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word教案文档大全【1-4单元】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脸谱教案花城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脸谱教案花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15d1d87284ac850ad0242c5.png)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唱脸谱教案花城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京剧的起源、表演形式、脸谱等京剧的常识。
技能目标:通过听唱和简单模仿,体验京剧的表演艺术形式。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及民族自豪感。
2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运用互联网了解有关京剧的常识,积极参与课堂的音乐实践活动。
【学习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一、导入1、欣赏几段戏曲片段,让学生答出剧种名称。
播放《夫妻双把家还》(学生答:黄梅戏)。
《谁说女子不如男》(学生答:豫剧)《刘海砍樵》(学生答:湖南花鼓戏)。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生答:京剧)。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一)京剧的起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并不是在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而是在安徽的“徽戏”和湖北的“汉戏”的基础上,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并接受了的很多戏曲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加以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的中国的“国剧”。
)(二)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三)京剧的表现形式京剧有四大表演手段:唱念做打。
唱(唱腔)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1、老师讲解以及播放视频让学生辨认表演形式2、模仿京剧的念(我要去吃饭了)做(照镜子、推门、摘花等)“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
“清早起来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是杏花红。
(四)京剧的“脸谱”1、教师说“脸谱”京剧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形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是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在面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的。
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346b40912a216147929b4.png)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吹竖笛之二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吹竖笛之二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6dea6721fe4733687f21aa61.png)
吹竖笛(之二)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缓吹与急吹的吹奏要领。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吹奏中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美。
2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已学了一个学期的竖笛,学生已基本掌握低音和中音的吹奏方法,学生能吹奏十度音域(5—7)以内的各种简单曲调。
3重点难点缓吹与急吹的口风、气息控制。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小河淌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弹奏分解和弦“1 3 5 1”,学生起立唱师生问候发音练习曲,“1 5 3 1”就坐。
(二)、复习:1、歌曲《蓝花花》学生分组吹奏与唱歌。
提问:1)、歌曲所用的音请你从低到高依次唱出来(学生唱教师板书)。
2)、吹奏音阶“5—7”时,气息是怎样变化的(由缓渐急)。
2、吹奏音阶“5—7”。
(三)、新课教学:1、技能训练:1)、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吹奏低音和中音,高音怎样吹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吹奏高音1 2 3(板书)。
2)、教师讲解吹奏方法:高音1 2 3 的指法和中音1 2 3 的指法是一样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吹奏高音时口风要加急,但不过分;而吹奏中音时口风较缓(教师示范)。
3)、学生吹奏1 2 3 。
要求学生的口风由缓渐急,从而避免把音吹死。
4)、“5—3”音阶吹奏练习。
吹奏方法:音阶上行时口风由缓渐急;音阶下行时口风由急渐缓。
通过学生吹奏的体会得出缓吹与急吹的概念(板书)。
A、教师示范B、学生练习C、集体吹奏D、个别吹奏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练习提供依据。
5)、作八度音程练习及利用音符卡片作任意音符吹奏练习,训练学生的口风变化技巧,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缓吹与急吹的意义及吹奏方法。
2、乐曲练习:1)、欣赏:展示幻灯图画,放录音(或教师吹奏)。
讨论:乐曲的情绪、速度(学生回答,教师小节。
出示乐谱并简介乐曲,导入乐曲吹奏练习)。
2)、学生击拍视唱曲调。
3)、用“m”哼唱曲调,并按标记击三角铁。
4)、进行按指哼唱练习。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沙家浜》教案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沙家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e830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c.png)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沙家浜》这一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布置演唱《沙家浜》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练习演唱,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演唱技巧。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沙家浜》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例如,可以推荐一些关于《沙家浜》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沙家浜》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沙家浜》这一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讲述《沙家浜》的背景故事,或者播放《沙家浜》的演唱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沙家浜》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以思考《沙家浜》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沙家浜》的音乐特点有哪些?如何演唱《沙家浜》?等问题,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预习笔记、思维导图或对预习问题的思考整理成文档,提交给老师或上传至在线平台。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沙家浜》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详细讲解《沙家浜》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特点,以及演唱时的呼吸、发声、咬字等技巧,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b522f1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f.png)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简要的⾃我分析。
⽆忧考⼩编整理了花城版⼋年级上册⾳乐教案⼤全【1-4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第⼀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东民歌⼀、教学⽬标 (⼀)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初步感知⼴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热爱地⽅⽂化的情感。
(⼆)引导学⽣亲⾝感受和体验⼴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尝试⽤客家⽅⾔演唱客家⼭歌。
⼆、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歌、渔歌、咸⽔歌、⼩调、舞歌、牧歌、⼉歌。
3、欣赏交响诗篇《⼟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乐的是⼈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乐中吸取素养进⾏创作的,从⽽达到启迪学⽣创造性思维的⽬的。
2、难点:激发学⽣学习民歌的兴趣,⿎励学⽣⽤⽅⾔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东、港澳、珠江三⾓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带⼈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义上粤曲是指⼴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鱼、龙⾈、南⾳、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东曲艺。
粤曲是⼴州⽅⾔区流⾏最⼴的⼀⼤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地区扩及两⼴。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唱腔属于⽪黄系统的板腔体,梆⼦、⼆黄、牌⼦曲、⼩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喉、⼤喉三种喉腔。
红线⼥,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东开平⼈。
红线⼥在艺术上勇于⾰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帜的“⼥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的唱腔流派。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迎宾曲教案花城版(1).doc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迎宾曲教案花城版(1).doc](https://img.taocdn.com/s3/m/cafbff6702020740bf1e9b45.png)
《迎宾曲》教学目标1、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
3、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迎宾曲》,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
2、感受歌曲的广东音乐的特点,以及歌曲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当有贵宾来参观拜访时,应该怎么做?生:做好接待工作,表现欢迎的态度,播放迎宾曲……师:真不错,大家说的都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展现出热情好客的一面,礼貌的表示欢迎。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欢快的《迎宾曲》。
三、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场景,并自己设计乐曲的标题。
2、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迎宾曲》是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客从何来》的主题歌。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2)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3、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4、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5、介绍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音色清脆明亮,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欢快活泼。
6、再听歌曲,随着音乐用“啦”轻声哼唱。
四、课堂小结《迎宾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音乐教案
![花城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bb646f01f69e31433294de.png)
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1、歌曲《伟人-孙中山》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教学难点:感受岭南文化的人文历史。
教学过程:引入: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2006年中共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胡锦涛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那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朗读歌词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83a5b01b14e852459fb57b8.png)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音乐备课教案学校:班级:八年级(1-6)班科目:音乐科任: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之二)歌曲《伟人-孙中山》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2、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二声部合唱练习,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孙中山的相关事迹。
二、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一)歌曲《伟人-孙中山》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1、设问。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
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结合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
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
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学习孙中山精神四、课堂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这节课,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珠江,爱祖国的情怀。
广东民歌--欣赏《迎宾曲》《落雨大》《月光光》《赛龙夺锦》《平湖秋月》《画眉跳架》【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使学生对民歌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001]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b3ec13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png)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001]课程背景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包含了音乐鉴赏、音乐基础、音乐实践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各种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的学习和体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达到艺术欣赏、音乐实践、审美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认识、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2.能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和表演;3.能够提高音乐素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对生活的艺术感悟。
教学内容第一章:音乐基础本章主要内容是对音乐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学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高、音色以及基本的音乐符号等知识。
教学重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基本概念,音乐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教学难点:音乐和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第二章:古典音乐欣赏本章主要内容是对古典音乐形式的介绍和欣赏,包括古典乐曲的结构、曲式、节奏、和声等要素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重点: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古典音乐中的各种乐器和表现技巧。
第三章:现代音乐欣赏本章主要内容是对现代音乐形式的介绍和欣赏,包括流行音乐、民谣音乐、爵士音乐等不同类型的现代音乐的学习和感受。
教学重点:对现代音乐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现代音乐中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巧。
第四章:音乐创作和表演本章主要内容是对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基本要素的介绍和学习,包括编曲、作曲、演奏、演唱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重点:音乐编曲和作曲技巧的学习和应用。
教学难点: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
教学方法本教材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听课、演奏、演唱、欣赏、分析、创作等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音乐素养和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教学手段,比如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讲解、学生展示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评估本教材中,每个单元设计了相应的测试题目,以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d4c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1.png)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花城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包括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2. 学习并演奏乐器,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鼓励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音乐基本概念与元素- 音乐的定义与分类- 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的基本概念与表达方式- 乐谱的基本符号与演奏技巧2. 第二单元:乐器演奏与合作- 介绍不同类型的乐器及其特点- 学习并演奏一种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组织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第三单元:音乐欣赏与分析- 介绍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 听取不同音乐作品,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技巧,如鉴赏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和声等4. 第四单元:音乐创作与表达-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写简单的乐曲、歌曲等-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分享和展示学生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音乐活动和演奏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合作演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听觉训练法: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
4. 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评估方法:1. 学生演奏和表演评估:通过学生的乐器演奏和合作表演,评估其技巧和表现水平。
2. 音乐欣赏和分析评估: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其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音乐创作和表达评估:评估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和表达能力,包括创意性、表现力等方面。
教学资源:1. 花城版八年级音乐教材和乐谱2. 不同类型的乐器和演奏设备3. 音乐作品的录音和视频资源4. 音乐创作和表达的工具和材料,如乐器、乐谱纸、录音设备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音乐欣赏或演奏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001]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3fb7e4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2.png)
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001]一、教材内容概述《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是一本适合初中音乐教育的教材。
教材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乐理、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实践演奏和文化知识。
本册教材的特点是紧扣现代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同时还强调了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教材课程设计1.第一课:声音与乐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本质,理解不同乐器发声的原理,识别各类乐器的音色。
•课程内容:声音与乐器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不同乐器发声的原理和区别;声音的听力分辨练习。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听辨。
•教学步骤:1.前置导入:通过视频演示和互动式问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2.概念讲解:声音的本质、乐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等。
3.听辨乐器:通过播放录音,在课堂上进行听辨乐器的练习,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4.扩展活动:学生分组,通过互动比赛来巩固乐器和音色的认知。
2. 第二课:乐谱与节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乐谱和音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课程内容:乐谱和音符的基本概念,节奏的种类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基本的乐谱知识和节奏感知。
•教学方法:演示、模仿和互动式教学。
•教学步骤:1.前置导入: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乐谱和节奏。
2.概念讲解:讲解乐谱的基本元素,以及不同的节奏类型。
3.演奏习惯:讲解一些常见的乐曲演奏习惯和技巧,并进行一些演奏训练。
4.扩展活动:让学生合作,分组进行乐曲创作,并交流分享。
3. 第三课:音乐元素与结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和声等,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课程内容: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的结构和形式。
•教学重难点:音乐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演示、讲述和互动式教学。
•教学步骤:1.前置导入:通过播放音乐例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迎宾曲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迎宾曲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aad53e87856a561253d36f64.png)
《迎宾曲》教学目标1、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
2、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国民族音乐特点。
3、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迎宾曲》,了解祖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
2、感受歌曲的广东音乐的特点,以及歌曲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当有贵宾来参观拜访时,应该怎么做?生:做好接待工作,表现欢迎的态度,播放迎宾曲……师:真不错,大家说的都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展现出热情好客的一面,礼貌的表示欢迎。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欢快的《迎宾曲》。
三、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场景,并自己设计乐曲的标题。
2、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迎宾曲》是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客从何来》的主题歌。
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2)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3、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4、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5、介绍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音色清脆明亮,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欢快活泼。
6、再听歌曲,随着音乐用“啦”轻声哼唱。
四、课堂小结《迎宾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
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伟人_孙中山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伟人_孙中山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5b1b1e04561252d381eb6e64.png)
《伟人——孙中山》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让学生了解我国伟人孙中山,并启发学生爱伟人,爱祖国的情怀。
2、学唱歌曲《伟人——孙中山》,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3、通过音乐情景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了解伟人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二声部合唱练习,三拍子感觉的巩固与复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世上有三种人:一为先行者、二是墨守中道的人、三是落后者,而先行者往往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但他们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0世纪中国的一位先行者——孙中山。
今天我们就通过此课一起走进这位时代的伟人。
看视频,学生简介孙中山人生历程:立志求学、致力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伟大转变、巨星陨落。
以孙中山先生的3大历史时段,概括总结孙中山历史轨迹。
三、新课教学1、听中设问。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旋律。
提问:这首旋律美不美?教师讲解:美的音乐有其美的内涵,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讲故事。
教师播放课件《伟人——孙中山》,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与方式讲述孙中山少年时代,青年时代以及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孙中山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伟人孙中山是广东的骄傲3、范唱。
在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
因为这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印象。
4、听音乐,朗读歌词。
播放歌曲《伟人——孙中山》,创设意境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教师的范唱中感受歌颂孙中山的情感,并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综合表演。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及情绪。
可以女生问,男生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
让学生创编简易律动,边表演边唱歌,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6、学习孙中山精神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月光光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月光光教案花城版word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a2d56537a6c30c2258019e04.png)
《月光光》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月光光》,要求学生用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歌曲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通过对歌曲的表演与创编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
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一定都听过儿歌,能给老师说说都听过什么儿歌吗?生:《小燕子》、《两只老虎》、《世上只有妈妈好》……师:儿歌的范围是很广的,老师今天就带领同学们了解一下儿歌的其中一类,广东儿歌,听听看,学学看,广东的儿歌是怎样的!三、新课教学1、歌曲简介。
《月光光》是广东粤语地区尤其是广州市区内代代相传的童谣,《月光光》和另一首岭南童谣《落雨大》都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几代儿童们必唱的儿歌,小时候妈妈或奶奶都会教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唱这两首歌,不同的是,《月光光》描绘的是农村生活,而《落雨大》则是对广州市老城区——西关地区在下雨天时,水淹街道场景的描绘,歌词从一个儿童的眼睛看这个场景,充满了童言童语童趣!2、初步欣赏歌曲。
师:好的,现在老师就教同学们唱一首广东儿歌《月光光》。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让我们来听听这首歌。
听完这首曲子后,你们觉得这首曲子是欢快活泼还是宁静,温柔的?生:宁静,温柔的。
3、解释歌曲内容。
师:这是一首粤语的歌曲,同学们可能不大了解歌词的意思,现在老师来告诉大家每一句歌词的意思。
虾仔:宝宝,孩子;训:睡;听朝:明天早上;睇牛:看牛;距:他……4、教唱歌曲。
师:同学们真聪明。
好,现在跟着老师的钢琴,一句一句的学,我们先用la音来代替歌词。
跟着视频,学唱歌词。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广东儿歌《月光光》,体会了广东音乐的魅力,让我们在合唱中结束本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
小编整理了花城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大全【1-4单元】,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单元岭南春早粤曲和广东民歌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粤曲《荔枝颂》,让学生初步感知广东粤曲的特点,萌发对粤曲的兴趣和对粤曲艺术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情感。
(二)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广东民歌的风格,激发学生尝试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
二、教学内容1、欣赏粤曲《荔枝颂》2、欣赏学唱客家山歌、渔歌、咸水歌、小调、舞歌、牧歌、儿歌。
3、欣赏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三、教学安排1、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议论、,理解“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的内涵,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间音乐中吸取素养进行创作的,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2、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方言演唱民歌。
3、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材分析1、《荔枝颂》: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西江流域一带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
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如粤曲演唱、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以及潮州歌册、客家板歌、惠东渔歌等等。
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
它以广东、港、澳为主要活动基地,流行地区扩及两广。
可以说凡有粤籍华人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粤曲的演唱。
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来逐渐形成独立的曲种。
粤曲的特点是音乐性极强,注重听觉艺术,讲究唱工;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整体;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种喉腔。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
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
红线女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名旦董华唱腔的基础上,又吸收京剧、昆曲、歌剧和西洋歌唱技巧,形成独树一帜的“女腔”,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唱腔流派。
代表剧目有《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她于1947年涉足影坛,所主演影片除粤剧《关汉卿》、《搜书院》、《沙家浜》、《李香君》外,还有故事片《慈母泪》、《胭脂虎》、《秋》、《我是一个女人》等。
2、“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
客家山歌,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远播。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驶船、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
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这些原始形态的“歌”,延至现代仍不难发现,例如:蕉岭县的《林工号子》全曲只有反反复复的“嘿呀”、“嘿嘟”、“嘿哟”几个虚词。
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
代表曲目有《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粤)、《打只山歌过横排》(赣)、《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叶嫌冢当》(闽)。
3、《渔家姑娘在海边》选自《海霞组曲》,是根据电影《海霞》的配乐改编而成。
“童年”以带有诉说式的音调的抒情性主题,表现了影片女主角海霞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也成为贯穿全曲的基本主题,由此展开了南海迷人的风景和生活画卷。
“织网”原为电影中渔家姑娘所唱的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曲,由乐队演奏后在配器上加以润色,保持了原曲甜美的南国风味,色彩上更为丰富,生动地表现了一群少女在沙滩上织网的动人情景。
“丰收”则以两手不同情趣的舞曲加以组合,烘托渔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一首舞曲爽朗而豪放,另一首则明快而绮丽多姿。
4、调,又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村坊小曲等。
是一种广泛传播于城镇集市,经过较多艺术加工,曲体较为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委婉的民歌体裁。
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短篇抒情小曲、叙事歌曲,也应归属此类。
小调所歌唱的题材十分广泛,城市社会不同阶层的婚姻情爱、离愁别绪、风土民俗、世态人情、娱乐游玩以至自然常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几乎无所不包。
由此也就有了遍布各地的与上述题材相关的《打樱桃》、《卖杂货》、《放风筝》、《打秋迁》、《磨豆腐》、《割韭菜》、《补缸》、《拜年》、《观灯》、《赶庙》、《采茶》、《妓女告状》、《尼姑思凡》、《光棍哭妻》、《寡妇上坟》等曲目。
小调的基本曲体是四句型结构,即民间所说的“四句头”。
首句是全曲的陈述句,具有开启并确定音乐的基本情绪、形象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要;第二乐句是对首句的回应,起到巩固、强化前面乐思、乐旨的意义;第三乐句常常引入新材料新乐思,以便有意地造成对比、反差的效果,从而使音乐获得一种新动力;第四句是前三句的总结,起到收拢、结束的作用,也有其举足轻重的结构意义。
这样,四句头的基本关系便是“起、承、转、合”。
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曲式结构关系的体现,又是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乃至文学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方式的反映。
小调的音乐形式特点是:节拍规整,节奏型灵活多变;旋律线较曲折、流丽;乐段结构形式变化较多;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小调还可再细分为以下三个小类: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哭调、叫卖调、吟诗调等);谣曲;小曲。
5、《土楼回响》是2000年青年作曲家刘湲应厦门爱乐乐团指挥郑小瑛邀请专门为“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而作的。
作品以闽西客家山歌为音乐素材,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
郑小瑛是客家人,当年她在回乡省亲祭祖的时候,对自己先祖们勤劳勇敢和团结质朴的性格产生了强烈的激情,遂邀请作曲家刘湲以客家人的历史、性格为素材,创作的颂扬客家精神的一部交响诗篇。
这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求生存、图发展和客家人性格的宏伟壮丽的历史诗篇,贯穿全曲五个乐章的两个音乐主题都出自客家山歌,只有四、五度两个音不变的“新打梭镖”号子主题和“唔怕山高水又深”的山歌主题。
全曲共分劳动号子、海上之舟、土楼夜语、硕斧开天、客家之歌五个乐章。
第五乐章《客家之歌》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作曲家在这一乐章加入了合唱队,将一首3/4拍子的客家山歌《唔怕山高水深》进行合唱化处理,使其变成一首雄壮、豪迈的进行曲。
和着三拍子的节奏,“号子”和“山歌”主题由弱到强,由远至近,层层推进。
它构思宏大,表现了客家人特有的团结坚韧、奋斗开放的性格和精神。
6、咸水歌是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于广东中山、番禺、珠海、南海、广州市等地的农民和船民中。
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人民历来有对唱斗歌的习俗。
每逢农事大忙前或收成后,不少地方搭起歌棚,进行斗歌活动。
咸水歌的曲调,一般都是随字求腔,结尾处有固定的衬腔。
由于演唱活动频繁,内容不断丰富,曲调也随之不断发展。
歌词为两句一节,每句字数不拘,每节词同韵,各节可转韵。
曲式结构为上下句。
每句的句首和句尾有基本固定的衬词和衬腔,结尾时都用滑音下行。
六声徵调式,音调悠扬抒情,如中山县的《对花》。
传统咸水歌内容多为情歌,男女对唱,曲调较简单,行腔滞板,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结尾多用“啰”、“姑妹”、“兄哥”等词,别有一番韵味。
咸水歌从调式上分,有担伞调、姑妹腔、高堂歌、东风调、丰收调、叹情等;此外,他们也唱龙舟歌、木鱼歌等。
番禺榄核一带,还有一种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叙事诗。
另有“大缯歌”、“姑妹歌”亦属于咸水歌,歌词格式、句末的衬词、衬腔不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简单介绍粤曲演唱家红线女。
二、欣赏《荔枝颂》1、教师示范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大跳带来的独特风格。
2、集体学唱第一句,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
3、欣赏红线女演唱的《荔枝颂》录像。
引导学生留意音乐的特色与韵味,并关注:演唱者是如何表现“叫卖声”的?为什么要高声喊?4、介绍粤曲的历史:起源于清朝。
演唱者有动作表演。
常用伴奏乐器有高胡、椰胡、秦胡、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竹笛、洋琴、洞箫等。
粤曲常用唱腔“梆子”和“二黄”。
前者宜于表现欢悦爽朗,有叙述性特点;后者流丽平和,抒情性强。
三、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1、以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语言的特点等为题导入,教师用客家方言问候学生,教给学生与客家籍学生对话,调动学生积极性2,教师用客家方言示范演唱3.教师一句句用客家话教会学生演唱4,欣赏录音,体会客家山歌的风格韵味的特点。
四、引导学生通过看广东民歌的分布图,了解各地主要的民歌种类。
五、学习渔歌和咸水歌。
1、欣赏渔歌哩哩美调和阿哩罗调,引导学生体会渔歌的内容和风格。
2、对比两首不同地区的渔歌及其衬词的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两首渔歌的比较曲名相同不同哩哩美调1、都是劳动谁歌2、都配有固定旋律的衬词3、衬词起“号子”的作用1、六声音阶2、地区不同3、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啊哩啰调1、七声音阶2、地区不同3、演唱形式:独唱4、速度稍慢六、欣赏两首根据渔歌创作的两首创作民歌。
1、通过欣赏,完成课本上“探索、寻觅”的练习,让学生体会作曲家是如何从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音乐的素材进行再创作,使作品既有新的时代感,又保留了地方民歌的风格和特点2,欣赏作曲家王酩为电影《海霞》的配乐《织网》。
该配乐以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让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陶冶,并开阔视野3,通过学唱这两首创作歌曲,领导学生议论它们与前两首民歌的感觉上有何不同之处七,欣赏〈对花〉与〈画眉唱歌似弹琴〉1,欣赏民间艺人演唱的效果,体会乐曲风格,对咸水歌的特点,历史,发展作介绍,加深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2,〈对花〉为对唱的形式一问一答猜谜语,〈画眉唱歌似弹琴〉以独唱形式演唱,两首歌都带有即兴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3,教师介绍一些民间的“庙会”,“集会”的录象和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八,欣赏〈唱春牛〉〈牧童谣〉〈卖杂货〉〈月光光〉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时可刻意提出一些如音乐表现的特点,曲式结构的特点,旋律的特点,节拍规律等问题,让学生边听边唱边思考,然后用议论的形式加深认识2,使用课件的伴奏伴随学生一起歌唱〈卖杂货〉,该曲曲调简单,旋律流畅,容易上口3,边唱边和着韵律模仿货郎挑担走乡串村的动作,进行角色表演〈卖杂货〉,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的动感强度4,使用民间器乐合奏和钢琴演奏的〈卖杂货〉,引导学生欣赏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演奏,并进行比较讨论感受5,教师使用广东方言教导学生演唱〈月光光〉6,欣赏〈月光光〉录音带,该歌曲有独唱与合唱两种录音,学生可跟随录音轻轻哼唱,此歌为乐句群结构的歌曲,前半段节奏工整,曲调流畅,后半段从衬词开始出现了较自由的切分节奏,形成一种对比7,欣赏表现牧童活泼可爱的童声合唱歌曲〈牧童谣〉九.学唱〈海娃变油娃〉1,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2,听唱歌曲,掌握好3/4拍子的重拍3,教师讲述客家人的来源及请会讲客家话的学生用客家话朗诵歌词,并教会其他同学用客家话念歌词,继而使用客家话演唱〈海娃变油娃〉十.欣赏〈土楼回响〉第五乐章〈客家之歌〉1,首听:教师引导学生首听时思考以下问题〈1〉音乐的主题引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调?〈2〉音乐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用笔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