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候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运动,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多变的天气,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气温和气候的分布,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中,我们了解了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人口和人种,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总的来说,在这本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研究了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以及发展与合作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的研究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5.地球的旋转方向会影响风向。
在北半球,气压高压顺时针转,低压逆时针转;在南半球,气压高压逆时针转,低压顺时针转。
6.气候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不同组合而定。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冬季少雨气候、寒带冬季多雨气候等。
7.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
8.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型计算结果,对未来几天甚至几周的天气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象观测的精度、气象模型的准确性、天气变化的复杂性等。
2022中考地理专题四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
考点分析:本考点在近几年的各地中考题中时有出现,试题 大多考查聚落形成的条件、聚落的特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 关系、世界文化遗产等。
返回
1.(2017·广东)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读图8, 说出城市多沿圣劳伦斯河分布的原因是( D )
图8
①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②水源充足
③水运便利
④多平坦开阔的地形
高原 、山区(如青藏高原)。
图2 世界人口分布图
返回
6.世界人口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环境方面主要有
水土 流失、 土地 沙化等;资源方面主要有 水 资源 短缺、 耕 地较少等;社会方面主要有饥饿贫困、交通
压力增大 、住房 条件差 、就业 困难 等。 解决措施: 实行生育控制政策 。 (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 短缺 、国防兵源 不足 、社会养老负担 加重 . 等。解决措施: 鼓励生育 、 接纳海外移民 等。
2.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少,到③时期人口总量达到最大 值。
3.③时期到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不断减少,到 ⑤时期人口总量达到最小值。
4.④时期人口数量比⑤时期多。
返回
考点分析:本考点在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时有出现,试题多 考查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 影响因素、人种的分布特点等。
返回
3.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典型聚落
当地自然环境特 征
聚落的建筑特点
北冰洋沿岸因纽 特人的 冰屋 .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 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我国黄土高原的 窑洞 .
黄土具有直立性, 冬冷夏热,气候干 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 点挖成窑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知识点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的知识点啦,这章主要讲的是居民与聚落,内容挺有趣的,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这就好比一场“人口大冒险” 以前人口增长那叫一个慢啊,就像蜗牛爬似的。
可后来呢,科技发展了,生活条件好了,人口就跟开了挂一样,蹭蹭往上涨!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它是由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到的。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那自然增长率就高,人口增长就快啦。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可不一样哦!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比较慢,就像欧洲、北美这些地方,人们更注重生活质量,生孩子就没那么多啦;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增长就快一些,像非洲、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很多家庭都有好多孩子呢。
2. 世界人口的分布。
3. 人口问题。
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人口太多可就麻烦啦,就像坐公交车,人挤人,各种资源都变得紧张起来 比如住房紧张,好多人都没地方住;就业困难,找个工作那得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还有交通拥堵,路上堵得水泄不通。
而且对环境的压力也很大,垃圾增多,污染严重。
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不过呢,人口太少也不好,就像一个村子里没几个人,冷冷清清的 劳动力不足,很多事情都没人干;国防兵源不足,国家的安全都成问题;还有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会负担就加重啦。
4. 不同的人种。
人种的划分:世界上的人种主要有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咱们中国人大多就是黄色人种啦,皮肤黄黄的,头发又黑又直;白色人种分布比较广,像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都有很多,他们皮肤白白的,头发颜色多样,有金黄色、棕色等,而且头发是卷曲的;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他们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得很厉害。
人种形成的原因:人种的不同主要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哦。
比如黑色人种生活在炎热的非洲,皮肤黑是为了更好地抵御紫外线的伤害;白色人种生活的地方阳光相对没那么强烈,所以皮肤比较白。
人教版7年级地理RJ上册PPT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1节 人口与人种
探究新知 (二) 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仔细观察,她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白种人
肤色
浅
头发 面部 体毛
波状 鼻高、唇薄 多
黄种人 黄色、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长期影 响的结果,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合作探究 【活动四】读图,回答问题。
B地纬度低,气候湿热
2.C、D两地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为什么人口稀少?
C地位于青藏高原, 气候高寒
分布地区 人口稠 中低纬度的临海 密地区 地带
举例 自然条件
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温和、降
欧洲、北美洲的 水较多、平原
东部
面积广
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区
青藏高原
高寒
人口稀 干旱的沙漠地区 撒哈拉沙漠
干旱疏地区 热带雨林区来自亚马孙热带雨林湿热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 地区
加拿大北部
严寒
拓展探究
结合身边的 实际,讨论 人口过多, 增长过快带 来的影响。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居住条件差! 饥饿贫困!
【活动三】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影响,那人口 增长过慢好不好?你觉得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人口增长过慢也是问题。 例如:它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 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人负担加 重等等。
(2)图中哪一个大洲人口最多? 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亚洲人口最多 欧洲、北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亚、非、拉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3)想一想: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 增长比欧洲快得多,为什么?
七上5——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和发展合作
6、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适应, 与 资源环境 相协调。
7、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3 种人: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亚州西部(阿拉伯半岛)、北非、印度北部
亚洲东南部、亚洲北部(因纽特人)、美洲原著居民印第安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美洲黑人
经济全球化
汉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西 班 牙 语
基督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创始人 耶稣 穆罕默德 释迦牟尼
伊斯兰教
佛教
起源地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Hale Waihona Puke 分布区建筑名称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教堂
西亚和北非
清真寺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寺庙或佛塔
信徒 穆斯林
第3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先有 乡村聚落 ,后有 城市聚落 。 2、乡村聚落:亚洲房屋密集;欧洲和北美洲房屋 分散;非洲房屋原始。 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 。
第四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口和人种
1、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70亿。(2011年)
(表示人口增长速度)
2、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0 人口增长 =0 不增不减
<0 人口减少
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负增长
3、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第2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主要工作语言: 英语、汉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
初一地理第四章
伊斯兰教 B._____________
佛教 C._____________
古印度
庙宇呈塔形
三、聚落
1.乡村和城市
乡村 和________ 城市 。 (1)聚落:人口集中居住地,类型有________ 乡村 聚落,后有________ 城市 聚落。 (2)先有________ 2.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平坦 、交通________ 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________ 3.聚落分布 平原 地区,工农业生 (1)密集区: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________ 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高山 、__________ 荒漠 地区,少有或没有 (2)稀疏区:在__________ 聚落。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发展与合作
1.人口与人种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 主要分布地区。 2.语言和宗教 (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
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面积 国家 德国 印度 (万平方千米) 35.7 297 人口数量 (万人) 7 860 101 300 人口自然 人均国民生
增长率(%) 产总值(美元) -0.07 2 26 570 440
印度 。 (1)德国和印度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 (2)德国和印度相比,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_________ 印度 , 德国 ,应该控制人口增长的是 人 口 不 断 减 少 的 是 ________ 印度 。 ________
避免潮湿
冰屋,冰
北极地区 块构筑, 墙体厚 严寒
冰层广布,易于取
初一地理备考重点来啦!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备考重点来啦!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重点考查人口的分布特点和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居民与聚落知识点,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学习,希望对大家期末备考有帮助!知识点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数量: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到65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速度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详见教材64页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3. 决定人口增长速度的原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等于0,表示人口停止增长;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汉语是一个语族,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共和国、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占世界人口使用语言五分之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河网密布的平原)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学会了呢?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最后的时间复习备考,预祝大家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第四章教案:人口与人种
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第四章教案:人口与人种教案是教员对一节课的全体想象,发明性的教学设计,严谨、迷信、有序的教学战略,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编辑教员为各位教员预备了这篇2021年七年级第二学期天文第四章教案,希望可以协助到您!本章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散布特点。
2.三大人种的特点及散布规律3.世界主要言语和宗教。
4.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5.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章难点:1.世界人口的散布及其成因。
2.主要言语和宗教的散布。
3.世界人口效果及其影响,初步构成正确的人口观。
4.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5.正确看法聚落的开展与维护关系。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学习目的1.运用人口散布图、人口统计资料,说出生界人口散布和增长特点。
2.联络实践,说明人口效果及其对环境、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
3.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观特征,用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散布区。
二、进程与方法学习主题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与人口效果知识预备: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2021年2月26日世界人口达65亿,估量2021年将达70亿。
但全球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平均,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非洲为2.8%,南美洲2.2%,欧洲0.3%,北美洲0.7%,大洋州1.2%。
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开展中国度,特别是不兴旺国度。
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与环境、资源不协调就会发生人口效果。
知识构成与运用:(一)阅读课本P64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以下效果:1.从图中可以看出,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到2021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_____。
估量未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每添加10亿人,所需求的时间越来越_____,说明世界总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使得人口总数得以不时增长。
3.你以为当今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人种、语言与宗教课件
要点探究
关于图中宗教建筑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中东地区 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
B.伊朗的麦加是该宗教创始人穆 罕默德的诞生地
C.该宗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D.在中国,该宗教也称清真教
要点探究
【解析】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该宗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伊斯兰 教尊为圣城。 【答案】B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布。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别是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中东部。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雨林气候,又湿又热不适合人类的居住;尼罗河流域位于热带沙漠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恒河流域地形平坦,气候适合人类居住,是人口稠密区。 【答案】B
人口 稀疏区
苔原、冰原地带 热带雨林地区 沙漠地区 高原、山地
纬度高 赤道附近 干旱地区
地势高
严寒 湿热 干旱 寒冷
要点探究
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分布是不同的,人口增长快的地区人 口密度不一定大,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增长不一定快,如 欧洲西部人口密度大,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要点探究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 B ) ①亚马孙河流域 ②尼罗河流域 ③长江流域 ④恒河流域
要点探究
【解析】 漫画中地球的周围有很多的人口,说明地球上存在人口过多、增 长过快的问题,从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 (1)B (2)B
要点探究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首要的问题,请同学们多关心。图反映的人口现象 是( D )
A.数量过多 C.增长过快
B.城市人口比乡村人口多 D.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三大宗教
1.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及宗教建筑。 2.据图分析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五章复习(2024版新教材)
山区、河流、河谷地区——条带状聚落
平原地区——团块状聚落
二、知识梳理
分布地区 民居特点 西亚民居 墙厚、窗小
8.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形态
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多风沙,防止 热量传导和减少风沙的侵入
东南亚民居
双层木屋 或竹楼
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防潮、通风、散热
黄土高原
窑洞
使用人数最多
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
英语
二、知识梳理 5.世界的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发源地
亚洲西部 (巴勒斯坦地区)
伊斯兰教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阿拉伯半岛)
佛教
亚洲的东部 和东南部
亚洲(古印度)
标志性建筑 建筑特点
教堂 顶部有十字架
清真寺 圆顶
佛寺、庙宇 塔状建筑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二、知识梳理 3.三大人种的分布
根据体质方面(皮肤颜色、头发形状、面部特征等)的特征,人类可以划分为白 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此外还有大量混血人种。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区
黄种人 淡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白种人 较浅
二、知识梳理
10.国际经济合作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
国际经济合作使得差距减小
合作的重要性:全球资源、能源分布不均、优势条件各异;国家间经济息息
相关,需取长补短。
波状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口与人种》教学PPT课件
黑色人种
根据肤色、头发、面部特征等可将人类划分成三个 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
课本P75
肤色 黄种人 淡黄色 白种人 浅色
黑种人 黝黑
头发 黑直 浅色 波状
卷曲
面部 扁平
鼻梁高 嘴唇薄
嘴唇厚
体毛 中等 较多
少
上帝创造了不同肤色的 人,是为了让世界更加的
缤纷多彩呀!
爸爸,为什么那两个姐 姐那么黑呀?
课本P72
什么是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 居住的人口数(人/千米2)
人口密度 =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该区域的面积(千米2 )
地 面积/千 人口数/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人
区 米2
人
口数)
A地 B地
12500 10000
100万 160万
80 160
世界人口稠密区 “四密”
3 欧洲西部
小组讨论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 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交通拥堵
课本P73
资源减少
课本P73
贫穷饥饿
课本P73
居住条件差
课本P73
就业困难
课本P73
环境污染严重
课本P73
各种资源、能源不足 失学率增加 饥饿、贫困 医疗卫生事业落后 犯罪率上升 社会不稳定
······
课本P73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不是 课本P73
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土著居民(印
黄色人种 第安人)、北冰洋沿岸土著居民(因纽
特人)。
黑色人种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中部、南 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部分。
课本P76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居民与聚落: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件
①白种人
A.非洲北部
a.基督教
B.亚洲东南部
b.佛教
②黄种人
C.北美洲中部
c.伊斯兰教
①—A—c ①—C—a ②—B—b
关闭
答案
【例题】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从使用人数考虑,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如果从使用范围考虑,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该
语言很少在下列哪一国家使用?( )
A.印度
B.法国
C.南非
D.澳大利亚
(2)如果你到亚洲西问候语,如果你到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高原去探险,你应该掌
一二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 基督教 仰人数最多的是 基督 教。
2.世界三大宗教
、 伊斯兰教 和佛教,其中信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 欧 洲、 美 洲、大洋洲
部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 西部和东南部 ;非
洲 北部和东部
宗教建筑 教堂
清真寺
佛教
古印度
亚洲 东部和东南部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二
一、世界的语言 1.一般说来,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全世界有数千种语言。 2.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 汉语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西 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汉语 。 (3)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英语 。
佛塔
图表法比较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言 汉语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主要分布地区和国家 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 欧洲西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欧洲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和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 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 纬线和经线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 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 度, 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表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 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 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 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 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 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 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 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 °N-- 90°N、北温带(23.5 °N-- 66.5°N、热带(23.5 °N-- 23.5°S、南温带(23.5 °S-- 66.5°S、南寒带(66.5 °S- - 90°S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 ° -- 30°; 中纬:30 ° -- 60°;高纬:60 ° -- 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图1.1p2)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模型叫地球仪。
人们用颜色、符号和文字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上的地理事物。
4、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5、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会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和判断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自转和公转比较2、二分二至日及四季(图1.19 p11)3、五带(图1.20 p12)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图1.22 p13)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
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详、略),表示的范围越小(大、小)4、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5、一些常用的图例。
(图1.24 p14)6、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叫等高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不同。
(图1.29 p16)7、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概括的说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成许多块。
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是北极,与北极相对的是南极。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 纬度: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纬(N),赤道以南是南纬(S)。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为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是东经(E),以西是西经(W)。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到180°。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1日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相反)、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如1:100000)、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 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
知识点:
1、会读和绘制世界人口增长图 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20世纪以来,增长越 来越快。
出生率
知识点: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 长率
死亡率
知识点:
世界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 部等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地区: 过干、过湿、过冷和过高地区 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上的人口数 =人口数/面积
C
在欧洲,因为欧洲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乡
村人口稀少
在非洲,因为经济较落后,许多地方还百留着较为 原始的村落
在亚洲,因为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
是什么原因使不同的聚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典型题例
聚落是指: AB
A、人们不同的居住地 C、动物栖息地 B、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成果 D、原始人居住过的地方
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
佛教始创于古印度,目前信徒约3.05亿人。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名字叫悉 达多,生活在距今两千五六百年以前,与我国的孔子同 时,活了80岁。他是释迦族人。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什么是聚落? 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的分类: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型 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还是先有城市聚落?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一想A、B、C、D四幅图中,分 别为哪些地区的民居建筑?
A
C
B
D
特点:在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房屋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作用: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
先有乡村聚落 想一想居住在乡村和城市的人们所从事的生 产活动有什么不同?
问题探究
这几幅图都属于哪一类聚落? 乡村 图中的人们分别从事的什么生产活动? 放牧 捕鱼 护林 种田
3、根据图中的提示,请你给乡村聚落分类,说
明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乡村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方式的不同,乡村聚落 又可分为:农村、牧村、鱼村、林场等不同的类型 ,生活在这种聚落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 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房 屋 的 多 少
学 校 的 多 少
医 院 的 多 少
小 低 大 高
少
少 少
多 多 多
自 然 景 观 改 空 变 气 好 有 有 有 噪 音 小 少 商 无 无 无 店 大 多
有 无 农 田
有 无 果 园
有 无 鱼 塘
其 他 差 异
A
B
根据人口的 疏密的情况,说出A,B,C三地,哪一个 分布在亚洲?哪一个分布在欧洲?哪一个分布在非洲? 为什么?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办法:
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 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三 大 人 种
世界的主要语言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语言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的东亚、东南亚等地区 (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欧洲的西部 、 北美洲 、 亚洲的南部等 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 (俄罗斯) 欧洲的西部,非洲等地区 (法国及一些非洲国家) 西班牙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亚洲的西部、非洲北部的国家
2014年地理中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讲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大洲、大洋和海陆变迁 第三讲 天气与气候 第四讲 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居民与聚 落、发展与合作 第五讲 亚洲 第六讲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七讲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讲 美国、巴西和极地地区
第九讲 中国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十讲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第十一讲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第十二讲 中国的气候 第十三讲 中国的河流 第十四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十五讲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十六讲 中国地理区域的差异、香港、澳门和台湾 第十七讲 北方地区 第十八讲 南方地区 第十九讲 西北地区 第二十讲 青藏地区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世界宗教的分布
看一看,三大宗教主要的分布地区。
三大宗教的分布
三大宗教
基督教
分
布
欧洲、美洲、大洋洲 .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 .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
伊斯兰教
佛教
宗教建筑
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信徒约15.7 亿人。 耶稣是传说中的基督教创始人,又称基督。基督是“救 世主”的意思,耶稣是基督的人间名字。 《圣经》是基督教经书的汇集,是基督各派宗教思想的 核心和指南。它分《旧约》、《新约》两个部分。
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清真教或回 教,目前信徒约8.51亿人。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大约在公元610年前后,穆 罕默德开始在麦加宣传伊斯兰教教义,以伊斯兰教为号 召,把阿拉伯半岛的各个部落统一了起来,成为一个强 大的民族。
《古兰经》(又称为《可兰经》)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 立法依据。“古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诵 读”。
聚落可以分为:
A、鱼村
BC
C、 城市聚落 D、林场
B、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可分为: ABCD
A、鱼村 B、农村 C、牧村 D、林场
聚落与环境
我们在前面探究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时候,谈过世 界人口疏密的原因,请你回忆一下,人口稠密区 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气候适宜、地形大多是平原地区等等
聚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结合前面我们所 学的知识想一想,聚落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呢?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的主要因素:水源、 土壤、地形、资源、交通、气候等等
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因为自然条件优越,具 备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 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原山地、沙漠以及高纬严寒区 等自然条件恶劣,少有或没有聚落
请思考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做 为集居地? 民以食为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气候 适宜等,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便于人们进行生产劳动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便于工业发展与商品流通, 方便与外界联系和交流
想一想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这些图片分别表示哪一类聚落?
这些聚落景观有什么不同?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
城市聚落
与
乡村聚落
的主要差异
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
比较落后的农村景象
仔细观察图,说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主要差异是什么?
房 屋
密 高 集 度 度
乡 村 城 市
道 路 修 建 情 况 少 而 窄 多 而 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