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㈡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药效动力学
• 1、相同受体上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 如中药洋金花片、华山参片的主要成分东莨菪 碱、莨菪碱及阿托品等,可拮抗M受体激动剂 作用; • 纳洛酮可拮抗鸦片的作用。 • 2、在生理系统上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 产生药效的减低或增强。如中药药酒可增强催 眠药的作用。
• 3、在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中西药物相 互作用 • 如果中药和西药利用同一转运机制,会 相互影响摄取和转运。如中药麻黄含麻 黄碱,可与胍乙啶竞争胺泵而阻止其进 入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从而使胍乙啶的 降压作用逆转。
• 西药优降宁、痢特灵、异烟肼、苯乙肼等对单 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巴比妥类、吩噻 嗪类及口服降糖药代谢。 • 高血压患者服优降宁期间,不宜合用中药麻黄 及含麻黄中成药,后者含麻黄碱能发挥拟交感 胺作用,使储存于神经末梢中的NE、DA、五 羟色胺大量释放,可升高血压,甚至高血压危 象、脑出血。
• 四环素类、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林可霉素、铁剂(硫酸亚铁 等)、钙剂、钴剂(氯化钴、B12)、 生物碱(奎宁等)、甙类(洋地黄强心 甙)等,与含鞣质的中药(大黄、五倍 子、石榴皮、地榆、枣树皮、四季青、 虎杖、老鹤草、萹蓄等)、中成药同服, 结合生成鞣酸盐沉淀物,不易被吸收。
2、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 4、中药甘草、鹿茸不可与水杨酸类、甲 苯磺丁脲合用,因糖皮质激素与水杨酸 类衍生物合用,能使消化道溃疡的发生 率增加; • 5、中药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北 五味子等含水杨酸能酸化尿液,使磺胺 类溶解性降低,导致在肾小管结晶,引 起结晶尿或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
• 6、肝硬化所致的水肿、腹水,西药常使 用氨苯蝶啶或安体舒通,中医按阴黄证 施治可能使用茵陈术附汤或桂附地黄丸, 二者配合可引起高钾血症。因西药利尿 剂排钠留钾,而中成药含钾较高,长期 联合,导致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 率缓慢、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通过分析中药与西药合用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药理变化,阐明不恰当的中西药物合用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其毒性反应。

建议临床医师在合用中西药物治疗疾病时,应对其相互作用充分了解,并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关键词】中药;西药;相互作用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西药物合用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

在合并用药中,有的能增强疗效或减低毒副作用;有的减低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会引起致命后果。

因此,熟悉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临床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1 合理的相互作用1.1 增强疗效1.1.1 青霉素与痰热清注射液合用时,痰热清中所含的金银花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抑制作用,在抑制耐药菌体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作用。

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联用中药及其制剂可使病情好转加快,除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外,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

1.1.2 六味地黄丸对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症有治疗作用,其主要效应为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以达扶正祛邪的作用;维生素C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能够阻断抑制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的作用。

因此,维生素C与滋阴补肾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合用,在防治食管癌方面能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1.1.3 牛黄解毒丸含有大黄、牛黄等中药成分,大黄具有祛除病邪,排除陈旧代谢产物,促进组织器官恢复机能,产生新质的作用[1] ;牛黄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痉,具有除邪去病的作用。

现代研究证明:大黄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牛黄具有镇静、解热作用,能直接杀灭乙脑病毒,并具有消炎、解毒、抗菌及抗过敏作用,与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与抗过敏等作用的强的松配伍,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对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疗效显著。

1.1.4 维生素C能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糖元,促进细胞氧化,对心肌有修复作用;淫羊藿具有增加冠脉流量,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调节DNA的合成,改善细胞代谢,对心率的双相性作用。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发表时间:2012-07-24T16:16:34.4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韩明丽穆庆华[导读] 中西药合用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极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中医医院更为普遍。

韩明丽穆庆华(山东省莒县医药公司 276500 )【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3-0283-02 【摘要】目的中西药合用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极为常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中医医院更为普遍。

怎样正确评价中西药合用这一现象,有利于临床治疗的提高。

本文针对中西药合用的优势和中西药合用的弊端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中西药合用的优势作用,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服务。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优势协同作用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某些疾病临床治疗的效果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常来说,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是目前临床的研究方向之一。

中西药合理的使用,能够超出各自的功效,对某些病症能够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不正确的使用会导致药效的降低,严重时会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笔者就此谈谈自身看法。

1 中西药合用的优势1.1中西药合用以增加疗效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证实,当对休克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患者血压时,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如果此时加入参附注射液或者生脉注射液时,可使患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事先采用参附注射液或者生脉注射液的方式,可以适当减少升压药的用量,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

所以,中药制剂同西药升压药的配合使用,能够起到升压的目的,同时降低了升压药的用量,减少了对西药的依赖程度。

有关资料记载,其利胆或者茵陈浸膏的有效成分可促进灰黄霉素有效吸收;枳实可将胆道庆大霉素的浓度大幅提高。

以上例证都是通过中西药配合使用,促进药物吸收,增强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具有协同作用甘草同氢化考的松配合使用过程中,由于甘草内含有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人体内的代谢作用,提高氢化可的松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含量,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摘要]简述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中西药的各自特点和优势,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综述了当前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主要途径:中西药同时使用、将中药为西医所用———中药西化、用中医理论指导使用西药———西药中化,分析了这几种途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即中西药物的配伍问题,并展望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未来,提出了今后中西医结合用药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综述了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用药;中西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研究;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越来越广泛地被医家所应用,更多的患者选用中西药治疗。

临床上中西药物配伍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

中西药合理应用确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但影响疗效的提高,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我国长期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人医临床上中西医结合用药已日趋广泛,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动物和宠物疾病防治中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用药是中兽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和提高我国现代兽医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兽医学走向世界的桥梁。

将中兽医知识和西兽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取二者之长,融合贯通,探索中西医结合用药(中西药结合)的最佳途径并形成专门的理论,以此指导临床用药和兽药新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西药结合使用的历史与现状19世纪中叶,西医、西药大规模传入我国,在出现中、西医两大派别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以晚清中医名家张锡纯(I860〜1933)为代表,他著有《论中西药原宜相助为理》一书,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其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症,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要本,其奏效必捷。

【推荐下载】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推荐下载】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键入文字]
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
 【摘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很多疾病都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在中西药合用或先后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相互作用,笔者在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西药合用相互作用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西药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很多疾病的治疗都采取了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在中西药合用的过程中,二者合理配伍,其有益的影响可以提高药效,促进疾病尽快恢复,二者不合理配伍则可能使药效减弱,甚至产生毒性。

笔者对中西
1。

中西药联合用药

中西药联合用药

在药效学方面的研究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的药效学研究,也就是研究中西药物合用所 产生的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 作用 。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用药所追求的, 如痛必止注射液(汉防己、白屈菜、巴比妥、 苯甲醇、丙二醇)。经镇痛实验证明,镇痛 强度仅次于吗啡,比一般非麻醉性镇痛剂强 20倍,且无明显成瘾性,临床应用对恶性肿 瘤、类风湿及外伤性疼痛有明显作用。用生 脉散、丹参注射液与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 窦房综合征,既可适度提高心率,又能改善 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心脏缺血缺氧状态,达 到标本兼治目的。
中西药联合用药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疾病日趋增 多,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为 许多疾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广阔 的途径。中西药各有所长 ,相互配合使 用 ,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然而,药物 的相互作用,总兼有利有弊两方面。
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不仅造成药物的浪 费,而且可能加重毒副反应,降低药物效果,延 误治疗时间,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 因此熟悉中西药药理知识,做到择利避害,辨证 论治,是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基本原则。
减轻毒副作用 西药抗肿瘤药大多毒副作用大, 与中药及其制剂合用,不仅能增强抗肿瘤作 用,还能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如刺五加能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有升高白细胞,提高 免疫功能等作用,对环磷酸胺引起的白细胞 减少症有保护作用。因此,与化疗药物合用, 能拮抗其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毒性作用,提高 治愈率。
增加毒副作用 中药酒剂与三环类抗抑 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同用,会使其代谢 增强,增加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毒性反应; 若与环丝氨酸、肼苯达嗪、呱乙啶等同用, 可出现中枢中毒;若与胰岛素等降血糖药同 用,可至低血糖。桃仁、苦杏仁、白果等含 氰苷的中药及其制剂不能与麻醉、镇静、止 咳等西药同用,以免引起严重呼吸中枢抑制。

中西药物合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及机制

中西药物合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及机制

中西药物合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及机制韩伯杨【摘要】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中西药物合用的机会越来越多,相互作用的概率越来越高,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时会改变合用药动学(体内过程),即能够使合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其血药浓度、组织分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有时甚至发生毒性反应.凡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减少、毒性降低的合用,临床加以利用,反之则应避免.以期提高中西药物合用的有效性、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6【总页数】3页(P2996-2998)【关键词】中西药物;药动学;相互作用;疗效;不良反应【作者】韩伯杨【作者单位】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兖州272100;山东大学药学院,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2中西药物合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是指中药或西药改变合用西药或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改变其血药浓度、疗效或产生毒性反应。

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和疾病谱的变化,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中西药联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中药成分复杂,与西药合用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首先导致药动学变化,表现为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毒性改变。

因此,探讨中西药物合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对中西药物合用后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对促进中西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临床安全用药。

1 吸收过程的相互作用及机制药物吸收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与下述两因素关系密切:①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溶解速率、吸附、配合等;②机体的生理生化因素,如消化液的pH值、胃肠动力学性质、肠道菌群等。

上述因素在药物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促使中药或西药吸收的改变。

1.1 配合物和沉淀物的生成减少吸收1.1.1 配合物的生成含金属元素(含钙者有石决明、石膏、龙骨、阳起石、牛黄解毒丸、明目上清丸[1]、牡蛎、海藻、牛黄解毒片[2]、瓦楞子、安宫牛黄丸[3]、龙齿、寒水石、珍珠、牛黄上清丸、龙牡壮骨冲剂等,含镁者有滑石粉、代赭石[4]、明目地黄丸等,含铁者有自然铜、磁石、降矾丸等,含铝者有明矾等)的中药口服后在胃酸的介质中生成金属离子可以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与四环素类[2,6-8]分子结构中的酰氨基及多个酚羟基、与喹诺酮类[2]结构中的羰基、与异烟肼[2,8]分子结构中的肼类官能团、与左旋多巴[2]分子结构中的游离酚羟基结合生成难溶性配合物,减少吸收。

谈中西药在临床联合应用中的特点及相互作用

谈中西药在临床联合应用中的特点及相互作用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00 6 9
I G ,O t e 2 1 ,V 1 6 N . MH N c b r 0 0 0 1 o1 o . 9
谈 中西 药在 临床联 合应 用 中的特 点及 相互 作 用
黄爱娟 区林 华 苏和
【 摘要 】 总结 中西药联合应用 的特点 ,对 中西药联合应用 的药物相互作 用进行详细分析 。 【 关键 词 】 中西 药联用 ;特 点 ;相互作 用
排泄 率与 单用丹参 注射 液组 相 比减 少 了 3 .%, 34 清除率下 降了 2 . A C 5 %, U 显著增加 了 3 . 9 91 %。机
2 8 42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 1 0 0年 第 l 6卷 第 1 9期
I MHGN,Oco e 2 1 ,V 11 N .9 tb r 0 0 o.6 o 1
灰黄 霉素 、林 可霉素 、新 霉素 、氯霉素和 氨苄青
内服骨 碎补煎剂可 以减轻或消 除链 霉素对第 8 对 内酯类药物 的肝毒性 ,甚 至可 引起听觉 障碍 ;可 脑神经 ( 前庭神经 ) 的毒性作 用。健脾益 肾药 ( 如 使 利福 平 和 阿司 匹林 的排泄 减 少 ,加 重对 肾脏 黄芪 、白术 )与化疗药 物合 用 ,可降低化疗 药的 的不 良反应 。丹参注射液成分 复杂 ,各成分 之间
作 的深入 发展 ,临床上 ,中西药物联合并用 的机 22 增加 排泄 碱 性药 物 由于与酸 性药 物发 生 . 率越 来越 高 。经 常可见 一些病 人将 中西药 同服 , 相互 作用 ,可 大大 加 快排 泄 速度 ,导致 药 效 降
多则 十几 味 中药 ,再加上西 药 ,而不考虑 中西药 低 ,甚至失去治 疗作用 。碱性 中药如煅牡蛎 、煅 的配伍 禁 忌及 不 良后 果 。探 讨 中西 药 物联 用 中 龙骨 、红灵散 、女 金丹 、痧气散 、乌贝散等与 尿 液酸化药物诺氟 沙星 、呋喃妥 因 、吲哚美辛 、头 西 药物 化 学有 效 成 分 、性质 几 个方 面 浅 析 中西 孢类 抗 生素 等 联用 时 ,酸性 解离 增 多 ,排 泄 加 药 相互 作 用所 产 生 的配伍 变 化 及不 能 联合 应 用 快 ,使 作 用时 间和 作用 强度 降低 。 的 中药 和 西药 介 绍 如下 ,以便 在 临床 应用 过 程 23 减 少排泄 .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中西药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含的 鞣 质 , 与这 些 抗 生 素结 合 , 生 沉 淀 , 低生 物利 用 度 。 黄 也不 可 产 降 太 宜与 阿托 品 、 利舍 平 、 胃舒 平 、 硫酸 亚铁投 洋地 黄类 、 维生 素类 、 制 剂合 酶 用, 因产 生鞣 酸 盐沉 淀 而降 低疗 效 。 】 及其 制剂 含甘 草酸 , 多元 环 【 甘草 4 与 碱性 较 强 的 生 物碱 如 奎 宁 、 黄 碱 、 合 平 等配 伍 , 麻 利 因产 生 沉 淀 降 低疗
3 讨论
肺结核 患者 进行 的肺 部 手术极 易 因为排痰 的不及 时而导 致支 气管 等 并 发症 的 发生 , 对于患 者的康 复是 十分不利 的 。 这 而本项研 究 的数据表 明 , 对肺 结核 患者进行 手术之 后排痰 的护理 干预是 十分必 要的 , 它不 仅有 助于 降 低患者 并 发症 发生 的可能性 , 更加 有助于 患者 的早 日康 复 , 具有 十分 重
‘ 求医问药 半月刊 S e Me i l n ek dc A dAs T e dc e 0 2年第 l 卷 第 5 a k h Me i n 2 1 i 0 期
致不 良相互作用, 对安全 用药 及提高 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中
西药物协同作用、 降低疗 效和 药 效学 方 面 的 配伍 禁 忌 三方 面进 行 了分 析。 1 中西 药 合用 的优 势 11 中西 药合 用以增加 疗 效 .
4 2 中药甘 草 、 茸及 其 中成药 ( 如复方 甘草 片 、 . 鹿 例 复方 甘草 合剂 、 参 茸 片 等 ) 可 以与 西 药 中的 降糖 药 ( 不 例如 甲苯 磺 丁脲 、 降糖 灵 、 降 糖 优 等 ) 用 , 因 为 : 草 和鹿 茸 可起 到 糖 皮质 激索 样 作用 , 合 原 甘 如果 和 降糖 类 药物 配伍 , 将会 增加 体 内血 糖 , 得降血 糖 类药物 的药效 大大 降低 ; 使 而强 心甙 和甘 草配 伍 , 降 低血 钾导 致 强心 甙中毒 ; 杏 仁与 安定 、 醉 剂等 可 苦 麻 配伍 , 因苦 杏 仁苷 分 解 得到 的 氢氰 酸 , 肝 肾等 器官 造 成损 害 。 会 对

浅谈中西药合用禁忌及相互作用

浅谈中西药合用禁忌及相互作用

此 外 ,由于 大多数 中 药来源 于动 植物 ,可 能仍保 留着 某些 作物 调 联用 , 会 导致 作用 增加 、 毒性增 加 , 致 心率失 常 、 心衰 等不 良反应 。 节 的特 性和 基础 ,故 即便是 单味 药物 ,也 常能发 挥双 向的调节 效 乙醇 能增加 肝脏 药 酶的 活性 ,故与 含 乙醇的 酒大 黄、酒 当归 及 药
1 . 3 . 2 药 效学变 化 也不 一样;不 同产 地及不 同加工 方法 , 其人 参提取 物的量 也不 同。 会 对 中枢 产生抑 制 。
麻黄及 含有 麻黄 碱 的中药制 剂 可使 心肌 B受体 兴奋 而加 强心
用。 中药作 用的双 向性与 所用剂量 大小 和所含不 同化学 成分有关 , 肌收缩 力 ,所 以复方 川 贝精片 、复方 枇杷 糖浆 以及 半夏 露等 含有 可 出现小剂 量兴奋 , 大剂 量抑制 , 或 大剂量 兴奋 , 小剂量抑 制现象 。 丰富 麻黄碱 的中药制 剂 ,如与其 他 强心 药 ( 洋 地黄 、地 高辛 等 )
系和 应用 形式 ,它根据 药物 的性 能 组合 成为方 剂 ,其特色 和优 势 碱性西 药合用 , 煅 龙骨 、 煅牡蛎 、 硼砂 等碱性 中药 与胃蛋 白酶合剂 、 在于 整体观 与辨 证论 治 。因此 ,中 药最本 质 的特 点是在 中医 学理 乙酰 水杨 酸等 酸性 西药 合用 都会起 中和 反应 ,使 药效 降低 甚至 失
理平衡 ,而达 治疗 目的 这 是运用 中药治病 的基本 原理 。 1 . L 2 中药 组分 多且 化学 成分 结构 复 杂 中药 庞大 的混 合物
起 中毒 。
乙醇能 增加 肝脏 药酶 的活性 ,故 与含 乙醇 的酒 大黄 、酒 当 归
处方 , 造成 了有效成 分的不确 定性 同时造 成临床 治疗 的多靶点性 。 及 药酒 等 乙醇制 剂 同服 ,会 使上 述西 药在 体 内代谢 增强 ,半衰 期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结 语
16 0 3 50吉林 省梨树 县第一人 民医院
中西药联用的正面作用 中西药联用 以增加疗效 : 临床上抗休 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 , 效果 不 明 显时 , 加用生脉注射液或参 附注射液可使 血压逐渐平稳 。如果 预先使 用生 脉 注射 液或参 附注射液 , 即使减量或停用某 些升 压的西药 , 血压也能维持稳定 。可见中药 制剂与西药升压 药合用 可加 强升 压作 用 或减少对西药 升压 药 的依 赖 。据 文献 报 道, 茵陈浸膏或其利胆有效成分对 羟基苯 乙酮可促进 灰黄 霉素的吸收 ; 枳实可提 高 胆道庆大霉素 的浓 度。这都 是利 用一 种 药物促进另 一种 药物 的吸收 而达 到提 高 治疗效果 的 目的。 中西药联用 可起 到互补作用 : 山茛菪 碱能改善微循环 、 提高心率 , 如与生脉散 、 丹参等联用 可活 血化瘀 、 改善血 循 环 、 提 高心率 、 改善心 肌 的缺血缺 氧 , 起到 相辅 相成 的作用 。扶正 固本 的 中药 对人 体 免 疫功能 的调节 和提 高有一定 的作用 , 少 不 临床和实验证 明, 这类药物对化疗或放疗 所致 的肾上 腺皮质 和髓 质功 能抑制 有 一 定 的保护作 用 , 能减 轻放疗 、 并 化疗 后 引 起 的消 化 道反 应 。如 动物 实 验 中, 贞 女 子、 枣皮 、 补骨脂 、 玄参 等能保护注射环磷 酰胺后引起 的 白细胞下 降 。利用 中药 的 这种免疫调节作用 , 可提高西药的治疗效
中西 药联 用 的药 物 相互 作 用
孟秀丽 郑晓 东 炎、 泄泻时 , 同时给予服用维生 素 B 和 酶 . 制剂是非常不妥 的, 因为地榆 、 石榴 皮 、 五 倍子 、 虎杖 等 中药均 含有大 量 的鞣质 , 可 与维 生素 B 持久 结合 而排 出体 外 , . 使维 生素 B 失去应 有的作用 。牛黄解毒丸 中 . 含有石膏 , 四环素族 药物 分子结构 中含有 酰胺 基和多个 羟基 , 能与钙离子形成螯合 物降低其溶解度 , 响吸收。 中药洋金花 影 和西药 阿托品同时服用 , 洋金 花里含有阿 托品成 分 , 会超 过阿 托 品的安 全用 量 , 就 出现 中毒症状 。阿司匹林和鹿茸 、 甘草及 其复方制 剂同时服用 , 加消化性 溃疡发 增 生率 , 故两者不宜长 期合 用。 中西药相 互作用对药物分布 的影 响 : 中西药配伍 联用 可影 响药 物在体 内的分 布 , 而影 响疗效 ( 从 或增 强或减 弱 ) 或 产 , 生不 良反应 。例如理气中药枳实 , 能松弛 期 ; 中, 中剂量能抑制小 鼠肝药 酶而 其 大、 减 缓戊 巴 比妥的代谢 , 明显地延长小 鼠的 睡眠时间。西药痢特灵 、 优降宁 、 异烟肼 、 苯 乙肼 等对单胺 氧化酶有抑制作用 , 可使 去 甲肾上腺 素、 巴胺 、 多 5一羟色胺等单胺 类神经递质 不被破 坏 而在神 经末梢 中蓄 积 , 可 延 缓 巴 比妥 类 、 噻 嗪 类 及 口服 还 吩 降血糖 药的代 谢。 中药 麻黄 及含有 麻黄 的中成 药 ( 麻 杏石 甘 片 、 管炎 糖 浆 、 如 气 哮 喘冲剂 、 活络 丹 、 参再 造 丸 ) 大 人 或汤 剂( 如麻 黄汤 , 小 青龙汤等 ) 含的麻 大、 所 黄碱可使大 量贮存 于神 经末 梢 的单 胺类 神经递质 释放。因此 , 高血压病人应尽量 避免上述西药和 中药 的配伍联用 , 否则大 量单胺类递质 , 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 的大 量释放 , 可升 高血压 , 甚至 导致 高血 压危 象或脑 出血 。 破坏或 降低酶 的活性 : 含消化酶或酵 母酶 的中药 ( 如神 曲、 芽、 麦 豆蔻 等 ) 中 和 成药 ( 如保 和 丸、 翘解 毒 丸等 ) 宜与 银 不 酶类西药 ( 胃蛋 白酶 、 酶片 、 如 多 多酶 生、 淀粉酶 、 酶等)伍用 ,因后 者会破 坏 中 胰 药 中的酶 以及有益微生物 , 从而影响 中药 的药效 。反之 , 西药 的酶类药物 又不 宜与 含砷 、 、 钙 镁等金 属元素 的 中药 ( 如雄 黄、 石膏等 ) 和中成 药 ( 六 神 丸、 黄解 毒 如 牛 丸、 解毒 消炎 丸 等 ) 合用 ,因其 中金属 离 子可与酶结合 , 而使西药疗 效降低。 酸碱中和 : 具有 明显酸或碱偏性 的中 药和西药配伍应用 , 要考虑 到酸碱 中和反 应 会降低疗 效 。例如 酸 性 的 中药 ( 山 如 楂、 山茱 萸 、 梅 、 味 子 等 ) 中 成 药 乌 五 和 ( 如乌梅丸 、 山楂丸 、 味地黄丸 等 ) 与 六 若 碱 性西药 ( 如氨 茶碱 、 复方 氢 氧化 铝 、 碳 酸氢钠等 ) 同用 ; 碱性 中药 ( 或 如煅 龙骨 、 煅 牡蛎 、 硼砂 、 龙齿 等) 和中成药 ( 如痧 气 散、 行军散等 ) 与酸 性西 药 ( 阿斯 匹 若 如 林、 胃蛋 白酶 合 剂等 ) 合用 , 均会 由于 酸 碱 中和作用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 发 生 还 原 反 应 而 生 成 有 毒 物 质 : 药 中 殊 砂( 汞) 含殊砂 的 中成 药 ( 含 或 如朱砂 安神 丸 、 六神丸 、 七厘 散、 紫雪丹 、 苏合香 、 冠 心苏合 丸等 ) 不能 与具 有 还原 性 的西 药( 如溴 化 钾 、 化钠 、 化 钾 、 化 钠 、 溴 碘 碘 硫 酸亚铁 、 硝 酸盐 类药 物 等 ) 用 , 亚 合 因 二 者相互作 用可 发生还 原反应 而 生成有 毒 的溴化汞 、 碘化汞和硫化汞等有毒 的物 质, 引起较严 重 的汞中毒 , 如药 源性肠 例 炎 而见赤痢样大 便等 。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中草药与西药相互作用:许多中草药和西药都有相同的治疗作用,会互相影响。

例如,黄连和头孢类抗生素合用,可能会增加黄连中的生物碱含量,导致中毒;当中草药与西药合并使用时,一定要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西药相互作用:西药之间也会产生相互作用,大多数药物相互作用是不适宜的,如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削弱或引起不良反应。

3.中西医联合治疗:许多疾病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例如,中风患者常常需要中药调理身体,但抗凝治疗也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医生需要判断哪些中草药会与抗凝药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总之,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应该高度重视,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如果在用药期间出现任何明显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常用中西药相互作用

常用中西药相互作用

常用中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无论中药、中成药、化学药、还是生物制品等各类药品,均由含碳氢氧等不同化学元素与不同活性化学基团的物质构成。

两种以上药物联用时,不同化学基团相互作用,有的会发生盐析、凝聚、助溶、挥发或改变pH 值等物理变化,而影响药物的吸收;有的会发生水解、复分解、中和、沉淀、络合、氧化、还原、取代、聚合等化学变化,使有效成分破坏,或生成新物质与毒性物质,而改变、降低或丧失疗效,或增加、产生新的毒副作用;还有的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改变了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和血药浓度,使其失去原药理作用,产生协同或拮抗等药理作用;当重复使用同一或类似药物,也会造成蓄积中毒或诱发毒副反应。

一、中西药之间的理化反应1.1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大多数生物碱有较强的碱性,能与生物体内外的有机、无机酸结合成盐,少数以未成盐的游离态存在。

碘喉片、碘化盐、碱性药物、重金属盐类(次碳酸铋、硫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糖浆、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硫酸镁)、酶类、鞣酸等与生物碱容易发生沉淀反应,形成难溶性复合物,影响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1- 2]常用富含生物碱的中药有:黄连、黄柏、麻黄、乌头、附子、马钱子、洋金花、延胡索、曼陀罗、天仙子、苦楝子、半夏、天南星、天雄、苦参、雷公藤等。

1.2含有机酸的中药有机酸是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有酸性,如存在于中药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草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绿原酸等。

含有机酸的中药能酸化尿液,使磺胺类西药在肾小管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增加肾毒性。

[4]有些抗菌药物(如红霉素) 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而失去抗菌作用[5]。

一些制酸类(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等) 、氨茶碱等碱性西药与酸性中药合用时,发生中和反应或形成沉淀,降低疗效。

[4]常用富含有机酸的中药有:山楂、乌梅、山茱萸、五味子、金樱子、木瓜、女贞子、川芎、陈皮、青皮、白芍、金银花、枳实等。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执业药师西药学综合知识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执业药师西药学综合知识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执业药师西药学综合知识在药物制剂的临床应用中,常常针对不同病人的症状和病情,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

市场上的许多药品是复方制剂,临床上几种药物并用也相当普遍,使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现象日益突出。

现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受合用、或先后使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附加剂或食物等影响,而使药效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检查结果。

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增强,以致出现毒性反应;也可能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利用药物相互作用,除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外,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者人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中西药物联合并用的几率越来越高。

中西药物联合组方的制剂不断问世,剂型日益增多,因此重点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传统的药剂配伍分类(1)配伍变化不利的药理配伍其结果是拮抗作用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如胃动力药多潘立酮与平滑肌松弛药654-2配伍,促进胃动力作用抵消;如链霉素与庆大霉素伍用,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相加,毒副作用也增加;利福平与雷米封伍用,可延缓耐药性,但肝毒性增加。

(2)增加毒副作用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毒副作用加重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苷或强心物质,具有与洋地黄相似的强心作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苷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中西药合用产生有毒化合物,增加毒副作用。

含朱砂(Mg 2+ )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梅花点舌丹、七厘散、冠心苏合丸等,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钠、溴化钾、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可生成有毒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相互作用
刘巧玲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4(20)13
【摘要】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药两个体系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取长补短、融洽贯通逐步形成的一个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医学。

西医可以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祖国医学加以整理提高,而中药则可以通过改善血管的生理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调整物质代谢,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免疫功能和促进吞噬功能,达到扶正固本的作用,中西结合应用已取得很大发展,但中西药配伍应注意.不但有协同作用,可提高药效,也可有拮抗作用,现简述如下。

【总页数】1页(P5)
【作者】刘巧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妇幼保健院,2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应用 [J], 李俊义
2.浅谈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应用 [J], 卢玉梁
3.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分析 [J], 韩清泉
4.中西药合理配伍应用特点及机制分析 [J], 李瑞奇;王培智;苗明三
5.高校卫生所中西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探讨 [J], 刘正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物的结合及相互作用
[摘要]简述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中西药的各自特点和优势,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综述了当前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主要途径:中西药同时使用、将中药为西医所用———中药西化、用中医理论指导使用西药———西药中化,分析了这几种途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西药物相互作用即中西药物的配伍问题,并展望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未来,提出了今后中西医结合用药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从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综述了中西药物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用药;中西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研究;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越来越广泛地被医家所应用,更多的患者选用中西药治疗。

临床上中西药物配伍应用的情况日趋普遍。

中西药合理应用确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但影响疗效的提高,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我国长期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人医临床上中西医结合用药已日趋广泛,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动物和宠物疾病防治中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用药是中兽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和提高我国现代兽医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中兽医学走向世界的桥梁。

将中兽医知识和西兽医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取二者之长,融合贯通,探索中西医结合用药(中西药结合)的最佳途径并形成专门的理论,以此指导临床用药和兽
药新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中西药结合使用的历史与现状
19世纪中叶,西医、西药大规模传入我国,在出现中、西医两大派别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以晚清中医名家张锡纯(1860~1933)为代表,他著有《论中西药原宜相助为理》一书,认为“西医用药在局部,其重在病之标也,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也。

究其标本原宜兼顾,若遇难治之症,以西药治其标,以中药治其要本,其奏效必捷。

”他还在其临证心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述了用石膏和阿斯匹林制成石膏阿斯匹林汤,治疗温病周身热证,开创了中西药物联合运用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西药联合使用得到了重大发展。

目前,中西药物应用于同一患畜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大家畜上运用较多。

例如,治疗马乙型脑炎,在服用中药石膏知母汤的同时使用减少脑内压、镇静、解痉、调整大脑皮层功能的西药;在治疗肺气肿时用桑白皮、瓜蒌、桔梗等药煎汤加氯化钠一并投服,均可提高疗效。

除了临床处方外,中西药复方制剂也得到广泛研究,如用大黄与小苏打配合组成大黄苏打片,用于调理肠胃,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用金银花、板兰根、扑热息痛、扑尔敏等组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综观中西药联用现状,一方面,中西药联用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其临床运用机率越来越高,逐渐为兽医工作者所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受某些错误宣传的影响,片面夸大中西药联用的优势,造成了在兽医临床和兽药制剂研发中,不讲禁忌,盲目运用,造成浪费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的现象屡有发生。

因此,研究中西药之间相互作用,不仅有深远
的学术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西药在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中药与化学药物合用时,若配伍合理则可产生协同作用,表现为药效增强,若配伍不当,不仅出现拮抗作用,降低药效,甚至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据近年来报道,中成药与化学药品合用后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主要涉及 20 余个中药品种和含生物碱、有机酸等 6 类成分的中药。

三、中西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中,某个或多个环节上可能发生的变化都可能改变药效(增强或减弱),或产生毒副反应。

1.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中西药联合用药会因胃肠道酸碱度变化,胃肠蠕动改变,胃排空时间改变,胃肠内螯合物、络合物、沉淀物形成而影响中西药在胃肠道的吸收过程和吸收速度,从而降低疗效、产生毒副作用。

2.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一些中西药联合用药后,可使中、西药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发生改变, 有时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

如中药枳实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治疗胆道感染时,通过松弛胆总管括约肌,降低胆道内压力,可大大升高后者在胆道的浓度,产生毒副作用。

碱性的矿物类中药硼砂和含硼砂的中成药(红灵散和行军散)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联用,可使后者脑组织内分布的药物浓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耳的毒性作用,易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

含有鞣质类化合物的中药(地榆、五倍子)与
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影响西药的代谢速度,增加其在肾脏的重吸收,导致血及肝脏内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3.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中药生甘草及含乙醇的中药制剂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苯巴比妥、降糖灵、优降糖等同用,使代谢产物增加,从而诱发或增强其不良反应。

同时含乙醇的中药不宜与水合氯醛同服,乙醇与水合氯醛能生成具有毒性的醇合氯醛,使毒性加剧,导致死亡。

4.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一些酸碱性药物由于发生相互作用,可大大加快药物排泄速度,导致药效降低。

如红灵散、痧气散、马贝散、陈香白露片等与尿酸化剂诺氟沙星、呋喃妥因、消炎痛、先锋霉素等联合使用时,导致酸性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强度降低。

乌梅、山楂、山萸肉、五味子、蒲公英、参麦饮、五味消毒饮、川芎茶调散等含有有机酸的中药,与氨基糖甙类、磺胺类抗生素配伍使得抗生素乙酰化率增高,溶解度降低,可导致在肾小中析出,形成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

四.结语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机率越来越高,但中西药联合使用不是中、西药简单的组合与叠加,而是中西药物及其理论的有机融合,联用时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

形成中西医结合用药理论是实现中西药结合必须突破的瓶颈,医学工作者在此方面开展了许多科研和实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其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用药的发展,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中西医结合用药在兽医界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逐渐为广大兽医工作者所接受,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增多。

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生产相结合,摸索和总结中西药物配伍的规律、特点,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和实验方法,以其正确指导科研生产和临床用药,推动兽医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药物配伍应用后在疗效增强的同时,存在配伍后毒性增加,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

临床用药时仅凭借中、西药物各自肯定的临床疗效,而不了解两者相互作用后的体内过程,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必然造成安全方面的隐患。

因此,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起源、现状及发展进行总结,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对中西药合用的优势和特色进行分析;加强中西药合用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和分析系统,开展中西药合用及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药学检测;加强对临床医生进行中西药
合用后安全性知识的普及,使中西药联合应用有据可依,不仅可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与西方医学的优势互补,对于弘扬我国传统医药文化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文仲.中草药与化学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6∶378~382.
2 赵博.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与不良反应. 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2002,24(3) ∶131~135.
3 龚照永. 临床慎用甘草. 基础中医杂志,2001,15(2) ∶57.
4 黄秀英,余小芳.甘草及其制剂与西药联用的拮抗和毒副作用.福建中医药,1998,29(6) ∶21.
5 阎正华,郭惠琴,郭民生.甘草与西药配伍应用的利弊.陕西中医,1996,17(2) ∶83~85.
6 马志山.中西药合用浅议.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7) ∶46.
7 娄月芬,王晶. 浅谈中西药配伍禁忌. 中国药房, 2003,14 (12) ∶763~765.
8 郑婉玉,程心玲,林国华 .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 海峡药学,、
9 文川.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中国社区医师,2005,20(5) ∶220~221.
10 岳登明. 浅谈不宜联用的中西药.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5) ∶274.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