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讲课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院、部)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2105104
课程中文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实验学时:4)
总学分:2.5学分
预修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部门自然地理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系统讲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与结构、土地评价与土地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教材建议:伍光和,蔡运龙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刘南威、郭有立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景贵和主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 陈传康,伍光各,李昌文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33。
[4] 赵松乔等编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王建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蒙吉军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
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它是在各部门自然地理学基础上研究地球表层整体性特征及其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的科学。特别着重研究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机制、地球表层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好地认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地位、特点与任务,熟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深入认识和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相关工作和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综合自然地理学”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故该课程除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外,还要求通过相关的专题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的总体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应着重掌握地球表层系统、耗散结构、时空尺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综合体、地域分异、土地、景观、土地分类、土地分等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和分级理论等基础理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土地类型划分和应用地域分异原理分析各大洲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2学时)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介绍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任务与特点,它是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一个总体介绍或概述。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重点在于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系统)的概念、范围、组成、特征。
(2)了解本学科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和特点(1学时)理解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掌握自然地
理环境(系统)的概念、范围、组成、特征。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及趋势、任务及实践意义(1学时)了解本学科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二、自然地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6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主要是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整体性的表现。该章内容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重点之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三大规律之一。整体性概念是本章的重点,要讲清整体性概念发展演化的过程。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结构、物质循环、能量基础及能量的循环和转换。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结构、物质循环、能量基础及能量的循环和转换。
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对整体性认识的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能量循环和转换、物质交换等。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对整体性认识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自学、课堂讨论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2学时)了解系统的概念、分类、特征;了解对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认识的阶段性;理解耗散结构的概念;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系统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空间结构(1学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三种空间结构。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二、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
三、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
四、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化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中的能量循环和转换(2学时)了解自然地理系统作为能量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及其特点;掌握自然地理系统中太阳能和地球内能在自然环境中的转化,了解其他能量的转化。
一、分层结构
二、渗透结构
三、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
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交换(1学时)
掌握自然地理系统的地质循环、大气循环、水分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循环结构,并了解通过这些循环如何把自然地理系统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一、对流层的物质交换
二、水圈的物质交换
三、岩石圈的物质交换
四、有机界与其他地圈的物质交换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6学时)
本章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分析,重点难点、总的教学要求与说明:
本章从历史的角度、以发展的观点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过程中把握其整体性特征。该章内容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重点之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三大规律之一。该章重点和难点是: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和相对稳定性。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和稳定性、自然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过程。
各节内容的教学要求: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和稳定性(4学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稳定性的概念,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稳定性的主要表现。
一、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节律性、稳定性的相关概念
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