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3讲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_西学东渐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自身反思:洋务运动破产的反思。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撰写了《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
(2)梁启超:宣传 民权 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 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谭嗣同:冲决 纲常礼教 网罗的维新勇士,发出了那个 时代的最强音。
[探究] 史料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 史料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有开国会,定宪法,实行三
权分立和君主立宪制度。说明康梁维新思想深受法国启蒙运动 的影响。
比较洋务思想和维新思想的异同 洋务思想 维新思想 政治 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 兴办官办工业 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文化 “中体西用”,单纯学 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习外国的制造技艺 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 不 阶级 同 属性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 点 依靠 依靠掌握实权的太后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帝 对象 方式 发动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利用手中权力,运用政 和 府的职能开展洋务运动 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 道路 动 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百日维新 (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 农工商业 。
(3)文教:改革 科举制度 ;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 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
3.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 十分强大。
主题一
顺应世界潮流——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思想
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思想的提出
史料
[探究] 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提示]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Hale Waihona Puke Baidu提倡程朱理学,严重
禁锢着人们的思想;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开 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史论形成]
(1)积极性:
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选修4)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中西结合,建造滦河铁路大桥。
(2)修筑 京张铁路 等铁路工程,自行设计和修筑“人”字 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奇迹。
(3)督办川粤汉铁路。
(4)监管中东铁路。 2.历史评价
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 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史料二 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进身之 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 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 是很难完全如愿的。以后的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是在“中体西 用”宗旨的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 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 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体西用”思想产 生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思想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 需要而在中国“进门落户”的。
[探究]
结合洋务运动的知识对史料中“反现代化”观点进行
论证。 [提示]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
封建伦理纲常。洋务派开办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创办近代海 军,派遣留学生,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在不改变中国封 建制度的前提下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的破产。
史料二
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治国邦,固丕
(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 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 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 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
2.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 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史论形成]
[命题视角感悟]
视角一 知识能力迁移考 1.(2016· 资阳三模)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载:“公 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 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 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 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 ( ) A.肯定英国政治制度的优点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开始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 D.传统夏夷观念发生变化
(4)严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要不要 维新变法
4.影响
,要不要兴 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制
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 西学 、改革教育制度。
(1)维新思想直接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维新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潮流。
(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2.表现
(1)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的 主张。
(2)顽固派的主张: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 文化格局。
3.内涵
肯定中国的君主制度,强调以传统 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身立 命的根本,主张在不触动中国传统制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以求 国富兵强 。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 4.评价
评价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思想
①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 的一次挑战,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的思想解放 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②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 国道路。 ③对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维护君主专 制统治为目的,没有也不可能冲破专制主义的藩篱(不敢触及专 制制度)。当国内矛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
第13讲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西学东渐
知识点 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中国与世界联系扩大。
2.目的: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3.代表人物
(1)林则徐:设立译馆、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 《 四洲志 》。
(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
4.影响
[探究]
[提示]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客观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瓦解,客观上刺激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
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 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主总之„„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探究] 史料中观点如何认知“中体西用”思想?
[提示] 史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由于在逻辑上的荒谬,在
当时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史论形成] 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从革命史观看,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是出于 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 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 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 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 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 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 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
(2)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 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
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比较
史料一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
里活动内容的实效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 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 主义的“体”上撕开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 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 于仿习机器„„ ——《李鸿章全集》
[探究]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根据上述史料指出
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
[提示]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史料三
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
“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郑观应诘责洋务派:“中 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 形,铁路四达,足恃欤?”
[提示] 背景: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 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 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的推动。 迎合:对改革派而言,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减少兴办洋务的阻 力。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
[史论形成]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4.历史影响
(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 醒。发展趋势。
主题二 “托古改制”——康梁维新思想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史料一
[探究] 漫画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思想的方式是什么?反 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 漫画中的人物打着孔子的旗号,“跪着造反”。充分揭 示了康有为表面将孔子宣传为改革家,实质是为了宣传变法减少 阻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体现出这一 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在反封 建过程中暴露了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冲击了“夷夏之辨(华夷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2)未消除“中学”与“西体”的矛盾,在维新变法期间, 影响了西学的传播和实践,成为了反对维新思想的武器(与维新 思想相抵触)。
(3)维新运动之后,“中体西用”论仍流行。
(三)早期维新思想(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1)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 一次挑战,是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的开端。
(2)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 道路。
(3)对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体用之争
1.背景 (1)内忧:太平天国 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2)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3)分歧:面临的内忧外患,就如何 维护清朝统治 问题上,
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
史料一
从定义来看,“反现代化”并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
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维护传统价值取向,来扭转现代化的方向, 从而达到抵制现代化的实质、回归传统社会的目的。„„但最 终目标是为了抗拒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抗拒现代化的实 质。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 2.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 郑观应 等。
3.主张 (1)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2)文化上,主张兴办 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 君主立宪 制度。 4.评价 (1)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 政治制度 方
面起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四)维新思想 1.背景
(1)阶级力量: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力量随之壮大。
(2)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民 族危机。
(3)西学东渐:西学不断传播,维新思想逐步成熟。
(4)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是后来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一、戊戌变法(选修1)
1.历史根源
(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 空前严峻。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3) 民族资本主义 和阶级基础。 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
(4)康、梁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