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其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其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及其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确立及转换与时代特征的嬗变和转换密不可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化、民族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任何思想理论要想始终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反映时代的特征并科学回答时代主题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

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关键。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考察其时代性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特征是指对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状况的客观认知与描述,反映时代性质、时代基本矛盾,决定特定时期世界发展的走向和趋势。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才能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主要任务,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和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实,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有“中国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要“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民族化。

每一个国家出现的问题都是时代条件下产生的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首先应该是时代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其次应该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照搬照抄。

马克思主义是在科学把握时代主题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抓住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科学性的客观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化过程。

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世界和中国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在时代特征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需要。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为重点内容。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又发展了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按照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保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与意义1. 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为全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2. 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和指导。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保证,是坚定信念,立足中国,面向未来的重要策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的结合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特征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结果。

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形成的主要阶段

经典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形成的主要阶段

自然科学 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实际作用
• 间接的:自然科学的崛起及其双重社会影响推动了 历史领域研究科学化的趋势和范式转换要求
• 直接的:生物学的发展和进化论(拉马克1809→达 尔文、华莱士1859)填平了自然(线性因果性)和 人(自觉目的性)之间的鸿沟(结构因果性-功能合 目的性),为历史唯物论提供了自然科学证明
• 现代文化矛盾发展的三个阶段
早期:与前现代文化的矛盾——中期:现代文化自身的内在 矛盾(对人造物的崇拜[拜物教]和抽象人的崇拜)——晚期: 与后现代文化的矛盾
结论:科学潮流与社会主义潮流 是现代文化内在矛盾的经典表现
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科学前提
• 恩格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科学前提 萌芽(古代):自然哲学,数学、力学、天文学萌 芽——形成(近代):哥白尼(理论、天上)→伽利略 (方法、地上) →牛顿(经典力学、物理学) ——发展 两阶段(18-19世纪之交):搜集→ 整理材料;分门别类 →组合研究——两大取代: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论→ 唯心论(+黑格尔理性辩证法)——需要与条件:19世纪 上半叶“三大发现” • 恩格斯上述叙事的致命缺陷 自然科学发展两阶段的转折点在19-20世纪之交—— 目的是为了论证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科学化趋势 空想社会主义的两大类型 • 上层空想社会主义:
• 人文社会科学的萌芽(古代)
伦理学[哲学] (苏格拉底);历史学(古希腊,希罗 多德)——法学(古希腊自然法理论→罗马法)——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社会契约论的萌芽)
• 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近代)
维科“新科学”——经济学(17世纪中叶)——法学 (近代自然法理论)——政治学(马基雅维利)——社会学 (近代社会契约论:国家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理性历 史学(历史理论,基佐、米涅、梯叶里、梯也尔,18151830)——科学人类学(1860年代,摩尔根1875)——实验 心理学(冯特,187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主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一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个与古典时代彻底区分的时代,它体现在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要求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现在法国大革命中。

现代历史降临的最大特征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

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该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连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连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结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一切灾难的根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于崩溃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根本特点.从最简单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具体的结构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后,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时代

谢谢观看

从不同角度看马克思主义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 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 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 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与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通过的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在随后的二十二年争取解放、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 中,以及建国后的二十七年的国家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思想起到了 重大的指导作用,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并在这个 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从根本上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在其后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继续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并在这 个过程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说,没 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独立解放的中国,更不会有今日富强民主文 明的中国。
(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步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
(三)马克思主义深刻剖析了时代问题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它 的每一步前进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都是对时 代特征的回应和对时代精神的升华。时代是不断 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提出 的要求予以解答,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 时代大潮面前,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 方法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做出准确判断,坚持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勇于探索和发 现新的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特征

命运动结合起来。 2.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时代性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后,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之一的拥护者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时 代背景以及国家的具体情况,将时代、实践以及实际与马克思 基本原理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进行实践的指导,最后在社会主 义的革命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从而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也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就比如,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时期,列宁就立足于当时所处的世界形势的背景 条件,从而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理论进行论述,并提出要在 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取得的胜利也是立足于毛泽东站在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 础上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的情况而取得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邓小平结合了世界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 开放的新时代的基础上所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不断发展中的理论,是不断 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的方面可以看 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行 相应的改变的,及有所创新,也能够突破。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是立足于时代的背景与不断的实践而和时代相适应的发展, 不断开创新的篇章。
三、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 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意味着实践性和与时 俱进
实践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时代性所需要 的必要条件,因为对时间的适应就是对时代所适应的基础,时 代和实践是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是不断进行发展着 的,儿时间也是不断地进行发展的。实践决定着理论的发展方 向,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在不断的实践之中从而取得 检验和发展的,并在不断创新中的到发展。在实践和理论这两 个方面的相互结合是具有动态性的,并不是永远都不发生改 变的,他们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内容发展是要立足于实践活 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不断发展与创新的,实践正是其 发展的源动力。实践和理论二者之间的联系是理论产生于实 践,但是又要在实践的之上,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能够 在实践中产生检验的结果以及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果马克思 主义基本理论落后于实践,就会产生和时间、时代相脱离的不 好的现象,这无疑是失去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且其理论再 会和时代相背离,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马克思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的产生和发展
试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
【摘要】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和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又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列宁斯大林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段
此阶段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成型阶段。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国际古典的共产主义”阶段【①】。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其核心人物是马克思,代表人物有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工人运动领袖。研究核心则是无产阶级革命,即消灭私有制。因其历史使命和理论功能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故其又可称为“醒世”学说。
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上三个阶段,便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
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新一代的人民更应该将这种生命力继续延续,使其为世人做出更卓越的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想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2)黑格尔的辨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辨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4)马克斯,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4.简要的科学内涵(1) 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的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_)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辙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7.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的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后继者都坚决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研究的方法.(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指定出适合本国情况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它们加以适当的调整.(3)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8.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的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孕育,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人的素质,特别是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民族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各方面素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起着统领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9.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它同实际紧密结合.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知道,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社会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1,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他们也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3)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在领导锇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4)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伟大理论成果.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含义?(1)从创立主体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2)从其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3)从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 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科学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人民的理论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②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只有无产阶级这样的先进阶级,才能领导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而无产阶级也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④反对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既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

(3)实践的理论①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书斋中的学问,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产生的 时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产生的 时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他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商场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在实际运用中是极其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起矛盾则变为对抗的,全局性能高的矛盾)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价值的实现必然已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相互制约: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的实现程度,价值的实现状况制约着真理的验证过程
相互引导:追求真理实现价值为目的,实现价值已认识真理为前提
三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以及发展的基本观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肯定与否定规律)
特征:1唯物辩证观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辩证法
3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发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趋势,他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者的蹲里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趋势。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就没有统一性对立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在物质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形势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作者:王宇环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丰富的特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世界新形势,推动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特征实践当代意义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命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和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和当代意义进行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对于我们更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属性。

任何一种理论只有与时俱进,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和主题,认清时代条件并提出正确的时代任务才能真正地做到立足于实践,才是科学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只能在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思考,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认识便达到什么水平。

”[1]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综合反映。

任何思想和理论要想做到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马克思主义的新生形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理论相继提出,这些新的理论都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结果。

因此,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推进到什么程度。

(二)立足实践立足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基本的特征。

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正如斯大林所说的:“理论只有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才不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只有以革命理论为指南,才不会变成盲目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自身是在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要推动力。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内容摘要:理论是时代的声音,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任何别的理论一样具有时代性。

但是,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科学的方法论使其具有超越时代的品质,使时代化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影响力就穿越了时空和阶级局限.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开放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解决他们所处的时代问题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19世纪中期西欧社会问题的理论回应,时代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然而,在远离了那个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生机勃发,在世界传播和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又有一个时代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理论的时代特质,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问题所决定的;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后继者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后继者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理论上讲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思想的认识程度,从实践上讲取决于对现时代问题的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与解答。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有一个时代性问题.理论的时代性,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时代特征和对时代问题的回答程度.理论所指的对象是现时的、生动的、变化的,时代的变迁会使研究对象发生变化; 时代问题的消解,标志着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针对性的丧失,也表明这种理论的历史使命完成,因而任何一种理论就其问题指向来说都有其时代性.理论的时代性,就其积极方面表现为理论本身的时代进步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进步意义和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体现在对所处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方面。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社会关系、社会伦理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曾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道:“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正是在变动不居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千年未变的图景出现了革命性的变迁:农村屈服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温情的伦理屈服于冷冰冰的金钱. 在这种变动不定中,资产阶级完成了从被统治者到统治者的地位转变。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政法研究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文/王家颖摘要: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时期发展的产物,具有相对应的时代特征。

列宁在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中国实际情况和特点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冷战结束后,党中央根据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给马 克思主义刻上了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烙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能够促进 大学生适应时代的挑战,促进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承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 革命理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获得解放的 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不是要求人们盲目信奉的僵化的原则,而是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一旦被一国无产阶级 的政党所掌握,并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指导革命 和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发挥其无限的正能量。

马克思主义是 时代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但具有超时代的预见。

它不 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继续发展的科学理论,要求不断创新,朝 着形势的发展方向继续向前发展。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在批判地 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建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 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征就是它的理论品质。

它与时俱进,与时代 同步,具有时代预见。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拥有鮮明的时代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2)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2)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如实地认识世界;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⑵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⑶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彻底的批判精神。

(3)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的面目去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3。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它有两方面的内容:1。

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4.实践的定义、基本特征。

(1)含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性(2)实践的基本特点1。

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2。

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6.实践的环节。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 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E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根基-2019年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根基-2019年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根基学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回答和解决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之所以成为一个重大命题,概因其关涉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和生命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下面简称“三化”)的战略任务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理论热点。

但多数研究者都把“三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即使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也多集中于对“中国化”的研究上,对“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相对薄弱。

笔者认为,对“三化”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确为必要和及时,但对“三化”的研究,既要注重“合唱”之美,又要注重“独唱”之魅。

时代化作为“三化”旋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逻辑特征和发展根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之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作为一个理论命题一并提出来的,由于缺乏权威的理论阐释,所以对“三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性质定位众说纷纭。

概而观之,有这样几种代表性观点:一为“三位一体说”。

研究者认为:“时代化是总体,中国化是本体,大众化是主体。

这‘三体’形成三位一体,最终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变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体。

……这‘三化’是有内在紧密联系和互动作用的。

‘中国化’必须符合‘时代化’的主题要求,必须依靠‘大众化’来完满实现;‘时代化’必须通过‘中国化’来落实贯彻,必须取得‘大众化’的认同才能真正付诸实现;‘大众化’必须认清‘中国化’的奋斗目标,必须认清‘时代化’的主题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其决定性的作用。

本体、总体和主体,三者既各有内涵,各有定位,又互相关联,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产生时代特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他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6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年余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过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产阶级产生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立。

圣西门、沙尔。

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

欧文。

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表达了建立新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详尽得描述未来社会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图景。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派别划分: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物质意识相互关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社会的物质性蛀牙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位置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和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

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

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规律二(量变质变):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肯定与否定及其相互转换: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2、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规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

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

综合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

所谓感性的具体,就是人的感觉器官所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知觉表象。

抽象是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表达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特性: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价值的特性: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

价值评价三个特点:1。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斗争亦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