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民族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与民俗音乐”
期末考试
题目:信仰民俗
2015年12月10日
内容摘要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论点和观点,民俗大概可分为四大类:经济民俗、生态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
信仰民俗又称“民俗精神”民俗心理,它涉及到包括信仰、巫术、禁忌、占卜、预兆等多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分析民俗信仰的特征、功能和崇拜对象,深刻挖掘信仰与民俗间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关键字:特征崇拜对象图腾祖先神灵
一、信仰民俗的崇拜对象
1、大自然的信仰
自然崇拜就是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
人们对星辰的认识相当早,古人对星辰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胜于现代人。古人常以星宿的变化来判断人间吉凶。俗话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他们相信人的地位越高,代表他的那颗星也就越亮越大,天上若有巨星陨落,人间必有伟人降世。在华夏文明中,人们多认为太阳神是男性,太阳是男人阳刚之气的象征;而月亮更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所以月亮神一般是女的。在中国先秦典籍中,已有帝王祭祀山川的记载虞舜曾五年一巡狩,“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各诸侯国也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因五岳四海神是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神因此他们可以享受到帝王香火。
2、动植物的信仰
汉族民间认为植物同动物一样是有灵魂的。西南汉族一些地区仍有“祭龙树”、“标龙林”的习俗,人们不仅不能砍伐龙树,而且也不能靠近龙林。有些民族还认为有些事物,一旦年代久远就会“成精”,所以常以为老树中有精灵鬼馗,所以绝对不能砍伐。由于相信草木与鬼神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所以便流传着一种习俗,即在坟地植树以安慰死者的鬼魂。人们相信,坟地树木的荣枯,反映着亡灵魂魄的安否,同时也象征着死者家族子孙繁荣,后继有人。
民间对动物的禁忌有很多方式,或禁食其肉,或禁见其行,或禁闻其声,或禁说其名,或禁杀其体,或禁被其咬。例如,蛇在江苏宜兴叫“蛮家”、“苍龙”;在浙江杭嘉湖称“大仙”、“天龙”;在安徽称“家龙”。还有一些动物的叫声是忌讳闻见的。乌鸦的叫声在有些地方被认为是凶兆,有“乌鸦当头叫,不被打也被吊”的俗语。
3、图腾信仰
图腾信仰是和氏民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在古人的信仰中,认为人与某种动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每个氏族都源于一个图腾,并以该图腾为保护神、徽号和象征。图腾崇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模式。“图腾”一词最早出现十八世纪末约翰 朗格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一书,该书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视图腾为始祖,首先是对图腾偶像的崇拜,每个部落对本氏族图腾都有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祭祀,以求得图腾的模样,模仿着它的动作,表示人与图腾的合一。其次,各部落中都有着严格的图腾禁忌。对图腾要敬重,禁杀,禁捕,甚至禁止触摸,注视图腾,不准提图腾的名字。
4、祖先神灵的信仰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等一些神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菩萨的含义是指能上求真理,下济众生的人。土地神民间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土地之神源于远古人民对土地的崇拜,最初取名为“社神”。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所以人们要很感谢它,二是有时大地又像在发怒,地震发生,房毁人灭,使人畏惧。而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大家大吉大利,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
5、迷信信仰
一直以来,在个人进行信仰抉择时,倾向于走向迷信的误区。迷信,这个词
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从古至今它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形象普遍存在于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中。从本质上说,迷信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类受自然力支配且能动力有限时,对自然力的歪曲、虚幻的反映。尽管它一直受到社会主流的广泛抨击和抵制,但却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如此持久而又巨大的影响。人们在迷心中寄托着自己的信仰,寄托着自己对生活的种种渴望。许多地区在无春之年忌讳嫁娶,无春之年,即当年无立春之日,有些地方还认为“寡年结婚不养崽”,也就是没有后代。在直系亲属长辈去世一年中是服孝期间,忌讳举办喜事。在服孝期间结婚是不吉利的,将来子女稀少,不易长大成人,家运不顺。中国从很早以前就有以食品祭祀的风俗,吃饭时不要把筷子竖插在碗盆上,俗称“死人筷”,只有给死人上贡品时财这么做。民间还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俗称“穷气”,因为旧时乞丐要饭时才这样当当的敲碗。
6、岁时节日习俗的信仰
岁时节日民俗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这两个部分是有紧密联系的。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在不同的岁时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事象。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宗教性节日及民俗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节日;一类是现代宗教节日。这两类节日都是宗教性质的,但它们的产生时代及民俗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而生产性节日与民俗一般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性活动。首先,它有固定的时间;其次,生产性节日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并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再次,它带有祭祀、纪念等意义。其中与农事生产节日及民俗最有特色。农事节日的最初形成,大约是和农业生产中的祭祀活动有关。如藏族的“望果节”,是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新果节”,又叫“吃新节”,是许多民族中流行的庆祝农业丰收的节日。日期各地不一,一般都在谷子成熟的时候举行。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其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春节是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时间是在正月初一。春节,最重视的是除夕。在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共庆佳节。大家最喜欢的就是文娱性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技活动。在文娱性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在这些活动中除娱乐内容外,还为未婚青年男女提供社交场所和物资交流场所,深受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二、信仰民俗的特征与功能
信仰民俗有突出的功利性,不论是古时候的人们还是现代的人们,大家都渴望从信仰民俗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使自己生活的更好;信仰民俗具有强烈的神秘保守性和封闭性,一个部落或氏族总有属于自己族群的秘密,他们是受神灵的庇佑,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保守性,
有一些落后的地区仍然保留着自己祖先的原始文化,他们保守信仰,不愿推陈出新,他们更希望将自己的信仰寄托于原始,因为他们相信只有先辈留下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