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导策略探究
有效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有效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9cf2924cfc789eb172dc8db.png)
有效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效数学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探究性教学的特点理解得不够深入和透彻,往往会出现“满堂问”和探究无序等现象。
因此,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思考,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研究出解决的办法,使课堂所发生的一切都尽可能地在教师的掌控范围之内。
下面谈谈有效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三个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兴趣能引发学生内心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
探究就是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研究,而探究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在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设计探究性教学方案时,第一步就是要设法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学习的水平等,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切入,把学生将要探究的内容和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创设问题,引发学生产生疑问,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法”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回忆正有理数的乘法:5+5+5=5×3,5×3就是3个5相加。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5×(-3)表示什么意思?于是学生产生了疑问:不可能是表示负3个5相加吧,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样将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二、设计探究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探究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是开展探究教学的核心环节,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教学都应该设计为探究性教学。
学生通过探究真正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就可以轻松地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加大知识学习的深度。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c1c6b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8.png)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来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入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习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再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路径。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举例来说,可以通过游戏、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此外,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元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互联网资源以及教学辅助工具等,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直观的学习环境。
例如,借助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展示数学中的抽象概念,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以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面。
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差异化指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定期的个别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技巧与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技巧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19b4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e.png)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技巧与策略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问技巧与策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一、概念性提问概念性提问是指针对数学概念和定义进行提问,旨在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概念性提问:1. 直接提问:直接问学生某个数学概念的定义,并要求学生给出准确的回答。
例如:“什么是等差数列?”2. 追问法: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继续追问,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等差数列的公差是什么?你能否给出一个例子?”3. 对比法:将两个相似或相反的概念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什么区别?”4. 探究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概念。
例如:“你能找出几个具有等差性质的数列吗?有什么规律?”二、应用性提问应用性提问是指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用性提问方式:1. 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实际问题。
例如:“建筑工地上有50个工人,如果每个工人每天生产10块砖,那么一共能生产多少块砖?”2. 推理问题: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做出推理和判断。
例如:“如果一个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定是偶数吗?请说明理由。
”3. 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人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平均每小时骑行10公里,他上学用了40分钟,那么他家距离学校多远?”三、发散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是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开拓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发散性提问方式:1. 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表达,不限制答案的形式和范围。
例如:“你认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分析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思考。
例如:“你能找出一个数列,使得它的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3. 提问串联:将多个问题串联在一起,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e5549a69eae009591becc2.png)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20-06-24T02:39:21.331Z 来源:《教育学》2020年7月总第219期作者:曹文禄[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其至关重要的内容。
甘肃省永昌县第五中学7372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其至关重要的内容。
这是因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
由于初中阶段尤其是八年级的数学概念涉及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并且涵盖多种形式,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灵活地教学,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数学概念的定义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由此可见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若想提高自身数学素质,就必须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数学概念。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对数学概念教学进行分析,并制定或创新出最有效、最合理的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整体水平。
一、科学导入数学概念,促使学生明确概念的生活史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那么教师在导入教学概念的时候应当对数学概念形成的生活原型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营造学生熟悉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把数学概念渗透其中,科学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生活事例,依据生动形象的阐述,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举例说明:在学习“平移”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火车在平直的轨道运行、物体随升降电梯上下移动等相关事例来阐述平移的概念。
又如学习“几何图形”这节课,教师在导入“几何图形”这一概念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呢?显然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的同学说首都的鸟巢,有的同学说埃及的金字塔……这个时候教师应顺势引导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一画,在实际画画期间还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引导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继而从根本上加深其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发现,将生活案例渗透到概念教学活动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其日后学习与理解概念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eca3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4.png)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一、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在概念图中,关键节点和主题具有强调和醒目的颜色和凸显效果,这一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时,可以将“因数”和“倍数”作为关键节点标注出来,用连线将它们与其他节点联系起来,提取出学生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点。
二、抽象变形,立体展示
有些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用文字和图形解释清楚,这时就需要用概念图进行立体展示。
例如,讲解圆锥曲线时,可以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和图形用概念图展开,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曲线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
三、建立逻辑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讲解复合函数的概念时,可以建立一个概念图,将复合函数的定义、性质、求导公式等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复合函数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合函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
四、多角度展示,分层次理解
在概念图的制作中,可以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从多个角度展示数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分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时,可以用文字、图形和示例分别呈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形成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知。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概念图是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效果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练掌握概念图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合理地运用概念图,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易于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a3416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c.png)
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有哪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逻辑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 引导探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
教师在引导探究中起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打破知识框架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知识框架,通过引入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与科学、艺术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他们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3.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差异化教学意味着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学材料和学习方式。
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取得进步,提高学习效果。
4. 综合运用数学的学习不应仅限于课本和习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案例分析: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创设情境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0ec2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3.png)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下是我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1. 引入“启发性”问题:在开始一个新的数学知识点或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这些问题可以是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等。
通过开放性问题和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 培养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思路与解法,帮助彼此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差异化教学策略: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问题,进一步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并提高学习效果。
差异化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学习进度的过快或过慢而产生挫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讲解数学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展示数学概念的动态演示、示意图、实例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5. 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数学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的策略探究
![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的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0756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6f.png)
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的策略探究初中数学专题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策略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准备,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
策略二:整合教材内容初中数学专题教学要整合教材内容,将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的内容通过专题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整合教材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策略三: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在初中数学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示范演示、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策略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初中数学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策略五:加强巩固和复习在初中数学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巩固和复习。
通过及时地巩固和复习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策略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在初中数学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讲解、展示等形式,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开展初中数学专题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活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巩固和复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等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培养。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b71d1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1.png)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究发布时间:2022-11-27T08:04:20.32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5期作者:李川[导读]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概念教学,而这也是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学好的基本前提。
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将实际生活与概念实施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良好的理解了。
李川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中学校 627350摘要: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概念教学,而这也是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学好的基本前提。
所以说,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将实际生活与概念实施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良好的理解了。
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工作,而且,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运用于实际之中还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数学概念;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良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他们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很强,因此,在学习数学概念的时候就会比较吃力一些,往往很容易一知半解,这样是及其不利于数学知识的牢牢掌握的。
所以说,对教学的手段进行不断的优化,积极地进行概念教学方式的有效调整就很重要了。
1通过直观的观察,帮助数学概念生成数学概念一般来说其都是借助文字的形式完成相关的表述的,学生对其的理解通常也都是从字面出发,然后完成这些专业化词汇的有效掌握。
所以说,如果想要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更加准确以及顺利地掌握,那么老师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更加多样以及丰富的形式实施相关的教学,比如实物、图片以及动画等都可以利用起来,这样就能够使得数学概念的文字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对其进行观察之后再对相关的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随后老师再引导学生对其内涵以及意义进行深入化的分析,这样就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化地进行数学概念的含义以及特征的掌握了。
从记忆到理解初中数学概念与原理教学策略
![从记忆到理解初中数学概念与原理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8c61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c.png)
从记忆到理解初中数学概念与原理教学策略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学科,而初中数学又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简单的记忆走向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从记忆到理解初中数学概念与原理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首先需要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基础知识、提供大量的例子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解决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疑惑。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原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形象的实例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生动、直观的数学知识,并且通过图像和动画等方式进行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概念理解较快,教师可以适当加深和拓展教学内容,使其得到更多的挑战。
而对于一些理解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多次讲解和演示,帮助他们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五、实践与应用学生只有在实践与应用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原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形成性评价与反馈最后,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对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他们的理解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2574ea82af90242a895e5da.png)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点。
数学概念教学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位教师更应重视概念教学。
我校在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启发下,研究出了适合我校的预(课前预习)、检(课前检查)、展(课堂展示)、评(师生评价)、测(当堂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就结合本校五环节教学模式浅议课堂中如何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发生和形成的过程。
各个数学概念发生形成过的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
教师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究、选择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入概念。
在课堂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联系实际引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那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就利用早晨初升的太阳与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2、生活趣事引入。
兴趣可以唤起学习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改变人的态度,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数学概念中的趣味因素,找一些有关本节概念的,易于理解的趣题、趣事作引例,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使学生既对概念感兴趣,又能初步了解概念的知识用途。
3、提出问题引入。
波利亚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先提出一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在问题的解决中引入概念,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31a7a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e.png)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方法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有趣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概念、规律和定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相学习,相互分享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和场景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灵活运用,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及教研(3篇)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及教研(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6938e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c.png)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及教研。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数学实例;(3)开展数学游戏、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数学基础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等基本能力;(3)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课堂节奏紧凑;(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提高学生参与度;(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注重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数学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2)鼓励学生参与数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研活动1. 教研组活动(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2)分享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3)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教学观摩与反思(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经验;(2)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1)组织教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如课件、习题、案例等;(2)推广应用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c79d8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2.png)
初中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探究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的介绍概念图是一种以概念为核心,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来呈现和组织知识的图形工具。
它将一个概念作为主题,并通过连接线将其他相关概念与主题连接起来。
概念图具有清晰、简洁、易于理解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二、概念图的应用策略1.引入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概念图帮助学生预习和理解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新知识作为主题,在主题后面列出与之相关的概念,再通过连接线将这些概念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新知识的整体认识,并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新知识的内涵和关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梳理思路。
教师可以使用概念图将问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平均数的问题时,可以将平均数、数据和求解的步骤等相关概念列出,并通过连接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关键。
三、概念图的优势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优势。
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复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概念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四、概念图的实施步骤1.确定主题:确定一个主题,将其作为概念图的核心。
2.列出概念:确定与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将其列出。
3.连接概念:通过连接线将相关概念连接起来,并标明连接线上的关系。
4.完善概念图:根据需要,可以增加例子、定义、公式等来完善概念图。
5.讲解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讲解概念图,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让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和绘制概念图,并用概念图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5f10019ec3d5bbfc0a7424.png)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究摘要:数学科学严谨的推理性,决定了搞好概念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首要条件。
数学概念好比支点,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三大重视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多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
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一,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呢?本人在教学尝试中总结出了几个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联系现实原型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如正负数、数轴、直角坐标系、函数、角、平行线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讲清它们的来源与实物作比较,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抽象,而且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1.注意概念的引出。
例如:怎样用数表示前进3米?后退3米?引出正负数的概念;用温度计、杆称这些实物,引出数轴这个概念;由对不同实物的分类,引出同类项概念等。
首先从对实物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抽象的特征浓缩成数学概念,学生容易接受。
2.注意概念的及时整理。
对于概念的引出,要把握好时间度,如过早地下定义,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但定义过迟,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同时使已有知识呈现零乱状态。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及时总结出定义。
3.注意概念的多角度说明。
因为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常造成学生错误地扩大或缩小概念。
因此要从多角度各方面加以补充说明。
二、重视刻划概念的本质一个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往往附带着许多无关特征。
因此教师应抓住重点,善于引导学生,这样学生便能把握住概念突现出来的实质,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相关不利因素的干扰。
1.讲清概念的意义。
例如:“不等式的解集”这一概念,抓住“集”这一特征进行分析。
更通俗地说,就是把不等式所有的解集合在一起,最终表示成x>a等形式。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9篇)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ddf39131b765ce040814b1.png)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9篇)第一篇: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教学策略及问题【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开展与进步,初中数学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初中数学的教学需求。
本文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及问题反思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问题反思,旨在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策略;问题反思一、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介绍1.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内涵"课题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为课题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学习研究,课题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探索课题,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内容不仅要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尽量融入社会生活。
2.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特征首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占主体地位。
其次,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具有探究性。
在初中,数学"课题学习";中,学生不能通过教师讲授或者是课本直接获得解决问题的结论,而是需要自己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574e92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c.png)
学科教研研究/探索YANJIU TANSUO荩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苗绘数学概念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
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不仅是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仅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还要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致力于改变教学现状的初衷,近几年,我校数学组一直开展关于数学概念课的课例研究,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针对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其目的不仅仅是上好一堂课,更关键的是让教师在研究一节课的过程中,掌握上好这类课或更多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感悟概念抽象,把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往往觉得数学学习等同于解数学题,只要多解数学题,就能学好数学。
而且各地中考考试题型相对固定,对概念的考查大多在平时的小测和阶段考试中。
概念学习咬文嚼字,还可能枯燥无趣,对于抽象的概念,低学段的学生说不清,道不明;高学段的学生存在短期学习行为,认为其不如解题方法、规律技巧让他们更有抓手和现实意义。
从教材角度看,现行各版本初中数学教材改变了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体系,知识呈现更加生活化,语言通俗易懂,许多重要的概念都是以描述性的语句出现在教材中,这种对概念的弱化处理使部分教师对概念教学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从教师角度看,概念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也给教师以“概念课难上”的印象,于是,面对回避不了的概念课教学,一些教师采取压缩概念教学的时间,缩短学生的感悟过程,只重结论的记忆和机械训练方式加以应对,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到位,进而对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缺乏深刻感悟,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需要进行心理建构,只有学生主动建构,调整自己的内外认知结构,才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探究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623d5e1102de2bd96058821.png)
学生 的思 维向纵深 推进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 “ 在人 的心灵深 究者 、 探索者 ” , 对于好胜争强心切 的初 中学生 , 这样 的需要特别
二、 建构 在 引 导 学 生 与 生活 的对 接 上
三、 建构在 引导 学生的动手实践上
数学知识因为有着高度的抽 象性 和严 密的逻辑性 ,所 以许
在讲 “ 轴对称和轴对 称图形 ” 一节时 , 我先把一 张矩 形纸对
多抽 象的数学知识 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穿 、 一思就能 明白的, 其 折 , 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 图形 , 然后展开纸 , 这时一个轴 对称 的 中许 多知识都要基于一定的情景 ,我们在 数学课 堂中可 以创设 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 , 引起 了学生 的兴趣 , 于是要求学生仿照
最大值与最小值 等问题 , 然后我把 问题 生活化 , 让学生 练习 , 激 再小组 的动手摆放过程 中, 不仅掌握 了三视 图, 而且 总结 出: “ 俯 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 问题如下 , 如图① 所示 , 一边靠学校 院墙 ( 墙 视 图定位 置, 主视图 、 左视图定高度” 的发现 。如 : 《 图案设计》 一 的最大长度 a为 1 0 m) ,其他三边用 2 4 m长的篱笆 围成 中间隔 有一道篱笆 的长方形花 圃,设垂直 于墙 面的一边 A B长为 x m, 面积为 S m 2 节中 , 学生在熟悉了尺规 技能后 , 兴趣盎然地创新了许 多有个性
墙 的最大长度 Ⅱ 为1 0 m, 则长 B C应 满足 0 <2 4 — 3 x ≤1 0
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eb39c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c.png)
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摘要:概念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理解数学原理的关键,在初中阶段,数学概念知识增多,要想提升整体数学知识,就要强化概念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概念课的趣味性、关联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探索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策略前言随着从小学升到初中,数学课程的难度骤然加剧,不仅相关概念知识增多,且概念知识的相关性更为紧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侧重概念教学的策略,通过引入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进一步剖析感念,指导学生应用概念,最后通过延伸和感悟,加强概念教学的效果,从而提升整体概念教学的质量。
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概念知识较多,随着教学难度的进一步增大,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通过初步的引入和感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了解感念,进而将所学的概念知识进行应用,最后运用习题训练加以延伸和感悟,这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不同阶段策略的应用。
1 引入概念,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在初中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逐步落实教学策略,遵循学生的心理和成长特点,在面对陌生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该先引入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的了解基本概念,为后期的教学提供基础,教师在引入概念时,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引入阶段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等,在引入概念的环节,通常是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疑问法、悬念法等,揭示主题,让学生初步的感知概念,对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然后在开展教学[1]。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一课时,教师在引入概念时,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进行初步的感知,同时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情境设计如下,“今天温度处于2度到零下6度,如果将零上记为+2度,那么零下应该如何表示,这里隐藏着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这些数字我们称为有理数,同学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字有什么特征吗”,教师设计好情境后,引导学生初步的感基本的概念,学生初步的了解了“有理数”这一数学名字,并了解基本概念的特点,为后期的教学创造了基础,从而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导策略探究
文 / 红 舒
新 垛标 教 材 .对 概 念 的 揣述 、 概括 不冉 特 别 注重 其 表 达形 式 . 强 调 耍 关 注 概 念 的 实 际 背 景 . 形 成 过 程 . 助 学 生 克 服 机 械 记 忆 的 帮 学 习 式 在 以 学 生为 主 体 的 课 堂 巾 . 多 的应 足 实 现 从 教 师 的有 效 更 教学 向学 生 的行 效 学 爿 转 变 本 文 重 点 阐 述 了教 师 如 何 引 导 学 生 行 效学 习初 巾数 学 概念 的一 些 策 略 . . 依托教材 引 导学 生预 习 。 有 效 学 习数 学 概念 现代教材行 大功能 第一- 教 材 的 信 息 源 功 能 .第 二 . 材 的 结 、 教 构 化 功 能 第 . 材 的指 导 性 功 教 能 教 授 新 课 f . 养 学 生 预 教 l 培 仃 材 的 习 惯 . 导 学 生 对 丰 关 知 识 点 指 开 进 行 个 性 思 考 . 把 不 理 斛 的 概 念 并 知 识 记 录 于笔 记 上 . 学 生 带 着 让 问题 听 课 . 教 师 讲 授 过 程 巾 自我 在 寻找 问题 的答 案 . 行 一 定 的 针 对 就 性. 在 限 的 堂 教 学 时 间里 n达 到 最 侍 的 教 学 效 果一 这 对 于 肩 发 学 生 自觉 、 时 砰 概 念 有 着 极 其 及 重要 的引 导作 用 ( ) 一 引导 学 生 尝 试 对 概 念 本
“
一 一
原 _ 的 知 识 足 现 成 仃 的 、 论 性 的 . 现 在 的 结 知 识 形 成 却 足 一 种 过 程 .需 要 学 生 通 过 书 本 知 识 生 活 世 界 的 有 效 沟通 . 开学 砰 解 积 展 极 弓导 学 生 关 注 概 念 的实 际背 景 . l 使 学 生 在 加 深 理 解 概 念 的 时 也 明 白 了数 学 最 主 要 的 日 的足 让 数 学 运 用 于生 活 ( ) 二 引导 学生参 与概 念的 建 立过 程 . 效体 验 概 念 的形 成 有 人 的认 知 过 程 , 从 具 体 剑抽 足 象 简 单 剑 繁 杂 ,l 入 深 的认 从 I浅 I 识 过 程 . 巾 阶 段 . 生 的认 知 、初 学 式 处 于形 成 和 发 展 巾. 知 策 略也 认 处 于发 展 阶 段 , 导 学 生 参 L概 念 引 j 的 建 立 过 程 .必 须 涉 及 知 识 的 来 源 、 构 和应 用 等 这 样 的整 体 观 结 奉概念 采取了活动切入 法 , 旨在 学 生 行 的 认 识 基 础 上 . 学 让 生经历了“ 察 、 考 、 究 、 践” 观 思 探 实 的过 程 。通 过 这 样 的 过 程 学 习 . 学 生 除 了扎 实 掌 握 同类 项 } 念 外 . 8 5 [ 还 理 解 体 会 到 了学 习 同类 项 的意 义 . 让 学 生 有 日的地 学 . 渐 体 会 …繁 逐 剑简 的 数学 实 质 , 、 三、 引导学生 制 作 概 念 图 。 效 有 建构 概 念体 系 概 念 图f o cp m p1 f美 n et a 足 I c I 困康奈尔 fo e) C r l 大学 的诺 瓦克 n1 (Oa 和 高 义 ( o i) 于 奥 苏 N Vk) G wn 基 贝尔 fuu e 的 学 习 卯 论 , 2 A sb 1 ) 在 0 世 纪 6 代 开 发 的 一 种 能 形 象 表 0年 达 命 题 网 络 巾 一 系 列 概 念 含 义 及 其关 系 的图 解 。 概念 的教 学 达 到一定阶段 或一定层 次之后 . 师 教 就 应 弓 导学 生 制 作 概 念 罔 . 助学 I 帮 生建构概念体系 . 以便 在 新 的 高 度 上 深 加 对 概 念 的 砰 解 .如 代 数 巾 . 冗 二 次 程 ” “ 式 程 ” 属 、分 都 于 “ 程 ” 范 罔 。 何 巾 “ 形 ” 的 几 矩 、 “ 菱形 ” “ 、 正 形 ” 属于 “ 都 平行 四 边 形 ” 个大 概 念 . 这 . 综上所述 . 概念足思维 的基本 单位 .耍促进学生思维 的发展 . 必 须 苗先强化概念教学 特 别是数学 学科 .概念抽象J 逻辑思维很强 . = L 更 耍 根 据 数 学 概 念 的特 点 . 导 学 引 生 通 过 勤 思 考 、 动手 、 归 纳 , 多 常 牢 田掌握概念 的本质属性 . 激发其解 决 问 题 的 积 极 性 . 强 应 用 知 识 的 增
⑩ 学 之 中 月 0/ 生 友 考 刊20 11 1
‘ 一
进 行解 剖 和 分析
数 学概 念足借 助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语 . ’ 符 号来表达 的 . 其用语 、 用词 一般 都 非 常 严 密 、 炼 , 有 高 度 的 概 精 具 括 性 对 于 一些 概念 . 师 n 以让 教 学 生先 预 习 . 后 师 生 一 起 在 i堂 然 5 l : 上 来斛 渎理 解 . 住 概 念 巾 的关 键 抓 词进行解 剖分 析 .揭示 其 内在含 义 . 学 生 有 效 掌 握 概 念 的本 质 属 使 质提 出 问题 性 。如 《 台 和抽 样 调 合 》 学 爿 , 普 的 如 对 二 ) 一 次 力 组 的 概 念 概 念 之 间 的 区 别 和 联 系 完 全 n 以 程 理 解 。 材 r 足 通 过 古 老 的 “ 兔 …学 生 通 过 预 习 已 学 的 知 识 结 教 f 1 鸡 笼 问题 ” 出概 念 。今 有 鸡 兔 同 合 起来 解 渎 生 :只耍 抓 住 概 念之 引 “ “ 笼 , 有 i 五 头 . l 九 I 足 . 间 的相 同处 和 不 同 处就 町以 了 卡 上 l 下仃 ‘ 开 问鸡 、 兔各几何?” 之 处 足 两 种 调 合 式 都 必 须 要 设鸡 行 x只 . 兔行 Y只 .n 有一定的 日的和考察对象 . n 不 之 得 剑关 于 x Y 两 个办 程 : 、的 处 足 两 种 调 禽 力‘ 巾考 察 对 象 的 式 范 罔不 同 ” x y 3 ① +=5 2+ y 9 ② x 4= 4 学生的陈述有时不一定严密 . 解 在 上 面 的 问 题 巾 , 、 的 只 但 只要 学 生 动 了脑 筋 . 读 概 念 行 鸡 兔 数必须 时满足①②两个 程。 把 定依据 . 就耍给予肯定 .陶行知 ①② 两个二 一次 ‘ 结合 在一 先生倡 导 的 自动 主义 巾第一部 分 c 程 起 , 大 括 号 来连 接 町 写 成 : 用 即为智育注重 自学 . 这种利用教材 (+ = 5 x v 3 进行引导学生 自主理解 . 自主消化 ( +  ̄ 94 2x 4' = 知识 的教学 . 近一步体现了以学生 像这样 。 含有 两个末知数 的两 为 主 体 . 展 学 生 能 . 养 学 生 发 培 个 一 次 ‘ 所 组 成 的 ‘ 组 叫 做 创 新 意识 为 日的 的教学 理 念 程 程 二 元 一 次 方 程 组 。课 堂 上 , 习 过 预 二 、 导 学 生 完 整认 识 数 学 概 引 的 学 生 对 二 元 一 7 程 组 的 概 念 念 . 习理 解 概 念 的形 成 久方 学 已l 了一 个基 本 了 解 。情 景 引入 : 仃 数学概念本 身具 _ “ 仃 过程一对 师 : 同学 们 .  ̄] 合 例 子 和 象 ” 双 重 性 . 是 逻 辑 分 析 的 对 灵 活 性 “ il ff结 ' 的 既 概念 的表 述 , 有 不理 解 的 吗 ” 还 ? 象. 义是具行现实背景和_ 丰富寓意 生 1“ 发 现 概念 巾表 述 的足 的数 学 过程 :我 ( 者单位 : 苏省南菁 高级 作 江 含 行 两 个 末 知 数 的 两 个 一 次 程 ( ) 导 学 生 沟通 生 活世 界 , 中 学 ) 一 引 所 组 成 的 ‘ 组 叫 做 二 一 次 程 C 有 效理 解概 念 的形 成
一
、
程 组 . f 题 巾 的足 含 钉 两 个 末 知 1例 n 数 的两 个 二 一 次 程 所 组 成 的 C 程组 。 问这 有 什 么不 同吗 ? ” 请 生 2“ :只要 是 程组 巾含 行 两 个 未 知 数 且 每 个 程 足 一 次 程 就 行 . 个 一 次 ‘ _ 以足 一 一 这 程几 『 C 次 力程 也 n以 足二 一 次 ‘ ” ‘ C 程 从 学 生 的 一 问 一 答 巾 .J n以发 现 . 们 通 过思 考 对概 念 具 有 一 他 定 的理 解 能 . L 敢 于质 疑 的 勇 J有 = 气 在 自我 讨 论 和 解 惑 巾 理 解 概 念. 使学生更 行效地把握 概念的本 质 在 这 样 的过 程 巾 . 利 于 培养 、 有 1 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个好 的 提 问 比 一 个 好 的 同答 更 l 价值 , 仃 ( ) 导 学 生 解读 数 学概 念 . 二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