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汽车座椅造型设计分析

汽车座椅造型设计分析

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 Vol.34No.82013-04汽车座椅造型设计分析龙圣杰,胡虹(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摘要:通过对汽车座椅造型设计因素的分析,提出在进行汽车座椅造型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中快速准确地确定目标进行调查和问题的分析,从而使汽车座椅的造型设计更加有效,为企业和设计师提供分析资料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汽车座椅;造型设计;因素;流程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63(2013)08-0124-03Analysis of Styled Design for the Automobile SeatLONG Sheng-jie ,HU Hong(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designing factors of the styled automobile seat,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when we have the automobile seat styled,which helps the designers set the goal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problem analysis,enabling styled automobile seat design to be more efficient and providing enterprises and designers with analysis data and theory support.Key words :automobile seat ;styled design ;factors ;technological process收稿日期:2012-11-14作者简介:龙圣杰(1980—),男,重庆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

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

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10-13T02:47:40.18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许海峰赵亚绒[导读] 商用车是指用于商业活动的车辆,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载人也包含载物。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兴盛以及消费观念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商用车时不仅注重性能许海峰赵亚绒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陕西省 722405摘要:商用车是指用于商业活动的车辆,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载人也包含载物。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的兴盛以及消费观念的提高,人们在购买商用车时不仅注重性能,也逐渐地将目光放在了造型设计上,因此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逐渐地成为了产业竞争的王牌。

本文将从创意设计趋势出发,对当今商用车造型主流创意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相关设计实例进行总结,以期望推进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发展,实现商用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前言当今时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所以在商用车的销售过程中单单依靠性能已经不足以实现有力竞争,用“颜值”打动消费者并与之产生实审美共鸣,才能够在多元消费时代赢得“民心”。

当前,汽车造型设计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其涵盖的是汽车外观造型与厢内造型的总和,展现的是科学与艺术的联合,实现的是各种工艺要求、机能结构、动力学与工程学的融会贯通。

随着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更多的创意美学、情感共融以及科技含量被融入其中,为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也为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方法提供了基础参考。

一、商用车造型创意设计趋势1、运用智能思维,实现场景化渗透在消费者眼中商用车的舒适度以及功能的完善更为突出,而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电产品化的交互体验被逐渐地渗透到商用车的造型设计之中,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情感、可移动的载体。

这种情景化的渗透让汽车设计不再拘泥于简单的技术拼凑以及外观造型的改变,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用户需求出发,从运载根本出发,通过智能思维的开发运用实现设计思维的转变,使得商用车造型设计形成由内而外的平衡,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以及情感体验。

纯电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纯电动汽车中控台造型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18学研探索产品摘要: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中控台的造型设计现状,探究未来纯电动汽车中控台的造型趋势及风格走向。

分析近几年来各大知名汽车品牌发布的纯电动量产及概念车型在中控台部分出现的新的造型变化,总结设计共性及造型规律,探讨其设计发展趋势。

未来纯电动汽车中控台将呈现轻薄、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未来纯电动汽车中控台与内饰造型设计将逐渐简化。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 中控台 造型设计 内饰设计 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118-04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model design of the center console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tyling trend of the center console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To analyze the new styling changes in the center console of the pure electric mass-produced vehicles and concept models released by all famous auto brands in recent years ,summarize the design similarities and styling rules ,and discuss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s.The future center console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will present a development trend of lightness ,thinness and integration.The future center console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nd interior styling designs shall be gradually simplified.Keywords:Pure electric vehicles The center console Styling design Interior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李 勇 李 州引言能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汽车内饰CMF设计风格与发展趋势

汽车内饰CMF设计风格与发展趋势

2023年第12期总第319期汽车内饰CMF 设计风格与发展趋势甘景香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景德镇,333400摘要:汽车内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车辆的销售,对设计师来说,做好CMF 设计能够赋予汽车内部更好的空间氛围,让内饰有效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基于创新角度而言,设计师应当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着手,对材料、色彩以及表面处理工艺予以合理协调,确保汽车内饰能够带给消费者良好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据此,结合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汽车内饰CMF 设计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内饰;CMF 设计;风格;趋势中图分类号:U462收稿日期:2023-05-26DOI:10 19999/j cnki 1004-0226 2023 12 0181前言汽车内外饰的功能存在较大差异,外部饰面一般来说是赋予车辆外观整体审美视觉效果,而内饰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驾驶人和乘客的体验,特别是汽车内饰设计中的色彩、材质以及表面处理工艺这几个元素,逐渐受到了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和外饰设计比起来,汽车内饰所包含的内容元素更加丰富,实际工作量也远远大于外饰造型设计,同时汽车内饰设计的要求标准更高,不单单要确保车辆内部空间各项功能配置完善,还需要为驾驶人和乘客带来更加舒适的体验和良好的审美享受。

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也开始受到诸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汽车内饰CNF 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消费者实际需求,在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打造出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座舱。

2CMF 设计概述CMF 是英文color 、material 以及finishing 首字母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则为色彩、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对上述几种元素予以合理协调整合,依靠个性化、多元化的搭配来帮助产品外观达到最佳品质。

依靠CMF 设计能够让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促进产品整体艺术美感和品质感提高,可以说CMF 设计是基于美学、设计学以及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相互融合交叉,严格按照消费者情感需求、审美需求、实用性需求为出发点,针对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几种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它属于现阶段产品研发环节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Convention卡车趋势分析

Convention卡车趋势分析

感强 ; 家族特征 、 标识性强 ; 向精彩 回归 自然 的发
展 趋势 。
5 结束语
汽 车造 型设计 在体 现功 能 的前提 下 ,有 着强
心理因素。 汽车造型设计风格要求的空间比例、 组 合 方式 、 装饰 手法 、 结 构 的机能 等都 要是 人们所 能 够理解 和接受 的 。 可 以通过对 色彩 的运用 , 给人产 生一 种温 柔 的 、 宁静 的 或 者一 种 热 烈 的 、 奔放的 、 高贵的气氛 , 或对造型的处理 , 表现 出某种象征意 义, 从 而 使人们 在情 感上 获得 美 的享受 , 引起 人 们 的某 种联 想 。不 同的时代 、 不 同的 民族 、 不 同的 国
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 与之前的产品相比, 升级后 的2 0 1 3 款J 6具有更安全 、 更节能 、 更可靠 、 更舒 适、 服务更优等特点。 在安 全性 方 面 , 2 0 1 3款 J 6延 续 J 6产 品 的 1 m m全钢板驾驶室 , 降低仪表台高度 , 加大后窗, 进一步加大了驾驶室前后方观察视野 ,上卧铺增 加拉带及护网 , 上车踏板加宽并增加踏步灯 , 增加
度就 有不 同的审美 特点 ,最 主要 的是 研究 人与 自
烈的艺术感染力 , 但它不是单纯的艺术品。 有一种 狭 隘的 观点 , 它 总是热 衷于 功用 的 目的和 手段 , 忽
视美 的 价值 ,总 是强调 客 体外 表 的基本 功用 性 的 结构 , 忽 视 了人们 的精 神功 能 , 忽视 了它 的审 美价
派感。
年经济学—哲学 》 手稿 ) 。美是客观的, 也是种
动车辆安全鉴定中心颁发的中国商用车 “ 车主最 满 意安 全 车型 ” 奖 。2 0 1 1 年 1 月 ,解 放 J 6荣 获

汽车设计教案

汽车设计教案

汽车设计教案.doc教案章节:一、汽车设计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了解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2. 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3. 汽车设计的流程4. 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汽车的定义和意义。

2. 老师讲解: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汽车设计案例。

4. 小组讨论:探讨汽车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2. 小组讨论报告教案章节:二、汽车造型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造型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了解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内容:1. 汽车造型设计的概念和原则2. 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工具3. 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汽车造型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 老师讲解:汽车造型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汽车造型设计案例。

4. 小组讨论:探讨汽车造型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2. 小组讨论报告教案章节:三、汽车结构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汽车结构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了解汽车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内容:1. 汽车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原则2. 汽车结构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工具3. 汽车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汽车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 老师讲解:汽车结构设计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成功的汽车结构设计案例。

4. 小组讨论:探讨汽车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参与度2. 小组讨论报告教案章节:四、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汽车动力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汽车工程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汽车工程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设 计 。 因 此 在 造 型 设 计 和 几
何 结 构 设 计 阶 段 ,就 平 行 开 展 外 观 品 质设 计 和性 能 设 计 。
消 化 、 吸 收 、研 究 和 创 新 ” ,
依 靠 设 计 者 的 分 析 、 判 断 和 稳 健 的t 生能 设 计 + A’ 的 品 研 发 过 程 中 实 现 了 “ 计 零 缺 级 设 创 新 能 力 , 未 完 成 产 品 设 计 , 质 设 计 = 精 细 的 工 程 设 计 流 陷 ” 设 计 样 车 焊 装 一 次 性 成 、 从 中 体 现 出 设 计 产 品 的 竞 争 程 + 世 界 水 准 的 设 计 标 准 与 功 的 业 绩 ,从 而 提 高 了 参 与 国
据 0主 车行有 我E 品 不 计 型统在 国中自 完自牌 现, 全具 的 M
已 经 实 现
健 全 中 国 式 的 自主 创 新 设 计
模 式
P 一 “生 皂 计 ” P r o m n e 台设 l l ( efr ac。 包 括 材 料 设 计 / 料 选 用 ) 材 ;
“ 越 逆 向 工 程 、 就 跨 越 了 逆 向 工 程 、 模 仿 设 汽 车 技 术 和 专 业 人 才 资 源 ,既 跨
模 仿 设 计 和 开 发 ” 的 单 位 仍 计 阶 段 , 正 逐 步 进 入 自 主 创 冲 破 了 少 数 跨 国 汽 车 公 司 对 然 不 多。 从 2 0 0 7上 海 车 展 新 设 计 、 研 发 的 新 阶 段 。 在 我 国 汽 车 自 主 品 牌 的 技 术 封 和 20 0 8北 京 车 展 中 统 计 , 仅 全 院 通 过 开 展 外 观 品 质 设 锁 , 引 进 、 消 化 、 吸 收 国 内 外 从 车 型 外 观 和 内 外 饰 方 面 进 计 、 性 能 设 计 和 设 计 流 程 化 汽 车 设 计 先 进 技 术 ,通 过 创 新 行 比 较 , 自 主 品 牌 车 型 中 属 和 作 业 规 范 化 , 瞄 准 世 界 同 形 成 具 有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的 创 于 “ 仿 、 派 生 设 计 ” 约 占 步 水 准 ( + 级 )设 计 工 程 新 核 心 技 术 。 经 过 国 内 5 模 A 0多

本土化语境下的汽车外观设计研究——以红旗H5为例

本土化语境下的汽车外观设计研究——以红旗H5为例

AUTOMOBILE DESIGN | 汽车设计本土化语境下的汽车外观设计研究——以红旗H5为例吴礼旭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工业化逐渐完善,各大自主车企的汽车设计无论是在外观内饰设计上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

科技的进步,汽车消费市场的飞速发展,使得全球汽车的功能、工艺以及在技术层面上逐渐走向趋同化,汽车外观造型将在整个汽车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汽车的造型除了艺术层面的审美需求和技术层面的规范以外,更应该根植于本土化的融合。

本文以当前红旗轿车的车身设计及未来设计的趋势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本土化语境下的汽车造型应该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结合感性工学进行分析,对我国汽车工业设计水平的全面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本土化 汽车外观设计 红旗汽车 民族文化1 引言前苏联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曾说:“人最初是用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它们”[1]。

对于现代的消费者来讲,消费者们会更加青睐使用的物品能与自己的审美心理相互适应,这种消费心理会日趋强烈,而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正是印证了这种趋势,从马车棚式的四轮车到现如今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汽车,具有时代性的革新意义,自此以后的消费市场,人们也会对汽车设计中一系列艺术诉求和造型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会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主心骨,在设计中表达人的情感诉求和审美倾向,这些因素的叠加,对中国的汽车设计人员来说,将是一个更加前卫、更加艰巨以及更加奋斗的挑战,在汽车市场日益繁杂的今天,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们,期盼着更具有深刻民族内涵和风格的中国汽车外观设计,本土化设计与汽车工业的融合,将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时代命题。

2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这几十年以来,相比较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等这些传统工业大国而言,发展周期并不算太长,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在经历多年的市场打磨与合资车企进行技术层面的相互学习后,在造车技术上和理念上已达到一定的国际化标准,硬件实力日益壮大,装配工艺日渐完善,但在汽车外观上的设计仍处于摸索阶段[2]。

汽车外形的历史及其对实用性的影响

汽车外形的历史及其对实用性的影响

汽车外形的历史及其对实用性的影响摘要:从1886年开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汽车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富特色、最有直观感的当数车身外形的演变。

车身外形的演变也使得汽车实用性不断增强关键词:汽车外形历史汽车实用性1引言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外形经过130多年的演变逐渐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观。

2汽车外形发展历史及其对实用性的影响2.1汽车发展史上的四座里程碑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研制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另一位工程师哥德利布·戴姆勒也同时研制出一辆用1.1马力汽油发动机作动力的四轮汽车。

第一辆量产的汽车:1908年,汽车史上第一辆在生产线上大量装配的四轮汽车福特T型车在美国诞生。

福特T型车一改以往汽车马车型的造型,加上功能配置上的创新和改进,使它成为当时城市最佳的个人交通工具,上市第一年就卖出1.9万辆。

1920年,T型车从装配线退役时,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

第一辆划时代汽车:大众甲壳虫成功是众所周知的:它打破了福特T型汽车的产量纪录。

1998年,大众汽车公司又推出新甲壳虫,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它的优点是结实耐用,不讲究豪华,而且价格大众化。

第一辆微型汽车:1959年面世的“迷你(Mini)”轿车引发了汽车技术的一场革命。

这种小型车在取得观念上的突破的同时,还屡次在汽车赛中取得冠军。

60年后的今天,这款车仍然流行,几乎所有公司都模仿了“迷你车”的设计,使之成为最家庭化的轿车2.2汽车外形历史马车型汽车马车型车身最早的汽车车身造型,即将马车车厢直接移植于汽车上。

1886年,戴姆勒和本茨分别试制出1.5马力(1英制马力=745.7瓦)和0.85马力单缸汽油发动机,并成功地试制出第一台汽车。

早期的汽车,是在马车的车身上安装内燃机而成。

整个车身以木质材料为主,是篷体的。

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被称为“无马的马车”,因此谈不到有汽车自己的车身造型。

当代语境下城市小型电动车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

当代语境下城市小型电动车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

当代语境下城市小型电动车的产品造型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产量和持有量逐年增高,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

在当下,汽车小型化成为了缓解这一系列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所以大力发展小型车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是人们对空间的追求又很执着,“大”空间成为了“小”车的发展路上的一个障碍,如果能够合理的处理好“小”车与“大”空间之间的平衡,就能够清除障碍。

【关键字】缓解问题“小”车“大”空间发展平衡小型绿色能源汽车一、城市电动车发展前景(一)汽车发展现状从现状看来,正常汽车耗油量高,排出的尾气会造成环境污染。

新能源汽车续航低、用电量大,消耗资源且不环保。

我国目前正在执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电力驱动小型汽车的发展,这样的汽车更经济环保,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但同时人们希望车内空间能够“大”,这样乘坐舒适且储物丰富。

因此,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小”车和“大”空间成为了购买汽车时人们最关注的要点,同时也成为汽车设计师面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1.“小”车“大”空间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当下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全国性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重,这种趋势不可逆转且有加快的倾向。

本课题从汽车造型的角度,运用汽车形态设计美学原理分析和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处理“小”车与“大”空间制衡的方法,从而解决影响小车发展的一个障碍。

促进小车的发展绝不是造型设计一个方向做出努力就能实现的,要想实现小车的快速发展,需要各个行业的通力协作才能够实现,“小”车“大”空间就试图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一份探索和努力。

(三)小车的实际应用目前,武汉市正在努力建设“汽车之都”打造湖北汽车产业。

中国工业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解决小型电动车的形态及空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合理的解决方法。

为相关的汽车设计和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一个预研。

节能环保是今后的世界主体,小车也会成为一种流行,谁能够把“小”车“大”空间均衡发挥到极致,谁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

基于感性工学的汽车造型研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造型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车辆的性能,还关系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因此,如何将感性工学理论应用于汽车造型设计,提高汽车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汽车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感性工学是一种将人的感觉、情绪、认知等主观因素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理论。

它通过分析人的感性认知,运用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产品设计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感性工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而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

汽车造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是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

审美性是指汽车造型要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功能性是指汽车造型要与车辆的性能相协调,满足消费者对车辆使用的要求;人性化则是指汽车造型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设计师可以更加注重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使汽车造型设计更具针对性。

在感性工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感性工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优化汽车造型设计,可以提高汽车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例如,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审美倾向和感性认知,设计师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消费者偏好的汽车造型设计方案;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汽车座椅、驾驶室等内部结构;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汽车造型设计和优化。

以某款新型家用轿车为例,该车在感性工学的指导下,结合了审美性、功能性和人性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设计。

在审美性方面,该车采用了流线型车身、锋利的前脸和宽大的车身等设计元素,使整车看起来更加动感、时尚;在功能性方面,该车充分考虑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风阻系数等因素,以满足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需求;在人性化方面,该车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驾驶室布局合理,方便消费者驾驶和乘坐。

浅析汽车造型的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

浅析汽车造型的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

10.16638/ki.1671-7988.2021.012.065浅析汽车造型的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张方(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汽车作为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汽车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越来越趋于理性化,文章着重阐述汽车造型设计的理性设计和感性设计的本质特点、共存关系,通过对主流汽车造型美学的诠释解析,如何做到汽车造型的基础与审美需,和谐共存,引导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理性设计追求对科学的严谨,运用感性设计追求造型的标新立异。

关键词:设计方法;车身比例;创新思维;美学规律中图分类号:U461.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21)12-203-02A Brief Analysis of Rational and Perceptual Design of Automobile ModelingZHANG Fang(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Anhui Hefei 230601)Abstract: The automobile is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 not only can meet people's daily needs, but also can meet people's spiritual needs. Automobile is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daily life. With the rapid develop -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consumers' consumption concep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ational. This paper restates the coexist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ional design and perceptual design in automobile modeling design. How to achieve the basis of automobile modeling and functional, harmonious coexistence, guide designers in the design of rational design in pursuit of scientific rigor, the use of perceptual design in the pursuit of innovation modeling.Keywords: Design Method; Body Proportion; Innovative Thinking; Aesthetic RuleCLC NO.: U461.99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21)12-203-021 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设计就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

仿生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应用的内容分析

仿生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应用的内容分析

仿生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应用的内容分析摘要:在现代汽车造型设计的过程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由来已久。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仿生设计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前阶段,仿生设计在汽车设计的革新以及技术革命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仿生设计;文化仿生;汽车造型设计当前阶段,在汽车造型设计的过程中,仿生设计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汽车的性能,还使汽车获得了更加美观的外形。

目前,比较常见的仿生设计类型包括形态仿生设计、功能仿生设计、色彩仿生设计以及结构仿生设计四种。

随着仿生设计的不断发展创新,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形态仿生设计1.1形态仿生的概念生物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生存的状态和过程称为生物形态,同时,自然环境、时间、功能和结构都会对生物形态造成影响。

形态仿生设计就是通过对动植物等生物体在自然坏境中的表现加以研究,并对日月风云等自然界物质外部形态和内在涵义加以挖掘,将其用于汽车设计之中,使汽车在具有好性能的同时兼具艺术的美感。

1.2具象的形态仿生具象的形态仿生设计是以追求自然生物形态的外部特征为主,表现出的是生物形态逼真的外貌。

早期的汽车设计中,形态仿生设计主要是以追求“形”似为主要内容,事实证明,这种造型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推动了汽车工业造型设计的发展。

现在人们很注重汽车内饰的装潢,集亲和性、自然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具象形态成为大家喜欢的装饰造型,虽然符合大家的审美要求,但是具象形态因为设计复杂,在实际装潢中甚少应用,基本上退出了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舞台。

1.3抽象的形态仿生仿生物抽象形态设计是现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段,是将对生物的抽象化认知运用到汽车设计中,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想象、移情等方式,使汽车的功能和内在涵义引起人们心理、生理和情感的认同,达到汽车抽象转化的设计目的。

一般情况下,动物,尤其是速度快的动物,更符合汽车仿生设计研究的要求,这是因为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在速度、空间、形体以及生命的属性,在某些地方与动物有着相通之处,但是又不同于动物,因此完全按照生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模仿设计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也不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汽车的造型》课件ppt

《汽车的造型》课件ppt
节能减排
未来汽车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通过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车身 风阻等措施,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同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循环利用
未来汽车将更加注重循环利用,通过可回收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 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
06
汽车造型的实例分析
轿车的设计特点
轿车车身线条流畅
轿车的车身线条通常非常流畅,以减小风阻和提 升美观度。
古典汽车造型
20世纪初,汽车开始呈现多样化的造型设计。其中,古典汽 车造型具有代表性的是马车型和箱型汽车。
汽车造型的演变
20世纪中叶的汽车造型
20世纪中叶,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汽车开始具备更多的功能和用途,造 型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流线型汽车
流线型汽车是20世纪30年代非常流行的汽车造型,这种车型的设计主要考虑 到了空气动力学,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阻力更小。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优点,未来汽车 将更多地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以提高车 身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能够快速、灵活地制造出复杂的汽车零部件 ,未来汽车将更多地采用3D打印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 和降低制造成本。
未来汽车机交互设计,通过智能化的驾驶辅助系统 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提高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汽车的材质是指构成汽车的各种材料的类型和质量,如钢材、塑料、玻璃等。这 些材料的选择能够影响汽车的质量和外观,以及给人的感觉和印象。
04
汽车造型的影响因素
人体工程学因素
1 2
乘坐空间
汽车内部空间需要宽敞舒适,座椅和方向盘等 设备的调节范围需满足不同身材的乘客需求。

流体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Ever沉沦nbsp

流体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Ever沉沦nbsp

流体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Ever 沉沦nbsp流体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0000一、汽车阻力来自前部还是后部?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来说,设计的时候,选择合理的造型设计来减少阻力、减少能耗是必要的。

然而对我们这种门外汉,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空气对汽车的阻力是来自汽车后部还是前部这个问题的正确结论。

并且,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至少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阻力主要来自汽车后方。

这里我们就有必要谈谈流体力学及流体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

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来说,设计的时候,选择合理的造型设计来减少阻力、减少能耗是必要的。

然而对我们这种门外汉,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空气对汽车的阻力是来自汽车后部还是前部这个问题的正确结论。

并且,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至少我周围的很多人都是这样。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阻力主要来自汽车后方。

这里我们就有必要谈谈流体力学及流体力学对汽车造型的影响。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流体力学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

其中在汽车的发展中尤为重要,汽车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汽车发明于19世纪末,当时人们认为汽车的阻力主要来自前部对空气的撞击,因此早期的汽车后部是陡峭的,称为箱型车,阻力系数(CD)很大,约为0.8。

实际上汽车阻力主要来自后部形成的尾流,称为形状阻力。

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开始运用流体力学原理改进汽车尾部形状,出现甲壳虫型,阻力系数降至0.6。

20世纪50-60年代改进为船型,阻力系数为0.45。

80年代经过风洞实验系统研究后,又改进为鱼型,阻力系数为0.3,以后进一步改进为楔型,阻力系数为0.2。

90年代后,科研人员研制开发的未来型汽车,阻力系数仅为0.137。

汽车造型

汽车造型

争锋30年中国车谁设计 2009年01月08日16:06 汽车商业评论改革开放以后,汽车工业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在整车研发、造型设计领域我们甚至有一些倒退。

为什么?ABR编辑部主持人:《汽车博览》杂志编辑白建安我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依靠前苏联的援助,并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从1958年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了第一辆轿车,到后来的红旗(参数配置)高级轿车,都是完全正向开发的轿车,在当时那种背景环境下已经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准。

改革开放以后,汽车工业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在整车研发、造型设计领域我们还是有所欠缺,甚至有一些倒退。

所以这一次我们想探讨一下中国汽车研发和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道路。

长处与短处许敏(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汽车研究学院院长):讲到产品研发,不止是造型,还有工程研发等等。

国内目前的研发情况,我总体感觉,特别是2002年车市“井喷”之后,各个汽车公司发展迅速,各个公司的研发机构也在迅速发展,无论是生产能力、规模、产品数量都发展得非常快,超过同时期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

从历史上来看,也是最快的。

特别是我在奇瑞(参数配置)公司工作的时候,感觉到人比较少,力量单薄,现在看看这些公司的发展,速度真的是急速上升。

当然,从表面上来看中国的研发能力似乎很强,但实际上在造型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主要讲在产品开发方面的一些问题。

有的公司是国有企业,有的是自主品牌,有的是合资品牌,大家的背景、实力也不一样,研发的模式也不一样。

有的纯粹是逆向开发,拿一个产品来照抄,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花钱又少,出错的机会也不大,因为找的都是蛮好的车。

有一些,一开始就重视正向开发,奇瑞就是一个例子,花了很多钱请了世界一流的公司做设计。

早期从造型设计到工程设计都是请人家包办。

我们的工程师只是收一下图纸,验证一下。

主要的工作可能是在供应商的跟踪。

样车样件的制作、实验,也是按照国外的开发流程来做。

后期,有很多公司也加入了这个过程中。

《汽车文化》教学课件—欣赏汽车造型百年的演变

《汽车文化》教学课件—欣赏汽车造型百年的演变

汽车文化项目四汽车外形艺术目录/CONTENTS任务一欣赏汽车造型百年的演变任务二分析汽车色彩外形设计任务三研究汽车标志设计任务一欣赏汽车造型百年的演变任务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汽车外形的三个基本要素。

•2. 了解车身造型的发展史。

•3. 了解车身造型的特性。

能力目标•1. 能熟知车身造型在不同品牌车型上的应用。

•2. 能对汽车车身造型进行简单分析。

任务实施环节对应项目具体程序1准备工作场地准备:5人一组,对应数量的课桌椅、多媒体设备,必要文具资料准备:教材、笔记本、收集汽车造型百年演变的典型车型、车身造型的发展史资料的搜集2前提条件(1)每组设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2)了解车身造型的发展史3操作过程(1)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搜集的资料(2)选择一个国家分析其车型典型特点4后续工作各小组互相交流、评价一、车身造型的发展1915 年,福特T 型车问世以后便出现了“箱型车身”。

车身由简陋的帆布篷发展为带有木质框架的箱型车身,由此预示着车身外形设计的开端。

后来的汽车又造出散热器罩、发动机通风口和轮罩上的豪华装饰件,箱型车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如1928 年的奥斯汀12 型汽车。

1. 原始的箱型车身福特T 型车1928 年的奥斯汀12 型汽车一、车身造型的发展1. 原始的箱型车身然而,箱型车身空气阻力大,在当时只是简单地依靠加大发动机的功率来克服空气阻力。

增加动力必须增加发动机的缸数,于是出现了像1928 年奔驰汽车这样的外形。

1934年生产的克莱斯勒·气流牌小客车,是最早的流线型汽车。

1936 年生产的高级林肯和风牌轿车,又前进了一步,精心设计了散热器罩,使之更为精练,具有动感。

然而,真正达到减小空气阻力这一目的的,要算1935 年问世的貌似甲虫的大众甲壳虫汽车。

克莱斯勒气流牌轿车林肯和风牌轿车大众甲壳虫汽车一、车身造型的发展2. 体现空气动力学原理的甲虫型车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特公司开辟了车身设计的新天地,在1949 年福特V8 上应用了船型车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1970s
紧凑型汽车 · 实用主义
接连发生的世界『生经济滞胀和两次石油 危机,美国车因其造型夸张、喧嚣,更因为 大而重,受到重创。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代 表人物阿尔弗雷德·斯隆,极力主张拉开汽车 档次,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在大型豪华车领域,为 打破箱型的单调和呆板,色 彩、图案与装饰已成为造型 之焦点,1927年美国通用汽 车公司建立“色彩与艺术” 部 , 哈 里 ·厄 尔出 任主 管 , 标志着职业造型设计师走入 汽车行业。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这个时代的汽车依然以圆线 条为主,很少有硬朗的平面
车身造型。
Industrial Design Dept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长鼻子”汽车风靡一时
为提高车速,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 减小空气阻力。但由于车顶高度的降低影 响前方视野,这种方法最终被放弃,转而 通过提高功率的方法。这样一来,发动机 由单缸变成4缸、6缸、8缸,汽缸一列排开, 发动机罩也随之变长。典型的例子就是意 大利1931年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牌汽车的 外形。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1915—1930
箱型汽车 · 设计的民主运动
箱型汽车投入使用是建立在巴德制造工艺与流水 线结合的基础上,以福特T型车为主,1915-1930年代, 箱型车一直都唱主角。
1915年,福特T型车首次将简陋的帆布篷换成木制 框架的箱型车身,宣布了车身外形设计的开端。满足 了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随着汽车从富人的玩具 变成 了平民运输代步的工具,乘客舱的后面加设了行李舱, 形成了箱型车方方正正的造型。
1950s
船型汽车 · 商业性设 计
船型车是吸取甲虫型后排舒适性与 横风稳定性两方面教训,重新挖掘箱型车 的布局优点而问世的。如1953年克莱斯勒 New Yorker、1949年福特V8等,由于启动 性能、舒适性与布局合理性等综合性能最 优,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是汽车设计的蓝 本。五十年代是船型车盛行的年 代,那 时的汽车宽敞、华丽,但耗油多,功能也 不尽完善。
作为高速车,箱型汽车并不够理想,因为 它的阻力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 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流线 型。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1930s--l940s
流线型汽车 · 最佳的精神安慰
流线型风格起源于1920年代末欧洲,直到1950 年代,在长达二十余年中,风靡整个设计领域。流 线型设计的汽车在美国和德国的境遇完全不同,流 线造型在汽车上的运用颇有周折。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1915--1980s 大工业时代
1915之后汽车造型迅速转向注重功利 的实用化,是整个造型发展史上最重 要、最耐人寻味的时期。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CAR DESIGN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造型设计 决定一款车的
命运,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 乔治亚罗(世界顶级汽车设计大师)
福特V8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船型汽车主要特征是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明显分三段,称“三厢式”,船型车外表简洁,为各种巴洛克风格 的装饰件提供了尽隋发挥的舞台。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1950s 火箭造型 ·怪异的噱头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二、温 故 篇
自18 发展到流线型,从船型、锲 型到现在最常见的复合型。
在探讨汽车造型时,不能单纯的从外形讨论外形, 应该把眼界放到整个汽车设计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不仅 有车、有人、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就是社会文 化, 即我们在讨论汽车造型时不应忘记他的人文因素。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流畅的曲线造型和物美价廉的特色使得“甲壳虫”很快成为畅销德国的国民车,大弧线 造型直到现在还深受喜爱。而此时,汽车的三大部分,车身、底盘、发动机的现代布局已经 形成。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MPV—直无法在中国本土成为市场主流车型,除偏高 的售价还不适应中国的消费水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主要追求的还是以舒 适、气派为 主,而亮相的MPV比轿车而言,多了几分优雅,少了几分 气派。这对于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满 足不了心理上的需求。
Industrial Design Dept
20世纪50年代,火箭科技的发展影响了汽车工业 的造型设计。在通用汽车公司影响下,美国出现 了一种把火箭的形态盲目应用于汽车造型的思潮。 许多车头和车尾突兀地收回一个尖尖的斜角,夸 张又怪异。
令人安慰的是,这只是美国的一
个设计流派,并没有影响到欧洲。例 如凯迪拉克的埃多拉多车,在汽车两 侧、尾部装上尾翼、垂翼、水平翼等, 而车头模仿鱼雷、火箭。这些噱头注 定是 昙花一现,毫无功能意义可言。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在世界汽车设计领域,有两个 名字无人不知,那正是来自意 大利的Italdesign和被评为 “世纪设计大师”的乔治亚罗。 据称,世界上现有2500多 款他设计的汽车在行驶着,包 括法拉利、阿尔发·罗米欧、蓝 旗亚、熊猫(Panda)、乌诺 (Uno)、鹏托(Punto)、派 力奥等。 对于这个值得骄傲的称号,乔 治亚罗是当之无愧的。不论从 他设计的为数众多、闻名遐迩 的名车,还是从他所创立的目 前全球效益最好也是规模最大 的汽车设计室Italdesign来看, 乔治亚罗和他的设计室已经成 为汽车设计领域经典的象征。
野马 I 型车
1960年代是楔型汽车的天下,
消费社会具有“年轻化”特色。当 时福特公司项目主管艾柯卡看准了 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极力推动野 马项目的实施, 1962年,福特开始 研发了野马的第一辆概念车——野 马 I 型车,取名自在二战中富传 奇色彩的北美P57型野马战斗机,野 马车开创了中低档日常用车跑车化 的新局面,其影响至今它的初次亮 相是在1962年10月,赛车手丹·格尼 (Dan Gumey)驾着它参加了在纽约举 办的美国汽车大奖赛。
1960s 楔型汽车 · 享乐主义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楔形是汽车界追求速度的高潮,无论功能还是造型,楔形都是完美的,既适于高速安全行驶,又富于动感和冲劲。 其主要特征是前低后高,头尖如楔。不少车型为了追求动感,在车头作楔形效果,为后来的现代复合型汽车提供了基础。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
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 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 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
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 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 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 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它不是对 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 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 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汽车造型的发展被经济型制约——耗油 量指标强硬地来了个急转弯,T型车时代的箱 型朴实风格再次复苏,以两厢掀背型为代表。 而船型车,吸取了紧凑的概念,放弃了六十 年代的夸张,转向简洁大方,内敛凝重的风 格。
设计重新回到原点,为消费者和功能而 设计,不再屈服于销售的压力。实用小巧的 日本车便因其经济、低廉、耗油少的特点, 占领了大片市场,跻身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之 列。
Industrial Design Dept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流线型风格起源于1920年代末欧洲,直到1950 年代,在长达二十余年中,风靡整个设计领域。流 线型设计的汽车在美国和德国的境遇完全不同,流 线造型在汽车上的运用颇有周折。
AlfaRomeo公司在1910年左右推出第一辆水滴 形汽车;1921年,匈牙利工程师PaulJaray设计的流 线型汽车,迅速得到了汽车设计界的重视;1934年, 美国建筑师Fuller设计出了一辆水滴状的三轮汽车却 不被公众认同,迫于市场压力,美国的各大汽车制 造商纷纷改变造型战略,重新走起保守的造型路线。
Car design analysis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MPV不仅在外形设计上 集流线型与楔型的优点于一 身,而且在 制造加工上引 进了先进技术,具有未来主 义艺术倾向。另外,在功能 上,MPV的前风挡玻璃倾斜 度很大,外形圆滑,风阻系 数很小(小于O.3),非常有 利于车 速的提高。
汽车造型趋势的分析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