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建筑的外观、内部设计、结构特点等方面探讨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二、建筑的外观在现代建筑的外观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常常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形态以及细节上。

传统的斗拱、琉璃瓦、飞檐、雕梁画栋等元素常常被融入到现代建筑的外观设计之中。

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建筑就采用了传统的斗拱结构,并在外墙上加入了仿古的雕花图案,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现代气息,又不失我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三、建筑的内部设计除了外观,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的内部设计中也有所体现。

在室内装饰上,传统的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常常被运用到现代建筑的内部设计之中,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上海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内部采用了大量的传统砖雕和木雕,使得整个建筑空间显得典雅庄重,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构特点在现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上,我国传统文化也有所体现。

传统的斗拱结构、榫卯结构等常常被运用到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之中。

杭州的钱江新城大剧院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传统的斗拱结构,使得整个建筑在现代的又不失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五、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

从建筑的外观、内部设计,乃至结构特点上,我国传统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不仅使得现代建筑更加具有特色和文化底蕴,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六、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之中,不仅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在知识文章格式下撰写此文后,请将文章发给我,感谢你的辛勤付出。

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我有一些个人观点和看法。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古代文化密不可分。

古代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体现在建筑的设计和风格上。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和谐、平衡的美感。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呼应。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结构的稳固和装饰的精美,体现了中国人对工艺技术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还表现在建筑的功能和象征意义上。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有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不同类型。

这些建筑既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也是社会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例如,皇家宫殿代表着皇权和王权,庙宇代表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园林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

这些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上。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整体的和谐。

例如,皇家宫殿通常采用“三进院落”的布局,每个院落都有特定的功能,形成了严谨而有序的空间结构。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的装饰和细节处理,如雕花、彩绘、瓦片等。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了建筑,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关系还体现在建筑的传统工艺和技术上。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了许多独特的工艺和技术,如斗拱结构、榫卯连接、木构造等。

这些工艺和技术不仅保证了建筑的结构稳固和耐久,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传统工艺和技术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建筑的设计、风格、功能、象征意义、布局、装饰和传统工艺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凝聚着千百年来先民智慧的结晶。

这种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融合,不仅在建筑形式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在建筑元素、材料选择以及建筑技艺等方面得到了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正是来自于这种与文化相融合的美。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例子,探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美。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最为独特的一点是它的建筑形式。

传统建筑注重对八卦图、五行合理运用,建筑平面布局通常呈现出对称的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形式往往以三进院落为主。

前有门楼,中有大殿,后有后殿,错落有致,意境深远。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形式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均衡”观念的具体体现。

同时,传统建筑中的屋顶造型也是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如黄鹤楼中独特的歇山顶、重檐脊等,通过对线条和形状的精心设计,展现出中国建筑独有的美感。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选择也充满了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常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这主要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木材崇尚的影响。

树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之物。

因此,将木材运用于传统建筑中,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还强调了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

此外,传统建筑中的彩绘装饰也是其独特之处。

以故宫为例,其宫殿内外,雕梁画栋、壁画琉璃,色彩斑斓,栩栩如生。

这些彩绘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更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技艺也是完美融合的具体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师与工匠之间的合作,掌握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技艺。

例如,中国木构建筑中的斗拱技法,通过巧妙的构造和力学原理,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耐用。

同样,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以及对石材、砖瓦的精细加工技艺,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

这些技艺在传统建筑中的应用,使得建筑不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美可以从建筑形式、材料选择以及建筑技艺等方面得到体现。

建筑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载体

建筑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载体

建筑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的载体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承载和传承着人类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筑既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传播民族文化的窗口。

本文将探讨建筑如何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通过建筑进行有效的传承。

一、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建筑,作为建设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不仅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更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内涵。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建筑都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气息,从建筑的布局、造型、装饰到材料的选择,都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四合院、宫殿和寺庙为代表,它们的规划布局和建筑风格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四合院以中庭为核心,四周围绕着厅堂和房间,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价值观。

宫殿和寺庙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地位,其雄伟壮观的建筑形态以及丰富多样的装饰艺术都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传统建筑已经经历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它们见证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因此,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成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手段。

首先,建筑保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传统建筑常常被视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将其传承给后代。

例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

其次,建筑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发展相辅相成。

传统建筑常常成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发,我们能够将传统建筑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影响着新时代的一切。

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于人们的思想,进而体现于一些具体事物中。

建筑作为人们生存的必须场所,更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为由,谈谈在我国建筑中的体现,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筑;思想Abstract: Chinais a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with5000 years of cultural heritage.Today,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 stillaffects allof the new era.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nfiltration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in people,whichis embodied insomespecific things.The buildingfor people to survivemustplace,it isdeeply influenced byChinesetraditional culture.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istoreflect,inbuildings in China,and theinfluence.Key word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construction; thinking所谓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演变而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建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建筑的风格特点、文化象征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是其最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塑造其建筑风格。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建筑分为宫殿式建筑和庭院式建筑两种。

宫殿式建筑以其宏伟壮观的气势和严谨谨慎的布局而著称。

例如,紫禁城作为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以其庞大的规模和精美的细节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庭院式建筑则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人文关怀的体现。

传统庭院建筑中的园林艺术,如苏州园林、颐和园等,以其精巧细致的设计和富有艺术性的布局而备受赞赏。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内敛、典雅和神秘的美。

除了建筑的风格特点外,中国传统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建筑被视为社会地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

寺庙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人们追求心灵与宇宙连接的枢纽。

寺庙的建筑布局和装饰往往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教义密切相关。

例如,寺庙内的塔楼被视为佛教智慧的象征,庙宇的屋顶常常被雄伟的石雕装饰,寓意对神圣世界的美好祈愿。

此外,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也是文化象征的重要载体。

它们以其雄伟壮观、精致细腻的建筑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这些文化象征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面临许多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传统建筑面临着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这导致传统建筑技艺的流失和传统文化的衰落。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许多措施已经被采取。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鼓励保护与修复。

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重视传统建筑知识的传承和传统技艺的传授。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实际需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表达。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的是和谐与平衡。

在设计和布局上,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对天地之道的追求,希望能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的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多以望向南方为主,以迎接太阳的阳光,同时坐北朝南也符合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念。

古代建筑遵循了“天人合一”的原则,借助建筑物本身来模拟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平衡的氛围。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

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结构,包括梁、柱、榫卯等构件的使用,经过精巧的设计和工艺加工,使得建筑物能够在自然灾害中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安全。

在风格上,中国古代建筑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西方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异。

它注重建筑的整体性和封闭性,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睦相处。

古代建筑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相融合,而不是突出个体建筑的个性。

因此,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可以看到一座座殿堂、宫廷和庙宇等建筑物形成的整体景观,而不是独立的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见证和代表,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艺术家们的杰作,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世界上许多非常有名的建筑,如北京故宫、长城和丽江古城,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研究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也是我们与世界分享中国文化的窗口,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可以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完整版)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完整版)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建筑
——《秦秋繁露》
中国自古以来,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 分,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即强调“天人合一” 的宇宙观,中国古建筑和自然环境是相融合的,不 是与自然对立的,并借助于自然环境,以构成视野 广阔,富有生气的 画面 。
中国古建筑 这种崇尚自然的 趋向,在中国古 园林建筑中表现 得淋漓尽致。
中国园林的气质与中国绘画极为相似,虽寄情思于山水,而超乎山水 本身之外。无论是曲折的池岸、弯曲的小径、自由多变的假山,还是点缀 其间的亭、台、楼、榭都并非大自然的单 纯摹仿,其中妙想连篇、天机灵运、随时 而迁,融进了人的再创造,所构成的是一
幅幅流动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图画。
网师园 拙政园
个园 留园
三、风水与建筑
风水学中说的“阴阳五行说”实际上源于《易 经》,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阴阳) , 两仪生四象(春 夏秋冬) , 四象生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 坤卦中的任一组卦, 都由上下两卦组成, 如泰卦就 由上坤下乾两卦组成。
一座四合院为一个家庭提供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和外界 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正房、耳房、厢房之间高低错落,相 互顾盼,形成了视觉上的变化,严谨而不呆板。院内住房的 分配,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礼仪观念,尊卑长幼井然有序,却 又相互照应,亲密而温馨。
两进以上四合院的二门通常作成华丽的垂花门,俗话说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垂花门而言的。 多进四合院正房后面还有临街的后罩房,一般作为家中未出 阁的女儿或女仆的生活用房。后罩房的西北角开有后门与后 街相通。
——《阳宅撮要》
严的石狮子。石狮子头上的
发卷数,还可以让人进一步
认定主人的官爵品级,皇帝
的石狮有13排卷发,亲王有
12排,其他官员依爵位递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中传统建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独特的价值和美学观念。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

一、古代建筑类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涵盖了众多的建筑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壮丽,如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典范。

寺庙建筑则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以奢华庄严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林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而民居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贴近人民生活的形式,各地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在风格上追求天人合一、秩序和谐的美学理念。

在建筑平面布局上,采用了严谨的对称式布局,注重建筑各部分的对称性和均衡性。

建筑立面通常采用重檐歇山顶和斗拱作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境界的表达,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和景致的设置,营造出宏伟壮丽、幽静雅致的空间氛围。

三、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形式,更关注建筑的内涵和哲学意蕴。

传统建筑在设计和施工中,倡导融合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崇自然、尊重人类需求。

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装饰手法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之一。

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青砖和石料等天然材料,并以彩绘、雕刻等技艺为建筑增加艺术价值。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它既是社会生活的载体,又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表达。

传统建筑在审美和功能上都充分考虑了人的需求,同时又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艺术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建筑类型多样,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为我们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智慧,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注重建筑的和谐与美感,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构筑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同时,中国建筑也深受文化的影响,建筑和文化之间不断地相互融合。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文化的影响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之处,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所在。

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融合,从古至今都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种传统注重建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建筑与文化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张。

比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首都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重要建筑之一。

故宫建于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宫殿,也是中国清代的最高政治中心。

这座宫殿以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装饰和精美的细节设计而著名,这些元素全部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另外,古代建筑物与文化的融合还表现在建筑风格和文化象征上。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常用的圆形和方形两种形式,被中国人形容为“阴阳合适”的形式。

这表现出中国古代哲学“阴阳”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而古代的宫殿、庙宇和寺庙,通常都会使用龙、凤等神兽和千年古木等文化象征,突显出建筑物的威严和神圣感。

此外,传统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方式也受到文化的影响。

比如,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榫卯结构和青砖灰瓦的屋顶,都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标志。

这种建筑结构富有弹性,能够承受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木建筑中真正的杰作。

而青砖灰瓦的建筑材料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谐”的追求。

可以说,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中国古代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才华,创造出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建筑,同时这些建筑也反哺了中国文化的繁盛。

总之,在中国古代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在构造、装饰还是材料选择上,都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影响。

这种融合使得古代建筑和文化之间紧密相连,无论是在艺术特色、建筑形式还是文化象征上都体现出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古建筑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既是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与传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历史上几千年的文化与艺术遗产,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建筑技艺,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一、古建筑的建筑文化背景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杰作,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色。

古建筑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空前的鼎盛。

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受到了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1.建筑风格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早期古建筑有框架式、墙体式等多种类型,元代之后古建筑逐步发展成为宣德式、明式、清代式等多种风格。

例如,古代中国的建筑风格以“五大系统”为代表,即:古代建筑构造、花纹、风格、构件和技法,这些风格独特的代表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2.建筑构造中国古代的建筑构造,对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属于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独特的“梁、柱、榫、卯”结构,使建筑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还采用特殊的建筑技法和雕刻手法,比如“雕龙”、“雕花”、“雕石”等。

3.建筑材料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石、土、瓦和砖。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工艺美术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古代中国建筑中的青石、花岗石、朱砂砖等材料,使中国古建筑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形态。

二、古建筑的建筑文化价值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文化价值古建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延续的方式。

它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美感和文化素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价值中国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们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而传统建筑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面将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而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伦道德、仁爱和孝顺的价值观,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

道家文化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追求自由自在、善忘无欲的境界,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佛教文化则强调慈悲、智慧和勇气,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整体性和和谐美,它以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建筑物的各个构件和细节都精心设计,并体现了中国人对于朴实自然、简洁优雅的追求。

传统建筑还注重空间的分割与组合,强调有序与协调,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氛围。

传统建筑的代表有宫殿、庙宇、园林等。

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例如故宫、颐和园等。

庙宇是中国人民用来祭祀神明和祖先的场所,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受到人们的敬仰,例如岳阳楼、峨眉山寺等。

园林是中国人民用来休闲娱乐和观赏美景的场所,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结晶,例如苏州园林、圆明园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也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律,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例如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和水景而闻名,它注重水与石的结合,巧妙地利用水与石的形状和颜色营造出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建筑艺术的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建筑艺术的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建筑艺术的借鉴价值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场所,还是社会文化、历史遗产和美学价值的载体。

在中国,建筑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建筑艺术的借鉴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还在于其对现代建筑艺术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绘画、雕刻、工艺、文学、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其中,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建筑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从古代的宫殿、城墙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中国建筑艺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宝藏,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二、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建筑艺术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对现代建筑艺术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砖石、泥土和瓦片等自然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耐用,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借鉴这些材料的特点,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建筑形式的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多样,有宫殿式、园林式、庭院式等。

这些形式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发掘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建筑形式,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3.建筑装饰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精美绝伦,有雕刻、绘画、瓷器等多种形式。

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而且富有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更加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

4.建筑的功能性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性设计非常考究,既满足了实用性需求,又体现了文化内涵。

例如,庭院式建筑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还能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

现代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学习,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及其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及其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及其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而现代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也在今天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能否有所结合?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方式及其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方式首先,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不是简单的“搭配”,而是一种完美的融合。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尊重传统文化的特点,发掘其中的美学、哲学和价值内涵,并在这个基础上赋予现代建筑更深层次的意义。

其次,一种结合方式是运用传统文化的元素和手法,来打造现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有些建筑在设计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和屋顶特色,同时又融合了现代的造型和功能要求。

这种结合方式能够创造出极具时代感的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和现代艺术美。

第三,还有一种结合方式是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融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和使用中。

这种方式不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发扬光大,同时也是建筑设计师对社会需求的一种人性回应。

例如,设计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色彩、图案、雕刻等元素融入到建筑的墙壁、门窗和地面等部位,以此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意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美学上的探索,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探索。

建筑设计和建筑的使用,深深地打上了当代文明和当代文化发展的印记。

让我们来看看结合的意义有哪些。

第一,文化传承。

现代建筑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而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精华,将其传承并发扬下去。

其次,区域特色。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可以充分体现该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

第三,优化环境。

现代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占据了城市中的中心位置,如何利用它们来美化环境、塑造人居环境和社会空间品质,是现代建筑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更为美好、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 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 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中的体现和应用非常广泛:
1. 建筑风格: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建筑风格的要求非常苛刻,建筑要求具有严格的比例和对称,符合人体的比例与美学原则。

如今,在现代建筑中也可见到传统文化的风格元素,如古典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和现代简约风等。

2. 空间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空间的宜人与合适,对建筑的实际使用和舒适性给予高度重视。

古代建筑中常采用对称均匀的布局,使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另外也强调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3. 艺术细节: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细节,从建筑雕刻到环境装饰,都有着类似的讲究。

如大型石雕、壁画、瓦片、雕花、香炉等,凸显着建筑的艺术价值。

4. 材料的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材料的用法也非常精致,如木、石、砖、瓦、陶、玻璃等,都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魅力。

另外,在现代建筑中也常使用传统的材质,如红砖、灰瓦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和应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为现代建筑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技术支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建筑的介绍:
1. 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家权力的象征,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皇家礼仪。

2. 庙宇建筑: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北京的天坛、南京的夫子庙等。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对称布局,主体建筑高大庄重,装饰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3. 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江南的水乡古镇、山西的平遥古城等。

这些建筑布局灵活,形式多样,装饰朴素,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4. 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理想生活环境,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

这些建筑以自然景观为主,布局自由,装饰雅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人文精神。

5. 陵墓建筑: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的安息之所,如陕西的秦始皇陵、河北的清东陵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和皇权思想。

6. 桥梁建筑:桥梁建筑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重要成就,如福建的洛阳桥、广东的潮州广济桥等。

这些建筑结构巧妙,造型美观,装饰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和艺术创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

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

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

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

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

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聚落选址、总体布局、室内外环境设计布置,直至取材及营造技术各方面。

中国古代房屋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格局。

古代风水学中,认为山体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们生活资源的天然库府,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

背负高山,面对江河,坐北朝南,享受最充足的阳光,是修建房屋的最佳的位置,这也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相融合,从而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的居住环境。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生成,由此决定了宇宙万物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壮丽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壮丽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之壮丽之美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智慧。

这种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之美。

一、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中,重要原则之一是“天人合一”。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类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中国传统建筑遵循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传统建筑艺术文化还注重对称和平衡的原则。

传统建筑中的主体结构通常是对称的,左右对称,前后对称,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和平衡的思想。

这种对称和平衡不仅运用在整体建筑结构中,还运用在建筑细节和装饰中,使建筑呈现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感。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纪律和秩序。

传统建筑的布局严格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和谐。

这种纪律和秩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的重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

二、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与传统文化的表达中国传统建筑所使用的材料也是其独特之处。

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砖石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独特的触感和质感。

木材传达出一种自然、温暖和舒适的感觉,砖石则展现出坚固和稳定的特点。

另外,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也通过建筑装饰和雕刻来表达。

传统建筑常使用雕刻和彩绘来装饰墙壁、门窗和梁柱等建筑部件。

这些装饰和雕刻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既展示了匠人的工艺技巧,又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三、传统建筑的自然环境与景观相结合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结合也是其独特之处。

传统建筑往往根据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特点进行布局和设计,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庭院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庭院具有开放性和私密性的双重特点,它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和池塘等景观也为建筑增添了生气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建筑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

更确切地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切入点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发展过程,自成体系,一脉相传,一成不变,原因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

事实上,中国传统建筑同传统文化一样都是缓慢而逐步成熟的。

以易学、五行学说、儒学、道学、地理学、天文学等为经典的相关学科,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观和科学观,一旦成熟就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约束力和渗透力的规范,如《考工记》的营国制度、皇宫及居住建筑的规划布局等等。

这种规范不仅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演变,而且也制约着戏剧、服装、绘画、医药等学科的发展。

同时传统建筑的保存、延续、传播又丰富了传统文化,二者紧密地结合和互相影响着.二、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从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住宅等到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笔者仅从五行学说、易学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试图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的影响。

(一)五行学说的运用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完善、成熟,最后达到了尽善尽美、炉火纯青,可以说在现代建筑出现以前一直担负着中华民族的居住、宗教活动、行政执法、商业贸易等的空间需求。

而且它还是一个不破坏环境,而为环境增色的绿色建筑体系,这一点是西方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无法比拟的。

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采用木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通常的解释都是找些客观原因来说明问题。

如刘致平所说的“中原等黄土地区,多木材而少佳石,所以石建筑甚少”。

徐敬直的看法是:“因为人民的生计基本上依靠农业,经济水平很低,因此尽管木结构房屋很易燃烧,二十多个世纪来仍然极力保留作为普遍使用的建筑方法”,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勉强。

试想,西方国家在生产力低下的各种社会形态里,他们的国力不比中国强盛,更何况他们大量的住宅建筑也用木头。

侯幼彬教授用综合推力的理论解释是“多因子合力作用的结果”,可概括为木结构的起源成因、因袭继承、合理优越、持续远用,即多方面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运用五行学说去解析这一历史现象,就会客观、全面得多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认为这五种常见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说明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这种观念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五行学说认为,木为组成五行的要素之一,出于土地,入于阳光,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它承天之雨露,向阳而长,乘地之养育,入阴而生。

即阴阳合和之产物,采用这种材料,是最为合理的选择,乃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果。

五行中五气之木气代表四季之春天。

木气属阳,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长和统一的象征。

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即阴阳之枢纽。

故而建筑须得天地之气(道法自然),选用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因为质地好的石头大都产自环境优美的名山,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民族,中国人的建筑观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环境增色而不是去破坏它。

在中国人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灵,即万物有灵学说,破坏它就意味着对人类不利和带来灾难,如认为山脉即为龙脉,开山采石头就会切断龙脉,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

表面上看是带有迷信色彩,无科学依据。

但实际上到处乱开乱采就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贻害无穷。

石头开采后不会再生,而木头砍伐之后则可以再生,所以中国建筑少用石头而多用木头的现象就不难解释了。

五行还代表方位、颜色和数字(源于河图),东方属木为青色对应的数字为三和八、西方属金为白色对应的数字为四和九、南方属火为赤色对应的数字为二和七、北方属水为黑色对应的数字为一和六、中央属土为黄色对应的数字为五和十。

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杰出代表,其整体规划布局就暗合了五行学说的规律。

一种脱离传统文化的错误说法是:紫禁城中央三大殿的台基是工字形或倒土字形。

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表面的附会,实际上从五行学说上讲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土”字,作为北京城和紫禁城的中心,这个土字形,绝非偶然,也并非建筑型制问题,因为我国古代的地图方位与今天地图的方位正好相反是上南下北,看起来正好是一个“土”字,在河图、洛书九宫中,中央(中宫)也均为五属土。

土为中,象征权力,表达了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统治阶级至高无尚,这就是“必居中土”的道理。

紫禁城建筑为什么用黄色琉璃瓦、白色台基、红色宫墙、青绿点金彩画和红色柱子?用现代建筑的理论解释是,黄色和红色、白色、青色、绿色和金色这些颜色相互配合最易表达金碧辉煌这一皇宫建筑的主题。

其实,这也是五行所代表颜色的体现,土为中,代表色为黄色,最为高贵,所以琉璃瓦用黄色,皇帝穿的龙袍为黄色也是一样的道理,其余白、青、黑、赤也为五行所代表的颜色为正色,等级最高。

这些现象说明传统文化和建筑美是并行不悖的,或者说传统文化是建筑的美学根基。

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一个很特殊的建筑形式,是仿宁波“天一阁”型制而建造。

因为它是一个图书馆,在功能和技术上极具特殊性,所以没有套用通用模式,而是采用六开间、二层、黑色琉璃瓦、前临水池的做法,这正是取意《易·大衍》:“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层数为二,为阴数,黑色五行为水。

不难看出重点体现一个‘水”字,从建筑设计构思上符合图书馆怕火,消防第一的重要主题,而实际功能也非常便于藏书和阅览,主题和功能处理的和谐、恰当。

还有一个不大引起注意的问题,北京城的皇城为什么不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而是在西南角缺了一个口?《中国建筑史》只说明了“北京城的布局以皇城为中心。

皇城平面成不规则的方形,位于全城南北中轴线上”。

为什么不规则呢?是做不到或疏惑大意吗?当然不是,它是人为的。

表面上看似乎是照顾南海,可又很局促。

从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原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八卦方位上分析,在相生相克图上惟独在东南角上没有相生相克关系,而在后天八卦方位上的西南方也是最不好的位置,为坤方(绝命),作为皇宫建筑这当然是最大的忌讳。

(二)易学的运用明清北京城的平面形状为什么是凸字形,外城为什么只建了一部分,《中国建筑史》教科书和其它有关著述的解释是“由于当时财力不足,只把城南天坛、先农坛及稠密的居民区包围起来,而西北东三面的外城没有继续修筑,于是北京的城墙就成了凸字形。

”这样的解释表面看是乎很有道理,但仔细看,照这样的说法东西两边的内城和外城似乎离的太近了,不足600米,显然匠师们是不会这样规划的。

若用易学解释,按洛书九宫图,上南为九、为乾、为阳、为天,下北为一、为坤、为阴、为地,北京城正是乾天包坤地的格局。

且外城南城墙向内呈缓弧形,符合易学中的南为天,内城北城墙为直线,符合易学中的北为地,即古代的“天圆地方”之说的象征。

外城东南角凸出,按先天八卦之方位为“兑”,为泽,故补之。

内城西北角切去一角,因西北系“艮”位,为山,故切之,这绝不是无道理的随意或测量技术所致。

再者北京城的城门数也符合“河图”南七、北六之数,南城为阳,开七座门,且正南向为三座,北城为阴,开六座门,正北向为两座,非常巧妙。

所以,应该说整个北京城的规划是一个很严格遵守传统文化的杰作,是建筑美与环境美的真正结合。

其美学根基正是传统文化中“易学”的运用。

从构图看,比元大都、长安、洛阳城(过分规矩方正而显得呆板)都美的多。

紫禁城平面布局采用前三殿、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的布局模式不仅仅是一个平面构图和布局问题,在易学中乾属阳为男代表皇帝,其符号为三(前三殿、后三宫),坤属阴为女代表皇后,其符号为三三(东六宫、西六宫),二者相互组合很巧妙地解决了平面布局和阴阳平衡问题。

而且乾坤又代表天地,寓意天地定位、天地人三才和谐合一。

东西六宫之和为十二象征一天十二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和十二地支,东西五所又暗合十天干,日精门、月华门代表日月之精华。

左文华殿右武英殿代表着左文右武,北神武门是玄武神的所在地居北方是紫禁城的保护神。

整个紫禁城平面布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宇宙模式的体现。

北京四合院为什么采用内外院布局、大门在东南方、厕所在西南方?现在来看这种布局方式功能合理、尺度合宜、环境宜人、艺术含蓄,很适宜于人居住,是中国人民长期居住和营造经验的总结。

用传统文化解释,它是封建礼仪、伦理观念(尊卑有序、男女内外有别……)的体现,门之方位就是后天八卦东南方之巽方,代表着生气,意即太阳升起的方向,生气勃勃,清早出门迎着阳光,心情舒畅,西南方为坤方,代表着绝命,太阳落山的方位,象征着消沉与黑暗。

所以北京四合院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结晶。

中国古代建筑的间数除个别建筑形式(厕所为两间)外为什么均为单数(在易学未成熟时期的商周时代为双数),即三、五、七、九间,进深也为三、五、七、九架?显然全是阳数,因为为人居住、生活,为“阳宅”,所以不能有偶数(阴数),九为阳数之最,所以最大的殿是九间。

从现代建筑的观点去看这样限制了建筑的规模〔掌握了一个度,不同于今天超大规模的建筑有时不顾环境)。

同样我们还可以解释《考工记·匠人)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九为分,九卿治之。

”和《礼记》的“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这时三、五、七、九全是阳数,虽不一定切合实际,但作为一种模式体现了传统文化理念。

任何体系的建筑都是植根于相应的文明,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内涵离不开传统文化,文化又借建筑得以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以其独特的形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指导着各个学科的发展,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朴素的、完全不同于西方及现代科学的一支独特的科学体系,试图用现代科学去完全破解它是很困难的,其神秘的原因也在于此,中国传统建筑也不仅仅是以独特的外观形式和丰富的空间形态著名于世,更重要的是它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当今的一些中国建筑为什么远远比不上传统建筑那么精湛,从某方面讲讲其原因就是脱离文化、没有文化底蕴,同样我们的建筑教育也是就建筑论建筑(香港及欧美国家不是),表面上与建筑无关的领域很少去涉及,这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建筑的优良传统,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是每一个中国建筑师都在关心的问题,似乎还得从传统文化、哲学理念找突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