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经典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经典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层大气 2000~3000KM
无线电短波通讯

50—55KM
平流层
O3层吸收 升高 紫外线

17~18KM(赤道) 地面
降低
对流层 8~9KM(极地)
平流 对流
O3吸收紫外线 有利于飞机飞行
与人类关系最密 切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大气对垂流直层分—层——与人—类对活流动层最近、最密切的大气圈层
地面长波辐射
2、圈层的划分:
速度/km.s-1
地面
0 3 6 9 12 15
速变化
地S 壳P
固体
33
33千上米地幔S、P增加 莫霍界面
990000
1000
下地幔 地
S
固体
2000
幔P
2900 深3000 度
4000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S(消失) P(突然减小)
地 S(消失) P(突然减小)
液 体
/km
55105000-
温度、压力和密度
核 内核
很大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组洁

大成

N2 O2 CO2 O3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保温作用(吸收红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悬浮物 水汽
气 分层依据:
成云制雨 主要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厚度
直接热源 温度变化 运动形式 与人类的关系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其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知识框架
内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稿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让学生对地球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地球的演化、地球上的大气和水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推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接着,教材介绍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强调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圈层的具体特征及相互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生动的案例和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主要特点,理解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关系。

(2)理解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的内容,主要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该节课内容贴合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物质构成和地球演化的基本原理,进而为后续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层的特点;•理解地球圈层结构与地球的物质构成和演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用地球的圈层结构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地质事件;•能够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对地球演化过程进行基本描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地球圈层结构与地球演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球圈层结构与地球演化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步骤一:导入与预设1.利用教学媒体展示一张描绘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层次?”2.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这些层次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步骤二:概念讲解1.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圈层结构,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2.逐层解释每一层的特点和组成物质,并与地球演化过程进行关联,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演化是以地壳为载体的。

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了解地球圈层结构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步骤三:示例分析1.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壳变动等,让学生去解释这些现象与地球圈层结构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通过地球的圈层结构解释相关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四:概念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外层
2、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载体
3、生物圈: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5、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三、重点难点讲解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是学习本节内
容的重点。

只有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这些圈层的特征和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共46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共46张PPT)

天然气 石油 地下水
地垒
地堑
华山
泰山 庐山
岩石风化:岩石老化、脱落
石蛋地貌
花岗岩球状风化
新疆的“魔 鬼城”
风 向 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侧视)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丹霞地貌
顶平、身陡、麓缓 明显的水平层理构造 是丹霞地貌的显著特征
丹霞地貌
远古的红色砂岩沉积 随地壳上升后经流水切割 形成丹霞地貌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重 熔 再 生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沉积岩
变质岩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 衰变的能量
1 2
外力作用
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 射能和重力能
地壳运动
最缓慢,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 形式
岩浆活动
剧烈变化,但改变有限 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塑造地表
长江三峡
黄 土 高 原 千 沟 万 壑
喀斯特地貌
• 峰林、石林、溶洞、石钟乳、石笋、地下河 • 都是喀斯特地貌的显著特征
黄河三角洲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利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岩浆岩
• 只能由岩浆直接生成 • 如花岗岩(侵入岩)和玄武岩(喷出岩) • 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泡
沉积岩
•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 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化石
变质岩
•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 如大理岩
②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
山脉
A、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B、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于各圈层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是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4)运用图表及相关资料,认识并探究地球表层,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本课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

第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纵波,横渡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教材首先给出了纵波、横渡的基本特点。

图l。

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意在指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原因,划分出内部圈层。

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解析。

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为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直线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渡波速随之变化。

尤其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解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的不连续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01 地震和地震波 02 地球的内部圈层 03 地球的外部圈层
01 地震和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4-25,梳理以下要点
什么是地震波?分哪些类型? 什么叫不连续面?有哪几个? 地球内部圈层是怎么划分的?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各有什么特征?
地震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41)。
组成:氧、硅、铝、铁、钙、钠、等90多种化学元素。
发现结地构:壳硅和铝地层幔:密的度第较一小,人不连续; 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
地壳 软流层 岩石圈
地幔
外核 内核
深度/千米
大洋地壳
莫霍面 100 200
大陆地壳 软流层
300
400
岩石圈 上地幔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03 地球的外部结构
0三3、地球的外部
(1)在黄果树瀑布景观中涉及了地球的哪几个圈层?构成该景观的
主体要素属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03 地球的外部结构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 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 分是氮和氧

,


成是要地组球成自部然分环, 厚境度的重约 为2 000~3 000千米
发现地壳和地幔的第一人
04 本节课堂作业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
来地震波的是
A.玉树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2)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 莫霍面 (填界面名称),根据我国大陆
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 地壳 (填“地壳、地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组成及特征;2.了解地球的圈层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理解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理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2.圈层的运动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3.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理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结构特点如下:(1)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一层,位于地球表面以下30-60 km 的地区。

其由岩石、矿物和石质物质组成。

地壳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地方,也是地球上许多化石和矿物质的来源。

(2)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长久、最厚的一层,从地壳下边界到地核上边界距离大约为2900 km 左右,占地球半径的83%。

地幔由较厚的硅酸盐岩石构成。

它是地球内部最大而且温度最高的圈层。

(3)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深、最重、最热的一层,由铁和镍等有重金属构成,半径约3470千米。

其中,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是地球磁场形成的主要源头之一。

以上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基本组成,第二步将讲解地球圈层的运动和影响。

2. 圈层的运动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地球圈层的运动是指地球内部不规则而有规律的运动,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震和火山的活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对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人类面对的自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圈层运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之变得更加脆弱,每逢灾难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也直接提示着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认真思考和面对。

3. 地震和火山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地球圈层的运动也导致了一些自然灾害的产生,例如地震和火山的活动。

地震是地球圈层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因地球皮壳内部的应力积累而引发的地面抖动,通常发生在断层上。

地震的灾害性传播及波及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

必修一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_图文

必修一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_图文

地核
里三圈,外三圈,中间夹着岩石圈。
大气圈 外部 圈层 水 圈
生物圈
随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
2. 岩浆可能发源于(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大气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②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利用可控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是进行石油 勘探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塔里木、胜利 油田等均是用此方法找到的。下图所示四 幅地震波模拟示意图中表示地底储有石油 的是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
2900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速度{千米/秒) 33
2900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1)地壳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那家美
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
界面 霍 莫 地幔
厚 度
大陆地壳:33千米 大洋地壳:6千米
平均地壳:17千米
地壳厚度差异:
1、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
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过450km;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km
的物质到地球表层。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和横波
上下颠簸
左右颠簸
地震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有什么感觉?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外核
内核
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
圈层 厚度(km) 不连续面
特征
地壳
17
上地 幔 地 幔 下地 幔
2800
外核 地 核
内核Βιβλιοθήκη 3470a.由固体岩石组成 b.厚薄不一,大陆厚,海 洋薄
莫霍界面
a.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温度 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 慢流动,是岩浆发源地 b.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 石圈
B
A
C
D
活动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 山顶积雪、河流、草、树木等。
岩石圈的表层、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大气圈:云; 水圈:山顶积雪、湖泊等; 生物圈:草、树木; 岩石圈:山。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湖泊附近水源充足,树木茂密;山坡水分条件好, 气温较高,树木和草类较多;山顶气温低,有积雪 分布,体现了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 渗透,各圈层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 传递,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环境。
古登堡界面
a.主要由铁、镍组成 b.外核为熔融状态的金属 物质,与地磁场形成有关 c.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 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悬浮物质 (尘埃和水汽)。
地震波 纵波(P)
横波(S)
纵波
(Primary-Wave)
速度 快 慢
能通过的物质 固体、液体、气体
只能通过固体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ppt 人教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ppt 人教版


• 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标注出岩石圈的范围)
结束语:
• 同学们:你还想知道哪些来自地心的秘密呢? 你认为我国古代神话小说里地下十八层可能是哪里 呢?来自于地心的秘密还有很多,等着我们一起探 索……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
2.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 能缓慢流动。
),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
科学家推断:
软流层是( )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 和地壳都由 坚硬的岩石 组成,合称
(三) 地核(小组展示)
• 地核主要由(
)等金
属组成,厚度约3 4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
分为(
)两层。
• 外核是(
我国已有海上钻井平台钻深可超过15,000米,比如蓝鲸 1号和蓝鲸2号,他们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 潜式钻井平台,是全球最大,可钻深度最深的钻井平台。
议一议,我们都可以通过那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 球内部的信息?
• 地震波;
• 改进深部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 根据火山喷发的物质,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 相关信息; • 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 源; • 地球物理遥感探测技术; • 其他的手段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方面的应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学反思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一开始对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讲解采用了火山、岩浆等图片以及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导入,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的结构也有初步的猜测,大部分学生都能预测到地球内部有岩浆和岩石,因此本课时这部分内容展开比较顺利。

结合地球仪模型,再次询问学生并强调了这三个结构
的名称,有些学生把地壳读成dike(四声),因此我也做了强调。

接着上部分地球组成有岩石,那这些岩石都是一样的吗?有没有区别?进而开展了岩石类型的讲解,此部分也用了视频讲解的形式,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没有概念,又比较抽象,用视频讲解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并且又找出了四年级以前看过的岩石标本给学生观察,这样学生能理解更清楚。

最后就是开展了本堂课的实验部分,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提前通知了学生带上胶泥或者橡皮泥,由于我对学生美术用的胶泥不了解,导致学生带的胶泥并不太符合这节课的模型制作,因为学生带的胶泥太软,放置很久以后用小刀切还是会导致模型变形,有些班级放在实验室一天也还是不行,还是比较软,但也有部分学生带了符合条件的橡皮泥,切开以后就非常漂亮,以后材料这块一定要注意。

本单元的课程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因此我准备本周末看完纪录片《地球成长史》以后再结合里面的知识给学生更深入的讲解本单元的知识。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7张PPT)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7张PPT)
9
地壳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上层: 硅铝层(较轻)一般只分布在大陆部分,高山. 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地区厚度小;在大洋地壳中很薄,
壳 甚至缺失
结 构
下层:硅镁层(较重)普遍存在(连续分布) 大陆地壳:双层——硅铝层、硅镁层,平均33 km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27
小结:
内部

圈层






划分 依据
组成 大气圈
地震波
地壳 地幔 地核
外部 圈层
水圈 生物圈
纵波 横波 莫霍 界面 古登堡界面
2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横_波____,F__纵__波____。 (2)不连续界面:A__莫_霍__界_面__,B_古_登__堡_界__面_。 (3)圈层;D__地__壳____,C___外_核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11
地核
地壳
地核:组成物质可能是高温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外核:呈液体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地壳流动,可 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呈固态
外核


内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
12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33
上地幔 地 幔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四个圈层: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包括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和各种气体的层。

大气圈分为几个子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外层空间。

大气圈起着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和提供生命所需氧气等重要功能。

2. 地壳圈:地壳圈是地球的外围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圈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它是地球上生物活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3. 地幔圈:地幔圈位于地壳圈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圈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包含了大部分地球的质量。

地幔圈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特点,其中发生着熔融和岩浆活动,对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核心圈:核心圈位于地幔圈的中心,是地球的最内层。

核心圈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被称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核心圈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地方,磁场对地球的生物和地球物理过程都有影响。

这四个圈层组成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相互作用着并影响着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地球现象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 石
地壳
层 圈
一 地壳、地幔和地核
纵横波 分层 厚度(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33 大洋部分平均6 整个地壳平均17 上地幔顶部 上地幔上部 1000 下地幔 2900 液态 5000 固态
以铁镍为 主,并含 少量较轻 元素。
状态 固态
组成 岩石
温度压 力密度
地 P、S波 壳 的波速突 然增大。 (莫霍面) 上地 幔 地 幔 P、S波 的波速突 下 地 幔 然减小, S波直至 外核 消失。 地 (古登堡 核 面) 内核
分类
速度
传播介质 固、液、气 固态
纵波(P波) 快 横波(S波) 慢
地震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 固体传播。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莫霍面
地幔 地核
古登堡面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 软
岩石圈—— 内部圈层的特 殊圈层
地幔 地核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的同心 圈层
内部圈 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物 质 组 成 和 特点
外部圈 层 人类生活在 地球表层 范围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范 围 和 特点
特点
岩石圈


地核
岩石圈
固态 铁镁的硅 软流层 酸盐类物
固态
固态
质,由上 而下铁镁 含量逐渐 增加。
逐 渐 增 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 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 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 以也叫同心圈层。

圈 生 地 水 地 幔 壳 地 气 物 水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错、 相互影响,构成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 部圈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