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1)省略句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1)

2023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讲义——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1)

学案31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课堂学案复习任务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乙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状语后置句(以法)、判断句(乃)①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均放在翻译中。

②文言句式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带有随文命题特点。

考查何种句式也是如此。

2020新高考Ⅰ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被动句(为……所)2019全国Ⅱ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定语后置句(……者)全国Ⅲ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判断句(乃)知识图要活动一 掌握判断句和被动句一、判断句:是为副词加者也,另有直接判断句判断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

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也”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

关于“是”字,它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失其所与,不知 C.⎩⎪⎨⎪⎧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①(汝)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②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答案 D解析 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判断句。

其他几组均为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此亡秦之续耳 B .且相如素贱人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 C解析 C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神宗即位,徙知庐州。

熙宁三年,至京师。

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

”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1)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2)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太和四年,丁父忧..免。

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 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

”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

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

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

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杨嗣复》,有删改)(1)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2)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

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

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

”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

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

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

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译文:(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

(10分)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

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

”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

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

”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

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

[“文言文翻译题”针对训练]一、语段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1)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译文:(2)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译文:解析:(1)根据语境,“田野辟”前应补出“只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前应补出“于是我知道”;“左右”应译为“侍候的人”,且“是……也”为判断句,需要翻译成带“是”的语句。

(2)“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前省略“齐威王下令”,且为定语后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烹阿大夫及尝誉左右者”;“强于天下”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于天下强”。

参考答案:(1)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2)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手下近臣。

这种情况下群臣十分恐惧,没有谁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非常安定,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只见)田地被开辟整治,百姓富裕充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身边侍候的人来求得帮助的原因啊。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谢谢观看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 《齐桓晋文之事》 ②然不自意能先破秦入关。(不意自) (意:料想) (《鸿 门宴》) 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 《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倒装句
4.无标志,语意表被动
(1)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而刘夙婴疾病。 《陈情表》
(3)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4)洎牧以谗诛
(《六国论》
(我)弟弟||【认真】读了〈三遍〉(老师今天刚教的)古文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 “无”、“莫”“弗”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之、 余、吾等。)
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省略句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 子叫省略句。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还会省略谓语。 1.主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柳宗元《捕蛇者 说》)(承前省略)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 宴》)(蒙后省略) (“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 (3)(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 (陶渊明《桃花源 记》) (4)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
(二)定语后置
4.中心语+数量词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




2.解析:(1)盖:承接上文,说明理由和原因, 表确定语气,相当于“本来是”“原来是”。 役:第一个“役”是名词,仆役;第二个“役” 是动词,役使,驱使。非:表否定判断。而已 也: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强调。 (2)向使:连词,假如,假使。佣:雇佣。若: 代词,你。直:通“值”,工钱。怠:怠慢。 货:财物。黜:贬退。罚:处罚。补齐省略成 分,即“(其)受若直……则(若)必甚怒而黜 罚之矣”。




【参考译文】

孟子说:“如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 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 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 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 定胜利。’——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 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 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如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如今的风 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
(1)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 犹惧不免

(2)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 县柱乎?”一无所问
3.解析:(1)为„„所:表被动。 啮:咬。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 首:自首。罪:用作动词,请罪。 “犹惧不免”是被动句。 (2)以:认为。为、见:均表被动。是 以:因此。戚:忧愁,悲哀。 (3)俄而:不久。以:介词。把。闻: 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尚啮: 被动句。县:通“悬”。 答案:见“参考译文”。

(1)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 邪!

(完整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和答案

(完整版)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和答案

必修三文言重点句翻译,注意落实好加点词的意思,有特殊句式在后面指出来。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冬冬地敲响战鼓,两军兵器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就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住脚。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判断句)译文: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判断句 )译文: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宾语前置句 )译文: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5.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译文:黄河以内的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河内;黄河以东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办。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状语后置句 )译文: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7.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宾语前置句 )译文:蓄养鸡、狗、猪等家畜,不要错过繁殖时节,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8.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译文: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来归顺了。

”9.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状语后置句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变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10.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常见高中文言文翻译

常见高中文言文翻译

一、常见文言文句式及翻译1. 省略句例:余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的。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以好客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翻译:子路率领军队去攻打他们。

6. 被动句例:吾不能学子之游。

(《庄子·逍遥游》)翻译:我不能像子那样游玩。

7. 倒装句例:子贡曰:“君子之学也,宁于道而不于利。

”(《论语·里仁》)翻译:子贡说:“君子学习,宁愿追求道德而不追求利益。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理解原文大意在翻译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原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2. 确定关键词语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意义,如实翻译。

3. 注意句式结构根据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调整现代汉语的语序,使翻译通顺。

4. 适当添加词汇在翻译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使句子更加完整。

5. 保持风格一致在翻译文言文时,要保持原文的风格,避免出现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翻译示例:1. 省略句例:吾闻之也。

(《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我听说这件事。

2. 判断句例:刘备,天下枭雄也。

(《三国演义》)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3. 宾语前置句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4. 定语后置句例:吾友孟尝君,以好客闻于诸侯。

(《史记·孟尝君列传》)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因好客而闻名于诸侯。

5. 状语后置句例:子路率师以伐之。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的翻译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的翻译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的翻译方法高考云考试中,文言文作为高考语文必考题,我们的文言文学习是必须要掌握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的翻译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遇省略句翻译需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文言文中常常承前、蒙后省略句子成分,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来。

如:例1 问之,(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韩愈《师说》)例1这里“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

根据上下文,这里省略的应是“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

例2糅以(之)为轮。

(《荀子.劝学》)例1这里介词“以”的后面省略了宾语,翻译时应该补上。

即“以(之)为轮”。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的情况十分普遍,要结合前后文分析,看省略的宾语指代的是什么,在翻译时补出。

例3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讯,而在己为有悔。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例3这个句子,根据前后文理解,应省略了一个分句,指的是“力足以至”的人却没有至,所以“人讥己悔”。

故在翻译时应补出“而不至”之类的分句。

例4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例4谓语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本例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补译出来。

例5沛公军(于)霸上。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6赐之(以)彘肩。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5、6,分别在“军”和“之”后省略了“于”和“以”。

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补出。

例7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之)以入山。

(2009年湖北卷)译:(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例7“携”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一把刀和十个饼”,翻译时可译为“这些东西”,但一定要译出。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世则字仲贻,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

当高宗艰难中,世则尝在左右,寝处不少离。

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进遥郡承宣使,不拜。

高宗承制,转越州观察使。

世则居温州,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节选自《明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有删改)(1)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2)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节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宝,河北人。

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归。

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

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割平江,与守臣督海舟捍御。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方法+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的省略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源中人)一见到捕鱼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增补原文省略的谓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士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士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3.增补原文省略的宾语。

君与具来。

您和(他)一起来。

4.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不治将益深。

(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1.发语词“夫”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夫战,勇气也。

战斗,靠的是勇气。

2.倒装句标志“之”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无意义的语气助词等不译。

(例句加粗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1.前置谓语后移的。

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是太不聪明了!(汝甚不惠!)2.后置定语前移。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和人民,受到上等赏赐。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3.前置宾语后移。

何以战?凭什么战斗?(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来。

(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1.人名、地名、年号等进行保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2.古今同义的字进行保留,多为名词。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都不存在了,毛要附着在哪里呢?五、扩就是扩展,一般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往往需要对每个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扩展。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言翻译句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文言翻译句子(含答案)

文言翻译句子——联系语境,准确通达复习目标1.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要点。

2.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8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课标Ⅰ卷(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①实词:骄侮、先;隅、审、信②虚词:唯、是以;而、其、焉①主要得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

②均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023新课标Ⅱ卷(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①实词:少、却、令、缓辔;临、意、相②虚词:而、乎、与;之、斯③句式:不……乎2022新高考Ⅰ卷(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①实词:岁、行、数;②关键虚词:且、以;③固定词语: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①多义实词:折节、与、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去②关键虚词:以2022新高考Ⅱ卷(1)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①重点实词:勇鸷、数、鲜②句式:省略句(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①多义实词:让、多;②古今异义词:军师;③句式:固定句式(何……乎)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边练边悟] 1.分析下列文言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关键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专项练留删换含解析 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翻译 专项练留删换含解析 试题

“文言文翻译(fānyì)〞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fānyì)〞语段对点练(一)阅读(yuèdú)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cì shǐ)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HY,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存)(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承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存;“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HY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擅长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HY,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高中语文 高三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高中语文 高三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高考考点】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是高考语文试题特殊句式中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涉及文言字词理解及句式翻译。

省略句的应用,形式多样,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省略句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理解困难和翻译错误。

省略句这一大考点的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

考试频率为必考。

【知识建构】【问题解决】问题一:什么是省略句?请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省略句:省略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语法修辞手段。

问题二:省略句的句式特点(补充完整句子并总结特征)第一组:(苏子)举酒属客。

(《赤壁赋》) 译:苏轼举起酒杯劝人喝酒。

于是(苏子)饮酒乐甚。

(《赤壁赋》) 译:这时候苏轼喝着酒,快乐极了。

(苏子和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译:苏轼和客人互相在船上靠着垫着睡着了。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坐须臾。

(《鸿门宴》) 译:沛公坐了一会儿。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译:刘邦对张良说:“……(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

” (《鸿门宴》)译: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今天的事情)很危急!”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问:“(您)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作战”,鲁庄公回答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省略句形式它们的特征是:省略主语。

第二组: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译:第一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很旺盛,再次击鼓士气渐渐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1)省略句答案

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1)省略句答案

高三复习文言文翻译(1)省略句答案【高三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1)参考译文一、请你写出考纲要求掌握的文言文句式:1、省略句2、判断句3、被动句4、倒装句2、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或省介词宾语等。

二、请把下面的省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省略部分):1、使还,具言可取之状,遂命处耘图之。

翻译:(卢怀忠)出使回来,(向太祖)详细说明(荆南)可以攻取的情况,于是(太祖)就命令处耘来谋划这件事。

2、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翻译:(有一个懈怠了想出去的人)说:“(我们如果)再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了。

”于是(我)和他一起出了洞。

3、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翻译:(项伯)对沛公说:“你明天不可以不早点儿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4、比去,以手阖hé门。

翻译:等到[她(祖母)]离开的时候,用手把门(轻轻地)关上。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翻译:(沛公说:)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翻译:[(秦)就可以将皇位传递到三世以至万世而做国君,]谁又能灭亡它呢?7、本长安倡女。

翻译:(我)原本(是)长安的歌伎jì。

8、纫秋兰以为佩。

翻译;(我)用绳子把秋兰串起来(把它)当作配饰。

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翻译:(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

10、吾儿,久不见若影。

翻译:我的孙儿啊,(我)很久没有见到你的影子了。

1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翻译:每隔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楼或阁。

或者:每隔五步(就有)一座楼,每隔十步(就有)一个阁。

12、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chén。

翻译; 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把(旱情)告诉焦令谌。

13、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翻译;(苏武)在壮年时出使,等到(他)回国的时候,胡子头发已经全白了。

14、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请你写出考纲要求掌握的文言文句式:
1、省略句
2、判断句3 、被动句4 、倒装句
2、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或省介词宾语等。

二、请把下面的省略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指出省略部分):
1、使还,具言可取之状,遂命处耘图之。

翻译:(卢怀忠)出使回来,(向太祖)详细说明(荆南)可以攻取
的情况,于是(太祖)就命令处耘来谋划这件事。

2、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翻译:(有一个懈怠了想出去的人)说:“(我们如果)再不出去,
火把将要烧完了。

”于是(我)和他一起出了洞。

3、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翻译:(项伯)对沛公说:“你明天不可以不早点儿亲自来向项王谢罪。


h e
4、比去,以手阖门。

翻译:等到[她(祖母)]离开的时候,用手把门(轻轻地)关上。

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翻译:(沛公说:)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翻译:[(秦)就可以将皇位传递到三世以至万世而做国君,]谁又能灭亡它呢?
7、本长安倡女。

j i 翻译:(我)原本(是)长安的歌伎。

8 纫秋兰以为佩。

翻译;(我)用绳子把秋兰串起来(把它)当作配饰。

9、(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翻译:(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

10、吾儿,久不见若影。

翻译:我的孙儿啊,(我)很久没有见到你的影子了。

1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翻译:每隔五步或十步,(就有)一座楼或阁。

或者:每隔五步(就有)一座楼,每隔十步(就有)一个阁。

ch印
12、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翻译;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长,农民把(旱情)告诉焦令谌。

13、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翻译;(苏武)在壮年时出使,等到(他)回国的时候,胡子头发已经全白了。

14、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翻译:项王就在夜里起来,(在)营帐(中)喝酒。

w E n
15、乃自刎而死。

翻译:(项王)就(拔剑)自杀了。

直译:(项王)就(拔出剑来)用刀(剑)抹脖子死了。

三、请你写出1--2个省略句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