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9课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建筑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日常生活遮风雨、避群害的实用目的,是人类抵抗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
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车尔尼雪夫斯基一针见血地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
”而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内容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
建筑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建筑体现出人类工程技术的巨大飞跃和建筑艺术的巨大革新。
一、教学路径
教材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以“历史与神秘的凝聚,经典与荣耀的乐章,精致与华丽的阐释,亦真亦幻的交融”为小标题,重点介绍了人类祖先的建筑,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近现代的建筑。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2~3课时。
第1课时:欣赏人类祖先的建筑,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
人类祖先的建筑最初只是为栖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作用也延伸到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第2课时:欣赏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近现代的建筑。
建筑业记录了人类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折射出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
第3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了解外国建筑的艺术性、实用性、创新性风格和特点。
情感目标:感悟建筑所折射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是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
用饱满的激情和由衷的赞叹去认识它们。
创造目标:尝试对所学知识整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研究未来建筑的新趋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赏析,分析不同时代外国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领悟建筑所反映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外国风景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外国建筑艺术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 自主学习,了解外国建筑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
2. 合作学习,探讨外国建筑的建筑结构和外观造型。
3. 探究学习,研究外国建筑的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和方法
■历史与神秘的凝聚
示例作品:《斯通亨治巨石阵》。
1. 基本信息:距离英国伦敦西南100 多千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
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 年,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
(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
2. 建筑结构:巨石阵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这些石柱排成圆形,最高的石柱高达10米,不少横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上。
3. 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许多年以来,巨石阵吸引了众多的人们对它进行考察,人们对这座巨石阵的用途做出了种种猜测。
一些人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土堤内侧有多处墓穴,便据此推测它是古代部落酋长的坟墓。
而出土的大量兽骨残骸则被怀疑是祭陵用的牺牲品。
于是有人判断,巨石阵是祭祖用的祭祀场所。
还有结论认为这是一座古代天文台。
牛津大学的霍金斯教授通过仔细观察和严密的计算认为通过巨石阵石环和土环的结构关系,可以精确了解太阳和月亮的12个方位,并观测和推算日月星辰在不同季节的起落,所以这应当是一座古天文台。
■金典与荣耀的乐章
示例作品:《帕特农神庙》。
1. 基本信息:帕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77至432年。
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
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和卡里克利特。
2. 建筑结构: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庙内有前殿、正殿和后殿。
神庙基座占地面积达2.3万平方英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46根高达34英尺的大理石柱撑起了神庙。
3. 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帕特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从外貌看,它气宇非凡,光彩照人,细部加工也精细无比。
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创新,事无巨细皆精益求精,由此成为古代建筑最伟大的典范之作。
神庙不仅仅意味着对神的尊崇,还体现了雅典民主制的萌芽。
■精致与华丽的阐释。
示例作品:《巴黎圣母院》。
1. 基本信息: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典型的一座。
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
2. 建筑结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它的建造全部采用石材,远眺是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着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
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
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
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
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
巴黎圣母院的内部并排着两列长柱子,柱子高达24米,直通屋顶。
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而屋顶却高35米,从而形成狭窄而高耸的空间,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
3. 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
■亦真亦幻的交融
示例作品:《埃菲尔铁塔》。
1. 基本信息:埃菲尔铁塔是一座于1889年建成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
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
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因而成为法国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2. 建筑结构: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内设四部水力升降机(现为电梯)。
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并且没有用一点水泥,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
3. 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它的设计非常合理,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正常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
这一庞然大物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象征更为恰当。
在设计、分解、生产零件、组装到修整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示例作品:《悉尼歌剧院》。
1. 基本信息:1973年正式落成,2007年6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剧院设计者为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
悉尼歌剧院座落在悉尼港的贝尼朗岬角,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湾大桥,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
2. 建筑结构:悉尼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
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
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3. 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参考案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映巨石阵视频,导入课题。
二、新授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放映《金字塔》。
1. 基本信息:吉萨金字塔是一个群体的总称,而不是一座单独的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中三座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三位皇帝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
2. 建筑结构:(略)。
3. 创造性构思和文化内涵:吉萨三大金字塔的排列和猎户座中三粒腰星的排列有着特殊的关系。
利用电脑模拟回到公元前1050年,天上跨越子午线的猎户座三粒腰星的排列和地上吉萨三大金字塔排列格局是一样,而天上的星河和地上的尼罗河的位置分布也全对称。
这种天地相互对应的关系并非偶然的巧合。
4. 思考交流:
根据收集资料,跟同学分享金字塔之谜。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帕特农神庙》。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1)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将朴素的形式与人体相适应的尺度以及与材料和施工相适应的装饰结合在一起。
)
(2)比较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三种柱式的不同特点。
(3)根据收集资料,交流分享其他希腊建筑。
(三)深入研究
古罗马人的建筑理念是实用、坚固和美观,因此他们的许多建筑就体现出了实用的特征。
他们在修建神庙的同时也修建了道路、桥梁、输水渠、竞技场、浴场、凯旋门和纪念柱等。
多媒体放映《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纪功柱》。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1)古罗马雕塑的特点是什么?(和谐、完美和崇高;将拱券技术与柱式相结合,建立一个建筑类型丰富的建筑体系;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的享受。
)(2)根据收集资料。
分组讨论古罗马建筑作品的类别与作用及当时人类的文明状况,并
交流。
(3)根据收集资料,交流分享其他古罗马建筑。
(四)课堂拓展
1.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是罗马唯一的一个四层拱门斗兽场,你知道还有哪些罗马斗兽场,它们分别是几层?
2. 法国现存的凯旋门有哪些?它们分别建于什么时代?建筑特点是什么?
(五)课后反馈
选择一个你最佩服的建筑作品,说说它们的功能,联系当时人类的文明状况,重点探讨它的创新思维和文化内涵。
(六)课堂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放映《巴黎圣母院》视频片段,引出课题。
二、新授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放映《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布尔戈斯大教堂》。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哥特式教堂的特点?(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多媒体放映《圣彼得大教堂》。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罗马式教堂的特点?(单纯简明的造型,昂扬饱满的气质,庄重典雅雄伟的外观。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埃菲尔铁塔》。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根据收集资料,探讨埃菲尔铁塔的创造性构思。
多媒体放映《泰姬陵》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根据收集资料,交流《泰姬陵》的建筑成就:
(1)《泰姬陵》的建筑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善。
(2)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
(3)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
(三)深入研究
多媒体放映《流水别墅》《悉尼歌剧院》。
1. 基本信息:(略)。
2. 建筑结构:(略)。
3. 思考交流:
(1)《流水别墅》是如何将建筑与环境有机地结合的?
(2)《悉尼歌剧院》是如何与环境统一的?
(四)课堂拓展
多媒体放映《卢浮宫》《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结合这两组建筑作品,谈谈你对“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如何理解的?
(五)课后拓展
调查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展览馆,举例说明分别运用了哪些材料和建筑理念,说说现代建筑有什么新特征。
(六)课堂评价
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胡夫金字塔
巴黎圣母院内景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附注:
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是九年级“欣赏·评述”课。
教材以西方建筑发展为线索,涉及新石器时代的巨石阵、西方古代建筑的萌芽、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璀璨、中世纪哥特式的精致与华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庄重雄伟、伊斯兰建筑的经典、现代建筑的崛起和后现代流派的多元化并存等等,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本课的设计以时间发展的序列和建筑风格的演变为主线,力求让学生了解外国建筑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但欣赏的重点放在科隆大教堂和悉尼歌剧院,前者的创意来自于宗教文化,后者创意来自日常生活。
另外,本课的重点放在探讨建筑的艺术形式美上,使学生感受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美感。
教学的过程正是以这两条线索为根本,通过建筑的发展历史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和艺术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
2. 了解建筑艺术蕴涵的形式美规律;
3. 提高学生欣赏、评述建筑艺术美的能力;
4. 感悟、体验人类对建筑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建筑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2. 建筑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教学难点:建筑艺术形式美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抢答环节,纸上浏览世界)
媒体连续呈现外国不同时期的建筑,学生抢答并指出建筑的名称和所在的国家或城市。
小结:这些世界著名的建筑,都各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它们独特的造型
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那么,这些建筑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珍贵的价值呢?建筑的发展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外国的建筑艺术。
课题呈现:“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
二、历史的印迹(远古建筑和古典建筑)
媒体呈现系列图片(背景音乐、教师解说)。
引导语:凡有人之处都有建筑,建筑伴随着人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首先,我们坐上时光机,开始穿越历史。
第一站来到英国,这是史前建筑——斯通亨治巨石阵。
斯通亨治巨石阵(解说):巨石阵是新石器时代建筑的典范。
巨石高达4米,巨石阵精确地指向夏至那天太阳的位置,显示出当时人们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人类文明从一块石头开启。
原始人建筑草屋(解说):原始人的建筑最初是为了栖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作用也延伸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了。
吉萨金字塔群(解说):这是埃及的吉萨金字塔群,金字塔是陵墓建筑,它造型简洁、规模宏大,给人产生庄重壮美的审美效果。
帕特农神庙(解说):这是古希腊的神庙建筑。
古希腊人不断追求完美,将人体的美和建筑艺术结合的非常巧妙。
古希腊的建筑师们设计出一套建筑的比例,成为古典柱式。
(媒体呈现三种柱式) 斗兽场(解说):这是古罗马的《斗兽场》,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并加以发展,创造了拱劵和半圆穹顶;罗马的建筑公共建筑得到辉煌发展;罗马建筑对西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心灵的慰藉(宗教建筑)
引导语: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建筑师都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形、线条、色彩、光线、质感等表现手段,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
我们穿越时光空间第二站,走近宗教建筑。
1. 走近科隆大教堂,播放短片《科隆大教堂》。
学生边看短片边思考问题:(1)这些建筑是什么风格?(2)建筑外部造型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和宗
教有关系吗?(3)建筑内部空间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和宗教有关系吗?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地勾勒哥特式建筑特点)哥特式建筑的创意来自于宗教文化,这一类建筑在外型上具有空灵、纤细、高耸、尖峭的垂直感(形成了强烈的精神指向,仿佛要把基督教徒的心灵引向天国);内部空间高、长、窄(使人觉得上帝的崇高和人自身的渺小)。
彩色玻璃营造教堂宗教气氛,光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反映了中世纪新的建筑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
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最确切的表述。
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建筑的里面越分越细巧,形体和装饰越玲珑,阳光透过玫瑰形玻璃彩窗笼罩着一切,使整个教堂充满了超凡脱俗、腾跃升迁的动感和气势,显示了中世纪高超的建筑技术。
教堂的平面为拉丁十字型,中庭内部瘦而高,窄而长,结构全部裸露,近似框架式,垂直线多,空间高耸,象征对天国的憧憬。
当阳光从布满窗格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充满了神秘与幽幻的感觉,教堂仿佛就是天堂。
2. 比较欣赏科隆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
简单介绍圣彼得大教堂。
问:同样是宗教建筑,哥特式和巴洛克式两种建筑在外型上一样吗?有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追求古典的审美趣味。
罗马圆顶和多立克式的柱子和古典风格的雕像,使得整个建筑显得既庄重典雅又雄伟。
3.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哥特式建筑或巴洛克建筑的特点。
作业简单的评讲。
四、理想与科技的交融(现代建筑)
1. 悉尼歌剧院的创意来源(设计背后的故事、切橙子)。
讲述橙子和悉尼歌剧院的创意故事。
橙子和哪座建筑有联系呢?
你知道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是谁吗?对,它是丹麦建筑师伍重的作品。
1957年,他参加了悉尼歌剧院的竞赛方案,并从230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
悉尼歌剧院造型独特,在结构和造型上打破传统、追求新意。
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整座建筑远远望去既像扬帆起航的舰船,又像掠水而过的白鹤,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充满了崎岖坎坷,这个梦幻般的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当初差一点被埋没在纸篓里。
当年由4人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议来自全球230件歌剧院设计方案,N轮过后,评委会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
有人把伍重的方案从废纸篓里刨了出来,这个方案最终被评为第一名,成为了实施方案。
那么,他的歌剧院创意灵感来自哪里呢?按他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灵感既非帆船,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十分满意。
设计方案公布的时候,人们都被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的设计折服了。
其实,这座经典的现代建筑的创意就来自于日常生活。
悉尼歌剧院是人类最年轻的文化遗产,它的设计展开人类想象的翅膀。
它开启了人们对建筑的想象力,在它之后钢筋水泥的建筑开始拥有了丰富多变的身姿体态。
但是无论之后的建筑如何标新立异,人们也不会再过分地大惊小怪,也许正是因为它的出现,也许创意只有第一次才叫精彩。
悉尼歌剧院在建筑工程学、材料学、建筑学、设计学上面的突出表现,让悉尼歌剧院成为了人类建筑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引导语:通过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来体现现代建筑的美。
2.师生共同探讨建筑艺术的美。
媒体呈现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语:坚固、实用、美观。
引导语:坚固——石头砌成;实用——满足需求。
那么,建筑的美观体现在哪里呢?
媒体先后呈现埃菲尔铁塔、流水别墅,这些建筑美吗?与前面所学的建筑在造型、材料和环境方面有什
么不同之处吗?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建筑艺术的美。
小结:造型独特,材料新颖。
1889年,一座空前高大的钢铁建筑出现在世界博览会上,即埃菲尔铁塔。
铁塔全部都由钢铁建造,用了7000吨钢材,高达320米,在当时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建筑。
新材料、新技术使建筑构件批量生产变成可能,建筑的形式更加自由。
流水别墅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建筑与大自然的和谐,建筑看上去不像是人造的,而是像植物那样自然“生长”出来的。
赖特在流水别墅中大胆地用玻璃替代了墙壁,将室内空间置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使室外的自然景观成为室内空间的有机延续。
总结:现代建筑,创意无限。
新的建筑理念、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建筑的形式更加自由,建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涵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艺术类似。
它还可以和音乐一样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产生庄严、欢快或压抑的感受。
当人们从外观上欣赏一座建筑的时候,它被当成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品。
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建筑艺术蕴涵哪些形式美感。
比例美:媒体呈现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帕特农神庙和帕特农神庙立面比例图,学生感受。
小结:帕特农神庙优美庄重的造型来自于建筑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
希腊人根据人体的比例创造了柱子的形式,后又据此确定了山墙、楣梁和台阶的尺寸,因而整个神庙看起来非常和谐统一。
古希腊人是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他们希望建筑具有完美的秩序,帕特农神庙的高度和宽度就是符合黄金比例的矩形。
线条美:建筑物的线条有直有曲,有阴有阳,纵横交错,韵律起伏,柔美雄浑。
韵律美:媒体呈现米兰大教堂,在造型的起伏和单元的重复灵活的变化中,感受节奏和韵律的美感。
质感美:媒体呈现巴黎圣母院、索恩克朗教堂,学生说说几种不同的建筑材质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