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设计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2 1
2 3 2 3 2 2 2 2
2 2 2 2
p2 2(
3 1 r 2r 1 2r r ) E r r E2 r r
2 2 2 1 2 2 3 2 3 2 2 2 2
2
当E1=E2=E时,
(r32 r22 )( r22 r12 ) p2 E 2 2r22 (r32 r12 )
1)外筒的弹性强度极限 外筒相当于一个内径为r2,外径为r3的单筒身管,它能 承受的最大内压P2称为外筒的弹性强度极限。
2r22 2 2r22 r12 E t1 p1 2 p2 2 2 3 r2 r1 r2 r12
r32 r22 3 P2 P 2 2 2 2 2r3 r2
火炮设计理论
主讲:张相炎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火炮教研室
联系电话:84315581
§2.3 双层身管设计
1 引言 提高单筒身管的弹性强度极限: 1)增加身管的壁厚: 单筒身管的内外壁应力分布不均匀 →当壁厚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身管的重量↑↑ →身管的弹性强度极限↑, 但趋向一个极限值。 2)提高材料的强度类别: 提高材料强度→韧性下降↓ →合金元素的含量增多→加工困难 →经济性差 3)其他方法?
2.2 紧缩量 (1)绝对紧缩量:内外筒配合面直径的差叫做筒紧 身管的绝对紧缩量
q2 d 21 d 22 2(| u 21 | u 22 )
d21——套合前内管外径; d22 ——套合前外筒内径; u21 ——套合后内管外半径变形量; u22 ——套合后外筒内半径变形量。
(2)相对紧缩量
r32 r22 2r22 T 1 E t1 p' 2 2 E 2 2 2 r2 r1 r3 r12
(r32 r22 )(r22 r12 ) p2 E 2 2r22 (r32 r12 )
§2.3 双层身管设计
(4)发射时的附加应力 在工作压力p1独立作用下,内外筒组成的单筒(内径r1 , 外径r3 )壁内的应力:
即:制造压力与配合面的相对紧缩量成正比。
§2.3 双层身管设计
(3)制造应力
2 2 2 2 1 2 2r2 r r12 2 r 2r1 r22 t ( p1 2 2 2 p2 2 2 2 ) E 3 r2 r1 r 3 r2 r1 r
在p2’作用下,内、外筒壁内的应力(残余应力、人工应力、 预应力): 2 2 2 2 r22 r r1 r22 r r1 p' p' 2 2 2 内筒受外压p2’ ' t p' 2 r 2 r 2 r 2 r r r2
r
切向应变
轴向应变
AB AB ( dr du ) dr du AB dr dr A' A' 2 ( r u ) AA 2r
A' A' AA 2 ( r u ) 2r u t AA 2r r C' D' dz w dw w dz dw CD dz
§2.3 双层身管设计 2 筒紧身管设计特点
2.1 筒紧身管 由两层或多层园筒过盈套合组成的身管称为筒紧身管,也 称层成或紧箍身管。 加工时,外筒内径略小于内筒外径,形成过盈配合; 外筒加热膨胀,套在内筒上; 冷却后,外筒受拉,内筒受压,外筒对内筒 产生外压,提高内筒强度。
§2.3 双层身管设计
r32 r22 2r22 2r22 2 2r22 r12 2 2r22 r12 3 P1 2 P2 2 P1 2 P2 2 2 2 2 3 r2 r1 3 r2 r1 2 r2 r1 2r3 r22 r22 r12
r32 r22 3 r22 r12 3 3r22 P P1 2 2 P 2 2 2 2 2 1 2 2r2 r1 2 2r3 r2 2r2 r1
§2.3 双层身管设计
2)筒紧身管的弹性强度极限 内筒相当于一个内径为r1,外径为r2的单筒身管,它在外 压P2的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P1 ,就是筒紧身管的弹 性强度极限。
P1 Eε t1
2r22 2 2r22 r12 E t1 p1 2 p2 2 3 r2 r12 r2 r12
§2.3 双层身管设计
2.4 筒紧身管的强度极限 (1)筒紧身管的弹性强度极限 筒紧身管的弹性强度极限是内外筒材料同时达到各自的比 例极限所能承受的极限内压,即筒紧身管的内外层材料都不 产生塑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膛内压力。 如果以Eεt1为设计依据,则在P1的作用下
E t1 P1
E t 2 P 2
2 1 2 1
2 2 r22 r 2r1 2 E r p 2 2 2 3 r r2 r12 2 2 r22 r 2r1 2 E t p 2 2 2 0 2 3 r r2 r1
外筒受内压p2’
' t p' 2
r r r r r32 r22
E t 2
2r12 r22 2r12 2 p1 2 p2 2 2 r2 r1 3 r2 r12
2 2
2 2 2r (r2 2r12 ) 3 即:p2 ↑→Eε t2 ↓ 、Eε t1 ↓ ↓ => Eε t ↓并均匀化
提供外压的途径: (1)直接外压; (2)层间加压 →充液; (3)缠绕 →丝紧、复合材料; (4)过盈 →筒紧。
p1r12 p2 r22 C1 r22 r12
p C2 C1 2 r
Fra Baidu bibliotek
t
C2 C1 2 r
3 在极限的情况下 | E t1 | P1 p1 P1 4 2
2)当C1<0时,
r1 p 2 p1 2 r2
C2 1 3 E t 2 C1 4 2 r C2 1 3 | E r | 2 C1 4 2 r
t
C2 C1 2 r
3 3 p | E r | E t t 4 4
以|Eεr1|或Eεt1为设计依据都一样。
C2 1 3 E t 2 C1 4 2 r C2 1 3 | E r | 2 C1 4 2 r
在极限的情况下
| E t1 | P1
3 p1 P1 4
3 3 p | E r | E t t 4 4 以|Eεr1|为设计依据。 在极限的情况下
| E r1 | P1
3 p1 P1 4
§2.3 双层身管设计
3)当C1=0时,
p1r12 p2 r22 C1 r22 r12
p C2 C1 2 r
r12 p 2 p1 2 r2
§2.3 双层身管设计
(2)制造压力
2 2 2 2 1 2 2r2 r r12 2 r 2r1 r22 t ( p1 2 2 2 p2 2 2 2 ) E 3 r2 r1 r 3 r2 r1 r
设p2’为内外筒过盈套合后在配合表面产生的径向压力(即 制造压力)。仅在p2’的作用下,内管外表面的切向应变为
2 2 2 2 3
2
2 2 r22 r3 r p' p' 2 2 2 r r3 r22
2 2 2 r22 2r3 2r E t p 2 2 2 3 r r3 r22
2 2 r22 2r3 r 2 E r p 2 2 2 3 r r3 r22
制造应力
r32 r 2 r p" p r r32 r12
2 1 1 2
r12 r32 r22 p"2 p1 2 2 2 r2 r3 r1
2 2 r12 2r3 r 2 E " t p1 2 2 3 r r3 r12
§2.3 双层身管设计
(5)合成应力
在工作压力p1作用下,考虑制造应力,实际为合成应力 (内筒受内压p1 ,及外压p’2 + p”2 ,同时外筒受内压p’2 + p”2 ;或内筒受外压p’2 ,外筒受内压p’2 ,同时内外筒受内 压p1)。
§2.3 双层身管设计
外压对身管弹性强度极限的影响(第二强度理论)
2r22 2 2r22 r12 E t1 p1 2 p2 2 2 3 r2 r1 r2 r12
3 r r 3r 3 r r P II P p2 2 2 ' P 1 2 2r r 2r2 r1 2 2r r
q2 u 21 u 22 u 21 u 22 2 2(| | ) | | d2 d2 d2 r2 r2
d2 ——套合后配合面的直径,称为共轭直径。
§2.3 双层身管设计
(3)应变与位移
在圆筒半径r处取厚为dr,长为dz的圆环。根据轴对称假 设,在压力作用下,圆环上A点移动到A′点,径向位移为u; B点移动到B′点,径向位移为u+du;C 点移动到C′点,轴 向位移为w;D点移动到D′点,轴向位移为w+dw 。 径向应变 AB dr AB dr u u du dr du
2 2 2 2 2 1 2 1 2 2 2 2 2 2
2 1 2 1
2r22 : 'P P p2 2 2 r2 r1
r1、r2、σp相同时, p2 的存在→σp <σ’p 即:p2 ↑→Eε t1 ↓ → P1Ⅱ ↑=>σ’p ↑
§2.3 双层身管设计
2r22 2 2r22 r12 E t1 p1 2 p2 2 2 3 r2 r1 r2 r12
p p' p"
E t E ' t E " t
§2.3 双层身管设计
(6)最大应力 对于单筒身管来说,最大主应变是内表面的切向应变, 因此以内表面的切向相当应力作为设计依据。但是对于筒 紧身管,由于其内管存在着外压p’2 的作用,因此很难判断 出最大主应变。为此须研究厚壁圆筒以积分常数C1 、C2 表 示的各应力公式。略去轴向应力得 C2 p 2 C1 r
t
p1 r12 p 2 r22 C1 r22 r12
C2 C1 2 r
( p1 p 2 )r12 r22 C2 r22 r12
对于火炮身管来说内压都大于外压,即p1>p2 ,即C2 >0
§2.3 双层身管设计
r12 1)当C1>0时, p 2 p1 2 r2 3 3 t E t | E r | p 4 4 以Eεt1为设计依据。
r22 2r12 2 t21 p2 2 3E1 r2 r12 2r32 r22 2 t22 p2 2 外筒内表面的切向应变 2
2 | t21 | t22

2 2 2 2 2 2 2 2 1 2
3E 2
r3 r2
2 1 2 1
2 r 2r 2r r 2 p p2 3E1 r r 3E 2 r r 2 1 r 2r12 1 2r32 r p2 ( ) 3 E r r12 E 2 r32 r
C ' D'CD ( dz dw) dz dw z CD dz dz
§2.3 双层身管设计
u 21 t21 r2
u 22 t22 r2
为内管外表面和外筒内表面由于过盈配合而产生的切向 应变(称为制造切向应变),则
2 | t21 | t22
相对紧缩量的大小取决于套合工艺和身管设计的要求。 为了保证套合方便,筒紧炮身采用的相对紧缩量:
0.001 0.0025
§2.3 双层身管设计
2.3 筒紧身管应力分析 (1)补充假设 1)内外筒间没有相对滑动,两筒之间仅传递法向作用力; 2)可以应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3)忽略轴向应力; 4)可以采用名义尺寸计算。 分析的思路是: 先研究套合后的应力、应变规律; 然后讨论仅由发射时内压产生的应力、应变规律; 最后将以上两种情况,利用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叠加得 出发射时筒紧身管总的应力、应变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