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12)第五章、戏剧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戏剧欣赏

第一节戏剧欣赏概说

一、戏剧概说

1.涵义:(区别戏剧与剧本)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情节,显示情境的一种艺术,属于综合艺术。舞台表演艺术。一出戏的演出,首先是剧本最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还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所以说,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七种古老的综合艺术之一。(文学、雕塑、绘画、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综合性是戏剧的显著特征。

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因此演员在舞台上所塑造的戏剧形象是直接形象。这和文学作品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才能获得的形象——间接形象,是有显著区别的。戏剧形象的直接性,使观众具体地看到逼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甚至直接感受到人物情绪的细微变化。因而,戏剧艺术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比较直接和强烈。形象的直接性,是戏剧的又一个特征。

剧本是一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为戏剧表演提供脚本)

2.(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

时空的舞台性:适应舞台表演需要,剧本必须高度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果戈理:戏剧只活在舞台上,没有舞台,它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强调戏剧结构单一化、立主脑、减头绪、戏剧为一人、一事而设

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理论提出“三一律” :单一故事情节、在同一地点发生、一天之内完成。

举例:《屈原》作者郭沫若:写的是屈原一天的生活,概括的是屈原一生的悲剧。

《茶馆》作者老舍:共三幕,展现了三个时代,反映了五十年的社会变迁。

矛盾的冲突性。

无冲突不成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正是通过它引来生活的激流,掀起观众的感情波澜,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剧本要求把矛盾冲突集中到尖锐、剧烈的程度,迅速进行,尽快推向高潮。

举例:《西厢记》夫人作梗,便是赖婚;《琵琶记》丞相作梗,便是逼婚。作梗

便是冲突,戏剧由此推向高潮。

语言动作的个性化。

高尔基: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论剧本》

莱辛:莎翁作品中“最小的优点也都打着印记,这印记会立即向全世界呼喊:‘我是莎士比亚的!’” 《汉堡剧评》

个性化的语言是剧作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此外,剧中还有一些说明性的语言,称之为舞台说明。

3.种类

按内容性质,可分为:

悲剧:通过“好人”反遭厄运的表演,使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悲剧展示善与恶的冲突,塑造遭逢厄运的正面人物,格调崇高肃穆,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恩格斯:悲剧的境界,即写出了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一要求的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西方悲剧经历三阶段:

1、古希腊时期的命运悲剧:

古希腊的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是《被俘的普罗米修斯》,被称为古希腊“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代表作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特洛亚妇女》

《俄狄浦斯王》故事梗概:剧本取材自古老的传说。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自己却毫无所知。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示,俄狄浦斯王千方百计寻找杀害前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凶手就是他自己。悲痛万分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自尽。俄狄普斯百感交集,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要求放逐。通过这个悲惨的故事,诗人歌颂了俄狄普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为了解除忒拜的灾难,他不顾自一切要找出灾难的原因,没料到最后发现原因就是自己。有着过人毅力的英雄,也不免要受命运的捉弄。在索福克勒斯的眼里,命运不再是是神祉,而是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正是这种支配一切的神秘的力量导致了无辜的俄狄普斯得毁灭。这里,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还表达了个人反抗命运的思想。

《俄狄普斯王》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2、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代表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戏剧和诗歌创作代表者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直到今天,这些作品仍被称为英语

文学的典范。莎士比亚作品被世界各地整理、翻译、上演和评论,据统计,它们所涉及的语种仅次于《圣经》后世的许多作家对莎士比亚怀有一种高不可及的感叹。歌德:“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莎士比亚,一切提到他的话都是不够充分的,……对于他的伟大心灵来说,舞台是太狭隘了。”

卡莱尔“如果有人问英国人愿意抛弃东印度帝国、还是莎士比亚,我们会说——有没有东印度帝国,我们都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创作了37部戏剧作品,一般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

《哈姆莱特》梗概:

3、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悲剧: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为代表。

喜剧:表现善与恶的冲突,但结局以坏人失败告终,喜剧的美感是滑稽,功能是惩罚过失。

鲁迅: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代表作: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伪君子》梗概:是莫里哀的代表作。剧本的锋芒指向教诲,具有强烈的揭露性。达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流落到巴黎以后,利用宗教谋出路。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富商奥尔恭的信任。到奥尔恭家里,他仍然以矫揉造作的一套骗取信任, 一点点小事他也要扣在自己身上认为罪孽深重 。实际上,这是一个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在奥尔恭家,他一个人能吃够六个人的东西,每天大爵松鸡和羊腿,酒足饭饱后,在睡意朦胧中走到自己房间,猛孤丁地躺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剧本从第三慕开始揭露达丢夫伪善的本质:他到奥尔恭家就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家庭、满足自己的兽欲、霸占别人的财产。他首先是勾引奥尔恭的续弦太太欧米尔,还恬不知耻地打着上帝的幌子掩盖自己的用心。他的丑行被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揭发后,他又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被诬告者,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即洗清了自己又嫁祸于别人,结果使愚蠢的奥尔恭受了骗,反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后来,答丢夫再次向欧米尔求欢,结果自己把画皮撕下来,连糊涂的奥尔恭也看清了他的真实面目,最后,当虚伪骗不了人的时候,他就抛掉画皮。露出凶相,他串联法院,以执行契约为名,要赶走奥尔恭,又借奥尔恭交给他文件匣子,向国王控告奥尔恭,妄图把他置于死地,达到永远霸占他的财产的目的。戏剧的结局是仰仗国王的英明,恶人受到惩罚,奥尔恭受到赦免。通过达丢夫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在西方的语言里,达丢夫已经成为伪善、 故作虔诚的奸徒 的代名词。《钦差大臣》梗概:作者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情节是:一个偏远的外省城市。统治者是那个自称“做官作了三十年,曾经骗过三个省长”的市长及其自己人——用越近乎自然越妙的方法对待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