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合集下载

法的价值位阶排序

法的价值位阶排序

法的价值位阶排序
在法律体系中,不同法律的价值和重要程度存在差异。

以下是法的价值位阶排序:
1. 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对其他法律具有指导、规范和裁判的作用。

2. 民法典:民法典是我国民法的总称,对民事关系的调整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3. 刑法:刑法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和制裁,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的重要保障。

4. 行政法:行政法规定了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和管理程序,是维护公民权利和利益的重要法律。

5. 经济法: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包括公司法、商法、金融法等,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6. 环境法:环境法是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法律,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劳动法:劳动法是规定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8.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规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保护创新和创意的产权,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以上是法的价值位阶排序,不同的法律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

- 1 -。

经济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经济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经济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经济法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

一、环境污染的经济法定义与分类经济法是指以经济领域为对象,调整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体系。

环境污染的经济法是指以预防、控制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为目的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

根据环境污染的实质和性质不同,环境污染的经济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环境污染预防与控制法律法规:这类法律法规主要用于规范和调整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行为,例如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2. 环境损害赔偿法律法规:这类法律法规主要用于确定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赔偿标准和赔偿程序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损害赔偿规定。

3. 环境污染管理法律法规:这类法律法规主要用于规范环境管理行为,例如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公开、环境污染源准入制度等。

二、经济法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1. 制度化管理经济法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制度化管理的依据,通过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各类主体的行为。

例如,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通过限制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强制企业实施减排措施,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2. 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法鼓励和支持发展环保产业,推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例如,通过给予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创新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环境责任强制经济法对环境责任进行强制性规定,促使责任主体承担起环境污染防治的责任。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损害责任应由污染者承担,同时还可以追究污染者的刑事责任。

4. 审计与监督经济法要求建立健全环境审计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检查。

解读经济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保护

解读经济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保护

解读经济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保护经济法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与法律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保护成为经济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经济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保护进行解读。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基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环境敏感型项目的前期立项和审批过程中,旨在评估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治理。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应当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污染者负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而环境影响评价法则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公众参与的方式,要求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审批和环境保护管理的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初步评价、详细评价和审批决策。

初步评价是指对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详细评价。

详细评价则是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上,对可能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的项目,全面、系统地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与论证。

在完成详细评价后,相关部门将根据评价结果做出审批决策,确定是否批准项目的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规划背景、建设条件、环境基线状况、环境影响因子、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

其中,环境影响因子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气候、水文、声景、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对环境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三、生态保护在经济法中的地位与作用生态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经济法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和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生态环境,不得损害生态环境。

此外,我国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内贸易管理办法》等。

经济法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经济法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经济法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经济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方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和永续发展。

经济法和环境法是两个交互作用的领域,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角度出发,探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经济法是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公有制经济的法律制度。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努力保护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经济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就是为了在尽量维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也要适度考虑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经济法作为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制度,对环境的保护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管、环境诉讼等多个方面。

这些法律制度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关注的今天。

下面将针对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1、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系建设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环境标准通过规定和划分环境质量类别、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标准等等,为环境治理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迫使污染物排放单位加大技改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环境标准意义更为显著,可以使得国际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得到协调解决。

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IA)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环境保护工作,其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认真、全面地评价工程、项目、政策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于预测环境影响、防范环境风险和降低环境污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此外,环境影响评价还能促进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公众利益和环境生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当代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制定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以经济法为基础进行约束和规范。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包括环境资源配置、污染防治、环境责任与处罚等方面。

一、环境资源配置环境资源配置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合理配置和利用环境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经济法对环境资源配置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

首先,经济法规定了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了国家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经济法规定了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原则,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此外,经济法还规定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促使经济活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经济法对污染防治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要求。

首先,经济法规定了排污许可制度,要求企业和个人在进行排污活动时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排放。

其次,经济法规定了环保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建设和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设施,确保污染物减排和处理达标。

此外,经济法还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三、环境责任与处罚环境责任与处罚是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法规定了环境损害的认定与评估机制,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进行了评估,明确了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和赔偿方式。

此外,经济法还规定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

在实际操作中,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还需要与其他相关法律进行衔接与配合。

比如与环保、土地、水资源等相关法律相配合,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统一、完整的法律体系,更好地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经济法与环境污染治理

经济法与环境污染治理

经济法与环境污染治理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不断突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经济法作为管理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在环境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效果与问题。

一、经济法的重要作用经济法是依法管理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包括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经济行为的规范、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经济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经济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污染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使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同时,在环境保护税收、环境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手段的引入下,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也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升环境意识。

2. 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在调节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建立,对一些环境敏感型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建立环境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3. 提供经济手段促进环境治理在环境治理中,经济法通过引入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收、排污权交易等,有效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排污费制度通过对企业排放污染物征收费用,迫使企业控制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费用负担。

二、经济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效果与问题经济法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1. 效果:(1)推动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经济法的实施,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使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推动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2)促进了企业的环保投入。

通过环境法规的规范和经济手段的引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会考虑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环保投入,减少污染排放。

2. 问题:(1)法律执行不严格。

由于缺乏有效的执法手段和监管机制,一些环境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有效处罚,法律执行效果不理想。

(2)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矛盾。

在一些地方和行业,由于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环境保护意识较弱,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被认为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依存的领域。

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体系,对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在实践中的体现。

一、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经济法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引导。

首先,经济法中的环境法规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企业在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经济法还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如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费用征收等,通过经济激励和经济约束手段来引导企业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其次,经济法还规定了环境监管的机构和程序。

这些机构负责对企业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同时也要求其承担环境责任。

例如,环境保护部门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和抽查等方式,对其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以确保其依法履行环保义务。

二、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影响然而,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导致大量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合理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经济法在实践中通过强制性与激励性的手段,促使企业履行环保义务,并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

另一方面,经济法还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于环境保护领域。

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并提高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此外,经济法还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等维权机制,使得公众和环境组织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这为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合法手段,促进了环境保护的社会共治。

经济法与环境法规

经济法与环境法规

经济法与环境法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关系日益密切。

经济法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与环境法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的意义。

一、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互动关系1. 经济法的规范性经济法作为调整经济行为的法律体系,通过制定各类法律法规,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

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法往往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2. 环境法规的约束力环境法规是针对环境保护领域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环境法规的约束力确保经济活动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最小化。

3. 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衔接在经济法和环境法规的衔接中,双方往往需要协调各自的利益,寻找平衡点。

例如,制定环境税法可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污染者进行经济惩罚,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二、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社会意义1.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相互配合可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活动遵循环境法规,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

2.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法规约束经济活动,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宏观调控和监管,对环境破坏问题进行管理,避免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协同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严格执行经济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秩序的规范运行,防止经济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4. 加强国际合作经济法与环境法规的链接,也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通过制定共同的环境标准和规则,实现全球环境治理。

总结:经济法与环境法规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互动关系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近年来,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而经济法则则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有力工具。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法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与法律关系的学科,旨在规范和保护经济秩序。

而环境保护则是指保护和改善大自然环境,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密切,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约束和管理。

首先,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其能够为环境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经济法为环境问题提供了法律框架,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经济法还能够通过经济手段激励环境保护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通过设立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碳排放交易等制度,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主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这种经济手段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仅仅是限制和约束,还体现在其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经济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经济活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支持。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污染与治理:经济法通过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规定了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限制和惩处。

同时,经济法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律手段,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

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经济法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自然保护地制度等,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此外,经济法还设立了生态补偿制度,通过经济手段激励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论述经济法渊源的种类

论述经济法渊源的种类

论述经济法渊源的种类
经济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它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涉及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经济法的渊源有多种种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民法渊源:民法是指调整公民之间民事关系的法律,是经济法渊源的基础之一。

经济活动往往涉及多方之间的关系,涉及财产的交易、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而这些都属于民法的范畴。

2. 商法渊源:商法是指调整商人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是经济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商法规定了商业买卖的基本规则和商人的权利和义务。

3. 行政法渊源: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关系的法律,也是经济法渊源之一。

行政法规定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保障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合法性。

4. 金融法渊源:金融法是指调整金融活动的法律,也是经济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活动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金融法规定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则,保护金融交易的安全和稳定。

5. 劳动法渊源: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也是经济法渊源之一。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劳动条件、福利的规定。

6. 环境法渊源:环境法是指调整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法律,
也是经济法渊源之一。

经济活动往往对环境产生影响,环境法规定了经济活动应遵循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责任,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法的渊源多种多样,涵盖了民法、商法、行政法、金融法、劳动法以及环境法等多个方面。

各个方面的法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生态保护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生态保护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生态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而经济法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之一,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生态保护作用。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修删改】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的共同目标。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依法管理:经济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各项法规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确保经济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2. 公平竞争:经济法强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原则,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参与经济活动,防止环境资源被垄断或滥用。

3. 优先发展:经济法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1. 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是经济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各类环境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对环境行为进行监管和追责,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 资源税、环境税的实施经济法通过资源税、环境税等经济手段,对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行为进行监管和税收调节。

这种税收机制的建立,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3. 环境责任追究经济法对环境责任的追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依据相关法律,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赔偿和惩罚。

这种责任追究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4. 建立环境监管机制经济法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机制,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

环境监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行为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估,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挑战尽管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1. 法律执行不到位由于环境保护法律的复杂性和实施成本的高昂,导致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和实施效果不佳,难以形成有效的环境治理机制。

经济法解读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

经济法解读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

经济法解读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保护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为了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各国纷纷制定并完善了经济法相关法规。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角度解读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探讨相关政策和法律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一、经济法的角度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法是调节和规范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一门法律学科。

在环境保护领域,经济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法通过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目标。

其次,经济法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机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此外,经济法还通过对环境犯罪的惩罚和处罚措施,起到了预防和威慑的作用。

因此,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为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我国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其中,2014年对该法进行了一次重大修订,将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治理的目标和原则,加强了对环境保护责任的追究和惩罚力度。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并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了更严厉的处罚措施。

三、经济手段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在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中,经济手段被广泛运用。

通过经济手段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惩罚和补偿,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和个人提高环境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例如,我国实行了资源税、环境税等经济手段,对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征税,用以鼓励企业减排和采取环境友好型措施。

四、环境保护法律力度的挑战与展望虽然加大环境保护的法律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环境监管体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

其次,环境违法成本较低,部分企业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使环境保护工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发展。

经济法与环境法律

经济法与环境法律

经济法与环境法律经济法与环境法律是现代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法律领域,它们分别关注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法和环境法律的定义、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经济法经济法是指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体系,旨在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各方当事人利益。

经济法主要涉及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与权利、经济合同、知识产权、公司法等方面内容。

经济法的主要作用包括:1. 维护市场秩序:经济法通过规范市场交易行为,防止垄断、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2. 保护消费者权益:经济法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维权途径,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法在规范经济活动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企业的合法发展和经济增长。

4. 维护社会稳定:经济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调整资源配置关系,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二、环境法律环境法律是指国家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旨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环境法律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

环境法律的主要作用包括:1.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法律通过限制和规范污染排放、重点行业的环境治理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2. 预防环境污染:环境法律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义务,强制执行污染防治措施,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

3. 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法律通过限制资源开采和利用行为,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保障公众参与:环境法律规定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形成社会共治。

三、经济法与环境法律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法律在实践中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1. 促进可持续发展:经济法与环境法律共同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经济法通过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利用;而环境法律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环境法的关系

论经济法与环境环境保护法的关系摘要: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被普遍认同为社会法域的两部法律,公法、私法贯穿其中,许多学者甚至将环境保护法划为经济法范畴之内,它们之中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从其基本理念着手对两部法律在公法以及私法领域的联系和调整对象、方法的区别上对其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联系;区别;社会法;调整。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1、经济法的基本理念经济法是国家协调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其重要使命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克服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不足,协调各种比例关系,使社会经济快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与民法、商法不同,经济法追求在协调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基础上,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法益结构。

经济法承认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性并将其作为自身保护的首要利益,具有进步性。

经济法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自己法益结构中的首要利益,适应了通过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实现从总体上保护自然人、法人利益的需要。

因此,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亦或“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

相应于法的理念,经济法的理念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经济法对于公平正义自有其独特的追求,经济法的正义观,在于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实质性、社会性的正义和公平。

这种正义观,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之福祉的、社会主义的正义观。

所以,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

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界提出了新颖而科学的“环境定义”,主要有两要点:第一,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第二,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另外在环境科学领域,人类的环境分为两大方面:一,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二,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通环境。

在法学领域,我认为还是采用狭义的环境观,即只指自然环境,不包括社会环境,如果采用列举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保障市场秩序以及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对环境保护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就其中的代表性法律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对于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该法的规定,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环境污染责任是《环境保护法》中一个重要的法律责任,其主要内容包括赔偿责任、治理责任和立案调查责任。

对于环境污染者,不仅要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还要对因其污染行为造成的环境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其次,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也是环境法律责任的重要方面。

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应当及时公开环境信息,包括排污情况、环境自行监测结果等。

未按照规定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将面临相应的法律制裁,以确保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和参与。

另外,《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企业应当根据其环境风险程度参加环境责任保险。

若企业因环境污染行为造成环境损害,可以通过环境责任保险进行赔偿。

这一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环境风险,增强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

二、《资源税法》中的法律责任资源税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的《资源税法》规定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标准和方式,并对资源税的征收主体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首先,资源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调节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依据《资源税法》,资源税的征纳主体对未依法征收或征收不足的资源税负有法律责任,包括经济处罚和追缴欠税。

其次,资源税的征纳主体应当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纳税申报和纳税资料。

对于提供虚假申报或隐瞒真实情况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等经济制裁。

此外,《资源税法》还规定了资源税的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两个重要的议题。

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领域,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讨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

它规范了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而环境保护则关注的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各国通过颁布环境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依赖经济法的支持,例如环境税收、环境审批等。

其次,环境保护对经济法的制定和修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害和风险,需要加强对相关经济活动的监管,完善经济法的相关规定,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经济法通过引入经济手段,促使企业进行环境保护。

例如,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对环境不良行为征收高额税收,增加企业的环境成本,从而激励企业采取生产方式和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经济法通过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督和执法。

经济法可以规定企业必须向环境监管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确保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再次,经济法可以通过提供环境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如果企业侵害了公众的环境权益,公众可以依靠经济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改善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建议: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制定更加具体和可行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2.加强执法监督和公众参与。

加大对环境保护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资源,国家制定了多项经济法规定,旨在引导和规范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颁布实施。

该法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原则和任务,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例如,根据《环境保护法》,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如果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将面临相应的罚款和法律责任。

二、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我国实行了环境准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决定是否准予该项目开展。

这一制度的实施,要求企业在开展新项目或进行改建扩建时,必须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长期保障措施。

这些要求可以有效避免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税和环境税制度资源税和环境税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消耗资源较多或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企业,可以征收相应的资源税或环境税。

这种税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加环保和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资源税和环境税的征收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环境保护资金,用于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四、环境修复和生态赔偿经济法还对环境修复和生态赔偿作出了相关规定。

当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修复责任,并补偿受损生态环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应当承担环境修复的费用,并一定程度上对受损环境进行恢复和重建。

同时,企业还需要向受损地区或群体支付相应的生态赔偿金。

经济法的环境保护

经济法的环境保护

经济法的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愈发成为我们所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政府不停地制定环保政策,企业也在推行环保计划。

那么,经济法又如何保护环境呢?经济法的定义和作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经济法的定义和作用。

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包括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

它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

在保护环境的角度上,经济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环保税法环保税法是2008年修订的一项税法,旨在通过鼓励节能减排和治理污染,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这一法律规定了征收环保税的基本规则,税收范围和计算方法等。

环保税的征收是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有效手段,它能够鼓励企业对于环保进行投入和技术创新,同时也可以惩罚那些违反环保法规和规定的企业。

通过环保税的征收,能够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推进和发展。

2. 环保产业鼓励法环保产业鼓励法于2009年发布,主要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中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这一法律支持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同时也为推进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

此外,环保产业鼓励法还针对环保产业的空白和薄弱环节,提出了针对性支持政策,为环保企业提供财税、融资、用地等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配套支持。

可以说,这一法律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3.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环保领域最重要的法律,也是保护环境最重要、最基础的法律之一。

它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和支持,其中包括:(1) 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2) 确定监管部门和上下级环保的职责分工;(3) 对环境犯罪进行惩处;(4) 确定企业应承担的环保义务和责任。

通过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遵守环保法律,树立环保意识,促进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这场环保之战中,经济法的作用愈发凸显出来,它通过制定税法,鼓励环保产业和实施环保法规等方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好的环保保障和法律支持。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一直被认为是一对矛盾的关系。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度原则、效率原则和公正原则等。

这些原则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存在内在联系。

例如,自由度原则要求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而环境保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规章来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是必然的。

二、经济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保障。

通过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可以明确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为环境管理与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2. 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法能够通过税收、收费等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对于污染较大的企业可以实施排污费制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激励企业采取环保技术和措施。

3. 环境风险的防范与预防经济法可以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事故应急管理制度等,来预防和减少环境风险。

这些制度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利益。

4.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修复经济法可以通过制定资源征收与使用的管理办法,调控和管理资源的利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经济法还可以建立生态修复基金,用于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

三、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挑战1. 利益平衡的难题在实践中,经济发展往往与环境保护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经济法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2. 法律执行与监督的不足经济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需要有强有力的法律执行力和监督机制。

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法律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论营商环境下的经济法保护

论营商环境下的经济法保护

论营商环境下的经济法保护论营商环境下的经济法保护1. 导言营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业经营环境,包括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竞争以及各类商业活动的便利程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在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中,经济法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营商环境下经济法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并提升经济法保护的效果。

2. 营商环境与经济法保护的关系经济法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保护当事人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以及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营商环境中,经济法保护的目标是确保公平竞争,保护各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有健全的经济法体系作为支撑,而经济法的落地实施也需要依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保障。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明确的法律规则、高效的司法系统以及透明的市场机制。

这些要素可以促使经济主体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进行经营活动,同时也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营商环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因此强化经济法保护在提升营商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强经济法保护的措施3.1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加强经济法保护的基础。

这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确保其准确、明确、具体。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释,以便企业和个人能够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各种法律文件的公示和公开制度,确保法律透明度,为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经营环境。

3.2 加强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落实经济法保护的重要手段。

需要加强相关司法机构的建设,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对经济法官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水平,确保能够正确、公正地审理经济法律案件。

此外,还应加强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3.3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是加强经济法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增加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和频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经济法与环境环境保护法的关系摘要: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被普遍认同为社会法域的两部法律,公法、私法贯穿其中,许多学者甚至将环境保护法划为经济法范畴之内,它们之中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从其基本理念着手对两部法律在公法以及私法领域的联系和调整对象、方法的区别上对其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联系;区别;社会法;调整。

一、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1、经济法的基本理念经济法是国家协调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法,其重要使命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克服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不足,协调各种比例关系,使社会经济快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与民法、商法不同,经济法追求在协调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基础上,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法益结构。

经济法承认社会公共利益的独立性并将其作为自身保护的首要利益,具有进步性。

经济法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自己法益结构中的首要利益,适应了通过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实现从总体上保护自然人、法人利益的需要。

因此,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亦或“社会本位”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法的本位思想。

相应于法的理念,经济法的理念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经济法对于公平正义自有其独特的追求,经济法的正义观,在于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实质性、社会性的正义和公平。

这种正义观,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之福祉的、社会主义的正义观。

所以,经济法的理念是经济社会化条件下的实质公平正义,其核心内容是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实现。

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理念近年来,国际环境教育界提出了新颖而科学的“环境定义”,主要有两要点:第一,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第二,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另外在环境科学领域,人类的环境分为两大方面:一,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二,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和交通环境。

在法学领域,我认为还是采用狭义的环境观,即只指自然环境,不包括社会环境,如果采用列举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法就是保证狭义环境的安全,而环境安全已经成为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安全态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紧迫,若一国无法保障环境安全则对国家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都无法保障,这将对社会发展构成威胁。

环境安全是指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环境基础处于良好的状态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状态。

环境安全是当今市场经济安全运行的基础,因为环境污染与破坏损害的是人类生存与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支持系统,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所以确保环境安全无疑是最根本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价值应该与其他安全价值如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共同作用,构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二、以经济法的公法调整手段支撑环境保护法现代社会,公、私法呈现渗透和交融的趋势,“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对公、私的二元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经济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的,一般来说经济法是一种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是国家干预之法,是用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法,于是经济法普遍被认为是“第三法域”或者“社会法”的代表。

但是笔者认为,经济法应该以更高的眼光来看待,因为经济法本身就比其他法律部门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经济法跳出了公和私的二元论圈子,其实社会(虚拟主体)、国家、个人应该构成一个三元论的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社会法(内容包括经济法、环境法等)、公法和私法是三元论的基础,前者是上位法概念,后两者适用特定领域,是下位法概念。

对环境权的解决,应以公法为主,私法为辅。

目前公法调整的氛围是很浓厚,所以有学者认为应该扩大私法调整的力度,强调民法调整。

我认为,民法调整当然是要存在的,并且民法调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实际中,作为经济体的私利人不会用很大的成本去关心自己周围环境的,除非环境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其经济权益。

可见,民法保护,也只是一厢情愿,在理论上无法给予充足支撑。

环境权的公权内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而且在立法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公民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行政行为等详细的规定。

在实体法方面和程序法方面,公权的实现更加有效可行,这是现实因素。

但是公权的实现也有弊端,比如成本较大,司法不够健全等,启动私权保护可以利用经济人的利益驱动机制,使环境权的保护更加广泛并能根植人心,有利于打下深厚的基础,但是私权保护有着背离环境权目标的嫌疑,因为,环境权的解决在现实中有其复杂性和地域性,需要政府参与协调,环境是个动态和多维的概念,这其实已经决定了公权解决方式的主导地位。

经济法作为宏观调控之法,不像民法或者行政法具有片面性,它结合了公权手段和私权手段两者的优点,可以更好的保护公民环境权。

因此,经济法的优越性表现在;恰当的对环境权进行了双重保护。

三、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区别1、调整对象的不同(1)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调整对象即法律所调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环境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环境社会关系非常复杂,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同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广泛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和污染防治关系两个方面。

环境与资源的整体性和环境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将环境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调制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特定的经济关系,分为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可以概括为经济调制关系。

为防止市场失灵,经济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弥补传统法特别是传统私法的调整不足,调整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关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规制各类主体的经济行为,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确保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包容性增长的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以改善民生、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依托,防止财富的两极分化对社会稳定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社会的进步。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是以“环境”为中介而形成的,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这是两者的显著差异(虽然“环境”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2、调整方法的不同法律调整方法是法律对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对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施加法律影响的原则、方式、手段、类型、机制等的综合,因此调整方法既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模式),又规定人们违反或遵守准则所导致的后果。

虽然环境法和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即综合运用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多种调整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法律文化的进步,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逐步加深,法律调整经验不断丰富,法律调整方法也日益呈现准确化、科学化、民主化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新的更加有效也更为公正合理的调整方法。

环境法“生态性”调整方法与经济法“包容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既显示了这两个法律部门的显著不同,又反映了法律发展日益精细化的趋势。

(1)环境法中“生态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生态性调整方法是一种以生态规律为基础的调整方法,它比环境法中其他调整方法都更能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也集中体现了环境法的科学技术性特点。

生态性调整方法具有如下特点:首先,生态性调整方法大多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但从法律调整的角度看,它调整的仍然是人与人的关系;其次,生态性调整方法既重视正面引导和事前预防,又重视事后控制和补偿,是环境法调整方法体系中最直接、最全面的调整方法;再次,这些调整方法的应用所最终增进的既不是个人私益,也不是国家或政府利益,而是社会环境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

生态性调整方法又可以分为预防性方法、整治性方法和补偿性方法。

所谓预防,就是为了避免环境损害的发生,提前采取的各种防范性措施和手段。

预防性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资源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信息公开、清洁生产等。

整治性方法,是指对依靠工程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进行恢复、整顿、治理和补救的步骤、程序和措施等所做出的相关规定。

整治性方法包括环境应急、污染物集中处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复垦等。

补偿性方法是指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及污染所作的补偿、恢复和综合治理,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政府财政补贴、征收生态补偿费、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等方式是生态补偿的具体实现形式。

(2)经济法中“包容性”调整方法的独特性所谓“包容性”调整方法,是指经济法通过法律的干预和调节,纠正市场失灵,使经济整体运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目的。

“包容性增长”强调“参与和共享”,通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制度设置,不断消除人民公平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动力来源。

经济法的“包容性”调整方法既不表现为对某个自然人和法人的直接控制,也不表现为对某个自然人和法人的个别保护,而是以确认和保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基点,对社会经济生活施以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构造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现。

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规制,均是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体现,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运用国家公权力来实现。

但是,政府这种经济职能的行使必须建立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以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为其出发点和归宿,而不能滥用国家公权力。

经济法不仅要确认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更要规制国家干预经济权力的行使,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法。

环境法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环境法调整方法所体现出的“生态性”以及经济法调整方法所体现的“包容性”。

3、调整目的不同(1)环境法的调整目的是实现环境安全和环境正义环境安全,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处于一种不受污染和破坏的状态,即安全状态。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环境安全是一个涉及许多相互关联内容的议题。

环境安全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可再生资源的退化与损害、人口增长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引起的环境匮乏;环境匮乏带来的多种多样的直接社会后果,包括农业生产下降、经济衰退、人口迁移、制度的权威性下降与社会关系的冲突等。

环境正义则是指人类在处理环境损害问题时,对所涉及的各个主体之间所应承诺的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对待。

环境正义包括代际环境正义和代内环境正义(代内环境正义包括国内环境正义和国际环境正义)。

环境正义即环境问题所涉及的正义问题,指人类社会在处理环境保护与利用问题时,所涉及的各个事物之间所应承诺的权利与义务的公平对等。

环境正义是环境法的目的,也是其基本出发点。

美国学者彼得·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