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首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设立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多的民族,而其他的少数民族人数相对较少。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常常面临汉族文化的侵蚀和汉族人口过多的局面。
为避免少数民族文化的边缘化和消失,中国政府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少数民族创造了保护自身文化和权益的环境。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和历史原因,导致了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
通过设立民族自治政府和自治机构,少数民族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他们自己的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民族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再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和谐的发展,源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互相尊重。
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发展自己的事务,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少数民族群众参与自治政府和自治机构的决策过程,能够增加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进而促进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统一最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财富。
通过设立民族自治政府和自治机构,少数民族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推动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展。
此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为各民族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设立对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及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自治地区提供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支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
这一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政策保障、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策保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主管理、自治权力和管辖范围内的自治权。
他们可以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自治条例、规章和决定,保障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字、安全和发展。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组成,确保少数民族的代表参与政府决策和管理事务。
这使得民族自治地方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经济、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央政府为民族自治地方提供了各种政策和经济支持,包括财力保障、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能够更好地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在扶贫、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政策和措施,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
最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之间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习俗、节日和传统文化。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手段传承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自治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学院、研究中心,开展民族语言教学和民族文化研究,加强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保护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策保障、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同时,通过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民族自治地方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论述观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论述观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介绍在中国的国情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旨在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浅析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发展
关 键 词 :民 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政 治 发 展 ;政 治 制 度 ;政 治 体 制 ;政 治 文 化
民族 区域 f ] 治 ,是中国共 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 中国民族和 民 族 问题 的实 际相结 合解 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是我 国的一项 币 要 的政 治 制 度 ,也 是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解 决 中 国 民 族 问 题 的 基 本 形 式 。 我 国实 行 民族 区域 自治 的 几 十 年 的 实 践 证 明 ,它 在 最 大 限 度 地 满 足 各 少 数 民族平等 自治 、自主管理本 民族 、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要求 方面起到 了举 足轻 重 的作 用 ,在 加 强 我 国 各 民 族 之 间 的 团 结 ,改 善 民 族 关 系 ,巩 固 国 防 ,促 进 数 民 族 地 区 的 经 济 文 化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方 面 ,也 起 到 了 蘑 要 的作 用 。 政 治 发 展 视 野 中 新 疆 实 施 民 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的 成 就 政治发 展是 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在现代化政治 学中 ,政治发 展既 可以用来指某种过程 ,又可以用来分析作为政治变迁 的结果 。作 为 过 程 ,政 治 发 展 是 指 政 治 目标 的 运 动 或 政 治 运 动 的方 向 。 作 为 结 果 , 政 治发展是 一个复合概念 ,即政治发展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 ,而其 中的不 同成 分 义 是 相 互 关 联 的 。 新 疆 实 施 民 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经 历 了 一 个 曲折 的 发 展 历程 ,这 与 民 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在 全 国 的 演 进 轨 迹 是 一 致 的 。我 这 篇 论 文 主 要 是 从 政 治 发 展 的 视 角 对 新 疆 实 施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 度 所 取 得 的 成 就进 行简单的阐释。通过 以个案的形式彰显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对 于中国 政、 冶发展的推动作用。 民族 区域 n治制度 扩大 和深 化 了少数 民族 的政 治参 与度 。科恩认 为 ,民 主 可 以 从 政 治 参 与 的 广 度 、深 度 和 范 围 三 个 尺 度 来 衡 量 。 - - 从 政 治参与的广度 ,在民主 区域 自治制度建立前 ,少数 民族 的政治参 与程度 很 低 ,历 代专制统治者除 了在政权机关保 留个别少数 民族 上层人 士作为 民族 合作 的 象 征 外 ,一 般 的 少 数 民 族 群 众 根 本 没 有 参 与 政 治 的 渠 道 。 民 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在 新 疆 实 施 以 后 , 少 数 民族 公 民普 遍 享 有 了 民主 权 利 , 包 括 选 举 权 、监 督 权 和 决 策 权 等 ,而 选 举 权 的扩 大 是 政 治 参 与 广 度 的 主 要标志。钳 对政治参 与 的深 度 ,它 不仅 保 障了 少数 民族普 遍 的政治 参 与,而且使得每一位少数民族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决策 。从 政治参 与的范 围来说 ,正如科恩所言 :“ 在特定社会 内,决定共 同有关 的某些 问题 时 , 参与可能是广泛的 ,既有深度 ,又很有效 ,而在决定另 一 问题 时,广泛 参与可能又没有多大作用 。这样在一定范 围内就实行 了真 正的民主。 ”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作为人 民民主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政 治参与 的范围是 地 域与民族的结合 。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 度培 育 了少数 民族 干部 骨 干 ,作 为 民族 自治 地方 实 现 政 治发 展 的主 导 陛力量 。 同时也 促使 政治 录 用 中充分 照顾 到 少数 民族 因素 ,培 育 和提 高 了少数 民族 的 民主意 识 和 民主素 质 ,促进 了法 制 化进 程 。总之 ,随 着民族区域 A治制度在新疆的实施,相关法律体系也初具规模。 二 、 中国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 度 在 运 行 中存 在 的 问题 少 数 民族 政 治 参 与 程 度 不 高 ,总体 上 ,新 疆 少 数 民 族 政 治 参 与 的 发 展 与 新 疆 的政 治制 度 化 水 平 是 同 步进 行 的 ,推 动 了 新疆 的 政 治 发 展 和 政 治 稳 定 。但 是 在 少数 民族 政 治 参 与 中 也存 在 一 些 缺 失 ,如 少 数 民 族 制 度 化 政 治 参 与 渠 道 不足 的 问题 ,需 要 进 一 步 加 以 引 导 、规 范 和 完 善 。 主 要 表 现 在 :少 数 民族 农 牧 民没 有 像 工 会 那样 的 本 阶 层 的 社 会 团体 ,可 以反 映本阶层合法 的特殊利益要求 ,而且 即使 是作为合法的政治参 与渠道 的 I 会组织 ,从其 实际所 承担 的职责来看 ,大多为劳保福利 等事项 ,在促 进 少 数 民族 政 治 参 与 中 发挥 的 作 用 有 限 和 现 代 化 进 程 中新 出 现 的 一 些 利 益 集 难 以通 过现有 的政治参与渠道表达 自己的利益要求 。 政治 整合功 能偏 失 ,各个 层次管辖权之间关系 尚未完 全理顺 。在 经 济与社会转 型时期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政权整合功能也 遇到 了一些 新 情况 、新 问题 。在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实践 中,过 渡强调 和使 用 自治 权。 在 自治权 使用过 当的情况下 ,会具体 表现在 自治机关 中的干部配 备中 , 明明某 一职位出现了空缺 ,却不能竞争上 岗,而是搞 民族比例 制,有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内蒙古的实践
内蒙古政府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民族区 域自治政策,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
内蒙古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保障下,积极发展经济和文化事业,推动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和发展。
03
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实施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内蒙古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了 城乡差距,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社会方面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01
02
03
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内蒙古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加强了各民族之间 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社 会凝聚力。
促进了文化繁荣
内蒙古利用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优势,积极保护和 传承各民族文化,促进了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全国各地区 的协调发展。
0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内容
民族平等与团结
1 2
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 利和尊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保障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保障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缩小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
内蒙古自治区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自治条例是内蒙古 自治区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内蒙 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的自治权。
单行条例是指针对某一具体事项 或者某一方面的事项制定的规范 性法律文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
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单行 条例,涉及各个方面,如民族教 育、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文字、
《202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问题研究》范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旨在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这一制度自实施以来,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一)制度执行不到位在一些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这主要表现在政策宣传不够、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等方面。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难以实现与全国的同步发展。
(三)文化融合问题在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文化融合问题较为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文化认同、语言交流、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矛盾。
四、解决对策(一)加强制度执行力度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完善政策监督机制,确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执行到位。
同时,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执行政策。
(二)促进经济发展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
这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推进文化融合要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对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
它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原则、实施路径等方面详细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群体,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各个地区。
历史上,中国一直以来都面临民族关系的挑战和管理问题。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以下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受任何歧视或压迫。
2.团结原则:各民族应该保持团结,互相尊重和包容,实现共同发展。
3.民主原则:民族自治地方的领导干部应当由当地各民族的代表共同选举产生,实行民主决策。
4.自治原则:民族自治地方有独立的法律制度、财政管理和公共事务处理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政策和规定。
5.法制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应遵守中央法律法规,在保护民族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实施路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设立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旗。
1.自治州: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立自治州,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治权力,自治州政府为自治州的行政机关。
2.自治县:在自治州内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自治县,由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治权力,自治县政府为自治县的行政机关。
3.自治旗:在自治县内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自治旗,由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治权力,自治旗政府为自治旗的行政机关。
四、成效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民族团结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工作的正确方针。
然而,也需正视存在的挑战,如一些自治地方发展不平衡、相互交流不足等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努力加强相关工作,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论文摘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原理及运作机制,分析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对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希望可以为加强民族团结和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一部分:引言背景和意义: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源背景以及对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发展的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原理、运作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理1. 多民族国家的特殊性:解释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出现提供背景和理论支持。
2. 民族平等与团结: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的民族平等原则和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意义。
3. 民族自决的原则: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民族自决原则,即各民族自愿自治,独立决定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权利。
第三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机制1. 区域自治的实现: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如何通过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特殊行政区域,实现少数民族自治的目标。
2. 民族自治的权力范围: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少数民族自治的权力范围,包括自决权、自治权、自立权和自治权等。
3.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作: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协作关系,以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四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与意义1. 维护国家统一: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中国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如解决民族矛盾和促进国家统一进程的稳定与和谐。
2. 促进民族团结: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促进各少数民族的团结和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3. 保障少数民族发展: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如何为少数民族的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考研政治核心预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关知识点 1.民族区域⾃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有不同的制度模式,如联邦制、邦联制、民主⾃治等,中国采⽤的是民族区域⾃治。
民族区域⾃治是在统⼀⽽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设⽴⾃治机关,⾏使⾃治权,实⾏区域⾃治。
民族区域⾃治的核⼼,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事务的权利。
3.实⾏民族区域⾃治,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
第⼀,统⼀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民族区域⾃治的历史依据。
第⼆,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民族区域⾃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杂居、⼩聚居的⼈⼝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民族区域⾃治的现实条件。
4.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治地⽅的⾃治机关享有⼴泛的⾃治权利。
⼀是⾃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是享有制定⾃治条例和单⾏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和发展本民族语⾔⽂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活及进⾏社会活动的权利和⾃由。
此外,还拥有⾃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主发展教育、科技、⽂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命题⾓度 我国民族问题的经验;实⾏民族区域⾃治政策的必然性;民族政策的合理性。
⽰范例题 材料1:2009年3⽉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民主改⾰50年》⽩⽪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8个有关西藏的⽩⽪书,全⽂约2.1万字,分为前⾔、旧西藏政教合⼀的封建农奴制社会、波澜壮阔的西藏民主改⾰、半个世纪西藏的历史性巨变、结束语等5个部分。
回顾西藏实⾏民主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泛深刻的历史巨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现状及思考
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于上世纪 2 0 — 5 0 年代 中国革 各个 领 域 ,研究 的路径 也逐 步 向理性 与科 学之 路 命和战争时期 , 经历 了民族 自 决、 民族联邦和民族 靠拢 , 使民族区域 自 治制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区域 自治三个发展阶段。但学界对这一制度展开
广 泛 的 研究 则 是 1 9 7 8年 十 一届 三 中全 会 以后 的 事, 研究成果用 “ 汗牛充栋” 一 词 来 形 容 一 点 也 不
就 民族 区域 自治现有 的研究来看 ,主要研究
( 一) 民族 区域 自治理 论研 究
从表 1 、 2 、 3中可 以看 出 ,民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了以下几 个 问题 。
不仅是实务界关注的重大问题 ,也是理论界研究
[ 收稿 日期1 2 0 1 3 — 0 3 — 0 1
【 作者 简介] 阙成平( 1 9 6 7 一) , 男, 苗族 , 湖南凤凰人 , 现为厦 门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在读博 士研 究生 , 中共 西藏 区委党校
所属学科
民族 政 治与 公 共 行 政 政 治 学理 论 民族 学
指导教 师
周 平 闾 小波 教 授 郝 时远 研 究 员
付 明喜 云 南大 学 王 怀 强 南京 大 学
徐 长 恩 中央 民族 大 学 2 0 l 1 权利 、 权力、 权 益与 义 务— — 民族 区域 自治 实践 个案研 究
1 1 7 0 1 7 8 9
一
、
民族 区域 自治研 制度研究概况
注: 检 索时间范围为“ 1 9 1 5 — 2 0 1 2 ” , 匹配为“ 精确 ” , 期刊 类型为 “ 中国学术期刊 网络 出版 总库” ,检 索截 止 日期 为
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祖国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为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能够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共同决定本地区的发展方向和重大事务。
这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合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国家也会给予民族地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再者,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可以自主开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得到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这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框架下,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充分尊重了历史。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运行问题的研究
内蒙古大学硕士毕业生论文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以确保少数民族公民与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体系之间双向沟通的顺畅有效,从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行。
培育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能力与公民政治效能感。
所谓公民政治能力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的状况;所谓公民政治效能感是公民对自己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的感知和看法,是公民对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的取向。
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民只有具备了相当高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效能感,才有可能积极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中去,才有可能形成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运行的民主环境。
2.通过政治社会化,提高民族地区人民政治参与程度重视家庭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起点,在政治人格的塑造、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父母并不一定直接传授给子女有关政治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但是父母家人的言行举止、家庭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都会使子女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从而建立起最初的某种政治态度与政治情感。
在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公民文化氛围,间接地引导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能够培养其政治参与意识。
强化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民族自治地方学校的政治教育应当针对政治文化现状,切实改进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认同感,培养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是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使他们认识民主政治生活,熟悉民主政治规则和程序,掌握民主生活技能,从而有效、JIF薪fl地参与民主政治过程。
三是加强学生的民主法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民主法制观。
特别是对民主的程序性和具体性、法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等要进行充分的认识。
为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公民教育,增强民族自治地方各族人民的公民意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做好普法工作,使每一个民族地区公民都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和内容,同时广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的成就以及其对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全国各族人民的法律意识、民族区域自治意识以及政治参与意识得到有效增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积极探索并实行这一制度,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设立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优待、民族区域自主权等核心原则。
这些原则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稳定国家和地方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增进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还强调了各级政府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的合理结合。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力依法享受,但同时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的政策决策。
这种结合既保证了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自主发展,又保持了国家的统一和整体利益。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力机构的设置、财政自治、语言文字使用、民族教育、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
在权力机构的设置方面,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都设有自治机关,由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组成。
这些机关负责行使有关本地区的自治权力,包括立法、政务、司法等职能。
财政自治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和财政管理权。
他们能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独立管理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努力保障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
语言文字使用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鼓励和保护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在民族自治地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作为行政、教育、审判等活动的工具,同时中央政府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护。
民族教育是维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民族自治地方在教育方面有相应的自主权,可以开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制度安排。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原则、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差别化发展、民族矛盾等问题。
为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5年,中国第一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
此后,国家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出台了《宪法》、《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二、制度原则1.宪法确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统一领导和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中央政府负责民族区域自治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自治地方负责依法自治、自负盈亏、独立施行宪法法律以及自治事务。
3.民族平等和优惠政策的原则: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支持、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实践成果1.政治权力机构: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设有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力,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
2.经济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特殊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大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3.文化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使用,支持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传统。
4.教育事业: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中国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实际情况,保障少数民族自治权利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是中国政府根据民族平等原则,保护和促进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而建立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权利。
这是因为,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领导权、自治权、财政权、立法权、人才培养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权利。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各民族地区有了更宽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少数民族代表也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机会。
同时,自治制度实施也促使各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并且在各民族地区实现了全面的、持续的发展。
在实践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挑战,包括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破坏各民族地区的和谐和稳定,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律、政策等措施的制定与执行,保护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性。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发展,促进各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维护国家的和谐和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在中国政府的长期努力下,这一制度也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制度安排,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以来,已经被证明是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有效机制,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深入推进,民族关系问题在一些地区逐渐凸显,对于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探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历史演变、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寻求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途径和方法,以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国家整体进步。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历史演变;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系、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5. 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议。
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案例分析等。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增强对我国特有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2. 发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为我国推进民族关系和谐稳定作出贡献;3. 对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XX年XX月开始,历时4个月左右,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一个月):文献调研,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体系和历史演变;第二阶段(一个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第三阶段(一个月):案例分析和问题分析,发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第四阶段(一个月):论文撰写和修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引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为了满足多民族的需求和利益,通过设立自治机构和建立自治条例,给予特定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在促进民族团结、保护民族权益、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优越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民族团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自治制度之前,一些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甚至有可能导致分裂。
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通过给予各民族自治权利,充分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等独特特征,减少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促进民族团结的形成和发展。
2. 保护民族权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另一个优越性在于能够有效地保护民族的权益。
在某些多民族国家或地区,特定民族可能面临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而通过设立自治机构和制定自治条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各民族能够行使自治权力,参与决策和管理本民族区域的事务,从而保护和维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3. 推动经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在实施自治制度后,特定民族区域可以制定并实施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济发展政策,灵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投资和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同时,这也有利于缩小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区域间的协作与交流。
4. 促进地方文化繁荣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民族地区得以充分保护和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
自治机构可以制定并实施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包括语言文字的传承、民族风俗的保护、传统艺术的传授等。
这样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也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5.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给予特定民族自治权利,充分尊重并保护民族的正当权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减少民族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从而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51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规范的道路上发展。
1950年11月初成立的西康藏族自治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最早的相当于省辖市一级的自治地方。
后来随着民族地区工作的逐渐展开,民族区域自治在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一些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始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许多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到1952年,全国已建立了130个包括省、专区、县和县辖区等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从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同时,由于《共同纲领》过于原则,对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统一的具体规定,因此需要一部操作性比较强的法律来规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为此,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1年12月召开了具有全国民族代表会议性质的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各民族聚集的地方是民族区域自 治的范围,包括自治区(5个)、自治州
(30个)、自治县(旗)(120个)三级;
我国现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 内蒙古自治区(1947.5.1)、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955.10.1)、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15)、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25) 西藏自治区(1965.91)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蓬勃发展。
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
【单项】符合我国民族的特点,能保障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
系稳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不定项】2004年5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
(2)自治权的内容 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自治机关的自 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具体来说主要有: 第一、立法自治权; 第二、变通执行权;
第三、经济自治权;
第四、文化管理自治权; 第五、其他自治权;
3、我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 原因: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合我国国情 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 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 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 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 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 政治基础。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公室发表《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白 皮书强调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人民当家 作主的根本保证。这表明,在我国民族区域自
多元文化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主义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摘要:多元文化主义是指承认民族文化平等, 强调民族文化认同, 尊重民族文化差异, 追求民族自由、民族平等、民族公正的社会伦理思潮。
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相通的,是统一的。
二者都基于民族国家的一体化,需要有民族认同。
而中国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多元化问题。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民族区域自治、认同、统一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学界较有影响力的社会文化思潮, 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 多元文化主义要求彰显每个文化群体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身份, 在多民族构成的国家, 就有政治上的统一性与民族和文化上的多元性, 政治统一与民族文化上的多元性构成民族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基本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政策有必要在柔性成分和现实成分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什么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 如何协调文化多元、区域自治与政治一体的关系?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多元文化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 尽管近年来多元文化主义被频繁使用, 但学界至今对之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义。
就笔者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 多元文化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的, 它是指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要求尊重其文化价值, 反对文化同质化和文化霸权, 主张少数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最终实现民族间的对话与合作的政治主张, 多元文化主义是承认民族文化平等, 强调民族文化认同, 尊重民族文化差异, 追求民族自由、民族平等、民族公正的社会伦理思潮。
首先, 作为伦理思潮的多元文化主义承认文化之间的差异, 强调不同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认为文化是生而平等的, 反对以一种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评价另一种文化。
多元文化主义伦理思潮超越了传统伦理学普遍善的观念, 认为世界上存在许多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 都是一种善, 他们在价值上是无高下优劣之分的。
人们可以选择过许多种善的生活, 而且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治理国家,因此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更好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教育、交通并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这样一项基础制度,因为我国的多民族是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要分布特点,并且少数民族地区基本在西北与西南部,在东部沿海发达区的极少。
因此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最大化的实行了优势互补,并且给足了少数民族发展的空间,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最大化的帮助了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中,充分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它有助于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的双重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人们关系的融洽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中国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自治权优越性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历程一、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要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呢?中国自古以来,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先生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内容的民族政策。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不断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中国民族政策体系。
”(一)我国的现有国情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我们的本质规定与奋斗目标是共同富裕,我们现在虽然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主席说过:“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因此解决革命问题的最根本方法还应该是改革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现在具体的国情: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注意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既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党与政府发挥了最大的能动性,充分的体现了要把共同富裕放在首位的基本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区域自治制度。
(二)“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地区较广。
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各少数民族大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这样的分布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逐渐形成的。
我国民族的这种分布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使各民族更加发展。
(三)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无比的激烈。
而我国在慢慢的成熟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些弱势,比如说我们的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只有实行民族自治制度,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才能有序的发展下去。
二、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特点我国的民族区域制度有两大特色,其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其二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拥有自己的自治权。
1、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内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而且对人口较少的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分配将依法给予适当的照顾。
3、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1/2或以上的,其干部构成应当与本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少于1/2或者更少的,一般应高于本民族人口比例。
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语言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在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与制度中,自治区的领导与国家的领导紧密结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各个民族自治地区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
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的,有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存在,中国的经济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它的优越性体现在各个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四、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历程说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有资格说起的就应该是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日新月异,据数据显示,2008年,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万多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多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近3400元。
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
中国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4000多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770多万人。
这些数据都鲜明的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是极快的。
它秉承着有序的发展概念,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向前飞速的发展着。
(一)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精神,为了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如期实现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各项目标,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及扶植条例。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是缩小东西部地经济差距,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以及各方面都有一个飞速的提高。
在这一点上,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显现了这一战略实施的影响。
在这期间,相关政策条例的颁发使得对内对外的政策措施有所扩大;并且拓宽了投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在这基础之上,还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在教育文化方面,也应急了吸引和利用好人才的优惠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科普工作新发展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占比重很大的一点便是科技,所以政府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推出了多项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
科学技术协会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
适时适需地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科学文化,实现科学的广泛扩散、转移和形态转化,从而取得预想的经济、社会、教育和科学文化效果的社会化的科学传播活动。
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这些分别体现在如下几点:其一,搭建科普平台,努力扩大宣传面加大宣传力度。
其二,搭建科普平台,适时推出优惠政策。
其三,搭建科普平台,加大投入力度。
其四,搭建科普平台,不断激发影响。
其五,搭建科普资源平台,全面发挥服务功能。
(三)内蒙古以优惠政策助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为加快推进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近日,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5号文件)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6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政策意见》)。
两个《政策意见》同时出台,标志着内蒙古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是党十六大、十七大作出的重要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分别在自治区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的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土地使用制度也在其中被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利于最大化的利用资源。
该项《两个政策》的推出更好的有利于推进文化体制与产业的发展,虽然内蒙古自治区有许多局限性,但是该项政策对此作出的措施更好的发展体制。
在渐渐的成熟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很多优惠政策对于这里的发展起了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①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情况,参见江平主编《中国民族问题理论和实践》,第492—496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②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参见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第383—385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③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分布情况,参见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第386—390页。
④《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⑤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5号文件)和《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政发[2009]36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政策意见》)⑥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参见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