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第八章

合集下载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附答案(考试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附答案(考试重点)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绪论一.名词解释运动生物化学二.是非判断题1、人体的化学组成是相对稳定的,在运动的影响下,一般不发生相应的变化。

()2、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的一门学科。

()3、1937年Krebs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理论。

()4、《运动生物化学的起源》是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

()三.填空题1、运动时人体内三个主要的供能系统是____、____、____。

2、运动生物化学的首本专著是____。

3、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____。

四.单项选择题1. 运动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年代是()。

A. 1955年B. 1968年C. 1966年D. 1979年2.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下列那种学科发展起来的()。

A. 细胞学B. 遗传学C. 生物化学D. 化学3. 运动生物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A. 研究运动对机体组成的影响B. 阐明激素作用机制C. 研究物质的代谢D. 营养的补充4. 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人体B. 植物体C. 生物体D. 微生物五.问答题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酶3、限速酶4、同工酶5、维生素6、生物氧化7、氧化磷酸化8、底物水平磷酸化9、呼吸链二、是非判断题1、酶是蛋白质,但是所有的蛋白质不是酶。

()2、通过长期训练可以提高酶活性、增加酶含量。

()3、一般意义上的血清酶是指那些在血液中不起催化作用的非功能性酶。

()7、CP是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8、生物氧化发生的部位在细胞质。

()9、生物氧化中生成的水由有机物脱羧产生,二氧化碳由碳和氧结合生成。

()10、氧化磷酸化要求必须保证线粒体内膜的完整性,但是有无氧气参与均可。

()三、填空题1、人体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类物质构成。

2、酶根据其化学组成可分为___、___两类。

运动生物化学第八章

运动生物化学第八章

女性<110 g/L,
14岁以下男女<120 g/L,
(3)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
最适宜发挥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Hb值:男
运动160g/L、女运动员140g/L左右
亦有人认为,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60g/L
时,机能状态处于最佳,而140 g/L时处于亚理想
值。
(二)血红蛋白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赛前调整期 Hb(g/L) 血尿素 (mmol/L) 162±11 4.82±0.98 151±13 4.26±1.07
四、尿蛋白
(一)概述
尿蛋白:尿液中的蛋白质
1、运动性蛋白尿 概念: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 特点:在运动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正常成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运动 员无疲劳时尿内蛋白质含量也很少, 采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称为阴性 尿。
乳酸水平下成绩下降,耐力训练效果不佳,运动员
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耐力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六)以乳酸阈为标准监控耐力训练强度
强化耐力训练:即乳酸阈强度训练,在长跑或超
长距离跑时,影响耐力训练效果。无氧阈强度训 练一般每周安排1-2次即可。 一般性耐力训练:强度低于乳酸阈强度10%-15%, 训练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min。 恢复性耐力训练:强度低于乳酸阈强度的20%25%,训练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min。
(三)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二、运动人体机能生化评定的意义 (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
(二)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依据
监控运动负荷及对负荷的适
应状态
评定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状况
(三)评价运动效果的依据 (四)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

这是运动生化后部份的温习资料,9.10.11章的要紧以选择和判定的形式考察,章各类题型都可能有第六章运动性疲劳及恢复进程的生化特点运动性疲劳:机体生理进程不能持续其性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在运动进程中显现了机体工作能力临时性降低,但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后,能够恢恢复有性能水平。

肌肉运动能力下降是运动性疲劳的大体特性和本质特点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现象。

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转变疲劳的分类:一、躯体性疲劳:要紧表现运动能力的下降中枢性疲劳:指运动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给肌肉以知足运动所需的现象。

发生部位:起于大脑、止于脊髓运动神经元。

外周性疲劳:是指运动引发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订收缩的现象。

发生部位:发生于神经肌肉接点至骨骼肌收缩蛋白。

二、心理性疲劳:要紧表现行为的改变。

一、不同时刻全力运动疲劳时的代谢特点超量恢恢复理一、超量恢复:是指运动时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恢复期,不仅可恢复到原先水平,而且在一按时刻内显现超过原先水平的恢复现象。

二、运动后物质代谢的恢复在训练课中,如何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以保证完成训练量,又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效,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代谢产物增加;运动后,能源物质恢复,代谢产物排除;各类物质的恢复和排除所需的时刻是不同的,通经常使用半时反映来描述其恢复或排除的快慢。

运动中消耗的物质,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增加至运动前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刻称为半时反映;而运动中代谢的产物,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数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刻也称为半时反映。

一、乳酸的排除作用若是运动肌中有大量的乳酸生成,那么选择氢离子透过肌膜达二分之一量的时刻,作为适宜休息间歇的最适宜的时刻。

目前研究结果以为,30秒全力运动的半时反映为6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60秒左右。

1分钟全力运动后,半时反映约为3-4分钟,因此,休息时刻要长达4-5分钟。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运动生物化学的定义与任务1. 定义: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体育学的知识,专注于研究体育运动对生物体化学成分、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影响。

它旨在理解运动如何影响细胞和组织的生化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馈到运动表现和健康状态。

2. 任务:(1)揭示运动对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影响,包括对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2)研究运动过程中代谢途径的变化,如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3)探讨运动如何影响酶活性、激素分泌和其他生化指标的调控。

(4)分析运动对能量产生、利用和储存的影响。

(5)研究运动与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关系,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6)为运动员的营养补充、训练监控和疲劳恢复提供指导。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运动对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2)酶与激素的作用:探讨运动如何影响酶的活性、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机制。

(3)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研究运动状态下能量代谢途径的转换、物质代谢的调节和相互转化。

(4)运动性疾病的生化机制:分析运动性疲劳、运动性损伤和运动性疾病的生化基础。

(5)运动与生长发育、免疫、自由基的关系:研究运动如何影响生长发育过程、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

2. 研究方法:(1)实验室研究:包括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培养等技术。

(2)现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等方法,收集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数据。

(3)动物实验:利用动物模型模拟运动状态,研究运动对生化过程的影响。

(4)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运动过程中的生化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5)分子生物学方法:使用PCR、Western blot、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运动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三、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关注运动对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运动与代谢的关系。

运动生物化学练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练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说明1.运动生物化学二.问答题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进展简史。

第二章运动与高能磷酸化合物一、名词说明1、高能磷酸化合物2、磷酸原3、生物氧化4、糖酵解二.填空题1.ATP分子是由、和组成的分子。

2、肌酸是以、和为原料合成。

3、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是____、可维持最大运动强度运动时刻是____正常安静时骨骼肌细胞CP浓度约为____,ATP浓度约为。

4.细胞内合成的ATP转运到ATP利用部位是靠和催化反映的联合作用实现的。

5、依照高能磷酸键的类型可将高能磷酸化合物分为磷酸酐、、和。

六、通常的生理条件下,因细胞内有大量的存在,而使ATP和ADP结合为和复合物形式。

三.问答题1、试述运动中CP消耗后的恢复特点和规律?2、试述运动训练对对ATP,CP供能能力的阻碍?3、CP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4、简述运动员补充肌酸的作用和方式第三章运动与糖代谢一、名词说明1、血糖2、糖异生二、填空题1、运动时,阻碍肌糖原利用的因素要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糖浓度的调剂,通过和的作用完成。

3、在进行1-2分钟的短时刻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要紧由____供能,血糖浓度转变情形____。

4、安静时血乳酸水平为。

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要紧在、、、和皮肤等细胞内生成。

五、运动机会体利用的糖要紧有、、。

六、运动时糖异生的原料要紧有、、和。

三、问答题1.肌糖原与运动能力的关系?2、血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3、简述血乳酸的来源和去路?4.乳酸排除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四章运动与脂代谢一、名词说明1.脂肪酸动员2.三脂酰甘油—脂肪酸循环3、酮体4、脂蛋白二.填空题1、长时刻运动时,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的转变规律是:运动开始后数分钟内显现临时___,然后慢慢___,大约运动3-4小时后达到___。

2、血浆脂蛋白按密度分为___、___、___、___。

《运动生物化学》PPT课件

《运动生物化学》PPT课件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提高能量代谢效率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中酶的活性 ,提高细胞对氧的利用效率, 促进能量代谢的效率和速度。
改善心肺功能
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提高 心肺的摄氧能力和排碳能力, 从而提高有氧代谢能力。
促进脂肪氧化
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脂肪酸的 利用,促进脂肪氧化供能,减 少体内脂肪堆积。
增强抗疲劳能力
细胞膜
是细胞的边界,负责物质进出细胞。在运动中,细胞膜的通透性增 加,以适应能量需求和物质交换。
线粒体
是细胞的“能源工厂”,负责产生ATP。在运动中,线粒体的数量 和功能会得到增强,以提高能量供应。
溶酶体
是细胞的消化系统,负责分解衰老的细胞器和外来物质。在运动中, 溶酶体的活性可能会增加,以清除运动中产生的废物。
体健康。
02
个性化运动计划制定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身目标,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健
身效果。
03
运动营养与健康
通过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和营养补充方案,帮助大众在健身过程中保持
良好的营养状态。
运动生物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动生物化学将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运动过程中肌 肉疲劳和损伤的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 供理论支持。
促进全民健身
通过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在运 动中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为全民健身运动的科学 开展提供指导。
运动生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运动生物化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 们对运动生理学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

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第八单元 运动训练的生化分析

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第八单元  运动训练的生化分析

1、运动强度选择
在以发展有氧代谢耐力为目的的间歇训练 中,运动强度要求在接近80-85%最大摄氧 中,运动强度要求在接近80-85%最大摄氧 量强度或接近无氧阈强度。
2、间歇时间安排
运动时间3-5分钟,间歇休息时间与运动时 运动时间3 间相同
2分钟、4分钟间歇运动时能源物质供能情况
供 能 百分 比 ( %) 有供与 氧能 血 供 肌 原 能脂 酸 能无 供 比 糖能 糖供 肪供 氧能 2`运 、 息 5-23 57-95 动 2`休 18-31 3: 1 4`运 、 息 23-24 47-50 动 4`休 19-34 4: 1 间运 歇动
第二节 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
无氧耐力素质取决于无氧代谢能力。由于 磷酸原的供能时间短,所以,无氧耐力主 要依靠糖酵解供能。要改善无氧耐力,首 先必须提高糖酵解能力。 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二、训练方法的生物化学分析
一、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 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 运动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累。 (一)最大强度运动时间 (二)运动时能源物质的动用与血乳酸 (三)适宜休息间歇时间的选择
3、休息间歇时间与血乳酸变化
运动负荷相同,而间歇休息时间安排不同,运动 后血乳酸变化不同。 因此,在训练中,可调整间歇休息的时间和运动 与休息的比例来提高乳酸的生成量。
(二)乳酸耐受力训练
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乳酸有不同的耐 受力。乳酸耐受力提高时,机体不易疲劳, 运动能力也随之提高。 1、训练方法 2、原因分析 3、具体例子
二、训练方法的生化分析
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方法常有间歇训 练、乳酸阈训练和最大乳酸稳态(持续耐 力)训练及高原训练。 (一)间歇训练 (二)乳酸阈训练 (三)最大乳酸稳态训练 (四)高原训练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腺苷三磷酸,是生物体内能量传递的主要分子,储存和传递化学能量。

2. 糖酵解(Glycolysis):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

3. 肌红蛋白(Myoglobin):是一种在肌肉细胞中发现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储存氧气,以供肌肉在运动时使用。

4. 磷酸化酶激酶(Phosphorylase Kinase):是一种在糖原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能激活糖原磷酸化酶,促进糖原的分解。

5. 氧亏(Oxygen Debt):在剧烈运动后,由于氧的消耗超过了氧的供应,体内会产生一种氧的“债务”,需要在运动后通过呼吸加快等方式来偿还。

二、填空题1.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

答案:线粒体2. ______是肌肉收缩的能量直接来源。

答案:ATP3. 乳酸阈是指在运动中,血液乳酸浓度开始快速______的拐点。

答案:上升4. ______是体内最重要的抗酸缓冲体系。

答案:碳酸氢盐缓冲体系5. 运动中,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作为______的来源。

答案:氨基酸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糖酵解的产物?A. 丙酮酸B. 乳酸C. NADHD. ATP答案:B2. 在有氧条件下,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 二氧化碳和水B. 乳酸C. 丙酮酸D. ATP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直接转化为糖?A. 脂肪酸B. 氨基酸C. 甘油D. 蛋白质答案:A4. 下列哪种物质是肌肉中主要的储能物质?A. 葡萄糖C. 脂肪D. 蛋白质答案:B5. 下列哪种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A.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激酶C. 己糖激酶D.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物质可以作为肌肉运动的能量来源?A. 葡萄糖B. 脂肪酸C. 氨基酸D. ATP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糖酵解的速度?A. 葡萄糖浓度B. 氧气供应C. 酸碱度D. 温度答案:ABCD3. 下列哪些物质参与了乳酸的生成?A. 丙酮酸B. NADHD. 乳酸脱氢酶答案:ABD4. 下列哪些物质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A. 维生素CB. 维生素EC. 谷胱甘肽D. 超氧化物歧化酶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蛋白质的代谢?A. 蛋白质摄入量B. 运动强度C. 激素水平D. 睡眠质量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在无氧条件下,糖酵解是肌肉获取能量的唯一途径。

14.《运动生物化学》于文兵

14.《运动生物化学》于文兵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

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其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运动生物化学主要介绍了机体的三大能量代谢系统及特点、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机能的方法两大主要内容,为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Sports Bio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its task is to study human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body and movement in the bod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daptation and its mechanism. Sports 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sports training compulsory subject basic courses, is a basic and applied course. The main body's three energy metabolism systems,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human movement function method are two main contents of Sports Biochemistry. It founds basic for scientifically guiding physical exercise and exercise training.2.设计思路:运动生物化学是在运动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1、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糖、脂质、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水和无机盐七大类物质组成。

2、人体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3、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4、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加明显。

5、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6、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8、试述AT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再合成途径。

答:ATP的生物学功能:(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2)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再合成途径:(1)高能磷酸化合物快速合成ATP;(2)糖无氧酵解再合成ATP;(3)有氧代谢再合成ATP。

9、试述生物氧化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答:(1)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2)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TP;(3)产生热量,维持体温。

10、运动引起血清酶活性增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加明显。

(2)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3)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4)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5)运动方式: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引起血清酶活性升高明显。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1、糖有氧代谢的终产物:水和二氧化碳;无氧代谢的终产物:乳酸。

2、三大物质代谢的中心环节(三羧酸循环)。

3、空腹血糖浓度(4.4—6.6mmol/l)。

4、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生成(2分子ATP),有氧氧化生成(36—38分子ATP)。

5、糖的运输形式(葡萄糖),糖的储存形式(肌糖原和肝糖原)。

6、血糖、肝糖元、肌糖原的关系:肌糖原直接供能,血糖补充,肝糖原再分解补充。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

运动生物化学教案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授课班级:四年制本科授课时间:2013-2014学年(第1学期)任课教师:刘铁民编写时间:2013年6月30日一、课程目标与任务初步掌握运动对人体组成的影响以及运动过程中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规律,具有运用生化知识分析解决运动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学会常用生化指标的测试方法。

运动生化课程学习部分主要包括运动生物化学理论内容的学习、实验指导和运动生物化学专题三个部分,理论内容根据冯美云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为主,分章做成课件文件,每章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点和难点阐述、复习思考题等。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根据自编实验教材选取五个实验,按实验做成网页文件,每个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试剂和仪器、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等。

运动生物化学专题选取目前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热点,而教材没有编入的内容,依据期刊原文讲解。

在运动人体科学中,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主要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1)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

2)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

3)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可见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

当前运动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如下:1.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2.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3.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4.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二、关于本教案的几点说明1.本教案是根据冯美云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为蓝本,收集多方资料编成,所以大纲中的课时分配在讲授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实际情况,可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2.在课程讲授中,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和一些实际操作演示训练,并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测评。

3.本教案对大学三年制、四年制、五年制学生均适用。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设计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设计

XX 学院教学大纲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专接本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任课教师:XXX2014年2月24日至2014年6月29日XX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08011106S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先修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体育科学学科之一,也是体育科学中应用基础性的学科。

本门学科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运动时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能量转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熟悉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人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特点,能应用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训练和体育锻炼,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3.课程任务: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活动,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部分绪论1.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与任务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三、学习运动生物化学的意义与方法2.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1.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一、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二、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第二节物质代谢的催化剂——酶一、概述二、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四、运动与酶适应五、运动与血清酶第三节运动时物质代谢一、糖代谢二、脂质代谢三、蛋白质代谢四、水代谢五、无机盐代谢六、维生素代谢第四节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一、腺苷三磷酸——ATP二、生物氧化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运动中生物氧化过程及ATP的合成;熟悉运动中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引起人体物质组成及酶的适应性变化。

生物化学第8章PPT课件

生物化学第8章PPT课件
33
脂肪酸的-氧化(第4步反应)
34
脂肪酸的-氧化小结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反应
36
软脂酸的β-氧化
37
Summarization of FA -oxidation
1.FA仅需活化一次,消耗1ATP的两个高能 磷酸键,活化的酶在线粒体膜外;
2.Acryl CoA(长链)需经肉碱运输才能进 入线粒体内,有肉碱转移酶I和II;
52
FA的-氧化途径
53
九、过氧化物酶体的β-氧化
线粒体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场所, 但一定细胞的特定膜结构也会氧 化脂肪酸,过氧化物酶体 (Peroxisomes)可以以与线粒 体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氧化 脂肪酸。
54
九、过氧化物酶体的β-氧化 过氧化物酶体氧化脂肪酸四步反
应的第一步黄素蛋白脱氢酶催化 脱氢生成FADH2,电子直接传递 给O2生成H2O2,后者被过氧化氢 酶分解解毒。
2-烯脂酰 CoA——→ -羟脂酰CoA
H2O
29
脂肪酸的-氧化(第2步反应
30
脂肪酸的-氧化(第3步反应)
3. 再脱氢:L(+)-羟脂酰CoA脱氢, 生成-酮脂酰CoA,由脱氢酶催化,酶 以NAD+为辅酶,只对L型底物有作用;
-羟脂酰CoA--羟-脂-酰-Co-A脱-氢→酶 -酮脂酰CoA
20
二、脂肪酸的活化(续)
脂肪酸+
ATP+
脂酰CoA合成酶
HS-CoA
脂酰CoA+ AMP+PPi
R-COO- +ATP+HS-CoA R-CO-SCoA+AMP+PPi(2Pi)
21
脂肪酸转变为脂酰-CoA

运动生物化学整合

运动生物化学整合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第一章名词解释:1.糖酵解:指在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中一系列酶催化最终生成乳酸的过程。

2.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性质有所不同,这类酶称为同工酶3.呼吸链: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完成的。

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4.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来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随ADP 磷酸化合成ATP 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一、组成运动人体的化学物质➢都是由糖、脂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核酸、水、无机盐7大类物质组成的。

(一)人体物质组成的含量和功能水占体重的60% ~70%,主要构成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糖占人体干重的2%,主要以肝糖原、肌糖原和血糖的形式存在。

脂类占人体干重的30% ~40%,一般来说,男子的脂肪含量低于女子,运动员的脂肪含量低于普通人。

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54%,是人体主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人体一.切基本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运动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特别是肌肉的收缩蛋白。

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占细胞干重的5% ~ 15%。

无机盐占体重的4% ~5%,可根据其在体内的量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它既可作为结构物质,如骨骼,也可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低,具有参与体内辅酶的构成、调节代谢等功能。

①能促进钙、磷吸收的是维生素D能合成视紫红质的是维生素A能抗强氧化作用的是维生素E ②正常成年人每24小时的最低尿量是500ml③生物氧化的意义在于:逐渐释放能量以持续利用、合成ATP、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1.运动时,人体内物质的化学反应加快,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及比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物质、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的学科。

二.问答题1.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一)人体化学组成对运动的适应(二)运动时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三)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2.试述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答: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40-50年代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该时期前苏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于1955年出版了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的专著《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初步建立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体系,到60年代,该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至今,运动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章糖类、脂类一、名词解释1、单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称为单糖2、类脂:指一些理化性质与三脂酰甘油相似,不含结合脂肪酸的脂类化合物。

3、必需脂肪酸:把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但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二.填空题1.单糖、低聚糖、多糖2、葡萄糖3、血糖、肝糖原、肌糖原4.甘油、脂肪酸5、氧化供能三.问答题1、糖的供能特点答:1.当以90%-95%VO2max以上强度运动时,糖供能占95%左右。

2.是中等强度运动的主要燃料。

3.在低强度运动中糖是脂肪酸氧化供能的引物,并在维持血糖水平中起关键作用。

4.任何运动开始,加力或强攻时,都需要由糖代谢提供能量。

2、糖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是什么?答:运动时三脂酰甘油供能的重要性是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尽管三脂酰甘油作为能源物质效率不如糖,但其释放的能量是糖或蛋白质所提供能量的2倍。

所以,在静息状态、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时,是理想的细胞燃料。

3、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答:1、在肝脏内胆固醇可被氧化成胆酸,胆酸主要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胆汁酸随胆汁排出,是排泄的主要途径2、储存于皮下的胆固醇经日光(紫外线)照射,可进一步转化生成维生素D33、胆固醇在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性腺可转变为性腺激素第二章蛋白质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泳等运动时间在10-30min的项目很重要。用95%乳酸
阈强度训练即可作为高强度耐力训练主要手段。
(七)用血乳酸清除率评价有氧代谢供能 能力和恢复性训练的效果
二、血尿素
(一)血尿素概述
1、来源: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 2、正常值 普通人:3.2-7mmol/L,运动员:5.5-7mmol/L
8.0mmol/L表明训练量过大。
1、评定训练周期中训练负荷量
大负荷量训练日的次日晨增加,但在训练调整期 结束时能恢复正常水平:训练负荷量合理。
大负荷量训练日的次日晨值无明显变化:训练负
荷量不足。
大负荷量训练日的次日晨上升,并持续至训练周
期结束:训练负荷量过大。
2、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
评定:在进行相同负荷训练后,血尿素增加幅度 下降或升高后恢复至原来水平的速度加快:运动员
(三)评价磷酸原供能能力和训练效果
Margaria 经典磷酸原系统测试方法:10s最大用力
运动,间歇30s,每组3-5次,组间休息5-4分钟。
评价方法:
①每组运动后血乳酸不上升或上升很少,说明磷酸原 系统供能能力和恢复能力都好,训练间歇时间合理;
②每组运动后血乳酸上升幅度较大,说明磷酸原系统
供能力及恢复能力不好和/或训练间歇不合理。
女性<110 g/L,
14岁以下男女<120 g/L,
(3)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
最适宜发挥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Hb值:男
运动160g/L、女运动员140g/L左右
亦有人认为,运动员的血红蛋白浓度在160g/L
时,机能状态处于最佳,而140 g/L时处于亚理想
值。
(二)血红蛋白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3、评定的意义
(1)评定运动负荷量 (2)评定运动训练后人体机能适应与恢复状况
课后测定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值越高反映训练负荷量越大; 次日晨测定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超过7mmol/L表示疲劳未完全消 除,提示训练负荷过大; 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量的变化。
(二)血尿素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作用
70%-80%的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尿蛋白。短跑项
目最容易出现,其次是游泳、划船等。 (4)年龄与环境 少年运动员比成年运动员更容易出现尿蛋白; 寒冷环境(如冬泳)比常温易出现尿蛋白;
高原训练比平原训练尿蛋白生成量多。
(5)个体差异性和本体稳定性
(二)尿蛋白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1、评定训练负荷,尤其是训练负荷强度
第一节 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与意义
一、运动人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
(一)评定运动人机能生化指标的选择及原理
功能性物质 (血红蛋白、尿蛋白)
机能评定指 标的选择
代谢产物(如 血乳酸、血尿 素等)
代谢调节物 (如CK、睾 酮、皮质酮)
(二)生化指标的可测性与易测性
1.可测性
2.易测性
3.掌握适宜的测试时间
训练周期中的监控及注意事项 血清睾酮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同时下降时,表明运动员不
能适应当前训练负荷; 血清睾酮与血红蛋白同时下降超过15%时,表明需要调整 训练负荷; 血清睾酮与血红蛋白下降超过20%:过度训练。
一般在安排训练负荷时,尽量使运动员血红蛋白在一
个训练日内下降不超过10%,在一个训练周期内下降不 超过20%,否则超过运动员恢复能力,将严重影响运动 员竞技能力。
乳酸水平下成绩下降,耐力训练效果不佳,运动员
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耐力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六)以乳酸阈为标准监控耐力训练强度
强化耐力训练:即乳酸阈强度训练,在长跑或超
长距离跑时,影响耐力训练效果。无氧阈强度训 练一般每周安排1-2次即可。 一般性耐力训练:强度低于乳酸阈强度10%-15%, 训练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min。 恢复性耐力训练:强度低于乳酸阈强度的20%25%,训练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min。
食后,过量蛋白质会在体内代谢转化引起血尿素的增高, 这要与训练所致的增高相区别。 (3)运动员在控体重期间,血尿素水平偏高,因此,不 宜用控体重期间的血尿素来评价训练负荷量。
三、血红蛋白
(一)概述
血红蛋白俗称血色素,是红细胞中一种含 铁的蛋白质。
1、生物学作用
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受营 养、运动负荷和休息等因素 的影响。
赛前调整期 Hb(g/L) 血尿素 (mmol/L) 162±11 4.82±0.98 151±13 4.26±1.07
四、尿蛋白
(一)概述
尿蛋白:尿液中的蛋白质
1、运动性蛋白尿 概念:运动引起蛋白质含量增多的尿。 特点:在运动后能迅速地自行复原。
正常成人尿中蛋白质含量极少,运动 员无疲劳时尿内蛋白质含量也很少, 采用一般方法检查不出来,称为阴性 尿
20min内采血测定 比运动前增加值超过3mmol/L 时说明运动量过大; 增加值为2 mmol/L左右说明
恢复值评定训练量
测试时间:次日晨取血测定
一般能降到8.0mmol/L以 下表明恢复良好,训练量适 宜; 没有明显下降或仍高于
运动量适中;
增加值只有1 mmol/L左右说 明运动量很小
1、监控有氧耐力和混氧项目的训练负荷量
训练后值评定训练量 恢复后值评定训练量
在训练课次日晨采血测定,下 调整3天后能够基本恢复至训 降越多表明训练量越大 练前水平表明恢复良好,训练 量适宜
评定注意事项:长期、系统监控 计算出运动员个体血红蛋白的平均水平和变化范围,以运动 员血红蛋白均值±1个标准差为临界范围,在血红蛋白值超出 这一临界值的下限时应引起警戒。
2、 运动性蛋白尿的成因
运动引起肾小球-肾小管性蛋白尿。
3、影响运动性蛋白尿排泄量的因素
(1)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强度越大,尿蛋白生成量越多。
如在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中尿蛋白生成量高
(400m、800m、1500m跑或100m、200m游泳等项目)。 (2)运动时间 对尿蛋白生成影响不大。
(3)运动项目和训练手段 尿蛋白具有项目的特异性
(四)评价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和训练效果
测试方法:主要采用测定血乳酸浓度来间接评 定糖无氧酵解供能能力。 评价方法:一般来说,运动员进行1min左右最
大强度运动后血乳酸如能达到14-15mmol/L或者以
上,说明其糖酵解供能能力好。
(五)评价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和训练效果
评价方法:目前普遍认为用乳酸阈强度来
强度,评定与预测训练水平。
(一) 乳酸概述
乳酸是在供氧不足时从糖酵解途径生成的丙酮酸转
变而来。
运动时骨骼肌是产生乳酸的主要场所,乳酸的生成
量与收缩肌纤维的类型和代谢速率的关系密切。
正常时,骨骼肌乳酸浓度约为1mol/kg湿肌,血乳
酸浓度保持在稳态1~2mmol/L。
血乳酸浓度反映乳酸的生成速率与消除速率之间的
运动后尿蛋白增多,并一直延续到次日晨或更长时间:不 适应训练负荷及疲劳未消除;
运动后尿蛋白增多,但次日晨完全恢复到安静时正常范围:
训练负荷比较大,但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能够及时恢复; 运动后尿蛋白没有增加:训练负荷较小,对运动员身体刺 激不大。
2、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态
举例
一名游泳运动员在100m自由泳后尿蛋白为120m g%,在预赛和复赛中测试结果都很接近,但在决赛时,赛 后尿蛋白增加到150mg%,身体感到疲劳,并且比赛成 绩较预赛和复赛下降。
运动员 编号 1 2 3
训练内 容 调整 20km递 增跑 14km递 增跑
血清CK 血尿素 (U/L) (mmol/L) 139 158 157 5.46 9.95 7.23
评价意见 恢复良好 训练量大,未恢复 对训练负荷适应,已基 本恢复
4
14km递 增跑 14km递 增跑 16km递 增跑 16km递 增跑
第八章 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教学目标
理解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与意义;
掌握评定运动人体机能和训练效果的生化
指标、评定方法及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学会根据生化指标和评定方法,结合实际 对运动人体机能状态及其运动适应能力作 出综合评定.
良好的机能状态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与运动训练 的保证
预测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评估耐力训练
效果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在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 酸浓度上升到4mmol/L时所对 应的运动强度。
在训练实践中更多地通过运动成绩与血乳酸之 间的关系来确定运动员耐力素质是否有所改善 相同耐力性测试成绩的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下降或 相同血乳酸水平下运动员的成绩提高,运动员的有 氧代谢供能能力或耐力素质提高。 相同成绩的耐力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升高或相同血
(三)生化评定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二、运动人体机能生化评定的意义 (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
(二)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依据
监控运动负荷及对负荷的适
应状态
评定运动性疲劳和恢复状况
(三)评价运动效果的依据 (四)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
第二节 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生化指标分析
最大乳酸稳态训练
人体乳酸产生与消除达到平衡 时的最大乳酸水平,是长时间 持续运动条件下机体最高的乳 酸水平
认定标准:能够以该强度持续运动10-30min同 时血乳酸水平波动不超过1mmol/L的最大运动强 度
最大乳酸稳态强度:最大乳酸稳态下的运动强度
该强度的训练对5000m跑、10000m跑、1500m游
平衡。
(二)用血乳酸指标评价训练强度
血乳酸可反映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运动
后测定最高血乳酸水平可精确定量分析运动强度。
血乳酸测试时采血时间:
强度较低主要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乳酸值在35mmol/L之间的运动:在长时间运动结束后20s左右; 亚极量或中等强度、血乳酸在6-10mmol/L之间的运动: 在运动后1-6min之间; 高强度、血乳酸在10-20mmol/L之间的运动:常在运动 后3-12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