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3.3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在外汇交易中要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与货币汇率的折算,而在对外贸易支付结算中,同样要进行货币的兑换和汇率的折算。汇率折算不仅是国际金融实务操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实务中进出口报价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掌握汇率折算的方法及一般规则是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最基本的要求。

3.3.1 即期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世界上除英、美两国外,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市场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或美元标价法挂牌公布即期汇率,即以单位外币或单位美元作标准折合成若干本币。而不采用以本币作标准折合成若干外币的方法来报价。另外,在许多外汇市场上公布的主要是发达国家货币与本币的比价,而其他一些国家的货币与本币的比价并未公布,需要进行汇率的套算。因此,了解和掌握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进行即期汇率折算和进出口报价的基本要求。

1.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折算与报价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折算与报价,可以反映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其换算方法。

1)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中间价折算与报价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中间价折算与报价,是指由直接标价法转换到间接标价法的中间汇率折算与报价。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可能被要求在报出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同时报出其外币价格。因此需要进行由直接标价法到间接标价法的折算。

假设是在香港外汇市场上,采用直接标价法挂牌公布汇率。某日,美元对港元的汇率为:US$1=HK$7.7970。港商出口商品的本币报价单价为5港元。若进口商要求报出其美元价

格时,首先就需要进行汇率折算,然后再进行报价。

①汇率折算:把以单位外币作标准的汇率转换成以单位本币作标准的汇率。即将以单位美元作标准的汇率转换成以单位港元作标准的汇率。

将:US$1=HK$7.7970折算为:HK$1=US$1/7.7970=US$0.1283。

②出口报价:把本币报价折算为外币报价。即将港元报价折算为美元报价。

根据折算出的本币对外币的汇率:HK$1=US$0.1283,报出商品的外币价格。一件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为5港元,US$0.1283×5=US$0.6415。则该出口商品的美元报价为US $0.6415。

2)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折算与报价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折算与报价,是指由直接标价法到间接标价法的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折算与报价。汇率的中间价是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而银行对非银行客户的外汇买卖要使用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进行结算。因此,在处理银行对非银行客户的外汇买卖关系时,就需要进行由直接标价法到间接标价法的折算,即算出单位本币折合成外币买入价和卖出价的数额。

仍假设是在香港外汇市场上,采用直接标价法挂牌公布汇率。某日,美元/港元的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为:US$1=HK$7.7970--7.8160。如果要求银行报出单位港元的美元价格,就要进行汇率的折算。即折算出单位港元的美元价格:HK$1=US$1/7.8160-1/7.7970=US$0.1279—0.1283。

汇率折算结束后,即由直接标价法转换成间接标价法后,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位置发生互换,直接标价法下的买入价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下的卖出价,而直接标价法下的卖出价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下的买入价。

站在银行的角度,其折合关系如下表:

表3-3-2 不同标价法之间买入价和卖出价的折算与报价

套算某种未挂牌外币与本币的中间汇率,其步骤为:

①首先分别找出关键货币(如美元)/本币以及关键货币/未挂牌货币的中间汇率报价。

假设在香港外汇市场上,港元为本币,未挂牌货币为奥地利先令(Sch)。关键货币为美元。可根据单位美元/港币以及单位美元/奥地利先令的中间汇率报价:

US$1=HK$7.8065

US$1=Sch12.9750

将其折算为单位港币/美元以及单位奥地利先令/美元的中间汇率报价:

HK$1=US$1/7.8065

Sch 1=US$1/12.9750

②然后在分别进行套算。

在直接标价法下,以未挂牌单位外币为标准。则单位奥地利先令对港元的中间汇率比价为:

Sch1=HK$7.8065/12.9750=HK$0.6017

即1奥地利先令可以兑换到0.6017港元。

在间接标价法下,以单位本币为标准。则单位港元对奥地利先令的中间汇率比价为:HK$1=Sch12.9750/7.8065=Sch1.6621

即1港元可以兑换到1.6621奥地利先令。

2)两种未挂牌货币之间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套算

如果已知关键货币分别对甲币和乙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而不知甲乙两种货币之间互相交换时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则也要进行套算。

假设仍在香港外汇市场上,已知单位美元/奥地利先令以及单位美元/丹麦克郎(DKr)的买入价与卖出价为:

US$1=Sch12.9700-Sch12.9800

US$1=DKr4.1245-DKr4.1255

要分别套算出单位克郎/先令以及单位先令/克郎的买入价和卖出价,其步骤为:

①首先折算出单位先令/美元以及单位克郎/美元的卖出价和买入价

Sch1=US$1/12.9800-1/12.9700

DKr1=US$1/4.1255-1/4.1245

注意:这里折算出的汇率报价已由直接标价法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位置也发生互换,直接标价法下的买入价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下的卖出价,而直接标价法下的卖出价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下的买入价。而折算出的数字排列仍是前一数额小,后一数额大。

②再进行单位先令/克郎以及单位克郎/先令的卖出价和买入价的套算。

将单位美元(US$1)的克郎价格DKr4.1245-DKr4.1255平移,与等式Sch1=US $1/12.9800-1/12.9700中的US$1作一替换,得出单位先令/克郎的价格为:Sch1=DKr4.1245/12.98-DKr4.1255/12.97。

将单位美元(US$1)的先令价格Sch12.9700-Sch12.9800平移,与等式DKr1=US $1/4.1255-1/4.1245中的US$1作一替换,得出单位克郎/先令的价格为:DKr1=Sch12.9700/4.1255-Sch12.9800/4.1245。

3. 即期汇率是确定出口报价是否合理或进口报价可否接受的主要依据

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是进口商用来判断出口商报价是否合理,或该进口报价是否可以接受的一个非常有用而简便的方法。

假设我国某企业进口手表,每只表单价有瑞士法郎(SF)和美元两种报价,为:SF100或US$66。则进口商可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以判断用哪种报价进口更为划算。

假设交易当天我国公布的外汇牌价上,瑞士法郎和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分别为:SF1=RMB¥2.9784-2.9933

US$1=RMB¥4.7103-4.7339

则可以用该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以判断用哪种报价更合理。折算可用两种方法进行。

①把两币种报价统一折算为本币报价进行比较。

把两种报价都折算成人民币,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比较的结果。用卖出价进行折算,1单位美元兑换4.7339人民币,而1单位瑞士法郎兑换2.9933人民币。则:

RMB¥4.7339×66(US$)=RMB¥312.44

RMB¥2.9933×100(SF)=RMB¥299.33

从两个结果对比中不难看出,以瑞士法郎报价我国进口商更愿意接受。但为什么在上述报价比较中,是采用卖出价而不是采用买入价进行折算?

这是因为:当进口商到银行去购买外汇以满足进口产品支付所需时,要用卖出价进行交易。因为进口商买外汇的过程,是银行在卖外汇,所以用卖出价折算。

②把不同币种报价折算为同一币种进行比较。

把两种报价都折算成美元,或都折算成瑞士法郎进行比较,也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出结果。

先用美元/人民币的卖出汇率:US$1=RMB¥4.7339,以及瑞士法郎/人民币的卖出汇率:SF1=RMB¥2.9933,折算出美元/瑞士法郎的汇率:US$1=SF4.7339/2.9933=SF1.5815,以及瑞士法郎/美元的汇率SF1=US$2.9933/4.7339=US$1/1.5815=US$0.6323。

然后,将两种报价折算成同一币种进行比较:

可将瑞士法郎折算成美元:US$1/1.5815×100(SF)=US$63.23,与66美元报价比较;

也可将美元折算成瑞士法郎:SF1.5815×66(US$)=SF104.38,与100瑞士法郎报价比较。

从两个比较结果都可以看出,以瑞士法郎的报价对进口商来说更加便宜,因而其更愿意接受。

3.3.2 远期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在国际贸易买方市场形成以来,大量的进出口贸易都采取延期支付货款的方式进行。而在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延期付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出口商双方都存在汇率风险。远期汇率作为固定汇率则不仅可以用来为进出口商的交易结算保值避险,而且是延期付款方式中进出口报价折算的基本依据。

1. 将外币/本币的远期汇率折算为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

国际上有许多外汇市场是用公布升水或贴水的点数来进行远期汇率标价的。所以,远期汇率折算时要利用市场给出的这些相关信息。

1)从外币/本币转换到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点数折算的基本公式

当外汇市场只给出外币/本币的即期汇率及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点数,而客户希望分析了解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情况时,就可以根据市场给出的数据进行折算。根据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之间关系转换的基本原理,远期汇率点数折算的基本公式为:

P*=P/S×F

其中,P*为本币/外币的远期点数,P为外币/本币的远期点数。在这里,两者均可以表示外汇汇率升水的点数,或本币汇率贴水的点数。

进行公式推导:

由于:P=F-S,即外币/本币的远期汇率升水等于远期汇率减去即期汇率的差额。

则:P*=1/S-1/F,即本币/外币的远期汇率升(贴)水等于即期汇率减去远期汇率的差额。

把:P*=1/S-1/F同分母后,得:

P*=F/S×F-S/S×F

=F-S/S×F

即:P*=P/S×F

假设在香港外汇市场上,某日公布的美元/港元的即期汇率中间价为:US$1=HK $7.7970,3个月远期汇率升水点数为230。要想得出港元/美元的同期远期汇率中间价点数,则可利用上述公式及数据进行折算。计算结果为:

(US$)P*=P/S×F=0.0230/7.7970×(7.7970+0.0230)=(US$)0.0004

即折算后,港元/美元的同期远期汇率贴水点数为4。

2)从外币/本币远期汇率买入价和卖出价转换到本币/外币远期汇率的卖出价和买入价的折算

可以根据上述远期汇率折算的基本公式,分别计算出本币/外币远期汇率的卖出价和买入价。而折算后的买入价与卖出价要互易其位置。

假设在香港外汇市场上某日公布的美元/港元即期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为:US$1=HK $7.7970--7.8160。3个月远期汇率升水点数为230--280。则可运用上述数据及基本公式折算出港元/美元远期汇率的卖出价和买入价。

根据:HK$1=US$1/7.8160--1/7.7970,以及公式P*=P/S×F,可折算出单位港元远期汇率的卖出价和买入价贴水点数。其中:

卖出价贴水点数为:(US$)0.0280/7.8160×(7.8160+0.0280)

买入价贴水点数为:(US$)0.0230/7.7970×(7.7970+0.0230)

即折算后,港元/美元的同期远期汇率贴水点数为:4--5

这一标价意味着3个月期的港元/美元远期汇率卖出价和买入价贴水点数的实际值为:US$0.0004--0.0005。即:当以港元标价的单位美元买入价与卖出价在3个月后上升了0.0250--0.0280港元时,以美元标价的单位港元卖出价与买入价同期下跌了0.0004--0.0005美元。

2. 软币远期贴水是出口商延期收款的报价标准

所谓软币(Soft Currency),是指预期其未来汇率呈下跌走势的货币。硬币(Hard Currency)则反之。

按照国际贸易的一般游戏规则,出口商收款时,尤其是延期收款时,更愿意收硬币。但为了达成出口交易,有时不得不妥协而收软币。当出口收汇不得不收软币时,出口商就要以

软币的远期贴水作为商品加价的标准。目的是为了减少以软币报价的损失。而汇率标价中的软币远期贴水点数或贴水年率都可作为出口商延期收款报价中商品加价的标准。

1)用软币的远期贴水点数作为商品加价数额的标准

用软币的远期贴水点数作为出口商延期收款报价中商品加价的标准,目的是要分析以软币收款的出口商品的加价数额。即出口延期收款不得不收软币时,则出口商可以用软币的远期贴水点数作为加价的数额标准。

例:假设某企业出口产品,原来以美元报价,单价为2000美元。3个月后付款。现应进口商要求,改为瑞士法郎报价。而3个月期的瑞士法郎远期汇率为贴水。则出口商在出口商品报价时,就应把瑞士法郎远期贴水点数加在货价上。

又假设交易日当天纽约外汇市场美元/瑞士法郎的即期汇率标价为:US$1=SF1.6030--1.6040,3个月远期贴水点数为:135--140。(注意:在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为本币,瑞士法郎为外汇。而从远期点数135--140的数字排列上,应能够判断出是外汇汇率贴水,即瑞士法郎远期汇率下跌。)

改为瑞士法郎报价后,出口商将瑞士法郎远期贴水点数加到出口商品货价上,则出口商品单价为:SF(1.6040+0.0140)×2000(US$)=SF3236

否则,如果不把瑞士法郎远期贴水点数加到出口商品货价上,商品单价为:SF1.6040×2000(US$)=SF3208,出口商就会受到收入减少的损失。

但上例中,由美元报价折算为瑞士法郎报价时,为什么分别采用即期汇率和远期贴水点数的后一个数字1.6040和140,而不采用前一个数字?这是因为,纽约外汇市场采用间接标价法,前一数字为卖出价,后一数字为买入价。出口商的本来目的是收美元货款,改为收瑞士法郎货款后,需要将瑞士法郎换成美元。即把瑞士法郎卖给银行。而银行则是买入的瑞士法郎为外汇,所以用买入价。

2)用软币的贴水年率作为商品加价幅度的标准

用软币的贴水年率作为出口商延期收款报价中商品加价的标准,目的是要分析以软币收款的出口商品的加价幅度。即出口延期收款不得不收软币时,则可以用软币的远期贴水年率作为加价幅度的标准。

例:假设某企业出口商品,原以英镑报价,每吨单价£1150。6个月后付款。应进口商要求,改为以港元报价。当日伦敦外汇市场英镑/港元即期汇率标价为:£1=HK $9.4545--9.4575,6个月远期点数为1412--1586。

用港元远期贴水年率作加价,计算出口商品的港元报价需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用英镑/港元的中间汇率计算出6个月期的港元贴水年率

即期汇率=(9.4545+9.4575)/2=9.4560(中间汇率)

远期点数=(0.1586+0.1412)/2=0.1499(中间汇率)

6个月期的港元贴水年率=(S-F)/S×12/t×100%

=0.1499/9.4560×12/6×100%

=3.17%

第二步:用英镑/港元的买入价加上6个月期的港元贴水年率折算出该商品的港元报价HK$9.4575×(1+3.17%×6/12)×1150(£)=HK$11048.51

比较起来,如果不加价,该商品的港元报价为:

HK$9.4575×1150(£)=HK$10876.13

则出口商将受到损失。

而在折算中用买入价的原理仍同上例。

3. 远期汇率是进口商延期付款时接受进口报价软币加价幅度的根据

对进口商来讲,进口用软币付汇时的加价幅度要以远期汇率为标准。即以软币报价的加价幅度不能超过其远期汇率。其目的是防止以软币计价的进口商品加价过度,而带来进口成

本增加的损失。

虽然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更愿意用软币支付货款,但用软币时,对方肯定要求商品加价。所以,进口商要把握加价的幅度,以远期汇率为加价的最高界限。否则不如用硬币支付。

例:假设某企业进口商品原以瑞士法郎报价,每只单价为SF100,3个月后付款。与出口商协商后,可以改用美元支付货款。但由于3个月远期美元为贴水,因而用美元支付必须加价。交易当天苏黎世外汇市场美元/瑞士法郎即期汇率为US$1=SF1.6130--1.6140,3个月远期贴水点数为:135--125。

则计算出口商品的美元报价要分为两个步骤。

①折算出瑞士法郎/美元的汇率

先折算出瑞士法郎对美元即期汇率的卖出价和买入价:

SF1=US$1/1.6140--1/1.6130=US$0.6196--0.6200

再利用公式P*=P/S×F,折算出瑞士法郎对美元的3个月远期点数:

US$0.0125/1.6140×(1.6140-0.0125)--0.0135/1.6130×(1.6130-0.0135)

得:US$0.0048--0.0052。

即折算出瑞士法郎对美元的3个月远期升水点数为:48—52。

②用瑞士法郎/美元的买入价加上其3个月远期点数折算出该商品的美元报价

US$(0.6200+0.0052)×100(SF)=US$62.52

62.52美元的进口报价,比未加价前的报价US$0.6200×100=US$62多出0.0052美元。所以,该商品的进口报价最高界限为62.52美元。否则,超过这一数额,则进口商宁肯用硬币报价。

因为用硬币即瑞士法郎报价的话,相当于进口商用卖掉美元获得的收入来购买3个月期的远期瑞士法郎。进口商卖美元的过程是银行买美元的交易,因此用买入价。而由于3个月远期美元为贴水或3个月远期瑞士法郎为升水,进口商每卖一个美元或每买一个瑞士法郎都会损失0.0135瑞士法郎的收入或增加0.0052美元的成本。

减少的收入为:SF(1.6130-1.5995)=SF0.0135

由于:SF1=US$1/(1.6130-0.0135)

=US$1/1.5995

=US$0.6252

所以,增加的成本为:US$(0.6252-0.6200)=US$0.0052

因此,进口商用软币付汇时的商品加价幅度不能超过其远期汇率。

3.3.3 合理运用汇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

由于出口商在出口报价时,不但需要精确计算计价货币与本币的比例关系,而且经常会遇到进口商要求改变计价结算货币的情况,所以出口商经常面临汇率折算问题。

在运用汇率的买入价和卖出价进行折算报价时,由于涉及不同币种之间价格的比例关系及其转换,所以,必须明确市场所采用的汇率标价方法是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弄清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前后位置。同时了解折算货币与外汇市场所在地的隶属关系,即明确折算货币是本币还是外币。

为了避免在汇率折算的环节遭受损失,出口商在进行汇率折算和报价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折算中都适用。

1 本币折外币时应用买入价

如果出口商品底价为本币,而要改为外币报价时,则以单位外币/本币或单位本币/外币的买入价进行折算。

因为,出口商原为收取本币,现改为收取外币。所以,收到货款后需将外币卖给银行换回本币。而在出口商卖出外汇时,银行为买入外汇。因此用买入价进行折算。

例:设港商出口产品底价为100000港元,应客户要求改为以美元报价。则应以买入价折算该出口商品的美元报价。

如果交易当天香港外汇市场美元/港元的比价为:

US$1=HK$7.7970--7.8160

或:HK$1=US$1/7.8160--1/7.7970

则该出口商品的美元报价应为:US$1/7.7970×100000=US$12825.45

否则,以卖出价折算为:US$1/7.8160×100000=US$12794.27,出口商的出口收入将受到损失。

2 外币折本币时应用卖出价

如果出口商品底价为外币,而要改为本币报价时,则应该以外币/本币或本币/外币的卖出价来折算。

因为,出口商原为收取外币,现改为收取本币。所以收到货款时,需将本币卖给银行换回外币。而出口商以本币换外汇的过程即为银行卖出外汇的交易过程,因此用卖出价。

例:设港商出口产品底价为100美元,应客户要求改为以港元报价。则应以卖出价折算该出口商品的港元报价。

如果交易当天香港外汇市场美元/港元的比价为:

US$1=HK$7.7970--7.8160

则该出口商品的港元报价应为:HK$7.8160×100=HK$781.6

否则,以买入价折算为:HK$7.7970×100=HK$779.7,出口商的出口收入将受到损失。

3 在按市场牌价进行汇率折算时视外汇市场所在地货币为本币

在不同标价法条件下,无论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位置如何排列,遇到两种外币互相折算时,都应视外汇市场所在地货币为本币。然后,按照以上原则,本币折外币时用买入价,外币折本币时用卖出价。

例:假设港商出口产品底价为100美元,应客户要求改为以英镑报价。如果按照纽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折算时,应视美元为本币。而如果按照伦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折算时,则应视英镑为本币。然后,按照本币折外币时用买入价、外币折本币时用卖出价的原则进行折算。无论按照哪个外汇市场的外汇牌价进行折算,同一笔交易都会出现大致相同的结果。

①假设当时纽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1=US$1.6532--1.6558

在纽约外汇市场上,英镑/美元的比价采用直接标价法,买入价在前,卖出价在后。按此牌价计算该出口商品的英镑报价,本币折外币应用买入价:

£1/1.6532×100=£60.49

②假设同日伦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1=US$1.6532--1.6558

而在伦敦外汇市场上,英镑/美元的比价采用间接标价法,卖出价在前,买入价在后。按此牌价计算该出口商品的英镑报价,外币折本币应用卖出价:

£1/1.6532×100=£60.49

在例题中,假设当时伦敦外汇市场外汇牌价与纽约一致。这种做法是为了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且也与当今世界电子通讯技术高度发达,国际市场外汇价格趋于统一的实际相符。

上述原则之所以主要针对出口商而言,是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是站在出口报价的角度,以某币种报出出口商品的底价,或应进口商要求改变报价货币的币种,因而在出口报价时就要面对不同币种之间比较复杂的汇率折算问题。

而进口商则主要是站在询盘问价的角度,或直接接受出口商报出的底价,或要求出口商进行改变。而在进口商认可或接受报价后,只需按照双方约定的货币进行支付。如果约定的结算货币为本币,则直接用本币支付,一般不必涉及汇率折算问题。如果约定的结算货币为外汇,则购买合同约定的外汇来支付货款。当进口商在为满足支付货款的需要而购买外汇时,是银行在卖出外汇,因而用卖出价。所以,尽管进口商也需要掌握汇率折算关系,但所遇到的问题相对于出口商所面对的问题而言就比较简单。

而且,由于进出口商双方所持立场是相对的,所以进口商也可以站在相反的立场上运用

上述原则,或视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方法。

一、不同标价方法的相互折算

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互为倒数关系,折算时,应将原汇率的买卖价位置颠倒以后取各自的倒数即可:

二、交叉汇率(套算汇率)

这一块内容虽然是难点,但也是重点。书上讲了三种情况,我们总结出两种方法:一个是交叉相除,一个是同边相乘。

1.两个已知汇率的基础货币相同,而标价货币不同

在此种情况下使用交叉相除法,也就是用一个汇率的前者除以另一个汇率的后者,前一个汇率的后者除以另一个汇率的前者。

例1:

1美元=1.6230/1.6240瑞士法郎

1美元=1.8110/1.8120德国马克

求1马克=?瑞郎或者:1瑞郎=?马克

1)哪一种货币为基础货币,就除以哪一种货币。

我们以马克为基础货币则有两个式子:

1马克=1.6230/1.8120=0.8957瑞郎

1马克=1.6240/1.8110=0.8967瑞郎

2)下面的问题就是来决定把上面的两个数字哪个放前,哪个放后。

因为我们知道无论是哪一种标价方法,都是小的在前,大的在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1马克=0.8957/0.8967瑞郎

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1瑞郎=?马克,或者用我们上面的得数就可以算出了,同上一,不同标价方法的折算。

2.两个已知汇率的基础货币和标价货币都不同,但是都涉及到同一种货币,并且这同一个货币在两个汇率里分别是基础货币和标价货币。这里我们用同边相乘的方法。也就是前在的和前面的相乘,后面的和后面的相乘。

例如:

1美元=1.8110/1.8120德国马克

1英镑=2.2530/2.2540美元

求:1英镑=?马克

1)同理我们也可以得出两个式子:

1英镑=2.2530*1.8110=4.0802马克

1英镑=2.2540*1.8120=4.0842马克

2)与上例一致,哪个小,把哪个放前面。

结论:1英镑=4.0802/4.0842马克

3.两个已知汇率的标价货币相同,而基础货币不同

这是第二种情况的扩展,我们利用不同标价方法的折算,把其中一个汇率折算一下,就变成了第二种情况:例如

1加元=0.8950/0.8953美元

1英镑=2.2530/2.2540美元

求:1英镑=?加元

1)既然是把英镑作为基础货币,那么我们就不用动第二个式子,把第一个式子转换一下。因为1加元=0.8950/0.8953美元

所以:1美元=1/0.8953—1/0.8950加元

这样原题就变成了

1美元=1/0.8953—1/0.8950加元

1英镑=2.2530——2.2540美元

2)这样就与上面的第二种情况一致了,我们用同边相乘,可以得出:

结论:1英镑=2.5165/2.5184加元

即期汇率表是确定进口报价可接受水平的主要依据

1.将同一商品的不同货币进口报价,按照人民币汇价表折算成人民币进行比较

2……将同一商品的不同货币进口报价,按国际市场的即期汇率表,统一折算进行比较合理运用汇率的买入价与卖出价

(1)本币折算外币的原则:本币折算外币时,应用买入价。

如果出口商原来收取本币,若应进口商的请求改用外币报价,收取的是外币货款,出口商应将这部分外币卖给银行,换回相应的本币,对银行来讲就是买入外币付出本币,用外汇买入价折算。

如1990年5月6日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为:1英镑=1.5410/1.5450美元。假定英国出口公司的出口商品英镑底价为1000英镑,现外国进出口商要求改用美元报价。

(2)外币折算本币的原则:外币折算本币时,应用卖出价。

如果出口商的商品底价是外币,应收取外币价值的货款,再应进口商的要求改用以本币报价时,收取的是本币货款,出口商会用本币向银行购买外币,此时,银行是卖出外币,收进本币,所以要用外汇卖出价折算。

(3)一种外币折算另一种外币的原则:应按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汇价折算。

在折算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原则:

第一:将外汇市场所在国家的货币视为本币。

第二:将外币折算为本币,均用卖出价;将本币折算为外币,均用买入价。

注:如果不知道哪个是买入,哪个是卖出,那么就记住一条,折算时该乘就乘以较大的数,该除就除以较小的数。

例:我国出口某商品,对外原报价为CIF温哥华50美元。现客户要求改报加元价格。参照下列牌价将美元报价改为加元报价。

1英镑=1.7855/1.7865加元

1英镑=1.4320/1.4330美元

解析:(1)根据给定的汇率条件,计算美元和加元的汇率:

1美元=(1.7855/1.4330)/( 1.7865/1.4320)

=1.2460/1.2476加元

(2)将50美元出口报价折算成加元:

50美元=50×1.2476=62.38加元

外币折算练习题

外币折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00年6月20日从境外购入零件一批,价款总额为5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支付,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7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该外币债务7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损失为( C )万元人民币。 A.一10 B.一5 C.5 D.10 2、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2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5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3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人民币。 A.164 B.170 C.174 D.175 3、某外商投资企业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上期期末余额50000美元,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该企业采用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账汇率,该企业本月10日将其中10000美元在银行兑换为人民币,银行当日美元买人价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32元人民币。该企业本期没有其他涉及美元账户的业务,期末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则该企业本期登记的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共计( C )元。 A.600 B.700 C.1 300 D.一100 4、某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该企业外币业务的是( A )。 A.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B.与国内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的销售业务 C.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D.与中国银行之间发生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5、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3年5月20日向境外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总额为20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该外币债权6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C )万元人民币。 A.一40 B.一60 C.40 D.60 6、某企业外币业务的记账汇率采用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该企业本月月初持有20000美元,月初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本月15日将其中的5000美元售给中国银行,当日中国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企业售出该笔美元时应确认的汇兑损失为( B )元。 A.500 B.100 C.200 D.0 7、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对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表中“实收资本”项目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汇率为( B )。 A.合并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 B.实收资本入账时的即期汇率 C.本年度平均市场汇率 D.本年度年初市场汇率 8、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当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核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1月20日销售价款为20万美元产品一批,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1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2月28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货款于3月2日收回。该外币债权2月份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C )万元。 A.0.60 B.0.40 C.一1 D.一0.40 9、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1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I美元=8.26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20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12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人民币。 A.862 B.826 C.828 D.860 10、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报表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当( C )。 A.按平均汇率折算 B.按历史汇率折算C.根据折算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项目的数额计算确定 D.按即期汇率折算 11、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时,其对应的资产账户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A )。

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市场习题

第一章外汇、汇率与外汇交易市场 四、名词解释: 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来折算一定数量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基本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对某一关键货币的比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国家均将美元作为关键货币来制 定基本汇率。 3、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指两种货币通过第三种货币(即某一关键货币)为中介,由两种已知的汇率间接 换算出来的汇率。 4、市场汇率:又称银行汇率,是指银行间在外汇市场上交易时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 五、简答题: 1、简述外汇的特点。 (1)外币性(2)自由兑换性(3)普遍接受性(4)可偿性 2、简述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外汇交易的层次。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买卖外汇的客户、中央银行。 (2)外汇交易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交易层次:银行和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以及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 第二章外汇交易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四、简答题: 1、简述外汇交易的规则。 (1)采用以美元为中心的报价方法; (2)客户询价后,银行有义务报价; (3)采用双向报价,且报价简洁,只报汇率最后两位数;一般不能要求银行按10分钟以前的报价成交; (4)交易双方必须恪守信用,共同遵守“一言为定”的原则和“我的话就是合同”的惯例,交易一经成交不得反悔、变更或要求注销; (5)交易金额通常以100万美元为单位; (6)交易术语规范化。 2、简述外汇交易的程序。 询价(Asking)报价(Quotation) 成交(Done) 证实(Conformation) 交割(Delivery)或结算(Settlement) 3、请根据以下银行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计算。 P 银行:What’s your spot USD against SGD 5 mio? M银行:50/70. P银行:At 2.0450, we buy SGD and sell USD 5 mio. M银行:Ok, done. We sell SGD and buy USD 5 mio at 2.0450, value July 10, 2009. Our USD to…(account) where is your SGD? P银行:Our SGD to…(account). Thanks for the deal MHTK. M银行:Thanks a lot,PCSI . 问:(1)本次外汇交易的交割日是哪一天? (2)中国建设银行买新加坡元,还是卖新加坡元? (3)中国建设银行可以获得多少新加坡元? 解: (1)本次外汇交易的交割日是:2009年7月10日。 (2)中国建设银行买新加坡元。 (3)中国建设银行可以获得:500×2.0450 = 1222.50万(新加坡元) 4、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关系相关的问题。

外币业务及外币报表折算会计作业2018

外币业务会计、外币折算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外商投资企业,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核算外币业务。3月10日收到外商投入的资本100000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元人民币,合同约定的汇率为1美元=8元人民币。企业收到该项投资时应确认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为()元。 A.0 B.10000 C.20000 D.30000 2.甲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按月结算汇兑损益。2007年3月20日,该公司自银行购入240万美元,银行当日的美元卖出价为1美元= 8.25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 1美元=8.21元人民币。 2007年3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甲股份有限公司购入的该240万美元于2007年3月所产生的汇兑损失为()万元人民币。 A.2.40 B.4.80 C.7.20 D.9.60 3.企业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的情况下,将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时所产生的汇兑损益,是指()。 A.银行买入价与当日市场汇率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银行卖出价与当日市场汇率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 C.账面汇率与当日市场汇率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 D.账面汇率与当日银行卖出价之差所引起的折算差额 4.某企业外币业务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核算。假定月初的市场汇率为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该企业本月月初持有20000美元,月初市场汇率为1美元=8.3元人民币。本月15日将其中的15000美元售给中国银行,当日中国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8.2元人民币。企业售出该笔美元时应确认的汇兑损失为()元人民币。 A.3000 B.4500 C.1500 D.-3000 5.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下列子公司外币会计报表项目中,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的是()。 A.固定资产B.长期借款C.未分配利润D.主营业务收入 6.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核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20×0年6月20日从境外购买零配件一批,价款总额为5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支付,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7月3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人民币,该外币债务7月份发生的汇兑损失为()万元人民币。 A.-10 B.-5 C.5 D.10 7.甲企业系外资企业,其注册资本为400万美元,合同约定分两次投入,但未约定折算汇率。中、外投资者分别于2007年1月1日和3月1日投入300万美元和100万美元。2007年1月1日、3月1日、3月31日和12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分别为1:7.8、1:7.85、1:7.82和1:7.90。假定该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汇率折算。该企业2007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目的金额为人民币()万元。A.3125 B.3160 C.3128 D.3120 8.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7年12月5日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购入A公司1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汇率为1美元=7.6元人民币,款项已经支付,20×7年12月31日,当月购入的A公司股票市价变为每股2.2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7.4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则甲公司期末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元人民币。 A.10800 B.800 C.10000 D.10600 二、多项选择题 1.按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在进行外币会计报表折算时,可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报表项目有()。A.应收账款B.实收资本C.未分配利润 D.短期借款 2.按照《外币折算》,外币会计报表中可以按照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的项目有()。

汇率是怎么计算出的

汇率是怎么计算出的 1. 汇率的概念外汇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由于国际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往来,各国之间需要办理国际结算,所以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都规定有一个汇率,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美元等少数国家货币的汇率。 2. 汇率的标价方法 折算两个国家的货币,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存在着外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Quotation)。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叫做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本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有些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量较低,如日本的日元,意大利的里拉等,现在有时以100, 000或10, 000作为折算标准。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叫做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则随着本国货币或外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改变。英国和美国都是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3.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外汇买卖一般均集

中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它们买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方法就是贱买贵卖,赚取买卖差价,商业银行等机构买进外币时所依据的汇率叫"买入汇率"(Buying Rate),也称"买价";卖出外币时所依据汇率叫"卖出汇率"(Selling Rate),也称"卖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国不尽相同,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商业银行买卖外汇的利润。买入汇率与买出汇率相加,除以2,则为中间汇率(Medial Rate)。在外汇市场上挂牌的外汇牌价一般均列有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外币后的一个本币数字表示"买价"即银行买进外币时付给客户的本币数;后一个本币数字表示"卖价",即银行卖出外币时向客户收取的本币数。在间接票价法下,情况恰恰相反,在本币后的前一外币数字为"卖价",即银行收进一定量的(1个或100个)本币而卖出外币时,它所付给客户的外币数;后一外币数字是"买价",即银行付出一定量的(1个或100个)本币而买进外币时,它向客户收取的外币数。经济报刊上所说的外汇汇率上涨,在直接标价法下,说明外币贵了,因而兑换本币比以前多了,本币兑换外币的数量比以前少了。外币汇率下跌,情况则相反。4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两种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并在下列主要因素影响下,汇率不断变动。(1)国际收支:其中外贸收支对汇率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

外币、外币报表折算与合并报表

外币会计:外币账户期末调整 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与账户原人民币金额的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等科目。 【例题】中天公司外币业务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某年5月初外币账户余额如下表所示: 该公司5月份发生的有关外币业务如下: ①5月5日出口商品一批,价款30 000美元,款项尚未收到,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6元人民币。 ②5月10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取得短期借款1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4元人民币。 ③5月12日偿还上月欠中国银行短期借款20 00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8元人民币。 5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美元均通过公司的银行存款美元户存取。 【要求】对上述外币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月末计算汇兑损益并进行账务处理(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①5月5日出口商品 借:应收账款——美元(30 000美元)22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28 000 ②5月10日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10 000美元) 74 000 贷:短期借款——美元(10 000美元) 74 000 ③5月12日偿还借款 借:短期借款——美元(20 000美元)150 0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6 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20 000美元)156 000 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简便方法:T形账户法。 A、应收账款期末调整(T形账户法) 第一步,建T形账户。先将“应收账款——美元户”的期初余额(包括人民币余额和美元余额)记入账户,再逐笔查找所有分录,将该科目的金额(人民币金额连同美元金额)记入账户,然后分别结出人民币余额和美元余额。 应收账款期末调整

关于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问题的探讨

关于合并报表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问题的探讨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是跨国公司会计的难题之一。在国际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外币报表的折算已经刻不容缓,外币报表差额的相应的会计处理及对该信息的披露也不完善、急需解决。 一、外币折算差额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合并报表的外币折算差额列示不恰当,合并价差含义不清楚。现行汇率法下的外币折算差额在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上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部分的外币折算调整项目反映的。由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非货币性项目,在其向子公司投资时已按投资当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在随后采用权益法核算对子公司年度留存收益按其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时,也是按子公司取得净利润当年的平均汇率或现金股利宣告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因此,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总体反映的是历史汇率。当母公司将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成母公司的报告货币以便编制合并报表时,按《合并报表暂行规定》的要求,子公司的净资产是按报告年末的现行汇率反映的,其资本项目应按母公司投资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按取得或形成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按现行汇率折算的净资产与按历史汇率折算的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就是外币折算差额。 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时,上市公司根据《合并报表暂行规定》,对这一外币折算差额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按历史汇率反映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现行汇率反映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折算数抵消后的借贷差额全部列作合并价差,并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合并长期投资项目内。这不仅使我们对合并价差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项目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母公司所持有的份额相抵消所产生的差额这一含义产生迷惑,应验了所说的:“合并价差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合并价差的含义遭到质疑。二是在编制抵消分录时,不将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中的“外币折算差额”项目加以抵消,即将其直接过入合并报表,单独列示在合并所有者权益中,由于其并不仅是母公司享有的份额部分,还包括少数股东享有的部分,所以在合并报表上列示的数额并不恰当。 (二)内部销售利润的抵消数不正确。集团公司内部存货销售和固定资产销售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为逆销,在内部销售存货期末未全部对外销售的情况下,母公司存货或固定资产按其购入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时,由于子公司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利润是按平均汇率折算的,从而导致抵消分录发生差额。如果为顺销,子公司

2作业二(外汇与汇率计算)答案

第二章计算题 1、设USD1=RMB8.2910/8.2980, USD1=JPY110.35/110.65 (1)要求套算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2)我国某企业出口创汇1000万日元,根据上述汇率,该企业通过银行结汇可获得多少人民币资金? 答:标价方法相同,斜线左右的相应数字交叉相除,两种货币都是标价货币,日元为基本货币,用基本货币作除数.,小的数字即为基本货币的买入汇率,大的为基本货币卖出汇率. 8.2910÷110.65=0.0749 8.2980÷110.35=0.0752 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 JPY1=RMB0.0749/0.0752 1000×0.0749=74.9 万元 该企业通过银行结汇可获得74.9 万元人民币 2、如果美国市场上年利率为6%,中国市场的年利率为10%,我国外汇市场即期汇率为USD1=RMB6.70,求3个月的远期汇率。 答:由利率平价理论知:(f-e)/e=i-i f, 远期汇率差价为:f-e=(10%-6%)*3/12*6.70=0.067 3个月远期汇率为:USD1=RMB(6.70+0.067)=RMB6.767 3、设纽约市场年利率为8%,伦敦市场上年利率为6%,即期汇率为:GBP1=USD1.6025~1.6035,3个月汇水为30-50点,求: (1)3个月的远期汇率,并说明汇水情况。 (2)若某投资者拥有10万英镑,他应投放在哪个市场上有利,说明投资过程及获利情况。 (3)若投资者采用掉期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应如何操作?其掉期价格应该是多少? 答:(1)3个月远期汇率为:GBP1=USD(1.6025+0.0030)~(1.6035+0.0050)=USD1.6055~1.6085 (2)10万英镑投资伦敦,本利和: 100000*(1+6%*3/12)=101500英镑 投资纽约,本利和: [100000*1.6025*(1+8%*3/12)]/1.6085=101619.5英镑 投资纽约市场有利,多赚: 101619.5-101500=119.5英镑

外币报表折算实例

[实例]某中国公司P公司于2002年1月1日投资100万美元在美国设立一全资子公司——S公司,?当日S公司购入50万美元固定资产。2002年度S公司的损益表和2002年12月3 1日S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1、表2所示。 表1 损益表 S公司2002年度单位:万美元 表2 资产负债表 2002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 S公司

假设S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核算,本期共购进380万美元货物,期末存货80万美元是在2002年第四季度一次购入的,购置日汇率为1美元=8.10元人民币,2002年1月1日的汇率为1美元=8.00元人民币,2002年12月31日的汇率为1美元=8.16元人民币,2002年平均汇率为1美元=8.08元人民币,S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为1美元=8.12元人民币则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对S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 假设S公司2003年度损益表和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如表3、表4所示。 表3 损益表2003年度单位:万美元

表4 资产负债表2003年12月31日单位:万美元 假设2003年年末汇率为8.20,2003年平均汇率为8.18,股利支付日汇率为8.19,则按现行汇率法对S公司的2003年度损益表和2003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 答案:(一)2002年报表折算 1.按现行汇率法折算,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 由于折算差额作递延处理,故折算程序应先折算利润表,后折算资产负债表。

折算时,利润表各收入费用项目均采用2002年平均汇率,“支付股利”项目按S 公司股利支付日汇率折算; 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项目均按2002年12月31日汇率折算,实收资本按收到P公司投资日汇率折算,“留存收益”根据利润表的“期末留存收益”项目折算数填列,“递延折算差额”则倒挤确定。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年初数根据上年折算报表的年末数填列。 折算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 利润表 S公司2002年度

汇率计算

四、计算题: 1、

外汇掉期交易的收益 (一)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 例 2.19 日本A公司有一项对外投资计划投资金额为500万美元预期在6个月后收回。A公司预测6个月后美元相对于日元会贬值为了保证投资收回,同时又能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就做买入即期500万美元对卖出6个月500万美元的掉期交易。假设当时即期汇率为1美元=110.25/36日元6个月的远期汇水为152/116投资收益率为8.5%,6个月后现汇市场为1美元=105.78/85分别计算做与不做掉期交易的获利情况,并进行比较。 解:(1)不做掉期交易。 买入即期500万美元所需要支付的日元金额 500×110.36=55180万日元 6个月后收回的资金为: 500×(1+8.5%)×105.78=57385.65 万日元 不做掉期交易获得利润为:

57385.65-55180=2205.65 万日元 (2)做掉期交易。首先需要根据即期汇率计算出掉期交易的远期汇率,再根据该远期汇率和6个月后现汇率分别计算出6个月后500万美元投资收回的本金和投资收益。 6个月后收回的本金: 500×(110.25-1.52)=54365万日元 6个月后的投资收益为: 500×8.5%×105.78=4495.65万日元 做掉期交易获得的利润为: (54365+4495.65)-55180=3680.65万日元 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做掉期交易比不做掉期交易获利多。 (二)远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 例2.20 某香港公司从欧洲进口设备,1个月后将支付100万欧元。同时,该公司还向欧洲出口产品,3个月后将收到100万欧元货款。香港公司为规避外汇风险,进行掉期交易:买入1个月远期欧元100万,卖出3个月远期欧元100万。假定外汇市场报价为:即期汇率EUR/HKD=7.7900/05 1个月远期汇水10/15 3个月远期汇水30/45 问:香港公司如何进行远期对远期掉期交易以保值?其收益状况如何? 解:香港公司可进行1个月对3个月的远期对远期掉期交易:买入1个月远期100万 欧元,同时卖出3个月远期100万欧元。 1个月后香港公司买入100万欧元,需支付港币为: 100×7. 7920 = 779.20万港元 3个月后香港公司卖出100万欧元,可获得港币为: 100×7. 7930 = 779. 30万港元 通过远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可以获得港元收益为: 779.30-779. 20 = 1 000港元 如果香港公司是通过做两笔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规避风险,操作是:对于1个月后支付的货款,在远期市场上买入1个月100万欧元,同时在即期市场上卖出;对于3个月后将收到的货款,在即期市场上买入100万欧元,同时卖出3个月远期的100万欧元。收益状况为: 1个月后支付的货款:买入1个月远期欧元需要支付100×7.7915=779.15万港元,在即期市场上卖出获得100×7.7900 =779.00万港元,损失1 500港币。 3个月后收到的货款:在即期市场买入欧元需要支付100×7.7905=779.05万港元卖出3个月远期欧元可获得100×7.7930=779.30万港元其收益为2500港币。 所以通过两笔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可以获得1000港元收益。 外汇掉期交易的收益 (一)即期对远期的掉期交易 例 2.19 日本A公司有一项对外投资计划投资金额为500万美元预期在6个月后收回。A公司预测6个月后美元相对于日元会贬值为了保证投资收回,同时又能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就做买入即期500万美元对卖出6个月500万美元的掉期交易。假设当时即期汇率为1

外币折算的四种方法

外币折算的四种方法 单一汇率法:现行汇率法 多种汇率法: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时态法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 (1)流动性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 (2)非流动性资产和负债项目则按其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 (3)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 (4)对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除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收入和费用各项目均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 理论依据:非流动项目在短期内不会转变为现金,所以不受现行汇率变动的影响,流动项目则受现行汇率变动的影响。 优点: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责都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有利于对子公司营运资金进行核算分析。 缺点:对非流动项目采用历史汇率折算掩盖了它们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对存货和现金等流动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没有反应出存货的实际情况。

2.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在货币与非流货币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两大类。 (1)货币性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折算 (2)非货币性项目则采用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 (3)未分配利润项目则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倒挤确定、(4)对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以及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各项目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 (5)对于其他收入、费用项目则按照会计期间内的平均汇率折算(从原则上说,也应是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6)对于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等利润分配项目按照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7)对于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则按照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 理论依据:依据汇率波动对企业资产负债的影响程度来选择折算汇率,货币项目要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要按现行汇率折算,而非货币项目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则按历史汇率折算是比较合理的。 优点:反映了汇率变动对资产、负责各项目的不同影响,体现了货币性项目承受汇率风险这一事实。 缺点:适当的折算汇率与资产、负责项目的分类未必存在直接联系,

方案-对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

对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 '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一般有:①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为了在年末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必须首先将以外币反映的子公司财务报表折算为与母公司整体财务报表相同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②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财务报表。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可见,外币报表折算不仅在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 ,而且在跨国经营,以及国内经营但涉及外币业务时也需要应用。对某些跨国公司来说上述三种情况可能同时存在,外币报表折算更是不可回避。 外币报表折算不是简单的币种间的换算,从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来看,它与外币交易有密切的关联。可以说外币报表折算多数是由外币交易引起的,上述第二种外币报表折算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做到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相互衔接、一致,又要做到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上保持衔接、协调、一致。否则,不仅会破坏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而且会使财务报表丧失可比性和有用性。 按照现行汇率法,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均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按照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其他项目如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因折算汇率不同而形成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作为一个单独项目列示于所有者权益中,并作递延处理;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根据这一方法的原则,为了简化核算,收入、费用类项目可以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有不少教科书认为,现行汇率法可称为单一汇率法,其他三种折算方法(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时态法)可统称为多种汇率法。其实,这种划分方法是不科学的。在现行汇率法下,不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不同,而且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也不同,正因为所用汇率不同,才产生了折算差额。若真正采用单一汇率折算,是不会出现折算差额的。可见,没有纯粹的单一汇率(如现行汇率)的折算。 赞同现行汇率法的人认为这种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而且由于采用单一汇率对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折算,等于是对各项目乘上一个常数,所以折算后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仍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被教科书反复引用的“优点”。外币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例、净资产收益率等,完全可以通过未折算的原外币报表得到。按照现行汇率法折算后的外币报表,是否真正保持了原外币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呢?事实并非如此,负债权益比率变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也变了,原比例关系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外币报表折算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从而反映整个跨国公司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用现行汇率法看不出其与实现这一目标有多少相关度,更看不出其优点。 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现行汇率法,即它衡量的是母公司在子公司净资产上的汇率变动影响(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其实,按照现行汇率法折算,等于确认了汇率变动对各资产、负债项目的影响,即按照汇率变动的影响额,调增(或调减)了各资产、负债项目,只是没有同时将该影响额确认为当期损益而已。那么,国内母公司的外币交易或外币报表折算是否也按照同样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呢?至少我国不是,国际会计准

外币折算

第二十章外币折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关于企业记账本位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改变 B.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折算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记账本位币的历史成本 C.企业变更记账本位币时需要在附注中进行披露 D.企业记账本位币发生变更的,其比较财务报表应当以可比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 2.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当采用的折算汇率为()。 A.合同约定的汇率 B.实际收到款项日的即期汇率 C.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 D.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3.下列各项中,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A.其他应收款 B.预付账款 C.预收账款 D.固定资产 4.新华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对外币交易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根据其与外商签订的投资合同,外商将分两次投入外币资本,投资合同约定的汇率为1英镑=15.5元人民币。2012年4月1日,新华公司收到外商第一次投入资本50万英镑,当日即期汇率为1英镑=15.6元人民币;2012年10月1日,收到外商第二次投入资本80万英镑,当日即期汇率为1英镑=15.65元人民币;2012年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英镑=15.8元人民币。假设新华公司没有其他外币投资。则新华公司201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外商投入的实收资本金额为()万元人民币。 A.2032 B.2015 C.2054 D.2048 5.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对外币交易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每年年末计算汇兑损益。2013年5月1日,以每股5.6美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股票2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56元人民币,款项已付。2013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变动,当年购入的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变为每股6.2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75元人民币。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2013年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为()元人民币。 A.10228 B.7872 C.8100 D.2128 6.某企业2012年12月31日有关外币账户折算前的余额如下: 项目外币账户余额(万美元)折算人民币余额(万 元人民币) 货币资金300 2046 应收账款(借方)200 1360 应付账款(贷方)60 425 短期借款30 195.5 长期借款15 102.3 12月31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6.85元人民币,假设借入的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并且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2012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汇兑收益的金额为()万元人民币。 A.-22.55 B.22.55 C.43.45 D.15.45 7.甲公司的境外子公司乙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港币,期初汇率为1港币=0.81元人民币,期末汇率为1港币=0.91元人民币,该企业利润表采用中间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期初数为10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780万元,本期提取盈余公积500万港币,则本期该企业资产负债表“盈余公积”项目的期末数额应该是()万元人民币。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3.3 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在外汇交易中要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与货币汇率的折算,而在对外贸易支付结算中,同样要进行货币的兑换和汇率的折算。汇率折算不仅是国际金融实务操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实务中进出口报价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掌握汇率折算的方法及一般规则是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最基本的要求。 3.3.1 即期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 世界上除英、美两国外,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市场都采用直接标价法或美元标价法挂牌公布即期汇率,即以单位外币或单位美元作标准折合成若干本币。而不采用以本币作标准折合成若干外币的方法来报价。另外,在许多外汇市场上公布的主要是发达国家货币与本币的比价,而其他一些国家的货币与本币的比价并未公布,需要进行汇率的套算。因此,了解和掌握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进行即期汇率折算和进出口报价的基本要求。 1.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折算与报价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折算与报价,可以反映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其换算方法。 1)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中间价折算与报价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中间价折算与报价,是指由直接标价法转换到间接标价法的中间汇率折算与报价。在对外贸易中,出口商可能被要求在报出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同时报出其外币价格。因此需要进行由直接标价法到间接标价法的折算。 假设是在香港外汇市场上,采用直接标价法挂牌公布汇率。某日,美元对港元的汇率为:US$1=HK$7.7970。港商出口商品的本币报价单价为5港元。若进口商要求报出其美元价

格时,首先就需要进行汇率折算,然后再进行报价。 ①汇率折算:把以单位外币作标准的汇率转换成以单位本币作标准的汇率。即将以单位美元作标准的汇率转换成以单位港元作标准的汇率。 将:US$1=HK$7.7970折算为:HK$1=US$1/7.7970=US$0.1283。 ②出口报价:把本币报价折算为外币报价。即将港元报价折算为美元报价。 根据折算出的本币对外币的汇率:HK$1=US$0.1283,报出商品的外币价格。一件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为5港元,US$0.1283×5=US$0.6415。则该出口商品的美元报价为US $0.6415。 2)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折算与报价 由外币/本币到本币/外币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折算与报价,是指由直接标价法到间接标价法的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折算与报价。汇率的中间价是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而银行对非银行客户的外汇买卖要使用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进行结算。因此,在处理银行对非银行客户的外汇买卖关系时,就需要进行由直接标价法到间接标价法的折算,即算出单位本币折合成外币买入价和卖出价的数额。 仍假设是在香港外汇市场上,采用直接标价法挂牌公布汇率。某日,美元/港元的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为:US$1=HK$7.7970--7.8160。如果要求银行报出单位港元的美元价格,就要进行汇率的折算。即折算出单位港元的美元价格:HK$1=US$1/7.8160-1/7.7970=US$0.1279—0.1283。 汇率折算结束后,即由直接标价法转换成间接标价法后,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位置发生互换,直接标价法下的买入价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下的卖出价,而直接标价法下的卖出价转换成间接标价法下的买入价。 站在银行的角度,其折合关系如下表: 表3-3-2 不同标价法之间买入价和卖出价的折算与报价

第三章外汇业务与汇率折算

第三章外汇业务与汇率折算 (一)单选题 1.即期外汇付款凭证需附密押的是()。 A.电汇付款委托书 B.信汇付款委托书 C.银行汇票 D.商业汇票 2.英镑年利率为9.5%,美元年利率为7%,伦敦市场即期汇率为1英镑=1.96美元,则美元3个月远期汇率为()。 A.贴水1.2美分 B.贴水14.4美分 C.升水1.2美分 D.升水14.4美分 3.即期外汇交易中卖出汇率最贵的是(A)。 A.电汇 B.信汇 C.票汇 D.现钞 4.以点数标示的远期汇率差价,每点代表每个标准货币所折合货币单位的()。 A.110 000 B.110 C.1100 D.11 000 5.其他条件不变,与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趋于一致的是()。 A.国际利率水平 B.两种货币的利率差 C.两国国际收支差额比 D.两国政府债券利率差 6.“多头”是指银行买进大于卖出的外汇属于()。 A.相同币种,相同期限 B.相同币种,不同期限 C.不同币种,不同期限 D.不同币种,相同期限 7.“空头”是指银行卖出大于买进的外汇属于()。 A.相同币种,相同期限 B.相同币种,不同期限 C.不同币种,不同期限 D.不同币种,相同期限 8.两角套汇是在下列哪种交易中进行()。 A.掉期外汇 B.即期外汇 C.远期外汇 D.货币期货 9.传播媒体所报导的即期汇率一般为()。 A.电汇汇率 B.信汇汇率 C.票汇汇率 D.钞价 10.顾客在合同到期日必须履行合同,实行交割的外汇交易是()。 A.远期 B.欧式期权 C.美式期权 D.择期 (二)多选题

1.下列哪种业务的外汇的收付常用票汇方式()。 A.佣金、回扣 B.寄售货款 C.小型样品样机 D.商品进出口 2.下列哪些机构是外汇市场构成的主要成员()。 A.外汇银行 B.进出口商 C.外汇经纪人 D.中央银行 3.择期业务是()。 A.远期外汇交易的一种类型 B.外币期权交易的一种类型 C.合同到期日前顾客有权要求银行实行交割 D.合同到期日前顾客有权放弃合同的执行 4.电汇价格高于信汇价格的原因是()。 A.银行不能占用顾客的资金 B.顾客占用了银行的资金 C.凭证传递的时间长 D.凭证传递的时间短 5.出口商要求进品商以电汇支付货款()。 A.可加速出口商资金周转 B.不利于出口商品单价的提高 C.直接增加出口商的出口成本 D.减少出口商的汇率风险 6.票汇业务()。 A.汇入行要通知收款人取款 B.汇入行无需通知收款人取款 C.汇票本身不可转让 D.汇票可以转让 7.下列哪个外汇市场属有形交易市场()。 A.伦敦 B.纽约 C.巴黎 D.阿姆斯特丹 8.远期汇率升水,银行卖出择期()。 A.顾客有权在合同有效期内,要求银行实行交割 B.顾客有权在合同有效期内,放弃合同的执行 C.银行按最接近择期期限结束时的远期汇率计算择期价格 D.银行按最接近择期期限开始时的远期汇率计算择期价格 9.远期汇率贴水,银行卖出择期()。 A.顾客有权在合同有效期内要求银行实行交割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比较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比较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的引进在数量上日益增多,跨国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外币报表折算问题日益重要。 外币会计报表的折算是从事国际经营活动的公司在会计处理上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是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一般来讲,外币报表折算只是改变表述的货币单位,并不改变报表项目之间的关系。对跨国公司而言,要定期将其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会计报表进行合并,已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企业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 一、现行汇率法 在现行汇率法下,除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所有者权益项目以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外,外币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负债项目均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收入、费用类项目可以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汇率(简单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按照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优点:现行汇率的折算实际上是将外币报表的所有项目都乘以一个常数,只是改变外币会计报表的表现形式,并没有改变会计报表中各项之间的比例关系。缺点:现行汇率法意味着被折算的外币会计报表各项目都承受着汇率风险,但实际上企业资产、负责各项所承受的汇率风险是不一样的。 二、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在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性项目与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流动性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编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性资产和负债项目则按其原入账的历史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项目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对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除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收入和费用各项目均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 优点: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责都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有利于对子公司营运资金进行核算分析。 缺点:对非流动项目采用历史汇率折算掩盖了它们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对存货和现金等流动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没有反应出存货的实际情况。 三、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在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下,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与非货币性项目,货币性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则采用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则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倒挤确定;对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以及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各项目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于其他收入、费用项目则按照会计期间内的平均汇率折算(从原则上说,也应是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日的汇率折算);对于提取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等利润分配项目按照发生日的汇率折算;对于年末未分配利润项目则按照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折算后的金额填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