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重点

《小石潭记》中考复习重点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一、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解释加点词三、问答题1.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

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鱼影、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出自于唐代作家之手,诞生与作者遭贬之时,文中不时地体现出作者一时悲凉的心情。

下面是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一) 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1. 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 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 ②卷石底以出(而)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竹】竹林。

【珮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凉。

【以为】作为。

【卷】弯曲。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邃】幽静深远。

【境】环境。

【过】过于,太。

【乃】于是,就。

【余】我。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代文学家,字,世称“”,“”之一。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

二、正音正字。

篁.()竹清冽.()为坻.( ) 为嵁.( ) 佁.( )然俶.( )尔翕.( )忽悄怆.()幽suì()卷()石底以出三、读准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四、重点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 /2.卷.石底以.出: /3.蒙络..摇缀.: / / 4.参差../披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 /6.佁然..不动:7.俶尔远逝: 8.往来翕忽..:9.四面竹树环合..: 10.悄怆../幽邃..: /11.以.其境过清: / 12.不可久居.:13.乃.记之而.去: / 14.隶./而./从.者: / /15.似与游人相乐..:16.斗折../蛇行..: /17.其岸势./犬牙../差互..: / /18.为./坻,为屿,为嵁:坻:屿:嵁:五、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皆若空.游无所依3.潭西南..而望4.日光下.澈5.斗.折蛇.行6.其岸势犬牙..差互7.心乐.之8.凄.神寒.骨六、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2.乃记之而去.七、默写填空。

1.写小石潭的水声清脆悦耳的比喻句:2.写游鱼静态的语句:3.写游鱼动态的语句:4.写游玩时的凄凉感受的语句:5.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6.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7.写溪岸参差不齐的语句:8.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的语句:9.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八、文本理解。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抓住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4.5.第一段写发现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作用是什么?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5.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6.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什么手法写景?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心情?7.第三段写小潭源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抓住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8.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9.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复习提纲学生版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复习提纲学生版

桃花源记复习提纲基础类:作者、默写、字词解释、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翻译课文。

理解类:1、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梳理情节。

2、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说明了什么?3、桃花林的景色描写的句子是什么(原文)?这段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4、进入桃花源,渔人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原文回答)?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对桃源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从桃花源人对待渔人的态度看出村民是什么样的人?6、为什么听到渔人“具言所闻”后,“皆叹惋”?有什么作用?7、为什么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作者有什么用意?8、桃花源是一个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表明其不存在?9、结尾写刘子骥的作用是什么?10、为什么要描写一个并不存在的世外桃源呢?11、如何评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12、文章的主题。

13、桃花源虽然是虚构的地方,但是读来有一种逼真的感觉。

作者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案:1、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发现桃花源是偶然发现,写出了桃花源的幽深、隐蔽,为下文再寻不得埋下伏笔,暗示桃源不存在。

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段景物描写带点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发现、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一段具体写了桃花源哪些方面?自然风光;社会风尚或者精神面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生活富足、男耕女织、勤劳快乐、幸福和谐、宁静安定。

作用:描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的美好和社会风俗的安居乐业,反衬了外界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

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5、表明: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真诚善良的社会风尚。

作用:与当时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战乱频繁的污浊社会现实形成对比。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1.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文体知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通假字下见小潭 (见_------现,出现)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三.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 不可知其源(能够)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 佁.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上下,光景) 然往来翕忽(然而) 杂然相许(赞同) 曳屋许许声(h ǔ,拟声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四.古今异义1.崔氏二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古:离开 今:从此地到彼处 五.重点字词翻译1、 隔篁.竹:竹林 2、佩环:玉制的装饰品 3、尤:特别4、清冽:清凉5、全石以为..底:用…作为6、近.岸:靠近 7. 为.坻:成为 8、坻:高地 9、屿:小岛10、山甚:不平的岩石 11、蒙:覆盖12、络:缠绕 13、摇:摇晃14、缀:连结 15、参差:不齐16、披拂:随风飘荡 17、可:表示估计数目18、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19、澈:通“彻”,穿过、透20、布:映 21、佁然:愣住的样子22、俶尔:忽然 23、翕忽:轻快敏捷24、差互:相互交错 25、环合:环绕合抱26、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27、幽邃:幽深28、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29、不可久居.:停留30、记之而去.:离开 31、隶.而从者:随从 32、小生:年轻人六.词类活用 1.以 2.可 3.然4.许 5.清 6.之 7.为 8.若9.其 10.而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象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9.如鸣珮环(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动词作名词)七.重点句子翻译(包括特殊句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复习资料

小石潭记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刘禹锡也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3、文体特点: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可说明。

二、重点字词(一)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二)1)一词多义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可以,能够水尤清冽:清凉其境过清:冷清, 凄清如鸣佩环:玉环四面竹树环合:环绕以其境过清:因为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全石以为底:作为,动词为坻,为屿:成为,动词隶而从者:跟随世隶耕:属于潭西南而望:表修饰乃记之而去:表承接2)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3)词类活用⑴使动用法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⑵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对……感到快乐)⑶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向西,往西)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3)特殊句式⑴倒装句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

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

⑵省略句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译文: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复习用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复习用

《小石潭记》资料整理一、《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仿佛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盛行来。

砍倒竹子,开拓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边看见一个小潭,水分外清冷。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凑近岸边,石底向上曲折,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样不一样的形状。

翠绿的树木,葱绿的藤蔓,遮盖环绕,摇动下垂,错落不齐,随风漂动。

潭中鱼大概有一百来条,都仿佛在空中游动,什么依赖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突然向远处游去。

来往轻盈矫捷,仿佛在与游人一起欢喜。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波折,像蛇那样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错落不齐,不可以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周围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沉寥寂落,空无一人,感觉心情悲凉,冷气刺骨,清静深远,洋溢着悲伤的气味。

由于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够久留,就题字离开。

同游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随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青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理解性默写及简答题1、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向的句子:俶尔远逝,来往翕忽2、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小石潭全貌 ( 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由) 的句子:全石认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潭上光景的句子:①坐潭上,周围竹树环合,寥寂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深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来往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知识点复习

小石潭记知识点复习

小石潭记总复习1.描写潭上的气氛、感受的句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作者对小石潭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3.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5.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情感是怎样的 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 6.7.小石潭记发现小潭: 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潭水:清澈透明 游鱼: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形象比喻潭中气氛: 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隔、闻、伐、取、见气氛:幽深冷寂水——清石——美 树——茂感受:凄苦孤寂侧面描写8.中心思想: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9.总结写作手法移步换景的写法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 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 寓情于景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 作为大约形成、成为可以如鸣佩环 竹树环合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玉环环绕清凉凄清(介词,用) 能够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小石潭记》出自于唐代作家柳宗元之手,诞生与作者遭贬之时,文中不时地体现出作者一时悲凉的心情。

下面是小石潭记复习要点,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基础知识(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 文言词语1. 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 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 ②卷石底以出(而)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竹】竹林。

【珮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凉。

【以为】作为。

【卷】弯曲。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怆】忧伤的样子。

【幽邃】幽静深远。

【境】环境。

八年级下26-29课文言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26-29课文言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第26--29)(一)《小石潭记》一、生字读音。

篁.竹(huáng)清冽.(liâ)佩.环(pâi)卷.石(quán)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翠蔓.(màn)差互.(cī)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参差..(qiǎo)(chuàng)..(cēn)(cī)寂寥.(liáo)悄怆幽邃.(suì)龚.古(gōn g)二、常规词语。

1.隔篁竹..:玉制装饰物。

..:竹林。

2.如鸣珮环3.水尤清冽..底:作为。

...:格外;清凉;冽,寒冷。

4.全石以为5.卷.石:弯曲。

6.坻:水中高地。

7.屿:小岛。

8.嵁:不平的岩石。

9. 蒙络..摇缀.:覆盖,遮掩;络:缠绕;缀:下垂。

10.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11.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

1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依靠。

14. 日光下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15.影布.石上:散布,铺开。

16.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7. 俶尔..远逝.:忽然;逝:去,离开。

18.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9.明灭:忽明忽暗,又指若隐若现。

20.其岸势.犬牙差互..:姿态;差(cī)互:参差不齐。

21.源:源头。

22.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23.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25.幽邃.(suì):幽静深远;邃,深。

26.不可久居.:停留。

27.以.其境过清...:因为;环境;过于,太;凄清。

28.乃:于是,就。

29.余:我。

30.隶.(lì)而从.者:随从;从:跟从。

三、一词多义。

1.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明灭可见(可以,能够)2.清: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冷清,清净)3.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隶而从者(跟随)四、古今异义。

中考复习之《小石潭记》知识点汇总

中考复习之《小石潭记》知识点汇总

《小石潭记》知识点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

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二)文言词语1.水尤清冽..底:把……作为。

3.卷.石底以出:弯曲。

..:清凉。

冽,寒冷。

2.全石以为4.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5.皆若空游无所依.:依傍。

5.日光下澈.:穿透。

6.影布.石上:映在。

7.佁.(yǐ)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8.俶.(chù)尔.远逝.:忽然。

逝,去,离开。

9.往来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0.明灭..可见:时隐时显。

11.犬牙差.(cī)互.:参差不齐12.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凄凉。

13.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2.余.:我。

13.隶而从.者:从,跟从。

二、古今异义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常用义为“往”。

3、闻:闻水声;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

5、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副词。

三、一词多义1、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

(可以,能够)2、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2)隶而从者( 跟随)3、清:(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

(凄清)4、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嬉戏)6、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2)卷石底以出;( 而)(3)全石以为底。

(把)7、为(1)全石以为底;(作为)(2)为岩。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复习提纲

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复习提纲

《小石潭记》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岳阳楼记》1.被贬,总不是什么好事,范仲淹在文章一开头便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否让老朋友难堪呢?(课文为什么这样开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还重修了岳阳楼,这样开头,既是对他政绩的赞扬,也是为他的被贬鸣不平。

•还呼应后文,劝勉他“不以己悲”。

2. 为什么洞庭湖的“胜状”写得这么简略呢?•因为写景不是本文目的,目的是借景书怀,并劝勉滕子京; • 还因为“前人之述备矣” 。

3.“前人之述备矣”呼应前文哪一句?“前人之述”指的是什么? • 呼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②“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问题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是全文“关节”。

• 上承岳阳楼大观,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引出关于“古仁人之心”的议论 5.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迁客骚人“会”于此? 屈原、贾谊、李白、杜甫、孟浩然、柳宗元、刘禹锡、张说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者”指的是: 上文“感极而悲者”,“其喜洋洋者”。

7.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和有古仁人之心的人。

8. 结尾一段使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这段文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1. 抒发政治抱负,2. 点明全文主旨。

柳宗元“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并称。

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痛苦的思想感情2、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读者,激发读者兴趣,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同身受。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凄清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小石潭记复习理解性默写: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答: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水声、水色侧面烘托“石”的特点)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得名缘由,正面写石潭中石头的形状和姿态。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答: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6.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明写鱼,暗写水)7.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石奇、水清、树绿。

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8.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

9.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1.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2.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1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精品]小石潭记复习提纲.docx

[精品]小石潭记复习提纲.docx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的山应漩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主题本文描写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小石潭,借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上的压抑、内心深处的郁闷。

三、结构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第二段:潭中景物第三段:小潭源流第四段:潭中气氛第五段:记录同游者四、重点字词解释(-)词类活用1、从小丘酉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西:向西2、了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3、皆若竿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4、日光了澈。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5、俶尔洒逝。

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6、潭酉南而望。

名词作状语西南:向西南7、斗折蛤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术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凑神零骨。

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凄:使...凄凉使动用法寒:使..•感到寒冷10、如哆佩环。

使动用法鸣:使..•发出声音11、心丞之。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乐:以...为乐12、涅岸。

形容词作动词近:靠近(-)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诋,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三)常见实词【篁(hudng)竹】竹林。

【珈,(p仓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dn)】弯曲。

【垠(chi)】水中高地。

【屿】小岛。

【帽(ka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n)差(cl)]长短高低不齐。

小石潭记1

小石潭记1
柳宗元
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会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3、能联系中招文言文考点分析解 决问题。
复习提纲一:
读课下注释,会解释词语,翻译重点句:
一、解释下列红色词语(前后桌互相提问, 2分钟后展示) 佩环 清洌 全石以为底 为坻 为屿 为堪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俶尔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犬牙差互 悄怆 以其境过清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 景点,下面是为该景点写的一段解说词, 请你认真品味,为我们河南某一景点如千 年古刹少林寺、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开 封清明上河园等写一段解说词。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120步,这里石奇 水清,游鱼相嬉,四面竹树环抱,环境优 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 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 传颂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 )。
4、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6、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 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 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___,实为 写 __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7、如果你能经“时光隧道”返回唐朝,并与柳宗 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 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引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中的( )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中的( )。
回顾目标:
1、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会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3、能联系中招文言文考点分析解 决问题。

《21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21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21小石潭记》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文体知识:(1)柳宗元,字,代家,之一。

别号、。

作品收入中。

本文是作者被贬时所作的八篇文章之一,这八篇文章合称,其具体篇目为。

(2)“唐宋八大家”包括。

2.字音:翕俶篁冽佁缀坻寥参差嵁蔓悄怆邃乐3.字词释义:清冽冽佁然俶尔坻屿嵁蒙络摇缀澈篁斗折蛇行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4.划分下列语句的停顿:(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修辞方法:(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似与游者相乐。

()6、按要求默写:(1)《小石潭记》中交代作者将潭命名为“小石潭”的句子:。

(2)采用动静交错手法写游鱼的句子:。

(3)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经过的句子:。

(4)能概括作者坐潭上时感受的两个四字短语是“,”(5)从听觉角度写水声(形容流水的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

(6)直接描写潭水的句子是。

(7)写潭上植物动态的句子是。

(8)从哪些句子可见小石潭人迹罕至?(9)从游鱼的动态写水清的句子(10)与“水尤清冽”相呼应的句子二、阅读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2.解释加点字或翻译句子(见一之3)。

3、用原文回答:(1)从听觉写流水的四个字是(2)写小溪曲折蜿蜒的四个字是(3)逼真地绘出溪岸状貌的四个字是(4)从鱼的静态(恬静舒适)侧面写水的四个字是。

4、把写潭中怪石交错、岸上枝蔓交叉的景象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析“以”的用法:(1)全石以为底()(2)卷石底以出()(3)以其境过清()6、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一句中的“西”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B、乱石林.立C、出危.崖上D、鳞.浪层层7、文中前两段写出了潭的两奇,分别是什么?一奇:二奇:8.前三段各描写了什么景物?9.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10.二、三、四段依次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主题
本文描写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小石潭,借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情感。

三、结构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潭的概貌。

第二段:潭中游鱼。

第三段:小潭源流、岸势。

第四段:潭中气氛和感受。

第五段:记录同游者。

四、重点字词解释
(一)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名词作状语西:向西
2、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空:在空中
4、日光下.彻.。

名词作状语下:向下
5、俶尔远.逝。

名词作状语远:向远处
6、潭西南
..而望。

名词作状语西南:向西南
7、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一样
名词作状语蛇: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
..差互。

名词作状语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凄:使…感到凄凉
使动用法寒: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使动用法鸣: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乐:以…为乐
12、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近:靠近
(二)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
五、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近,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6、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六、理解性背诵
1、小石潭的全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俶尔远近,往来翕忽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代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下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埋下伏笔。

6、《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永州时所作的,文中寄托了他忧伤、凄苦的心情,请摘出文中暗示他当时心境的语句:“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七、阅读理解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游览的先后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同游者。

2、本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特点:水清、石奇、树茂、鱼乐、溪流曲折、环境幽深冷寂。

感情:在寂寞处境中的忧伤凄苦的心境。

3、小石潭的景色清丽幽静,为什么作者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以其境过清”,这里的环境太凄清;(2)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让作者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触景生情,心生孤凄悲凉之感。

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观赏景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开始快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最后凄凉忧伤——“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8、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修辞?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修辞:比喻。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发现经过,概貌和气氛。

B.第二段写出作者观鱼时内心的一丝欢乐。

C.第三段写岸势的曲折表达作者内心的迷惘。

D.第四段作者把环境的寂静深入到心神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