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2023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野生动物的生态及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考研的选择上,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向:野生动物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保护。

以下为部分院校的专业及排名:1、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此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本科野生动物教育总体规划中“三定方案”贯彻实施和“211工程”和“优势特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获得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授权单位,为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学及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培养人才。

排名居本科第一。

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承接了一批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编制和草地栖息动物生态学专项的研究任务,同时还与环境与生态领域的著名院校保持着良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排名较为靠前。

3、中国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该专业重点培养具有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的思想素质和实践技能,特别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面向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人才。

排名较为靠前。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在教育学科领域、学科分层次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正在积极对接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

排名较为靠前。

5、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建有国家级东南野生动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和学科资源共享平台。

排名较为靠前。

6、华南师范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坚持以教育科学类学科为支撑,以养成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排名不算靠前。

总结:以上仅为部分高校,针对不同方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同时考研需要充分准备,提前了解专业相关内容。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能很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正直,具有艰苦奋斗的具有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研究生物多样性、森林生物湿地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我校及我省的具体情况。

1、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方向本研究方向要求硕士生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保护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分子遗传学、动物产品鉴定学、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等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兼顾生产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生产动物的养殖、产品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野生动物医学方向本研究方向要求硕土生在系统学习野生保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高级动物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野生动物传染病学、野生动物寄生虫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野生动物(兼顾生产动物)的疫病防治方法,并掌握野生动物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3、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方向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与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要求硕士生在系统学习植物分类学与系统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生物多样性保育、野生植物生态学原理以及野生植物资源野外调查与标本制作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野生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知识,在野生植物资源(珍稀、濒危植物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野生蔬菜、野生水果、野生代茶饮料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迁地保护、驯化与快速繁殖、病虫害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同时在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或海南特有的资源植物)的快速繁殖、大规模人工栽培与加工利用、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方案(二)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方案(二)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野生动植物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必要进行产业结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

二、工作原理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转变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发展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从而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捕猎、破坏和非法贸易。

2.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提高其保护意识和积极性。

3. 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政策法规: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目标和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系统,对其种群数量、分布范围、栖息地等进行全面监测,及时掌握其生态状况和威胁因素。

3.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推动传统的资源开发产业向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通过给予农民和企业生态补偿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5.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适用范围该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重点关注那些濒临灭绝、数量稀少、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的野生动植物。

五、创新要点1.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导和激励,推动传统的资源开发产业向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减少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依赖。

2.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给予农民和企业生态补偿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专业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专业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专业(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706 授农学硕士学位] 090706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于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知识,了解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科研、教学、管理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及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

3 能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

4 具有健康体魄,以适应园林和观赏园艺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研究2 园林植物生理生化研究三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提前毕业和延长学习时间的硕士研究生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执行。

四培养方式课程学习的方式可以采取听课、自修、讨论以及报告会等多种方式。

根据研究生不同特点,作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个人培养计划要在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

培养计划应确定学位课和选修课,应对参加教学、生产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等作出具体安排。

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研究室)具体审定,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切实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活动;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研究生学好政治理论课,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等活动。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见附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方案(五)

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方案(五)

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方案一、实施背景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是我国传统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的资源日益减少,其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的培育和种植。

二、工作原理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方案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促进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药用价值。

具体来说,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选择适宜的培育环境:根据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培育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光照等方面。

2. 优化培育技术:通过研究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优化培育技术,包括施肥、浇水、修剪等方面。

3. 创新培育模式:根据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市场需求,创新培育模式,包括组织种植、野外培育、温室培育等方面。

4. 引进新品种:通过引进新品种,丰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质资源,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药用价值。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研究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性,制定相应的培育技术方案。

2. 选择适宜的培育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光照等方面。

3. 优化培育技术,包括施肥、浇水、修剪等方面。

4. 创新培育模式,包括组织种植、野外培育、温室培育等方面。

5. 引进新品种,丰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质资源,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药用价值。

四、适用范围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方案适用于所有需要保护和利用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场合,包括中药材种植基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

五、创新要点1. 优化培育技术,提高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产效率和药用价值。

2. 创新培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培育模式。

3. 引进新品种,丰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种质资源,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药用价值。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

〔冉景丞、粟海军〕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071012 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12 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版)(学科代码: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主要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开展研究工作,其研究对象包含了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包含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重点开展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个体适应性、人工林培育理论与实践、喀斯特植被恢复理论与方法、石漠化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等。

本硕士学位点研究生招生培养设置四个学科方向招生培养。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严谨的工作态度,诚恳合作的求实创新精神,在生态学方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较宽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知识、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植物生态学】以西南喀斯特山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喀斯特适生植物对生态因子的个体适应、种间关系、生态因子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菌根共生机理、植物种群结构与种群动态、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喀斯特高原生态建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修复生态学】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高原湿地生态修复和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科学问题,从生态系统退化、生境脆弱性、生物逆境适应机制、种间关系以及群落配置机制开展系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退化生态工程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微生物生态学】以西南山地生态环境真菌资源发掘、真菌多样性、植物病害种类系统发育,微生物与动植物功能关系进行微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山地生态有机产品生产以及农林生产服务。

【动物生态学】以喀斯特高原山地兽类、鸟类、两爬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及区域多样性研究。

重点包含:从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入手,解析喀斯特高原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动物生态研究支撑;从珍稀濒危特有动物基础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及民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入手,开展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支撑喀斯特山地物种保育决策与管理;服务于喀斯特高原自然生态保护事业。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科学硕士专业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科学硕士专业简介

林学院071012生态学生态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目前已经招生4届硕士生,培养毕业硕士26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后备人选4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生态、恢复生态,生态工程、污染生态、土壤生态与全球变化等。

近年来,针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点林业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林木遗传育种学专业200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林木育种(含经济林)等。

近年来,主研部、省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10个林木、竹类良种通过省级认定,其中自主育成的两个核桃早实新品种在四川山区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珍稀濒危植物和特用经济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09070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专业于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质量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二,2008年国家重点学科遴选进入前八,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林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已经招生26届硕士生,培养毕业硕士200余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1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人工造林理论技术(含经济林),林木种子与种苗技术,林木栽培生理与森林生态,林木营养等。

近5年来,针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点林业科技攻关等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090703森林保护学森林保护学是一门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上要求很高的学科,近年来,我校森林保护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领域已居国内领先水平,甚至有的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特别在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资源昆虫和微生物制剂开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专业概述: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较高林业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学科方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林业技术及其相关规划、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森林培育与造林、生态恢复与林业环保、森林采运与林业机械、森林经营与经济等。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现代林业技术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林业科学、林业技术与相关经管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2.具备研究和应用现代林业技术的能力,能够进行森林资源的调查、分析和管理;3.具备进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能力,能够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4.具备森林经营与经济管理的能力,能够制定森林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策略;5.具备林业机械操作与维护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林业机械设备;6.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相关专业人员配合开展工作;7.具备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林业学科基础理论(2)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3)森林保护与病虫害防治(4)森林培育与造林(5)森林采运与林业机械(6)森林经营与经济(7)现代林业技术应用(8)环境保护与林业(9)林业政策与法规2.选修课程:(1)森林培育与种苗栽培(2)森林经营与投资管理(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4)林业GIS与遥感技术(5)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6)林业资源环境规划(7)林业产业经济学(8)非木林产品开发与利用(9)林木病虫害诊断与防控技术四、实践教学:1.实习:每年安排一至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到国内外知名林业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2.毕业实践:在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在课外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施方案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野生动植物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栖息地的破坏、非法捕猎、过度开发等因素导致许多物种陷入灭绝的边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为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提高公众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2.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买卖、运输、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

3.恢复和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障物种多样性。

4.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具体措施1.宣传教育(1)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公益广告等方式,普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知识。

(2)组织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3)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2.法律法规执行(1)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2)建立健全执法监管机制,对非法捕猎、买卖、运输、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加强与相邻国家和地区的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境非法交易。

3.栖息地保护与恢复(1)开展栖息地调查,了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

(2)制定栖息地保护规划,对重要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

(3)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减少对栖息地的破坏。

4.长效机制建立(1)设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基金,用于支持保护工作。

(2)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3)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科研工作,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施方案评估与调整1.设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实施方案,确保目标的实现。

3.定期向社会公开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研究生保护生物学作业题目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研究生保护生物学作业题目

2009级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
《保护生物学》作业
新来的各位研究生:
欢迎你们!
研究生的学习以主动学习为主,《保护生物学》现有几个题目,请你们每人一个题目,就题目作详细的讨论(包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

每人交一份各自题目内容的word 文档(打印版和电子版)和ppt作为作业。

各位做好后轮流就各自的题目来讲给大家听,然后大家提问讨论,时间两个小时。

电子文档和ppt于11月20日前发到karst0623@,纸质文档于12月31日前交到林学楼4楼我办公室。

要求:作业中引用别人的东西必需注明出处,参考文献在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

参考文献按正规格式(参考《植物生态学报》)列出。

请尽快把名单及题目发给我,并着手准备。

刘济明
2009-9-15
附:《保护生物学》讨论题目
1.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现状
2.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计测方法
3.入侵生物学研究进展
4.物种形成与灭绝原理
5.世界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发展趋势
6.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与应用
7.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丧失。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

5
苗震 102259230401139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437 69
6 付昌健 102259230401137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389 66
7 谢建冲 102259321103050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356 63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
序号 姓名
考生编号
拟录
拟录取专 拟录取专 研究方
取院 系码
业代码
业名称
向码
研究方向名称
初试总 复试- 复试-
报考类别

笔试 面试 总成绩
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习方式 录取批次
备注
1 任晓彤 102259230401136 003 071000 生物学 01
生理学
8 严雪洁 102259231202733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354 64
9 张美琦 102259153100593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337 69
10 王瑞坤 102259230401140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312 69
第 2 页,共 5 页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
序号 姓名
考生编号
拟录
拟录取专 拟录取专 研究方
取院 系码
业代码
业名称
向码
研究方向名称
初试总 复试- 复试-
报考类别

笔试 面试 总成绩

学习方式 录取批次
备注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阅读理解题(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25分,共50分)第一题材料: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致力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以下是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一些主要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护了大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2.种质资源保护:通过建立种质库、种质圃等方式,收集、保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种质资源。

3.生态修复与重建:针对退化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与重建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4.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利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5.生态教育与宣传:通过开展生态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3、种质资源保护的作用是什么?4、生态修复与重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法律措施?第二题资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太阳能研究与应用的科普文章。

一、太阳能的基本原理1.太阳能是通过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太阳能电池的类型1.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成本较高。

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略低于单晶硅,但成本较低。

3.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成本最低,但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

三、太阳能电池的应用1.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家庭、工厂等使用。

保护野生动物与植物课程设计

保护野生动物与植物课程设计

保护野生动物与植物课程设计保护野生动植物课程设计一、引言保护野生动植物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的认识,本课程设计旨在提供全面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并参与到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

二、课程目标1. 深入了解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了解国际、国内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 掌握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保护活动。

5.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出一份力。

三、课程内容1.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和对社会的影响a. 介绍野生动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经济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b. 分析人类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威胁和破坏。

2. 国内外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a. 介绍国际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法规。

b. 分析我国目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现状和政策。

3.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 介绍野生动植物的分类及其生活习性。

b.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识别野生动植物。

c. 培养学生正确的保护和处理野生动植物的方法。

4. 学习案例分享和解读a. 搜集一些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具体案例与学生分享,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b.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促进他们思考和参与保护活动。

5. 野生动植物保护实践活动a. 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亲身感受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b. 安排学生参与实地保护活动,如参与植树造林、清理环境污染等。

四、课程评估1. 完成课堂小组讨论和个人书面作业。

2. 指导学生完成一份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研究报告。

3. 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实践活动并撰写心得体会。

4. 以小组形式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的展示与评估。

五、教学资源与方法1. 教学资源a.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图书、报刊与网络资源。

b. 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的讲座和访谈资料。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 颁布)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

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本目录中各学科、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本目录制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1990 年10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0 颁布) 。

后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又于1997 年6 月联合下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 颁布) 。

本目录是在此基础上,经1998 年10 月和2005 年12 月两次补充修订而成。

三、本目录中有16 个二级学科带"( 含∶)" ,括号中的内容是对二级学科所包含内容的强调或补充,其学位授权和研究生培养除医学门类中有关学科按括号中的内容进行外,其它学科均按二级学科进行。

" 科学技术史( 分学科)"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分语族)" ,其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授权和研究生培养按括号中限定的学科范围进行。

四、本目录中部分学科、专业注明可授不同学科门类的学位,此类学科、专业授予学位的学科门类由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

五、本目录中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 学科、专业) 的代码分别为二位、四位和六位阿拉伯数字。

学科门类代码及名称一级学科代码及名称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01 哲学0101 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
一志愿
48
周泽英
102259231002560
003
090700
林学
01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354
57
68
285
非定向
全日制
一志愿
49
刘强
102259231102627
003
090700
林学
01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348
56
82
285
非定向
全日制
一志愿
50
赵亚波
102259230401176
003
090700
003
090700
林学
02
自然保护区学
338
58
90
281
非定向
全日制
一志愿
59
王焕
102259431703449
003
090700
林学
02
自然保护区学
342
54
82
280
非定向
全日制
一志愿
60
朱晓艺
102259230401190
003
095200
兽医
01
预防兽医学
384
84
74
316
非定向
全日制
一志愿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437
69
90
354
非定向
全日制
一志愿
6
付昌健
102259230401137
003
071300
生态学
01
动物学(生态)
389

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方案8篇

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方案8篇

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方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方案8篇制定活动方案需要灵活性,以应对计划外的变化和挑战,在活动方案中需要考虑到食品和饮料的安排以满足参与者的需求,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方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

(冉景丞、粟海军)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未来主要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

以西南特有、珍稀或是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及其保护、人工饲养繁殖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粟海军、代应贵、陈文龙、陈永祥)三、培养要求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确定培养方向和进行专业建设,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功底深厚、敢于挑战前沿、实际动手能力强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整体办学思路,按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科研”的人才标准,培养造就高质量的高级科学研究型合格人才。

要求学习者具有雄厚的基础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生物学、树木学、遗传学、气象学、土壤学、等理论知识,很强的综合利用上述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开展自然保护管理与规划、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得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具体要求: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献身科学的思想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

2. 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基础;3. 掌握数据分析与数理统计、生态学、造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动物保护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4. 掌握自然资源保护的保护生物学理论,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理论,动植物的系统与分类学知识,能够完成动植物物种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及评价、植被恢复与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以及森林旅游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工作;5. 了解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领域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沿革、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熟悉与本学科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方针、法律及法规;6. 了解国内外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本学科科学技术研究的进展、现代高新技术(生物工程技术、 3S 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行业本身工作的重点、发展动态和需求;7. 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查询、收集和基本处理方法,学会独立开展实验(试验)设计、实施方案、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科学研究工作;有较强的调查研究、决策、组织与管理以及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8.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和有关书籍,并能用外语撰写科学论文。

9.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课程设置及主干课程课程设置见附表.主干课程: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动植物系统与分类学、野生动植物研究与管理技术、恢复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自然保护区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学实践可以参加本科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作,具体时间不少于40学时。

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到本专业的生产单位,参加实践工作,并力所能及做些技术服务,具体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

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考核合格,写出评语,讲2学分。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学期间参加不少于5次学术报告(讲座)。

导师和学科组辅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科研和撰写论文,研究生在校期间需在省级及其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至少1篇(记1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学分)方能参加论文答辩。

六、主要专业实验植物分类学、恢复生态学、喀斯特森林生态学、自然保护野外研究技术等。

七、基本修业年限非在职学习研究生在校学习研究的最低年限为三年。

在职学习研究生最低学习研究的年限为四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学习的申请报告,经导师和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批,报告批准方可延期毕业。

八、中期考核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便于交流培养经验,检查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同时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材施教。

考核时间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

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情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外语水平、学位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成绩和完成学分情况;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

政治思想考核由学院党委组织进行。

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

不合格者延期进入论文阶段,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学位论文论文工作是针对研究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查阅、综述、选题、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等部分。

文献查阅、综述要求有一定的国内外文献查阅量,对论文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深入了解。

国内部分需查阅的文献包括相关的国内一级学报、部分中文核心期刊、有关的博(硕)士论文、有关专著等。

国外部分需查阅的文献包括相关的重要刊物、有关的重要著作等。

选题和开题报告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选择有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的题目作为研究内容。

开题报告就听取指导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完善。

科学实验部分根据研究内容要求在野外或(和)实验室内进行。

野外研究包括对研究点的接洽、调研、野外用设备的准备、野外研究题纲、野外研究方法和内容实施等。

室内研究结合野外所采的样本和材料进行,同时也包括对野外数据的整理过程。

在进行野外研究、室内实验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开始学位论文的撰写。

论文初稿完成后交导师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包括是否需要增加野外和室内实验数据,论文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正确,论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在导师修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论文再稿。

再稿论文交导师再次审阅后,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在入学后的1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作好开题的准备。

从开题到完成论文,实际工作不少于1年。

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

十、授予学位农学硕士十一、准予毕业的总学分27--30学分十二、各类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配置1. 必修课18学分;2. 选修课12--20学分;3. 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

十三、参考文献主要参考书目:1.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保护生物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徐宏发等.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3.吴国芳等编.植物学(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汪劲武编著.植物分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5.高中信等编.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6.盛和林等编.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7.尚玉昌编著.行为生态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马建章主编.自然保护区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9.金鉴明等编.自然保护概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10.薛达元,蒋明康.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11.克平主编.中国生物多样性理论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2.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3.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主编.保护生物学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4.W. J. Sutherland.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5.Theodore A. Bookhout.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ldlife and Habitats The Wildlife Society,199616.Bailey.Principles of Wildlife Management,199417.Michael L. Morrison et.al.Wildlife –Habitat Relationships.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218.Schemnitz S. D. Wildlife Management Techniques Manual. WashingtonD. C. Wildlife Association,198619. Payne N. F. Techniques for Wildlife Habitat Management ofWetlands.Mcgraw-Hll, Inc,199220.Krebs J. R. 1993.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al Ecology.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主要参考杂志:1.植物学报2.动物学报3.生态学报4.兽类学报5.中国野生植物6.植物资源学报7.植物生态学报8.植物杂志9.生态学杂志10.应用生态学报11.Journal of Ecology12.Journal of Biodiversity13.Journal of Vegetatio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14.Ecology15.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16.Journal of Range Management17.Conservation Biology18.Animal Behaviour19.British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20.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21.Behaviour Science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总学分为27-30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4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