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软实力_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文化就是民族的血脉,就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几个问题。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
文化就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与精确的定义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与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就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就是一种历史现象,就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般地,就其广义而言,人们比较认可的文化的定义有:文化就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与,就是人类文明的全部成果。文化就是一种价值观与生活方式。文化就是在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又指导、规范实践的日益丰富多样的价值信仰系统、认知系统与审美系统。文化引导人类不断地超越现象、个别与当下、进入本质、普遍与久远,就是人类的意识之源、力量之源与秩序之源。就当今而言,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于经济与军事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就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富有弹性与以柔克刚的力量,在国与国的竞争中,她主要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创造力。就我国而言,我们要建设的文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因。
当前,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以经济为指标的硬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就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激发出来的文化需求与我们当前的文化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就是在当前全球软实力竞争的环境下,国民素质的高低成为关键因素。可以瞧到,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西方国家一般就是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与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在我国,有关文化软实力的思想资源与社会实践其实古已有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子路》)的治国理念,构成了古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的文化涵育力量,铸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辉煌。但就是我们瞧到,由于原有体制的禁锢,我国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与我国传统文明古国地位不相符。不论就是在量上还就是在质上,我国的文化影响力都已经有限,因此如何把处于新的变革时期的中国转变成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就成为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个必然。具体说来。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党与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造成在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上,都以硬实力(及其资源)作为比较、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综合实力基础之一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提高。国家的战略方针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角度增强国力的战略思考与总体规划。
第二,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与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与分配方式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纷纷涌现。而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西方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也不断涌入。原有社会核心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被边缘化,主流文化与各种不健康的亚文化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越发激烈。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无法有效引领与整合多样化的思潮与文化,这就造成公民对国家的忠诚感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社会文化整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第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模式单一,发展动力不足。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各级党政机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所与各种主流媒体,实施方式主要就是自上而下的强势宣传与直接教育。在传统的文化发展战略中,忽视了各种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普通民众学习与传播先进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主体比较单一,而且采取的主要就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力量作用单向化。对这种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上学院派作风严重,针对性不足,缺乏时代特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不足,而且缺乏有效而又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四,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赤字”严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还很小。我国的文化产业还面对着发达国家文化输入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对外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存在相当程度的“文化赤字”现象。在文化交往中,境外文化产品像“洪流”一样大量地涌入我国文化市场,而我国流向域外的文化产品却像涓涓的小溪。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与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板块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报告指出:文化就是民族的血脉,就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推动两个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报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就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报告具体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四项基本任务。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体系的内核,就是支撑这个国家、这个文化体系的内在的、持续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她的心灵,一个没有精神支撑的民族就是站立不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报告提出:
1、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