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全套课件第十一章
(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件-第四章

第4章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 4.1 水准测量原理与方法
4.1.3.1 地球曲率对一根水准尺上读数的影响
设通过仪器中心I的水准面的半径为R,仪器至水准尺的弧长为S,仪器至水准
第4章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 4.2 水准仪和水准尺
2)移动十字丝的“补偿”装置
数
字
测
• 视准轴始终是铅垂位置,
图
• 两个反光镜构成45度角,
原
视准轴经两次反射后射出望远镜的光
理
线必是水平光线.因此十字丝交点上始终
与
得到水平视线的渎数。
方
法
第4章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 4.2 水准仪和水准尺
4.2.5.2 补偿器的补偿原理
与
方
法
观测者的眼睛作上、下(或左、右)移动,若发觉目标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 动,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
第4章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 4.2 水准仪和水准尺
4.2.3 水准器及其灵敏度
4.2.3.1 水准管
数
字
测
图
原 理
水准管的零点
与
水准管轴
方 气泡居中
法
水准管分划值τ 水准管上两相邻分划线间 的圆弧(弧长为2mm)所对的圆心角,
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点高程的主要方法之一。水准测量是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
数 根据水平视线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字
测
4.1.1 水准测量原理
图 原
H B H A hAB
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

第十一章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设计 通常所指的大比例尺测图系指1:500~1:5000比例尺测图,而1:10000~1:50000比例尺测图目前多用航测法成图。
小于1:50000的小比例尺图,则是根据较大比例尺地图及各种资料编绘而成。
大比例尺测图除测绘地形图以外,还有地籍图、房产图和地下管线图等(见表11-1-1),它们的基本测绘方法是相同的,并具有本地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图幅分幅方法。
表11-1-1 大比例尺测图的类型 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设计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和测站点测定 测站点的测定 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 野外数据采集模式 野外采集数据 数据记录内容和格式 连接线代码 图形信息码的输入 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质量控制 数据库概念 地形图数据库 数据模型 地形图数据 碎部测量分类主要内容二、图根控制测量和测站点测定1.图根控制测量测区高级控制点的密度不可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这时应布置适当数量的图根控制点,又称图根点,直接供测图使用。
图根控制布设,是在各等级点的控制下进行加密,图根控制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
在较小的独立测区测图时,图根控制也可作为首级控制。
2.测站点的测定测图时应尽量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但由于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有时是极其复杂零碎的,要全部在各级控制点上测绘所有的碎部点往往是困难的,因此,除了利用各级控制点外,还要增设测站点。
尤其是在地形琐碎、合水线地形复杂地段,小沟、小山脊转弯处,房屋密集的居民地,以及雨裂冲沟繁多的地方,对测站点的数量要求会多一些,但要切忌用增设测站点作大面积的测图。
3.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在图根控制和测站点测量中,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可按半测回观测法观测水平方向和竖角。
全站仪半测回观测法是预先测定经纬仪的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并储存在全站仪内存或电子手簿中,在观测水平方向和竖角时,由程序对半测回观测方向和天顶距自动进行改正来消除其影响。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04Z10课程名称(中/英文):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gital Mapping课程类别:必修学时/学分:32/2 (其中实验学时:12)先修课程:测绘学概论、测量学基础适用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现代测量学,翟翊等,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二版),潘正风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测绘工程和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和基础课。
本课程以数字测图为主线,以测绘新概念、新技术为重点,不仅充实了现代测量的新技术,如数字测图的原理和方法等新内容,还增加了地图数字化、地形图的应用等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满足不同工程需求的各种比例尺地图的测图方法和生产流程。
教师及时将教学、科研、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以及测绘科技的最新成果和教改成果引入教学。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对应的专业培养要求专业知识:1.3.1:(1)掌握空间数据采集方法和手段;(2)掌握数字制图原理与方法;能力:2.1: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
掌握测绘工程的设计、施测和数据处理工作。
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
2.3 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
2.5 能实施与测绘工程项目有关的方案,完成测绘工程任务,并能参与相关评价。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团队开展工作。
素质:3.1 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测绘工程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测绘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熟悉测绘行业及相应企业技术标准,熟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及测绘行业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学会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全套PPT学习教案

图2-4大地坐标系
P点沿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H,称为大地高,从椭球面起算,向 外为正,向内为负。
P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可用天文观测方法测得P点的天文经度λ、 天文纬度φ,再利用P点的法线与铅垂线的相对关系(称为垂线偏差)改算 为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在一般测量工作中,可以不考虑这种改化。
地球表面任一质点,都同时受到两个作用 力,其一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其二 是整个地球质量产生的引力。这两种力的合力 称为重力。引力方向指向地球质心;如果地球 自转角速度是常数,惯性离心力的方向垂直于 地球自转轴向外,重力方向则是两者合力的方 向(图2-1)。重力的作用线又称为铅垂线, 用细绳悬挂一个垂球,其静止时所指示的方向 即为铅垂线方向。
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全套
会计学
1
§ 2.1 地 球 形 状 和大 小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Earth
一、大地水准面
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的自然表面,但地球表面极不规则,
有高山、丘陵、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测量中把地球形状看作 是由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并围绕整个地球所形成的某种形状。
方法称为单点定位法。
第12页/共43页
在领土辽阔的国家,在国家大地控制网布设到一定阶段,掌握了一定数 量的天文大地和重力测量数据后,就可利用天文大地网中许多天文点的天 文观测成果和已有的椭球参数进行椭球定位,这种方法称为多点定位法。 多点定位的结果使在大地原点处椭球的法线方向不再与铅垂线方向重合, 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不再相切,但在定位中所利用的天文大地网的范围内 ,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密合。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武汉大学

六、上交成果
1.各组读数练习记录手簿一份。 2.各组普通水准测量原始记录表一份。
记录: 李 二
高程/m 46.215 备注
42.613 42.613
43.604
三、试验组织和仪器设备
1.分 组
每组4人,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两人扶尺。
2.学
时
课内4学时,课外2学时
3.仪器及用具
每组借DS3水准仪l台、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 录板1块。
四、试验任务
1、使用DS3型微倾式水准仪进行黑红面读数,每人完 成10组,要求黑红面读数差小于6mm; 2、使用DS3微倾式水准仪完成一4个测站的闭合环线 观测,要求每人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各 测站高差之和小于40(√n) mm。
五、注意事项
1、水准仪架设时要旋紧中心连接螺旋,严防仪器从脚 架上掉下摔坏。 2、在读数前,注意消除视差;必须使符合水准器气泡 居中(微倾式水准仪水准管气泡两端影象符合)。 3、注意倒像望远镜中水准尺图形与实际图形的变化。 4、记录员听到观测员读数后必须向观测员回报,经观 测员默许后方可记人手簿,以防听错而记错。 5、手簿记录、计算一律取至mm。
2)基座 3水准仪使用的水准尺及其读数
中丝读数用来计算高差 上、下丝读数可用来计算前后视距
S K l ;K=100
l 下丝读数 上丝读数 , 或 上丝读数 下丝读数;
二、试验内容
3、DS3光学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1)安置仪器 2)粗平:移动一个脚架腿使圆水准器泡居中; 3)瞄准水淮尺:消除视差并使十字丝的竖丝对准 水准尺或靠近水准尺的一侧。 4)精平: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自动 安平水准仪没有这一步骤。 5)读数:中丝读数算高差,上下丝读数算视距。
11第十一讲 误差传播定律

因为 x
L1 n
L2 n
xX
…
Ln n
称为算术平均值,是 未知量的最或然值
m mx n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1 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n 倍
二、误差传播定律及应用
1、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同精度观测值中误差公 式: m
观测值改正数为: vi x Li
n i Li X
函数名称 倍数函数 和差函数 函数式
z kx
函数的中误差
mz kmx
2 2 2 mz m1 m2 mn
z x1 x2 xn
线性函数 z k1x1 k2 x2 kn xn 一般函数
Z f ( x1 , x2 , xn )
1,2n)
k 2 2x (i 1,2n)
2 z
z k x (i 1,2n) i i
n n
(4 )转换为中误差关系式 即m 2 k 2 m 2 z x 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 m z km x 等于观测值中误差乘以常数
2、和或差的函数
应用倍数函数、和差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可得
2 2 2 2 2 2 2 m z k1 m1 k 2 m 2 k n m n
4、一般函数(非线性函数)
设有函数z=f( x1, x2, xn ) xi 为独立观测值
已知m xi m z ?
(1)求偏导真误差的关系式为:
f f f z x1 x2 xn x1 x 2 x n
令x x X
2
vv
2
n
n
x 2
x 2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7.1 碎部测图方法
• 4 数字测图
• 广义的数字测图主要包括:地面(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 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 狭义的数字测图指地面数字测图。 ——地面数字测图 • 依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分为:
– 地面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
• 全站仪测量模式: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 据自动传输到内存、电子手簿、掌上电脑或便携机内记录, 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自动生成数字地图,并控制绘图仪自动绘 制地形图。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7.1 碎部测图方法
——地形图的拼接方法
拼接时用宽5.6cm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坐 标格网线、地物、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然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 格网线位置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和地貌; 当用聚脂薄膜进行测图时,不必描绘图边,利用其自身的透明性, 可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若相邻处的地物、地貌偏差 不超过规定的要求时,则可取其平均位置,并据此改正相邻图幅 的地物、地貌位置。
仙台镇南 第三小学
小庙村
热电厂 10.0-21.0
测 绘 机 关 全 称 10.0
21.0
1988年5月 测图。
任意直角坐标系,坐标起点以 为原点起算。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1m。 1993年图式。
1:1000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密级
22.0 10.8
附 注 :
10.0 22.0
测量员 绘图员 检查员
4) 用个圆量角器和直尺,按极坐标法将碎部点图解展绘至图纸上,并 注记该点高程值。
5) 重复2-4步骤,测给其它碎部点。 仪器搬至其它控制点上后,应复测上一测站所测的若干碎部点,检查确 认无误后,再在新测站上开始测绘。
(NEW)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3广义的数字测图包括利用 或其它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利 用 对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及利用 、 进行数字化测图等技术。 [山东科技大学2014年]
三、单选题
1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测角、测距和测( )。[山东科技大学2010、 2012、2015年]
A.高差
B.方位角
C.等高线
D.地貌
【答案】A
【解析】高程测量、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通 常,将水平角(方向)、距离和高程称为确定地面点位的三要素。
四、简答题
1何谓测绘学?其分支学科有哪些?[山东科技大学2013年]
③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测绘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最重要 的基础信息之一。测绘工作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设计和施工,城 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水利、林业、通信、地矿等部门的规划和 管理提供地形图和测绘资料。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地籍管理、环境保 护、旅游开发等都需要测绘工作,应用测绘工作成果。
2测绘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山东科技大学2015年]
答:(1)测绘学研究的对象是测定和推算地面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 及地球重力场。
(2)测绘学研究的任务是据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 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 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
3海洋测绘及其主要内容。[长安大学2014年]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主要功能。[长安大学2014年]
(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件-第5章

安置好经纬仪后,即可开始观 测。角度测量时照准的目标通常是 竖立在目标点上的测钎、花杆、觇 牌等。照准目标要注意消除视差, 水平角观测时应尽可能瞄准目标的 下部,见图5-21。使用光学经纬仪 测角应按前述的光学经纬仪读数方 法读数。
图5-21 瞄准目标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七分。
二、 水平角观测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七分。
§5.3 角度观测方法
Methods of determining Angles
一 、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水平 度盘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 仪器的竖轴竖直,并使水平度盘居于水平位置。安置经纬仪可 使用垂球或光学对中器进行对中。
5.6 Distance measurement
5.7 Error analysis of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measurement
§5.7 光电测距误差分析
5.8 Test of electro-optical distance
§5.8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measuring instruments
1、测回法 2、方向观测法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十七分。
三、竖直角观测
在三角高程测量和斜距化为平距的计算中,都用到竖直角。
1竖角(高度角)的计算
竖盘注记形式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种。注记形式不同,由竖盘读数计算竖角 的公式也不同,但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竖角是在同一竖直面内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所以要测定竖角,必然与观测盘 左还是盘右,其读数是个定值,正常状态应该是90°倍数。所以测定竖角时只需对视线指 向的目标进行读数。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和实验课后习题答案(武汉大学出版)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习题和实验课后习题答案(武汉大学出版)一. 测量学基本知识思考题1.什么是水准面,水准面有何特性,2.何谓大地水准面,它在测量工作中有何作用,3.测量工作中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4.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何不同之处,画图说明。
5.何谓高斯投影,高斯投影为什么要分带,如何进行分带,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7.应用高斯投影时,为什么要进行距离改化和方向改化,8.地球上某点的经度为东经112?21′,求该点所在高斯投影6?带和3?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9.若我国某处地面点P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值为:x=3102467.28m,y=20792538.69m。
问:(1)该坐标值是按几度带投影计算求得。
(2) P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P点在该带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3)在高斯投影平面上P点距离中央子午线和赤道各为多少米,10.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11.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地面上A点高程为63.464m,B点高程为44.529m。
若改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A、B两点的高程各应为多少,1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有何影响,13.什么是地形图,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4.何谓比例尺精度? 比例尺精度对测图有何意义,试说明比例尺为1?1000和1?2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各为多少。
15.试述地形图矩形分幅的分幅和编号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测量学基本知识8. 6?带 N=19 L=111?3?带 n=37 l =111?9. (1) 6 ?带;(2)第20带,L20 =117?E,东侧;( 3)距中央子午线292538.69 m ,距赤道 3102467.28 m11. HA =63.435 m ; HB =44.500 m14. 1?1000 0.1m ; 1?2000 0.2m15. 12.356cm , 6.178cm16. 22400m217. -16′46″18. αAB =178?48′19. Am =263?10 ′20. ?1=αBA - αBD ; ?2=αCB - αCA ; ?3=αDC - αDB21. αAC =301?58′31″; αAD =39?27′26″;αBC =227?55′19″; αBD =122?59′32″24. H50H16304025. 1?10万;L=97?E ,B=38?N二.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思考题1.何谓真误差,试举例说明。
(武汉大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件

数 字 测 图 原 理 与 方 法
以椭球体中心O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 道面交线为X轴;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 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 手直角坐标系O-XYZ。在该坐标系中,P点 的位置用x,y,z表示。
2.2.1.3 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 的坐标系,属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WGS-84坐 标系采用 1979 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 会第17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WGS-84坐标系 的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Z 轴指向 BIHl984.0 定义 的协议地球极 (CIP) 方向; X 轴指向 BIHl984.0 的 零子午面和CIP赤道的交点;Y轴垂直于X、Z轴, X、Y、Z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 字 测 图 原 理 与 方 法
第一章 绪 论 电子教案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退出
2005.12
第1章 绪论
数 字 测 图 原 理 与 方 法
1.1
数字测图的发展概况
1.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退出
第1章绪论
1.1 数字测图的发展概况
数 字 测 图 原 理 与 方 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先进测量仪器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地形测量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数字测图与 传统的图解法测图相比,以其特有的高自动化、全数字化、高精度的显著优势而具有 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地形测量是利用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的各种地物、地貌特征点的 空间位置进行测定,以一定的比例尺并按图示符号绘制在图纸上,即通常所称的白纸测 图。这种测图方法的实质是图解法测图,在测图过程中,数字的精度由于刺点、绘图、 图纸伸缩变形等因素的影响会大大降低,而且工序多、劳动强度大、质量管理难。 图解法测图的最终成果是地形图,图纸是地形信息的惟一载体。 广义的数字测图包括: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手扶 数字化仪或扫描数字化仪对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以及利用航摄、遥感像片进行数字化 测图等技术。利用上述技术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由数字成图软件进行数 据处理,经过编辑、图形处理,生成数字地形图。 数字测图是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方法,数字测图地形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的存储 介质(磁盘或光盘),其提交的成果是可供计算机处理、远距离传输、多方共享的数字地 形图数据文件,通过数控绘图仪可输出地形图。另外,利用数字地形图可生成电子地图 和数字地面模型(DTM)。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数字地形信息作为地理空间数据的基 本信息之一,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三、测绘科学的应用范围
3、在科学研究方面,诸如航天技术、地壳形变、地震预报、 气象预报、滑坡监测、灾害预测和防治、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以 及其他科学研究中,都要应用测绘科学技术,需要测绘工作的配 合。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四、测绘科学的应用实例
GPS在大坝外观及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激光跟踪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一、地球的自然表面
地球的自然表面:地球的自然表面高低起伏,其形状十分复杂。海洋
的面积占71%,陆地的面积占29%。 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m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m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一、测量学简介
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
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
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球分布,
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
和技术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一点(三维坐标系)XYZ
数字测图原理及方法
二、测量学内容
4、海洋测绘学
海洋测绘学是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 研究海洋定位、 测定海洋大地水准面和平均海面、海底和海面地形、海洋重 力、海洋磁力、海洋环境等自然和社会信息的地理分布,及
编制各种海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以海洋和陆地水域 为对象进行的测量工作。
5、矿山测量学 研究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生产
现代的测量学作为一门能采集和表示各种地物和地貌的形状、大 小、位置等几何信息,以及能把设计的建筑物、设备等按设计的 形状、大小和位置准确地在实地标定出来的技术,在各种工程建 设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测量学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原理与方法培训讲义PPT(数字测图)

(二)碎部测量方法
第十章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 10.2 图根控制测量和测站点测定
全站仪除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斜距、平距、高差等 的直接观测值,及其相应改正数(如指标差改正、 距离测量的气象改正等)外,还设置有简单的计算 软件,能在现场实时计算碎部点的三维坐标、点间 平距、高差和方位角或根据已知的设计坐标计算出 放样数据等。
减弱仪器和目标对中误差对测角、测距的影响,提高导线观测精度,减少坐标传递 误差。
三、全站仪的半测回观测法 预先测定经纬仪的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储存在全站仪
内存或电子手簿中; 观测水平方向和竖角时,由程序对半测回观测方向和天顶距自动进行改
正来消除其影响。 当视准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仪器误差的重新测定。
到测区实地调查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核 对旧有标石和点之记。初步考虑控制网布设方案及措施。
在旧有地形图(或小比例尺地图)上拟定地形控制布设方案,精度估算。 对若干方案进行技术要求与经济核算方面的论证。
对地形控制网的图形、施测、点的密度和平差计算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并确定最后采用的方案。实地选点时,容许局部修改。
与注记和地形图自动绘制。
一、地面数字测图工作内容 1、野外数据采集与编码: 利用全站仪或GPS接收机观测并自动记录观测数据或计算后的碎部点坐标; 用规定的数字代码表示每个碎部点记录中点号、观测值或坐标、符号码以
及点之间的连线关系码等信息码。 计算机通过识别碎部点的信息码来自动绘制地形图符号。
2、数据处理与图形文件生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地物点的图形处理和地貌点的等高线处理。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记录数据作检查,删除已废弃记录与图形生成无关的记录,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面积和体积计算
mxi myi mc
(11-5)
图11-8 多边形间隔点连线
则得到用坐标解析法量算面积的精度估算公式:
mc mP 2
Di21,i 1
i 1
n
(11-6)
式中Di+1,i-1为图形中第i点前、后相邻两点(间隔点)连线的长度,如图11-8 所 示。 可见,坐标解析法量算面积的精度,不但与边界点的坐标精度有关,而且与图 形形状有关。当面积P和坐标中误差mc为定值时,间隔点连线愈短,即边界点愈 密,面积量算的精度愈高。 二、体积计算 用地形图计算体积是地形图应用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工程建设中,经常要进行 土石方量的计算,这实际上是一个体积计算问题。由于各种建筑工程类型的不同 ,地形复杂程度不同,因此需计算体积的形体是复杂多样的。下面介绍常用的等 高线法、断面法和方格法。
Vi
1 d i ( S i 1 S i ) 2
(11-8)
带状土工建筑物的总体积为:
1 n V Vi d i ( S i 1 S i ) 2 i 1 i 1
n
(11-9)
图11-10 断面法计算体积
3. 土地平整的填挖土石方计算 根据地形图来量算平整土地区域的填挖土石方,方格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首 先在平整土地的范围内按一定间隔d(一般为5~20m)绘出方格网.如图11-11所示 。量算方格点的地面高程,注在相应方格点的右上方。为使挖方与填方大致平衡 ,可取各方格点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设计高程H0,则各方格点的施工标高hi为 将施工标高注在地面高程的下面,负号表示挖土,正号表示填土。 在图上按设计高程确定填挖边界线,根据方格四个角点的施工标高符号不同. 可选择以下四种情况之一,计算各方格的填挖方量。 (1)四个角点均为填方或均为挖方
利用数字地形图,可以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M)。利用DTM,可以绘制不同比例 尺的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立体透视图、地形断面图,确定汇水范围和计算面积, 确定场地平整的填挖边界和计算土方量。在公路和铁路设计中,可以绘制地形的 三维轴视图和纵、横断面图,进行自动选线设计。 数字地面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资料,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 析、土地规划管理和灾情分析等。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和导弹制导。在工业上, 利用数字地形测量的原理建立工业品的数字表面模型,能详细地表示出表面结构 复杂的工业品的形状,据此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字地形图将会发挥 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便于了解数字地形图的功能,以下首先介绍纸质地形图的应 用。
式中,d为图上直线的长度,h为直线两端点间的高差,D为该直线的实地水平距 离,M为比例尺分母。坡度i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如果两点间距离较长,中间通过数条等高线,且等高线平距不等,则所求 地面坡度是两点间的平均坡度。
五、按一定方向绘制断面图
在工程设计中,当需要知道某一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时,可按此方向直线与 等高线交点的平距与高程,绘制断面图。方法如下:
倾斜平面上的等高线是等距的平行线。为了确定填挖边界线,须在地形图上画 出设计等高线。首先求出ab、bc、ac三线中任一线上设计等高线的位置。以图中 bc线为例,在bc线上用内插法得到高程为153m、152m和151m的点d、e、f,同 法再内插出与A点同高程(152.3m)的点k,连接ak,此线即是倾斜平面上高程为 152.3m的等高线。通过d、e、f各点作与ak平行的直线,就得到倾斜平面上的设 计等高线。这些等高线在图中是用虚线表示的。
1.根据等高线计算体积 在地形图上,可利用图上等高线计算体积,如山丘体积、水库库容等。如图11-9 为一土丘,欲计算100m高程以上的土方量,首先量算各等高线围成的面积,各层 的体积可分别按台体和锥体的公式计算。将各层体积相加,即得总的体积。 设F0、F1、F2及F3为各等高线围成的面积,h为等高距,hk为最上一条等高线至 山顶的高度。则 1 V1 ( F0 F1 )h 2 图11-9 按等高线量算 1 V 2 ( F1 F2 )h 体积 2 (11-7) 1 V3 ( F2 F3 )h 2 1 V 4 F3 hk 3
(11-1)
式中,Xa、Ya 为P点所在方格西南角点的坐标。 若需要量测图上大量点位的坐标,可以采用数字化仪量测坐标( 见§9-1),此方法可以消除图纸伸缩变形的影响。
二、量测两点间的距离 分别量取两点的坐标值,然后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 当量测距离的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用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取或 利用复式比例尺量取两点间的距离。 三、量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先量取直线两端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则可用坐标反算公式求出该 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若量测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量角器直接在图上量测直线的坐标 方位角。
八、根据等高线整理地面 在工程建设中,常需要把地面整理成水平或倾斜的平面。 假设要把图11-6所示的地区整理成高程为201.7m的水平场地,确定填挖边界 线的方法是:在201m与202m两条等高线间,以7∶3的比例内插出201.7m的等高线 ,图上201.7m高程的等高线即为填挖边界线。在这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处不填不挖 ;不在这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处就需要填或挖,如图上204m等高线上各点处要挖深 2.3m,在198m等高线上各点处要填高3.7m。 假定要把地表面整理成倾斜平面,如图11-7中,要通过实地上A、B、C三点 筑成一倾斜平面。此三点的高程分别为152.3m、153.6m、150.4m。这三点在图上 的相应位置为a、b、c。
第十一章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
§11.1 概述 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各项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都需要了 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形和环境条件等资料,以便使规划、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在 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地形图的形式提供这些资料的。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时, 要利用地形图进行工程建(构)筑物的平面、高程布设和量算工作。因此,地形图 是制定规划、进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资料。 传统地形图通常是绘制在纸上的,它具有直观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也存 在易损、不便保存、难以更新等缺点。数字地形图是以数字形式储存在计算机存 储介质上的地形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形图相比,数字地形图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 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地形图已 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工程建设的设 计、交通工具的导航、环境监测和土地利用调查等。 过去,人们在纸质地形图进行的各种量测工作,利用数字地形图同样能完 成,而且精度高、速度快。在Auto CAD软件环境下,利用数字地形图,可以输出 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图。也可以很容易地获取各种地形信息,如量测 各个点的坐标;量测点与点之间的距离;量测直线的方位角、点的高程、两点间 的坡度和在图上设计坡度线等。
图11-4 汇水面积
七、按限制坡度选线
图11-5按限制坡度选线
在道路、管道等工程设计时,要求在不超过某一限制坡度条件 下,选定最短线路或等坡度线路。此时,可根据下式求出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 线之间满足限制坡度要求的最小平距。 h0 (11-4)
d min
iM
式中,h0 为等高线的等高距,i为设计限制坡度,M为比例尺分母。 如图11-5所示,按地形图的比例尺,用两脚规截取相应于dmin 的长度,然后在地形图上以A点为圆心,以此长度为半径,交54m等高线得到a点 ;再以a点为圆心,交55m等高线得到b;依此进行,直到B点。然后将相邻点连接 ,便得到符和限制坡度要求的路线。同法可在地形图上沿另一方向定出第二条路 线A—a'— b'— … — B,作为比较方案。
四、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坡度 如图11-2所示,P点正好在等高线上,则其高程与所在的等高线高程相同。 如果所求点不在等高线上,如k点,则过k点作一条大致垂直于相邻等高 线的线段mn,量取mn的长度d,再量取mk的长度d1,k点的高程Hk 可按比例内 插求得,即
d1 Hk Hm h d
§11.2 纸质地形图的应用
一、量取图上点的坐标值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内图廓的四角注有实地坐标值。如图11-1所示,欲在图上量 测P点的坐标,可在P点所在方格,过P点分别作平行于X轴和Y轴的直线eg和fh, 按地形图比例尺量取af和ae的长度,则
X P X a af
YP Ya ae
图11-1 图上量取点的坐 标
一、面积量算 在地形图上量算面积是地形图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量算面积的方法有:几何 图形法、网点法、求积仪法、坐标解析法等。这里仅介绍坐标解析法。 坐标解析法是依据图块边界轮廓点的坐标计算其面积的方法。计算公式见§9-1 中(9-6)式和(9-7)式。如果是曲线围成的图形,可沿曲线边界逐点采集轮廓 点的坐标,然后用坐标解析法计算面积。 坐标解析法量算面积的精度较高,其精度估算公式可由式(9-7)应用误差传 播定律求得。 设xi,yi为独立变量,各点的坐标中误差都相等,即
图11-2 确定地面 点高程
(11-2)
式中,Hm为m点的高程,h为等高距。
在地形图上求得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和高差h后,可计算两点间的坡度。坡 度 , 是 指 直 线 两 端 点 间 高 差 与 其 平 距 之 比 , 以 i 表 示 。 即 h h (11-3)
i tg
D
d M
图11-6 整理成水平面
图11-7 整理成倾斜平面
在图上定出设计等高线与原地面上同高程等高线的交点,即得到不 填不挖点(也称为零点),用平顺的曲线连接各零点,即得到填挖 边界线。图11-7中有阴影的部分表示应填土的地方,而其余部分表 示应挖土的地方。 每处需要填土的高度或挖土的深度是根据实际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 之差确定的:如在M点,实际地面高程为151.2m.而该处设计高程 为150.6m,因此M点必须挖深0.6m。
在桥、涵设计中,桥涵孔径大小的确定;水利建设中,水库水坝的设计位置与水 库的蓄水量等,都是根据汇集于这一地区的水流量来确定的。汇集水流量的区域 面积称为汇水面积。山脊线亦称为分水线。雨、雪水是以山脊线为界流向两侧的, 所以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连接而成。量算出该范围的面积即得 汇水面积。 图11-4所示A处为修筑道路时经过的山谷,需在A处建造—涵洞以排泄水流。涵 洞孔径的大小,应根据流经该处的水量来决定,而这水量又与汇水面积有关,由 六、确定汇水面积 图11-4中可以看出,由分水线BC,CD、DE,EF及道路FB所围成的面积即汇水 面积。各分水线处处都与等高线相垂直,且经过一系列的山头和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