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合集下载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

植物检疫的意义(1)、开展植物检疫工作能有效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2)植物检疫是贸易交往中双方应尽的义务,同时亦是维护自身利益、树立形象、建立信誉的重要工作我国植物检疫的沿革1、孕育时期(1914-1930年)2、初建时期(1931——1948年)3、发展时期(1949——1965年)(1)机构和队伍建设(2)国内植物检疫的开展 (3)口岸植物检疫业务管理体制的改革4、停滞时期(1966——1976年)5、昌盛时期(1977年)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机构有2400多个,专职检疫人员有11000余人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并对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扩散进行隔离和处置的保护资源和生态安全的措施。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及产品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检疫法规(quarantine regulations):是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危险性有害生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简单地说就是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发生后对农林业生产能造成巨大损失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国或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不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在我国它们包括国家和各省(市、区)颁布的植检法规中规定应该实施检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以及对外鉴订的有关协定、协议、贸易合同中规定应当检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植物:系指活的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而未经加工制作,或者虽经加工,但仍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产品,如林业上的干果、生药村、木材等。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威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林木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防控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需要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系统的监测和调查。

本文将介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基本概念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的技术手段1、地面踏查地面踏查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通过在林间设置样地,观察样地内林木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地形图和林相图进行分析,以掌握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规律。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或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信息,提高监测效率。

3、昆虫捕获器昆虫捕获器是一种利用昆虫趋光、趋化等特性捕获昆虫的装置,可以用于监测昆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4、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病原菌、虫卵等微小生物,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将成为未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重要手段。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更精细的森林病虫害信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分子识别物质的新型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高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结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是有效防控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木材资源造成危害的生物,如害虫、病原菌、杂草等。

它们会引起森林生长受限、木材质量下降、森林病害流行等问题,严重威胁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林业经济的发展,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二、预防措施预防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预防措施:1. 引种检疫:及时发现并阻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引入是预防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强进口木材、苗木、种子和包装材料的检疫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

2. 疫源病害防治:对于疫源病害,要加强疫源地治理,采取合理的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3. 林分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的抗病虫害能力。

例如,适当稀疏林分,增加林冠间的通风和光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4. 清洁栽培:加强田园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源,保持场地清洁。

同时,要定期清理、烧毁枯枝败叶,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三、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对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体系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环节。

1. 有害生物监测:利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对林分、树木和土壤等进行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巡查、陷阱捕获、诱捕等方式,获取有害生物的信息,掌握其分布和数量变化。

2. 预警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布有害生物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以便相关部门和林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等自然界已有的生物资源,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等优点。

1. 天敌引进:通过引进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例如,引进寄生蜂来控制松毛虫、松毛虫等害虫的种群数量。

2. 病原微生物防治:利用病原微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例如,使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来控制松材线虫、白蚁等害虫。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
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指由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造成林业资源受损害的自然灾害。

以下是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标准:
1. 松材线虫病:出现感染病株。

2. 叶部病害:检疫性有害生物感病率40%以上,或林木死亡株率5%以上;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感病率60%以上,或林木死亡株率10%以上。

3. 枝干病害:检疫性有害生物受害株(梢)率20%以上,或林木死亡株率5%以上;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受害株(梢)率30%以上,或林木死亡株率10%以上。

4.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未发生区新发现或已发生区的新造林地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成灾;在已发生区检疫性有害生物造成寄主植物死亡为成灾,未造成寄主植物死亡的按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应指标降低5个(其中死亡率降低1个)百分点界定成灾标准(达到检疫性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的整个小班面积均计入成灾面积)。

这些标准可能因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

如需获取具体信息,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家。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04年8月12日,国家林业局办造字[2004]59号文件发布第4号《公告》公布了19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自2005年3月1日生效,原林业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同时废止。

2005年8月29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538号补充了刺桐姬小蜂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2008年2月18日,国家林业局发布2008年第3号公告,将枣实蝇增列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2010年5月5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发布2010年第1380号公告,将扶桑绵粉蚧增列为全国农业、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1.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aeus寄生与分布:杨干象是危害杨属(Populus)植物中黑杨派及欧美品系杂交品种、旱柳(Salix matsudana)、爆竹柳(S.fragilis)、复叶槭(Acer negundo)等植物的幼苗及人工林的主要枝干害虫。

国内分布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寄主与分布:松突圆蚧是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l)、湿地松(P. elliottii)等植物的一种针叶、球果害虫。

国内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省。

3.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寄生与分布:双钩异翅长蠹是危害热带、亚热带地区橡胶属(Hevea)、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木棉属(Bombax)、白格(Albizzia procera)等木材、锯材、弃皮木材及藤科等制品的一种严重性害虫。

国内分布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4.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寄主与分布:美国白蛾是危害林木、果树、灌木等植物的一种食叶害虫。

第二部分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第二部分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 猕 猴 桃 细 菌 性 溃 疡 病 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al. • 松疱锈病菌 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 • 蔗扁蛾 Opogona sacchari • 枣大球蚧 Enlecamium gigantea • 落 叶 松 枯 梢 病 菌 Botryosphaeria laricina Y.Z.Shang
薇甘菊花量大,结 实量也大,且与光照时 数成正比。 其种子为长椭圆 形,亮黑色,千粒重为 0.0892g。
三、生长及蔓延速度
薇甘菊幼苗初期生长缓慢,在 一个月内苗高仅为1 1cm, 但随着 苗龄的增长,其生长随之加快,其茎 节极易出根,伸入土壤吸取营养,故 其营养茎可进行旺盛的营养繁殖。
由于薇甘菊的种子产 量极丰富,细小且轻,易借风 力或动物、昆虫以及人类 的活动而远距离传播,也可 以通过与土壤接触的节间 与匍匐茎蔓延,且生长迅速, 单株植物在生长季节几个 月内就能扩散蔓延。
一、形态特征 二、开花结果特点 三、生长蔓延速度 四、生态学特性 五、生境的植被类型 六、传播和分布 七、主要危害 八、薇甘菊的治理
一、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细长, 匍匐或攀缘,多分枝,被短柔毛 近无毛,幼时绿色,近圆柱形, 老茎淡褐色,具多条肋纹。
叶三角状、卵形,长4~13cm,宽2~9c m,基部心形,偶近戟形,先端渐尖,边缘具数个 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两面无毛,基部3至7出脉; 叶柄长2~8cm,上部的叶渐小,叶柄亦短。
七、检验检疫方法 1. 症状检验:在产地检疫调查时,仔细观察 苗木主干和枝条上有无病瘤;对枯枝、植 梢及枯死的苗木拔出后,看其根颈处有无 病瘤。 2. 显微镜检验:取病组织分离,在液体培养 基表面能产生较厚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膜, 在固体培养基上能产生湿润发光的半透明 菌落。挑取菌落镜检,病菌为杆状细菌, 具有 1 ~ 4 根周生的短边毛,如是单鞭毛, 则多为侧生。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技术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节: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分析第三节: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法规与检疫技术规范第四节:植物检疫的生物学基础第五节:林业植物检疫抽样调查技术第六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技术第七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处理技术第八节:我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商品流通的加快,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率加大。

一方面要加快商品、货物的流通,取消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本地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我们的检疫工作就是解决这一矛盾。

一、当前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我国仍然属于一个缺林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仅为0.12公顷和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1%和12%,而且森林的质量和生产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人工林面积较大,健康程度不高,生物灾害发生频繁。

在已有分布的8000余种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其中虫害5020种,病害2918种,鼠类160种,林业有害植物150种,造成灾害的有100多种,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超过1亿亩,影响林木生长量达1700万m3,经济损失达88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760亿元。

目前在我们重点治理的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外来有害生物占了一半左右,椐统计,我国每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4200万亩,经济损失达560亿元。

一些危险性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主要因为引种不慎而带入的,由于贸易的发展,有害生物入境的频率在增加,国家检验检疫部门2002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310种,涉及货物22448批次,2003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900种,涉及货物48139批次,一些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境定居后,进一步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人为传播,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情况看,多数是通过带疫的木材及其制品(包括木质包装箱、电缆盘等)进行传播的。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及其常见寄主植物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及其常见寄主植物
国外日本。
杨干象
杨柳科植物的植株、苗木、木材(含原木、锯材)。
国内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承德县、平泉县、滦平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青龙满族自治县),廊坊市(香河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松山区、敖汉旗、宁城县、喀喇沁旗),通辽市(奈曼旗、库伦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绰尔林业局、绰源林业局、克一河林业局、甘河林业局、吉文林业局、阿里河林业局、大杨树林业局、毕拉河林业局、根河林业局、金河林业局、满归林业局、莫尔道嘎林业局);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东陵区、苏家屯区、新城子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朝阳市(龙城区、双塔区、北票市、凌原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阜新市(海洲区、新邱区、细河区、清河门区、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昌图县、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抚顺市(顺城区、东洲区、望花区、新抚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市(南芬区、明山区、溪湖区、平山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辽阳市(太子河区、宏伟区、弓长岭区、灯塔市、辽阳县),鞍山市(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丹东市(振安区、凤城市、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连市(金州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瓦房店市、庄河市、普兰店市),营口市(老边区、鲅鱼圈区、盖州市、大石桥市),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县),锦州市(太和区、北宁市、凌海市、义县、黑山县),葫芦岛市(连山区、南票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榆树市、九台市、德惠市),松原市(宁江区、扶余县、长岭县),吉林市(昌邑区、龙潭区、船营区、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辽源市(东丰县、东辽县),通化市(集安市、梅河口市、辉南县),白山市(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江源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珲春市、图门市、汪清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尚志市、双城市、五常市、巴彦县、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方正县、宾县),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拜泉县、甘南县、依安县、泰来县、龙江县),黑河市(五大莲池市、北安市、嫩江县),大庆市(肇州县、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伊春市(带岭区、铁力市),鹤岗市(萝北县、绥滨县),佳木斯市(富锦市、抚远县、桦川县、桦南县、汤原县),双鸭山市(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七台河市(勃利县),鸡西市(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牡丹江市(海林市、穆棱市、林口县、东宁县),绥化市(北林区、海伦市、安达市、肇东市、绥棱县、庆安县、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加林局、松岭、新林、塔河、呼中、十八站、韩家园、

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报告、公布和解除程序-最新国标

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报告、公布和解除程序-最新国标

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报告、公布和解除程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报告、公布和解除的程序和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官方对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的报告、公布和解除。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或生态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确认的有害生物。

本标准中指的是农业、林业和草原、进出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2.2疫情pest epidemic situation本标准中指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或传播对农业、林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及人类生命健康等造成危害或威胁的情形。

2.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评价一种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其传入的可能性及将为此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的过程。

2.4监测monitoring为及时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否存在以及掌握其发生动态而持续进行的调查。

2.5扩散spread有害生物在某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

2.6根除eradication采取植物措施将一种有害生物从一个地区彻底消失。

3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程序3.1 提出名单3.1.1 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主管部门组织农业、林业和草原、进出境等部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家提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初选名单。

3.1.2国家农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农业植物检疫机构的有关专家提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初选名单。

3.1.3国家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林业植物检疫机构的有关专家提出全国林业和草原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初选名单。

3.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分别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植物检疫机构的有关专家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林业和草原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初选名单。

3.2 风险分析3.2.1确定风险分析方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重新印发《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重新印发《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重新印发《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3.08.29•【文号】林生规〔2023〕3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动植物检疫正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重新印发《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林生规〔202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7月底到期。

为保持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公布、疫区划定和撤销管理的规范性和政策的延续性,结合新形势下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需要,我局对《办法》进行了部分修改,现重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地执行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局。

特此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8月29日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防止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扩散,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贸易安全,根据《森林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有关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制定本办法。

一、疫情认定与公布各地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检疫工作中,发现疑似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应当立即取样并送至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经鉴定机构鉴定确认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疫情,并组织疫情普查,确定疫情发生范围和程度。

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公布。

其中,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疫情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其他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公布。

森林植物检疫-第7章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森林植物检疫-第7章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检疫处理和防治方法
A检疫措施 以监测检疫为主导,阻止新疫区发生,加强检疫;发 现疫情,应作消毒处理;坚决禁止带皮松材的异地运输。 消毒处理有药剂熏蒸、高温干燥灭虫等方法。 气温超过20℃时,用药剂量和处理时间为,溴甲烷80g/m3,6h或 30-40g/m3,24h;磷化铝20g/m3,72h。 B化学防治 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喷洒;包塑料裙,磷化铝片密 闭熏杀;虫道熏蒸。 C诱饵木防治 18-30亩林地,砍伐1-2株健康的油松树,砍伐时伐 根高度留足20-30 cm D营林措施 及时清理濒死木和枯死木 E生物防治方法 拟双角斯氏线虫;缓释性植物引诱剂。
2008年2月18日,国家林业局发布2008年第3号公告,将枣实蝇 增列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2006年3月2日农业部发布了617号公告,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菜豆象 柑桔小实蝇 柑桔大实蝇 蜜柑大实蝇 三叶斑潜蝇 椰心叶甲 四纹豆象 苹果蠹蛾 葡萄根瘤蚜 苹果绵蚜 美国白蛾 马铃薯甲虫 稻水象甲 蔗扁蛾 红火蚁
寄主: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樟子松、华北落叶松、白杄 主要形态特征:♂体长5.9-8.1mm,平均6.47mm;♀体长7.5-9.6mm,平均8.3mm
鞘翅基缘弧形前突,每个翅基 缘端部具12个突出且互相重叠 的锯齿突
在复眼上缘的下方至口上脊 边缘的1/3处具1对瘤突; 口上脊端缘的下面生一稠密 的黄色毛刷
检验检疫方法
1)木材及其制品的检验 看木材及其制品表面是否有众多圆而垂直的蛀孔口,隧道与年轮是否略平行。 用斧头或锤击打木料 2)弃皮藤料的检验 手拉一拉或压一压藤条,易折断
检疫处理和防治方法
1)大批量木材及其制品、集装箱运载的藤料及其制品或木质包装箱等可采用溴甲烷、硫 酰氟熏蒸处理,用药量为30-40 g/ m3,熏蒸24 h;用薄膜密闭后要立即投药,以防该虫咬 破孔洞而漏气,影响熏蒸效果。 2)少量有虫藤料,可采用45 %硫磺熏蒸处理,用药量为250 g/ m3,点燃后熏蒸24 h。 3)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水浸木材的处理方法,水浸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

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1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04年8月12日,国家林业局办造字[2004]59号文件发布第4号《公告》公布了19种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自2005年3月1日生效,原林业部发布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同时废止。

2005年8月29日,《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538号补充了刺桐姬小蜂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2008年2月18日,国家林业局发布2008年第3号公告,将枣实蝇增列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具体名录如下:13.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中文别名:红胸叶虫、椰子扁金花虫、椰子棕扁叶甲、椰子刚毛叶甲。

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铁甲科(Hispidae),潜甲亚科(Anisoderinae),Cryptonychini族。

分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群岛及东南亚。

寄主(能危害35种之多)其中椰子为最主要的寄主。

椰心叶甲是中国禁止进境的国际二类植物检疫对象经检疫不合格的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的处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有关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与输出国签订的双边协定、贸易合同和信用证等规定对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实施检疫,对不合格的入境检疫物签发《检疫处理通知单》,通知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和技术指导下作熏蒸、消毒、退回或销毁等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根据货物携带病虫害的不同情况而决定。

经检疫发现入境检疫物携带我国政府禁止传入的一、二类危险性病虫害,整批货物必须作熏蒸、消毒等灭害处理。

如无有效处理方法或病虫害为害严重并已失去使用价值的,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经检疫发现入境检疫物携带危险性病虫害违反双边协定、贸易合同和信用证规定;或者病虫害为害严重,影响货物质量的作熏蒸、消毒等灭害处理。

无有效处理方法或病虫害为害严重并已失去使用价值的,作退回或销毁处理,但通过限制措施能达到防疫目的,则采取限制使用地区、使用范围、使用时间、限制加工地点、加工方式、加工条件等措施,达到检疫目的。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总结词
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对林木健康生长构 成威胁。
详细描述
云南松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林业害虫,主要危害云南松等 针叶树种。该虫具有爆发性繁殖、传播速度快、危害面 积广等特点,对林木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 控制云南松毛虫的危害,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包括化 学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技术等。其中,化学防治主要 使用农药进行喷雾防治;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寄生蜂等天 敌昆虫进行防治;营林技术主要是结合森林经营措施, 提高森林自身抗灾能力。
防治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 和生态环境。
03
林业有害生物及病虫害防 治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有害生物监测系统 还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足,无法 全面、准确地监测林业有害生
物的动态变化。
监测技术落后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林业有害生 物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 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无法及 时发现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
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造成严重 的危害,导致林木死亡、生长 量减少、产量下降,甚至引起 森林火灾。
这些有害生物破坏森林生态系 统平衡,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 扩散也给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 的损失和威胁。
02
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
林业病虫害防治政策
政策支持
政府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防治工作的开 展。
01
社会资本引入
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病虫害防 治工作,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 投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02
03
资金使用监管
加强对防治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资 金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资 金使用效益。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1.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 Nickle2.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3.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4.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5.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6.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7.锈色棕榈象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8.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9.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10.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11.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12.落叶松枯梢病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 (Sawada) Shang13.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rst14.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1—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1.落叶松球蚜Adelges laricis laricis Vall.2.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3.板栗大蚜Lachnus tropicalis (Van der Goot)4.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 (Fitch)5.栗链蚧Asterolecanium castaneae Russell6.法桐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7.紫薇绒蚧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 Kuwana8.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9.槐花球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10.松针蚧Fiorinia jaonica Kuwana11.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12.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13.栗红蚧Kermes nawae Kuwana14.柳蛎盾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enius15.杨齿盾蚧Quadraspidiotus slavonicus (Green)16.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 (Kuwana)17.云南松干蚧Matsucoccus yunnanensis Ferris18.栗新链蚧Neoasterodiaspis castaneae (Russell)19.竹巢粉蚧Nesticoccus sinensis Tang20.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 (Lobdell)—2—21.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fraxinus Tang22.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Tozzetti)23.杨圆蚧Quadraspidiotus gigas (Thiem et Gerneck)24.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25.中华松梢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26.卫矛矢尖蚧Unaspis euonymi (Comstock)27.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28.沙枣木虱Trioza magnisetosa Log.29.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 (Say)30.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31.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 Matsumura32.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marcopoli Obenberger33.花椒窄吉丁Agrilus zanthoxylumi Hou34.杨十斑吉丁Melanophila picta Pallas35.杨锦纹吉丁Poecilonota variolosa (Paykull)36.双斑锦天牛Acalolepta sublusca (Thomson)37.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erster)38.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39.黑星天牛Anoplophora leechi (Gahan)40.皱绿柄天牛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41.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 Matsushita42.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3—43.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44.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 (Pallas)45.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46.花椒虎天牛Clytus validus Fairmaire47.麻点豹天牛Coscinesthes salicis Gressitt48.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49.四点象天牛Mesosa myops (Dalman)50.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51.锈斑楔天牛Saperda balsamifera Motschulsky52.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 (Linnaeus)53.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 )54.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55.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sinoauster Gressitt56.光胸断眼天牛Tetropium castaneum (L.)57.家茸天牛Trichoferus campestris (Faldermann)58.柳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 Heydel.59.紫穗槐豆象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 Motschulsky60.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61.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62.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 (Maulik)63.油茶象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64.榛实象Curculio dieckmanni (Faust)—4—65.麻栎象Curculio robustus Roelofs66.剪枝栎实象Cyllorhynchites ursulus (Roelofs)67.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68.大竹象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69.核桃横沟象Dyscerus juglans Chao70.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 (Harold)71.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 (Olivier)72.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73.杨黄星象Lepyrus japonicus Roelofs74.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avidis Fabricuius75.松黄星象Pissodes nitidus Roel.76.榆跳象Rhynchaenus alini Linnaeus77.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 (Heller)78.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79.云南木蠹象Pissodes yunnanensis Langor et Zhang80.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81.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 micans Kugelann82.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 Eggers83.十二齿小蠹Ips sexdentatus Borner84.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chulsky85.云杉八齿小蠹Ips typographus L.86.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5—87.杉肤小蠹Phloeosinus sinensis Schedl88.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89.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90.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s Lesne91.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92.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 tsuneonis (Miyake)93.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94.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 (Haldemann)95.水竹突胸瘿蚊Planetella conesta Jiang96.柳瘿蚊Rhabdophaga salicis Schrank97.杨大透翅蛾Aegeria apiformis (Clerck)98.苹果透翅蛾Conopia hector Butler99.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100.杨干透翅蛾 Sesia siningensis (Hsu)101.茶藨子透翅蛾 Synanthedon tipuliformis (Clerk)102.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itauhei Yang103.曲纹紫灰蝶Chilades pandava (Horsfield)104.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obducta (Meyrick)105.华北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sinensis Yang106.芳香木蠹蛾东方亚种Cossus cossus orientalis Gaede 107.蒙古木蠹蛾Cossus mongolicus Erschoff—6—108.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 Chou,Fang et Chen109.小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 Staudinger110.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111.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112.木麻黄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113.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114.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115.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 (Bojer)116.银杏超小卷蛾Pammene ginkgoicola Liu117.云南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insulariana Liu118.苹果顶芽小卷蛾Spilonota lechriaspis Meyrick119.柳蝙蛾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120.柠条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 (Liao) 121.槐树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onois (Mayr)122.刺槐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philorobiniae Liao123.落叶松种子小蜂Eurytoma laricis Yano124.黄连木种子小蜂Eurytoma plotnikovi Nikolkaya125.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 flagellicornis (F. Smith) 126.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127.桃仁蜂Eurytoma maslovskii Nikoiskaya128.杏仁蜂Eurytoma samsonoui Wass—7—129.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et La Salle 130.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131.泰加大树蜂Urocerus gigas taiganus Beson132.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pp.133.小黄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innaeus)134.尖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aculabialis Tsai et Hwang135.枸杞瘿螨Aceria macrodonis Keifer.136.菊花叶枯线虫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Schwartz) Steiner137.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et White)138.油茶软腐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139.圆柏叶枯病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140.冬枣黑斑病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Fr.) Wiltsh141.杜仲种腐病菌Ashbya gossypii (Ashby et Now.) Guill.142.毛竹枯梢病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143.松苗叶枯病菌Cercospora pini-densiflorae Hari. et Nambu144.云杉锈病菌Chrysomyxa deformans (Diet.) Jacz.145.青海云杉叶锈病菌Chrysomyxa qilianensis Wang, Wu et Li—8—146.红皮云杉叶锈病菌Chrysomyxa rhododendri De Bary 147.落叶松芽枯病菌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148.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149.二针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flaccidum (Alb. et Schw. )Wint.150.松瘤锈病菌Cronartium quercuum (Berk.) Miyabe151.板栗疫病菌Cryptonectria parasitica (Murr.) Barr.152.桉树焦枯病菌Cylindrocladium quinqueseptatum Morgan Hodges153.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154.松针红斑病菌Dothistroma pini Hulbary155.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156.国槐腐烂病菌Fusarium tricinatum (Cord.) Sacc.157.马尾松赤落叶病菌Hypoderma desmazierii Duby158.落叶松癌肿病菌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ig) Dennis159.肉桂枝枯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 Griff. et Maubl160.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 (Thum.) Sydow161.梭梭白粉病菌Leveillula saxaouli (SoroK.) Golov.162.落叶松落叶病菌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Ito et al—9—163.杨树灰斑病菌Mycosphaerella mandshurica M. Miura164.罗汉松叶枯病菌Pestalotia podocarpi Laughton165.杉木缩顶病菌Pestalotiopsis guepinii (Desm.) Stey166.葡萄蔓割病菌Phomopsis viticola (Saccardo) Saccardo167.木菠萝果腐病菌Physalospora rhodina Berk. et Curt.168.板栗溃疡病菌Pseudovalsella modonia(Tul.) Kobayashi169.合欢锈病菌Ravenelia japonica Diet. et Syd.170.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171.木菠萝软腐病菌Rhizopus artocarpi Racib.172.葡萄黑痘病菌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173.竹黑粉病菌Ustilago shiraiana P. Henn174.杨树黑星病菌Venturia populina (Vuill.) Fabr.175.冠瘿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et Townsend) Conn176.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obacter asiaticum Jagoueix et al177.杨树细菌性溃疡病菌Erwinia herbicola (Lohnis) Dye.178.油橄榄肿瘤病菌Pseudomonas savastanoi (E.F.smith) Stevens179.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10—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180.桉树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Smith)Yabuuch181.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Hasse)Vauterin et al 182.杨树花叶病毒 Poplar Mosaic Virus183.竹子(泡桐)丛枝病菌 Ca. Phytoplasm astris184.枣疯病 Ca. Phytoplasm ziziphi185.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186.菟丝子类Cuscuta spp.187.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188.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inn. ) Sweet189.金钟藤Merremia boisiana (Gagnep. ) Oostr.190.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 寄主与分布:主要危害杨属、柳属、桦属、栎属、 山毛榉属、椴属和榆属等林木。是一种危险性蛀干害 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上海 等省。
18.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寄主与分布主要危害松、杉类针叶树幼苗,有些 阔叶树幼苗也能受害,还可危害许多农作物。全国各 省(区)都有发生。
6.枣大球蚧 Eulecanium gigantean(Shinji) 寄主与分布:枣大球蚧是危害枣属(Zizyphus)、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巴旦杏(Amygdalus communis)等多种植物的一种枝梢害虫。国内分布在 河北、山西、辽宁、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rher)Nickle 寄主与分布: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Pinus)等 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 褐天牛(Monchamus alternatus)补充营养时从伤口 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 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 急剧减少和停止。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 蔫,最后整株枯死。国内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安 徽省、山东省、广东省。



19.蔗扁蛾Opogna sacchari(Bojer) 寄主与分布:属鳞翅目,辉蛾科。原产非洲热带、 亚热带地区,巴西木是其重要寄主。1987年随进口的 巴西木进入广州,现已传播到我国10余个省、直辖市。 在南方发生很严重,凡有巴西木即香龙血树 (Dracewna fragrans Ker-Gawl.)的地方几乎都有蔗 扁蛾的发生。蔗扁蛾食性广泛,威胁香蕉、甘蔗、玉 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及温室栽培的植物,特别是一些 名贵花卉等。 20.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 寄主与分布:属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胯姬小蜂属。 该属有60余种,绝大多数是寄生性昆虫。刺桐姬小蜂 是2004年国际上发表的新种,仅危害刺桐、杂色刺桐、 金脉刺桐、珊瑚刺桐、鸡冠刺桐等刺桐属植物。该虫 目前分布于毛里求斯、留尼汪、新加坡,美国夏威夷、 中国台湾和广东深圳局部地区。我国台湾2003年首次 在台南县发现刺桐姬小蜂,之后迅速扩散至全岛。
5、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
四、国家林业局危险性

林业有害生物名单

国家林业局2006年公布了233种危险性林 业有害生物名单
五、具体虫种
1、松材线虫病 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1、1 分布范围 1、1、1国外分布 1905年在日本长崎、九州发现松材线虫 病,目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 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朝鲜、日本、韩国 等国。
三、山西省补充林业检疫性 有害生物名单

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植 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国 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执行2004年第4号公告有 关事项的通知”精神,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 查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上报的补充林业检疫性 有害生物建议名单,山西省森防站于2004年12 月31日,组织该省林业行政、生产、科研、教 学等方面的专家召开了论证审定会,对省级补 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进行了审议。审议 一致通过锈色粒肩天牛、双条杉天牛、桑天牛、 白杨透翅蛾、梨圆蚧5种有害生物为我省补充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日,山西省林业 厅晋林防检发[2005]4号文予以发布,自2005 年3月1日起生效,2000年该省发布的4种补充 森检对象名单同时废止。



3.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 寄生与分布:双钩异翅长蠹是危害热带、亚热带 地区橡胶属(Hevea)、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木棉属(Bombax)、白格 (Albizzia procera)等木材、锯材、弃皮木材 及藤科等制品的一种严重性害虫。国内分布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4.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 寄主与分布:美国白蛾是危害林木、果树、灌木 等植物的一种食叶害虫。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抗 逆性强、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国内分布天津市、河北 省、辽宁省、山东省、陕西省。
3)致死性强 松树一旦感病则无法治愈,最快40天之 内即可枯死,致死率高达100%。松材线虫繁 育速度极快,1条雌虫产卵约为100粒,4天繁 育1代, 1条雌虫半个月内就能繁育出1亿个 后代,一个月就能繁育出100万亿个后代,堵 塞住植物的所有导管,致使植物失去所有养 份、水份而死亡。


15.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分布: 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原产 中美洲。 16.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eus(Olivier) 寄主与分布:红棕象甲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 子和油棕。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 建、台湾等省。主要为害油棕、椰子、枣椰,在深圳 和香港还发现为害酒瓶椰。以幼虫钻蛀树干内部,取 食柔软组织,受害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死亡。

1.杨干象 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aeus 寄生与分布:杨干象是危害杨属(Populus)植物 中黑杨派及欧美品系杂交品种、旱柳(Salix matsudana)、爆竹柳(S.fragilis)、复叶槭 (Acer negundo)等植物的幼苗及人工林的主要 枝干害虫。国内分布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 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寄主与分布:松突圆蚧是危害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l)、湿地松(P. elliottii)等植物的一种针叶、球果害虫。国内分布 在福建省、广东省。


5.苹果蠹蛾 Laspeyresia Pomonella(Linnaeus) 寄主与分布:“苹果蠹蛾是危害大苹果(Malus pumila)、塞威氏苹果(M.sylvestris)的野生及栽 培品系、花红(tiaca)、香梨 (Pyrus aromatica)、沙果梨(P.pyrifolia)、 杏(Prunus armeniaca)、野山楂(Cratageus cuneata)等植物的一种蛀果害虫。国内分布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2国内分延至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 云南、陕西、广东、上海、北京、台湾、香港、 澳门等地。
1、2 危害特点
1)松材线虫病属国家级检疫性林 业有害生物。 2)寄主范围广。目前全世界已知 寄主树种达43种,主要为松属植物,此 外还危害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 雪松属。在我国主要为害黑松、赤松、 马尾松、海岸松、火炬松等植物,我省 的油松、云杉、落叶松、雪松等松科植 物也是易感寄主。


山西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1、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 (Hope) 2、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 3、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


4、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nberg

21. 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 寄主与分布:属双翅目实蝇科,是危害枣属植物 的重要蛀果性害虫。该虫分布于意大利、高加索、毛 里求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阿富汗、塔吉克斯 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曼、波斯 尼亚、塞浦路斯、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 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2007年9月,我国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吐鲁番市的部分 地区发现。

11.落叶松枯梢病菌Guignardia laricina (Sawada) Yamamoto et K. lto 寄主与分布:落叶松枯梢病是危害落叶松属 (Larix)植物幼苗、幼树及30年生大树的一种枝梢病 害,尤对6-15年生幼树危害最为严重。国内分布在内 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12.猕猴桃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 寄主与分布:猕猴桃溃疡病是危害猕猴桃属 (Actinidia)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枝梢病害。该病危害 寄主的新梢、枝干及叶片,造成枝蔓枯死,发病严重 时整株枯死。国内分布在福建省、湖南省、四川省、 陕西省。

8.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 ex Rabenhorst 寄主与分布:松疱锈病是危害红松(inus koraiensis)、华山松(P.armandii)等五针松的一 种枝干病害。国内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四川省。

9.冠瘿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 寄主与分布:冠瘿病是危害杨属(Populus)、柳 属(Salix)、山楂属(Crataegus)等林木、果树和 木本花卉的一种根部病害,寄主范围广泛,至少包括 331属的640种植物。菌株侵梁植物的根茎部引起过度 增生而形成瘿瘤。 国内分布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 治区、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 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10.杨树花叶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PMV) 寄主与分布:杨树花叶病毒病是危害杨属 (Populus)植物中黑杨派、青杨派的一种叶部病毒病 害。 国内分布在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陕西省、 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