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与文本特征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
第四节中外儿童文学鸟瞰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概念
一、“儿童文学”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 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 依据和标准。
•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 提出“幼者本位”。 • 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提出儿 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 周作人在1920年10月26日在题为“儿童 的文学”的报告中专门提到儿童读什么 书的问题,第一次有影响地提出了“儿 童的文学”,强调在小学教育中让孩子 读儿童文学是非常重要的。周作人还在 《儿童的书》《童话的讨论》中论及 “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 有什么标准”,儿童文学应当“顺应满 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特征
一、儿童文学的表现特征 • 1、特定的表现内容
•
儿童的生活——儿童文学作品大都是表现 儿童的生活,包括儿童的学校生活,家庭 生活、社会生活等。儿童的心理 迪米特〈拉拉和我〉 戈西尼《小尼古拉》
• •
• 儿童的想象世界——儿童泛灵化思维特 点和文学表现。主要以童话作品形式呈 现 • 儿童文学主要以儿童的生活为表现内容,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所表现的题材 也因之而十分广泛,对此有人归纳类型: • 家庭生活型、 学校生活型、 社会生 活型、 异域型、 成长型、 奇 思异想型、 动物型、 自然风物型、 • 英雄型、 少男少女型、 • 苦儿型、 顽童型、 童趣型等
(2)7—11岁,学龄初期,童年期
(3)12—18岁,学龄中后期,少年期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 文学分类: 儿歌 幼儿故事 图画文学
童年文学
少年文学
儿童诗 儿童故事 少年小说 图画文学 寓言 儿童散文、报告文学 儿童戏剧 儿童小说
特点: 口头文学直观性 游戏性、趣味性
对“儿童本位论”的评价:
• “儿童本位论”对儿童文学概念的揭示,既具有一 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 局限性。 • 积极意义——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是有其 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 命主体的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 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 力。 • 局限与不足——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 相对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 童世界的独立性,却相对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 社会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
•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于1919年5月 12日到北京大学讲学,之后又到十几省演 讲,演讲的中心是“儿童本位论”。杜威 认为“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 趣的人的世界”,“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儿 童,一切要服从儿童的本能”,“教育者 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中 心,而且是目的” • “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 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 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故事性 趣味性
情节性,真实性 深刻性 艺术性
四、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 (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相同点: (具有文 学的属性) • 以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 • 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 •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 例:邱勋《三色元珠笔》——对儿童教育问题的 思考 • 曹文轩少年小说——以悲悯情怀表现未来一 代的精神品格,重塑未来民族性格,如《草房子》 《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 2、特定的表现形式 • 形式:“作家把反映在他主观意识中的 客观存在表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方式” (焦菊隐《守格、破格、创格》 • 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儿童文学作 品结构、语言、韵律、体裁等
• 3、特定的语体色彩。具体表现在浅显明白 具体形象和优美、准确规范等方面。 • 浅显明白,具体形象。 • 浅显:孩子们能够接受,儿童化的口吻。 • 形象:逼真地描绘事物的场景和人物的行 为举止,具有可视性。 • 例:儿歌《小蚱蜢》 薛卫民《蹦蹦 谣》 《拉手歌》 • 在叙事性儿童文学中,语言的浅显明白和 具体形象特点主要在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 言中体现出来。
• 人物语言:体现儿童的惯用口头语,真实 地再现儿童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 • 柯岩《帽子的秘密》 • 我生气地说:“我不是奸细,我是你 弟弟”/可哥哥皱着眉说:“中奸细就不是 弟弟”……
• 优美、规范、准确。有美感,符合语 。儿童文学 作品语言的优美规范,准确。
• 叙述人语言:简单句,色彩感,儿童口语 • 例:郑春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 小头爸爸躺在长椅上,呼噜噜,呼噜 噜睡大觉,大头儿子在公园的草地玩,太 没劲了。他走过去推小头爸爸,可小头爸 爸动也不动。哼!气死我了!大头儿子朝 地上看了看,忽然拿起一只大皮鞋,走到 树下,卟,扔进树下废物箱里;还有一只 拿出来,把它挂在树上。嘻嘻,大头儿子 开心了,他回到爸爸那里使劲推,这下终 于把爸爸弄醒了。
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纯真——稚嫩、纯洁、真挚和 美好,是儿童生命固有的品性, 童真美的表现。
如:《青蛙和蛤蟆是朋友》 (《寄给蛤蟆的信》) 《鸟树》
稚拙——稚气和拙朴,是儿童的 一天性,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美学 特质和形态。稚拙美往往通过叙述 人的语言和儿童的语言体现出来 。
当代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 《儿童文学的本质》 • 《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二、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 1923年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 发文《儿童共产主义组织运动决议案》指 出:“儿童读物要在儿童稚嫩的脑子里播 下共产主义的种子,培养未来的同志”。 • 20世纪60年代,儿童文学作家鲁兵作 “教育儿童的文学”的演讲,提出“儿童 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一观点被认 为是“工具论”的代表性观点。
1979年儿童文学作家贺宜专门提到“真正的儿童文学 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是使儿童受到教育的文学, 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使儿童受到美感和愉快的文学” 这种观点较肯定地提出了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和美感要求, 强调了美感问题,这在当时是具有突破性的观点。贺宜 还提到“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它辅助学校教 育,帮助学校一起完成对儿童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工具论”认为,儿童文学教育儿童的工具。 至20 世纪80年代,工具论的观点被普遍认可,为文艺界和 教育界普遍接受,并在一些儿童文学论著、论文中得到 阐释 对“工具论的”评价 从广义上说,这一观点并不错。积极意义在于看到了儿 童文学的重要功能——教育功能,其局限在于忽视了儿 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 童趣——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指儿童 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情 感、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 反映。 • 例 列夫· 托尔斯泰《李子核》 • 柯岩《眼睛惹出了什么事情》
游戏精神:在文学作品中注入儿童的游戏活动, 作品的情节找不到任何寓意,而是由一连串小游 戏构成的大游戏。儿童在这场游戏中可尽情地放 松自己。作为读者的儿童,也在游戏的审美中渲 泄了平时的压抑,而且从游戏中找到了心灵的补 偿。 例:《豆寇镇的居民和强盗》 (挪威 埃格纳)。 苏菲姑姑在睡梦中被三个强盗偷去当管家了。 《随风飘来的玛丽阿姨》,《淘气包艾米尔》。 惊险神奇——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内容的神奇, 探险作品的惊险,小说情节的跌宕,故事的有趣。 儿童文学作家在不同的作品中着意于营构出人意 外的情节,有惊无险的场面,出奇的、美丽的、 快乐的荒诞。达到紧紧抓住儿童读者注意,引领 他们一页现页看下去,获得经历奇险、神密、快 乐的审美体验。
(二)不同点:
• 儿童文学是与成人文学并列的另一类文学(韦 苇语:儿童文学是站立在成人文学大树旁的另 一棵技叶茂盛的大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观 照其与成人文学的区别: • 1、目标指向的差异。 • 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目标指向将创作定位于儿 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定位决定儿童文学作 品充分张扬儿童的天性。儿童文学作家以儿童 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为创作的目标指的定位, 在作品中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结论:
儿童文学是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水平、审美要求及 阅读能力相适应,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 称。它包括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其中童年文学 是儿童文学的主体和核心。
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包括3—18岁的所有孩子,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3— 6岁,学龄前期,幼儿期 幼儿文学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良《浅语的艺术》 一书里,认为儿童文学创作中所使用 的语言是人类整个语言系统中最浅显 的、与儿童最接近的一部分,为此他 将其称之为“浅语”。林良强调, “浅语”并不是“保姆语词”,而是 糅合了各种写作技巧和语言功底,适 合儿童阅读的文字。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 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 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我国古代,最初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分 离的。 1949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为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过分强调其工具性。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 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确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一。 小学语文教材担负着双重的任务:要为学生进 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另一方面,要为学生 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提供材料。 儿童文学之所以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首选,就 因为他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特点。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 例:列夫· 尔斯泰《小姑娘和蘑菇》 • 成人文学创作的目标指向不同于儿童, 具有多向性特点,这与作者的创作动机 有很大关系。
• 2、文化底蕴的差异
• 成人文学强调从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 度开掘题材内容,讲究历史的、文化的 积淀。 • 成人文学的世界是融注了作家的深沉思 考和丰富内心体验的情感世界。
•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位,讲究表现 活泼的儿童生活,人道精神、温暖与快 乐、幽默与巧智、想象与幻想。 例如:人道精神、温暖与快乐;美国 琳格 《苏珊的帽子》
3、接受对象的差异
• 在文学接受中,儿童文学既有自身的特 点,又体现出艺术的共性——以形象和 魅力羸得读者。儿童文学作品的接受对 象有以下特点: • 有的作品是专属于儿童的,如儿歌,童 话,儿童故事等, • 也有的作品因其故事性或表现深度或者 是艺术魅力而蠃得成人读者。 • 如达尔的〈女巫〉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等。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一)“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 美学特征。 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 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 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 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 夯实人性的基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儿童文学是塑造真、善、美的文 学。
(二)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1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 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语言艺术成为儿童学习语言最理想的范本。 3儿童文学是具有教育性的文学注重沟通儿童与现实、历史、 未来的联系,注重向儿童表达人与人相互间的平等、友爱、 宽容、理解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全面促进儿童精 神和个性的成长。 4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文学。儿童文 学是美的文学,它以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艺术形式 全面呈现美的艺术品格,给儿童审美的熏陶和浸染。
引言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 育实践中人类很早就发现文学是个很好的教育 手段。如古代印度童话寓言故事集《五卷书》。 从现实情形看,儿童文学与中小学教育的密 切联系。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从字面理解,所谓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章的 教育。文章教育又包括应用文教育和文学教育。 在这些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是语言教育,因为 文章就是语言的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