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情绪情感及其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情绪情感及其调控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情绪、情感、心境、应激、道德感等基本概念,深刻认识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绪情感的类型和情绪理论,分析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掌握积极调控情绪的方法。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是指人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既是一种主观感受或体验,又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

二、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与情感相比,情绪较不稳定。

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三、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一)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区别

认识活动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情绪和情感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

认识活动的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情绪情感的发生、改变则具有不随意性和突发性。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的联系

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认识活动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也有反作用。

近年来提出的情绪智力概念,充分体现了情绪情感与认识的紧密联系。

三、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作用

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

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三)组织作用

促成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的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

(四)信号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

(五)感染作用

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

(六)迁移作用

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

四、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大脑皮层在情绪和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类型及表情动作

一、情绪的类型

(一)传统的情绪分类

《礼记》记载“七情”分法,即喜、怒、哀、乐、爱、恶、欲。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Descardes)认为人有6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二)现代心理学分类

基本情绪: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4种情绪。这些情绪与基本需要相联系,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

(三)情绪的存在形式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情感的类型

(一)道德感

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与实现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

(二)美感

人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予以评价产生的情感体验。

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三)理智感

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对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三、表情动作

(一)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表情动作主要有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二)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

第三节 情绪理论及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一、情绪理论

(一)生理反应理论

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是詹姆士(W.James)和卡尔•兰格(nge)提出的,也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与机体变化有直接关系,强调了外周生理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二)情绪丘脑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坎农(W.B.Cannon)提出,情绪并不是外周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机制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三)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

美国女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提出,情绪的来源是对情境的评估,而评估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 。其模式是:情绪刺激 → 评价 → 情绪。

(四)情绪进化理论

认为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它本身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独特作用。这一派别形成了以汤姆金斯(S.Tomkins)和伊扎德(Izard)为代表的动机—分化理论,由于他们引入适应和进化的观点,故又称为进化理论。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功能。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五)情绪三因素理论

由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认为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沙赫特和辛格精心设计了证明环境、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指出情绪受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三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二、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加工可以在缺乏任何有意识加工的情况下发生,但当不涉及有意识的认知加工时,前意识水平的认知加工通常发生在情感反映之前。LeDoux发现一条快速的、无意识的情绪回路和另一条缓慢的、皮质的情绪回路。Power和Dalglersh提出了多水平理论,认为情绪可以通过自动加工过程或者有意识加工过程产生。

Bower提出了因果关系归属假说,认为当学习者觉得自己的心境状态是由学习材料引起时,记忆效果最好。

Eich和Metcalfe认为心境对内部事件记忆的影响比对外部事件的记忆影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