人遗憾又颇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文学现象。
人物、情节、主题是小说艺术的基本要素,三者间的关系能否处理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是小说能否文本成功的关键。
小说表现的人物不是一幅静止的肖像画,而是活生生的行动中的人[1]p38。
哪怕再细腻精工的静态描摹,对展现人物复杂微妙的性格特征及其丰沛激荡的内心世界都是苍白空泛、力不从心的。
情节的特点恰在于,它指的是人物的生活和实践的演变过程,是由一组或一组以上的人物和人物之间、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的,用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2]p1-2。
人物的行为及其矛盾冲突,构成了情节的主要内容。
我们是在人物的行动当中看到他们的性格的。
离开人物的行动,离开作品的情节,人物的品质就不能显示或者不能充分显示出来[3]p4。
据此,我们不妨对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各阶段代表作品进行一番检省,以期从中发现问题与症结所在。
一、人物情节:前进中的迷途不返明代率先面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三言,但由于其中存有少量宋元旧篇,反倒更适宜解析从话本到小说的巨大进步。
三言存留的宋元旧篇以叙述故事情节见长,甚少将人物与情节演进紧密结合,有时为了一味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不惜以牺牲人物形象塑造,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为代价,即便经过冯梦龙精心改造,作品的人物形象也始终无法生动丰满起来。
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4]为例,小说中的白娘子起初是一位温柔的多情女子,其后却陡然间变得心肠冷酷不近人情,前后形象判若两人,人物性格变化缺乏必然充分的内在依据。
明代文学的成就与风格
明代文学的成就与风格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而且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文学明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其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等。
此外还有《镜花缘》、《聊斋志异》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小说作品。
这些小说作品描写细腻、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金瓶梅》是一部以揭露官场腐败和女性生存现实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它的描写方式非常细腻,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之一。
《水浒传》则是一部以梁山泊108将起义为主线的长篇小说,它的语言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很鲜明,展现了普通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气概。
《西游记》则是一部以唐僧取经为主线的长篇小说,描写了孙悟空等主要人物历经千辛万苦取经归来的故事,它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传达了佛教文化和思想。
二、戏曲文学到了明代,戏曲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文艺形式之一,戏曲文学也开始兴盛起来。
明代戏曲的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玉堂春》、《雪江春》等。
这些戏曲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音乐和舞蹈表现非常出色,是明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快板本长篇小说。
它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女性的英雄气概,对当时的封建礼教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三、散文文学明代散文不仅包括传统文言散文,还出现了白话散文。
白话散文的出现为散文文学打开了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也使文学更贴近人民。
明代散文以抒情和议论为主,其代表作品有徐渭的《春雨斋笔记》、杨慎的《世说新语》、白慎的《谈苑》等。
例如《春雨斋笔记》就是讲述了徐渭生活中的琐事和感悟,它的语言简练明快,内容朴实无华,是明代传统文言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四、诗歌文学明代诗歌的特点是注重以“文学为艺术,以形式为主”来表达作者的意愿和创作感受。
中国文学批评史资料
直寻这是钟嵘“不贵用事”而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
认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只要即景会心,直接描绘出激起诗情的景物或事情,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许文雨在《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寻妙,即禅家所谓现量是也。
”所谓“现量”即“直觉”的意思。
认为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得来。
这正是钟嵘所谓“即目”“所见”的意思。
“义法”说桐城派古文家方苞提出的理论。
义,是指文章的内容,有义理的含义。
法,是指与其内容相统一的形式。
法随义之不同而有所变化。
他所说的“义”,包括文章的叙事内容和作者的议论评价,而所谓“法”,则是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指组织严密,条理清楚等。
“兴、观、群、怨”说“兴”指审美作用,朱熹释为“感发志意”,孔安国释为“引譬连类”;“观”指认识作用,郑玄释为“观风俗之盛衰”;“群”指团结、凝聚作用,孔安国释为“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怨”指干预现实,批判社会作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被梁启超称为“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其诗歌理论核心是“我手写我口”。
《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全书共50篇,可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五篇总论及二十篇文体论,下篇包括二十篇创作论及五篇批评论发展论等。
宋元时期的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评点,被认为是小说评点的滥觞。
钟嵘评阮籍诗云:“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滋味”说钟嵘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中国古代一个基本美学范畴。
“滋味”即审美感染力。
钟嵘认为五言诗比四言诗有味,是因为“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认识到诗歌的形象性与“滋味”有关。
他还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明代文学小说兴盛与社会变革
明代文学小说兴盛与社会变革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明代,文学小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这一现象不仅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也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文学小说的兴盛以及社会变革的角度,探讨明代文学小说的发展和影响。
一、文学小说的兴盛明代文学小说的兴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版业的发展,二是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涌现。
明代是中国出版业的黄金时期,随着纸张的普及和印刷术的发展,出版业迅速兴起。
在这个时期,印书坊和书馆成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喜欢的地方,成千上万的文人蜂拥其中。
他们不仅可以购买各种图书,还可以交流思想,与同行互相切磋。
这一环境为文学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明代文学小说的兴盛离不开众多的文学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徐霞客、冯梦龙、凌蒙初等一大批文学家。
他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丰富多彩的创作手法,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同时,明代出现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追捧。
二、社会变革的影响明代文学小说的兴盛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明代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文学小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明代是中国农业经济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人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
这为文学小说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其次,明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繁荣发展也为文学小说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背景。
明代,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大,都市经济迅速发展,商贸文化兴盛。
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状况的多样性成为文学家创作的依托。
文学小说中塑造的各种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化和矛盾冲突。
最后,明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也为文学小说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明代的中央集权和选官制度的改革,使得社会的权力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明代章回小说的艺术成就
明代章回小说的艺术成就简介明代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分卷」或者「回目」为单位组织故事情节。
章回小说在明代达到了顶峰,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令人称道。
本文将介绍明代章回小说的艺术成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多样化的故事结构和布局明代章回小说采用多样化的故事结构和布局,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与挑战。
常见的结构包括平行剧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嵌套式叙述等等。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吸引读者投入其中。
2. 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明代章回小说充满了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角色之间性格各异又相互关联。
作者通过精心刻画和描写人物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内在思想等方面,使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和深层次内心世界。
3. 精彩的情节设置和紧凑的叙事结构明代章回小说的情节设置极为精彩,充满了悬念和波折。
作者善于运用转折、对比、隐喻等手法来推动故事发展,使得整个叙事过程生动有趣。
同时,章回小说的叙事结构紧凑,从一个情节引申出多个分支,给读者留下了众多遐想空间。
4. 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明代章回小说中常常夹杂着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令人捧腹大笑。
作者巧妙地使用夸张、反讽、讥讽等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具趣味性。
这种幽默诙谐元素既增添了阅读乐趣,也丰富了作品内涵。
5. 高度艺术化的文学描写明代章回小说在文学描写方面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形象描绘还是环境描写,作品都展现出了作者别具一格的文学才华和细腻观察力。
这些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具视觉感,也让读者融入到故事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氛围。
结论明代章回小说以其多样化的故事结构、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彩紧凑的情节设置、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以及高度艺术化的文学描写等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这些特点使得明代章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是本文对明代章回小说艺术成就进行介绍和探讨。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特点,我们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所带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中国古代文学后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诗文的衰落和小说、戏曲的勃兴,或称之为传统“雅”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
这一重大变化的理论成果突出表现在明清两代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发达。
一、明代小说戏曲批评发展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是很繁荣的,从数量上说比小说理论批评要多得多,而且有不少专著,不过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理论价值和涉及理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却不如小说理论批评。
(一)明代小说批评发展明代的小说理论批评包括对文言小说的批评和对白话小说的批评。
但以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为多,也重要的多,涉及的理论范围也比较广。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是在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上。
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是围绕着四部不朽的长篇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著名的白话短篇汇编“三言”、“二拍”而展开的。
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首先是从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开始的,《三国演义》目前所存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刊本,在书前有明弘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说明在弘治年间已有刻本,他的这篇序是现存明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评论。
从嘉靖年间开始,对白话小说的批评就多起来了。
《水浒传》较早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郭武定本,今未见。
嘉靖八子之一李开先在《词谑》中就已经提出:“《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
”又如熊大林,字钟谷,是嘉靖时的书坊主人,他编过不少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在一些书的序言中也对小说理论发表过一些重要见解。
吴承恩也有过一些对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看法。
到隆庆、万历年间,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
小说批评的一大发展是开始有了评点,小说评点是从对诗文的评点发展而来的,但它的盛行则主要归功于李贽。
李贽是最早评点白话小说的,以评点《水浒》最为出名。
此后又有许多人继李贽后对小说进行评点,例如,余象斗,批评过《水浒》、《三国》等。
陈继儒批评过《唐书演义》、《列国志传》等多种小说。
小说评点遂发展成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体。
明清小说概述
明清小说概述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讲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
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
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
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
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二、明清小说的内容拓展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风格特点
明清小说的成就及其风格特点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时期的小说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成就显著、影响深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明清小说的成就和其风格特点。
一、文学成就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得到了历史和社会的支持,文学成就和影响显著。
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在清代,小说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学类型,呈现了纷繁复杂的世界和多样性的文化生态。
清代小说主要以《镜花缘》、《儒林外史》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虽然与明代小说相比在创作手法和表现主题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和拓展,但都保持了整体的文学风格和气质,为之后的小说作品开拓了文学篇章。
二、风格特点明清小说虽然在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主题思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它们的文学风格和气质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1. 描写细致明清小说的描写风格相对于其它文学作品而言更加细致,它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情感体验、强调细节和意象等,深入描绘人物形象,赋予人物个性和灵魂,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鲜活。
例如,在《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写极为细致,传递出了他内心阴郁、敏感、孤独、世故等感受,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共鸣。
2. 桥段丰富明清小说的叙述方式和情节桥段非常丰富,它除了借助历史、传说、神话等传统文化元素外,还融入了各种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使故事更具有现实性和生活性。
例如,《儒林外史》中以“科举制度”为背景,以“科举文化”的普及和影响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生活和政治现实中的各种陋习和弊病,利用小说描写形象独特的手法,将批判和讽刺封建社会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3. 痛苦表现明清小说在表现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的同时,也注重表现人类内心的痛苦和苦痛,从而传递出一种深刻的人类存在感和人性哲学。
《红楼梦》中“贾母崩世”、“贾宝玉四喜临门”、娄宝钗的情感纠葛等情节,都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深入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现实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展现出一种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情感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小说批评至明代而一变。
宋元以前,基本上都是零星的小说序跋涉及了小说理沦,象刘辰翁、罗焊那样的批评家则寥若晨星。
总的说来,宋元及父以前阶段,小国小说批评只能说尚处在萌芽时期。
明中叶以后,小说批评蔚然成风。
其标志:一是批评家有意识地进行小说批评,探讨小说理论问题;一是出现了专门论述小说理论问题的文家。
这一时期小说批评的形式主要是序跋中国的小说批评凉这一时期初具规模,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批评门类。
这一时期重要的批评家有陈继儒的,蒋大器汪道昆,谢肇颓,冯梦龙凌温初李日华、哀宏道张无咎笑话主人言衣主人.宋元极其以前的小说家、批评家,对于小说与史、小说与文的区别,认识上还比较模糊,他们努力把小说归属于史类或文类,认为小说与史、与文难以分割,借以肯定小说的价值。
真正是小说为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文学样式,为文学创作独立之一体,从而努力探其性质和特点,确认其地位和价值,逐步形成小说观的,是明代的批评家。
小说与史的区分明代,批评家们才开始有意识地探讨小说的本身特性,并力图把小说与史区别开来,这既是对上一时期理论的突破,又是这一时期小说馆得以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1署名庸愚子的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首次试图区别演义小说与史书的不同。
但他未能走出史的束缚,但能看到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不可能截然斩断演义小说与正史的联系,仍又不同于以往批评自把小说归于史类,他根据正史“理微义奥”和演义小说“文不甚深”的特点来区别两者的不同,把演义小说和正史视为两类不同的文体,而且指出了演义小说的社会效果远过于文书,蒋大器并不赞成演义小说如评话那样完全通俗,认为小说应该介于正史与评话之间。
事实上,后来的批评家很快突破他的理论,明确指出了小说的特性之一就在于通俗。
2 陈继儒的看法显然与蒋大器所稼道的“文不甚滦,言不甚俗”不同。
他认为演义是“以通俗为义”,演义“因喻俗书”,并不一定“言辞鄙谬”,而是“义意远矣”。
他还认为,演义小说的另一特点是比正史记载更为详细。
陈继儒指出小说比正史通俗,比正史记载更为详细,达就不只是指出两者语言上的不同,而义指出了两者在内容和撰写方式上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区别了演义小说与正史各属一体的不同特点。
3袁宏道则从另一个角度,由演义小说而到英雄传奇,进一步肯定和强调了小说的通俗特点。
袁宏道不仅在诗文理论上建树很大,而且在小说批评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今见其署名的《东西汉通俗该义·序。
.从欣赏角度把演义小说与史书作了比较并对小说作了充分的肯定。
4甄伟则进一步从创作方式上区别了小说与史的不同。
一小说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小说首次得到正名与梳理。
明代开始认识到小说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之一,有其自身的特性,在这基础上肯定小说的价值,则是明代批评家小说观形成的又一重要表现。
明代胡应龋又一次将小说分类,并从小说发展的角度评论各时期的小说特点。
同时期其他批评家也开始探讨小说的流变和各时期小说的主要特点,这些理论探讨是明代批评观小说现形成酌义一重要标志。
胡应麟细致地分析了《汉书·艺文志》中关于小说家的论述,梳理了古今小说概念的差别,还从史的观念出发,扼要地概括了小说发展的脉络:六朝萌芽期、唐传奇勃兴期、近实而文采不足的宋代以及他所处的明代这四个阶段。
二、小说的地位在明万历间首次得到较普遍的肯定。
明代也以正史为对照来肯定小说创作的重要和小说的价值。
通俗小说创作刚刚重新起步时只是被人们称为"正史之余"。
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稗官野史实记正史之未备",其二是能扩大正史的影响,能使历史故事迅速地传遍民间。
随着通俗小说的功能逐一被发现,它的地位渐渐提高。
通俗小说的娱乐功能,特别是它可寓教于乐的特性也开始为人们注意。
明末时,小说地位曾上升至小说史上的最高点。
1较早给予通俗小说以很高评价的是李开先,他称《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并认为"《史记》而下,便是此书"。
他指出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象小说那样广泛地反映生活,同时又能针砭现实。
这就为小说地位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随后,李贽、袁宏道等也对小说给予了极高评价,他们关于小说的见解又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于是小说与经史并传的评价得到广泛承认,这是通俗小说地位在小说史上曾经上升到的最高点。
一幻奇理论的变化正视小说创作实际,承认勾化的作品内容不属实录,而且认为小说内容可以幻可以底,实录并非是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只度。
1胡应麟于《少室山房笔丛》小云:“小说者流,或骚人墨客……务极幽深”。
胡应朗看到了古小说的内容并非都属纪实,无论作家“游戏笔端”,抑或“苑萝宇外”。
当然,胡应阂说庸人以前的小说“纪述多虚”并不是说古小说家有意虚造幻化的故事,更不是指小说的虚构。
2袁于令”。
所谓“极勾”,也就是说小说世界的整体构思、布局、情景、人物、事件都应虚构创造,t西游记》便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不过,如此建构的幻化世界,并非游戏笔墨、荒诞不经而毫无意义。
3徐如翰所谓的奇人、奇事、奇文.并无荒诞、诡话之意。
他认为小说之“奇”,不在于控觅常人罕见寡闻或客观不存在的事物现象,而在于“为英雄吐气、豪杰壮谭”,人物事件非为子虚乌有,纯属“耳目睹记”。
小说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才是“真奇”。
在古代小说批评末形成时期,幻奇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肯定小说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一时期,幻奇理论的新的变化,则是导致虚构和写实迎论荫发的一方面因素。
二实录观念的突破而另一部分批评家则开始突破实录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熊大木在《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序l中首先提出小说不必事家苟同正史熊大木和李大年突破实录观念,主要表现在对演义小说的虚构持肯定的态度,但在理论上,并未直接对实录观表示否定。
而谢肇剔则不但肯定小说虚构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对小说实录的观念表示了否定。
三虚实关系的阐发幻奇理论新的变化和实录观念的突破,必然会涉及虚实关系的探讨。
无论对“虚”还是对“实”的肯定或否定,都会涉及到与之相对的另一概念这就迫使批评家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1署名“天都外臣”的‘水讲传’叙I中谈到《水肿传》和正史有关记载的关系时时探讨了这一命题、2冯梦龙和李日华。
他认为写其人不必真有其事,写真寥不必真屈其人。
这就是说,作者创作可以不为真人实事所拘,亦可虚构人物故事,只要描写的生活达到了艺术其实,那就不管描写的人与事是真是假,都具有“真实”的意义。
3冯梦龙从作品思想意义的角度,肯定小说可以虚构,并涉及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
明代小说批评家关于小说虚实理论的探讨,既是现实小说创作虚构艺术的理论总结,也指导了小说家进一步突破实录观念,挣阳历史枷锁,不借支书,不考史实,大胆进行虚构创作,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发展。
四写实理论的崛起另一方面又批评神度小说太幻,张神弄鬼,布道玩术,脱离现实,而强调写实。
尤其是t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一批写实小说的问世,惊人耳目,使批评家得以进一步探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小说创作与作家经历的关系,小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写实理论从中掘起。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等问题得到较深入的讨论,并归纳出有益于小说创作的理论见解。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问题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
叶昼指出生活是第一性,艺术创作是第二性的命题。
明确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为摆脱改编束缚,走向独创的改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通俗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述。
五典型沦的萌发李蛰的“发愤说”,“欣欣子”的“寄托说”,凌隙初的“耳目之内说”、“奇真说”,都从作家思想、创作目的、取材途径等方面,肯定了小说的写实,未署名的《水游传一百回文字优劣l一文云:“世上先有《水kt传》一部,然后施耐底、罗贫中借笔墨拈出。
若夫姓某名某,不过劈空捏造,以实共事耳。
……”这位无名氏批评家在短短的文章中却阐明了三个理论问题。
其一,小说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
其二,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却有现实依据,是生活中人物的艺术概括。
其三,小说创作关键在于塑造“情状逼真,笑语欲活”的人物。
无名氏阐述的三个理论问题,核心就在于说明小说创作必须基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人物理造必须“逼真”、“欲活”。
李贽认为,《水讲传,作为小说,它所描写叙述的事件那是虚构的,但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的事件,却能给人以逗真的感觉。
共原因:一是作者创作基于生活,作品的人物事件极大部分有其生活的基础。
二是作家须有艺术才能,要能够传椰写照。
明代小说批评家主张写实,揭示小说与生活的关系,肯定艺术形象个性化,都说明了写实理论正在掘起,这既是对明代写实小说创作的理论总结,也是清代写实理论发展形成的先声。
不足:1这一时期的批评家林立,但还没有出现象金圣叹、张竹按那样的大批评家。
2就一代小说批评而言,涉及了许多理论问题,然就一个批评家的著述而言,大都还只是探讨一、二个问题,理论水平较之宋元以前的批评家虽有所提高,但其理论化程度仍还不高。
3倘就某一个具体的批评家的论述而言,尚未有人有意识地系统探讨小说理论4明代评论家对艺术典型已有论述他们意识到了必须塑造典型。
评论家评点作品时较多从作文章法角度分析细节或情节的安排与描写,很少作宏观考察,特别是长篇小说的结构设置。
这是的小说理论家在典型性格分析上已达到很高水准,不过他们都偏重于典型性格独特性的研究,对塑造典型应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一面却较为忽略。
5人物形象个性化问题,在明代批评家的论述中,并禾得到深刻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