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和金融策略
![商业模式和金融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dbd5f77cd184254a3535c0.png)
多元融资渠道,匹配金融策略; 完善管控模式,控制集团风险; 增强产业地位,实现投资增值。
企业结构变化态势
成本结构:从固定转向可变 资产结构: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 资源能力:从硬资产转向软实力 组织管理:增强资源能力组合型企业:工厂管理—>企 业管理—>资源能力组合管理(轻资产,合约型无资产 企业,软一体化)
•适用企业:具有抵押能力或借助其他企业担保的企业
•问题: 成长空间和商业模式不受VC欣赏,资产规模不符合银行信贷抵 押要求;在产业链中缺乏谈判地位,得不到大企业支持;加上信息不 对称,信用缺失,融资金额小,审贷成本和风险高…融资难度大。
企业成长阶段
?
自我融资
利用大企业信用 (供应链,商贷通…)
达到VC标准
华为率先成立了商业模式部,海尔,美的等优秀企 业正在重构商业模式。
陶氏宣布将从高度集中和标准化的模式,转型成由 一个精简的公司中心、一个共享的业务服务集团和 三种业务运营模式组成的新型架构。
调整后三大业务运营模式,分别为合资公司模式、 功能性产品模式和市场导向型产品模式。
第一种模式主要针对基础塑料和基础化学品等大宗 化学产品。此前,陶氏在全球自建并拥有制造设备 ,投入成本很高。现在,陶氏将与当地的大型化工 企业合资投产。在中国,陶氏与神华集团就煤化工 项目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
赛维LDK
硅片切割
行业做法
无锡尚德
销售
销售
硅片
硅片
提高硅片
电池片
电池
利用效率
生产
组件
销售
专业化
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
![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d8fafe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6.png)
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银行业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放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一种新型模式,成为了金融业的热门话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从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两个方面来论述开放银行。
一、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1.开放API开放银行的核心是开放API,让第三方机构能够接入银行的数据和服务,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能够促进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
2.增加收入来源开放银行能够增加银行的收入来源,因为接入银行的第三方机构需要支付相应的接入费用,并且还需要支付一定的交易手续费。
银行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交易监管等服务获得更多的收入。
3.优化客户体验开放银行的另一个优势是能够优化客户体验。
客户可以从第三方机构获取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能够降低金融产品的使用门槛,使得更多的客户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
4.风险管理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同时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为了确保客户数据和资金的安全,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开放银行的管理模式1.提高数据安全性在开放银行的管理模式中,银行需要通过技术和操作规范等措施,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和防范第三方机构的恶意攻击。
同时银行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流程。
2.加强合规监管银行需要加强合规监管,确保开放银行的商业模式符合相关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和风险评估,避免因为第三方机构的问题导致金融体系的风险。
3.提升人才水平银行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为开放银行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服务。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确保人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协同合作开放银行需要依赖于第三方机构,银行需要加强和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银行需要与第三方机构共同制定合适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确保服务的顺畅和高效。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58dcd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2.png)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商业模式,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银行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规则,是银行实现业务目标的方式和路径。
下面将从银行的业务特点、盈利模式、创新措施以及对于金融体系的作用等方面探讨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一、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及盈利模式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以下业务特点和优势:1. 传统融资业务:商业银行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融资来源,通过发放贷款实现借贷差额利润和利息收入。
2. 充分利用存款资源: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的集中管理和规模效应,实现存贷款利差和存款利息收入。
3. 多元化服务: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储蓄、支付结算、理财、外汇等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4. 风控能力强:商业银行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估措施和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利差收入: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存款的差价来获取利差收入。
2.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佣金。
3. 投资收益:商业银行通过投资证券、委托贷款等方式获取资本市场收益。
二、商业银行的创新措施为了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创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1. 电子银行:商业银行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方便客户进行资金管理和交易。
2. 科技创新: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业务效率和风控能力。
3. 创新产品:商业银行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如财富管理产品、保险产品等。
三、商业银行对金融体系的作用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资金供给: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并提供贷款,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2.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提供信用担保和信用调节的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货币创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支付结算活动,参与货币的创造和流通,对货币供应量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工商银行的商业模式
![工商银行的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fc7d93743323968011c9232.png)
中国工商银行整体电子商务模式一、中国工商银行电子商务的基本情况与功能1、基本情况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成立,全面承担起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担当起积聚社会财富、支援国家建设的重任。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
公开发行上市后,工商银行共有A股250,962,348,064股,H股83,056,501,962股,总股本334,018,850,026股。
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
工商银行正以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以真诚的服务与专业的能力帮助全球客户管理资产、创造财富。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 总资产已超过四万亿元人民币,金融电子化水平在同业居领先地位,电子化网点覆盖率达98%以上,全年结算业务量占中国金融业的50%以上。
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分别被英国《银行家》、《欧洲货币》杂志评为2000年度"中国最佳银行"和"中国内地最佳银行"。
《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1年度最新全球商业银行排名,以一级资本排序,中国工商银行居全球大银行的第七位。
1999年,首次参加美国《财富》杂志世界大企业500强的排位以来,工商银行分别列第160位、208位及213位。
工商银行具有强劲的盈利能力。
2007年集团实现税后利润819.90亿元,较上年增长65.9%;自2003年引入国际审计以来,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8%。
成本收入比为34.48%,继续保持合理水平。
每股收益0.24元,增长41.2%。
截至2007年末,总市值升至3,389.34亿美元,增长35%,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银行。
为了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工商银行不断深入实施经营转型战略。
传统商业银行商业模式
![传统商业银行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00bd7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4.png)
传统商业银行商业模式1.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提供贷款。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形成存款基础,再将这些存款以贷款的形式发放给需要资金的个人和企业,从而实现收益。
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
同时,商业银行还提供各种存款账户服务和支付结算服务。
2.国际业务:商业银行在国际间进行外汇交易和跨境贸易支付等业务。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信用证、保函、电汇等服务,帮助客户进行跨国贸易。
此外,商业银行还进行外汇买卖和外汇风险管理等业务,以获取汇率差价和手续费收入。
3.资本市场业务:商业银行通过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交易,获得资本利得和交易手续费。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营交易、证券承销和提供投资顾问等服务来获取收益。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提供融资服务,如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
4.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提供信用支付和消费分期等服务。
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消费获取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同时可以通过拓展商户合作关系和提供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此外,商业银行还通过资金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和渠道网络建设等手段来支持和促进以上业务的开展。
然而,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型金融科技企业的崛起,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与之竞争的压力。
其次,利润率下降和资金成本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了挑战。
再次,监管要求的提高和风险管理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商业银行需要转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线上业务的发展,提高客户体验。
此外,商业银行还需要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以寻找新的增长点。
富国银行商业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富国银行商业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fbccd667e21af45b207a80f.png)
富国银行商业模式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本报告出自瑞银证券分析师励雅敏富国银行领先的盈利能力造就了公司通过购并实现扩张的成功之路ν富国银行的赢利能力始终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除金融危机和兼并收购时期,公司历年的ROA和ROE保持在1%和15%以上,近10年和20年均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以上。
高盈利能力是公司成功实现购并和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独特的商业模式是富国银行保持高盈利的基础ν社区银行业务收入占比60%左右,该模式为银行提供了廉价存款成本,并投入到高收益率小微企业贷款中去,促使公司净息差高于行业平均30%以上。
交叉销售模式增加了客户粘性,提高了单户贡献度,促使营业收入增长高于行业平均45%-80%。
注重长远的管理理念使公司重视风险定价,规避不可估量的风险,不良率和信贷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为盈利增长提供了支撑。
预计交叉销售、资金成本和收益、风险定价能力将差别化中国银行业ν1)我们预计中国银行业的增长方式将从外延式走向内生式,较早推进交叉销售的银行有望获得先发优势;2)获得廉价资金成本的负债结构是一项重要竞争力,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有望带来资产端收益率优势;3)我们相信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较高的银行将更有机会在中长期竞争中胜出。
投资建议:推荐有交叉销售优势的深发展ν我们推荐深发展。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与平安集团整合所带来的交叉销售优势,看好公司大力发展小微贷款业务对资产定价能力的提升。
我们维持公司12/13/14年EPS2.74/3.26/3.79元和目标价20.43元。
目标价对应12/13/14年PB为1.2/1.0/0.9倍,PE为7.5/6.3/5.4倍。
我们重申深发展“买入”评级。
1. 富国银行持续保持领先的盈利能力1)从加州地方小银行到北美大银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mpany)1852年诞生于加利福利亚州,发展至今已有160年历史。
至2012年一季度末发展成为美国总市值第一,资产规模第四的大型银行。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3ae5a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4.png)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金融领域的关键参与者,为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提供着不可或缺的金融服务。
那么,商业银行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其商业模式又包含哪些关键要素呢?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存款业务。
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是一种常见的理财方式。
银行通过提供安全的存款环境和一定的利息回报,吸引客户将资金存入。
这些存款成为了银行的资金来源,为银行的其他业务活动提供了基础。
贷款业务则是商业银行的另一项重要业务。
银行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等因素,向个人和企业发放贷款。
通过收取贷款利息,银行获得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以确保贷款能够按时收回,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
除了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间业务包括支付结算、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咨询顾问等。
以支付结算为例,银行提供各种支付方式,如转账、汇款、支票等,方便客户进行资金的转移和交易。
代理业务则包括代理保险、代理基金销售等,银行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从中获得手续费收入。
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市场风险则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市场因素的波动有关;操作风险涵盖了银行内部流程、人员、系统等方面的失误或故障。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各种风险评估模型和工具,对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在盈利模式方面,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指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获得的利息差额,即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
非利息收入则主要来自中间业务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提高盈利的稳定性。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https://img.taocdn.com/s3/m/72a0c6e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b.png)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升级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也在不断转型。
传统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是从贷款利息和储蓄利息中获得,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盈利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的银行市场。
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商业银行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差收益。
银行从获得的贷款和发放的存款中获取的利息收入。
2. 费用收益。
银行收取客户的各种手续费和服务费。
3. 投资收益。
银行将空余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或其他金融产品中,从中获取收入。
4. 保险收益。
银行向客户提供保险服务,从中获取收入。
5. 外汇收益。
银行参与外汇交易,从中获取收入。
6. 资产管理收益。
银行对客户的资产进行管理,从中获取收入。
7. 创新业务收益。
银行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领域,从中获取收入。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
银行开始关注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尤其是收取手续费和服务费收入。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银行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一些新的业务模式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
创新业务收益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开始尝试更多的新型业务模式。
例如,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和数字货币等,这些新技术和新领域开始在银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商业银行利用这些技术革新来拓展其业务领域,从而增加新的业务收益来源。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银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也可以为银行赢得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
在经营新型业务时,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客户体验的持续改善。
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商业成功,银行必须不断改善和创新。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济实惠的互联网支付、电子钱包、手机银行等创新性业务的发展将会变得愈发重要。
不仅如此,银行还应注重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
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时,银行必须认真评估和管理风险,防范不良影响和损失的潜在风险。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ca04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9.png)
中国工商银行股分于 1984 年成立。
2005 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分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分; 2022 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两地同步发行上市。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 20 几年的改革开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开展的轨道。
随着 2022 年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工商银行的非银行牌照类业务已延伸到投资银行、基金和租赁等市场领域;收购澳门、非洲等地最大银行股权,进入俄罗斯、印尼等新市场,境外机构达112 家,形成为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效劳网络。
2022 年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 144 万户,个人网上银行客户 5672 万户。
企业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 110.50 万亿元,增长 28.9% ;个人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 9.77 万亿元,增长 135.4% 。
获“环球金融“杂志“亚洲最正确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正确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正确企业网上银行〞等奖项。
工行的战略目标是稳固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并致力于转型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
工行的整体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维持可持续增长。
工行相信自身的独特性在于业务创新的经营方式及引领市场的创新精神。
工行致力于继续以业务创新的理念,通过以下战略措施加强工行的独特性:进一步开展具有高增长性的非信贷业务以实现收入及资产构造多元化;稳健开展本行的信贷业务,积极改善本行的信贷构造;通过扩大客户细分、加强目标市场营销和提升客户效劳水平来继续提升本行的客户组合和盈利能力 ;通过战略性地提升传统分行网络,并加强电子银行业务,以进一步增强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 ;继续加强风险管理及部控制能力 ;充分利用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关系 ;完善与绩效挂钩的鼓励机制,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绩效。
2022 年 6 月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 273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2%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 1亿户达 1.07亿户,增长 11.4% 。
中国银行网络商务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
![中国银行网络商务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e1983c48d7c1c708a145da.png)
中国银行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分析20094927(学号)高伟文(姓名)通信工程(专业)一、公司简介中国银行网址是,首页左上角是中国银行的标志,右上角是站内搜索,还可以设置网站的文字为英文,简体或者繁体字。
首页提供个人客户,个人贵宾,以及企业客户网银登录,上面有公司金融服务,个人金融服务,银行卡服务。
还有最新公告,优惠活动,中行动态等关于中行的最新资讯。
首页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理财产品,基金资料等来了解中行的业务。
首页右下角有中行的招聘广告,采购广告。
不仅如此,首页还可以看到外汇牌价,存贷款利率,债券指数,代售基金净值,券商基金净值,理财产品净值计算工具等等。
在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
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对外经贸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
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06年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
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模式分析以上海银行为例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模式分析以上海银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0a64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6.png)
3、养老贷款服务
为了支持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上海银行提供了多种养老贷款服务。这些贷款包 括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支持。 此外,上海银行还为老年客户提供了灵活的还款方式和优惠的利率政策。
4、养老咨询服务
上海银行拥有专业的养老咨询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养老理财规划。 该团队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合适的养老理财方案,帮助客户 实现财富的合理配置和传承。
(1)多元化的融资产品:M银行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了多种融资产品, 如微额贷款、贷款担保等,以满足客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的资金需求。
(2)简化的审批流程:为了提高服务效率,M银行优化了审批流程,通过实行 “一次申请、多次受理”的方式,简化了重复性的申请和审批环节。
Hale Waihona Puke (3)灵活的还款方式:M银行提供了灵活的还款方式,如按月付息、分期还款 等,以便客户根据自身资金状况选择合适的还款方式。
五、结论
综上所述,M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在商业模式、竞争环境、管理团队与企业文化 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和发展潜力,M银行 应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创新力度: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出更多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小微企业发展项目,扩大 市场份额。
2、资金实力:M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稳定的融资支 持,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同规模的资金需求。
3、风险控制能力:M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控制小 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确保业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1、利率优势不足:由于国家政 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2、服务范围局限:相较于部分 地方性银行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01d8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9.png)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储蓄、贷款、支付、投资和风险管理等。
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主要以吸收储户存款为基础,通过向客户提供贷款来赚取利息收入,同时通过其他金融服务来获取各种
费用收入。
首先,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储户存款以及提供贷款服务。
商业
银行吸收储户存款,通过支付存款利息来吸引储户,并将这些存款利用于
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通过收取利息来获取收入。
商业银
行的贷款业务可以分为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两个方面,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企业经营贷款等。
最后,商业银行还通过发行债券和吸收股权投资来获取资本金,以支
持其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可以向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也可以吸引投
资者进行股权投资,以增加其资本金规模。
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不仅用于支
持业务发展,还用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吸收储户存款和提供贷款服务、提供其他金融服务、投资获取利息和投资收益、管理银行资产和负债
表以及发行债券和吸收股权投资。
商业银行通过这些商业模式来获取利润,并为经济社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b08bf3e009581b6ad9eb14.png)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研究作者:韩正清余梦琴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1期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价私人银行是金融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世界银行业竞争得最高峰,对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有利于私人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一、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且受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个体私人银行会在适应环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
为顺利展开对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有必要界定盈利模式概念、探讨构建盈利模式的核心因素、梳理现有盈利模式类型。
(一)盈利模式概念界定盈利模式,指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环境等要素巧妙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特经营模式1。
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价值创造,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层面,一是战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为实现自身价值作出的战略安排;二是,经营性盈利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模式2,表现为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逐步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盈利安排。
本文中私人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通过将企业人才、技术、品牌等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创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经营性盈利模式。
同私人银行盈利模式高度关联的另一概念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指私人银行利用自身内外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营销能力、客户资产管理能力、降低营业费用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私人银行各个环节经营结果的体现。
私人银行经营的好坏通常可以表现为盈利能力的强弱,私人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企业盈利模式的优劣。
(二)构建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核心要素盈利模式追求顾客价值以及自身价值最大化。
纵观企业成功的盈利模式,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问题,盈利模式可以通过四个纬度来描述。
1.价值网络。
价值网络是指企业与其客户、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形成的交易结构和交易关系。
试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
![试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385c0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8.png)
试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是一种常见的业务模式,可以帮助银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
这种外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信息安全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严格的合同管理、定期的风险评估、完善的监控措施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潜在的风险,并确保外包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将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利用外包服务,实现持续的发展和增长。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风险、优势、策略、监测、控制、结论1. 引言1.1 引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金融服务的一部分或全部业务功能委托给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处理。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商业银行选择外包其部分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专注核心业务。
金融服务外包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在外包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面对诸如信息安全、合规风险、服务质量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
外包合作伙伴的不正当行为、技术故障、人为失误等因素也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声誉和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才能更好地管理外包业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金融服务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正文2.1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特定的金融服务功能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一种商业模式。
外包的金融服务功能可以包括信贷审批、支付结算、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外包服务提供商通常是专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或技术公司,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优势,帮助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外包金融服务功能,即商业银行将原本由自己完成的一部分工作交给外部专业机构去完成;二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外包可以让商业银行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减少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
我国虚拟银行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
![我国虚拟银行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3c7c896b4daa58da1114a98.png)
我国虚拟银行商业模式及经营策略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虚拟银行的概念和实践,提出“虚实结合,推进创新”的银行发展理念及当前我国虚拟银行发展之经营策略等问题。
虚拟银行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向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其提供服务方式包括ATM、 POS、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和网络银行等载体。
不同于传统实体银行,虚拟银行是存在于电子空间的金融活动,具有系统开放性、运行方式网络化、存在形式虚拟化等特点。
虚拟银行既能实现3A(Anytime、Anywhere、Anyhow)金融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实现端对端的交易,极大地改变了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并使银行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一、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根据虚拟银行与实体银行结合方式与程度的不同,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纯网络型、虚实分离型和虚实结合型三种模式。
纯网络型模式是为专门提供在线银行服务而设立的,一般只设一个办公地址,既无分支机构,又无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网上进行,因而也被称为“只有一个站点”的银行。
这种银行开户与传统实体银行不同,客户只要在网页上填一张电子银行开户表,键入自己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开户金额等基本信息,并用打印机打出开户表,签上名字后连同存款支票一并寄给银行即可。
几天后顾客便可收到一张电子银行的银行卡,顾客用它就可以在大部分银行的提款机上提款或存款,并进行各类投资与结算。
纯网络银行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以极低廉的交易费用实时处理各种交易,提供一系列的投资、抵押和保险等综合服务。
由于其客户服务成本很低,纯网络银行还可以提供更优惠的存贷款利率(国外银行利率已经市场化),具有低成本和高收益之利,但其不足在于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少。
虚实分离型模式的特点是“一行两网”,即一家银行同时拥有互不相联、独立存在的实体银行和虚拟银行两个组织和两套服务网络,其优点是不必费时费力地考虑虚拟银行如何将其系统与实体银行庞大而迥异的电脑系统连接起来,虚拟银行可以有自己的品牌,也不受客户对实体银行好恶的影响。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盈利模式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盈利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87dd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盈利模式【摘要】信用卡作为现代消费社会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信用卡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主要盈利模式,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来源。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文章指出,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追求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展望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有望更加多元化,为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用卡、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发展历程、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其他收入来源、发展趋势、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用卡是一种支付工具,是现代金融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卡在日常消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卡的发行主体,在信用卡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用卡业务也不断创新和完善,成为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信用卡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和其他收入来源。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将会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信用卡的发展历程信用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信用卡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信用卡在中国仅限于少数国际旅行者和高端客户使用,主要由外资银行发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力推广信用卡业务。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支付机构条例》,信用卡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发展。
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
![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68546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e.png)
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业务正在不断被改善和升级。
这一切的变化都可以归结为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这些创新包括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渠道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等多种商业模式的尝试。
这些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运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今天,我们来深入分析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创新与发展。
一、渠道多样化传统的银行业务大多数都是通过柜台来完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等新兴渠道的出现已经将传统柜台服务模式的很多功能直接迁移到了互联网上。
这样一来,银行业务的服务定位、业务产品和服务内容、渠道策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银行理财、网上支付、第三方支付、电商支付等,这些新型支付方式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财富管理的重要利器,也因此催生了银行之间的服务竞争。
二、产品多元化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服务,而是开始积极推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客户在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中,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满足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商业银行还会推出投资、保险、证券等多种金融服务产品,并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人性化,不断挖掘市场需求,以适应客户的不同需求。
三、数字化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对移动应用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发展移动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数字化技术,银行可以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全域、多渠道服务,例如客户可以通过银行App进行账户管理、交易查询、账单缴费等操作,轻松地实现线上商务。
四、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和重要的。
对于银行来说,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银行更精准的对客户需求进行判断、改进产品服务、扩大市场份额等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
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范例
![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42429b7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b.png)
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范例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一、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非利息收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与商业银行收益的相互关系方面。
这一研究方向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非利息收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
例如,Brewer(198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银行利息收入高度依赖于利率变动和经济周期,而以费用收入为基础的非利息收入更有利于银行利润的稳定和提高。
Ana Lozano-Vivas etc.(2023)则通过实证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贡献度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能力贡献度很大,相对其他的传统业务,非利息收入显著提高了银行的盈利率。
Perrien(2004)则通过比较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在七个不同国家的变革与发展发现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国外普遍发展的趋势。
国内学者盛虎(2023)、程婵娟(2023)等人也指出,非利息收入能提高我国的资产收益率,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散的效应。
然而,随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的日益增长以及研究的深入,非利息收入能稳定和提高银行收益的观点越来越遭到质疑,部分学者研究则更强调非利息收入的弊端。
例如:Stiroh(2004)研究发现,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如手续费等会导致银行业利润减少、风险加大。
Stiroh (2023)的结果显示非利息收入份额与平均资产收益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却显著地正相关。
王菁等(2023)的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与股权收益率呈负相关关系。
而张羽(2023)认为非利息收入的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分散经营风险,但占比过大反而会恶化深入风险和收益间的关系。
二、关于“新常态”与商业银行盈利的研究(一)在利息收入方面的研究在信贷规模方面。
Allen etc.(2023)曾提出,银行业作为周期性行业,其信贷活动具有顺经济周期的特点。
Borio etc.(2001)通过对10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最早证实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具有顺周期操作的特征。
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07e8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7f.png)
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分析洪心欣;闫文晶【摘要】本文针对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现状及盈利模式的改进进行研究,指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同质化竞争、产品配置粗放、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行业监管需进一步规范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加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水平的措施,包括确立科学的业务理念、推进盈利方式的多元化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真正的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团队、进一步完善产品盈利模式、做好产品配置及风险防范等。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fit model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 s private banking business and points out that issues such as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extensive product configura-tion, practitioners’ qual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industry regulation need further standardiz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it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profitability of private banking business,including establish scien-tific business idea,promote diversify profit formula,strength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cultivate a professional team,further improve product profit model and do a good job of product configur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etc.【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76-82)【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私人银行;盈利模式【作者】洪心欣;闫文晶【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10;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营业部,山东济南 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33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正在逐步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议: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上)(本文系《创富志》特稿,这里刊登的是原文,未有改动)银行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对此,教科书上说:“吸收风险,控制风险,获取报酬”。
然而,现实当中,国内商业银行最终获取的报酬几乎完全不来自于风险业务(以贷款为主),而是来自于主权债券投资及存放央行这两项无风险业务,也就是来自于政府。
糟糕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长期亏损,是以企业和私人承担极高的融资成本、“贷款难”、利率政策失灵为代价的。
任其发展下去,银行在不断吞噬国民财富的同时,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财富增长的羁绊。
于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现行商业模式,是一篇中国经济亟待破题的大文章。
人们总是被告知,在经历了一系列股份制改造后,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不过,这恐怕只是一个表象。
与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负债管理与资产及负债结构调整为重点,进而调节全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商业模式相比,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当然要突出盈利的地位,说白了就是凭什么赚钱。
没错,假如中央银行是亏损的,商业银行也是亏损的,那么,整个银行体系岂不成了一部亏损机器。
遗憾的是,虽然从报表上看去,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确实在持续增长,但是,假如剔除最终来自中央财政的利润,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恰恰是一部亏损机器。
国内商业银行的表观商业模式作为分业模式下的国内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各种孳息资产的利息净收入,其二是不涉及资产占用的中间业务净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主。
在此基础上,扣除业务及管理费,以及各种资产减值损失(以不良贷款减值损失为主),之后得到营业利润;再扣除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后得到税前利润。
以工商银行为例。
2008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3097.58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630.3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4.9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0.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21%。
当年业务及管理费915.0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555.28亿元,扣除这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为1435.31亿元,而税前利润为1453.01亿元。
表1:商业银行的表观商业模式(以工商银行为例)报告期2009年上半年 2008年营业收入 1483.52亿元 3097.58亿元利息净收入 1160.38亿元 2630.3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77.44亿元 440.02亿元业务及管理费 440.40亿元 915.0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 102.12亿元 555.28亿元营业利润 850.66亿元 1435.31亿元税前利润 856.77亿元 1453.01亿元数据来源:工商银行定期报告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不涉及风险资产占用,该等业务基本上属于无风险业务。
至于传统的信贷业务,由于贷款所占用的资产有着100%的风险权数,因此属于风险业务。
国内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看上去颇为简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在控制资产减值损失的前提下,增加利息净收入,同时增加中间业务净收入。
这基本符合“吸收风险,控制风险,获取报酬”的要求。
也有人说,鉴于国外商业银行的盈利主要来自中间业务,而2008年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税前利润的比重已经占到30.3%,比2006年的22.8%有了明显提升,于是,设法进一步增强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是国内商业银行未来商业模式的努力方向。
看上去的确是这样,但真实情况绝非如此。
国内商业银行的真实商业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商业银行商业不仅中间业务是无风险的,而且在孳息资产业务当中,除贷款业务之外,也存在两项无风险的业务,其一是债券投资,其二是存放央行。
债券投资业务之所以是无风险的,原因在于国内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债券投资,以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央行债券为主。
后者当中的政府债券利息显然来自财政,而政策性银行债券利息虽然表面上来自各银行,但由于有政府信用担保,其本质还是来自财政。
至于央行债券利息,由于国内央行损益一向由中央政府财政兜底,因此,确切的说法是,其利息收入直接来自央行,间接来自财政。
根据《巴塞尔协议》,如此孳息资产的风险权数均为0,无需拨备,不产生资产减值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与存放央行这两项业务无需拨备,因此,虽然表面上看二者合计的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占税前利润(拨备后)的比重却高得惊人。
据表3提供的数据,2006~2008年,工商银行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占税前利润的比重,依次为93.38%、79.68%和70.67%。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2009年上半年该比重降至54.39%,但作为年中数据,其可靠性较差。
依据以往的经验,年中资产减值损失往往是被低估的。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存放央行利息收入占税前利润的比重依次是14.07%、12.86%和15.58%(如此高的比重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料到)。
二者合计之后占同期税前利润的比重依次为107.45%、92.54%和86.25%。
此外,工商银行2006~2008年来自手续费及佣金的收入分别占当年税前利润的22.82%、33.32%和30.28%。
问题出现了。
如剔除债券投资、存放央行、手续费及佣金这三项无风险业务的收入,国内商业银行的报表盈利记录必须改写。
结果是,2006~2008年,工商银行风险业务税前利润合计分别为-216.86亿元、-297.74亿元和-240.23亿元。
这意味着国内最大商业银行的自营风险业务(以贷款业务为主),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亏损记录。
其实,依据过往财务报告,工商银行自营风险业务的亏损历史岂止3年!表2:商业银行的真实商业模式(以工商银行为例)报告期2009年上半年2008年 2007年2006年税前利润 856.77亿元1453.01亿元1151.14亿元 716.21亿元占税前利润比重100.00% 100.00%100.00%100.00%债券投资利息收入465.99亿元 1026.88亿元 917.24亿元668.83亿元占税前利润比重 54.39% 70.67% 79.68%93.38%存放央行利息收入 112.21亿元 226.34亿元 148.05亿元100.80亿元占税前利润比重 13.10% 15.58% 12.86%14.0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77.44亿元 440.02亿元 383.59亿元163.44亿元占税前利润比重 32.38% 30.28% 33.32%22.82%风险业务税前利润合计 1.13亿元 -240.23亿元 -297.74亿元 -216.86亿元占税前利润比重 0.13% -16.53% -25.86%-30.28%原始数据来源:工商银行定期报告那么,国内另外两大商业银行的境况如何呢?答案是,扣除无风险业务收入后,建设银行的风险业务税前利润合计2009年上半年为48.03亿元,2006~2008年分别为-51.49亿元、-113.79亿元、-165.42亿元;中国银行的风险业务税前利润合计2009年上半年为17.67亿元,2006~2008年分别为-192.01、-267.25亿元、-266.47亿元。
严重的自营风险业务亏损,与过度依赖中央财政的盈利结构,是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商业模式的真实写照。
必须承认,国内商业银行来自债券投资与存放央行的利息收入,其本质与普通工商企业盈利当中的政府补贴无异。
然而,当一家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有市场效率。
就此得出国内商业银行是一部无效率的金融机器的结论,推而论之,鉴于央行也是亏损的,得出国内整个银行体系是一部无效率的金融机器这一结论,都不过分。
(未完待续)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亏损的额外代价上千亿元的自营风险业务亏损本身就是代价,确切地说是商业银行贷款占用国内三十多万亿元金融资产的代价。
不过,以下要讨论的,是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亏损之外给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即代价的代价。
首先,在1995年《商业银行法》将买卖政府债券正式列入商业银行业务体系之前,国债主要是银行的代理发售业务,发售的对象以居民个人为主,甚至曾限制企业购买及持有国债,目的是防止企业利用银行贷款购买国债。
这样的做法,主要是顾及面向居民个人的政府债券发行,可以在政府筹资的同时抑制居民消费的过快增长,进而抑制通胀。
虽然此后改变这一做法的主要理由是国内通胀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得到有效治理,但是,不能否认,面向居民个人发行政府债券,也是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
由于国债票面利率略高于储蓄利率,加上对国债利息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上述改变之后急剧萎缩的凭证式国债发行规模,成为居民争相认购的对象,许多地方出现了每逢国债发行银行门口便大排长龙甚至连夜排队的景象。
想想看,既然政府债券利息原本是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那么,假如政府债券以及政策性金融债券依然主要是面向居民个人发售,那么,每年数千亿元的利息支出就可以逐步转化为居民消费,由此对扩大内需产生积极作用。
进一步说,考虑到商业银行获得的数千万亿主权债券利息被实质性地用于弥补贷款亏损,里外里形成的内需损失就在一万亿元以上。
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巨全球之冠为人所共识,其原因与贷款业务的长期亏损关系密切。
长期以来,央行在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时,尽可能维护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进而维护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相应的金融安全,是重点考虑的事项。
其结果是,国内企业以及私人不得不为得到银行贷款而支付过高的利息。
从商业银行贷款买房的人都知道,每贷款100万元,20年按揭期限内实际偿付的贷款本息合计便高达180~200万元(视贷款利率水平而定)。
应当说,这是支撑国内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至于企业来自银行的高成本融资,在通缩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
以今年7月PPI为-8.2%计算,工业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的平均水平高达13.8%左右。
调查显示,除原料成本之外,目前企业贷款利息是仅次于工资的第二大费用项目,个别企业的贷款利息支出甚至高于工资。
尽管如此,“贷款难”依旧是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遭遇的主要障碍。
第三,由于央行坚持维护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进而控制其贷款业务亏损,结果导致利率政策失灵。
通缩时期尤为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美联储之所以采用量化宽松政策来调节美国国内货币市场,原因在于美国利率已见底,并且调无可调。
然而,国内央行之所以单方面采用量化宽松政策调节货币供应,显然不是由于国内利率已见底,而是担心进一步减息会缩小商业银行存贷利差。
事实上,今年国内储蓄一年期实际利率曾创下近20年新高,一度超过4%。
众所周知,与经济减速周期相伴的应该是低利率,与经济加速扩张周期相伴的应该是高利率。
今年的情况恰好相反。
早些时候,央行官员曾抱怨企业贷款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
其实,这一问题恰好出在央行一边:面对13.8%的超高实际贷款利率,企业哪里承受的了,又如何会增加贷款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