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产业转型

合集下载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随着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视,以及“一带一路”等倡议的推进,中国的城市转型也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苏州市作为中国东部著名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在国内外都颇具知名度。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市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资源环境危机、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及结构升级问题等。

因此,文章旨在从区域转型视角出发,重点探讨苏州市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苏州市的发展困境1.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苏州市的资源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水资源短缺、环保问题、生态环境恶化等。

尤其是苏州市东部地区发展较为迅猛,但水资源供给量严重不足,而地下水超采已经导致地面沉降,影响了城市的稳定发展。

2.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苏州市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房地产业发展过于繁荣,而服务业经济比重过低。

这种产业结构对人口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同时也让苏州市的竞争力遭受了挑战。

3.城市发展不均衡。

苏州城市的发展不均衡表现在东西发展格局不对称,经济增长区域重心偏向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滞后,不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1.加强环保建设。

苏州市应该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体系。

在实际实践中,可以加强建设各类环保设施,将环保考虑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苏州市现有的重要产业链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它需要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带动着传统行业的改进和转型升级。

所以,应该全面推动创新驱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需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同时升级传统产业链。

3.提升服务业比重。

苏州市应该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业比重。

目前,服务业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和中国世界城市排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特别是在“新经济”中,如O2O、物流、共享经济等,通过互联网渠道推广营销和管理等应更加重视。

数据研究苏州产业发展趋势

数据研究苏州产业发展趋势

数据研究苏州产业发展趋势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苏州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成为了一座产业发展相当活跃的城市。

本文将通过对苏州产业发展的数据研究,分析苏州产业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些预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苏州市的经济总量。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苏州市的GDP总量已达到2.3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城市第十位。

苏州的经济增速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9年的增速为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说明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苏州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均衡,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

制造业一直是苏州的经济支柱之一,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苏州经济的重要引擎。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占据了苏州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增长尤为迅猛,为苏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服务业在苏州经济中的地位也不可忽视。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苏州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据统计,截至2019年,苏州市的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1.6万亿元人民币,占据了苏州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8%以上。

其中,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增长尤为明显。

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苏州市服务业的水平,也为苏州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房地产业一直是苏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苏州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

截至2019年,苏州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了1.3万亿元人民币,成交面积达到了6500万平方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市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以上几个产业领域,苏州市还在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新能源等。

电子商务在苏州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也启动了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吸引了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入驻。

苏州产业调研报告

苏州产业调研报告

苏州产业调研报告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苏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了旅游业,苏州市还以其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闻名。

苏州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是苏州市的主要产业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和纺织业。

苏州市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吸引了包括苹果、英特尔、索尼等国际大企业在内的众多知名公司投资兴业。

机械制造业方面,苏州市以机床、汽车零部件和食品包装机械等为主要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纺织业是苏州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该市以丝绸产业著称,其产值和出口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苏州市的服务业也十分发达,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服务领域。

金融业是苏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家国内外重要银行在苏州设有分支机构,为当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物流业方面,苏州市的交通便利,且距离中国重要港口城市上海很近,这使得苏州成为了许多跨国公司物流中心的理想选择。

旅游服务业也是苏州市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

此外,苏州市的农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富饶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发展。

特别是盛产大米和水果,被誉为中国粮仓和果岭。

总之,苏州市拥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为主要支柱。

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金融服务和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苏州市的产业调整和转型将继续进行,以提升整体经济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核心内容
三、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四、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苏州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

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应运而生。

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核心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以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这一实践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集群发展为载体,推动产业链整合;以区域协同为支撑,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三、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苏州市的产业创新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有待提高。

其次,苏州市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
开拓等多方面的挑战。

四、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创新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协同发展;四是拓展市场渠道,提升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与展望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对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

苏州市产业研究报告

苏州市产业研究报告

苏州市产业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研究,苏州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多个重要的产业。

以下是对苏州市产业研究的报告:
一、电子信息产业:苏州市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

苏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从事电子制造、软件开发、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其中以半导体、通信设备和智能终端产品最为突出。

苏州市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二、新材料产业:苏州市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主要涉及金属材料、电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苏州市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秀企业,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三、生物医药产业: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

生物医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物制药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苏州市还拥有一流的医疗资源和生物科技研发机构,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现代服务业:苏州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涉及金融、物流、互联网科技等多个领域。

苏州市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推动金融服务和互联网科技创新。

同时,苏州市的物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总结来说,苏州市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就,为苏州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未来,苏州市将继续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苏州市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引领者。

产业结构转型中民营资本思考——以苏州为例

产业结构转型中民营资本思考——以苏州为例

1 引 言
占全 市 民 营 工 业 的 7 O . 4 , 占 市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总 产 值 的 比
8 . 2 , 并 实 现 利 润 后税 收 3 3 0亿 元 。 家 原 有 的 经 济 体 制 与 增 长 模 式 受 重 达 1 0 1 0年 成 为 我 国 民 营 企 业 唯 一 一 家 入 围 世 界 五 百 强 的 先 到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冲 击 , 从 而 把 焦 点 重 新 转 向 制 造 业 成 为 不 2 例 。 少 国家 重 塑 竞 争 优 势 的 方 针 , 这 对 以 劳 动 密 集 型 的 制 造 业
2 . 8 , 比 民营经 济投 资较 上年增 展 。而 在苏南地 区具有 重 要地 位 的苏 州 , 急需 开 辟 一条 新 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 资 的 3
型 的发 展 道 路 。
长 2 6 . 2 。民 营经 济 企业 投 资领域 多集 中在第 二 、 三产 业
有助 于经 济 的合理 转型 和发展 。 在 苏州经 济不 断 转型 的 过程 中, 民 营 资 本 投 资 的 作 用 领 域 重 的 制 造 业 与 服 务 业 , 民营企 业 境 外投 资 项 目 7 5个 , 占 全 部 境 外 不 断 凸 显 出来 其 , 在总量与质 量不 断提 升 的同 时 , 为 苏 州 高 截 至 当 年 年 底 , 0 . 2 。 并 且 当 年 全 市 民 营 企 业 的 进 出 口’ 总 额 兴技术 产业 的发展 、 由工 业 经 济 向 服 务 经 济 转 型 、 由 加 工 制 投 资 项 目的 6 5 0亿 美 元 , 占 全 市 进 出 口总 额 的 9 . 4 。 民 营企 业 进 造 向创新 创造转 型 、 由外 资经 济 向 内外 资经 济 融 合转 型 以 达 到 2 口和 出 口增 速 明 显 领 先 于 全 市 平 均 水 平 。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苏州市,其发展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从区域转型的视角出发,探讨苏州市当前的发展困境,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期为苏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苏州市的发展困境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苏州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是产业结构单一,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环境压力增大,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人口结构不断变化,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这些困境无疑给苏州市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针对苏州市当前的发展困境,我们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为苏州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鼓励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加强对环保、节能、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功能定位,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功能定位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与上海的协同发展,深化两地产业合作,形成有机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要发挥苏州的区位优势,加快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

鼓励外资企业在苏州投资兴业,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苏州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主要苏州市改革开放以来三大产业的结构变化,分析其中的权重构成情况,得出其各自内部不合理的情况并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评析。

而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苏州市以后产业布局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产业结构苏州市意见1.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产业结构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表现是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据2010年苏州统计年鉴,自1978- 2010年三大产业占苏州GDP比重数据进行分析,苏州第一产业呈接近零增长趋势;第二产业处于高水平的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三产业远低于第二产业的上升趋势。

2010 年苏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0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上年增长1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7:57.8:40.5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8万亿元,增长20.2%,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万亿元,增长22.3%, 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5%。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740.8亿美元,其中出口153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5.33亿美元。

三大产业比重不合理从表1.1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40多倍,经济实力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

三大产业比重很明显的从“二一三”发展到“二三一”。

第一产业2004年以来,比重趋于稳定,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把农业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上,否则整个经济体系会处于瘫痪。

第二产业近些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持续高位,第三产业比重,根据最新的数据,2010年将突破40%,但依然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_5%的平均水平,与苏州经济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第三产业处于相对的弱势,函待转型。

第二产业内部比重不合理从表1.2中可以得出,第二产业内部,主要分析工业内部的构成状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的比重达到了将近60 070。

苏州产业转型中报关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着力点研究

苏州产业转型中报关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着力点研究

苏州产业转型中报关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着力点研究摘要:我国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报关员从业资格考试,但每年通过比率不超过10%,相比其他职业考试而言含金量较高。

换言之,进入报关行业的人员必须在专业知识方面具备足够的能力才可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伴随着苏州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报关职业成了一个新型且热门的职业,报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与货物进出有关的法律、贸易知识、商品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律、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业务的技能,并通过报关员从业资格考试即获得报关员资格。

尽管目前报关员从业者中都通过了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并经海关注册取得了报关员证,但这绝不意味着报关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一个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高起点的专业能力还必须具备高素质的职业化素质,对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关注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型升级;报关资格;报关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苏州外贸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进出口企业数量上迅速增加,新的贸易方式及新的通关形式不断出现,社会对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报关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对报关员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尽管报关员从业者中都通过了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并经海关注册取得了报关员证,但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即专业能力强的人未必就具备高素质。

一、报关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研究重要性1.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素质因素只是满足了外贸经济发展对人才量的需求。

报关从业人员的资格、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只是满足了企业对报关人员人力资源量的需求。

随着苏州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劳动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量的需求依然是当务之急,可以迅速引来劳动资源,引巢筑风,可以满足当前本市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直接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苏南模式是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区一种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其独特的产业结构、城乡发展、产业转型等特点著称。

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探讨,其中三大转型路径是其成功的关键。

这三大转型路径是指产业升级与转型、城乡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

一、产业升级与转型在苏南模式中,产业升级与转型是首要的转型路径。

长期以来,苏南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先后发展了棉纺织、丝织、泰斗、诗氏等传统产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必须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苏南地区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苏南地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资金支持等,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产业和企业入驻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还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本地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通过这些努力,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城乡融合发展苏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其成功的第二大转型路径。

在过去,苏南地区的发展主要聚焦于城市,而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为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苏南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苏南地区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电力供应、饮水工程等,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苏南地区积极推动产业向农村转移,发展了一系列农村产业,如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这些举措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共同发展。

苏南地区还推动了城乡要素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城乡居民的互动和融合。

通过这些举措,苏南地区的城乡发展不再是单向的城市向农村输血,而是实现了城乡共同富裕和经济全面发展。

当前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

当前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

当前苏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一、现状的定义与特征当代中国的经济变革已经成为一种长期的历史趋势,苏州的经济转型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苏州市在经济结构调整上逐渐从过去的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转型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一中心经济体。

二、工业结构的特征及演变苏州市长期以来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从1978年到1993年,苏州市的主要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了114%。

在此期间,苏州市的工业结构以轻工业和针纺织品工业为主导,重型工业基本上属于落后行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苏州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快速吸引外商投资,实现了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商业环境和资源、企业、技术、人才等新一代产业聚集区。

三、新时期发展中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互动,苏州市仍然存在诸多发展问题:能源与环境压力;劳动力资源短缺;经济结构不合理等。

苏州市重视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的水平。

四、服务业成为产业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转型,由原已经形成的基础消费领域衍生出新的产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领域。

苏州市的服务业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成长的态势。

目前,苏州市的服务业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拥有完善的产业结构框架,优质的服务行业资源和完善的营商环境,这使得苏州市的服务业在未来具备充分的发展潜力。

五、展望未来苏州市目前的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还涉及能源、环保等一系列需要垂直与水平领域的跨越。

相信城市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并继续推进自身经济发展改革,最终将会成为21世纪的亚洲制造业商业中心。

苏州市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一、苏州苏宁广场苏州苏宁广场是苏州市李渊路最大、最高档次的商业中心之一。

全部租赁面积达12.5万平方米,主营业态有超市、家电、通讯、展示、餐饮、休闲娱乐、体验式等,包括200余个品牌和各种规模的厂商。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和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苏州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在长期的高速增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苏州市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

一、苏州市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在长期的高速增长过程中,苏州市的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困境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1、产业结构失衡,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苏州市的制造业发展非常发达,但服务业和高端创新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均衡。

2、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突出。

由于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苏州市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越来越突出。

3、圈层分化加剧,社会经济不平衡。

苏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局限于城市中心区域,城市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苏州市长期以来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而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另外,由于制度和政策体系的缺陷,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加剧。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为了解决苏州市的发展困境,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的一步。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该是: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和高端创新产业的比重。

苏州市应该逐步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从单纯的制造业增长向高端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增长转型。

2、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苏州市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绿色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维护生态环境健康。

3、加强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全面发展。

苏州市应该加强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总之,苏州市的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境,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方向,从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苏州市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苏州新兴产业布局研究

苏州新兴产业布局研究

苏州新兴产业布局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也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挑战出发,进行深入分析,为苏州新兴产业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苏州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苏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开放城市和经济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一流的产业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苏州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苏州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知名电子企业,如华为、富士康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苏州还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大量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和研发机构进驻,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苏州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苏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目前,苏州已经形成了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拥有多家大型新能源企业和研发机构。

苏州在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产业方面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苏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苏州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推动苏州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二、苏州新兴产业布局的优势苏州新兴产业布局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苏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毗邻,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苏州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体系,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支持力度大。

苏州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研发资金支持、科技人才引进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人才储备丰富。

苏州拥有多所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新兴产业提供了雄厚的人才支持。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区域转型视角下苏州市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地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苏州市自然也不例外。

在区域转型的新视角下,苏州市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如产业结构老化、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

需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苏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区域转型的视角出发,对苏州市的发展困境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苏州市发展困境分析1. 产业结构老化苏州市作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传统产业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苏州市的传统产业结构逐渐显现出老化和单一化的特点。

传统的轻工业和服装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竞争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又发展不足,导致了苏州市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

2. 经济增长方式单一苏州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向型产业和城市建设投资带来的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内生动力。

这种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使得苏州市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使得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3. 城乡发展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苏州市的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但相对滞后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城市管理难度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城市的发展动力。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1. 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苏州市应当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科技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

在绿色环保、文化创意等领域,苏州市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推动智能制造苏州市应当积极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排放,及时转变为新兴的制造业发展方向,助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含量。

苏政规2023年1号

苏政规2023年1号

苏政规2023年1号2023年1月1日,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政规2023年1号》,这是苏州市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文件,旨在推动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一、发展经济,提升竞争力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发展经济是苏州市政府的首要任务。

《苏政规2023年1号》提出,苏州市将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链水平,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提升苏州市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苏州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到苏州市发展,推动苏州市的经济发展。

二、推进城市化,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苏州市政府的重要任务。

《苏政规2023年1号》提出,苏州市将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城市绿化,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同时,苏州市将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城市用地利用效率,加强城市交通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促进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发展,推动苏州市城市化进程。

三、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苏州市政府的重要任务。

《苏政规2023年1号》提出,苏州市将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营造和谐社会。

同时,苏州市将加强文化建设,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加强教育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推动苏州市社会建设进步。

四、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是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苏州市政府的重要任务。

《苏政规2023年1号》提出,苏州市将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同时,苏州市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生态监测,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加强资源保护,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苏州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产业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Z,
管 理革 新 和 工 艺 水 平 提 升 、 益 增 加 至 关 效 重 要 , 满 足 当 前“ 面 提 高 劳 动 者 素 质 、 在 全
发展先进 生产力、 推动 社会经 济可持续发 等要求方面具有支撑作用。 产业转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研究 展 ” ()人 力 资 源 是 产 业 转 型 原 动 力 。 2 的
苏州是一个经济发展较快 的城 市 , 同 时也是个 制造业大市 。 苏州统计局数据 显
示 : 09年 苏 州工 业 总 产 值 23 万 亿 元 , 20 .7
苏 州 这 个 全 球 投 资 热 点 积 累 起 相 当
其 中 规 模 以上 工 业 总 产 值 2O .3万 亿 元 。 优势行业 、 新兴行业 、 民生 行业和 高技术
口 林 拮
( 州 出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 , 苏 苏 江
程, 大幅提 高生产率, 而且还能带来节能理 念 和减少原料损 耗, 资源得 到更 合理利 使 用同时保证产 品品质 , 促进绿色生产, 实现
经济 增长 的绿 色 稳 步 提 升 。
4 产业转型形势下 的人 力资源管理 .
41 方 政 府 层 面 的人 力 资源 措 施 .地 () 持 以 人 为 本 , 极 培 养 人 力 资 1坚 积
源 。政府 应着力发展教育事业 , 加快建立 促进各类人才成 长发展 的管理体制 , 以适
1苏 州 的产 业 结 构 概 况 .
推进人 力资源管理创新 , 成为产业转 型 就
随着 经济发 展模式 由高能耗 向低 碳 经济的转 变, 处在全球 制造业生产链低 端 的“ 代工模式 ”转 型成 为其 内生的迫切 需 , 求。相应的, 力资源 的主体也 由生产 领 人 域的劳动 力资源 转变 为集 中在高 新技 术

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3年实施方案》

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3年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加快苏州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转型,推动苏州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4年,苏州市要形成覆盖全市制造业发展的智
能化、数字化改造转型体系,实现对制造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转型
的深度覆盖,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要举措包括:加强技术支持
服务,推进技术改造;优化互联网环境,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加快建设
产业4.0,发展先进制造;推动新兴技术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方案》提出,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转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营
商环境优化等途径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坚持以技术为核心,推动智
能技术改造和应用,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改造。

《方案》要求,要把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转型放在苏州制造业发展的
战略位置上,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新兴技术,促进苏州制造业智能化、数
字化改造转型,形成现代制造业体系,打造健康发展的新格局。

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任爽

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任爽

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任爽发布时间:2021-10-26T04:05:08.423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0期作者:任爽[导读]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引领社会发展,参与构建国际竞争新格局的核心力量。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苏州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善,成为中国制造快速崛起的典型缩影。

数字经济时代对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通过梳理当前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引领社会发展,参与构建国际竞争新格局的核心力量。

当前苏州制造业一方面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矛盾问题,人口红利消失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战略以及新兴数字经济体的崛起,正重构行业竞争模式、重塑制造业发展生态。

目前苏州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苏州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一、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一)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苏州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例如出台《“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关于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的若干措施》,围绕加快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打造智能制造“苏州方案”和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出台《苏州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州市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苏州市关于加快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支持助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进制造领域加速发展,把握智能制造业主攻方向,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出台《苏州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贷款贴息奖励实施细则》,通过数字金融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特征优势明显苏州具有16万家制造业企业,业务遍布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和491个工业小类,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均超1万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宏坤强调,我市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转型升级是一场硬仗、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惯性仍然具有强大的束缚力,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粗放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假以时日,固有体制机制的创新还须付出艰巨的努力;要赢得这场攻坚战,不仅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更要有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要解放思想,扎实工作,难中攀高,好中求优,全面开创“三区三城”建设新局面。

转型升级,我市取得明显成效“自去年9月我市召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动员大会以来,全市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蒋宏坤【解读】:去年以来,我市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全市着力实施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和智能电网四大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新兴产业产值去年突破2000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30%,全市已形成新兴产业基地或集群超过20个。

各大板块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各有特色,张家港强化与央企对接合作;常熟依托大学科技园着力打造创新平台;太仓加快推进港口经济和欧美企业总部化;昆山新能源、新显示、新医药三大产业进展顺利;园区纳米产业和环金鸡湖市域CBD 建设成效显著;吴中区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光伏产业加速发展,相城区“四城建设”已显端倪,三个古城区在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成效。

去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第一位,苏州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我市培育和引进各类人才,据统计,全市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

“三集中、三置换、三保障”力度加大,农村75%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56%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33%的农户迁入集中居住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5%,128万农村劳动力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道路、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

“转得快”——抢占先机“面对逼人的形势,我们更需要抬头看路,理性思考,找准方向。

只有机遇把握好、方向瞄得准、推进力度大,才能够抢得先机,迎头赶上;如果被动应付,坐失良机,很可能就会掉队落伍。

”——蒋宏坤【解读】:蒋书记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阶段。

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

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

从全国来看,许多城市都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增创后危机时代新优势的主攻方向,着力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努力抢占新_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而苏州由于产业和人口密集,环境容量较小,原有的发展模式、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要解决好发展空间、资源瓶颈、环境容量的问题,必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因此,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主要依赖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发展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确保苏州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始终站在转型升级的第一方阵,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优势。

“转得准”——实现突破“我们要抓住苏州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机遇,善于营造有利于转型升级的环境氛围,着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下力气,着力把握好‘四大关系’,突出‘六项重点’。

”——蒋宏坤【解读】:蒋书记强调,把握好“四大关系”就是要把握好加快转型与持续增长的关系;把握好加快转型与扩大开放的关系;把握好加快转型与深化改革的关系;把握好加快转型与富民惠民的关系。

而突出“六项重点”就是在发展大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大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在聚才大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大统筹上实现新突破。

转得好”——形成合力“加快转型升级,既是经济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对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的一场重大考验。

转型升级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既有的经验可借鉴,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蒋宏坤【解读】:蒋书记在会上表示,转型升级要“转得好”,干部要作表率。

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确保转出成效、转出水平。

加快转型升级,领导干部要担当重任、创新发展,要善于抓住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既通盘谋划、又突出重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要以转变作风来推动转型升级。

要发展就不能怕矛盾,不能回避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和发扬锐意进取、敢打敢拼的精神和勇气,敢于突破,.敢为人先,做到想在前、干在前、突破在前。

要以完善机制来保障转型升级。

进一步加强各板块、各条线间的协调联动,整合资源、争取政策,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和条件加快转型升级。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跳出一地一域局限,摒弃部门利益的干扰,形成全市上下共促转型、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吴秋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指明了这样一种规律:经济发展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同时也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

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判断一国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服务产业占GDP之比。

这不仅因为现代服务业占据了产业链的最高端,而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巨大的整合功能。

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大约为3∶36∶61。

人均GDP已跨越“发达线”的苏州无疑要以这个“黄金比例”为目标,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三次产业比例不断调整,从1978年的 28.1∶55.7∶16.2,到2004年的2.2∶65.7∶32.1,再到2009年的1.8∶58.8∶39.4,这些变化的数字背后是苏州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中作出的不懈努力。

虽然苏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突出强调“建设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通过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精一产,力争到2020年形成产业结构排序为“三二一”的新格局。

做大三产——大项目大投入挥洒鸿篇巨制不管是“梦里水乡”,还是“后花园”,这些称谓都昭示了苏州服务业曾经的繁荣。

改革开放后苏州服务业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的闪亮光环,服务业不仅占GDP的比重一直落后于兄弟城市,同时内部结构也偏于传统。

创造了一产、二产发展奇迹的苏州,不会在三产上甘于人后,特别是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信息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质,是现代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2004年底,苏州在全省率先做出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一个个数据印证了这个“五年计划”的辉煌:从2005年开始,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15%,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5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六位,占GDP的比重达39.4%,提高8.2个百分点,GDP占比排名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由2007年的第十位跃升至2009年的第四位。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初战告捷,苏州乘胜追击。

2009年又提出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以及物流、服务外包、金融、商务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旅游、商贸、文化产业和房地产等9个专项计划,确定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即到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3%左右,到2020年则提高到50%左右。

目前,苏州第三产业占GDP总值不到40%,这不仅揭示了任重而道远,也表明我市服务业发展空间无限。

围绕做大苏州服务业,近年来,一大批投入巨资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次第展开。

总投资175亿元的金鸡湖金融商贸区二期,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主要入驻总部机构、金融、证券、保险、会计等机构,到2012年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苏州金融服务业的龙头区域;总投资50亿元的花桥国际商务城一期自2006年启动,今年已芳容初露,安博实训基地、法国凯捷产业园等强力支撑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项目快速崛起;投资30亿元的太仓港集装箱三期工程建设4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水工结构兼顾靠泊10万吨集装箱船,使我市港口物流的优势更加明显。

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冶金物流中心、望亭国际物流园、传化物流基地、高新保税物流中心二期等总投资超80亿元的项目建设,以及全球最先进的环保型物流中心之一的耐克中国物流中心等,进一步做大了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物流业,助力苏州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投资近70亿元的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动漫产业园、中国光华创意产业园、腾飞苏州创新园等建设则瞄准新兴服务业中的动漫、设计以及科技服务等,将使苏州服务业结构更为优化。

而观前商圈扩容工程、南门商贸区建设工程、石路商圈西扩工程以及狮山广场项目,投入超150亿元,在提升苏州传统商贸业的同时,以现代旅游、娱乐休闲的理念打造城市CBD。

石湖以及尚湖虞山风景区等项目通过着力培育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时尚游、太湖生态休闲游三大旅游品牌,倾力把苏州打造成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这些大项目建设工期一般都在三五年,它们建成之日,必是苏州服务业更加瑰丽之时。

做强二产——振兴十大产业“促大变强”今年 5月25日,楼氏电子苏州研发中心揭牌,这标志着楼氏电子顺利完成了从制造型企业到研发制造型企业的转型。

楼氏电子是一家以生产助听器领域中的微型麦克风和扬声器而闻名的全球性制造商,是苏州工业园区“元老”级的投资企业。

在过去的8年里,楼氏电子经过4次增资扩产,注册资金从160万美元增加至5600万美元,投资规模达到了1.2亿美元,员工数量也从76人增加到了2600人以上。

2004年,楼氏电子在苏州工厂设立了研发部。

如今,楼氏电子从一家单一的生产型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一家集研发、销售、生产、质量检测于一体的、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的企业。

在园区,这样悄然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有一大批,通过市级以上认定的研发中心达160多家,它们的成功升级,将为园区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具有2万亿“家底”的苏州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但这些数字只证明苏州是一个工业大市,还不是一个工业强市。

苏州人清醒地认识到苏州工业庞大规模下的素质之弱:传统制造业占六成以上,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两头在外”的模式,使我市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

而工业规模不如苏州的深圳,则有足以自豪的“四个90%”: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自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