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川师)

合集下载

简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

简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

简述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引言德育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具有良好品德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探讨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并分析其内在机制。

规律一:模仿阶段在德育过程中,学生首先处于模仿阶段。

他们在观察、模仿他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将教师和家长作为榜样,从他们身上学习道德行为,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品德观。

规律二:认知阶段随着学生的成长,进入了认知阶段。

他们开始思考和理解道德问题,并通过认知活动与他人互动,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内化。

在这一阶段,学校的德育课程、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价值判断和道德意识的能力。

规律三:冲突阶段学生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道德冲突,这是道德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

在冲突中,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来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以及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规律四:内化阶段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学生逐渐将道德规范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并形成一定的品德习惯。

他们不再需要外界的明确规定和监管,而是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并表现出良好的品德行为。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道德领域的成就主要取决于其内在的自我约束和自觉性。

规律五:持续发展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品德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持续发展阶段的关键在于提供持续的德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其不断成长。

结论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表明,在适宜的德育环境下,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模仿、认知、冲突、内化和持续发展是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和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品德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1.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应用1.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讨论:探讨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章:品德发展的基础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生对品德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2.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品德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品德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2.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的概念和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品德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强调品德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章:道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2 教学内容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不同道德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道德教育策略的选择和应用3.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意义讲解:介绍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道德教育方法的优缺点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道德教育策略的理解总结: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4.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活动设计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方式和效果评估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4.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方式和效果评估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的理解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实践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机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方式和技巧教师对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反馈和指导5.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的意义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方式和技巧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师对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反馈和指导的理解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家庭与学校合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学校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合作重要性培养学生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效果和质量6.2 教学内容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和方法家庭与学校合作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案例6.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与学校合作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讲解:介绍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家庭与学校合作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案例的理解总结:强调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七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发展的整合效果7.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7.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讲解: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的理解总结: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八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活动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品德发展的整合效果8.2 教学内容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品德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和方法8.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实践活动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意义讲解:介绍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品德发展的关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和方法的理解总结:强调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九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品德发展的整合效果9.2 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的定义和理论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和培养方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9.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讲解:介绍教师的角色的定义和理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和培养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的理解总结: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十章: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持续关注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未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10.2 教学内容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方向学生未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方法10.3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讲解:介绍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方向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培养学生未来规划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理解总结: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未来展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解析重点在于:1.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中学生在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需求和挑战。

初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方案

初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方案

初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方案导言:初中阶段是孩子品德修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品德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品德修养教育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的初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方案,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一、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通过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正直等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正直的社会成员。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 培养学生的友善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友善与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二、教育内容:1. 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学生熟悉和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诚实待人、守时等。

2. 美德培养教育:培养学生具备美德,如恻隐之心、孝顺父母、乐于助人等。

3. 自律能力培养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4. 社会实践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温暖与残酷,提高他们培养合作意识和培养责任感的能力。

5.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教育方法:1. 说教结合示范:老师可以讲述一些道德故事或事例,通过示范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经验。

2.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道德情境,并从中寻找正确的行为方式。

4.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真实样貌,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5. 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一、教学背景
本次教案是为了帮助中学生高效掌握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落实品德教育,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
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教学目标
(1)熟悉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深入了解品德教育在中
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礼让为德、孝顺父母、热爱祖国,养
成学习习惯、大胆挑战的勇气,实践社会责任感;
(3)通过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养成学生诚信、宽容、乐观、合作
的精神,使学生有健康的人格及道德水平。

三、教学内容
(1)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基本概念:
品德发展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外部社会
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认知的改变,逐渐获得优秀的品德性格的过程。

道德教
育是一种品德发展的手段,也是培养优良品德的有效途径,是通过教育从
外部社会环境进入个体内部,使个体具有优良品德特质的过程。

(2)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一
个人的素质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徳育是全面发展教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徳、智、体、美、劳全而发展的人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全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徳、有文化、有纪律’的、徳智体美等全而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生品徳发展与道徳教育是以品徳心理学和徳冇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徳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徳教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章品德发展与道德德育的关系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内涵品徳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徳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徳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徳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徳,即个体道徳品质,是指一个人在依据一泄的社会道徳准则和规范言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咏品德》阳光普天暧民心,雨露滋润花逢春。

性情有欲当为爱,道义无利应求生。

自尊如山峰耸立,自信似水舟随行。

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人。

一一选自《情意集》二、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品徳的心理结构,各种品徳心理成分按一泄的联系和关系组成的结构。

一般认为,任何一种品徳都包含四种心理要素,即道徳认识、道徳情感、道徳意志、道徳行为。

1、道徳认识也称道徳观念,是指人对道徳规范及苴执行意义的认识。

其中包括对道徳槪念、原则的理解,道徳信念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徳现象,判断他人的是非善恶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V J 和控制。

道徳认识是品徳形成的基础,道徳认识是道徳情感和道徳意志产生的依据,同时它与道徳情感、道徳意志结合起来对道徳行为的发生起着左向和调肖的作用。

道徳认识与道徳情感、道徳意志相结合,形成了坚左的道徳信念,能够激发人产生道徳需要,形成道徳动机,发生道徳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德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品德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品德发展的意义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3. 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4. 价值观的塑造5.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道德教育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不同社会地位的责任与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品德发展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良好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的塑造,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会不同社会地位的责任与义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清晰性、论据的合理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024年四川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24年四川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2024年四川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一)一、单选题1.下面对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A. 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B. 教育是指个体学习和发展的过程C. 教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影响总是好的D.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 知识的传授B. 发展学生的能力C.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进入小学三年级的佳佳在背诵唐诗时,会慢慢根据老师解释的诗句含义来记忆,不再像以前只是反复诵读记忆,这体现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A. 无意记忆转向意义记忆B. 机械记忆转向意义记忆C. 具体形象记忆转向抽象逻辑记忆D. 意义记忆转向无意记忆4.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 社会交往内驱力B. 附属内驱力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认知内驱力5.作为教师,讲课时,都需要配以适当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

下列哪种手势往往能给学生一种形象可感的印象()A. 指示性手势B. 感情手势C. 摹状手势D. 象征手势二、多选题1.校本课程开发者一般包括()A. 研发专家B. 校长C. 教师D. 学生家长E. 社区代表2.德育内容应当包括的三个主要层次是()A.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B.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C.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D.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E.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3.巴甫洛夫划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进行的,这些基本特性包括()A. 强度B. 稳定性C. 灵活性D. 平衡性E. 紧张度4.下列对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A.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B. 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C.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D. 已经可以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E. 能够根据大小、体积、重量等要素进行心理上的排序5.下列对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E. 在对待家校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参考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D【解析】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A项理解错误。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学大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点,思考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规律有效开展道德教育。

了解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本特点及其培养方式。

理解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点,理解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征,理解人格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理解积极人格培养与品德发展的关系,理解培养中学生道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理解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特点,理解中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在品德与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理解如何有效开展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解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作用,掌握培养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途径与方法。

理解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表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掌握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方法。

理解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掌握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实践活动以及如何通过道德实践来开展道德教育,从而总结出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网上学习相结合,自学与网上交流讨论相结合。

2024年6月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6月四川省教师公招考试题及答案

一、推断题1、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见老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2、依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学生在教化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3、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动身点,它不仅确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假如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就会导致实际教化活动脱离学生的发展水平,这说明人是教化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5、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指出,课程不应当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6、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发展中的完整的人。

7、实质教化论认为教化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心智实力而不是教化学问。

8、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限制学生在校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教化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

9、从形式上看,老师的劳动是建立在集体协作基础上的个体脑力劳动。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内文化。

11、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意义记忆实力渐渐发展,机械记忆实力渐渐减弱。

12、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

13、幼儿听老师讲大灰狼扮成兔妈妈想要吃小白兔的故事后,对大灰狼憎恶,对小白兔友善,这里发生的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14、人本主义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理疾病患者能自由地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15、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留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培育学生的无意留意。

16、小溪是一个话很少的女孩子,不喜爱人多嘈杂的环境,爱好阅读和写作,对事情的看法常有独到的见解,由此可以推断小溪的认知风格更有可能属于内倾性。

解析:内倾型性格孤僻,不好交际。

17、先行组织者是课前辅导的教学组织管理者。

18、依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于要到一岁的婴儿,家长应当主动地、始终如一地满足其须要。

19、适应性教学追求的目的是缩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20、在教化实践中,全部与教化有关的行为都必需以教化法律规范来约束。

21、教化法是国家大多数公民意志在教化方面的体现。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讲品德· 道德· 德育一、品德、道德与德育(一)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的内涵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品德的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的本质道德转化品德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三)德育的特征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从活动的内容看——传输社会道德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第二讲品德形成的一般特点、规律与教育一、品德的结构(一)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二)品德各要素的表现形式及作用1、道德认识概念——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掌握。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招 教育学基础知识(七)学校德育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公招  教育学基础知识(七)学校德育
(2)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关系:
从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 形成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 的思想品德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 过程。
(二)德育过程
48.德育过程的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 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发展,道德教育在于促进儿童道 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2017上】 13.阿亮痴迷网络无法自拔,李老师找阿亮谈心, 聊互联网和比尔·盖茨,并肯定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 性,借此了解了阿亮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转变了阿亮。李老师的做法最能体现的德育原则 是( )
A.疏导原则
B.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C.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公共基础知识
1、本部分包含8个大考点、57个小考点,每个考点的 重要程度用★表示;
2、大考点二、五、六、七是必考考点,重点学习;
3、本次学习按照“考点+真题解析”模式讲解,重点 在于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
4、本次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强调真题训练的 重要性。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的功能【重点】 三、教育的目的 四、教师与学生 五、课程【重点】 六、课堂教学【重点】 七、学校德育【重点】 八、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017上】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 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 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肓的可能性。( )
【答案】√
【解析】我国学校德育途径是广泛多样的,其中基本 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此 外,学校的思想工作、管理工作、辅助性服务工作等, 这些工作也是学校德育不容忽视的渠道。总之,学校 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 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 育的可能性。

2023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典型题汇编

2023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典型题汇编

2023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典型题汇编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互补性D.阶段性2.夏某常年负责学校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的安全问题。

某日,他发现一间教室的教学设施有漏电危险,但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之后设施漏电造成人员伤亡,并给学校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某在学校工作年限较长.不予追究B.应当依法追究夏某刑事责任C.应依法给予夏某行政处分D.夏某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3.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4.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时应( )。

A.确立班集体的目标B.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C.建立健全必要的班级规则D.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7.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以下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A.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B.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不断深化的过程C.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D.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8.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模仿B.视觉适应C.经典条件反射D.操作条件反射9.某小学开展全校性的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此活动属于( )A.个人活动B.小组活动C.群众性活动D.班级活动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教案一、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品德发展的意义,认识到品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品德发展的意义:介绍品德发展的概念,解释品德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道德教育的目标:介绍道德教育的目的,阐述道德教育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

3. 自我反省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及自我反省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品德发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品德发展的意义、道德教育的目标以及自我反省与价值观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身经历,思考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在自己生活中的体现。

3. 家长参与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六、教案设计1.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品德发展的过程。

七、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于分析讲解。

3. 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探索王珊【期刊名称】《教育与教学研究》【年(卷),期】2011(025)008【摘要】“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是四川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上的积极探索。

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所遵循的原则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以掌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为目的。

在适应学情的基础上形成“讲解分析-案例展示-讨论探究-情境剧演示”的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 is active exploration 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Principles of choosing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re as follows:It should be based on "moral psychology" course and "moral principles" course.Secondly,it emphasize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patterns of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students.finally,to grasp the effective way for moral education is thegoal.Consequently,analyzing on the study situation of students,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l can be constructed,that is,"explanation and analysis-case study-discussion teaching and explorative learning-playing and showing",and guide students to form personalized learning model.【总页数】3页(P69-71)【作者】王珊【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52【相关文献】1.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性评价的探索和思考 [J], 林为銮2.思想品德课教育与班级管理——思想品德课课程教学与中学生道德养成 [J], 何珊玲3.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管理提高品德课程教学实效——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J], 陈忠川;陈佳良4.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如何落实 --兼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建设 [J], 郭雯霞5.精简评价方案,引领德育发展——品德新课程学业发展性评价探索 [J], 高碧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____年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思想品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年级是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

为此, 制定如下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学校的德育方针政策,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思想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1.学习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素养, 如自律、责任感、协作能力等。

2.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于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素质,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和心理抗压能力。

5.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 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

(二)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 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思想和行为, 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与安排(一)第一周: 引导学生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门课程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第二周至第四周: 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学习, 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

(三)第五周至第六周: 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学习, 如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的培养等。

中学生品德与思想教育方案

中学生品德与思想教育方案

中学生品德与思想教育方案一、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中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品德和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首先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父母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教育,培养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二、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从小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和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得成长。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要和贡献力量。

四、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育中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要注重实用性和多样化。

学校应该开设一些课程,如道德与法治、生活与职业规划等,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于情感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

应该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倾诉压力,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中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活动,如社团、班级活动等,让他们学会沟通、合作和互助。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七、加强对网络和媒体的教育在信息时代,网络和媒体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和媒体教育,教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同时,还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媒体报道,培养他们的媒体素养,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川教版7年级上册政治2023新版教案

川教版7年级上册政治2023新版教案

川教版7年级上册政治2023新版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和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作用- 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二、教学内容1.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政权的建立和演变-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中国的历史和作用- 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4. 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概念-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亲自感受和理解政治现象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政治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教学内容:介绍政治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以案例讲解相关概念- 巩固练: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政治的特点和作用-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政治的小论文第二课时- 导入:让学生分享小论文的写作经验和思路-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案例解析,向学生展示中国政治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 巩固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中国政治决策过程-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调查一项中国政策,写一份调研报告第三课时- 导入:学生汇报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发现-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历史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并配以幻灯片展示,向学生讲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巩固练: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担任党内重要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中国的综合性考试第四课时- 导入:学生自主研究并复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巩固练:安排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项目,体验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份社会主义的发展报告,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五、教学评估- 日常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笔试和简答题-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上是川教版7年级上册政治2023新版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品德及其心理结构一、道德与品德(一)、道德及其特点1、道德特点:(1)社会性(2)相对性(3)道德靠舆论监督、社会反馈和个体自律、良心驱使维持(4)价值规定性(二)、品德及其特点1、品德含义:即个人道德面貌,指个体依据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2、品德特点:a、稳定性b、个别性c、自觉性(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人的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是社会经济的产物,也是每个社会为维护人们共同生活的利益而规定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

品德则是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二、品德心理结构(一)品德因素结构1、道德认知: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2、道德感情:指人的道德情感能否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指人在道德情境中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指道德意向与观念支配下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品德的功能结构1、生成结构2、执行结构3、定型结构第二节、品德形成与道德教育一、品德形成的实质个体在实践中,受教育和道德舆论影响,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体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二、品德形成的过程主要阶段:1、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依从2、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3、对社会道德规范的信奉三、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内部:1、一般认知能力2、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3、原有道德知识与信念外部:1、家庭与社区环境2、学校道德教育环境3、社会道德教育环境4、社会道德文化四、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道德教育是品德发展的重要条件与保证。

2、道德教育效果取决于是否遵循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第三节、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一、道德教育把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从而使个体成为具有道德人格的主体。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基本文明规范教育(基本道德要求,具有人类社会生活普遍性)2、道德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核心是培养理想的人格)3、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人格的核心)4、理想信念教育三、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原则1、主体原则(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主体)2、实践性原则3、榜样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四、中学生道德教育方法1、道德知识学习2、道德辩论与价值澄清3言传身教4、典型事例5、情景陶冶6、道德实践第二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道德信念的形成第一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儿童认知发展特点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二)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5~6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9~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水平I:前习俗水平(4~10岁)阶段1: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水平II:习俗水平(10~13岁)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去向阶段3、水平III:后习俗水平(13岁以上)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阶段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三、吉利根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

2023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训练及答案

2023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训练及答案

2023年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模拟训练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说粤语的人很难说好普通话,主要受()的影响。

A.正迁移B.原型C.负迁移D.心向3.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 )。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互补性D.阶段性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12—18岁对应的是( )。

A.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B.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D.自主感对羞耻心与怀疑阶段5.用简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再用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各种观点的直接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监视策略B.复述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6.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文献法B.对偶故事法C.角色扮演法D.两难故事法7.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

这种情绪是()。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8.根据学习程度对记忆保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学习30分钟刚好记住材料,要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则需要继续学习( )。

A.10分钟B.15分钟C.30分钟D.45分钟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10.教师答疑时,能迅速灵活地提取脑中知识,以解决学生当前的问题。

这体现了记忆品质的( )。

A.准确性B.持久性C.敏捷性D.准备性11.小王在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老师、父母为她决定,遇到自己想反对的事情也委曲求全。

小王可能患有的人格障碍类型是()。

A.依赖型人格障碍B.抑郁型人格障碍C.分裂型人格障碍D.表演型人格障碍12.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教学容品德·道德·德育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品德养成的基本途径与方法学校德育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教师应有的现代德育观第一讲品德·道德·德育品德与道德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吗?品德与道德是什么关系?什么又是德育?道德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的主要不同点在哪?一、品德、道德与德育(一)道德的涵: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的总和,是靠舆论力量和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的总和。

(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的总和。

(二)品德的涵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品德的定义品德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成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什么是德育?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容?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二)德育的本质道德转化品德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三)德育的特征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从活动的容看——传输社会道德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大德育与小德育的问题我国现行“大德育”的基本格局: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小德育”:德育即道德教育(四)教育的道德标准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第二讲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上)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分析•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和社会容)•品德各要素发展的一般顺序•品德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品德形成发展的部动因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道德认知——人们对道德规的理解、认同◇道德情感——人们根据社会制定的道德标准,去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体验到的情感◇道德意志——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规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道德行为(行为习惯)——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规作出的外部反映活动各要素的表现形式与作用•道德认知:道德概念的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基础•道德情感:直觉的情感体验、#10. 想像的情感体验、伦理的情感体验——中介•道德意志:完成动机斗争、选择行为方式、执行道德决定——调控•道德行为:顺从行为、认同行为、信奉行为——标志•判断正误:直觉性的道德情感体验是由于对某种道德情景的直接感知而迅速突然发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对人的行为具有迅速定向作用,在它的影响下,人可以完成高尚的道德行为,比如铁路上火车飞驰而来的瞬间救人。

但由于这种行为产生的非常迅速突然,因而行为人往往对这个过程中的道德准则的意识不明显,所以直觉性的道德情感体验下的伟大行为与道德教育无关。

#9.•问题: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中的“向先进人物学习、对先进事迹的宣传”是否有必要?为什么?•问题: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有哪几种表现形式?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在学生道德行为方面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品德的构成要素(社会容)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公民道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中国教育部09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讨论:自己的中学道德教育中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行脱节;情知冲突;意志薄弱;不良习惯。

研究品德构成要素的教育意义: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心理形式与社会容完整统一发展的过程,教育中要注意各要素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品德各要素发展的一般顺序:学生对道德规的认知规律学生对道德概念的认识理解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到理念,逐步概括,且存在四种理解水平:•不理解,或停留在概念上的重复。

•停留在现象上的认识。

•初步揭露实质。

•理解行为规的实质。

我们道德认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道德规的理解达到第四种水平#15.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错误道德观念的纠正依赖于以下条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艺术.mht•培养学生的道德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领会道德概念的本质•道德知识的学习与对道德行为的分析相结合#17.•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水平一是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水平二是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水平三是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

一般0至9岁处于第一水平,9至15岁处于第二水平,16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

但年龄并非是决定因素。

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而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还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

科尔伯格主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向更高一阶段发展得更快一些。

第三讲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下):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分析: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和社会容);品德各要素发展的一般顺序;品德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品德形成发展的部动因。

德育过程的特殊矛盾认同教师的要求-学生的想法改变-拒绝主要矛盾:新的教育要求与原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主要因素:个体的生活经历(隐记忆)-(对德育要求:暗示性、非强制性、广泛性、愉悦性);所处的环境氛围(道德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大众媒体、社会舆论、社会现象、社会环境);教育的方式方法(德育手段)。

预防不良道德环境影响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措施: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次,大力发挥新闻媒体和宣传舆论的作用,改变传统的人才观,通过人才观的改变,促使广大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第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其下,营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第四,学校和家庭要计划安排好学生周末的休闲活动,这是预防校外不良因素影响的重要措施。

德育手段:语言(规性用语、评价性用语、解释性用语)榜样(行为示与观察学习、教师树立的榜样与学生择定的榜样、师德与德育)情景(说明情景、实验情景、体验情景、道德两难情景、体谅情景、后果情景、冲突情景)环境,体验,奖赏与惩罚。

师德的专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以身作则。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还在生活在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

——诺尔特问题:奖赏是不是就是表扬?惩罚是不是就是批评?奖赏与惩罚的目的是什么?何为惩罚?教师要求做错作业的学生重做是不是惩罚?教师报复学生是不是惩罚?刁难学生是不是惩罚?为什么要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是因为惩罚可以教育学生吗?学校和教师应当怎样惩罚犯错误的学生?学校可不可以像工厂惩罚犯错误的工人那样惩罚学生?可不可以像惩罚罪犯那样惩罚学生?学校的惩罚必须要满足三条基本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第二,它必须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有益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第三,它必须由权威执行。

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和条件: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化);将个体的道德观念转化为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外化)。

转化的条件:多样化的交往和活动。

交往和活动的类型及意义:游戏、学习、劳动。

品德培养的主要任务:转变态度(顺从、认同、信奉或化);矫正不良行为(强化手段: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讨论:你怎么看以下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品德不良的青少年都是“天生罪犯”、“社会渣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因而对他们不是弃而不管,就是歧视、打击和污辱。

有人认为“品德不良的青少年与一般青少年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是人,他们也是人”,因而采取人性论的态度,一再借助于简单的感化解决问题。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将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自新阶段。

矫正不良行为的策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对症下药。

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主要原因:不了解学校德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不知道现代德育的基本要求;不懂得道德学习的基本特点。

把握德育的本质和道德学习的特点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德育的本质:将社会规转化个体品德。

(外部条件、部动力)第四讲道德知识学习容:事实性知识——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学到的知识。

评价性知识——以个体已有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带有情感性的思维和态度来加以把握的知识。

人事性知识——由个体自身感悟获得的经验和体会。

道德学习特点一:道德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学习。

学习方式:道德学习特点二:亲身体验是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

体验的主要方式直觉性体验、想像性体验、伦理性体验。

学习水平:顺从行为——认同行为——自觉行为。

道德学习特点三:认同是道德学习的关键和难点道德学习特点:道德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学习;亲身体验是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认同是道德学习的关键和难点道德学习的基本策略:创设情景,触景生情;激起共鸣,以情染情;唤起经验,以理导情;组织活动,行中促情。

道德学习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学习。

中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自新阶段。

第五讲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途径·方法·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