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民族音乐
春节的民间乐器与音乐传统传统音乐的绝美旋律
春节的民间乐器与音乐传统传统音乐的绝美旋律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家家户户团圆欢聚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民间乐器和传统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节日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气氛。
古老的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民俗习俗。
它们的音色优美动听,能够表达出民间的喜怒哀乐,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在春节期间,这些民间乐器常常会在家庭聚会、庙会游园等场合中被演奏,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除了民间乐器,传统的音乐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韵律,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通过演唱传统的春节歌曲、表演传统的舞蹈等方式来庆祝节日,感受传统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温馨。
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广大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从业者的努力和奉献。
他们不断挖掘和整理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推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使得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各种音乐比赛、音乐会等形式,传统音乐得以传播和弘扬,为当代人们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音乐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但是,传统音乐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音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让这些优美的旋律永远传承下去。
在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欣赏民间乐器的美妙音乐,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让传统音乐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种寄托和慰藉。
愿传统音乐的美好旋律伴随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温暖。
愿中国传统音乐越传越远,传承下去,永不消逝。
壮族民俗乐器与音乐
壮族民俗乐器与音乐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他们独特的民俗音乐和乐器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壮族民俗乐器与音乐的丰富多彩。
一、壮族民俗乐器的类型与特点壮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他们使用各种不同种类的乐器来演奏民俗音乐。
壮族民俗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膜鸣乐器和打击乐器四大类。
1. 弦乐器弦乐器在壮族音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最著名的弦乐器之一就是“三弦”,也称为“月琴”。
它是由三根弦和一个共鸣箱构成,常用来伴奏歌曲和舞蹈。
三弦的音色优美,演奏起来简单、灵活。
此外,还有一种称为“唢呐”的弦乐器,它有四根弦和一个共鸣箱。
与三弦相比,唢呐的音色更加浑厚,演奏起来需要较高的技巧。
2. 管乐器管乐器在壮族音乐中也非常常见。
其中,著名的管乐器包括“竹笛”和“唢呐”。
竹笛是一种用竹子制作的直笛,可以演奏出悠扬的音乐旋律。
壮族人民经常使用竹笛来吹奏传统曲目和表演民间舞蹈。
唢呐是一种双簧管,广泛应用于壮族民间音乐演奏和庆典活动。
唢呐的音色宏亮,演奏起来需要配合独特的吹奏技巧。
3. 膜鸣乐器膜鸣乐器在壮族乐器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锣鼓”和“皮瑶”。
锣鼓是由大锣、小锣、大鼓和小鼓等多种鸣乐器组成的。
壮族人民使用锣鼓来表达喜庆和欢乐的情绪,常常用于各种庆典和婚礼等重要场合。
皮瑶是一种由兽皮制作的打击乐器。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兽皮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作成固定音高的薄片,演奏时敲击相应位置,可以发出不同音调和节奏。
4. 打击乐器壮族民俗音乐中的打击乐器非常丰富多样,代表之一就是“木鱼”。
木鱼是由木质材料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酷似鱼。
壮族人民经常用木鱼来打节奏和伴奏。
除了木鱼,还有象征猛烈欢腾的“锣”,以及富有原始气息的“板簧”等等。
这些打击乐器都能够在表演中营造出独特的节奏感和氛围。
二、壮族民俗音乐的特点与意义壮族民俗音乐独特而动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民间特色壮族音乐承载了长期以来民间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了壮族人民独立、勇敢、热情的生活态度。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叙永海崖彝族是四川省南充市叙永县境内的一个重要民族。
他们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被誉为“天然的音乐家”。
他们保留着古老的民俗和音乐传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充满魅力的文化图景。
本文将以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与当地民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渊源、音乐特点及对当地民俗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并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叙永海崖彝族的历史渊源叙永海崖彝族是古代高氏部落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在千百年前便定居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据史料记载,他们在发展民族音乐方面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
他们的音乐艺术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彝族民族宗教信仰的熏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二、叙永海崖彝族音乐特点1.器乐丰富多彩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中器乐是一大特色。
他们以竹制乐器为主,如竹笛、竹管、竹排、马铃等,还有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木鱼、铜铃等。
这些器乐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助于彰显出他们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歌舞生动活泼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以歌舞为主,歌曲风格清新优美,歌词质朴真挚,多是以表达对家乡、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而舞蹈形式多样,动作简单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农家风情,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音乐节奏鲜明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节奏鲜明,多为三拍子或四拍子,富有节奏感,很容易让人跃动起来。
他们在音乐中大量运用变奏和重复等手法,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叙永海崖彝族音乐对当地民俗的影响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与当地民俗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1.音乐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叙永海崖彝族音乐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宗教仪式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
在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中,他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以此来祈求丰收和风调雨顺。
2.音乐在生活中的体现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种田、劳作、祭祀还是在闲暇时光里,人们都离不开音乐的陪伴。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绪言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1.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相互影响、民间音乐:是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存见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现代的音乐文化类型,是创造于人民大众又供人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承方式来共同操纵、共同享用、共同演绎和共同传承的一种非专业的社会音乐文化产品。
三、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一)、口头性、集体性和变异性1.口头性是指人民在劳动、生活中情之所至即兴讴歌,见啥想啥就唱啥奏啥;唱词是口头文学,音乐是口头,都不是用笔头书写成的。
简言之,是口头创作。
传承性是传统与继承的特征,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音乐观念、音乐形成、表现手法等,通过口传心授在世代相传中作历时性传递。
这些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的因素就是传统。
后代继承前代的传统,据此继续向前发展,就是继承性。
演变性是指民间音乐的传承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
在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社会的变迁和战争、迁徙(民族和地域间)所引起的文化传播等影响下,民间音乐在继承传统时,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常吸收、消化其他民族、地域或艺术形式的因素,在原有的传统中融入新的因素,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是动态的,是处于不断更新和演变之样,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方言土语等各异,为各民族、各地域的民间音乐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需补充五、民间音乐的价值民间音乐是人类音乐中最丰富的矿藏,其中蕴藏着历史上沉淀下来的无数宝贵音乐资料;它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发展、演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具有独特的价值:人文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音乐创作素材价值。
(一)人文价值民间音乐反映的历代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历史事件、生活习俗、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财富,对人文学科(历史令人断肠,有的令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兴奋、愉悦,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四)音乐创作的素材价值民间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曾哺育了历代文人音乐家和宫廷音乐家;同样也哺育着中国新音乐的专业创作和通俗音乐创作。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是指源自民间的、具有浓厚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民俗文化是指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传统习俗、礼仪和信仰。
从古至今,中国的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独特的文化符号。
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通过传承、创新与融合,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民间艺术1. 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国粹之一,包括了古琴、二胡、笛子等各种乐器。
这些乐器在演奏时不仅表达了音乐的美感,更传递了人们的情感和心情。
例如,古琴被称为“丝竹之尊”,其音色悠远动人,常被用来陶冶人的情操与修养,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精髓。
2. 中国民间舞蹈中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有扇子舞、龙凤舞、踩高跷等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通过舞姿、手势和音乐的相互配合,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喜悦和渴望。
3. 中国民间戏曲中国的戏曲一直是中国民众娱乐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著名的京剧、豫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代表。
这些戏曲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传统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
二、民俗文化1. 传统节日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例如春节的舞狮、放鞭炮和赏花灯等。
传统的节日庆祝活动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喜庆,也寓意着丰收和吉祥的美好愿景。
2. 传统婚俗中国的传统婚俗久负盛名,包括了许多有趣而庄重的环节。
比如,新娘出嫁时需要穿过喜床,同时新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迎娶仪式。
这些婚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庭价值观,更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意。
3. 喜庆红色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幸福和喜庆。
传统婚礼中,新娘穿戴红色婚纱,新郎戴红花。
而红灯笼、红包等也都象征着吉祥和祝福。
这些红色元素无处不在,它们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更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民间音乐非洲各国的民间音乐表演与习俗
民间音乐非洲各国的民间音乐表演与习俗民间音乐——非洲各国的民间音乐表演与习俗非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陆,各个国家拥有独特的民间音乐表演与习俗。
这些音乐体现了非洲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交互方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非洲各国的民间音乐表演与习俗,展示非洲音乐的丰富多彩。
一、西非的鼓乐西非地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鼓乐演奏,它代表了西非人民的乐观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鼓乐既是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一种社交方式。
在西非各国,不论是庆祝节日还是民俗活动,鼓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塞内加尔和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鼓乐被广泛用于社会和宗教活动中。
人们会用不同类型的鼓,如手鼓、桶鼓和大鼓等,演奏出活力四溢、欢快明快的节奏。
这种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加强社区的凝聚力。
二、南非的合唱团南非的合唱团是非洲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之一,它以多声部的和声和合唱形式闻名于世。
合唱团的演唱风格饱含激情和动感,歌曲的主题涵盖了人民的生活经历、社会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南非的合唱团通常由数十至数百人组成,他们身穿鲜艳的服装,在舞台上充满活力地演唱着。
合唱团的歌曲内容多样,既有快节奏的舞曲,也有慢节奏的情感抒发。
而他们多样的手法使得演唱会成为了一场视听盛宴。
三、东非的口琴乐团东非地区的口琴乐团是非洲乐器演奏的一种独特形式。
这种音乐形式源于传统音乐和民族舞蹈,口琴乐团通过使用口琴、木鼓和手掌拍击等乐器,创造出极富活力的节奏感。
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的口琴乐团将传统和现代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强调团队合作和协作,充分展示了东非人民的乐观、友善和包容性格。
四、北非的阿拉伯音乐北非地区的阿拉伯音乐是非洲大陆上最独特和古老的音乐风格之一。
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音乐融合了阿拉伯和非洲传统元素,注重吟唱和鼓点的变化。
在埃及和摩洛哥等国,阿拉伯音乐以其婉转动听的唱腔和华丽的乐器演奏而闻名。
它展示了北非人民豪迈且充满激情的精神风貌,使人们陶醉于其中。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民族音乐是以特定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和民族生活为主题的音乐,它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
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民族的生活、文化和特点。
一、不同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1.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中国音乐的特色之一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音乐体系,即“宫、商、角、徵、羽”五音。
中国古代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包括了广为人知的京剧音乐、昆曲音乐、民歌、山歌以及宫廷音乐等等。
这些音乐作品均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音乐特点,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2.印度音乐印度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源自印度半岛的一系列传统音乐形式。
印度音乐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
印度音乐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音乐体系——拉格和塔尔。
拉格是印度音乐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印度音乐的灵魂所在。
它是由旋律、韵律和情感构成的,塔尔则是印度音乐的节奏基础。
3.非洲音乐非洲音乐是非洲大陆各民族音乐的总称,其特点是节奏感极强、鼓乐和舞蹈紧密结合。
非洲音乐通常通过击鼓、吹笛和唱歌等方式表达民族文化和传统,反映出非洲大陆上各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4.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充满热情和活力,其中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了萨尔萨、探戈、兰巴达和美国西印第安音乐等。
拉丁美洲音乐以其浓厚的古巴、墨西哥等地域特色,以及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形式见长。
二、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1.反映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作品不仅能够了解到具体的音乐形式和特点,更能够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有进一步的了解。
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等。
2.传承民族传统民族音乐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更是一种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音乐作品,可以继承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进一步弘扬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
音乐风格知识: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民族音乐是一种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征,代表了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和生活方式。
在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本文将以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特色为主题,探讨这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民族音乐的音乐风格1.旋律风格旋律风格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
每个民族对于旋律的发展和演变都有着自己的特有方式。
比如在中国,有古筝、二胡、葫芦丝等名胜古迹,它们都以优美的旋律为基础,表达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化和人文精神。
而在非洲,由于历史上的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非洲各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相对较少,每个民族的音乐旋律风格都有非常独特的地方。
2.节奏风格节奏风格是民族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民族音乐通常具有非常明显的节奏感,而且很多时候这种节奏风格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等。
例如,非洲的鼓乐就以强烈有力的节奏和复杂的鼓点为特色,展现出非洲大陆上独特的文化风景。
3.表现形式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些民族音乐通常以明快、欢快的方式表现出愉悦的情感,例如印度的波普音乐;另一些则倾向于以哀伤、忧郁的方式展示出情感,例如爱尔兰的民谣。
4.歌曲形式民族音乐在歌曲形式上也有其特殊的特征。
各种艺术形式,例如中国的京剧戏曲中的音乐和舞蹈,通常都采用长篇宏伟的歌曲形式,而民间音乐则倾向于使用短小精悍的歌曲形式。
此外,一些民族音乐还使用口头长诗和故事,用它们唱出长篇史诗。
二、民族音乐的文化特色1.地域特色民族音乐通常反映了它所属民族的地域和历史背景。
它们反映着当地自然和文化环境,表达出当地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例如苏格兰的苏格风格(Scofield)就是反映了其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形式,它蕴含了苏格兰民族的历史情感和野性生命的感受。
2.民俗文化民族音乐经常进一步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征。
它们传承了当地人们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观。
民族音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
民族音乐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首先,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独有的风情。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在调式、节奏、演奏方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
比如中国的京剧音乐、藏族的民歌等,都体现了地域和民族特色,传递着对于家园、民族、历史、自然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
其次,民族音乐融合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民族音乐不仅仅是美的艺术创作,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通过各种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的传承,展现了民族的价值观念、精神信仰、习俗习惯等文化内涵。
例如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生活方式的描绘。
再次,民族音乐注重表现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创作。
它以个人情感和个性思维为基础,融入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情感的表达。
不同民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性格特点和审美追求。
例如爵士乐强调个性的演奏技巧和即兴表现,表达了快乐、自由和激情。
此外,民族音乐还注重传统民俗和历史传承。
它通过音乐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许多民族音乐乐曲都以传统节日、故事、祭祀仪式为背景,展现了历史传统和群体凝聚力。
例如中国的春节音乐、节庆歌舞等,都是传统的弘扬和发扬。
最后,民族音乐注重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中都混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使之具有更广阔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审美。
这种融合使得传统的民族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现代音乐的内涵。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独有的风情,融合了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注重表现个性化和情感化的创作,强调传统民俗和历史传承,同时与现代音乐进行了融合。
这些特点让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独具魅力,成为丰富多元的音乐艺术形式。
春节的民俗乐器和音乐传承
春节的民俗乐器和音乐传承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人们家庭团聚、欢庆丰收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民俗乐器和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这些乐器在春节期间被广泛使用,不仅激发着人们的情感,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传统的春节音乐中,最为常见的乐器就是锣鼓、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在春节期间被用来演奏各种节庆音乐,如迎春乐、舞狮乐等。
锣鼓作为春节音乐中的灵魂乐器,有着激昂的节奏和震撼人心的声音,常常被用来助兴、喜庆。
在敲击锣鼓的声音中,人们跳舞、燃放烟花,共同欢庆新年的到来。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其悠扬的音色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常常用来演奏一些温馨动人的曲目,让人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
而笛子则是春节音乐中的清新亮丽之音,常用来演奏一些优美的曲调,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除了以上提到的传统乐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型乐器也逐渐被引入到春节音乐中。
比如古筝、琵琶、笙等,它们的音色优美、表现力强,能够为春节音乐增添不同的色彩。
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弹拨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常常用来演奏一些古风音乐,让人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琵琶则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拨弦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让人们在春节期间感受到别样的音乐魅力。
笙作为中国传统吹管乐器,其清亮悦耳的音色可以为春节音乐增添情感的表达,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电子乐器也开始被引入到春节音乐中。
比如电子琴、电子鼓等,它们有着更加先进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使得春节音乐更加多样化、现代化。
电子琴作为一种新型键盘乐器,能够模拟各种乐器的音色,让人们在春节期间享受到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电子鼓则是一种新型打击乐器,其节奏感强、音色多样,为春节音乐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和动感,让人们在欢庆中尽情舞动。
总的来说,春节的民俗乐器和音乐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散逗兆、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2、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
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冲租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
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指游协调舞台节奏。
5、民族器乐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综合性乐种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
扩展资料: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承载
了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艺术形式。
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方式表现出来,不仅能够
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更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
豪感,从而促进文化传承和弘扬。
2. 提高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
民族音乐作为我们国家的独特文化资源,是增强文
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可以进一步展现
我国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民族音乐是人们日常娱乐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
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享受。
尤其是在全民创新创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民族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核心任务,而民族音乐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推广、传播和保护,
可以不断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总之,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护民
族音乐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感受到其内涵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文化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春节的民间音乐与传统乐器演奏
春节的民间音乐与传统乐器演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的演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情感和美好的向往,而传统乐器的演奏则是为这种美好情感注入灵魂。
在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会响起欢快的音乐声,让人仿佛置身于节日的氛围中。
这些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既有传统的味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传统的二胡、琵琶、笛子等乐器被演奏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民俗风情。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型乐器如电子琴、吉他等也被融入到春节的音乐演奏中,增加了新意。
除了传统的音乐演奏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各种舞蹈表演,配以悠扬的音乐,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舞龙、舞狮等表演形式也成为了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更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家庭聚会中,民间音乐和传统乐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一边欣赏着家中年长者演奏的传统曲目,让人倍感温馨和幸福。
孩子们也会在旁边跟着哼唱,仿佛让整个家庭都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除了家庭聚会外,一些公共场所也会举办音乐演出活动,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这些演出不仅有传统的民间音乐演奏,还会有一些现代流行音乐的表演,让人们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演出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传统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的来说,春节的民间音乐与传统乐器演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演奏,人们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让自己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
希望在未来的春节中,这种传统的音乐演奏能够得到更多的传承和发展,让人们永远怀念和珍惜这份传统文化的瑰宝。
民歌中的民俗文化与地方特色
民歌中的民俗文化与地方特色民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的不同地域,每一个民族和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这些民歌以其特有的旋律、歌词和表演形式展示着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1. 民歌的定义和特点1.1 什么是民歌民歌是指由民间创作、传唱和演唱的歌曲,它源于人们生活中的真实经验和情感表达。
相对于宫廷音乐和艺术歌曲,民歌通常更接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思考。
1.2 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以下特点:1.2.1 流传广泛民歌传承于口耳相传的方式,经过民间演唱和传颂,不受地理和社会限制,流传范围广泛。
1.2.2 简单朴实民歌通常使用简单的旋律和词语,易于人们理解和传唱。
它们以质朴的声音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
1.2.3 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民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特点,展现了地方的多样性和个性魅力。
2. 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关系民俗文化是指某一地区或民族长期形成的,通过日常生活、节庆活动、习俗等方式传承的传统文化。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2.1 民歌反映的生活场景和职业不同地方的民歌通过歌词和旋律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从事的职业。
比如,农村地区的民歌常常歌颂农民的劳动和农耕文化,城市的民歌则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活的喜怒哀乐。
2.2 民歌传递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民歌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它通过歌词和情感表达传递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比如,一些民歌歌颂亲情、友情和爱情,倡导人们互助、友爱和宽容。
2.3 民歌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许多地方的民歌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民歌通过歌颂神明或引用神话故事,体现了当地人们对宗教和神话的崇拜和理解。
3. 民歌中的地方特色中国各地的民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之处。
这些地方特色是由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3.1 音乐旋律不同地方的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旋律展示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群体,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传统。
这些音乐文化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宗教、历史和民俗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本文将论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闻名。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如蒙古族的长调、藏族的嗓音唱法、朝鲜族的舞蹈音乐等。
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源自于其与民族文化的深厚渊源。
在生活和习俗中,少数民族音乐常与婚丧嫁娶、节庆喜庆等相关,融入了民族特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吸取了大量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展现了丰富的艺术风貌。
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音乐的传承和演奏,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得以传承和继承,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激发社会文化创新的活力,为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形式逐渐失去了传承的渠道,面临着被遗忘的风险。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鼓励少数民族的音乐人才进行创新和发展,建立健全的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机构,加强音乐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实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以及现代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它是中国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总称,包含了中国各地的传统音乐、民间乐曲以及舞蹈音乐等。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特色鲜明。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和音乐传统。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如云南的傣族音乐、陕西的秦腔、四川的川剧音乐等,它们都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音乐特色。
二、丰富的节奏和音调。
中国民间音乐的节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它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在古代的悠扬的曲调中,往往带有明显的旋律特点和抒情情感。
其中部分音乐是根据古代诗词创作的,旋律和音调都很优美。
而在现代的一些民间音乐中,节奏更加活泼和多变,体现了现代人对音乐的更高要求和多样化的审美。
三、表演形式独特多样。
中国民间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既有独奏演唱,又有合奏合唱。
例如,古琴、古筝等乐器的独奏,能够表现出古典音乐的雍容高雅。
而民间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的合奏则能带给人们更加热烈和舒畅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表演形式,比如舞蹈音乐等。
四、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它不仅能够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心情,更能表达社会的风貌、民俗以及历史和文化等。
中国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等。
五、秉承着古代文化的延续。
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很多新的音乐形式,但中国民间音乐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之一、它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种传统形式,承载了人们对过去文明的回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格和独特的地域特点。
它丰富多样的节奏和音调、独特的表演形式、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并秉承着古代文化的延续,使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与民间民俗
明清时期的音乐艺术与民间民俗民间民俗是中国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方面,在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以农耕为主,因此许多的民间民俗活动与农耕有关,而音乐是许多活动的主要元素之一。
农事文化与民间音乐在古代的中国农耕社会中,年节与农时都与天文密切关联,人们十分注重祭祀和过节的仪式。
这些仪式多半在宗教场所举行,同时也有很多的民间活动。
例如,在明清时期的春节,人们会在活动期间穿上五颜六色、龙风凤彩的戏装,跳舞唱歌,这些表演形式既包括歌舞,也有戏剧元素,其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表现了人们当时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农事活动也与音乐密不可分,民间音乐在劳动和生活的许多场合中都有运用,例如春播、秋翻、收割等,许多劳动歌曲流传至今,成为生动的民俗文化组成部分。
华彩夺目的欢庆艺术民间音乐的欢恣氛围还体现在一些比较隆重且文化程度较高的集体活动中。
比如,在新春期间的庙会里,表演音乐戏剧、狮子舞、杂技等演出形式,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卖艺摊位,让节日的喜庆氛围达到了顶峰,也让音乐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媒介。
此外,各种独特的地方性音乐表演形式在当时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例如婚礼缠绵的夫妻对唱、山东曲艺、闽南三弦等,多种多样的表演艺术形式让当时的音乐文化也相当快速地发展。
历史传承与现代演化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也在传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清时期的音乐中,“琴棋书画”被誉为四艺之首,尤其是汉族音乐中以琴为代表的器乐表现方式得到了许多重视,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其中,明代流传至今的《广陵散》、《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曲子一直受到中国音乐家的推崇和传承。
而在清朝中期,新弦乐被应用在歌曲中,开启了器乐伴奏歌曲的时代,许多经典曲目都在此时形成。
现代的音乐艺术依然在中国的艺术传承中持续发展,通过历史的沉淀和创新,许多中国民族音乐得以活化和重生,例如“中国音乐学院中华古乐团”就在通过对古代音乐的恢复和再现中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难忘的音乐会。
同时,一些当代独立音乐人也通过音乐作品新颖地呈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与内涵,经典歌曲《半壶纱》等就是比较优秀的代表之一。
春节期间的民俗艺术与民间歌谣
春节期间的民俗艺术与民间歌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团聚共度的时刻。
在这个欢快的节日里,除了热闹的庆祝活动,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和民间歌谣,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着历史的记忆。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春节期间的民俗艺术是不可或缺的节日元素。
各地有各自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如京剧、豫剧、川剧等。
这些传统戏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通过歌唱、舞蹈和表演,展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形式,如踩高跷、舞狮、舞龙等,都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活动。
除了民俗艺术,春节期间的民间歌谣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通过歌谣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这些歌谣大多具有朴实、朗朗上口的特点,传唱广泛,流传千年。
其中有些歌谣是对农业生产的祈福,有些歌谣是对家庭幸福的祝愿,有些歌谣则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
春节期间的民俗艺术和民间歌谣不仅是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参与各种民俗活动和传唱歌谣,感受着家庭的温馨、社区的团结,以及国家的繁荣。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春节期间的民俗艺术与民间歌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看到人们对家庭幸福、社区团结和国家繁荣的共同期盼。
希望这些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传承下去。
小雪节气中的传统民俗音乐与舞蹈表演
小雪节气中的传统民俗音乐与舞蹈表演小雪是中国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日的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寒冷逐渐增加,降雪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此时,许多地方的传统民俗音乐与舞蹈表演活动也达到高潮,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一、传统民俗音乐在小雪节气中,各地的传统民俗音乐是人们喜爱的重要表演形式,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色。
首先是北方地区的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几乎在每个小城镇都能看到其表演。
京剧以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故事,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大饱眼福。
其次是江南水乡的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富有南方气息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以精湛的琴棋书画和歌唱、念白相结合的表演形式,讲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故事,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西南地区的藏戏。
藏戏是西藏地区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词和戏剧元素,展现了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每年的小雪节气,当地的藏族人民会举办盛大的藏戏表演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传统民俗舞蹈与传统音乐相伴相生的是各地的传统民俗舞蹈,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舞姿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东北地区的螺蛳粉舞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
螺蛳粉舞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们对螺蛳粉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者们身穿民族服装,手持螺蛳粉碗,表演出轻盈欢快的舞姿,给人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江南地区的扇子舞是另一种受欢迎的传统民俗舞蹈形式。
舞者手持扇子,以舞动扇子的构造变换,表现出舞者优雅的姿态和舞蹈的韵律感。
扇子舞的舞姿颇具魅力,让人感受到江南地区温柔婉约的气质。
另外,西北地区的马鞭舞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
舞者手持马鞭,随着音乐的节奏,展示出矫健的舞姿和鞭法,给人以勇敢和奔放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马文化对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小雪节气中的传统民俗音乐与舞蹈表演活动为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与民俗音乐”
期末考试
题目:信仰民俗
2015年12月10日
内容摘要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点和观点,民俗大概可分为四大类:经济民俗、生态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
信仰民俗又称“民俗精神”民俗心理,它涉及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预兆等多方面的内容。
不仅如此,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民俗信仰的特征、功能和崇拜对象,深刻挖掘信仰与民俗间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关键字:特征崇拜对象图腾祖先神灵
一、信仰民俗的崇拜对象
1、大自然的信仰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
人们对星辰的认识相当早,古人对星辰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胜于现代人。
古人常以星宿的变化来判断人间吉凶。
俗话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他们相信人的地位越高,代表他的那颗星也就越亮越大,天上若有巨星陨落,人间必有伟人降世。
在华夏文明中,人们多认为太阳神是男性,太阳是男人阳刚之气的象征;而月亮更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所以月亮神一般是女的。
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已有帝王祭祀山川的记载虞舜曾五年一巡狩,“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各诸侯国也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
因五岳四海神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神因此他们可以享受到帝王香火。
2、动植物的信仰
汉族民间认为植物同动物一样是有灵魂的。
西南汉族一些地区仍有“祭龙树”、“标龙林”的习俗,人们不仅不能砍伐龙树,而且也不能靠近龙林。
有些民族还认为有些事物,一旦年代久远就会“成精”,所以常以为老树中有精灵鬼馗,所以绝对不能砍伐。
由于相信草木与鬼神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所以便流传着一种习俗,即在坟地植树以安慰死者的鬼魂。
人们相信,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亡灵魂魄的安否,同时也象征着死者家族子孙繁荣,后继有人。
民间对动物的禁忌有很多方式,或禁食其肉,或禁见其行,或禁闻其声,或禁说其名,或禁杀其体,或禁被其咬。
例如,蛇在江苏宜兴叫“蛮家”、“苍龙”;在浙江杭嘉湖称“大仙”、“天龙”;在安徽称“家龙”。
还有一些动物的叫声是忌讳闻见的。
乌鸦的叫声在有些地方被认为是凶兆,有“乌鸦当头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语。
3、图腾信仰
图腾信仰是和氏民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在古人的信仰中,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
每个氏族都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
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模式。
“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十八世纪末约翰 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该书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视图腾为始祖,首先是对图腾偶像的崇拜,每个部落对本氏族图腾都有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祭祀,以求得图腾的模样,模仿着它的动作,表示人与图腾的合一。
其次,各部落中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
对图腾要敬重,禁杀,禁捕,甚至禁止触摸,注视图腾,不准提图腾的名字。
4、祖先神灵的信仰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一些神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菩萨的含义是指能上求真理,下济众生的人。
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
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所以人们要很感谢它,二是有时大地又像在发怒,地震发生,房毁人灭,使人畏惧。
而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大家大吉大利,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
5、迷信信仰
一直以来,在个人进行信仰抉择时,倾向于走向迷信的误区。
迷信,这个词
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从古至今它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形象普遍存在于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中。
从本质上说,迷信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类受自然力支配且能动力有限时,对自然力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尽管它一直受到社会主流的广泛抨击和抵制,但却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如此持久而又巨大的影响。
人们在迷心中寄托着自己的信仰,寄托着自己对生活的种种渴望。
许多地区在无春之年忌讳嫁娶,无春之年,即当年无立春之日,有些地方还认为“寡年结婚不养崽”,也就是没有后代。
在直系亲属长辈去世一年中是服孝期间,忌讳举办喜事。
在服孝期间结婚是不吉利的,将来子女稀少,不易长大成人,家运不顺。
中国从很早以前就有以食品祭祀的风俗,吃饭时不要把筷子竖插在碗盆上,俗称“死人筷”,只有给死人上贡品时财这么做。
民间还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俗称“穷气”,因为旧时乞丐要饭时才这样当当的敲碗。
6、岁时节日习俗的信仰
岁时节日民俗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这两个部分是有紧密联系的。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
在不同的岁时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事象。
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宗教性节日及民俗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节日;一类是现代宗教节日。
这两类节日都是宗教性质的,但它们的产生时代及民俗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
而生产性节日与民俗一般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性活动。
首先,它有固定的时间;其次,生产性节日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并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再次,它带有祭祀、纪念等意义。
其中与农事生产节日及民俗最有特色。
农事节日的最初形成,大约是和农业生产中的祭祀活动有关。
如藏族的“望果节”,是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新果节”,又叫“吃新节”,是许多民族中流行的庆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日期各地不一,一般都在谷子成熟的时候举行。
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其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春节是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时间是在正月初一。
春节,最重视的是除夕。
在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共庆佳节。
大家最喜欢的就是文娱性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技活动。
在文娱性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
在这些活动中除娱乐内容外,还为未婚青年男女提供社交场所和物资交流场所,深受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二、信仰民俗的特征与功能
信仰民俗有突出的功利性,不论是古时候的人们还是现代的人们,大家都渴望从信仰民俗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使自己生活的更好;信仰民俗具有强烈的神秘保守性和封闭性,一个部落或氏族总有属于自己族群的秘密,他们是受神灵的庇佑,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保守性,
有一些落后的地区仍然保留着自己祖先的原始文化,他们保守信仰,不愿推陈出新,他们更希望将自己的信仰寄托于原始,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先辈留下的才
是最好的,当然,重要的还是他们保守的思想,将信仰民俗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信仰民俗具有较大的渗透性,远古时代,部落之间的融合、迁徙使大家聚集到了一起,可谓入乡随俗,于是部落之间的信仰开始互相渗透,互相交流,从而发展了信仰民俗的多重形式,丰富了它们的内涵,使信仰民俗的影响力变得更加广泛,使许多人了解到了不同民族间的丰富多彩的民俗,千姿百态的信仰习惯;信仰民俗的俗信化趋势,这广泛体现在大众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情不自禁的表达出自己的迷信,以此来聊以自慰,使自己生活的更加舒心,例如,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踩井盖会有坏运气等等,尽管这些都是迷信,但也表达了我们的信仰,寄托了我们的希望。
信仰民俗的力量是巨大的,民俗信仰可以给我们安慰感,可以给我们安定感,可以使我们对群体产生皈依感。
,信仰民俗使我们的心灵找到了寄托,使我们释放真实的自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累时的港湾,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尹洁.民俗音乐学与民俗学初探[J].当代艺术,2008.
[2]杨曦帆.音乐行为中的民俗文化[J].音乐探索,2012.
[3]李莘.民俗学在民族音乐学田野报告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学,2006.
[4]武俊芳.解析民族特色与民俗在民族音乐中的体现 [J].大众文艺,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