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颌面骨炎症-P95
第6章颌面骨炎症-P95
![第6章颌面骨炎症-P95](https://img.taocdn.com/s3/m/ada339f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8.png)
第4节 下颌骨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 p106
鉴别诊断
4、畸形性骨炎
临床表现:一般40岁以上,男性多见 X线表现
晚期:棉絮状密度增高影,密质骨变薄, 保持完整
特征:多数牙根牙骨质明显增生
第4节 下颌骨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 p106
鉴别诊断
5、弥漫性巨大牙骨质瘤
临床:有家族史,30岁以上女性多见,多见下颌骨, X线特点:颌骨牙槽突,分叶状致密影,
第6章颌面骨炎症-P95
第6章 颌面骨炎症 p96
定义:
是指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
所引起的颌面骨炎症过程总称。(骨髓炎) 导致颌骨缺损、牙齿缺失、面部瘢痕。
第6章 颌面骨炎症 p96
分类
1、急性、亚急性、慢性骨髓炎
2、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非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 放射性骨坏死 特异性骨髓炎
主要发生于下颌骨。
炎症初起时常局限,仅患牙疼痛,继之可迅速波及邻牙,
邻牙,疼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 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 结肿大。可有头痛、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p98
影像学表现
常用X线片检查:颌骨侧斜位片 曲面断层片、 升支切线位片 咬合片、 华特位片、
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
X线平片表现: 骨质增生、骨
质破坏很少,可见 骨膜反应,无死骨 形成。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升支密质骨外线条状骨膜反应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升支密质骨外骨质增生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书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 ppt课件
![颌骨骨髓炎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93d66bed5b9f3f90f1c8c.png)
十一、口底多间隙感染(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mouth)
➢ 颌面部严重的炎症之一! (一) 局部解剖 舌下间隙 颌下间隙 颏下间隙
(二) 感染来源
➢ 下颌牙,冠周炎,骨髓炎,淋巴结炎,扁桃 腺炎。
➢ 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金葡菌、链球菌。 ➢ 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厌氧菌、腐败
(一) 局部解剖 ➢ 位于颌下三角区。 ➢ 内容:颌下腺、颌外动
脉、面前静脉、淋巴结、 舌神经、舌下神经。
(二) 感染来源
•多来自下颌磨牙的 感染
•亦可由颌下淋巴结 炎或化脓性颌下腺 炎所引起
(三) 临床表现
➢ 肿 胀 以 颌下区 为中心, 局部皮肤纹理 消失;
➢ 炎症剧烈时,红肿可扩散 至面颊、颈部。
(Radioac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
(一)病 因 1. 血管栓塞学说 2. 骨细胞损伤学说
(二)临床表现
➢ 发病缓慢。 ➢ 软组织损伤导致骨面暴露,牙关紧闭。 ➢ 死骨分离缓慢,死骨与正常骨边界不。 ➢ 久治不愈的面颊瘘或洞穿缺损,长期溢脓。
(三)治 疗
1. 全身治疗:抗感染+支持治疗+高压氧 2. 局部治疗: ① 瘘道冲洗 ② 摘除死骨: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三) 临床表现
➢咽侧部红肿、疼痛,尤其在进食吞咽 时,软腭、悬雍垂肿胀、移位。 ➢全身中毒症状,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四) 治疗原则
口内切口和口外切口 一般 首 选 口 内 切口, 但 应 防止 意外损伤颈 内动脉,引起大出血。
九、下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感染
受累牙松动
病原牙无明显松动
口腔影像学:第6章 颌面骨炎症
![口腔影像学:第6章 颌面骨炎症](https://img.taocdn.com/s3/m/b756123c6529647d26285211.png)
6、病灶局限,灶周骨小梁变粗,死骨分离 或移位;
7、病灶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变粗,排列与 正常骨纹理不同;
8、下颌骨外形可发生改变。 原因: A、死骨脱落致骨缺损; B、病理骨折后错位愈合; C、新骨过度增生。
鉴别诊断
牙源性中央性骨髓炎
骨肉瘤
牙源性(根尖周围炎、智齿冠周炎等) 损伤性(开放性骨折等) 血源性(败血症后可发生,婴幼儿多见)
第1节 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Cent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病源牙 骨破坏
骨质破坏以病源牙
无
为中心
边清,周围骨密度高,边界模糊,可见
可有死骨
瘤骨,无死骨
骨膜反应 线状骨膜反应
放射状瘤骨、 袖口状骨膜反应
骨肉瘤
骨髓炎
二、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Periphe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病因病理
病灶牙(第三磨牙冠周炎多见) 颌周软 组织(咬肌下间隙) 下颌骨边缘
刺激骨膜 ,骨膜下成骨 局部骨膜破坏 ,骨密质、骨小梁破坏
影像学表现
常用检查方法:下颌升支侧位片
下颌升支切线位片 升支侧位片:弥漫性骨质致密与局限破坏灶 升支切线位片:密质骨外骨膜成骨,边缘规整
CT检查:
更清楚显示骨膜下成骨及升支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病 理改变。
下颌升支侧位片
下颌升支切线位片
CBCT
CBCT
CBCT
上颌根尖周炎扩散
口腔颌面外科学考研名校试题讲解
![口腔颌面外科学考研名校试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8c170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9.png)
目录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1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2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4第五章种植外科7第六章口腔颌脸部感染9第七章口腔颌脸部损伤11第八章口腔颌脸部肿瘤13第九章唾液腺疾病15第十章颞下颌关节疾病17第十一章颌脸部神经疾患19第十二章先本性唇腭裂与面裂21第十三章牙颌面畸形23第十五章口腔颌脸部后天缺损和畸形25352口腔综合《口腔颌面外科学》名校真题解析及典型题精讲精练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检查本章【考情分析】1.常考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2.分值分析:约占5~20分。
3.重点及难点:★张口度的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要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检查★切取活检注意事项本章【考点回顾】◆张口受限分级(4度)◆颞下颌关节检查(面形及关节动度、咀嚼肌、下和运动、牙合关系检查)◆唾液腺的检查方式(腮腺-扪诊,示、中、无名指三指平触;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双手双合诊;导管内结石)及其定量和定性检测◆切取活检注意事项一、选择题正常成人自然开口度平均均为()(四川大学真题)A.4.0cmB.3.0cmC.3.5cmD.3.7cmE.4.7cm二、简答题活组织检查的注意事项及要点。
【本章小结】1.开口度的考查多以数据题形式出现,对其分级可很少考查简答题,可是对每一个分级对应的数据,应该注意一下,避免选择题考查。
2.切取活检的注意事项需要重点记忆,这个常常会考查简答题,而且在答题时建议分条论述,这样调理更清楚。
3.整体看本章考查点不多,所以比较容易掌握。
—1—1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本章【考情分析】1.常考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2.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不高,可是每一年都有考题3.重点及难点:★浸润、阻滞麻醉★局麻并发症本章【考点回顾】◆局麻方式:冷冻、表面、浸润、阻滞麻醉◆阻滞麻醉的临床解剖标志点: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眶下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麻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置方式一、选择题1.下牙槽神经麻醉的标志点是()(青岛大学2009年)A.下颌孔B.卵圆孔C.颏孔D.棘孔2.上颌结节阻滞麻醉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青岛大学2012年)A.注射针尖折断B.病人恶心C.血肿D.注射区疼痛和水肿二、填空题1.室性心律失常病源首选的麻醉药是。
《颌骨骨髓炎》课件
![《颌骨骨髓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d72c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e.png)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 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 。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需定期为其擦拭 口腔。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建议,给予适当的 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保证营养摄入。同 时,避免过硬、过热的食物刺激口腔。
2023
PART 04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颌骨骨髓炎可分 为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和非牙源性 颌骨骨髓炎,其中牙源性颌骨骨 髓炎最为常见。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感染通过根尖、牙周袋等途径进入颌 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颌骨骨 髓炎的发生。
病因
牙源性感染是主要病因,如智齿冠周 炎、根尖周炎等。此外,颌面部外伤 、肿瘤、放射治疗等也可能导致颌骨 骨髓炎的发生。
如针灸、拔罐、中药等中医治疗方法 可以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提高血氧含量,改善 组织缺氧状态,促进炎症消退和伤口 愈合。
2023
PART 03
颌骨骨髓炎的预防与护理
REPORTING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 洁,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
增强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良 好的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损伤
避免口腔外伤,如牙齿折断、 拔牙等,以防细菌侵入颌骨。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口腔感染症状,应及 时就医,避免炎症扩散至颌骨
。
护理方法
疼痛护理
心理护理
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缓解患者疼痛。同时 ,可采用冰敷、热敷等物理疗法减轻疼痛 。
颌骨关节病和涎腺疾病培训课件
![颌骨关节病和涎腺疾病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d9eb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7.png)
颌骨关节病和涎腺疾病
52
一、涎腺炎
主要发生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 涎腺少见。
涎腺炎主要为细菌(化脓菌、结核菌 及放线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少数为 变态反应引起。
按发病过程分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或 复发性炎症。
颌骨关节病和涎腺疾病
53
(一)急性涎腺炎(acute sialadenitis)
多见于腮腺。 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
有时可见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扩张、充血的
毛细血管,形成肉颌芽骨关组节病织和涎腺。疾病
7
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
(chronic osteomyelitis with proliferativeperiotitis)
又称Garre骨髓炎
本病为低毒性细菌感染,与不适当地运用抗 菌素有关。
病原菌潜伏于骨质及骨膜下,刺激骨膜增生,• 新骨形成,并发生骨硬化性病变。
结核性骨髓炎
(tuberculous osteomyelitis)
少见,常为结核的继发病。感染来源可 通过血行感染侵入
颌骨,这种情况较多见;其次为牙龈及口腔粘膜的结核性溃
疡直接侵犯颌骨;•结核杆菌还可经拔牙创、开放性龋洞或
在牙萌出期侵入颌骨。一般多见于儿童,上下颌骨均可发生。
本病大多伴发一般化脓性感染,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慢性化
颌骨关节病和涎腺疾病
57
(二)慢性涎腺炎
多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
病因:
1.可由结石、异物、瘢痕挛缩等堵塞导 管继发感染而发病。
2.急性涎腺炎转为慢性。
3.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如口吹乐器等, 可逆行感染发生慢性涎腺炎。
颌骨关节病和涎腺疾病
58
常为单侧发病,涎腺局部肿大、酸胀 感、进食时加重。挤压患侧涎腺,导 管口流出少量粘稠而有咸味的液体。
颌面骨炎症 (62页)
![颌面骨炎症 (62页)](https://img.taocdn.com/s3/m/7408c3f0b52acfc788ebc9c5.png)
2、病变局限期: X片上有两种表现(1)炎症局限, 破坏区无死骨形成; (2)边界较清楚 的骨破坏区有死骨形成。
3、新骨形成期:病变局限,其周围骨小梁变粗,增多 形成致密影。
4、痊愈期:破坏区被修复,但此处骨小梁排列与正常 骨不同,较致密。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8/102 021/8/1 02021/8/10Tu esday , August 10,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 1/8/102 021/8/1 02021/8/10202 1/8/108 /10/202 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8 月10日 星期二 2021/8/102021 /8/1020 21/8/10
(1)鼻腭管囊肿:
(1)鼻腭管囊肿:
(2)球上颌囊肿:
(3)正中囊肿:
二、颌面部软组织囊肿
1、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源于胚胎发育性上皮剩余,多见于儿童、
青少年,触诊有弹性。皮样囊肿多位于口底, 囊壁内含皮肤及其附件,表皮样囊肿多位于眼 睑、鼻、耳下区,囊壁内不含皮肤附件。
影像学表现:矢状面MRI可清楚显示。 皮样囊肿的内容物为液态脂类物质,故在T1、 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 表皮样囊肿内容物为胆固醇结晶,故在T1加权 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
2、巨细胞肉芽肿:
三、颌骨软组织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一)脉管瘤 1、血管瘤:分为三种
葡萄酒斑状血管瘤(不突出皮肤) 毛细血管瘤 (颜面部暗红色或紫红斑块)
杨梅样血管瘤(突出皮肤) 海绵状血管瘤:浅呈蓝紫色,触之柔软,境界不
口腔颌面部感染考试重点及试题
![口腔颌面部感染考试重点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6786507915f804d2b16c1ec.png)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掌握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冠周炎、常见间隙感染(咬肌间隙、颊间隙、颞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下颌下间隙)、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颜面部疖、痈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其并发症防治和舌下间隙、眶下间隙、颞下间隙和口底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3.了解颌面部间隙的解剖特点,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等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定义 感染(infection)是微生物对宿主异常侵袭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类疾患,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
除由外环境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外,大多数感染是由于宿主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平衡失调所致。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共性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因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使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其特殊性。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A.口腔颌面部为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端,是细菌最常寄居的部位。
易发生各种感染。
B.口腔颌面颈部具有众多互相通连的潜在性筋膜间隙,感染易于扩散和蔓延。
C.颜面部血循丰富,加之静脉瓣膜稀少或缺如,直接或间接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感染可扩散至颅内。
尤以两侧口角至鼻根联线内的三角区发生的感染,易循内眦静脉扩散至颅内,而被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D.牙和牙周组织容易罹患病损,且与颌骨关系紧密。
牙源性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特有的感染。
E.面颈部有丰富的淋巴结,感染可循淋巴管引流途径扩散,导致区域性淋巴结炎。
F.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等厌氧菌。
以化脓性感染为主,偶见特异性感染。
G.口腔颌面部为身体外露部位,易受各种损伤而继发感染。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应采用全身抗感染和支持疗法,结合局部治疗。
口腔影像诊断学(全)第6章 颌面骨炎症ppt课件
![口腔影像诊断学(全)第6章 颌面骨炎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48fd2910a6f524ccbf85d1.png)
[鉴别诊断]Leabharlann 1、鼻源性上颌窦炎 通常为双侧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及鼻部 疾病,鼻部症状明显,无牙痛史,X线 片上无病原牙。 2、上颌窦恶性肿物 恶性肿物面部麻木和疼痛明显,鼻腔 分泌物多为血性,X线片上骨质破坏明 显,从窦内向窦外破坏。
第五节、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是口腔、鼻咽及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 疗的严重并发症。 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响因素有个体的敏感 性、放射性种类、照射方式和被照射组 织的解剖特点。 50GY是放射性骨坏死的临界性剂量。 放射线照射后可数月至数年发病,常见 的发病时间是0.5~3年。
1、骨质破坏,死骨形成,脱落后引起骨质 缺损而成畸形。 2、病理性骨折后,未及时治疗,骨段错位 愈合后而致畸形 3、新骨的增生,常不能完全恢复原有形态, 或新骨过度增生。
上颌骨骨髓炎骨质破坏大多局限,多位于 上颌后部一部分,有时也可波及患侧上颌 窦,呈上颌窦炎症表现。
[核素显像] 起病3天后就可有阳性发现,片上显示为病 变处局部血流丰富,放射性药物浓集。
[病因病理] 致病菌通过病原牙牙髓腔或牙周至根尖 周引起感染-------骨内局部骨质破坏形成 脓肿------脓液向外扩散穿破颌骨颊舌侧 密质骨,炎症局限,而形成局限性骨髓 炎-------脓液沿骨髓腔扩散,而形成弥散 性骨髓炎------脓液扩散至骨膜下------骨 膜下脓肿扩大穿破骨膜-----同时颌骨骨组 织坏死,形成死骨----死骨分离、排出--骨组织修复,并形成新骨。
[临床表现] 牙源性上颌窦炎多为单侧。 患侧颜面有紧张压迫感,鼻阻塞。 患侧龈颊沟变浅,可找到病原牙。
[影像学表现]
对于牙源性上颌窦炎应常规拍照患牙根 尖片和华特位片。 华特位显示为黏膜肥厚,患侧上颌窦环 绕上颌窦壁的带状密度高的影像,或上 颌窦弥漫性密度增高,产生均匀模糊的 影像,如有积液则可见液平面的影像。 根尖片上表现为病牙根周骨质破坏消失, 侵及上颌窦底以致窦底壁骨质致密线条 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dontogenic peripheral supp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
第1节 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定义:由病原牙首先引起根尖周组织感染,炎症由颌骨内
向周围扩散,累及密质骨和骨膜。
临床表现: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第2节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p101
(infantile osteomyelitis of jaws)
病因: 是非牙源性化脓性炎症。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少见。
感染途径:主要由远处化脓性病灶,
感染经血行播散所致。
第2节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p101
(infantile osteomyelitis of jaws)
二、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p100
影像学表现:
下颌升支侧位片、曲面断层片:
弥散性的骨密度增高 ,局限性骨质破坏灶。
下颌升支切线位片:
密质骨外有骨膜成骨。增生骨质的边缘一般较整齐, 升支外侧密质骨无明显破坏。
X线平片表现: 骨质增生、
骨质破坏很少, 可见骨膜反应, 无死骨形成。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4.痊愈期:骨质破坏已被修复; 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 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
鉴别诊断
病源牙 骨破坏
骨膜反应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常见到
晚期边界清楚, 周围骨密度高,有死骨
多为线状
骨肉瘤
无
边缘模糊,可见高密 度瘤骨,无死炎 p100
(odontogenic periphe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二、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p100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少年,常有冠周炎或其他牙痛病史。 主要为腮腺咬肌区或颌周肿胀、炎性浸润,不同 程度的开口受限及局部压痛。相应部位可出现经 久不愈或时好时发的窦道,
二、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p100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检查
下颌升支 侧位片、 曲面断层片、 升支切线位片、 下颌体横断HE片
临床表现 部位:上颌骨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及低热, 也有的患儿 起病急,全身症明显,有高热, 甚至抽搐。
病变部黏膜充血发红,脓肿破溃,口内、外 皮肤形成久不愈合的溢脓窦道。
第2节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p101
影像学表现
早期:骨质病变甚为困难,X线检查帮助不大。 晚期:
颌骨破坏广泛---不规则骨质减低,死骨、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2.病变局限期:骨质破坏边界逐渐 清楚,有或没有死骨形成。
主要特点:骨质破坏边缘与正常骨质分界逐渐清楚。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书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二)正常图像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3.新骨形成期:骨质破坏边界清楚; 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 死骨完全分离或移位。
牙胚移位、缺失, 死骨脱落导致颌骨畸形。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第3节 Garre骨髓炎 P102
病因
1、最常见:根尖周感染,与第一磨牙龋齿有关 2、 冠周炎
临床表现 1、儿童、年轻成人 2、局部肿胀、疼痛、开口受限 3、肿胀部位:单侧下颌角下缘、升支,不累及前牙区,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p98
X 线平片
3、痊愈期——
此期骨质破坏区域已被修复。 原病灶区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排列 与正常骨纹理不同,呈较致密的影像。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1.弥散破坏期:骨小梁模糊;骨质 弥散性点状、斑状和片状破坏;骨 膜反应
颌骨破坏特点:越近病源牙骨质破坏越 严重,病变的边界不清。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p98
影像学表现
X 线平片
1、弥散破坏期—— ①骨小梁破坏 ②以病原牙为中心骨质破坏: 密度减低、大小不等, 边界模糊不清;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p98
X 线平片
2、病变局限期——
骨质破坏区和骨质硬化区同时存在, 骨质破坏区有死骨形成, 死骨--密度较高且界限清楚,线状骨膜反应,
3、化学性(砷、磷):颌骨化学性坏死
第6章 颌面骨炎症 p96
颌骨骨髓炎感染途径 牙源性:最多见 损伤性: 血源性:婴幼儿多见
第1节 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supprative osteomyelitis of jaws) p96
一、 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odontogenic central osteomyelitis of jaws)
升支密质骨外线条状骨膜反应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升支密质骨外骨质增生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书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CT 检查
更清楚显示 骨膜下成骨及升 支外侧密质骨和 松质骨的变化
鉴别诊断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成骨骨肉瘤
密质骨无破坏 骨膜成骨的外缘光整
密质骨广泛破坏
密质骨外肿瘤骨缺乏整齐的 外缘, 软组织肿块可有放 射状肿瘤骨
主要发生于下颌骨。 炎症初起时常局限,仅患牙疼痛,继之可迅速波及邻牙,
邻牙,疼痛明显。多个牙不同程度松动,叩诊剧痛,牙周溢脓, 口臭,下唇麻木,开口受限,龈颊沟及颌面部肿胀,颌下淋巴 结肿大。可有头痛、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
一、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p98
影像学表现
常用X线片检查:颌骨侧斜位片 曲面断层片、 升支切线位片 咬合片、 华特位片、
第6章 颌面骨炎症 p96
定义:
是指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因素 所引起的颌面骨炎症过程总称。(骨髓炎)
导致颌骨缺损、牙齿缺失、面部瘢痕。
第6章 颌面骨炎症 p96
分类
1、急性、亚急性、慢性骨髓炎
2、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婴幼儿颌骨骨髓炎
非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弥散性硬化性骨髓炎 放射性骨坏死 特异性骨髓炎
病因:
感染主要起源: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也可由其他病灶牙引起。
感染传播途径:是经过颌周软组织到达下颌骨的表面,
一般先发生颌周间隙感染,尤其是咬肌 下间隙感染占绝大多数。 特点:1、脓性渗出物刺激骨膜,引起骨膜下成骨。 2、大量的脓液积聚也可使局部骨膜溶解破坏,呈凹陷缺损, 甚至密质骨及附近骨小梁破坏消失。 3、脓性渗出物也可沿哈佛管到达骨髓腔边缘部分, 甚至沿骨髓腔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