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苏教版)教学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 物知识的传统做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覆盖面上差别不大 内容的组织线索 具体内容的选取 处理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的重点和方式
变化
旧教材:
物质中心模式
结构 性质 存在 制法 用途
新教材:
以人为本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
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 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活 动中,体现知识的社会应用价值。
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教授化 学的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打好化学的 基础;更是一个科学的传播者。 让我们为将来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构 建一个基础的学科知识体系,也留给 那些将来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对化学的 一份温情的怀念 !
二、新教材的特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
注意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引入新的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新课程的教法
一线教师的问题:新课程怎么教? 为什么教?
教学目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就会有相 应的改变, “怎么教”的问题也就出现 了。因此,面对新教材,要解决“怎么 教”的问题,就应该从重新认识“为什 么教”入手。
北大与耶鲁大学校长的一次对话
(2004.1.4)
• • • • • • • •
校长 学生最前的三大任务 教师最前的三大任务 北大 1.做学问 1.传授知识 2.做人(人格) 2.培养人格 3.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培养能力 耶鲁 1.质疑(提问题) 1.交流(沟通) 2.学习(读书) 2.激励 3.独立思考 3.让学生独立思考 耶鲁 其实我们的目的都一样,但是,他强调的 是目标,我强调的是过程。
教学案例2
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实验设计
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严谨的科学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核心的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如何揭示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教学案例3
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为主线,以师 生的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大师对话展开, 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辨证、遐想、激情和智 慧的化学史的世界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 过程的艰辛与乐趣,了解实验、假想和模型 等方法在化学上的运用,提高其科学素养和 人文素养。
2、分散教学难点
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呈 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有效保护学生学习 化学的积极性。
同一概念内 容在不同模 块中的设臵 逐步深化
例如:对物质的量及相关内容的编排
物质的转化规律→定量关系: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
标准溶液的配制→ 物质的量浓度。
3、问题情境的设臵
• 来源于生活经验:如物质聚集状态,同位
教学过程
(1) 一沙一世界。 (2)现代原子理论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建立 在科学上的其它理论和探索的基础上的。 (3)回到古代中国 (4)与国外的“原子鼻祖”交流 (5)请出真正的”原子之父”道尔顿 (6)感叹一群不屈的跋涉者。 (7)神秘的夸克,未知尽头的旅程
果,兼顾考试。 (归纳、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专题4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和应用,首先在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情境中学习二氧化硫的知识,然后学习硫 酸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突出了教学知识 的生活性。教材后面安排了硫和含硫化合 物的相互转化内容,在交流讨论中,表面 上看是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际对刚 学的含硫化合物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形成知识体系,并巩固有关氧化还原反应 和离子反应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苏教版)
教学实践与研究
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 王峰
一.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
1.来自报纸的启示
《人人皆知的那座山---八宝山里到底有哪八件宝? 北京青年报
“马牙石,又称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石英。”
后来这篇文章又迅速被几十家媒体转发。
方解石是石英?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可以这样说: 出现这样的文章也不奇怪,因为今日的 编辑记者多是文科出身,受过科学训练 的很少。 可是我们的化学必修课程内容呢?它 的目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我们给那些 更多中学毕业后不再学习化学的学生留 下了什么样的化学科学素养呢?
不强调知识的一步到位(卤素性 质的递变规律) 仍注重实验探究
课 堂 教 学
增加交流讨论,积极组织学生活动 (电解实验、氯气性质探究微型实验) 在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 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素材 (氯气的发现、用途,强调正面价值) 整合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微观粒子极小, 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可人的思维却是无孔不 入,无所不能及。让学生从我国古代的原子 论开始,对照古希腊的原子说,历经多个原 子模型,直到今天的波动理论。了解原子论 的历史和科学发展完善的过程,课后学生将 分组合作研究,借助电脑和网络继续完成学 习和研究任务。
公民基本的科学素质
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一定 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 参与公共事 务的能力。
传统课程:重知识获取, 轻过程体验
我们面对的不是未来的化学家,至少 其中大部分不是化学家,过分侧重于学科 知识的记忆,不仅功能过于单一,而且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诱发学生 对化学对科学的兴趣。
1. 融合三维目标
2. 让学生以实验为线索学习化学 3.设计良好的教学情景和教学语言 揭示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 4. 打好基础,重视计算与练习,兼 顾新课程理念与考试?
1. 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案例1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例2
这幅工艺流程图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线 索,它既体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际, 服务于生产,又将知识点连成体系。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初步浏览流程图,带着阅 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学习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主 干知识(两性),然后再回到图上,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部分问题;在此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再学习、再运用,在分层讲解、不断探究、不 断巩固的氛围中完成这部分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二、思维热身
三、小组合作 四、美育渗透 五、实验探究
六、课堂延伸
建立创新环境 创新的动力因素: 好奇 兴趣 源于自由 求知欲 源于情感 责任 热爱
强调过程与方法的体会
重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化学实 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强调对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精神的鼓励 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与学生科学 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构建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
设计思路 本节课突破因课时限制将两部分知 识割裂开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元素 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通过学生 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从 整体上把握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 周期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合作及 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元素 周期律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 思维方法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中 蕴含的美。
来自学生的调查报告
学生喜欢化学的理由
• 化学有丰富有趣的实验,课堂上有动手 的机会; •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理解和解决生活中常 见的化学问题。
学生不喜欢化学的理由
• 学生感觉要记忆的知识太多,太零碎, 学习兴趣不太大; • 化学实验、化学生产有污染,学习化学 有点害怕,不喜欢化学专业。
传统课程:重知识获取, 轻过程体验
例如:专题1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教科书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部分内容以溶 解、过滤、蒸发、结晶开始,从学生初中已 有的知识出发,既复习了旧知,又渗透了化 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初步教学。然后到萃取、 蒸馏、层析,由熟悉到不熟悉,逐步递进, 不断充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体系。 而在必修2专题3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知识中,萃取和蒸馏操作不断再现,帮助学 生将所学基本技能不断巩固、应用,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既是化学2(必修)的内容,也 是选修化学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有关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必修模 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教学要求,作为必修 模块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基础,较 系统的知识将在选修模块中安排。
教材特点
重视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描点作 图法,自主探究发现元素周期律。 重视从实验中寻找、发现物质间的性质 递变规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 升华。 重视周期律和周期表的联系,强调知识 的整体性。 启示: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人” 而非“书” 上。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 过程;了解认识过程的三个关键点:精巧的实 验;大胆的假设;直观的模型 。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家认识原 子结构的过程;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分析培养学 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演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哲学的 辩证和科学发现的艰辛。
素的应用 • 来源于生产实际:如自然界中存在的晶体 • 来源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如对已有原子结 构的认识 • 来源于科学史: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无机化合物转变为有机化合物的史料
4、 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必修1专题2、3、4都是元素化合物内 容,没有周期律知识做基础,这是不同 于以往教材的最大之处。这一点使我们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突破旧的思维约 束,重新确立认识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 的视角。
化学是一门和谐的美的科学 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堂,理解 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老师讲授为主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机会 大量的书面练习 自学 其他 30.5 50.8
12
0.6 5.4 0.8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 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 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反思 我们不是“教授教材”,而是“用教材 教” 领会教材编者思路
开发寻找利用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例3
必修2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化石燃烧与 有机化合物 食品中的 有机化合物 人工合成 有机化合物
有 获 机 得 化 与 合 应 物 用 的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 石油炼制 乙烯 煤的综合利用 苯 乙醇、乙酸、酯、油酯 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这部分知识从生活着手,线索合理,脉 络清晰。将有机化学知识以非学科化的方 式另成一个系统,与以往教材的从烷烃到 烯烃、炔烃、芳香烃在到烃的衍生物的结 构相比,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性,让 学生感知化学的有趣、有用,教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都感觉非常流畅、自然。
教学处理上注意习题的编排,若仍沿用 旧教材的配套习题则会造成师生教与学 上的吃力与无所适从。
我们面对的学生其中大部分将来并不 是化学家,过分侧重于学科知识的记忆, 不仅课堂教学功能过于单一,而且不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对化 学对科学的兴趣。
环 境 资 源
化学 原理
化学科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 学 技 术
社 会 发 展
新课程: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传知 授识
知识与 技能
价值观
新 课 程
过程与 方法
例1:化学1 专题2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旧教材 :
卤素 Cl2的性质和用途 Cl2的实验室制法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卤化物的 主要用途
卤族元素
Cl-的检验
新教材: 氯气生产 氯化钠存在 氯气的性质 (氯碱工业)
溴、碘的提取
知识点减少(卤离子检验等)
教学要求降低(不从原子结构特 点分析) 比 较 注重实际生产和应用(知道氯气 工业生产原理、主要设备,为后 续学习奠定基础)
怎么教?
边读边讲边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讨论式教学, 发现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研究性学习等。
教师角色观的转变 列夫· 托尔斯泰说:
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 但却极少人想改造自己。
2.如何让学生以实验为线索学习化学?
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和艰辛 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