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文
2024年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
2024年实践报告大学生幸福观范文幸福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大学期间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产生的满足感。
首先,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心态。
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术上的提升,还要关注个人兴趣和发展。
大学是一个资源丰富、学科广泛的阶段,我们应该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相结合,通过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从而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其次,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
大学是一个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阶段,我们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同时,我们还应该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接受挑战和困难,不断超越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期间充实自己,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最后,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产生的满足感。
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还要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回馈社会、帮助他人,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总之,大学生的幸福观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积极进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产生满足感的心态。
只有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收获真正的幸福感。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故事。
90后大学生幸福观论文
浅议90后大学生幸福观【摘要】“90后”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但“90后”大学生对幸福观的认识不尽相同。
幸福观教育是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于“德性”对“90后”大学生的幸福观建设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仅对“90后”大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能促进高校思想教育。
【关键词】幸福观;90后大学生一、幸福观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幸福,自古以来人们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在伦理学中,幸福是一个道德范畴,表示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惬意的感受和肯定的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幸福是个体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及需要相联系的理想目标得到实现时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状态。
总而言之,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德性理念德性是是一种内在的思想品质,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美,不具任何形态,但却是基于有形的行为去体现出来。
德性是基于道德基础和道德原则相结合地合理形态,是伦理生活的最高层次。
由于通常的伦理学错误地把幸福看成是某种行为的果,于是幸福看上去就像是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和权力。
但是我们其实都知道幸福与利益的根本区别,利益可以分配,但幸福却不可能分配,就像智慧、能力和思想等一样不可分配。
事实上幸福就是生活的成就,或者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则是德性的实现。
利益确实能够带来幸福感,但是却绝对不能代表幸福。
虽然德性是幸福的基础,但光靠内在是没有实质性的,因此,在建设幸福观时要基于德性,同时也要重视教育的实施。
三、90后大学生幸福观面临的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
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一些90后大学生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特别重视自我存在、自我感觉、白我价值,而忽视他人的存在和感受。
自己无论何时都是神圣的,而他人却可以随意践踏,常用自己的欲望驾驭他人,把自我的利益临驾在他人之上。
一些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所属的群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乏认识,事事为自己所想,对他人却漠不关心。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幸福感是人们对于自身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和内心感受的总体评价,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就业、社交以及内心状态都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入探讨大学生的幸福感。
一、学习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幸福感的形成和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习能够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拓宽思维。
通过学习,大学生能够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和提升,从而获得成就感,增强幸福感。
其次,学习还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促使大学生不断反思和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坚持能力。
这种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过程,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二、就业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成功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来源,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
首先,理想的工作能够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擅长的工作时,工作本身就会成为一种乐趣,从而增加幸福感。
其次,稳定的职业发展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获得稳定的职业发展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此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也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情感支持,增加幸福感。
三、社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大学阶段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同学、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
社交交往不仅能够满足人的社会需求,还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认同感,从而增强幸福感。
在学校中,与同学的友谊和互助关系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归属感和支持感。
共同努力学习、一起度过难忘时光,能够减轻学业压力,增加幸福感。
同时,与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拓宽视野,增加人际关系资源,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进而提升幸福感。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
我的幸福观——大学生思修论文引言幸福是人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幸福观更是与他们的心灵状态密切相关。
在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如何培养并塑造积极的幸福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积极心态、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构建自己的幸福观。
积极心态与幸福观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构建幸福观的基石。
大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就业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如何保持心态积极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调整心态。
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参与体育运动或者学习一门新的技能,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放松和快乐的方式,从而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正面思考。
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寻求帮助,并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巴尔扎克曾说:“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大学生才能更加坚定地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适应能力与幸福观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构建幸福观的重要能力之一。
大学生步入大学阶段,面临着环境的改变、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调整等一系列挑战,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需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学生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逐渐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同时,大学生还需要与新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其次,大学生需要学会适应挫折与失败。
大学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
大学生应该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适应能力,提升自我幸福感。
人际关系与幸福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幸福观的重要保障。
大学是一个人际交往频繁的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与幸福感的提升。
首先,大学生需要主动与同学建立友谊。
大学生幸福观初探论文(2)
大学生幸福观初探论文(2)大学生幸福观初探论文篇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初探》摘要:本文阐述了幸福的含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与大学生们幸福观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探究了大学生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和就业等三个方面,进而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最后,就培养大学生合理幸福观的主要途径、方法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内涵;特征;途径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本性。
帕斯卡尔曾说:“人都追求幸福,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
”然而,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般认为,幸福是人们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候的状态,是一种由心而生的、长时间持续对生活充满快乐幸福的主观感受。
幸福感有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物质水平已经变得丰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了不少,然而,很多人却变得越来越苦恼,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大学生群体是天之骄子,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承载着中国的理想和希望。
当代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在是否幸福这一问题上,他们又是怎样一种情况?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幸福感?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些初步讨论。
一、大学生幸福观的特征大学生幸福观是大学生在自由状态中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主要生存状态。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内容上的时代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据此原理,社会形势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幸福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住房难”等一系列难题,使大学生们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成功、创业等时代性的话题,使很多的大学生忽视精神上的需求而越来越趋向功利,他们把物质上的满足与否来作为衡量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
2.目标上的超越性。
如何树立幸福观论文
如何树立幸福观论文每个人眼中的幸福都不一样,那么要如何树立幸福观呢?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如何树立幸福观论文吧!如何树立幸福观论文一、幸福的含义及其理解幸福观是入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幸福观是什么呢7较普遍的解释是“人由于目的和理想的实现而产生的满足感,是对整个生活状态的愉快感受。
幸福规则是对这种满足和感受的内容、意义、地位、个人幸福与社会(集体)、他人幸福的关系以及追求幸福的道路和方法等的理性认识。
”实际上,幸福的内涵是极为丰富。
它不仅包括物质享受上的满足沈而且包括精神上健康、完美的愉悦感不仅包括情感上的快慰,而且包括理性上的称心如意。
幸福不同于短暂的快乐,而是一种持久的感受,对人生的深刻体验。
一句话,幸福是人们对生活予以综合认识、评价以后,获得的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是对人生的深刻而快乐的体验。
幸福,就其内容而论,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分层次的。
从个人得失去考虑是否幸福,以优越的生活、尽情的享受为幸福,这是低层次的。
如有的大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幸福,以有个好工作为幸福,以找个漂亮、潇洒的对象为幸福,等等,虽然这些追求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毕竟是狭隘的,属低层次的。
在追求个人、家庭幸福的同时也为别人、集休、人类的幸福考虑,这种幸福论者,层次较高。
能否正确认识幸福,正确对待人生的幸福层次,是表明―个大学生是否高尚的标尺。
自私自利者,总是否认排斥人类幸福论和人生高层次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上,甚至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公或损人之上。
品德高尚者却不会把低层次的幸福当作自己的目标去孜孜追求。
二、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好几项关系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要特别注意三对关系的处理。
(一)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的关系幸福,按其享受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幸福与集体(社会)幸福;自我幸福与他人幸福。
这几种幸福之间,既是统一的、―致的`,有时也存在冲突和矛盾。
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可以避免痛苦,减少不愉快而且还能获得更多、更大的幸福。
论幸福的议论文 议论文我的幸福观
论幸福的议论文引言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追求方式可能不同。
本文将探讨幸福观,并以个人的幸福观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幸福的定义与含义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涉及到个体对人生的整体满足感和快乐感。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定义和含义可能截然不同。
有的人认为物质财富和地位地位是幸福的来源,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个人的幸福观我个人的幸福观是基于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
对我来说,物质财富和外部成功不是唯一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快乐。
我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与身体身体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享受生活的乐趣。
因此,我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保持身心的健康。
2. 家庭与人际关系家庭和人际关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能够给我带来温暖和安全感,让我感受到幸福的力量。
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和珍惜这些关系,与家人和朋友相互依赖和共同成长。
3. 追求梦想和个人成长追求梦想和个人成长是我幸福的重要来源。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我能够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化,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坚信只有不断进步和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4. 心灵的宁静与内在的满足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满足对我来说是追求幸福的重要元素。
通过冥想和深思熟虑,我努力保持平衡和积极的心态,避免外界的干扰和消极情绪的困扰。
内在的满足来自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持续关注和珍惜。
幸福的实现实现幸福需要一系列的努力和行动。
以下是我个人努力追求幸福的一些方法和建议:1. 培养积极的心态心态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
保持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这将帮助我们战胜各种挑战,并保持幸福的状态。
2. 珍惜和维护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幸福的影响巨大。
我们应该珍惜和维护与亲人、朋友以及社交圈子的关系。
幸福教育论文
幸福教育论文幸福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引言:幸福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
本文将探讨幸福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以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幸福教育的实施。
一、幸福教育的重要性1.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之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根深蒂固,幸福被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之一。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和素质。
2. 幸福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 幸福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建构幸福教育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正确认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 幸福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幸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学会友好相处、互助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5. 幸福教育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幸福教育强调全面个体发展,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幸福教育的实践方法1. 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营造亲密相处、尊重与关怀的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合理表达和控制情绪,从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通过让学生进行日记写作、个人成长规划等活动,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逐渐认识自己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4.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俱乐部,鼓励学生参与兴趣爱好的培养,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和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情感体验,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它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拥有着许多能够带来幸福感的机会和资源。
本文将从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探讨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提出一些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首先,学业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成绩、获得老师认可和同学尊重,是带给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也会让大学生感到满足和快乐。
因此,建议大学生要积极投入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争取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其次,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家人、同学、老师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和安全感,从而提升幸福感。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大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沟通有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身处在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交环境中。
与他人分享快乐和烦恼、互相支持和鼓励,可以让大学生的幸福感得到充分满足。
再次,自我认知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大学生需要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条理和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认知和提升,大学生才能在内心深处找到真正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幸福感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验。
通过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大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和有意义。
希望大家都能在大学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过上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大多数人认为幸福是指物质的满足和安定的生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新审视幸福的概念,并追求心灵上的满足和成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
一、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与以往相比,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他们渴望通过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以及培养自己的技能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能力。
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这种追求个人成长的幸福观,鼓励大学生不断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不再将幸福局限于个人享受,而是更加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和交流。
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组织和社交聚会,结交更多的朋友和同伴。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大学生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增强幸福感。
三、平衡工作与生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来说也至关重要。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学生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
为了追求更好的前途和发展,他们往往加班加点,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然而,这种追求工作的过度,可能会导致身心健康的问题和幸福感的下降。
因此,当代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快乐和幸福。
四、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来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
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学业压力,而是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培训课程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无论是音乐、绘画、运动还是摄影,当代大学生都追求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实现。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增加幸福感。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追求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物质满足和安定的生活。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长,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平衡工作与生活,并且积极追求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论文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论文[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
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的追求。
培育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高等院校大学生幸福观培育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的就职演讲主题就是幸福。
德鲁·福斯特认为,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的根本追求。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现在负责。
幸福是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同时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与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
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第一,对幸福内涵的理解直观。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就是有一定的付出而获得充分的享受。
他们认为别人追求幸福具有合理性,却不能够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幸福的一部分。
付出而享受天经地义,但付出得多与少,享受得好与坏,在大学生的心中却没有尺度。
换句话说,当代大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我行我素,别人的幸福与己无干。
这种狭隘的幸福观势必会使得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可能为了自身的幸福而去损害他人的幸福。
第二,对幸福目标的界定直白。
当代大学生中对幸福的认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倾向。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倍受呵护,随着改革开放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一些人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欲望不断膨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他们除了追求感官刺激与快乐以外,没有培养足够的追求幸福的意识,也缺乏追求幸福的能力。
第三,对幸福价值的追求直接。
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得当代大学生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意识,崇尚“知足常乐”的价值取向,对于幸福缺乏主体创造意识。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
大学生幸福感论文大学生幸福感大学生幸福感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主观感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在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幸福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幸福感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加深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理解,并为大学生提升幸福感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大学生幸福感的内涵大学生幸福感的内涵是多维度的,包括个体的主观感受、生活满意度、情感状态等方面。
在学习方面,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学业压力、学习氛围、教师的指导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在生活方面,大学生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社交网络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幸福感。
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学生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的稳定和和谐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来减轻学业压力,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2. 社交支持: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获得来自家庭、朋友和恋人的支持和关爱,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交活动和提供人际交往的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更好的社交网络。
3. 成就感:取得一定的成就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成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提高幸福感。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励大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
三、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方法1. 增强自律意识: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努力实现它们。
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自律意识,从而增强幸福感。
思修幸福观论文(小编整理)
思修幸福观论文(小编整理)第一篇:思修幸福观论文论文标题: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一、幸福的真正内涵“人类在对幸福的永恒追求中进步。
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
这种现实的、活生生的探究史表现在理论形态上,就是幸福思想的发展史,这也即意味着幸福思想的发展史从一个特定侧面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文明进化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批判、自我提升、趋向圆满的求索历程。
”[3]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对幸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德行即幸福这是人们对幸福最古老的认识之一”[4]、“道德即幸福”是中西方文化的主导观点。
早在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这一观点。
有“基督教叔父”之称的塞涅卡更是反复强调,“快乐不应是追求德性的目的,德性本身就是幸福”。
[5]这一观点认为,道德本身就是幸福,有德就有幸福,失德便无幸福可言。
因此,道德高于幸福,道德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人一旦到达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便纷至沓来。
这一观点在西方以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和基督教伦理学为代表。
他们认为,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快乐,而在于德性,感官的快乐和财富是身外之物,只有灵魂的完善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
中国的儒家则认为,幸福主要存在于人的内心,是道德完善的结果。
“反身而诫,乐莫大焉”,只有道德修养和践履,才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也才能得到至上的幸福与快乐,所谓“仁者无忧”,“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这种观点把德性本身当作人生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幸福当作追求的结果,把精神上尤其是道德上的需要看作是真正的幸福。
“德行即幸福强调在幸福中精神升华的意义,弘扬了人的理性、灵魂、精神在人生价值中的作用,这一点是合理的。
但将幸福与德行等同,轻视人的现实物资生活,它的逻辑归宿必然是轻视人的肉体存在,否认人的现实物资生活权利的正当性、善性,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成为少数统治者奴役人民的精神工具。
漫谈幸福观议论文作文7篇
漫谈幸福观议论文作文7篇漫谈幸福观议论文【篇1】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幸福标准,有的人说,幸福是可以每天看电视;有的人说,幸福就是能玩上几个小时电脑;还有的人说,幸福是人生的追求。
在我的心里,我的幸福标准是由无数的令人拥有奋斗的目标而形成的。
我的幸福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奋发图强。
在成绩上,我要做的门门优秀,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个信念,已经深深地埋在了自己的心底。
从某些方面来讲,成绩的衡量标准是分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关键是看有没有学懂,收获了那些知识。
“知之而知之,不知为不知。
”就说明了其中的道理。
假如我能像孔子、老子、爱因斯坦那样知名的人物,我相信,我自己和我的父母会为我感到汗颜与骄傲。
我的成功就是我的幸福。
我的幸福是拥有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快乐的童年。
我希望,我的快乐能陪伴我走过每一个春秋。
我的童年是那么得纯洁、芬芳。
我想,每一个人的童年世界都是多姿多彩,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我的幸福是积极乐观,阳光快乐的`成长。
就像那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深深地扎入了我的心。
在脑海里,想着:人世间怎么有那么多神秘的事情呢?有喜、怒、哀、乐;人生的酸、甜、苦、辣;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快乐、忧愁、悲伤、懊恼等等有说不尽得事情。
我会把人生的各种挫折当作人生的调味剂。
我只想快乐地过着每一个春夏秋冬。
我的幸福是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进步。
我崇拜的偶像是发明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我决定以后当物理学家。
当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后,一定会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军。
我要一个个实现我的目标,直到我寿终正寝的那一刻。
我一定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我的心里一定要充满着善良、乐观、美好的人生态度。
从现在起,我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使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让自己活得美好而幸福的人生。
漫谈幸福观议论文【篇2】幸福就是口渴时的一杯水,幸福就是炎热时的一股凉风。
——题记清早起来,天就阴得厉害,我急忙背起书包,往车站跑。
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落在我身上。
浅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摘要】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观。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度不足、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与现实生活相分离等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开辟多种多样的幸福观教育实现途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问题;对策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大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中的优秀群体,自尊心强且情感丰富,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尤为强烈和执着。
当前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但是,由于受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幸福有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对追求幸福的途径也有不同的设想。
没有正确的幸福观,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当然也难以获得幸福。
人人都向往幸福,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幸福的感知和获得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因此,对于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开展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感知和认识真正的幸福、能够正确地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意义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愉悦和精神满足。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观念、追求幸福的途径的看法、标准,它产生于一定的文化中,以一种主观的形态起作用,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是产生并形成幸福感的关键。
幸福观与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比较稳定、深层次的、系统化的价值选择体系,是幸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想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幸福感具有导向与动力作用。
对幸福的感受、理解、追求和创造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虚心学习和修炼。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塑造积极幸福观念方面的重要性。
随后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幸福观的促进意义,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的重要性,并为相关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幸福、教育、现状、作用、实施方式、效果评估、促进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质量生活,更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大学生的幸福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
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幸福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幸福观的培育是当下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条件的满足,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关系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育大学生的幸福观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情绪调节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大学生可以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更好地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和谐发展。
研究大学生幸福观培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浅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
浅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论文摘要】:作为90后的当代大学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但幸福感却没有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甚至在下降,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在当今高校,部分大学生过多追求物质幸福而忽略了精神幸福,存在着病态的幸福观。
培育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高等教育幸福感叔本华认为:“如果人因此一味追求财富,心灵上就会一片空白,结果是对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更麻木不仁。
他们的理智的高度幸福既然无能为力,就只有沉迷在声色犬马中,任意挥霍,求得片刻的感官享受。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认为,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的根本追求。
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现在负责。
幸福是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同时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与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
一、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认为,幸福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考试门门不挂科;有的学生认为,幸福就是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还有的学生认为,幸福就是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充实自我。
由于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境遇中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的感受,往往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学术界至今对“幸福”也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定义。
然而,“幸福”本身也是存在共性特征的,即对个人具有重大意义的欲求得到实现后获得的一种主观感受和美好的心理体验。
首先,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幸福的获得虽然要以一定的外界条件为基础,但最终是出于人自身的感受和态度。
人们是根据自身认同的观念来感受幸福的,外界的物质标准并不能衡量幸福的程度,而强加的价值观念也无法让人产生幸福的体验。
费尔巴哈说:“一个陈腐的真理是:我们并不把经常不断享受的东西感受为幸福,并加以珍重,一个陈腐的真理是:为了认识某种东西是幸福,最好我们先丧失了这种东西”。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
大学生幸福观论文大学生幸福观幸福,是每个人心中最向往的状态。
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观更是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幸福观,从多个角度剖析幸福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幸福感的途径。
一、幸福的内涵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难以用简单的定义来界定。
对于大学生而言,幸福可以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两个层面。
物质幸福包括拥有足够的经济保障、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
而精神幸福则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心理健康的平衡以及对生活的满足感。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来自学业的压力,包括学业成绩、就业前景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焦虑,从而影响其幸福观。
2.人际关系:大学期间,大学生与同学、室友、老师等有着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而冲突和矛盾则可能对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
3.社会支持:大学生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也是影响幸福观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4.个人发展:大学期间,大学生面临着自我成长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他们的追求、目标和成就感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幸福观。
三、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途径1.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心态,正向思考问题,以充满希望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2.树立适度的目标:在追求目标时,要合理设定自己的期望值,避免过高的要求给自己带来过大的压力。
3.关注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提升身心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强幸福感。
4.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多参加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升。
5.寻求心理支持:如遇到困难和挫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朋友的帮助,分享自己的心理压力,获取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幸福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以及个人发展等。
为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态度、设定适度的目标、关注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寻求心理支持等方式来增强幸福感。
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摘要:幸福是人类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物质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幸福感危机。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德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现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幸福观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1]教育促进人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人更好地明白幸福的本质涵义,即幸福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全社会青年人思想发展的主流,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既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育界,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教师要使自身的幸福感在与学生的‘对话’、’共享’过程中顺利实现‘移植’,充分展现教育的本质”。
[2]一、幸福的科学内涵“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幸福追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3](P.11)。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心灵活动。
”因为“合乎德性的活动所导致的快乐比任何其他快乐都更美好、更高尚、更令人快乐。
而最美好、最高尚、最令人快乐的就是幸福。
”[4](P.54)他们把有道德看作是实现幸福的唯一途径,把幸福看作是道德的最终目的。
认为只要人们努力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幸福也就会纷至沓来。
实际上,“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它是人们对人生的反思中的完满的存在,并且它不仅仅是人的主观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文
摘要:课堂是学生系统接受太极拳学习的一个主要场所,太极拳功夫高低和感悟的深度需要时间的积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精太极拳,学好太极拳理论知识,深刻体会到高深的太极拳拳理是很难实现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可以弥补课堂上时间不足的缺陷。
1.前言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观中的一种特殊表现。
幸福观不仅仅是对幸福的一种认识,它还决定人生幸福道路的方向,关乎着人的终身幸福。
健康的幸福观是人们追求幸福道路上的指示灯,是人们保持良好心态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保障,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质量。
值得思考的是,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的国民幸福指数不升反降。
经济学家伊斯特林对中国1990-2010年生活满意度的调查中指出“在过去20年里,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满意度呈急剧下滑的趋势”。
[1]反映出我们精神生活和物质条件严重比例失调的事实,精神的空虚导致人民幸福观的模糊,幸福目标的确立极大的受到物质层面的影响,拥有名利和充分自我享乐成为当今社会幸福观的主流,真、善、美越来越不受到重视。
“人生的不幸大多在于其幸福观的错位和缺失,对幸福观及其幸福准则的灌输和培育是精神健康的关键。
”[2]中国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对幸福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对其生活的质量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幸福、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对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起到
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2.太极拳在幸福观养成中的作用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众多拳种中的一支,它包涵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其缓慢的运动方式和显著的健身效果为广大人民群众青睐。
从太极拳创造开始,就已经不仅仅是以健身为唯一目的而存在,追求健康、幸福是太极拳的终极目的,从它自身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其追求着内心的平静和精神上的超越就可以看出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淡化技击功能注重修炼内心的重要特点,幸福的问题就是对如何使内心达到满足状态的考虑,对满足的评价是以内心目标的设定即欲望的内容和程度为标准,实现满足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多有时少,都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甚至灰心,扫清这些挡在通往幸福通道的绊脚石还需要从控制情绪、保持积极心态中寻找。
“外求的人生只是涂饰而已,像追逐物质的影子,在不断扑空,人也就永远不会有幸福可言。
只有内求的人才会在不断的心灵洗刷中变得充实崇高,幸福也会如影相随。
”[3]太极拳深含着儒家和道家的文化精髓,是摆脱杂念增强心理控制的内心修炼术。
培养幸福观只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幸福的体验是关键,当学生身心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了健康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健康的幸福观才会有认同,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培养才会有很大的可能。
幸福观的教育虽是思想上的教育,但是幸福观的养成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变为自己的观念,这其实是还一种实践性教育。
太极拳正是动作与文化的结合,既有实践表现又包涵思想文化内涵,它追求的
终极价值是教化人,塑造人格。
“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内在精神人格的养成完美,而非单纯的知识性教育……武术所关注的是对人的心灵能力的整体塑造,通过感性的身体运行形成对人的血气、情感、身躯和欲望趋向进行涵养,并使他们相互融渗、化通,从而使习练者受到一种全面的教化,获得一种新的创造性的品质。
”[4]通过太极拳独特教育职能,将太极拳文化内涵展现在学习者的面前,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体悟着大自然美、阴阳互动太极哲理、行云流水的美感,武德的魅力,以及品味着一份劳动一份功夫的幸福感悟,感受延伸至每个人的生活,在这个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世界里,一点一滴的体会着太极拳背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儒家的‘德福一致’和道家的‘合于自然’”。
[5]通过太极拳这门武术拳种最终将中国传统的幸福观最终内化为自身的幸福观,对于社会大众的幸福观教育和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3.太极拳在幸福观教育中实现路径
3.1培养高素质太极拳教师
太极拳技艺追求无有止境,其理论深度更是博大精深,太极拳教师要不断练习太极拳、提高技艺水平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感悟太极拳深邃的文化内涵,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对于太极拳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也同样不能忽视,作为太极拳教师,学生的榜样,其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学生思想,对于学生认识和感悟太极拳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
太极拳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理论水平、道德品质,达到示范动作潇洒飘逸、
理论知识渊博,教学方法有效,人格品质高尚,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使学生能愿意学练太极拳,积极主动参与太极拳教学。
3.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对太极拳的练习兴趣
由于太极拳柔和、舒缓、复杂的动作特点,与西方激烈的体育项目相比不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很难激发学生练习热情。
如果大学生对太极拳没了兴趣,幸福观的教育也只能成为空谈。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练太极拳首先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固定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
比如讲解太极拳招式的用法和解释招式名称由来;运用多种练习方式,有分解练习,成套练习,单人练习和分组练习等;多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进步多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增添教学直观生动性,引起学生学练太极拳的兴趣。
3.3改革太极拳教学目标和考核评价体系
单一的太极拳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较为深刻的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应改变注重动作技术要求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合理调整太极拳课程内容比重,增加理论课的上课次数,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或掌握太极拳理论知识。
将其理论知识放入课程的考核内容,增加太极拳理论笔试内容的考试,将其定为大学生全面考核中的重要内容,与大学生的学位和奖学金挂钩,同时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学反馈获得教学效果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对学生考核即重结果也注重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传统的幸福观。
3.4引导大学生对太极拳文化内涵的理解
太极拳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把中庸和谐的处事之道,阴阳辩证的古典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融入到太极拳当中,其中涵盖着儒、释、道多种传统文化思想的内容,在教授太极拳当中,文化思想的灌输与拳术的教习需同时进行,文化思想是抽象的概念,不易被学生理解,讲的不好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授技术课时,将理论穿插到肢体讲解当中,
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到太极拳的技击的奥妙,心静的感觉,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拳理知识多与学生实际结合,运用太极拳理论知识处理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感知和传统幸福观的认同。
3.5积极开展太极拳课外活动
课堂是学生系统接受太极拳学习的一个主要场所,太极拳功夫高低和感悟的深度需要时间的积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精太极拳,学好太极拳理论知识,深刻体会到高深的太极拳拳理是很难实现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可以弥补课堂上时间不足的缺陷。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太极拳讲座,大力宣传太极拳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幸福观教育渗入到讲座中。
发挥武术协会职能,组织太极拳锻炼和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练太极拳氛围,使学生能自愿自觉的练习太极拳,使学生有时间慢慢体悟拳中的奥妙。
开展太极拳的研讨会,给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交流机会,提高技艺水平,加深对太极拳拳理的理解。
通过讲、练、悟的方式,提高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幸福观的认识,让学生接受并成为自己的幸福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军.中国人幸福感为何下滑[EB OL].http:///story/001044879,2012.6.6
[2]何宝林.中国人的幸福观与精神健康[J].理论月刊2009,6:35-37
[3]陶继新.心灵和谐:人生幸福的源泉[J].师道,2012,7:1
[4]王岗.中国武术:一种追求教化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3:29-32
[5]蒋颖荣.中国传统文化的幸福观[J].传承,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