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历史时期的五年规划及财富机遇

合集下载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一、引言中国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旨在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该规划涵盖了从1953年到2010年的时间段,共计五个五年计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背景、目标和取得的成就。

二、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背景1.1 社会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1.2 经济背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城乡差距较大,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中国政府决定制定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2.1 经济发展目标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调整。

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等。

2.2 社会发展目标除了经济发展目标,一五到十一五规划还关注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加强环境保护等。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减少贫困、改善就业状况和增加社会保障等目标。

四、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成就3.1 经济发展成就通过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从1953年的10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9.9%。

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

3.2 社会发展成就在社会发展方面,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和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同时,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就业状况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五、结论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197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的高指标, 逐步调整了以战备为中心的战略,开始强调经济效 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 设”进入收尾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十五”计划的制定,政府不再是资源配臵的主角, 市场发挥着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确立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整作为主线。更多关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 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 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十一五计划(2006~2010) 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从“六五”计划开始,我国的经济计划中增加了社 会发展的内容,计划的题目也相应改为“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 特点,是强调一切经济工作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中心。
七五计划(1986~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 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 “七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历时3年。1983年,国务院 即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1986年3月, 经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史上第一次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 的时候就制定出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历次“五年计划(规划)”

历次“五年计划(规划)”

运动. 十年规划| 要草隶妾件未能执 行。 冈 耪碎江青应革命 亮 虐情 况 :“ 二 期 问. 民经 济年 平 均 增长t6 %e16年 与 15 倾翻案 ’ 圆 l 5 9 2 97 9 7 2 日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 批 准并 下达 了I 家计委 1 1 年 相比 . 业甚 产值 增 长2 7 . 均每 年 增 长38 农 业 总产 值 别 工 0% 平 %; 集 团之 后 的 17 年 l 月1 ,
竞戒情况: 乱 ‘ 、 年
, 田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9 %, q 5 工业、 农业暮产值平均每年坩长 臂量:” 一五”计划是中田的茅一个五年计埘 它以实现社套主义工 期f . 9 %. 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 %. 6 其中 工业总产植年平均增长l2 1% 第一,五年计划. 卜 早在15 年喜开始由中 91 央人民政 府政务院财蛏娄
产各作社: 把资本主叉工商业蚺八; 种彤式圆謇赍奉主义轨道
根 军 基 走 宪鹰情况: 全回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 的进 程 ; 抓 蛔 艘 、 工 、 础 工 业 和交 通运 输 的建设 i 力发 展 套主 叉琏 造 15年 . 9 6 第一 个五 年计 划提 前 一年 葵现 15年 奎 固 基 新技 术 . 起世 界 先 进 水平 96 赶
奎 固代 表 走套 讨 论通 过 f 5 年9 5 2 日在北 京举 行 ) 1 6 月l— 7 9
螭刳了17一 I8 年发展 田氏经济十年规划垌耍革案. 96 95 其中包括筚 五、 第六两个五年计划的设想 但是, . 由于开展了“ 批邓”, 反击右 “
主一任务: 完成社#9 义改造 -
周代表套议同意中央委员套提 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同年明 .
奎圆计划套议召 套议重点计诗 ̄ 9 0 1 7 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婀 命集团的干扰敏茸 。 03 7 目. : 17#' Bl 圆牢e- g根据中共中 央工作套议时 “ 四 ’ 计划提出的毒见. 拟订了《 茅四个五年计划蛔要( 修正草案) ,。 主一任务: 浆中力量建设 太三践强赶的战略后方; 加速农业机械化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

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执行时间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中国造富的几次机遇

中国造富的几次机遇

中国造富的几次机遇
中国的几次造富机遇包括: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机会。

许多人通过参与创业或投资获得了财富。

房地产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房价大幅上涨,许多人通过房地产投资或从事相关行业获得了巨额财富。

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开始崛起,许多人通过在电商平台上开店或从事物流、支付等相关领域赚取了不少钱。

新能源产业: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创业者,也为很多人带来了机会和财富。

科技创新: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涌现了许多具有领先地位的企业和创新型公司,也为许多人带来了创业和投资的机会。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汇编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汇编

1960年9月,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年底,“二五” 计划实际执行结果与原来提出的八大建议相比,除 原煤、原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 粮食、棉花等都未达到。
三五计划(1966~1970): 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 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但毛泽东提出,1963年 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 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由于1966年 “文化大革命”的突如其来,正式的“三五” 计划没有来得及形成。
“五五”计划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1978年前 后的“新跃进”,致使国民经济结构失调、效益低 下。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 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五五”计划指标相应作了 较大幅度的调整。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 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四五计划(1971~1975): 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四五”计划以“草案”的形式印发。 在国际紧张形势和国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 “四五”计划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指标,导致上世 纪7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了“三个突破”的严重 失控现象: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 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800亿斤。 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主持两年经济调整, 对极“左”思潮进行了批判。
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制定“一五”计划历时5年,数易其稿。1955年7月,经第 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但颁布时计划涵盖的时 间已经过半。 确定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 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 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中期评估历史演变

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中期评估历史演变

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中期评估历史演变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中期评估历史演变59年中,发展规划制定的战略思想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纯的经济计划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变革。

从1953年我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算起,到2012年,我国已经制订并实施了10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中从十一五开始,将计划改为规划。

59年中,发展规划制定的战略思想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纯的经济计划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变革。

为进一步优化规划内容设置,使编制程序进一步科学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将规划中期评估作为一种制度和惯例,成为规划和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规划中期评估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一、规划中期评估的意义与主要内容1、规划评估的研究意义与重要性国际上利用社会科学方法进行的评估研究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

从发展历程上看,以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社会学家史蒂芬用实验设计方法对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社会计划进行评估,从而使得政策评估开始步入较大规模的系统科学范畴。

评估是一个系统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来评估国家或组织完成目标的效率或影响力。

中期评估可通过反馈,帮助国家或组织了解规划的实用性、效果和可持续性。

中期评估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比较全面地对规划的阶段性实施结果和影响有一个清楚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用来总结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规划的下一步调整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2、欧盟经验借鉴强化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三期评估评价与评估已成为欧盟国家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手段。

欧盟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评估机制,主要针对与凝聚政策相关的规划进行评估。

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欧盟的评估工作走过了从欧盟对其规划进行评估,到成员国承担对各自规划评估的责任,从前期和后期评估,到前期、中期、后期都进行评估(三期评估)的发展过程。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2)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 (2)

我国历次五年计划回顾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一五”成就: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并提出了赶超英美的目标,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二五”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35%增长到40%左右。

主要问题:“二五”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严重冒进倾向,许多计划指标不断修正和大幅度提高。

由于1958年来的“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失调。

“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提出了“以钢为纲”,追求高指标,高积累,放弃实事求是,违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将赶超英美的计划从15年变成10年,之后又降到2年至3年。

(毛泽东主席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三五”成就: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主要问题:尽管“三五”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加快“三线”建设。

没有形成正式文件。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四五”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完成104.5%,工业完成100.6%。

历次五年计划

历次五年计划

历次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指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实现特定目标为导向,统筹安排国民经济各项工作。

自1953年开始,中国陆续实施了12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都有其具体的目标和重点。

下面是对每个五年计划的简要介绍。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是恢复战争破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重点领域有重工业和国防工业,通过国有化和合作社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这个五年计划是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然而,这个计划过于激进,导致了严重的灾难,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跃进”。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由于“大跃进”的失败,中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因此第三个五年计划没有得到充分实施。

实际上,这个时间段是充满混乱和政治动荡的,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干扰。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这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继续工业化和农田水利建设。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且文化大革命的后遗症仍未完全消除,因此该计划没有实现所有目标。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这个计划的重点是继续发展工业和加强农村建设。

然而,这个时期恰逢“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开始,国家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因此该计划中很多目标没有完成。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这个五年计划是改革开放政策初期的计划,以经济发展为重点。

计划实行了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起飞。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在这个五年计划中,改革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经济成就显著,国民经济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该计划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

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十个五年规划

十个五年规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是指我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

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

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

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演进及基本经验近代以来,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曾经历了许多探索与实践。

其中,中国的“五年规划”制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回顾中国“五年规划”的历史演进,并总结其基本经验。

一、五年规划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五年规划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业后进、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为了加快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五年计划(后来称作五年规划)。

首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旨在解决农业、工业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重点问题。

随后,五年计划成为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并在其后的几十年中持续演进。

五年规划成为中国政府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助力中国经济腾飞。

二、五年规划的演进历程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农业发展方面。

计划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高粱替人参”运动等,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同时,加大对工业的投资,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以“大跃进”为标志。

此时,中国政府采取了激进的集体化措施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由于计划的过度集中化以及资源分配不当等因素,此次计划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3.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此次计划并未实质性推进。

4.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计划主要致力于支持工业和农业发展,并推行“四个现代化”计划,即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计划改变了过去“四个现代化”的工业主导发展方式,更加关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协调性。

6.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此次计划开始注重市场经济改革、提高经济效益和用人机制的改革等。

中国经历五次财富机遇,下一次是什么

中国经历五次财富机遇,下一次是什么

中国经历五次财富机遇,下一次是什么因为梦想而有准备、抓住机遇立即行动、稍不留神就成为新的百万富翁!中国财富第1次机遇--个体户暴富时期,时间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体户--万元户,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他们抓住了机遇,成了中国社会第一批富翁。

中国财富第2次机遇---炒股票暴富时期,时间是1986年到1992年。

(中国的股票要坚决的试)股票--百万富翁,九十年代初,买支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中国财富第3次机遇---房地产暴富时期。

时间是1992年到1993年。

(发展是硬道理)房地产--亿万富翁。

这个时期以海南和广西的一部分地区为中心,刮起了一股房地产热。

很多人在这期间大搞权钱交易,迅速暴富,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后来由于国家的干预,这股热逐渐凉了下来。

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却造就了很多的富豪!中国财富第4次机遇---IT行业赚钱的时代,时间90年代开始到现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IT计算机--千万富翁,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

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

IT包括电脑硬件、软件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力以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中国财富第5次机遇--做保险、美容保健日用品直销赚大钱时代,时间1991年到2005年12月。

直销行业因为市场倍增、人际倍增、财务倍增,象限理论、管道理论、消费者参与世界财富分配理论等的综合导入和创新发展,成为目前全球四大商业零售分销模式(大卖场、连锁代理、直销、网上购物)中发展最快速的产品分销和通路建设的法宝,以及更多普通人创业成为百万富翁的更好选择!九十年代末,干保险和美容保健品直销赚钱,但有多少人在那时介入呢?倒是现在人们认同了就疯狂去跟风,结果进入的是竞争激烈的行业。

中国的五年规划

中国的五年规划

中国的五年规划目录[隐藏][简介“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从严格地说,从“规划”的意义上,应该是“第一个”。

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1953年开始,中国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框架体制,到2005年,共编制了十个。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

“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

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

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一个“五年规划”,目前正在着手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中国五年计划、规划编制的历史演变轨迹又到五年计划时,只是“计划”改成了“规划”,一字之差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

五年规划是对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布局、产业结构比例关系、国民生活远景进行规划,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迄今,中国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一个五年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正在着手研究和编制。

“一五计划”(1953-1957) 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因为苏联从1928年开始就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历史进程中演变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

新中国实行的是倒向“老大哥”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再加上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的五年计划经验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的依靠苏联帮扶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计划,重点是进行工业化建设,想尽快夯实工业基础。

事实证明完成情况还不错,如鞍钢建成投产,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建国十四个五年规划回顾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建国十四个五年规划回顾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建国十四个五年规划回顾□陈勇鸣从1953年起,我党共制定了十个五年计划和四个五年规划建议,以1980年和2005年为界,我国“五年计划(规划)”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一五”至“五五”时期(1953-1980年),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解决中国经济的独立问题。

二是“六五”至“十五”时期(1981-2005年),改革开放,解决“富起来”的问题。

三是“十一五”到“十四五”时期(2006-2025年)。

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进入“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

规划从注重经济增长到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及国家治理。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一、“一五”到“五五”时期,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同时又处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中,面对当时严峻的现实,我们主要任务是要尽快恢复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此,党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制订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帮助。

苏联帮助中国设计和兴建156个建设项目,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取得成就远超旧中国100多年发展。

由于“一五”期间取得巨大成就,加上党的“八大”后冒进思想影响,“二五”计划(1958-1962年)许多指标不断被大幅度提高。

提出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就发生在“二五”期间。

加上从1959年起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得农业生产急剧减产。

经济从1958年增长22%下跌到1961年负28%,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进入三年(1963-1965年)调整期。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引言概述: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一、经济发展1.1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1.2 在一五到十一五规划中,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1.3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科技创新2.1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2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支持。

2.3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社会事业3.1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注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3.2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投入。

3.3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提高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四、生态环境4.1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重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2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4.3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对外开放5.1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强对外开放的战略。

5.2 在实施过程中,中国积极参预国际合作和贸易。

5.3 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纲领,通过实施这些规划,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中国将继续遵循规划的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历史上九次“战略机遇期”对当前抓好发展机遇的几点启示

历史上九次“战略机遇期”对当前抓好发展机遇的几点启示

历史上九次“战略机遇期”对当前抓好发展机遇的几点启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发展机遇期,而这些发展机遇期往往影响着一代人的命运。

过去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九次“战略机遇期”,这些期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时刻,而这些时刻所带来的启示对我们认识当下的发展机遇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可以从历史上九次“战略机遇期”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推动社会进步。

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农业革命和手工业革命的兴起,促成了人类从游牧社会进入到定居社会,并开始逐渐建立城市,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开始在固定的地点生活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可以从这段历史中得到的启示是,抓住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机遇,将会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顺势而为,不断创新,使得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次“战略机遇期”是在古代希腊,这个时期希腊城邦的兴起,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文艺复兴的发生,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相继出现。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需要致力于推进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尊重个体的价值和权利,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第三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古代中东,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祥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宗教格局,也成为了文明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契机。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抓住发展机遇要注重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倡导宗教的和谐与宽容,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

第四次“战略机遇期”出现在17世纪的欧洲,这是近代科学的崛起时期,启蒙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的时代,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革命、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以普朗克为代表的量子力学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抓住发展机遇需要推进科学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尊重科学的真理,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第五次“战略机遇期”是在18世纪的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史上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二五”计划作为党中央的 建议,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此后,由于 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第二个 五年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
由于实施过程中的巨大波动,“二五”实际上分成1958年~1960 年“大跃进”阶段和1961年~1962年进入调整时期两个阶段:
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 得到了基本完成。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新跃进大转折
“计划赶不上变化”。“五五”计划实施期间,跨 越了由“文革”至粉碎“四人帮”及拨乱反正的重 大历史转折,致使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亦随之变化。 其制定开始于1974年,没有独立的文本,包含在 《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之中。 此纲要直至1977年12月才被下发,“五五”计划缩水 仅剩3年。
国际上,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1997年始发于泰 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亚洲,对中国的出口、 利用外资以及经济增长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 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 查找差 距,分 析原因 ,进一 步增强 自己作 为党员 的凝聚 力和战 斗力, 为推进 学校和 年级各 项工作 做贡献
六五计划(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六五”计划是拨乱反正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

五年计划投资重心分析

五年计划投资重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各五年计划战略重心分析及投资趋势解析一、改革开放以来各五年计划的战略重心概要1、六五计划(80~85):三大战略转变:(1)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从片面追求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产值产量的增长,开始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注重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2)在经济体制上,从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僵化体制,开始转向适应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要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

(3)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开始转向积极利用国际交换的开放型经济。

2、七五计划(85~90):围绕三个方面:(1)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2)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

(3)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各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

3、八五计划(90~95):围绕个方面:(1)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

“八五”计划后3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原来平均每年6%调高到8-9%。

(2)产业结构的调整。

强化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加快能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

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钢铁、建筑材料和石化工业的发展,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工作;加强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粮食产量指标未作调整,但要求大幅度地增加优质品种的产量;按照规模经济、合理布局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3)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调整。

扩大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扩大投资规模。

4、九五计划(95~00):(1)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实现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开始将战略目光投注到民生领域,提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方针,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3)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规则与体制,形成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个历史时期的五年规划及财富机遇————————————————————————————————作者:————————————————————————————————日期:一、写在前面的话:天涯的兄弟姐妹们,天涯理财新的系列专题“理财进行时”从本期开始就与大家正式见面了。

本系列专题采用“月刊+周刊”的形式进行。

大家面临的理财问题主要是:敬老、买房、买车、日常开销、养育子女、旅游、医疗、养老等八个方面。

而可供选择的产品则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各金融类企业理财产品、保险、期货、期权、黄金、房产、收藏品、存款等多类产品。

但是各种理财产品数不胜数,股票:两千多只;债券:国债、企业债、可转债,一千多只;基金:开放式、封闭式、ETF、LOF基金,六百多只;银行理财产品:12000多种;保险产品:1500多种;期货:商品期货、股指期货20多种;黄金: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期货。

要罗列下去,理财产品还有很多很多……。

如何在繁杂的理财产品中,发现财富机会,满足自己的理财需求,正是“理财进行时”所需要讨论的话题。

欢迎大家密切关注本系列话题。

本系列话题有可能会制作电子期刊,欢迎大家多多关注、下载收藏。

本次讨论的话题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七次发财机会,欢迎大家围观、发言、拍砖、献花。

二、观点:第七次财富风暴即将来袭,你准备好了吗?1、六五,胆子大的人发了财这个机会给了当时的社会闲散人员,这些体制外的人员成了当时的万元户。

当时被认为是“投机倒把”、“不务正业”的个体户,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的人,掀起袖子走上个体经济的道路。

这个机遇当时可是冒政治风险的,估计抓住的人不多,这一次机遇转型的人生活最为艰辛,虽然后来大多无果而终,但在那个时代,确是敢为天下先,率先走上了以财富确立幸福的道路。

典型代表:傻子瓜子致富关键词:“个体经济”(六五规划中首提“个体经济”)六五规划相关文献:第七章农业第二节畜牧业1985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1,460万吨,比1980年增长21%。

要增加禽蛋和奶的产量,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地方特有的畜、禽、蜂、兔优良品种和饲养水貂、香獐等珍贵动物。

认真落实各项政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体多种方式经营畜牧业,鼓励发展家庭饲养业和饲养专业户。

继续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在发展养猪业的同时,抓好以草食为主的牛、羊、兔的生产,改革畜群结构,提高母畜比例,推广当年育肥羔屠宰。

加强牧区草原建设,1985 年人工草场将由1980年的3,200 万亩扩大到1亿亩。

充分利用糠麸和饼粕等加工副产品,采取联合办厂等多种形式发展饲料工业。

在大、中城市郊区和大型工矿区附近,大力发展集体和农民户饲养奶牛、奶羊,改善城市鲜奶供应状况。

第十八章国内商业第二节社会商业结构在国营商业占优势的条件下,放手发展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系。

1985 年,全国城乡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达到440万个,比1980 年增加238 万个,增长1.2 倍,全国每千人平均拥有4.3 个网点,比1980 年增加2.2 个。

从业人员达到1,600 万人,比1980年增加673 万人,增长73%。

2、七五,办乡镇企业的人发了财这个机会给了85年前后出现的农民企业家和乡镇企业家,这是当时农村体制改革的产物,这个机会被当时一些胆子大、脑子活的农民给抓住了。

乡镇经济,乡镇企业家,依托村或者集体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社会团体内(村内)的声望或者职务(村长,支部书记),集资办起了村里加工厂,其中以苏南模式最为典型典型代表:华西村。

致富关键词:乡镇企业(七五规划中首提“乡镇企业”)七五规划相关文献:第七章农业第二节农村产业结构(五)乡镇企业争取到1990 年,乡镇企业的总产值达到4,600 亿元,比1985年增长1 倍。

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

各地兴办乡镇企业,应当主要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量力而行,稳步前进,减少盲目性,并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十四章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五年内,国家安排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100 项,重点成套消化吸收项目和新产品技术开发、推广、应用项目100 项;同时,推行“星火计划”,抓好一批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的乡镇企业科技示范项目。

主要内容是:——发展农、林、牧、渔业优良品种,高产技术和加工技术。

——以食品、服装和耐用消费品为重点,开发新型优质的轻工、纺织系列产品。

——发展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工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

——搞好传统技术改造的示范,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

为了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试验示范车间、生产线,扶持重点研究院所,装备一批中间试验车间、生产线或试验研究基地。

加强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横向联系,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的联系,实行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

3、八五,下海经商的人发了财价格双轨制指的是对同值的标的物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一种是计划的垄断性定价,另一种是市场定价。

在中国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这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特殊产物。

很多人抓住这个机会发了财。

典型代表:杨百万致富关键词:市场经济、价格双轨制(“八五”规划中首次出现类似字眼)八五规划相关文献: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七、“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措施按照在今后十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运行机制的总要求,围绕解决经济生活中主要问题,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任务是:(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继续深化商业、物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在国家指导和管理下的、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体系。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批发市场和多种交易形式,特别是跨地区的、综合性或专业性市场组织和流通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努力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产市场和劳务市场等,逐步使它们与商品市场的发展相协调。

努力消除各种形式的关卡壁垒,改变地区封锁、条块分割的状况,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

加强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市场交易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健全市场秩序。

(四)改革价格体制“八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调节价的价格行为,健全价格管理体制。

在控制物价总水平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逐步理顺价格关系。

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某些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以解决这些产品国家定价偏低的问题;适当提高粮食定购价格,逐步改变粮食购销价格倒挂的现象,减少财政的价格补贴;对供求大体平衡的一般加工产品、供求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以及非生活必需品,逐步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

同时,区别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通过并轨、缩小价差等措施,逐步取消一些生产资料价格的双轨制。

4、九五,挖煤挖矿的人发了财国退民进。

庞大的国有资本变卖,郎闲平一句“民营资本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道出了当时的实质。

俄罗斯休克疗法在一夜间做的事情,我们从97年开始用3年做完,不知道多少个人利用种种渠道,抓住了这样的廉价买卖的机会,为自己奠定了后续发展的产业基础。

96年左右利用国有企业改革获利的资本运作高手。

当时的许多国有企业都是半卖半送的,许多人在一夜之内成为身价千万甚至过亿的富豪。

而这些主大多都是当时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昨天企业还是国家的,第二天这个企业就归他个人私有了。

他们自己也感觉跟做梦似的。

典型代表:山西煤老板致富关键词:国退民进、煤炭、矿山、国有资产(“九五”规划中首次出现类似字眼) 九五规划相关文献: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1.能源工业(2)煤炭。

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方针,在保持合理开发强度的前提下,稳定东部煤炭产量,重点加速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开发,积极建设一批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的骨干矿井。

国有煤矿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转换经营机制,依靠技术进步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益,结合矿区的资源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搞好综合开发出现有矿区实行分类指导,对乡镇煤矿要采取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的方针,实现正规合理开发,走上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0 年,煤炭产量达到14 亿吨左右。

5、十五,走出国门的人发了财世贸的加入给外贸出口加工业带来的机遇,你是否在这个行业?你是否做货代?你是做纺织品出口?很多人看到了加入WTO所带来的庞大国外市场机会,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做起了代加工业,从而积累了数额惊人的个人财富。

中国是世界工厂的说法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出现的。

典型代表:合俊集团,东莞的那些加工厂致富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WTO (“十五”规划中首次出现类似字眼)十五规划相关文献:第一篇指导方针和目标第一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第十七章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准备和过渡期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第一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

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制定统一、规范、透明的投资准入政策,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必须由国家控股外,取消对其他企业的股比限制。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涉外法律法规,提高涉外经济工作依法行政的水平。

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

实行外贸经营资格登记注册制度,逐步实现对各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的放开经营。

建立和完善对外经济贸易促进和服务体系,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手段。

加强对外国反倾销、反补贴的磋商和应诉,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借鉴和采用国际标准,推进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有效实施健康、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检验检疫和疫情监控,防止有害物质和生物入境。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和改善双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