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排水能力致使城市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及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大暴雨以及极端暴雨天气的次数、频率、强度也在逐年上升,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多年不遇的大到暴雨,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为此,加强城市内涝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
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有气候灾害的缘故。但主要是排水设施规划和建设滞后,在调蓄水、行洪排水主渠道、排水管网方面基础设施硬件不到位、不健全、不完善。
1、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城市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能够跟上,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排水能力小,一遇特大暴雨,内涝无法及时排除。新建的城区、工业园区、住宅区等是由原农业区发展而来,本来农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就很低,在新
区建设中排涝设施没有同步实施,致使雨水不能及时下泄。特别是在立交桥、公路桥、低凹地带,排水泵站排水能力不足,城市内涝问题更为严重。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治水理念上重地表、轻地下的问题较为突出,据《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市政基础设施财政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建设中。西方重要城市地下管道都是直径2米以上规格的,而中国除了上海之外,再没有第2个城市建有直径2米的排水管道。排水系统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在短期内不一定有政绩出现,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投资地下,更愿投资可体现政绩的地面标志性建筑。
2、城市调蓄水能力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城市的中、小水库、沟塘水系具有天然良好的调蓄雨水、涵养渗流的功能。但在城市扩张建设中,大量洼地、沟塘被填平或被侵占,自然蓄水和渗水的设施越来越少。承担着城市蓄洪重要功能的中、小水库,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人为填筑占用,或者没有进行除险加固,达不到原定的设计蓄水标准,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蓄水作用。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绿化面积较小,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面积水。在城市建设中新老城区调蓄水池设置较少,在特大暴雨来临时,雨污水没有很好的出路,从而加重了城市内涝问题。
3、城市行洪排涝主渠道与城市发展不匹配
城市排水系统由地表径流子系统(庭院场地、街道、下水道)、传输子系统(排水管网)、受纳水体子系统(行洪主干河道、主干渠、主河道)组成。大部分雨水、污水流水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再流入受纳水体系统。一部分雨污水通过排水渠直接流入排水主渠。当前不仅存在排水管网建设滞后的问题,而且还存在排水主干渠排水能力不到位的问题。如山西运城市姚暹渠始建于南北朝时,距今已1500年,但至今仍是中心城区的泄洪渠道,没有增加新的排水主渠道,虽然10多年前将原官道常硝渠改造为排洪渠道,但排水能力较低,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运城市的城市面积扩大了近10倍,行洪主渠道,由于年久失修,其过水断面和过水能力都已不堪重负,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发展对排水的需求。
二、解决城市内涝的建议
治理城市内涝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推进,具体提出建议如下:
1、转变治水理念加快排水基础设施建设
排水基础设施滞后是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必须加大排水设施基础建设。首先是要确立“先地下后地上”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根据城市发展现状,统筹做好
城市排水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即要考虑到老城区的排水设施改造问题,又要考虑到新城区的排水设施建设问题。其次是按照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建设,对老城区重点是改造旧管网、提升建设标准;特别是对立交桥、公路涵、铁路涵主要道路的低洼地段等易发生积水和内涝的地段,提高现有排水泵站的排水能力,根据区域排水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新的排水泵站,使雨水能够及时下泄。对新建城区和新开发、工业园区,在建设时严格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进行排水设施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进行落实。
2、加快城市行洪排水主干工程建设
排水主干工程包括设蓄水工程和行洪主渠道工程两部分。城市中小水库承担着蓄洪滞洪的重要功能,有针对性的对中小水库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整治,提升蓄洪能力。按照城区内部地势高低和水系特点划分为若干个排涝区,每个排涝区规划建设调蓄水设施,就近调蓄雨洪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引进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比如使用渗水性很强的地砖、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等等。同时进行中、小水库和城市调蓄水池的联通工程,将城市排水体系联为一体,形成循环网络。对现有的主干排水河道进行改造,拓宽、清淤,拆除违章建筑物,提高排水能力。按照城市防洪规划,新建排水主干河道、城市主干工程投资较大,单靠地方财政来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特别是国家
要加大投入力度,把城市大型排水主干工程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4、建立城市内涝预防体系
根据城市暴雨中近期预报及时发布预警消息;降雨达到一定强度后按照预案开展防洪减灾行动,如避难、抢险、救援等;明确防洪减灾的目标,落实各各部门、各地区行动指挥的负责人及行动计划;特别是要做好高风险区域的行动计划,尽力避免和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5、加大城市内涝立法工作
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内涝预防工作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有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规定得相当详尽。而我国尽管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空白。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重地表、轻地下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系。为此,建议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城市内涝治理和防洪作为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总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治理问题将更加显现,必须把城市内涝治理纳入国家战略,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政协委员肖丁
二0一二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