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第2框 做大自然的朋友名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共筑生命家园》培优课教案_25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知道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感,培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增强学生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养成低碳、环保、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学生表演情景剧旁白:现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地球的破坏和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下面,我们先看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吧!情景一:在大街上路人甲一边走一边说(在讲台前):“现在的污染真是越来越严重了,才四月就已经这么热了(假装抬头看太阳)。
”说完喝完最后一口饮料,随手一扔,走了(退场)。
情景二:在某工厂的总经理室秘书丙给经理乙一张纸,说:“经理,这是这个月处理污水的预算。
”经理乙看了看说:“70万,真是的,处理污水要花这么多钱,干脆直接排到海里去吧!”秘书(小声慢慢地)说:“这样不太好吧!”经理(站起来)说:“这有什么关系,人不知鬼不觉,你这么胆小,将来怎么接替我的工作!”(退场)秘书:“唉!”(退场) 情景剧大家说:对剧中人物进行评析师总结:人因自然而生,自然是生命之母,建设生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六课的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二、新课讲授(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小组合作展示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小组代表展示内容:人类破坏环境四副图片,滥砍乱伐,毁林开荒、超采地下水浇灌农田、过度放牧、滥挖矿山,导致生态面临严重的危机,然后播放了塞罕坝三代人将荒漠变绿洲的视频,最后用一张图表进行总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展示完后师问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有再讲解。
师进一步总结,人类属于自然,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滋养人类,对待自然要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2框做大自然的朋友做大自然的朋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生态环境,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学会欣赏大自然之美,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3.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人类生存发展与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难点:生态环境的含义【预习引领】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自学本课内容,完成空白,并做出标注。
一、尊重自然1.为什么要尊重自然?(1)尊重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
(2)尊重自然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2.怎样尊重自然?(1)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尊重自然界的一切、一切和一切。
(2)尊重自然,要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与自然,。
(3)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保护。
3.为什么要顺应自然?人和自然,人类的活动同样要受的支配。
,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
4.怎样顺应自然?(1)要求我们,按。
(2)顺应自然要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发展。
5.今天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是怎样的?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反对和,开展创建机关、家庭、社区和出行等行动。
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和压力,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积极的生活选择。
6.我们应该为保护自然做点什么?(1)保护自然,就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经济,资源,保护环境,给自然留下、的充足空间;就要实施工程,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各类环境资源问题。
(2)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中。
7.我们如何做大自然的朋友?(1)我们要秉承理念,做到自然、自然、自然。
(2)我们要树立自然、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学会与大自然。
(3)把生态文明理念变成,努力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发展。
【合作探究】1.2017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会见塞罕坝林场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说,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愧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1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讲义省公开课
课堂小结:
经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5/31
B • 1、人类与大自然关系,以下说法正确是( )
• A. 人类是大自然主宰 • B. 人类是大自然产物和其中一部分 • C. 人类与大自然是对立 • D. 离开大自然,人类将一样能够生存和发展
26/31
2、生态文明是指人类与生态之间关系,人与自然友好 是生态文明集中表达。人类不能成为生态征服者、 掠夺者,更不能与自然为敌,而是要敬畏自然,与
3/31
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64-67内
容,思索以下问题,并在书本上做标识。时间:5分钟 • 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2.人类与自然关系是怎样? • 3.为何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4/31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
桂林山水
5/31
神奇九寨沟 草原景色美
雄伟壮美泰山
大自然精灵
6/31
A 自然讲和。人类要敬畏自然原因是( )
①人类起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结果
②我们衣、食、住、行等最终都来自大自然
③没有大自然恩赐,人类就丧失了生存可能
④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本身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27/31
A 3、以下关于人与自然说法,错误是( )
• 1、我们成长和发展为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 2、社会需要热心肠原因是什么? • 3、公益活动形式有哪些? • 4、怎样服务他人和社会?
1/31
第六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第一节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2/31
教学目标
1、感受大自然之美,促进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情感; 2、知道人与大自然关系; 3、明白保护大自然原因。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之美 ;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根基。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
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九上道德与法治第6课必考知识点梳理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1. 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和环境的压力,带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1)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重要国情)(2)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及取得的成效(1)原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成效: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
4.生育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意义)5.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导致人口结构不合理、造成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造成国家医疗及养老成本增加、加重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影响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6.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怎么做?(1)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养老模式,将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养老模式结合起。
(2)社会:宣传和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3)子女:孝敬父母,成年子女要自觉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4)老年人:积极增加养老储蓄;坚持锻炼身体,减轻子女的负担。
7.我国面临的资环境危机:资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课件
生态环境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这是2008年全国大、中、 小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设 计大赛金奖作品。欣赏这 幅环保公益招贴画,思考 它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为了研究在仿真地球生 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能否生存的问题,美国科 学家在亚利桑那州建立了一座封闭的微型人工 生态循环系统,人们称之为“生物圈2号”这 次历时8年、耗资巧亿美元的科学模拟实验最 终以失败而告终。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 “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 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 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 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 还要快。 通过这一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请描述你看 到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 眼睛。 一一一罗丹
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 有其特殊的本领受它们启 发,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发 明。如飞机的发明,是从 鸟的飞行中得到启示我国 航天员的航天服设计灵感 来源于虾,仿照虾背构造 创新设计出套接式的关节 结构,既保证了强度又满 足了出舱活动的需求。 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 发明是受到大自然的启发?
谢谢!
大自然一一·生命的摇篮!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生存 和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关爱自然,善待自然,把大自然当 朋友,才能既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又不破坏自然,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桂林,陶醉于美丽的漓江水;登泰山,折服于其雄伟壮 美你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记忆里最难忘的景色是什么? 2、谈谈你的感受请写下你眼中大自然的美,与同学分享。
大自然中每种生物都有其特殊的本领受 它们启发,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飞 机的发明,是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示我国 航天员的航天服设计灵感来源于虾,仿照 虾背构造创新设计出套接式的关节结构, 既保证了强度又满足了出舱活动的需求。 你还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受到大自然 的启发?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主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资源的现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环境资源的现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培养关心社会、关爱环境的优秀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环境资源的现状,环境保护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环保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环境资源的现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如: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1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导学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第6课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第1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导学案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学习目标】1.明确祖国发展对个人的作用。
2.认知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地位。
3.中学生自觉承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学习重难点】重点:祖国发展的作用。
难点: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预习引领】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自学本课内容,完成空白,并做出标注。
一、感受大自然之美1.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走进大自然,我们会沉醉于秀丽的,惊叹于奇妙的。
大自然带给我们美的,带给我们。
(2)走进大自然,就像打开一本充满智慧的典籍。
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启迪我们的。
(3)置身祖国大地,对美丽自然风光的眷恋会扩展为我们对、对、对深深的热爱。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大自然孕育了一切。
人类来自于,是大自然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依赖于,是人类成长的摇篮。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
3.为什么要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唯有保护良好的,人类才能拥有充足的,才能欣赏到丰富的,才能拥有的发展空间。
(2)幸福生活不只是丰衣足食,也在于拥有碧水蓝天和美好家园。
人类有,也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保护、修复,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循环。
【合作探究】1.小明日记选登2.中国古代的先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独特的见解。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说,人、地、天在相互制约中发展,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客观规律,作为人不能违背它,而只能与“天”和谐相处,这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儒家主张人们施之以仁德,才能与之相合一。
这是一套比较先进的科学生态理论。
(1)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吗?(2)从材料中你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习了以下知识,懂得了以下道理:【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 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既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素养,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份责任。
【配套K12】[学习]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第6课 关爱自然 善待自然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重点讨论:1、探究活动教材第66页这是2008年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公益招贴画(图见教材)设计大赛金奖作品。
欣赏这幅环保公益招贴画,思考它的内涵。
2、探究活动教材第66页通过这一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请描述你看到的人们的生活环境。
3、探究活动教材第 67页如果你是画面中的主人公,你会挥刀砍树吗?为什么?有人说”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有人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
你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典型例题人类来自自然,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一个结点。
旦生态链条断裂,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
这说明(①人类只能做自然的奴隶,被动地适应自然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③人类应该做大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共生④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学习检测】1、“天苍苍,野光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美是A.宇宙之美B. 自然风光之美C.劳动之美D.生物世界之美2、人们在观察、欣赏、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江山如此多娇!”于是恰情雅趣油然而生。
这说明(①自然风光之美会激发人们对大自然深深的爱恋之情②大自然之美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③美丽的自然风光会激发我们热爱祖国的情感④人与大自然是完全和谐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语句与“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理念相一致的有(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②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习近平总书记有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这句话的寓意是(①大自然是人类成长的摇篮②森林是最重要的资源③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共筑生命家园》教材版本人教版科目道德与法治学段初中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初三(一)班授课教师解读教材教材地位和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了由“正视发展挑战”和“共筑生命家园”两目内容。
2. “共筑生命家园”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目标1.(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知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2. (1)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懂得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在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在实践中提升节能环保的能力。
3. (1)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2)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解读学生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公益广告、社会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等形式,或多或少地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基于生活经验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共筑生命家园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框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发展战略
发展道路
发展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必然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才 能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1、认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缘由
2、明确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措施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文明,要以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P83 D1)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 的责任。
3、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①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②走绿色 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 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 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④走绿色发展 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 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 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使命。
3、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共筑生命家园
为什么我们靠所山生吃活山的后地的球塞遭罕受坝这样的伤害?
烟雾笼罩下的伦敦
人类应该主宰自然吗? 如果继续破坏地球,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塞罕坝导致18里 死亡人数达 4000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 文明的原因:
你有什么启示?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 2.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永 续发展;(做法)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建设美丽中国; 4.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尊重、顺应、 保护自然。(道理)
课堂小结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观看发展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 原因。
2.通过了解国家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 境,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归纳出走绿 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P81--88)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 生态文明?
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的基础、准则、目标。
1.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荣共生; 2.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3.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时代的选择;
4.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5.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6.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1)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 本国策。 (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行为选择)
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发展理念
1.树立 2.拒绝使用或者减少使用 3.节约 4.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1956年英国《清洁空气法》—对全世界治理污染都产 生深远影响的法案,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 厂排放的废气。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 上最严环保法”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设计说明此课通过体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视频、数据、社会现象、典型案例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明确基本国策实施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学习目标1.通过对环保公益广告、人口发展趋势视频的思考分析,表达真实感受,触发学生对现象背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切,使其感受到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
2.通过对数据、图表、人口流动社会现象的分析,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和必要性,树立忧患意识,正视新的挑战。
3.通过观看“我国人口政策变迁”的视频,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与意义;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通过对相关数据、视频、生活现象的分析,知道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反思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认识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困境;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5.通过对伦敦“杀人雾”事件的反思,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6.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应对当下人口、资源、环境带来的挑战,避免重蹈西方工业化的覆辙,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 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到这则新闻,你感悟到了什么?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从根本上威胁到了人类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就必 须关注大自然 ,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红树林原广布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 潮间带,既是海岸的天然保护林,又是潮间 带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 也是多种水鸟繁殖的处所。由于人类的人工 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少。
毁林开 荒
过度开
围湖造 田 这些行为正确吗?
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错误行 为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生 态危机。我们要顺应自然规 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观看视频,思考:
人类应如何利用自然资源?
顺应自然要能动地认识自然,利用自 然规律为人类发展谋求福利,发展清 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
如何顺应自然?
C
4.环境保护部5月11日公布201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践
行绿色生活”。“践行绿色生活”主题旨在通过集中宣
传、广泛传播和弘扬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提升人们的
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环保部倡导绿色
A 生活( )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
②是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体现
③是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
④是社会建设职能的体现
如何做?
低碳生活小窍门
• 循环使用水,淘米水洗脸,洗菜水 浇花、冲厕所;
• 让头发、衣服自然干; • 使用节能灯; • 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 选节能型电器(太阳能热水器等); • 选用公共交通,多步行,骑自行车,
乘公交车; • 随手关灯关水;
如何做大自然的朋友?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把生态文明理念变成现实行动,努力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A.①②Leabharlann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④减 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3.近几年,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森林树木,过度开垦,造 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气候失调,以及洪涝灾害等后果。 由于人们乱杀乱吃各种野生动物,造成生态失调,导致 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害虫越来越多。这说明 ①我们既要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也要尊重其他生命 ②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将最终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③保护生态的多样性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④尊重生命、善待自然,保护生态,是一种美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2.顺应自然要能动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 为人类发展谋求福利。 3.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 、绿色家庭、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如何保护自然?
1.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治理已经产生的种 类环境资源问题。 2.保护自然还要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C
2.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系列针对
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在优惠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
源汽车快速发展,这些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居世界前列,
某国产汽车品牌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商用车的引领者。我
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 )
①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②推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
③彻底扭转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
1.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以“让生话走进自然”为主题,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和的绿色发展理念。向世界各地的 参观者展现世界一流、中国时尚、山东特色、青岛品 牌”的世界园艺盛会。对举办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 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有利于加速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C.能够提醒人们关爱大自然,美化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D.费时费力,可以直接到自然景区参观
“消失的红树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一起来感受尊重大自然的表现! 思考:如何尊重自然?
如何做到尊重自然?
1.尊重自然要求我们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尊重 自然界的一切创造、一切存在和一切生命。 2.尊重自然,人类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能 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要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 发展。 3.尊重自然,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