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 努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浅论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
浅论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摘要】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本文主要探讨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
【关键词】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7-057-01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一、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的现状截至2017年底,四川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2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32万亩、封山育林5448万亩、飞播造林1067万亩、森林抚育167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9万亩。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森林管护和植被恢复,四川天保工程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成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保护面积1.17亿亩。
根据《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报告(2016年度)》,2016年,四川天保工程区减少土壤侵蚀量8629万吨、涵养水源量501亿吨、固定碳量4742万吨,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21.07万亿元。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从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等工作,四川森工职工顺利实现了转岗就业。
2016年,工程实施单位国有职工平均收入49152元,是1997年6695元的7倍多。
职工五项保险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特别是天保工程二期,四川对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惠及全省500多万农户、2400余万人。
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天保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省共补偿88个贫困县公益林面积6400万亩,补偿资金9.44亿元。
2016年四川调剂国有林管护费0.4亿元,2017年又调剂国有林管护费1.6亿元,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9万人。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3.06•【字号】川府发[2003]7号•【施行日期】2003.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资金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03]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以下简称两大工程),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我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
经过全省共同努力,两大工程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个别地方和工程实施单位发生截留、抵扣、挤占、挪用、套取和贪污工程资金等严重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两大工程建设。
为严格工程资金使用,保障资金安全运行,现就进一步加强两大工程资金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工程资金管理确保两大工程资金安全运行,事关两大工程成败,责任重于泰山。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当前工程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管好用好工程资金,确保两大工程顺利实施。
二、及时下达,规范使用,确保工程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工程实施单位(指重点森工企业和工程主管县、市、区以及自然保护区,下同),要严格按照“专户存储、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原则,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和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工程资金及时到位和安全、高效运行。
(一)及时下达和拨付工程资金。
两大工程投资计划的下达、资金的拨付,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下达拨付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解读——十七届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学法(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解读——十七届市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学法(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于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一、《长江保护法》的主要内容《长江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9章96条。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对于加强长江流域保护与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法第九十五条第三款明确了“本法所称长江重要支流,是指流域面积一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八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包括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
”阆中地处嘉陵江中上游,肩负着嘉陵江综合保护的重任。
二、《长江保护法》的八大亮点(一)树立绿色发展规矩。
《长江保护法》明确提出,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
长江保护应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成为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
(二)建立流域协调机制。
《长江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审议长江保护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长江保护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
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江”,促进长江流域实现龙头龙身龙尾协调发展,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三)强化政府管理责任。
《长江保护法》是对政府责任要求最多的法律之一,共有62条有关政府的责任规定,占法律条文的65%,体现出《长江保护法》的综合性、跨界性和宏观性。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以阿坝州为例
能源 欠缺 的 山区,农 民生活 燃料 来源 非常有 限 ,于是农 民偷偷 上 山砍柴 ,经半 年或 一年 的风吹 E晒 变 旧以后 ,才把 木柴或 木 t
( )沼渣深 加工: 2 1 消除环 境污 染:通 过 沼气 发酵 可 以消 除人畜粪便 等农 业 . 沼 渣 是沼气 发 酵后 残 留在 沼气 池底 部 的半 固体 物质 . 有 及 生活 废弃物 对环 境 的污染 ,并可 以杀灭 粪便 中部分病 菌和 寄 含 丰 富的 机质 、腐殖 酸 、粗蛋 白、氮 、 、钾 和 多种微 量元素 等, 生 虫 卵,改善 农村 生活 条件。 磷 2减 少农 药用 量和 污染:施 用沼肥或 叶 面喷洒沼 液,能 使 . 是 一种缓 速兼 备的优 质有机 肥和 养殖 饵料 。 配 制营养 土。营 养土 用于 花卉和特 种作 物 的育苗 ,二两 袋 作 物基本 不发 生病 虫害, 从而可 以减 少农 药 用量 ,降低 农产 品 装 花肥市 场售价 1 / ,批发价 按 05 / 元 袋 . 元 袋, 每天 收集精 细 中农药残 留量 ,生产 出无 公害 的绿色产 品 。 3农 业废弃 物资 源化 变废为 宝 、综 合利 用, 有利于 生态 系 . 沼渣 5 斤 ( 公 干料 ) 可装 5 袋 ,售价 2 元 , 除去包装 费 用, , 0 5 年 获 利 8 0 元左 右。 00 统 的良性 循环和 农业 持续发 展。 做 有机 肥 :粗糙 的沼渣 可 以做基肥 、做 追肥 ,还可 以与碳 4 改 良土壤 ,增 加农 田肥力 :耕地 长期 施沼肥 ,能 改善土 . 铵堆 沤 、与过 磷 酸钙堆 沤做 有机肥 。按每 天 收入 5元计算 ,年 壤 的理 化性 状, 提高 土壤有 机质和 各种 养分 的含量 ,有利 于促
获利 1 0 8 0元左右 。 进 作 物生长和 增 产 。 栽 培食 用菌 :沼渣 还可 以用来栽 培 蘑菇 、栽 培 平菇 、栽 培 5 减少 生态 人为破 坏: 建设 沼气 池 解决 了农 民生活能 殖: 沼渣还 能养 殖蚯 蚓、泥鳅 、黄 鳝 、土鳖虫等 ,
长江上游生态保障措施
长江上游生态保障措施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大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拥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水文环境。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我国加强了生态修复工作。
在长江上游流域,我国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地面积,恢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我国还加大了对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治理力度,在农田中采取了保护耕地的措施,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风险。
其次,我国加强了长江上游的水资源保护。
长江是我国的重要水源地,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水资源,我国实施了水资源整治工程。
通过修建水库和引水工程,调整水资源的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了长江上游的水资源供应。
同时,我国还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了对长江上游的水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长江上游的污染治理工作。
长江上游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治理污染问题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了工业企业的绿色生产和减排工作。
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对城市污水和农业污染的治理,加强了废水处理和农药使用的管理,减少了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污染。
最后,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我国加强了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修复和保护。
同时,我国还加大了科学研究力度,加强了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掌握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了长江上游的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安全。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长期以来林区经济“独木支撑”的局面不断改变,大批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兴起,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企业负债逐年减少,经济质量不断提高,林区经济呈现出“V”型的发展态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大亮点。湖北神农架林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97亿元,比2000年增长2.8倍,其中森林旅游综合收入2.76亿元,占34.6%。云南迪庆州依托风景秀丽的天然林资源,2008年实现生态旅游总收入30.55亿元,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产业。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部分森工企业开展了主辅业分离,辅业市场化的改革。森工企业将教育、医疗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全面停伐的部分森工企业,从采伐森林转向保护森林,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建立天然林保护的长效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是采取强力措施,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时颁布了禁伐令,发布了有关通告,果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天然林保护条例》,全面加强天然林保护。云南省在全面停止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同时,封存森工企业一切采伐器具,关闭木材市场。陕西省停止天然林采伐,封山堵卡,颁布违纪处罚规定。重庆市相继关闭林区内木材加工厂(点)900多家,取缔林区木材交易场所38个。二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坚决打击滥砍乱伐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以打击违法采伐及乱砍盗伐为重点的“天保一号行动”、“天保二号行动”等,集中处理了一批重点案件。林业、公安、政法、监察等部门齐抓共管,加大了多部门联合检查和督察的力度,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林规发〔2011〕21号附件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
2010年12月
前 言
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
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生态系统。
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长江流域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和希望。
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长江大保护战略,旨在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生态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巨大的破坏,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生态系统已经彻底破坏。
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第一步就是生态保护。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湿地和生态区域等。
二、推进绿色发展实现长江大保护的目标,必须推进绿色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制造,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能源,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确保生态补偿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需要对长江上下游的生态补偿进行有效管理。
生态补偿是指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相关的经济行为进行补偿。
生态补偿可以鼓励长江流域各地区开展更加有效的生态保护行动,使其既有经济回报,又可以实现环境保护。
四、推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通过改善长江流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等。
同时,也需要推进长江流域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提高长江流域的经济竞争力和生态价值。
总之,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生态补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入手,为实现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长江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
对四川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几点思考2011级行政管理本科班游亚莉四川森林资源富集,物种丰富独特,是全国重点林区、生态建设核心区和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四川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保护和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一起摆在国家总体布局的高度进行全面部署,必将进一步促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
一、四川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责任重大四川位于长江、黄河上游,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发源地、重要水源涵养区和主要集水区。
全省地表水资源约占整个长江水系径流量的1/3,全省1000多条支流中约有96.6%属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水系。
三峡库区80%的水量和60%的泥沙来自四川境内。
四川还是黄河上游的重要供水区,年均径流量占整个黄河径流量的8.21%。
四川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既是“中国半壁江山的水塔”、“生物多样性宝库”、“未来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和“典型的生态与环境脆弱带”,又是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长江流域产业带发展的生态保障。
因此,四川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江河泥沙含量,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不仅对三峡库区、三峡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关系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四川责任重大。
二、四川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来讲,四川是我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带之一。
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欠发达,经过“十一五”蓄势发力,“十二五”势必高位求进,未来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可能更为突出。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长江上游地形独特,高差悬殊,气候多样,成因复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气候特征,低温、干旱和洪涝灾害是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灾害。
长江上游东部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和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山地高原气候,横断山地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地的阻挡,是长江上游区域冬季气温高于东部低海拔的同纬度平原丘陵地区,日温10℃的开始期偏早,夏季由于季风、高海拔降温效应和地理环境相关的多云少日照等因素,除四川平地部分河谷地带外,气温与冬季相反,普遍低于东部同纬度地区,二秋季开始先于东部同纬度地区。
并且,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偏小,多年平均最高温度大约40℃的日数平均不足1天,1 水土流失由于长江流域山地和丘陵面积占84.7%,地形不利,加上雨量丰沛且多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据水利部水利司统计,90年代流域内水土流失总面积达56.20平方公里,平均土壤侵蚀量22.4亿吨,相当于黄河流域的1.5倍,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最大的流域。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5%,年均土壤侵蚀量16亿吨,相当于每年有36万亩耕地丧失耕作层,是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河流输沙总量的1.3倍。
2 泥沙淤积水土流失所产生的泥沙在流域中下游河道淤积十分严重,每年流域长江的泥沙达5.3亿吨。
以洞庭湖为例,全盛时期的洞庭湖,湖面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由于调蓄洪带入的大量泥沙在湖区淤积,使得洞庭湖不断萎缩,至90年代初期,湖面面积仅余2600平方公里。
另据调查,白龙江下游碧水电站建成后10多年中淤积的泥沙占总库容的33.6%,大渡河龚嘴水电站16年淤积的泥沙占总库容的61.6%,有的小型水库甚至淤满而失效。
3.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造成长江流域最直接的损害,1954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灾便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洪涝灾害与泥沙淤积的关系及地域分布式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不平衡问题。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6.0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长江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江省(市)调研,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提出工作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带队对四川、江苏检查。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动各项污染治理工程,全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取得显着成效。
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劣Ⅴ类断面比例较2015年降低6.1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19省(区、市)均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
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各地区各部门始终把长江保护修复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来抓,突出重点、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专题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测试)(原卷版)-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练
专题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测试题(原卷版)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这说明()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2022年11月15日,民革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率调研组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调研。
调研组一行前往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察看了环卫清漂码头、污水处理厂运行及水磨溪湿地公园修复情况,听取了石柱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有利于()①坚持问题导向,基于生态实情,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的落实整改②科学精准地提出监督意见和建议,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③提升当地居民和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创造更高经济效益④政协坚持依法行政,保障该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促进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
这要求我们()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规律③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低碳、绿色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2年12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第三轮第一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将全面启动,此次督察将进一步优化督察方式和程序,各督察组将分别设立联系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此次督察()A.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B.能有效推进环境治理的法治进程,走向共同富裕C.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D.能彻底解决江河污染现状,使江河永葆生机活力5.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屏障建设
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特征及其生态屏障建设邓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和生态建设的关键地区,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屏障。
现代经济意义下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在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目的是要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关键词: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体系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中华民族和亚太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特征长江上游是指从长江发源地到长江干流宜昌段,全长4511km,干流和支流流经青海、甘肃、陕西、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等九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05.9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58.9%,全国陆地面积的11.1%。
截至2000年底流域总人口2.62亿,占整个长江流域总人口的40%以上,该区域是我国藏、羌、彝等少数民族的重要群居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
长江流域因其自然资源富集、经济势能集聚、区位优势显著、发展潜力巨大等优势,成为推动东西经济的“大动脉”和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轴”,也是全国经济布局与资源配置的“核心区”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传输带”。
长江流域的稳定和发展,对于推动西部开发、实现东西共富、促进民族团结与繁荣和维护国家稳定与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长江上游地区素有绿色生态屏障之称,是长江水资源的根基和命脉所在。
这是因为长江上游地处我国一级阶梯向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长江上游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赋予了长江上游特殊的生态环境功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3•【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177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陕南地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森林碳汇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建议,全国人大交由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和我委分别办理,现就涉及我委职能的事项答复如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将制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作为重点改革任务。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供需精准对接、可持续经营开发、保护补偿、评估考核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陕南地区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是秦岭生态卫士,生态地位突出,生态本底良好,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有利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引领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委将综合考虑陕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基础,统筹研究陕南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1.四川生态环境在中国占有特殊的地位长江和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这两条河都流经四川。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除川西北草地的白河、黑河注入黄河外,96.5%的土地均属长江水系。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主要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纵贯全境。
西部天然林主要集中在以上江河水源头和周围山脉地带。
这个区域内的天然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类自身及众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庇护长达6380公里的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国土安全,都具有其他任何工程措施所不可替代的功能,被视为长江的绿色屏障。
四川珍贵的森林资源,是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重要依托。
四川既有丰富的天然林,又有茂盛的人工林,是中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发展的重点省份之一。
由于较长时间以来森林过伐、土地过垦、草场过牧,导致生态严重失衡。
目前,四川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1%。
全省有宜林荒山284.3万公顷、沙质荒漠化土地95.13万公顷和陡坡耕地66.67万公顷亟待治理。
2.实现砍树人向种树人的转变1949年建国以来,国家先后在四川建立大小森工企业70多户,其中重点森工企业22户,形成了采、集、运、销的木材生产体系,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1.2亿立方米,上缴利税近20亿元人民币。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四川省政府作出了“绿化全川”的战略决策,坚持以工程造林为重点,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有效地恢复和增加了森林植被。
目前,全省森林面积达1173.3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4.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初的16.92%提高到24.23%。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川西林区过量采伐,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1998年夏季,史无前例的长江大洪水再次敲响了警钟。
为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国务院的部署,四川省政府决定,于1998年9月1日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这标志着四川林业建设的历史性转折。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思考和建议
保护环 境 作为 经济 发展 和提 高 人民 , 活质 髓的 要 内容 尽 管柯 l 一 f 『 个 的开失. 取得 r ‘ 效 果 + l 能估 定的 f不 L 计过 岛 . 町掉 以轮 心 I 是
步. 现代 文明 有着 丰 互 依存 密 , ¨ 分
棋布 , 经济 棚 发 达 . 别是 中 r 特 游地 Ⅸ 圮为 突 I .是・ 阳经 济最 发达 的位 f 1 I ・
倥 青 I9 9 2年随 荇 海 浦 东 的 人 开 发 .【 采和学 术界 f 提 出 要建 设 k 日r H 江流 域 经济带 的问 题 . 要 将这 个经
义相 当艰 巨 , 只是需 要 赦 k很 长 的 时 问 , 要投 人 大量 人 力 、 力 、 还 物 财
山,决不 是轻 而 易举就 能够 做到 的 田家 “ 十五”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 《 划》中 , 嘉陵 江流域 、 将 金沙 江流域 ,
I . 仃 - : 迁 肃 大批 特人 型 、 型 、 1 大 叶 掣 城 I 群 体 .小城 市和小城 镇 更是 岁 f j
左 右右 都 比较 关心 .重视 长江流 域 的 q 志环 境 .并 采驭 了许 多 手段和 措 施 i 正在积 极解 决 一 方面 要由快 比江 流 『 I 域 的经 济发 展步 伐 , 高发 展的水 平 : 提
理 ,提 高生 态环 境质 量 , : 青不 可偏 顿 贵 在坚 持不 断 . 进度加快 、 把 力度 加 大 , 长 江流域 生态 环境改 善 , 促进 及 经 济的发 腱 和社会 的进 步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95号建议的答复
自然资源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9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6.25•【文号】自然资人议复字〔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06.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6795号建议的答复自然资人议复字〔2021〕27号石丽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支持申报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建议》收悉。
建议对于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该建议由我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现答复如下:一、相关背景情况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为主体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是长江重点生态区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贵州梵净山作为武陵山脉主峰,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梵净山更是因其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于2018年7月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全球保护级别最高的保护地,被誉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绿洲、动植物的基因宝库、全人类宝贵的遗产。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指导工作期间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篇大文章。
”二、我部主要考虑我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努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2021年,中央财政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将贵州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纳入支持范围。
三、已经开展的工作和下一步打算(一)关于武陵山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情况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布局了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将支持开展武陵山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共谋川渝经济发展
动迅速 , 措施得力 , 成绩显著” 对四川省生态建设 , 给予 了高度 评价 。 不可否认 , 长江上游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在我们的现行行政体制下 , 生态建设的实施不是 按流域系统来安排 的, 而是按行政 区来 实施 的; 行
共同构建起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不仅关系到本区域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而且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
1 1
维普资讯
20 07年第 4期
中共四川 省委党校学报
极 为严 峻的形 势 。 四川 和重 庆是 长 江上 游 经 济 带 的核心 区域 。两地 在社会 、 济 、 业 、 经 产 文化 、 历史 、
己行 政范 围 内的各 方面利 益 , 于本 区域 施加 给其 对 他相 关 区域 的不 良影 响 的关 注 因缺 乏 制 度安 排 而
Oc., 0 7 t 20
No 4 .
建 设 长 江 上 游 生态 屏 障 址 谋 川 渝 经 济 发 展
、
罗振 宇
( 中共 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 成 都 6 07 ) 10 1
[ 关键词] 长江上 游; 生态屏 障; 制约难题 ; 对策建 议 [ 摘 要] 四川和 重庆是长江上游经济 带的核心 区域 。两地在社会、 经济、 产业、 文化 、 历史、 资源、 交通诸方 面, 有着 十分 紧密的依存和 互补 关系, 两地合 作共建长江上游 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是西部大开发 战略 的需要, 是双 方经济发展 的需 要。文章针对川渝合作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目前面临地 方政府 “ 经济人” 行为、 区域协作制度缺 失、 经济欠发达和资金缺 乏制约难题, 出川渝共建长江上游屏障的对 策和建议。 提 [ 中图分类号]F 脚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0 55 (0 7 0 0 1 — 3 0 8— 95 20 )4— 0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 低 了 4 %。 6
三 、 有 效 促 进 了 林 业 发 展 。 天 保工程 投资增 加 了农 民劳 务收 入 ,推 动 了特色林 业产业 的
发 展 ,加 快 了 多 元 化 生 态 经 济 发 展 的 步 伐 ,改 变 了 天 保 工 程 实 施 前 林 业 “ 头 产 业 ” 和 重 点 林 木 区 “ 头 财 政 ” 的 局 面 。2 1 年 , 全 省 实 现 林 业 产 业 总 产 值 1 7 元 、农 民 林 业 人 均 纯 收 入 5 6 木 00 5 亿 1 7
元 ,分 别 是 19 年 的 1 .倍 .1.倍 ;实 现 生 态 旅 游 总 收 入 2 0 5L元 , 占 林 业 总 产 值 的 1 .%; 97 4 2 94 6 : 1.t 73 工 程 区 国 有 林 业 单 位 在 岗职 工 平 均 工 资 2 0 3 1 7
元 /年 ,是 天 保 工 程 实 施 前 的 3 。 全 省 林 业 倍
二、有 效改 善了生态 环境 。据监测,全省天保工程管护森林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46 5 0 5 .7
万 吨 、 土 壤 有 机 质 和 土 壤 NPK损 失 量 1 2 .9 吨 、 涵 养 水 源 量 7 2 9 ' ;全 省 森 林 固 碳 能 力 03 3万 0 .3L吨 f 显 著 增 强 ,森 林 植 被 总 碳 储 量 达 7 1亿 吨 ,森 林 提 供 的 保 育土 壤 、 涵 养 水 源 、 固 碳 制 氧 、 积 累 营 60 养 物 质 、净 化 大 气 环 境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和 森 林 游 憩 等 生 态 服 务 功 能 价 值 高 达 14 亿 元 , 约 占 .万 全 国总 量 的 十 分 之 一 。 全 省 5 平 方 公 里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得 到 有 效 控 制 ,近 十 年 来 输 入 长 江 的 泥 沙 万
一
二 三 次 产 业 比 重 由工 程 实 施 前 的6 :6 5 9 2 :i N
整 为 3 :8 2 ,林 业 产 业 实 现 了 单 一 木 材 生 8 3 :4
产 加 工 向 森 林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转 变 , 林 区 生 产
力结构不断优化 。
四、 有效维 护 了林 区稳 定。各地坚持
口 文/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 王平
四 川地 处 长 江 上 游 ,林 地 面 积 3 7 亩 ,森林 资 源 十 分 丰 富 ,生 态 区 位极 为 重要 ,是 长 江 上 游 生 .亿 态 屏 障 的 主 体 。 经 国 务 院批 准 ,四 川 于 1 9 年 9 在全 国率 先实 施天 然林 资源 保 护 工 程 ,全 面 停 止 了 98 月 天 然 林 商 品 性 采 伐 。 1 余 年 来 ,全 省 各 级 林 业 部 门坚 决 执 行 国 家 天 保 工 程 政 策 ,攻 坚 克 难 、真 抓 实 0 干 ,累 计 完 成 中央 投 入 2 4 2 亿 元 , 落实 森 林 管护 责任 32 亿 亩 ,营 造公 益林 86 .3 亩 ,完成 森 0 .4 .3 0 17 万 林 抚 育 8 0 2 万 亩 次 , 人 工 促 进 天 然 林 更 新4 万 亩 ,保 住 了长 江 上 游 这 片 极 其 重 要 的 水 源 涵 养 林 和 7 .3 9
森 林 资 源 的 势 头 得 到 有 效 遏 制 ,森 林 资源 总 量 不 断 增 加 ,呈 现 出 恢 复 性 增 长 的 良好 势 头 到2 1年 OO
底 ,全 省累计调 减商品材产 量3 5 万立方米 ,相 当于 少采伐天 然林 面积7 6 94 0 万亩 ;累计完成人工造
林 L6 . l 亩 、 飞播 造 林 L6 .0 亩 、封 山育 林 5 2 .2 亩 ;森 林 面 积 由 工 程 实 施 前 的 17亿 亩 99 8万 06 5万 0 54 万 .6 上 升 到 2 5 亩 ,活 立 木 蓄 积 由 1 .6L立 方米 增 加 到 1 . 0 立 方 米 ,森 林 覆 盖 率 由2 .3 提 高 到 .亿 3 8{ 6 5亿 42 %
生物基 因库。
四川天保工程成效显著
实 施 天 保 工 程 是 四 川 生 态 建 设 的 重 大 突 破 ,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全 省 林 区 生 态 、 经 济 、 社 会 协 调 发
展 ,取 得 了 显著 成效 。
一
、
有效 增加 了森林 资源。通过大力开展森林植被保护和恢复,工程区长期以来过量消耗
≯
深入 推 进 天然 林资 源保 护 努 力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 长江 上游 生态 屏 障
Adv i th Pr eCt1 o N a] nC_ g e t 0 tUr a n 0 n f a F t R 0uP a C0 tr t r s S e d nS U th o e e c s n C e E 0g_ 1 B er U er ng e V 01 i a r 1 of p C C a r P Ya Z R1 r t e
O O 擐 色 中 一 Ma y
投稿信箱 【 文稿] r e c i @ c n . O1 [  ̄] r e c i a vp.o u. e g e n h na hi a C I [ g e n h n @ i s h n t ] ]
3 .2 4 8 %,实 现 了森 林 面 积 和 森 林 蓄 积 “ 增 长 ” 的 基 本 目标 。 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