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鸦片战争前后的金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商品经济发展以及银钱并行流通的 货币制度,促进了钱庄在数量、规模和业务方 面的继续发展,并出现了银号这类机构。 ☆清朝前期产生了专门从事白银熔炼业务的银 号。
☆18世纪中叶以前,钱庄从事货币兑换,银号 从事银两熔炼。此后,钱庄、银号业务从货 币兑换、熔炼银两,扩展到了吸收存款、发 放贷款、发行可兑现银钱票等业务,演化为 信用机构。银钱票的发行流通,活跃了市场,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wk.baidu.com
☆ 清代也像明代一样,铸造铜钱,并将本朝的铜 钱也称为“制钱”。其制度为: ☆铸币权集中于政府,但又实行中央与各地方政 府分散铸造的政策。清朝前期,制钱是由国家 专设的铸币机构(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 省局)铸造的,民间私铸铜钱是犯罪的行为。
铜钱的流通
▶雍正以前的铜钱 ●入关前曾铸造满文的天命汗钱、天聪汗钱 和汉文的天命通宝、天聪通宝。 ●入关后,铸汉文年号钱,道光以前都作 “通宝” ●道光以前的官铸钱都是小平钱,因此清朝 只以官铸小平钱为制钱。咸丰时铸的大钱 等都不属于制钱的范畴。
二、清朝前期的货币制度及货 币流通概况
★ 清朝前期承袭明朝中后期形成的银钱并
行的货币制度。清朝后期币制有新的变化, 1900年用铜元取代铜钱,仍是银铜并行的 币制,1910年才确立“元两并行”的银本 位制。
★清代也像明代一样,铸造铜钱,并将本朝 的铜钱也称为“制钱”。其制度为: ☆铸币权集中于政府,但又实行中央与各地 方政府分散铸造的政策。清朝前期,制钱 是由国家专设的铸币机构(户部宝泉局、 工部宝源局、省局)铸造的,民间私铸铜 钱是犯罪的行为。
经营传统的消费性的高利抵押和质押放款、 信用放款以外,还有某些经营性的放款, 并吸收公私存款、发行银票和钱票等信用 货币,兼营军粮贸易、货币兑换等业务。
☆ 清朝前期的当铺与官府联系紧密,是官府
和大小官僚的公私资金赖以存放款生息的 信用机构。俗称“发典生息”。 ☆清朝前期的当铺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信用 机构和政府平抑银钱比价、调控货币流通 与金融的政策工具。
◆清代前中期典当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私营 当铺(在官府领帖和非法开设的私当)的 兴盛超过了明代,而且在清朝雍正时期, 产生了分别隶属于内务府和地方军政机关 的官营当铺。
◆清代典当业更加发达,出现数量众多、资 本规模不等的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和 巨型五类当铺。
◆典当业是晋商经营较早的行业,其中灵石、 介休、孝义人尤为擅长。清代全国开设典当 最多的省份是山西。康熙三年(1664年)全国 有当铺2万多家,其中晋商开办的就有4695 家。据资料统计,雍正二年(1724年),山 西典当数位居全国第一,共有2602家,约占 全国总数的26%;乾隆十八年(1753年), 全国共有当铺18075家,山西省则5175家, 占全国总数的28.6%。
★ 清朝前期继承和发展了明朝中叶以后确立 的银两制度,规定白银的法定通货地位。 ☆清政府规定征税起点在1两以上者必须纳银, 1两以下者商民自行决定用银或钱缴纳;规 定1:1000的银钱比价;规定纹银为白银的 标准成色;政府会计用白银核算。
☆清政府对银两的铸造与发行实行自由放任
政策,允许各地官营、私营银炉自由铸造, 致使银两名称、形式、重量、成色不统一, 需要当地公估局鉴定银两的成色和称量其 重量并打上印鉴才能流通。事实上每次交 易都要重新鉴定成色和称量其重量,交易 成本高,难以通行。
◆与前朝一样,清朝政府也对典当业有管理: ☆清政府对收当的当铺因为失火、被盗、被 劫得赔偿作了规定,还针对当铺经营中的 陋习颁布了禁令。 ☆清政府也规定经营典当业要领帖纳税。 ☆清政府也规定典当利率高限是月息三分。
★新的信用机构产生并初步发展
☆为了平抑银钱比价,清朝前期设立了官银 钱局行号等官营的货币兑换机构。
落后的银两制度
(一)实银两 实银两是交易时接受的现银。 ◆实银两是交易时接受的现银。 实银的种类、名称、 1、实银的种类、名称、重量 • 实银种类繁多 , 形式不定 。 实银铸成锭 , 实银种类繁多, 形式不定。 实银铸成锭, 有的形似马蹄, 有的状如纺锤, 有的形似马蹄 , 有的状如纺锤 , 有的像馒 头 , 还有不成形的散碎银。 它们都各有其 还有不成形的散碎银 。 然可统称为“ 元宝” 宝银” 名 , 然可统称为 “ 元宝 ” 或 “ 宝银 ” 。 宝 银的重量不等, 大锭有50 50两 中锭10 10两 银的重量不等 , 大锭有 50 两 , 中锭 10 两 , 小锭只有几两,碎银不足1 小锭只有几两,碎银不足1两,使用时依重 量计值。 量计值。
★ 清朝实行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因为对外
贸易的顺差和逆差而出现了银贱钱贵和银 贵钱贱等货币比价波动和货币替代问题,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发生作用,影响经济 社会的稳定。
三、清朝前期的信用形式、信 用机构及其创新
◆ 清朝前期的信用也分为传统的消费信贷和 生产经营信贷,后者发展明显。 ◆清朝前期的信用也分为民间信贷和政府信 贷,政府信贷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 朝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实行的“生 息银两”制度,即政府用官款(银两)设 立的信贷基金去放贷取息的政府信贷制度。
★ 清朝前期历经四十多年战乱后出现了康乾盛世, 商品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重 新出现,货币和信用也有了新的变化:清代前期 (1853年之前),政府纸币逐渐退出流通,白银 取得了法定货币的地位,并与铜钱并行流通;传 统信用机构出现创新,账局、票号等传统银行相 继产生; 民间发行的会票、银票、钱票、当票、 商号的兑换票券等信用工具盛行,其使用进一步 扩大。
收支差额及国外白银内流增加(导致银贱钱 贵)的情况逐渐扩大制钱的铸造规模,此外, 从雍正朝开始设立官银号来平抑银钱比价以 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使得18世纪中叶以 后京省各铸币局年铸钱量高达30亿文以上。 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国内银钱数量的增多,推 动了物价的上涨。这种情况可用大卫.休谟 的黄金——价格流动机制理论来解释。
乾大当铺
乾隆三十年天顺当铺的马灯和书柜当票
嘉庆年间(左)和道光年间宽泰 当票(右)
◆清朝前期当铺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 ☆鸦片战争前,在商品经济发达、资金需求 较多的南方地区,典当业曾经出现了银行 化的征兆,即出现了典当铺向收购丝茶的 商人发放经营性贷款的某些个案,但没有 能够完成该进程。
☆ 清朝前期的当铺业务范围有了扩展,除了
◆账局、票号等私人银行产生: ☆清朝前期远途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中国最早 的私人银行——账局。 ☆账局的局限性和商业汇兑市场的发展又产 生了第二类私人银行——票号。
日升昌票号
蔚盛长票号(左)与日升昌票号会 票(右)
• 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动地对外开放。在战 后的最初20年,除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 波、上海五口外,中国的社会变化并不大。期中 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从咸丰十年(1860年) 底起,清政府决定扩大对外开放,开始了洋务运 动,引进西方技术用于军事和民用生产。同时西 方的观念和学说也在中国传播,中国的资本主义 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 中国的资本主义化为目标,但在资本主义列强的 压迫和剥削下,中国只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
☆清代使用较多的虚银两有上海的九八规元; 天津的行化银;汉口的洋例银;营口的过账 银(炉银);库平银等其它以平砝名称表示 的银两计算单位。 ☆清代的银两制度是一种落后的称量货币制 度,它具有不便携带,容易损耗,各种银两 成色、重量不统一、难以辨识和通用,交易 成本高等问题。
☆清代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与白银供给的增多 有关。清代白银的供给来自两个方面:一 是中外贸易顺差导致外国白银(银元)大 量流入;二是国内银矿产量增加。
组员:黎亿基 朱方健 黄炯锐
李俊杰 邹颖聪
努尔哈赤(左)与皇太极(右)
▶历史背景
☆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 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 南)建国,国号金,史称后金。太祖(努 尔哈赤)天命三年(1618年)开始进行反 明战争。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 (太宗)在盛京(今辽宁沈阳)改国号为 清。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领 兵入关,建立了统一的清朝。
☆ 通过收购社会铜材、进口洋铜和开采滇铜, 并以滇铜的开采为主来建立一整套的币材 供应体系。 ☆注意保证制钱铸造质量。规定由户部钱法 堂负责检查京省各铸币局所铸钱币样钱的 质量,并以合格样钱作为各省铸造钱币的 质量标准。如果各省铸造的钱币质量与样 钱有偏差,则处罚相关管理人员。
☆制定制钱投放的渠道、方式。通过搭放兵饷、 搭放公费、制钱出易等方式投放制钱。依据 银钱比价、铸造数量决定之前的投放规模。 ☆采取措施保障制钱的流通地位。做法是收买、 取缔或利用前代的旧钱、南明小朝廷和三藩 的伪钱、各种私铸小钱、流通到境内的外国 铜钱来促进和调节制钱的流通,维持银钱比 价。
▶银两制度 1、大数用银,小数用钱。 ☆ 后金建国时即以银为货币,入关后实行银 钱并用的政策,顺治三年(1646年)禁止 使用假银和低银。 2、白银仍是称量货币。 ☆ 以纹银为标准银,实际使用的各种成色的 银都折成纹银计算。据后来推算,纹银成 色 应 为 9 3 5 . 3 7 4 ‰ , 即 每 1000 两 纹 银 含 935.374两纯银。 935.374两纯银。
☆限定京城铸币局和各省铸币局所铸制钱的流 通范围,前者在京畿地区流通,禁止外运; 后者在本省流通,无法自行铸钱的地区由制 钱充裕地区的省铸币局协拨,以便维持1两 白银=1000文制钱的官价 。 ☆在中央与各省设置完备的钱币铸造管理机关, 配备专门的总管、具体分管和监察人员。对 工匠实行严酷的管制措施以保障制钱的铸造。
◆清朝前期的信用仍然具有高利贷的性质,银 钱借贷的利率一般是月息二三分,实物借贷 的利率一般是月息三五分。 ◆清朝前期的高利贷有财产担保(抵押和质押) 借贷、信用借贷以及期买或预押农作物的形 式;信用借贷分为借款人自身信用借贷和第 三方信用担保借贷两种形式。 ◆清政府在《大清律例》中对高利贷有月息不 过三分和借贷利息总额不得超过借贷本金的 法律限制。
☆ 清政府铸造了多种面值大小、金属含量轻
重不同的制钱,致使银钱比价不一而且波 动,币制较为落后。 ☆注意维持银钱比价,防止民间私铸和熔毁 制钱。办法是多次调整制钱的金属重量和 成分或铜的成色,铸造多种重量(一钱、 一钱二分、一钱二分五厘、一钱四分)和 颜色(黄、青、红)的制钱。
☆ 规定白银1两=1000文制钱的官价。根据国际
▶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 ☆清初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实行海 禁。康熙十九年(1680年)开放山东海禁。 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后开放江苏至广州 的海禁。除海禁期间外,白银继续从海外 流入,外国银元逐步扩大在中国的流通。 ☆外国银元的流入,是中国产生了新的货币 单位圆(元、员、块)、角、分。乾隆时 已有“圆”和“员”,嘉庆二十四年 (1819年)已有“块、角、分”的记载, 包世臣在《己卯岁朝松江即事》诗注中说: “吴市洋钱以块记,每块分十角,角分十 分。”
☆清代的银两还分为实物银两和仅作为记账单 位和清算标准的虚银两。与实物银两一样, 虚银两也具有区域地方性,各地的虚银两成 色虽然在本区域范围内实现了标准的统一, 但是虚银两的成色标准在各区域间并不统一。 ☆虚银两最早是纹银,起源于康熙时期,是清 政府法定的银两标准成色:935.374‰,即每 1000两纹银含935.374两纯银。
1627年后金皇太极铸“ 1627年后金皇太极铸“天聪汗 钱”
大清顺治通宝
清初吴三桂铸“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 宝”
大清康熙通宝
大清雍正通宝
大清乾隆通宝
大清嘉庆通宝
大清道光通宝
★清朝前期,吸取了金朝和明朝滥发纸币造 成通货膨胀和社会不稳定的教训,对纸币发 行很谨慎。仅在顺治帝统治期间的1651—— 1661年间发行过总计128万贯的纸币,以后 至鸦片战争前在没有发行过纸币。所以明朝 中期至鸦片战争前,政府纸币逐渐退出了流 通,但民间发行的信用货币一直在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